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阅读鉴赏课中实现有效教学

2022-09-10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能力本位 (人的发展为本位) 的教学。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造一种学与教, 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 把教与学过程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景, 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一句话:以活动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1 在阅读鉴赏课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现有效教学的实践

很多同行早已对行为导向法在提高语文中职教育教学效率上做出很多尝试, 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业界对行为导向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应用类的语文教学上, 例如说应用文写作, 口语交际等。为了配合行为导向法的教学开展, 课型也以活动课为主。这很大限度地限制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但是, 浏览中职学校采用的主流语文教程可知, 课文仍以对各种文体的阅读鉴赏为主。且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与人文素养, 也是以阅读鉴赏课文发挥主要作用。因此行为导向法的局限运用也一定程度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让部分学生“有知识, 没文化”。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发现行为导向法中部分教学法经过合理调整后, 同样能在平常的阅读鉴赏课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实现有效教学。

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悲剧”这个概念并没有过多的接触, 如果想要他们自主体味作者揭露的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之“悲”很有难度。在《幽径悲剧》课文中, 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美被毁灭”的“悲”, 笔者在课前预习中布置了一项“评选年度十大悲剧”的作业, 让每一个同学都回去搜索, 并选择自己认为最悲惨的事件。在课文讲解前进行事件分析, 选出大家公认的“十大悲剧”, 让学生了解到心理中“悲”的来源, 激发学生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为下文教学氛围设下铺垫。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 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 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就学生来讲, 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 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 没有旁观者, 只有参与者。学生在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无形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洞察力。

1.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是一种激发学生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 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的教学法。在实施“头脑风暴”法时, 教师不作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追求设想的数量;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所以在散文和诗歌学习上运用“大脑风暴”法, 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并提高他们读写兴趣和水平。而运用此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发“风暴”并让“风暴”越吹越大, 然后让受到“风暴”洗礼的学生得到收获。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散文和诗歌, 都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力, 在“形散而神聚”的文章中找到它的“灵魂”。

例如, 讲授《脚印》时, 要让学生品味出作者“浪漫而略近颓废”的乡愁,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教师就要通过诱发畅想乡愁“风暴”来慢慢把学生带进课文中。

从课堂效果来看:第一, 学生能积累丰富的与乡愁有关的词语, 使他们明白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出口成章并非一件难事;第二, 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乐趣, 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他们都能有放飞思绪的自由, 充分锻炼了想象思维能力, 也拓展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第三, 在思维风暴中, 学生很容易与作者的情感擦出火花,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完成项目时, 可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最后完成任务来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可谓集行为导向教学法之大全一般常被用于实用性强的科目, 如应用文写作等, 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然而, 使用项目教学法用于鉴赏类课文教学既可以达到解读课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还可以达到一定德育效果。

在《胡同文化》的拓展教学当中, 笔者便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胡同”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然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学们自己的家乡, 生活的城市都有着不同城市的文化, 人文风俗。在课文讲解结束后,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完成《巷·情》调查报告:通过收集广州老区有趣的巷名, 了解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 分析从中透出的广州人情。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这份调查报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 学生自行组合3~4人的一个小组, 制定调查计划。接着通过大量的调查和信息搜集,

本文参加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研究会;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与文秘教学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 荣获二等奖, 并获邀在2011年度学术年会上宣读。参与市级《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的应用》课题 (课题编号:Yw0911) , 2012年6月3日给予结题并被评为二等奖。

选定一个区域进行细致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在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 老师定期进行进度检查和方法指导。同学们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拓展知识, 增长见闻。在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协作能力, 而且在这座城市中体会人情, 提高公民意识, 找到城市归宿感。最后完成项目任务后组织一次《巷·情》的调查结果分享会, 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项目实施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也让学生贴身地体会《胡同文化》中表达的出来对自己家乡所包含的特殊情感, 自主体会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文化氛围。

1.4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启动教学法是一种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的教学法。

在《故都的秋》第二课时里, 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笔者又首先通过课外预习和课堂图片展示创设文章“悲秋”情景, 再让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 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分工, 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 独立进行工作, 自主进行学习, 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然后布置任务, 让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承接上一节课创设的情景, 笔者提出细读的引导问题———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绘中, 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秋味?接着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为秋图命题, 提取景物完成仿句。并要求学生将合作探究的结果展示在各组的张贴板上。

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项目自主地发现秋天的细微之美, 揣摩语言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分工与合作的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掌握展示技巧, 在展示中要使用好展示原则, 还要对展示技术和展示成果进行评价。这种做法不但巩固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锻炼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 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这样使学生更容易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

2 在阅读鉴赏课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所见, 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阅读学习, 让学生完成感知———分析———鉴赏———运用的发展, 从认知到能力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 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了鉴赏过程的金“钥匙”, 真正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 也让教学真正实现了“有效”。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协作关系。学生人人获得角色、获得突出的表现机会并成为项目活动中的主人, 由此更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愿望, 充分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下列教学优势:

2.1 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与合作探究的课型结合, 有了不但要求小组合作探究, 还有成果分享环节。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 由学生共同参与, 共同讨论, 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小组长, 记录员、讲解员、甚至插图员。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 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这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且解决问题的过程, 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2 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由于综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是综合的, 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 通过学习项目任务的完成, 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 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 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综合职业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2.3 有利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试点使用行为导向法教授阅读鉴赏课的两个班级, 除了能力得到锻炼, 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两个班在09年9月入学时参加广州市中考水平的入学摸底考试, 平均分为78分 (总分120分) , 其中现代文阅读的平均分为13分 (总分25分) 。到2010年10月中旬参加全国成人高考, 两个班的语文单科平均分均达到102分 (总分150分) 。虽然成绩分数上提高不多, 但是两份卷子的难度水平却相差甚远。全班同学都达到了报考学校的分数线, 被报考学校顺利录取。

3 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可以尝试去使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 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无论传授的是任何一种内容, 采取何种教学方式, 都必须坚持以能力为导向, 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 思维得到训练, 智力得到开发, 既增知识, 又长才干, 将“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摘要:行为导向, 又被称为实践导向, 或者行动导向。是80年代以来, 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中职语文将其广泛应用于应用文写作, 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教学。但在阅读鉴赏课中运用行为导向法的尝试并不多见。本文便谈谈如何在阅读鉴赏课中运用行为导向法, 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行为导向法,语文,阅读鉴赏,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2007年度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0573]号作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Z].

[2] 行为引导型教学教案与论文集萃[C].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工教育教研室编印

[3] 七种主要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d1567a781711cc7931b71644.html

上一篇:可转换债券的动因分析——以“蓝标转债”为例下一篇:基于文化背景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