重症患者呼吸内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共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个小组,均为20例,通过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和机械护理三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后,采用机械护理方式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其次是心理护理组,环境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最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重症患者呼吸内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症患者呼吸内科护理论文 篇1: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重症患者参与研究,按照数字分组均分为两组,各35例患者。其他资料无差异情况下,对照组选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选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重症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7%,观察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观察组重症患者的心率、血氧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血氧指数、心率水平,促进重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护理效果

近些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就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益提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没有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很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除了对患者实施专业的治疗外,为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的产生,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呼吸内科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重症患者参与研究,按照数字分组均分为两组,各35例患者。

对照组: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在(54.1±2.8)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9:16,其中支气管扩张患者9例、哮喘患者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例。

观察组: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在(52.6±3.4)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1:14,其中支气管扩张患者12例、哮喘患者1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例。

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年龄、病情状况等临床信息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科学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35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入院指导:护理人员需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措施,详细介绍院区环境。(2)健康教育:为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分发给患者健康知识手册,详细介绍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3)用药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前,护理人员需先给患者介绍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剂量以及禁忌症,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药。

给予观察组35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1)氧气治疗:如果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急促或者是呼吸困难的症状,这说明患者有明显缺氧,需要立即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左右。(2)心理干预:许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担心自己的病症,因此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十分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可以用平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日常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患者的身心,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3)病情监护:面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房巡逻,详细记录患者的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则需要立即告知主治医师进行治疗,以免危及患者生命。(4)机械通气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呼吸道中产生较多分泌物,则需要立即采用呼吸机进行清除,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可以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处理。

1.3效果观察

两组呼吸道内科重症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医护人员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估对患者进行访问,评估表分为三类等级:特别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然后统计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和血氧指数的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19.0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计算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7%,观察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观察组重症患者的心率、血氧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对于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来说,不仅仅要按照医嘱接受治疗,还需要在休养的过程中接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采用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更专业的护理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均高于传统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中包括吸氧护理、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护理等,这些护理措施均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使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得到改善。除此之外,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了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血氧指数、心率水平,促进重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兴利.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3):136.

[2]刘悦.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85-86.

[3]李春燕.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4):157-158.

[4]侯君.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30-331.

[5]杨羚,袁琴琴,冯敏.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7):20.

[6]田凌云,陈春梅.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5):140.

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足发展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8):116-118.

作者:瞿世娟

重症患者呼吸内科护理论文 篇2: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共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个小组,均为20例,通过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和机械护理三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后,采用机械护理方式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其次是心理护理组,环境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最差。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采用多种护理方式,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护理效果

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是肺部、胸腔和气管,具有病情发展快、起病急、死亡率高的显著特点,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情绪低落、缺氧、烦躁等心理和生理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或拒绝相关检查,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优质的护理方式对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探析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从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共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26例,男性34例,年龄范围为16—80岁,平均年龄为(46.21±3.17)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三个小组,均为2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较大差别,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第一组患者采取环境护理的方式,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病房区域中的床单、器械等易污染接触面进行除菌、消毒,定时对病室进行通风、杀菌处理,确保病室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保持清新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要降低噪音污染,确保病室的安静,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气囊,如果氧气过低会还会导致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死亡,因此要及时对气囊进行放气和通气,频率为2h/次,将气囊压力保持在2.45kpa,根据患者的状况适当的调节氧气流量,将蒸馏水添加至湿化瓶,确保给氧量的准确性[2]。

给予第二组患者心理护理的方式,护理工作人员应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尽量满足患者要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第三组患者采取机械护理法,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鼻咽部位及口腔分泌物进行清洁,防止分泌物误流入气道中引发窒息的危险,对于呼气末正压较高的患者要采取密闭的方式吸痰,吸痰动作要轻巧、准确,避免出现刺激性呛咳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雾化或吸入气体的温度应处于35—37°的范围,2h/次,使病房的温度保持在22—24℃的适宜范围[3]。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第一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差,第二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第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最佳。结果表明:不同护理方式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护理效果中机械护理效果优于心理护理效果,而心理护理效果优于环境护理,三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对比结果详见表1。

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过程缓慢,病死率极高,临床上以缺氧、胸闷和急性呼吸困难为特征,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还要做好护理工作,提高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和无菌护理操作,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定期对呼吸进行监测,将护理措施做到位,提高重症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表明,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同护理方式均有一定的效果,在治疗的同时还应提高对全面护理工作的重视。只有将优质护理方法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落实治疗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正确的处理并发症,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4]。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应采用多种护理方法,多管齐下,根据病情监测操作规范严格落实优质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控制患者病情的恶化,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

[2]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

[3]于文秀.内科护理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展新的内涵[J].中外医疗.2009(19)

[4]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

作者:郝丽

重症患者呼吸内科护理论文 篇3:

浅谈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针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药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的心理护理方案,分别在入院的时候和出院2个月之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重症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在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降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了解呼吸道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相应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短暂丧失基本的活动能力,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除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手段外,还要配合心理护理, 可减少患者情绪的负面化,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强有力的有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所有的患者均已由资深的医生确诊为呼吸道疾病,而且排除了神经症、人格障碍以及精神病或者他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并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0~78岁,平均 (60.6±3.7) 岁,其中慢性肺炎为30例,慢性支气管炎为l1例,支气管哮喘为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5例,肺癌为2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7~79岁,平均 (63.9±5.3)岁,慢性肺炎33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哮喘8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癌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较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的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对照组施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了病情观察、通气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具有特色的心理护理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2.1 积极地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友好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和谐的护患沟通能鼓励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改变消极的心理,增加向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应该自始至终地对患者保持理解、尊重、鼓励、同情、支持、关心的态度,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地给予满足。

1.2.2 明确心理护理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去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要心理情况。住院的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很高,表现为紧张、忧虑的心理,脾气易暴躁。针对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多给予合理的疏导,等患者的情绪稳定,平静时,再帮其分析病情,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1.2.3 人性化心理辅导,向患者介绍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治疗后恢复情况等的相关知识。采用倾听的沟通方法和患者交流,重建他们的信心,解决其实际的问题,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且舒适的治疗手段、幽静的环境可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对于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要有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語言。并合理地安排好他们的睡眠和营养,增强基础的护理。

1.2.4 做好家属的开导工作,向患者家属传授相关呼吸内科疾病的知识,包括预期的经济支出和疗效、护理等知识,增强其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与乐观的心态。最后叮嘱家属应该和患者一起去应对疾病的发生。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严重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的时候和出院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 )对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均顺利出院。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两组身体情况在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内科重症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一般呼吸内科患者心理特点:忧虑、烦躁。由于疾病自觉症状很明显,且对预后情况的不了解,患者会产生忧虑和紧张心理。有些患者的病情严重、自理能力降低,并担心疾病进一步的恶化,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大多的患者对必要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不清楚,在接受不熟悉的治疗中,会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部分需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不能感受到病症的明显控制,因此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非常的悲观。

临床上患者在以上不良的状态下会短时间内进入呼吸衰竭的危险状态,不及时的发现、治疗,严重时可致死。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须在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要给予心理的护理,这样不仅使患者控制情绪心态和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做出不同的心理护理,这对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到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沟通,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进而对患者的主要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了解,以便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具有焦虑情绪的住院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多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疏导,同时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诉说的方式发泄出来,等到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心情恢复平静的时候,再针对其病情进行一定的分析,帮助其了解自己的患病情况,并且告诉患者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配合治疗,以此来启发并且引导患者来正确的对待疾病。对呼吸内科临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除了运用合理的心理学知识,同时也要正确的运用相关的医疗检测设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开展人性化的服务,针对不同临床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把握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逐步确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重视心理护理的评估工作,这样才能使临床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自信,从而促进临床患者的最终痊愈。

作者:潘方

上一篇:课堂教学下班主任德育论文下一篇:生活化教学与小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