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估计审计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由于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非常简便,因此,其一直是企业用以调整利润的手段。不真实的盈余状况会导使投资者决策错误。因此,企业运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盈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估计审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估计审计研究论文 篇1:

第540号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启示

【摘要】 2008年2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审计准则第540号《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的审计》,其目的在于通过强调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帮助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合理性、披露的充分性得出恰当的结论。本文拟就该准则的修订背景、最新发展情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国际审计准则;会计估计;公允价值;计量;披露

近年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一直致力于制定新准则或修订旧准则,其目的是通过制定高质量的审计和鉴证业务准则促进各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进而提高世界范围内业务的质量和一致性,增强社会公众对全球审计和鉴证职业的信心,以更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2008年2月,IAASB发布了修订并重新起草的第540号国际审计准则(ISA540)《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的审计》(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准则的修订背景

“很明显,我们处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实施时期,而最新的市场经验又表明对金融工具估值处于相当困难的一种环境中。因此,IAASB发布修订的准则是及时的,它将为在复杂的估值模型或重大的不可见要素投入基础上进行会计估计的审计,尤其是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审计提供深入指导。”IAASB主席John Kellas说。

新准则将ISA540(修订)《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不含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和ISA545《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两个准则合并起来。IAASB认为,通过合并,会计估计和公允价值估计的相似性应被强调,而重复部分应被去掉。新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较高风险、会计判断和可能的偏见等一些领域,从而帮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框架体系中估计的合理性得出恰当的结论。新准则在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审计中采用了风险基础方法,它指出,审计人员应就估计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估的影响、管理层作出估计的方法、管理层使用的假设的合理性、披露的充分性等事项作出评价。新准则也将为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审计,包括与估值模型相关的财务报告要求的恰当运用的审计考虑提供详细的指南。

John Kellas还说明,尽管新准则在2009年12月15日以后才生效,当其他重新起草的准则生效时,就得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审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理解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原则和规则的必要性,并对它们的运用给予恰当的考虑。因此,审计人员可能在计划和执行2008和2009年度业务时,就要考虑新准则中的相关内容。

二、新准则的最新发展

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较,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新准则主要强调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的责任,它详细阐述了ISA315的修订稿和ISA330的修订稿和其他相关的准则在会计估计方面的应用情况,也包括单个会计估计错报的要求和指南及可能的管理层偏见的信号。新准则的最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会计估计的性质

旧准则对会计估计性质的描述比较简单,新准则结合会计估计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在新准则中,一些不能准确计量的财务报表项目被视为会计估计。管理层用来支持会计估计的信息的性质和可靠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会影响到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估计的不确定性。估计不确定性的程度相应又会影响到会计估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它们对管理层无意或有意的偏见的敏感程度。

会计估计的计量目标因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和被报告的财务项目不同而有差异。有些会计估计的计量目标是预测一项或多项可能需要会计估计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另外一些会计估计,包括许多公允价值会计估计,计量目标是不一样的,它表述为在计量日现实条件下交易或财务报表项目的价值,如对特定类型的资产或负债估计的市场价格。会计估计的结果和财务报表中初始确认或披露的金额之间出现差异不一定代表财务报表存在错报。这在公允价值会计估计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因为已观察到的结果总会受到期后一些事项的影响。

(二)强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程序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增加了一节内容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一程序予以特别说明。按照ISA315的要求,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评估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估计不确定性的程度,并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存在高度的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是否将导致特别风险。

1.估计不确定性

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估计不确定性的程度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会计估计依赖判断的程度;会计估计对假设变化的敏感程度;可能减少估计不确定性的计量技术是否存在;预测期间的长度,以及来源于过去事项以预测未来事项的数据的相关性;来源于外部的可靠数据的可利用性等。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估计不确定性程度可能影响估计对偏见的敏感程度。审计人员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的因素包括:会计估计实际或预期的金额;会计估计记录的金额;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时是否利用了专家的工作;对以前期间会计估计复核的结果等。

2.高度的估计不确定性和特别风险

可能存在高度的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有:高度依赖判断的会计估计,如对未决诉讼结果的判断,或取决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以前期间作出的类似会计估计的复核结果表明以前的会计估计和实际结果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运用了高度专业化的模型或投入不可见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等。

看似不重要的会计估计可能由于估计不确定性导致重大错报,也就是说,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金额的大小并不能代表估计不确定性的大小。在某些情况下,估计不确定性程度很高,以至于不能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可能不允许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该项目,或不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此时,特别风险不仅与会计估计是否应确认,或是否应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还与披露的充分性相关。当确定会计估计将产生特别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包括控制活动进行了解。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ISA570制定了相关处理要求并提供了指南。

(三)增加“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1. 审计人员确定点估计值或区间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值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确定一个点估计值或区间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值是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估计不是来源于会计系统数据的日常处理;审计人员对以前期间财务报表作出的类似会计估计的复核表明管理层当期的估计过程是无效的;被审计单位对管理层确定会计估计过程的控制未设计好或未恰当执行;期末和审计报告日之间的交易或事项与管理层的点估计值矛盾;审计人员在确定点估计值或区间时可利用的相关数据有多种来源。

审计人员确定点估计值或区间时采用的方法根据其适用情况的有效性会有所不同。例如,审计人员开始可能确定一个初步的点估计值,然后评价点估计值对假设变化的敏感程度,以确定管理层点估计值可能落入的一个区间。或审计人员可能先确定一个区间,再确定点估计值。审计人员确定点估计值的能力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使用的模型、可利用数据的性质和区间及估计的不确定性。确定点估计值或区间的决策还可能受到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的影响,该框架可能已规定了在考虑各种结果和假设后运用的点估计值,或规定了特定的计量方法。

2. 审计人员了解管理层的假设或方法

当审计人员确定的点估计值或区间以及使用的假设或方法与管理层不同时,审计人员应对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假设或方法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一了解可以为审计人员确定恰当的点估计值或区间提供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和评价与管理层点估计值的重大差异。如当审计人员运用与管理层不同但同样有效的假设时,差异可能产生。这表明会计估计对某些假设高度敏感,因此存在高度的估计不确定性,进而表明会计估计可能是特别风险。

3. 审计人员缩小估计的区间

审计人员认为运用区间来评价管理层点估计值的合理性恰当时,这个区间应包括所有合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可能的结果,因为包含所有可能结果的区间太宽泛,不能有效地实现审计的目的。当审计人员确定的区间充分地缩小,能帮助审计人员判断会计估计是否被错报时,这个区间才是有效的。

通常情况下,被缩小至等于或小于一个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区间,用来评价管理层点估计值的合理性也是充分的。但是在某些行业,不太可能将区间缩小至低于这一金额,这并不是要禁止确认会计估计,但它表明,与会计估计相联系的估计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特别风险。

将区间缩小至其包含的所有结果都是合理的,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第一,将审计人员判断不太可能发生的在区间极值处的结果剔除;第二,在可利用的审计证据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区间,直到审计人员认为区间内的所有结果都是合理的。在极少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缩小区间直至点估计值。

(四)增加“可能的管理层偏见的信号”

管理层偏见是指管理层在编制和表述信息时中立性的缺失。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可能会注意到管理层作出的判断和决策中含有管理层偏见的信号,这些信号将影响审计人员对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是否恰当作出结论,审计人员也必须考虑其对剩余审计工作的影响,而且,它们可能影响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作出评价。

与会计估计相关的可能的管理层偏见的信号包括:管理层主观判断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估计或作出会计估计的方法的变更;管理层自己对公允价值会计估计作出的与可见的市场情况不一致的假设;可能产生有利于管理层目标实现的点估计值的重大假设的选择或构建;过于乐观或悲观的点估计值的选择等。

三、新准则对我国的启示

2006 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 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随后又发布了增强准则可操作性的指南。这两项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上旧的ISA540和ISA545 的基本框架和内容,首次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执行审计工作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原来的独立审计准则的空白,在当前新会计准则大范围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同时,IAASB也加快了修订更新国际审计准则的步伐,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审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本文所述的是前不久出台的一项准则,将旧的ISA540和ISA545进行合并,对相关内容整合并补充完善。笔者认为,新准则的发布对我国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及时对相关审计准则进行修订

首先,我国对会计估计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是通过现行审计准则第1321号和第1322号来规范的。二者在审计目标、审计程序以及估计的不确定性特征等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将两项准则整合起来,去掉重复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效率。其次,IAASB启动了新一轮准则修订计划,我国也应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及时跟上,否则将离国际趋同的目标越来越远。

(二)重视特别风险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对于可能产生特别风险的会计估计,如果管理层未充分重视估计不确定性的影响,审计人员必要时应确定一个区间来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确定点估计值或区间是对评估风险的有效果有效率的应对措施。我国现行准则尚未从确定点估计值或区间的角度来谈特别风险的应对措施,因此可借鉴新准则的这一大亮点,引入审计人员通过确定点估计值或区间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值的方法,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积极创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良好条件

2006 年,一份PCAOB的研究报告表明:审计师有关估值技术的知识水平还相当低,而且随着新估值模型的出现,审计师恐怕难以跟上估值技术进步的步伐。正如PCAOB主席Olson 所言: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审计师未曾接受过估值技术方面的专门培训,为此,PCAOB正考虑如何持续地对审计师进行各种估值方法的培训,并对估值方法进行详细地研究。PCAOB的考虑应当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在现行会计准则大范围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背景下,我国应建立公允价值评估制度,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适时出台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或程序的统一规定,而不是让其零散分布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为公允价值审计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EB /OL ].北京: http://www.cicpa.org.cn.

[2] 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IAASB.2007_IAASB_Handbook [EB/OL].

http://www.ifac.org/, 2007-03.

[4] IAASB.ISA 265(Revised and Redrafted), Auditing Accounting Estimates, Includi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Estimates, and Related Disclosures[EB/OL].http://www.ifac.org/, 2008-02.

作者:吕伶俐

会计估计审计研究论文 篇2:

企业会计估计变更中的利润操纵研究

[摘 要]由于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非常简便,因此,其一直是企业用以调整利润的手段。不真实的盈余状况会导使投资者决策错误。因此,企业运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盈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会计估计变更的相关知识作了简要介绍;其次,随机抽取2012年度24家出现会计估计变更事项的上市公司,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企业为何偏好采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利润操纵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估计变更;利润操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02

现代生活中,不确定事项随处可见。财务活动中在准确计量确定事项的同时,也必须根据经验对各种不确定事项进行合理估计,由此形成了会计估计。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前期间所做的估计已不再准确,此时就需要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或者负债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改变,应对资产或者负债的价值所进行的调整。在进行会计估计变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非同一个概念。会计政策变更是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数据列报时所采用的一些原则发生改变时,企业对其所进行的变更;而基于会计政策下的具体数值的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②会计估计变更是在现实状况发生变化或者在获取了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发生的调整事项。通过变更可以使财务信息得到更真实的反映,所以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是会计差错。③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并不会对以前会计期间产生影响。在企业作出决策后,只需对本会计期间和以后期间的数据进行处理,对相关的交易或事项运用变更后的金额进行确认与计量。

1 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利润影响分析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2012年度97家发生会计估计变更事项上市公司中的24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分别是ST景谷、吉林森工、赛轮股份、亚宝药业、大同煤业、柳钢股份、汇通能源、华仪电气、北方创业、通化东宝、华胜天成、澳柯玛、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海海盛、中国太保、兖州煤业、小商品城、华能国际、中海发展、秦岭水泥、*ST鞍钢、太钢不锈和吉林化纤),分析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本文相关原始数据均来源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和巨潮资讯网。

在上述24家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事项中导致会计利润调减的事项数量为12项,导致会计利润调增的事项同为12项,各占总数的50%。由此可见,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目的有所不同。下面对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影响金额进行分层统计,见表1。

根据表1,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影响金额大都分布在1 000万元以上的数量级中,并且在上述公司中影响金额在5亿元以上的公司就有6家之多,占总数的25%。由此可见,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可对公司本期甚至以后期间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虽然企业对会计估计进行调整并非均处于利润操纵目的,但不得不说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重大影响性使之已成为企业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

另外,这24家公司在2012年共发生26次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其中,除了兖州煤业等煤炭行业对安全生产费用的估计变更决策是按国家要求发生变更外,大多上市公司的变更理由均为“根据自身生产实际经验发生的自主调整”。并且,进行变更的项目主要为“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和“固定资产折旧相关数据”的调整上,分别占变更总数的42.31%和38.46%。本文认为,企业偏好通过这两个项目进行变更,是由于这两个项目的自主性较大,约束较小。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结合公司自身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计提坏账,且计提比例也根据当前营业情况自行预提,折旧的处理也是如此。可见,会计估计主观性强的特点是各企业倾向于利用估计变更实施利润操纵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导致企业偏好运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原因

2.1 会计估计变更导致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报表披露时应提供一个以上可比区间的财务报表,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清晰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由于未来适用法不需追溯调整,其只影响当期及未来期间财务报表信息,并且准则没有对根据新信息对以前期间进行追溯得到的数据作出披露进行规定。这就造成了当期财务报表和以前期间财务报表之间不存在可比性,即上一期间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原来可获取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的,而本期财务报表则是按照本期最新信息为基础进行处理的。财务数据的不可比使投资者无法比较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信息对企业实际业绩进行判断,从而使企业更易隐藏利润虚假的消息。

2.2 会计估计变更的主观性特点

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在上市公司中发生频率相当高,由点及面,不受证监会监管的非上市公司更具有频繁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倾向。频繁进行会计估计变更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源于企业自身的因素。与非营利组织不同,企业以盈利为导向,经营业绩是评价管理层的一大指标。同时,财务报表的披露是企业将其盈利情况告知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渠道。经营业绩指标带给管理层的压力会诱导管理层通过操纵盈余实现账面上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主观性的特点为企业不触碰警戒线滥用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行途径。监管部门对于会计估计变更的监管相较于其他调整事项较少。审查过程的不严格让企业有可乘之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的简便使企业更加依赖通过这种方式人为调整,而不用担心受到严重的处罚。

3 防止运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措施

3.1 披露调整后的前期列报数据

会计估计变更使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是导致企业偏好运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可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关于会计估计变更对以前期间的影响数的披露项目,即根据新获取信息对以前期间财务信息进行追溯后得到数据,这就可以在不影响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同时实现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清晰地了解这项会计估计变更对前期资产、负债和留存收益等项目的影响程度,更真实地还原企业的状况。

3.2 明确区分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只进行了模糊的区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若有事实表明以前期间所做的会计估计有误,则应该按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处理。这表明并非所有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更改事项都是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事项,也可能是一项差错更正事项。但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会计估计的合理和不合理进行明确的划分,由此导致许多企业将本该作为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处理的错误看作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导致以前期间的错误未被更正,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因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将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作明确区分。对利润影响数额较大或是在一个年度及连续的较短期间对同一估计项目进行频繁变更的事项应作为会计差错处理。对于其他的会计估计调整事项应同原规定一样,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采取上述处理方法有以下理由。①企业每年都应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本期与上期信息不会产生巨大差异,只可能在较小范围内变动,如会计估计变更对于企业盈利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则说明管理层在以前期间作出了错误的会计估计,这次调整应属于会计差错范畴。②企业对同一会计估计项目进行频繁变更,并不符合财政部“不得随意变更”之规定。企业频繁调整会计估计,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很大。为防止企业操纵利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应将频繁调整会计估计这一事项作为差错事项处理。

3.3 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良好的会计内部和外部环境可以为防范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形成一道完好屏障。首先,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与西方国家会计制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许多企业账面资产初始计量价值的确定有一定难度。我国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企业资产计价的真实可靠。其次,由于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估计管理的松懈,致使企业监督管理部门对这方面的监管同样松懈。监督管理部门的松懈监管使企业肆意调整会计利润,给他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行为进行严重处罚,对修饰财务报表实施严格的政策约束。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完善会计环境的基础。尤其会计估计事项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正确的职业判断不仅需要扎实的职业功底,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才能切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各种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素质。同时,审计人员作为投资者的眼睛也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对自身今后的发展负责,对广大的投资者负责。在上市公司审计时,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如实报告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

总之,会计估计应以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原则进行变更处理,不可因企业自身的不正当目的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我国应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真实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使企业无漏洞可钻,最大限度地使财务信息符合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颜志元.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分析——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6(5).

[2]庄莉,曹蕾,许良虎.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J].财会研究,2011 (5).

[3]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情况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3(12).

[4]范婧.论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动因及治理[J].国际商务会计,2014(9).

[5]张永宁.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调整动因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9).

作者:徐同伟

会计估计审计研究论文 篇3:

会计估计变更是为了盈余管理吗?

【摘要】本文以2015年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58家中国上市公司为例,采用经验性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和影响。研究发现,以前被广泛接受的“三大假设”并不适用于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况。这些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企业多数调整源于市场和环境变化的客观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会计估计更加合理、会计信息更加有效,而不是倾向于盈余管理、隐瞒真实信息。研究也发现,市场中仍然存在滥用会计估计变更以保留上市资格的情况。由于不合理的会计选择将严重影响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市场监管机制仍待完善。规范会计估计变更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市场监管将共同促进上市公司与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变更 盈余管理 动因

一、引言

所谓会计估计,是企业根据最新信息而对未来进行的最佳判断,是与会计的未来不确定性相伴而生的。由于会计估计广泛地涉及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因素较多涉及对未来的判断。因此,会计估计的变更有一定主观性,又由于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所做出的会计估计变更无法进行合理的判断,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根据相关制度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将因此受到暂停股票上市,甚至终止股票上市的管制。这样的管制将对这些上市公司本身及其股东、管理层和有关主管部门产生可以预见的不良影响。可以推测,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会竭尽全力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手段以免出现亏损或亏损三年的状况。随着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等事项的规定日益严格,会计估计变更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以2015年自愿进行会计估计变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依据,考察这些企业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可能深层原因,说明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的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为监管层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以往的与会计选择相关的研究文献以考察会计政策为主,或者将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混合在一起研究(如Hagerman and Zmijewski, 1979),而单纯针对会计估计变更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如通过研究坏账金额(Teoh et al., 1998; Jackson and Liu, 2010)或者应收账款余额(Marquardt and Wiedman, 2004; Caylor, 2010)表现出的特征,研究发现坏账准备及应收账款通常与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有关。而在固定资产项目方面,有研究考察了公司管理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动因与经济后果(Archibald, 1967; Keating and Zimmerman, 1999;Jackson, 2008; Jackson et al., 2009)。

Zimmerman(1986)指出,当管理层可以自由选择会计政策时,管理层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选择会计政策。Sweeny(1994)分析了债务契约对会计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出现债务违约的企业更倾向于增加利润会计政策的使用;Jones(1991)发现,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的企业在被调查期间操控应计项目调减收益以争取政府的进口保护;Han & Wang发现,石油冶炼行业在油价上升时采取调低企业利润的会计政策来规避政府税收;Healy(1985)检验了报酬契约对管理层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影响,发现公司实际盈余低于分红计划下限或高于其上限时,管理层会更多地选择降低利润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公司实际盈余介于分红计划下限与上限之间时,则会更多地选择用以增加利润的会计政策和程序。

(二)国内文献

叶建芳(2008)研究发现,企业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避免利润下滑,进行盈余管理和平滑收益;王玉涛(2009)研究发现,当期盈利能力相对差、盈利增长相对缓慢的公司倾向于机会主义会计选择;宗文龙(2009)研究发现,企业为达到扭亏目的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陆建桥(1999)研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为避免连续三年连续亏损,普遍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调节利润。孙铮(1999)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由于重亏、微利、配股等原因变更会计选择的现象。王跃堂(2000)认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会计选择行为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监管机制、企业经营现状和注册会计师意见,三大假设并不适用于我国。田峰和周红(2000)认为,政治成本假设并不适用。吴东辉(2001)则认为规模假设不适用。胡媛(2006)证实组合会计政策选择的三大契约动因。

刘泉军(2004)将西方“三大假说”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的主观原因是为了发行上市、配股资格、操纵股价或避免惩罚、政治成本。甄晓微(2003)以我国23家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利用会计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新夫(2004)认为,“壳资源”假说和“配股生命线”假说是会计政策变更的两大动机。张伟(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由于对国家会计制度、准则理解不全面或没有严格执行要求,存在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许良虎和赵海荣(2008)研究发现,处于亏损状态的上市公司或采取大清洗战略在当年巨亏,为未来盈利创造条件,或利用会计变更扭亏为盈。其他公司则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平滑盈余。颜敏、张永国等(2009)研究发现,巨亏公司的洗大澡是导致当期公司利用会计估计调减收益的主要动因。刘笑华(2010)认为,经济人自利本性和制度设计缺陷是会计估计被滥用的动机诱因,会计准则不完善、法律监管缺失、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督失效是机会诱因。庄莉等(2011)研究发现,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争取上市及高价发行、保“壳”平滑收益、增发、配股等动机明显。杨海峰(2015)认为,业绩考评、退市压力和企业税收是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的动因。刘启亮等(2012)发现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企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有所减少。

上述文献主要从管理层机会主义角度研究会计估计变更,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IPO之前倾向于计提更少的坏账准备和增加盈余的折旧政策。因为较低的利润提高了违反债务合约的可能,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如管理层薪酬降低甚至被替换,使管理者具有了通过调节金额较大的应计项目来达到增加盈余目的的动机。

三、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估计变更数据分析

本文以2015年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估计变更政策数据,对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分析。

(一)会计估计变更基本情况分析

表(1)列示了2015年度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司及所属板块与行业分布。

表(2)列示了2015年度沪深两市包括新三板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行业类型及所占比率。

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度有58家上市公司发生会计估计变更,其中沪A股所占百分比最大。如表(2)所示,2015年度会计估计变更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采掘业。其中,制造业是会计估计变更公司最集中的行业,占变更总样本数的51.72%,交通运输、仓储业占12.07%。

从会计估计变更项目来看,坏账准备计提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的会计估计变更,是上市公司最常见的变更项目,分别占到发生会计估计变更公司总数的60.34%与32.76%。

表(3)列示了会计估计变更项目及所占比例。

(二)会计估计变更影响金额分析

会计变更项目对利润的平均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2015年度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58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未测算或未披露会计估计变更可能造成的影响,下文分析已经将这部分公司剔除。

表(4)列示了会计估计变更金额。

从表(4)中可以看出,会计估计变更对净利润影响金额的绝对值最大值为27 153.65万元,调增净利润超过了当年净利润。

表(5)列示了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区间分布情况。

从表(5)中可以看出,变更金额在100万~500万元的样本公司最多,有11家,占总样本的32.35%。其次是100万元以下的公司7家,占总样本的20.59%。影响金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也有2家。

表(6)列示了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影响方向。

从表(6)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选择了变更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发生变更后净利润增加,其次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2015年公布会计估计变更影响金额的34家公司中,有3家(姑且称为企业A、B与C)存在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扭亏的可能性,其变更前净利润为负,变更后扭亏为盈。另有一家企业变更后净利润虽为负值但远小于变更前亏损额,基于其变更后没有改变负盈利的状况,这里不予列出。另有一家企业(简称D)为ST*企业,在2012年与2013年连续亏损后于2014年实现盈利,其在2015年采用固定资产折旧率变更的手段调节盈余,其影响巨大。

表(7)列示了4家需要特别说明情况的公司。

四、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估计变更动因分析

假定会计估计变更涉及盈余管理,而盈余管理又涉及不同假说。基于2015年上市公司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对其动因进行分析。

(一)契约因素

1.债务契约。企业采用债权筹资使管理层与债权人之间形成债务契约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一致,而与债权人相异。为保护自身利益,债权人往往要求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最高负债比率、限制企业发行新债等来降低风险。由于不履行这些协议条款的违约行为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管理层有强烈动机进行会计选择如变更会计估计,以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

在2015年,58家上市公司中,发生会计估计变更前后并没有出现发行新债或其他借债情况,因此,债务契约动机不明显。

2.政治成本。企业契约关系中与政府的契约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政府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也有将财富转移到己方的动机。由于会计数据常被用以支持政府现有的法律或成为实施新法规的理由,企业为降低与政府契约的成本,产生了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会计盈余的动机。政治成本一般包括税收成本、收费政策、政府的特殊关注等方面。企业往往希望通过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减少报告期的盈利水平,降低企业的利润,从而达到减少税收与收费等目的。

在前述58家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中,共有6家在调整会计估计的过程中调减了利润。其中两家调整原因是应会计准则修订后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和坏账准备计提的要求进行变更,使之更符合现实情况。另有两家金融类上市公司由于谨慎性原则对金融资产估值方法进行调整,总体符合行业情况。所有6家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后税费上的减少小于对利润的调减,使净利润全部减少。因此,可以看出,政治成本是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动机并不适用于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情况。

(二)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向了规范化、理性化。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投资者据以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在此情况下,保住有限的上市资源,使企业各方面符合监管政策的要求,同时向相关利益方传递有利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另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营所处的环境,恰当选择会计政策,以揭示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以达到监管政策规定的条件。尤其是对业绩不好的公司而言,暂停和终止上市政策是一种巨大的威胁。为保住上市资格,管理层往往会采取利于自己的会计估计政策和方法调节盈余,尽可能采取一些多计收益,少计费用的会计估计变更处理,调增当年的净资产收益率。

58家存在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中,仅有一家在会计估计变更发生前存在连续亏损的状况,即阳煤化工。由于两年连续亏损,其面临退市风险,在第三年进行会计估计变更调增利润防止退市的动机比较明显。但其他57家公司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保壳”的假说也不明显。

(三)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也是影响公司会计估计政策的因素之一。经营和财务状况好的公司更有能力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用以防止利润过高引起政府的注意。而经营和财务状况差的企业则可以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用巨额冲销实现来年的增长,规避证券监管。另外,收益平滑也是会计估计变更的主要动机之一。大于再融资净资产收益率资格线的净资产会被浪费,同时国有企业公司管理层也会因为按年环比业绩增长考核制度,利用会计估计隐藏多于当年业绩考核指标的盈利,平衡收益。总体除去阳煤化工试图扭亏为盈、保壳以外,其他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调整对总体净利润的影响都集中在5%以内,调减利润的企业年度净利润仍然可观且环比2013年、2014年数值相差不大。因此,类似于大洗澡嫌疑或隐藏多余盈利的情况或表现不明显。

(四)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

公司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管理层就会有选择会计政策,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届满或退休时倾向于采用增加会计收益的政策,以增加他们的报酬收入或显示其突出业绩。而那些效益不好的管理人员更会使收益最大化,防止或推迟被解雇情况的发生。新任管理人员则往往有巨额冲销的动机,以便将经营不善的责任推及前人,并在冲销后第二年更易创造良好业绩。从2015年的数据看,58家公司中仅由3家涉及管理层的变更,且时间全部位于会计估计变更调整之后新任命,不涉及前任领导的退休或离任等情况,可以认为,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影响对会计估计变更的动机不明显。

(五)其他因素

会计估计变更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多方面考虑的决策,还会受到如上市年限、行业、公司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根据样本企业所在行业情况,可以看出2015年发生会计估计变更企业的变更,符合整体行业趋势与要求,不难看出此次变更主要是根据市场与环境变化作出的适当调整。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投资者决策、公司保留上市资格与再融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2015年年报的披露信息来看,会计估计变更主要是由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的。原有的一些盈余管理假说对于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情况并不适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这是与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相背离。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依法打击蓄意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与净化资本市场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市场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监管,提高监管工作成效。

(二)政策建议

1.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管理。从58家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看,有24家上市公司未对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所带来的影响金额进行披露。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信息使用者缺乏对会计信息的理性判断。因此,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要求,统一要求对发生的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测试,披露预计的影响金额,便于信息使用者准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落实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尽管会计估计变更很多情况下来源于盈余管理的需要,但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也是导致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控盈余情况发生的主观因素。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机制,落实并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完善问责机制,也是为财务报告编报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

3.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和保荐代表人应履行责任,发挥其持续监察指导和独立监督与认证作用。注册会计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保持职业谨慎,客观公正地完成工作,认真履行独立审计责任。保荐代表人则应该切实履行发行人发行上市后持续督导责任,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其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发挥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

4.推进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证监部门应密切关注会计实务发展,并及时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沟通,推出对新业务的会计准则解释和指导性意见,避免或减少公司蓄意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粉饰报表、利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套利现象发生。同时继续加大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力度,督促公司加强财务人员配置,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和会计控制。此外,注重投资者追偿机制的建立,有效利用市场和法律机制遏制操纵财务信息行为。

参考文献

[1] 颜志元.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分析——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6(5).

[2] 许良虎,赵海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8(1).

[3] 叶建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03).

[4] 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2).

[5] 庄莉,曹蕾,许良虎.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J].财会研究,2011(3).

[6] 刘泉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

[7] 王玉涛,薛健,陈晓.企业会计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旧会计准则变动的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9(9).

[8] 颜敏,王平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多样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6(11).

[9] 刘启亮,谭亚莉,邹伊依.会计估计变更趋势与特征分析[J].财会通讯,2012(12).

[10] 杨海峰.防范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对部分钢铁企业频繁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5(13).

作者:钱逢胜 陈旻佳

上一篇:我国医疗保险研究论文下一篇:案例法会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