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教学运用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将中职一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照,就说明文入选情况、说明文写作安排,对比二者不同,结合教学经验,探讨如何结合中职生初中阶段已有说明文基础和中职阶段所能获得的说明文资源,强化内部感知和文意外化能力。写好说明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明文阅读教学运用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阅读教学运用管理论文 篇1:

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味教学法运用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吸纳以往说明文教学中的精髓,注重基础,重视积累,却又独树一帜、彰显个性、讲求创意。

一、理清思路,梳理结构,把握说明对象

语文味教学法教说明文,其文章层面在于解决重点问题,概括起来即理清思路、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程老师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教学问题:(一)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二)文章顺序和线索;(三)浮雕内容:1.为什么纪念碑上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中国古代的英雄或事件呢?2.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3.为什么选取八件事作为代表?这是在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对应来看,“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旨在为学生理顺本文的写作思路;“文章顺序和线索”,则是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有关“浮雕内容”的三个问题则是分析本文说明的对象。

二、探究语言的情境化

说明文的语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非就是通过朗读、品析代表性词语和重点句子,逐步发现并归纳其语言的特点,总结出来无外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平实性。这便是眼中只有语言的工具性,是工具理性信奉者的思维定式。

实际上,不少说明文,语言极其富有文学性,值得回味和研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例如《恐龙无处不在》《苏州园林》;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例如《落日的幻觉》《桥之美》。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在语文味教学法中,语言层面是唯一可以贯穿于其他三个层面的元素,它是语文味教学法中最活跃的元素,文章、文学、文化层面都可成为它的载体。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教学中,程少堂提出 “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的?换句话说,毛主席为什么这样写?为何不从1840年那时起”等问题,都是在结合文本具体的语言例子,也就是语境的情况下对文章语言在细腻含义上的考察。

实际上,语文味教学法中的语言环节不是孤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语言。

三、视野牵引,唤醒体验,以情冶情

在说明文教学中,在文化视野牵引之下,同样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达到以情冶情的效果。

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从物质文化层面提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蕴含在文本中的文化现象的思考:1.文章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什么选取八件事情作为代表呢?不选九件十件?选二十件不更好?——引出数字“三”、数字“八”的文化内涵。2.汉白玉的特殊意义——引出“玉”的文化内涵。这里的文化选点体现了教师的文化视野,这也是语文味教学法的内核所在。

在这样的视野牵引下对文本进行重组,在渗透生命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打造出新的教学主题,这是语文味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语文味教学的灵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在文本主题基础上熔铸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打造出新的教学主题——呼唤英雄、追求不朽。这就是个性化的解读,融入了教学主体独有的生命体验,与个人的生活、阅读、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针对中学生实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意在浸润人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教师所采用的“意理阐发”手法,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熏陶、感染,汲取能量,锤炼个人品味与气质,以情冶情的境界也随之出现。

语文味教学法的文章、文学、文化元素不断吸收语言元素并转化、扩大流动过程,语言是语文味教学法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25365420@qq.com

作者:戴月

说明文阅读教学运用管理论文 篇2:

如何立足初中基础提高中职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

摘要:将中职一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照,就说明文入选情况、说明文写作安排,对比二者不同,结合教学经验,探讨如何结合中职生初中阶段已有说明文基础和中职阶段所能获得的说明文资源,强化内部感知和文意外化能力。写好说明文。

关键词:中职生;说明文;写作

语文属于文化公共基础课程,它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继续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基本的欣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说明文的读写教学,是达到上述目的重要保证。本文试结合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照(目前在广西中职学校和初中学校使用),就其中说明文人选的篇数和覆盖的内容、说明文写作练习安排,来分析两类教材的不同,结合实际经验,探讨如何立足学生初中阶段已有的说明文基础,结合他们在中职阶段能获得的说明文资源,实现说明文写作能力的过渡与互补。

一、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说明文读写安排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语文课本三年选编了课文约150篇,说明性课文19篇,占总量的13.3%;规范说明文占8%;而中职一年级选编课文59篇,说明性课文10篇,占总数的16.9%;规范说明文仅占1.69%。初中三年要求说明文写作2次;中职说明文写作2次。可见初中教材说明性文章的读写侧重于规范说明文的读写,写作设置及要求,紧跟所学规范说明文阅读教学单元,课本所提供的范文规范完整,示范性很强;而中职教材安排的说明文写作,没有紧跟说明性课文阅读教学单元,课文对说明文写作的示范性较低。如果学生在初中时的说明文写作水平不高,甚至很低时,再到中职阶段写说明性文章,困难仍然很大,存在的问题很多。

二、中职一年级学生的说明文写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中职一年级学生的说明文写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文体混淆不清。部分学生不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说明文,不能把典型的说明文与记叙文、议论文区别开来,往往写成记叙文。例如,安排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不少学生写家里养的宠物,如狗、猫等,他们不是介绍狗和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与其他的动物有何区别,而是写本人与小狗小猫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写成记叙文。

第二,素材匮乏,无话可说。这种情况表现为写起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语句简略,篇幅过于短小。有的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文章是说明文,也想写得详细具体些,但终因对所说明的事物观察不多,认识肤浅,导致素材不够,简单几句就无话可说了。如有的学生写《我们的校园》,虽然教师在写作前要求他们在校园里多观察,看看校门口张贴的校园平面图,甚至带着笔去所在学校的实训基地等地方,详细观察并记录,但学生多数还是记流水账,没有侧重点的交代建筑物位置和用途等,草草结束。

第三,不能抓住事物本身特征,作文缺乏新意。如上述所说写《我们的校园》,多数学生不能侧重职业学校的职业特色和所在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特点,对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和德育文化外在表现作出较详细的介绍,而是写得和小学初中的学校一样。

第四,说明顺序杂乱、整体思路不清晰。此点与第三点所指出的学生“不能抓住事物本身特征”有关。正是因为学生对所写对象的自身了解有限,甚至片面零碎,所以对事物的结构、成因、发展变化等没有清晰的认识,杂乱的内在感受外化成文字时,便出现了内容的颠倒混乱。

第五,说明方法单一。由于学生对说明对象不熟悉、抓不住重点,不懂得与相似的东西比较;或者认为自己明白,别人也会明白,不愿作详细介绍,造成一篇文章没用什么说明方法,或者一两种方法包到底。如有学生写《甘蔗的种植》,只能说明从种芽、出苗、中期管理到成熟收割的过程,而整篇文章除了一两处列举了数字外,再没有其他说明方法,至于中期管理阶段有哪些常见病和虫害,还不懂得举例说明。

第六,语言不严谨、欠简洁。如介绍柳州的螺蛳粉,学生对于为什么叫螺蛳粉,它的历史有多久,怎么加工和独特风味是什么等,都未能作详细说明。介绍吃法,往往这样描述:将做好的粉,放在漏勺里,往开水锅里一泡,再捞出装碗。最关键的是在开水里泡多久为合适,不给予准确的时间提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初中阶段说明文读写能力较低的延续,因此解决问题也应考虑如何重新发掘初中语文教材的再利用价值。

三、借助初中说明文资源,提高中职生说明文写作能力

“任何一次写作,都必然包含了感知、内孕、外化、接受这样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即首先必须感知生活,然后在大脑中内孕文意,最后借助语言文字外化为作品,并且最终使读者得以接受。”上述中职生说明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二、三点,属于感知能力和生产生活实践不足;而第四、五、六点,属于内孕、外化能力较低问题。其根源有两点原因:一是中职生多数来自农村甚至偏远山区,生活经历简单,生活环境单纯,观察世界的范围较狭窄,加上没有父母和老师的有效指导,因而对很多事物或熟视无睹,不假思索,不往心里去。有的学生则属于确实没见过的事物,没有相关信息储备。二是中职生多数属于文化课不太优秀,甚至基础薄弱的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说明文读写能力没达标,又没有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引予以弥补,致使始终对什么是说明文,怎么去写一篇说明文,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实践经验;而中职一年级阶段规范的说明文范文资源较少,没有直接的仿写对象。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初中与中职说明文写作能力的衔接,帮助中职一年级学生学会写说明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用好初中课本,阅读典型范文,明确文体特征。结合学生说明文写作中出现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早读或者晚自习时间,对初中教材中的说明文的重读,特别是指导学生对说明文范文的阅读和仿写,强化文体意识和深化对规范说明文的感知;选择同一题目而属于不同体裁的范文,来强化学生的文体辨别能力,使之将说明文与记叙文、议论文区别开来。

第二,丰富生活见闻,做好感知阶段的知信息储备。如引导他们去观察职业学校的校园环境、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业余生活与普通中学的不同,突出职业技术学习和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师徒关系模式的师生关系明显、校园环境突出就业创业文化营造的特点;利用学生假期回家时间,布置完成观察家畜、农作物成长和农业机械的使用等任务,有目的的观察和积累,学会分类和比较,抓住事物特征,思考事理。

第三,用好同学范文,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类似的生活空间和经历,写出来的范文,容易被同班同学接受,每次说明文讲评,要认真挑选范文,展示成功的写作方法。

第四,用好口头作文,提高文意外化能力。在初中说话能力的基础上,在新的环境中,中职生说话的动机更明确、欲望更强烈,在说明性口头表达上逻辑性会增强。因此,课堂上的口头说明事物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自身发展的时空展现或逻辑顺序,教师指导纠正过程中,起到指导一个集体受益的效果,用时少,收效快。如结合汽车维修课程内容,叫学生模仿推销现场,介绍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维修保养知识,一方面巩固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练习说明文写作。

第五,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把说明文读写基本功训练日常化。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并在实习实训基地练习技能。如所在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模具设计与制造、烹饪、旅游、园林与环保等专业,专业课知识学习中大量涉及说明性文字,语文教师可以先熟悉学生本年度要学的专业课程要点,指导他们在学习专业课时,注意感知说明文和模写说明片段,积少成多,就会使多数学生明辨文体,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在用中学、学中用。

总之,做好初中与中职语文教材的统筹规划,实现要求有梯度、水平有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中职教材、教法还在不断的改革创新阶段,从感知事物、保障信息入口顺畅,到强化实践、提高文意外化能力,本文的初步探讨也许为我们探讨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庄文莉,一节说明文写作指导课的反思[EB/OL]

作者:李士明 史庭宇

说明文阅读教学运用管理论文 篇3: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文艺性说明文是一种相对独特的文体,既有说明文语言严谨精确的特点,又不缺乏散文的优美和精妙构思,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紧扣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实施系列化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明文;文艺性;教学策略;深入研思;整合对比

语用表达性阅读教学,以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核心写作策略为己任,因此对文体意识的关注也就愈发浓烈。文艺性说明文既有说明文语言严谨精确的特点,又不缺乏散文的优美和精妙构思,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紧扣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实施系列化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感悟理解,获取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阅读教学要夯实学生对语言形式和写作技巧的体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放弃对文本知识信息的理解与获取。没有对文本内容的扎实理解,一切策略感知和语用训练都将成为一种空谈。文艺性说明文以介绍事物、展现事物特点作为重要目标,只有深入感知了其内容,才能与作者的创作形成根本性认知。如《雾凇》一文以介绍雾凇的外形特点以及形成过程为主要内容,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此文语言生动优美,具有极强的思维逻辑性。但由于雾凇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对雾凇形成的原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先借助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融入其中,并提炼出天气严寒、水汽饱和、遇冷凝结等三个重要信息。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积累中对核心语言进行组织串联,从而真正促進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感知与理解。

二、辨析语句,体悟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语文教材中文学性作品应该将重点设置在对灵动语言的感知与品位上,而实用性文本则更多的是获取文本的价值信息。文艺性说明文作为两者兼而有之的一种独特文体,就应该在感悟内容、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将思维动力聚焦在精美的语言设置上,一方面感知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另一方面习得作者的表达技巧。以教学“飞天”为例,教师出示语句之后引导学生诵读观察,探寻语句的精妙。很多学生逐步意识到,这一段的描写作者都运用了四字词语,以排比的句式呈现,前一分句都是细致观察下的实写,而后一分句都是想象拓展下的虚写,展现了语言表达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随后,教师出示图片与文字形成对应之势,并以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深入感知作者词语运用的精准和独到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精美。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关键性词语的表达和提取、文本核心词语的辨析与鉴赏,让学生深入感知了文艺性说明文细腻而优美的语言风格。

三、深入研思,感知文艺性说明文的整体构思

文艺性说明文除了一般性说明文的特点之外,在紧扣中心选择素材、构思结构上也表现出浓烈的散文气息。因此,教师要在高年级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中,注重对文本结构的感知,从而更好地解构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时,教师利用初读环节先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总分总的结构设置,随后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为了展现维也纳是一座音乐之都,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展开了描述?带着这一问题,学生继续深入到作者表达的层面中,最终认识到作者分别从维也纳是欧洲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人们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壮观、最众多的歌剧院等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描写。随后,教师则引领学生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洞察性思考:这些维度与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于凸显维也纳音乐之都的特点又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这样,能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构思,真正把握文艺性说明文的表达特点。

四、整合对比,巩固文艺性说明文的表达特质

当下教材都是依照主题结构进行编排,将具有相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为一个系列单元,便于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对比,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不少文艺性说明文就与一般性说明文被设置在相同的单元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对比,进一步夯实对文艺性说明文的感知效益。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将这篇课文与《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两篇说明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在介绍维也纳时选用文艺性的表达方式?经过深入思考,学生意识到维也纳作为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如果像一般性说明文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相对科学性的表达方式,与这座城市的内在风貌并不协调。随后,教师则进行相机点拨。因此只有顺应事物特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语言风格,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事物的特点。

五、结束语

总之,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即便相同的文体之间也有着细微的差别。因此,教师在进行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时,只有引领学生不断向文本的细节迈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把握其规律,在不断丰富感知积淀的基础上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廉爱敏.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26).

[2]刘春.例谈中年级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20).

作者:潘虹斐

上一篇: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研究论文下一篇: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