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环境社会责任控制,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和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绿色物流、绿色信息流、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绿色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1: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绿色创新研究综述

摘要:现阶段,在时代历史的进程中,伴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呈上升趋势提高的背景下,各个领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工业活动促进了技术和经济的繁荣,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经济与人类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本文通过探讨绿色供应链管理与绿色创新之间的联系,由此来看,绿色创新的发生确实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关系。未来的研究应包括整个绿色供应链管理整体及组成部分,以探索其与绿色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创新;分析研究

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利用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在供应管理工作开展中认真对环境因素、资源效率、销售商、生产商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避免在产品获取、加工、包装到后期仓储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应用,并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应用效果。

1.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在对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资源运用效率进行管控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环境问题,旨在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最优化。学者们通常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管控、供应链绿色合作、绿色设计、绿色回收,其中内部环境管控是指企业对自身环境效益进行管控,通过节能减排措施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供应链绿色合作是指在供应链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时,多方以生产绿色产品为共同目标,以绿色生产制造为核心,实现全方位的绿色合作;绿色设计是指产品设计环节应以绿色环保理念为先,在产品使用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均实现绿色环保;绿色回收是指企业应为产品提供回收服务,同时通过多使用环保材料以利于回收再利用。国内学者在环境效益的测量上意见不一致,有学者认为应当采用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等指标,有学者则从微观角度考量环境效益,亦有学者通过模糊效率模型衡量环境效益。

2.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2.1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有不同的理解

大多数企业领导都比较重视供应链管理,但很多员工对供应链管理的了解并不充分。在被调查的60家企业中,49.3%的企业领导者不重视供应链管理,45%的企业领导者普遍更重视供应链管理,5.7%的企业领导者更重视供应链管理。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供应链管理的作用。而一般关注的企业则接近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很多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中产和低级的经理,43%以上的员工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超过46%的人说,企业管理没有深化下属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基于此,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相对肤浅。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理论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大多数员工都意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供应链的流程、目的和目的没有足够的认识。

2.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导政策不完善

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推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优秀的绿色供应链试点企业无法获得实际效益。有关部门还需完善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等配套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企业非常关注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很多领域没有制定相关政策,也未能有效实施,这也导致企业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动力。

2.3产业恶性竞争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也迅速崛起。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限制和我国区域环境的特点,供应链模式的应用市场受到一些物流企业的制约,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忽视了在配送过程中的高物流成本,并在低价行业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不健康。

3.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被称为过程、管理和营销的革命性环境创新,这是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产生的,带来了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出发,将绿色创新定义为与绿色产品、生产工艺相关的技术硬件或者软件创新,包括节能、绿色产品设计、企业绿色环境管理等技术创新。从绿色创新的各种定义来看,将其归纳为一种新的环境方法、理念、产品、过程或服务,它的重点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产生差异化。因此,对于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的企业,其管理层在推动实施新技术往往就进行创新,这些创新通常会涉及整个过程、产品、甚至营销属性,用来创建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因此,绿色创新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实践至关重要。前期的绿色创新做法的研究局限性较大,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瑞典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研究只考察了绿色创新的一般概念,不能全面地突出绿色创新实践的多维性,后续的研究强调了绿色创新实践的多维性,以提企業高财务水平和环境绩效,但限制于绿色工艺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然而,绿色营销创新作为绿色创新整体概念的一个子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有研究中仍未得到充分的探索。绿色营销创新包括将环境标准纳入产品推广,如生态标签、特许经营、许可和定价活动等。绿色营销创新在绿色创新理念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这一点也是符合实施绿色创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绿色供应链管理确实导致了绿色创新,然而大多数以前的研究聚焦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部分,例如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绿色化。这些研究较少的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分为具体的行业进行讨论,或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某个部分与绿色创新进行联系。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创新,开发出新的绿色产品可以刺激产品创新、过程创新、营销创新和更多的绿色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庆华,耿勇.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因素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03):82-86.

[2]武春友,朱庆华,耿勇.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1(03):67-70.

[3]周立华,李东旭.基于循环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1):6-8.

[4]黄博文.跨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5):61-64.

作者:徐允振

绿色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2: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环境社会责任控制,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和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绿色物流、绿色信息流、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控制社会责任风险,同时倒逼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方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形成能够适应复杂生态、参与高层次竞争、具有协同共生能力的内部控制网络。文章为推动内部控制的理论创新和实务应用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

一、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GSCM)、加强环境社会责任控制,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做大做强的关键举措。经济活动包括物流活动带来的资源耗费、大气污染、水土恶化等问题违背了可持续的发展原则。2007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爆出,罪魁祸首是奶源的失控,即原料供应源头就掺杂了三聚氰胺化工原料。无独有偶,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对9个品牌的18种茶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多达29种,其中超半数样本被检测出含有国家禁用农药。“毒奶粉”“毒茶叶”等事件反映了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许多类似的伪劣产品从原料供应环节就是“灰色”产品,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反映了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上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重大缺陷,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应对供应链质量管理风险,国际组织和很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国际贸易中绿色成为准入国际市场的要求之一,如欧盟认证(CE)标志是一种安全强制认证标志,是任何制造商进入欧盟市场的护照,这是欧盟法律对产品提出的一种强制要求。在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为了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取得“通行证”,需要构建和实施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从而保证企业从采购、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产品绿色度和品质。运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应对供应链上的质量管理风险,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新方向、新课题,本文拟构建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旨在为我国企业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文献回顾

现有文献中关于绿色供应链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文献较少,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主要从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作用、目标以及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方面主要从内涵、范围、框架以及如何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一项“环境责任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Zsidisin[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友好型进行规划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以及使用和再利用,以及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决策、行动及形成的合作关系,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包括绿色计划、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和绿色回收[2],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的目的[3]。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必要性方面,Sarkis[4]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组织绩效,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孙萃萃等[5]通过对2007年77户大型钢铁企业数据比较,发现实施绿色制造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能耗、废水、废气排放有所降低。从绿色供应链实施的角度来看,王能民等[6]认为应该从战略、动机以及业务三个层次来设计绿色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曹景山等[7]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的动力机制,提出企业实施深层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内部最深层的社会责任感。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曹国青等[8]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包括财务价值、客户服务、成本费用、业务流程和环境绩效五个方面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并验证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方面,目前主要从内涵、范围、框架和如何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王海兵等[9]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其实质是对隐藏在社会责任背后的各类资本以及依附于资本的相应权益进行控制。花双莲[10]认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包括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并构建“目标、主体、层面和要素”四位一体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此后,有学者开始研究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问题,齐鲁[11]认为应该构建建筑行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王海兵等[12]提出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路径。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整合方面,唐洋[13]建议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传递和沟通,重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监督,增强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等;王海兵等[14]将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引入到预算控制,构建以社会责任战略为导向、以社会责任预算风险管控为中心的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预算控制體系。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务参考,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企业或行业,没有涉及供应链管理方面,这限制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如火如荼,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视角,在复杂商业生态与价值链网络中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问题变得尤为迫切。企业需要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关注如何降低、转移或控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目前,社会责任是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而没有充分融入到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应该具体到管理和业务活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关注社会责任以及环境资源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而非短期的财务目标,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为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有效的跨越职能部门甚至是跨越企业的业务流程、新环境下的理念文化、资源高效利用目标约束下的预算控制,辅助以部门运作和考核机制,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可以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落地”的方式。

三、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属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Control,简称SCSR-IC),是内部控制窗口往社会责任领域扩宽,往战略层次提升所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15]。为了实现战略性社会责任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是一种战略管理手段。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是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导向,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嵌入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机系统。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引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决策和实施,而运行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因此,构建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图1),可以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绿色信息与沟通、绿色物流、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其中控制活动包括绿色研发、绿色采购、绿色智造、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

(一)绿色发展战略

战略为企业行动指明方向。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进入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关键阶段,如何面对中国复杂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问题,绿色发展战略是必须要遵从的。宏观层面的绿色发展战略需要微观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来具体落实。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时应注意防范绿色战略实施不到位带来的形式“绿色战略”,或者绿色战略过度激进导致企业经营的难以为继。因此,企业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科学分析预测基础上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站在新的高度,走财务目标和绿色目标相结合的道路,实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战略可以分解为两类型目标:绿色发展目标和绿色财务目标。绿色发展目标主要是在研发设计时考虑到产品在后续生产、营销环节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化、能耗最低化,产品在生命周期末端可以回收、处理。绿色财务目标包括绿色预算控制目标和绿色财务报告目标,绿色预算是为了有效保护环境和资源而制定的企业预算收支、预算投资、预算筹资等内容。绿色预算是在传统预算基础上所做的增量预算,短期内绿色预算支出会超过绿色预算收入,但长期来看,绿色预算控制带来的产品服务高附加值和品牌效应,会提高全供应链价值,最终改善经营业绩。绿色财务报告要求在财务信息基础上加上非财务信息,尤其是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的信息,披露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二)绿色信息与沟通

绿色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加工绿色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将这些信息用于支持企业的整体层面内部控制和具体业务控制活动,然后以真诚的态度引导顾客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绿色信息包括绿色法规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产品研发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预算信息、绿色财务报表信息等。绿色沟通是将整理后的绿色信息纳入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销售活动中,通过对内沟通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进而引导顾客购买绿色产品。绿色信息与沟通贯穿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活动全过程。绿色战略的制定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结合绿色消费信息和绿色科技等。绿色物流在正向和逆向物流中都包含绿色能耗耗费、绿色预算信息等。绿色研发、绿色智造、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等绿色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都离不开绿色信息的支持。企业不仅重视内部的绿色信息与沟通,也重视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绿色信息与沟通。

(三)绿色物流

目前我国绿色物流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如运输能耗大、噪声污染、存储保管不当、包装物废弃等。根据国家邮政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的快递业务总量达到206.7亿件,按照每个包裹0.2千克计算,这些包裹会产生400多万吨垃圾,且这些垃圾的处理难度大大高于生活垃圾的处理难度,有些垃圾甚至残留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很大危害。随着人类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开始使用绿色产品,拒绝不利于环境的服务,从而倒逼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物流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的同时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管理包括供应链正向绿色物流管理和逆向绿色物流管理,涉及绿色运输、集约资源、绿色仓储等。绿色运输是指对运输线路合理规划和布局,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运载效率,达到降低车辆能耗的目标。绿色仓储是指在选择仓储地址时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仓库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预测,使得仓库使用效率最大化。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联合公告,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以解决快递末端难的问题。丰巢物流模式让包裹信件的收发变得更加人性化、快捷化和信息化,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社会满意度,同时也通过缩短快递运输时间和等待时间,进而降低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绿色控制活动

绿色控制活动是在传统的控制活动上考虑环保,体现绿色。绿色控制活动是全过程的绿色管理活动,从产品研发到产品回收都追求经济与环境双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绿色研发。研发设计阶段对于产品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研发时应考虑绿色技术工艺和绿色设计,亦即绿色研发。绿色研发是指设计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时充分考虑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取材、耗材等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据新华网报道,美国环保局2015年9月18日指控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美国环保局局长助理辛西娅·贾尔斯表示,此举旨在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危害公共健康。以汽车行业为例,如果没有绿色发展战略为导向,实施绿色研发,可能会给公司品牌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导向下实施绿色研发,需要控制和防范研发风险。绿色研发风险主要有五个方面:绿色研发的立项申请和审批、绿色研发過程、绿色研发的结题验收、绿色研发成果开发和绿色研发成果保护。立项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研发审批制度,审批中关注研发的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绿色发展战略、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可能性等,条件允许可以聘请外部独立的专业机构或行业专家对绿色研发项目进行评估论证。绿色研发过程的风险包括人员配备不合理、研发过程费用失控、研发进度滞后、研发资源局部短缺等。为降低绿色研发风险需要合理设计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结构,跟踪项目的进展,确保每笔费用符合科技开发费用报销制度和绿色制造标准。如有需要,可以建立中期检查制度,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绿色研发的结题验收需要防范的风险包括验收的成果与事实不符、鉴定不充分等。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技术验收制度,严格执行测试程序,可以考虑聘请独立客观的专家机构进行系统、严格的评审。绿色研究成果开发阶段主要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造成资源闲置或者新产品未经充分测试导致大批量生产不成熟等。需要建立健全绿色研究成果开发制度,促进成果及时转化。建立项目研发档案,推进有关绿色信息的共享和应用。绿色研究成果保护阶段需要防范技术外泄、研发产品被限制使用等风险,因此,在研发完成后,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同时建立绿色研究成果保护制度。

2.绿色采购。为了确保企业从环境中提取或从供应商处采购材料时,在绿色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按质按量高效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绿色采购业务管理制度和绿色供应商管理制度,并将相关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岗位。绿色采购重点关注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供应商选择两个方面,绿色材料选择是指企业在获取材料(包括从大自然提取资源)时,注意控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绿色采购的请购环节企业需要根据绿色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结合采购预算、库存和在途物资,科学安排采购计划。在具备审批权限的部门和人员审批采购计划时应重点关注采购计划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绿色供应商选择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时除了考虑产品质量、性能,还应将绿色标准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从而激励供应商生产绿色产品。企业建立科学的绿色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入围的供应商一定是与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相符。在防范舞弊风险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框架协议,同时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适时管理和考核评价,并根据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调整。

3.绿色智造。绿色智造是将清洁生产和智能化技术相融合的产物,绿色智造是指将最新的电子通讯、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绿色产品制造,提高产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包括绿色智造环境、绿色智造工艺和绿色合同能源管理(G-EPC)。绿色智造环境是包括在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实体环境和无形环境。实体环境是指生产加工的具体场所、原料的堆放和耗費过程等。无形环境是指和绿色智造相关的理念、文化、法律制度、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等。企业应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应的绿色生产制度,包括前期绿色研发成果的实施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应急方案和日常监督等。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宣传教育,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绿色智造工艺是指在众多实现成品的工艺路线中,选择耗费少、能耗低以及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的工艺。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制度,保障产品质量。严防危害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产品流入市场。企业可以在内部实施六西格玛项目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鼓励员工针对工艺中存在的能耗高、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绿色合同能源管理(G-EP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绿色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绿色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传统合同能源管理将节能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而绿色合同能源管理不只是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关注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建立低能耗环境,要求充分利用好材料,杜绝浪费。增强员工节约能耗的意识,养成离开工作岗位关闭相关电源、切断水开关的习惯。对于“三废”的处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净化达标后才可以排出。泰禾集团是全球农用化学品及特殊化学品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企业,企业秉持“没有好的QHSE管理体系,就没有好的未来”的理念,斥资打造了具备QHSE国内一流水平制造基地,并投资超过1亿元资金用于建设生产基地的“三废”处理设备,使企业符合QHSE规范标准。企业在全球多家跨国公司每年多次QHSE审计中获得认可。企业多项产品的绿色合成工艺获得国家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并取得ISO9001■2000、ISO14001■2004、ISO18001■1999三项官方认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三聚氰胺”事件给乳制品行业带来的冲击波令人们记忆犹新。泰禾集团的这一做法,值得我国许多企业借鉴。在生产过程中瞄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高度、提高质量安全环境等的社会责任温度,加快绿色产品生产与使用过程的智能化速度,对于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绿色化、信息化竞争,夯实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4.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包括绿色包装和绿色销售。绿色包装是指在包装环节考虑通过包装设计、包装结构调整达到降低包装耗材、包装对环境的污染等负面影响。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汪光焘指出大概20%的垃圾是过度包装的废品。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于2010年3月28日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新国标于2010年4月1日起实行。销售前企业应加强对市场的调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运用线上线下销售形式,采取销售折让、商业折扣、电子广告等多种销售策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耗、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完善客户服务制度,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售后反馈及建议,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艺和服务水平。

5.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为了通过回收、重新利用、循环等使得产品末期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2014年,244个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2 436.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利用处置总量的58.2%,处置、贮存分别占比24.7%和13.4%。为了促进我国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回收,相关的顶层制度设计开始紧密部署。2012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依法利用废物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生产产品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绿色回收包括材料和产品的回收、材料和产品循环、材料和产品的报废。绿色产品回收方面,国务院发文要求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提高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比如很多企业开展的“以旧换新”“高价回收废旧家电”的活动。材料和产品循环通过对现有产品的重新拆装、组合、加工,使得零件可以重新利用、使用。材料和产品的报废是针对无法回收、循环利用、使用的部分进行报废,报废时候需要通过处理、加工使得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内部监督

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监督是指内审机构及人员以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绿色信息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对将要或已经实施的经营活动实施监控、检查和评价,揭示和报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缺陷等信息,并在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绿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降低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结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组建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培养在绿色研发、绿色智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预算、绿色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审计[16]等领域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此外,还应该培养具备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以便站在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正确地开展绿色监督工作。为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进一步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更好地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发改委、环保部联合颁布第38号令,要求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内部审计机构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2014)基础上,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1)、《环境保护法》(2015)、《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2016)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各要素和环节实施一般内部审计监督和专项内部审计监督。明确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建立风险清单,对于重要性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降低风险,强化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在审计队伍组建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华为公司审计部与公司总人员的规模比例为1■1 000左右,审计部的人员其中之一是来源于研发、营销、供应链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形成跨部门的业务团队,其审计业务范围包括了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等。同时,实施过程审计,保证业务根据预定流程体系得到执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还能够拓宽企业的监督边界,为供应链各企业、各流程、部门之间、不同人员之间实施动态交互制衡与监督提供了可能。

四、结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协同性和创新性,不同于单一企业内部控制或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社会责任风险在供应链主体之间生成、传导和渗透,单一的组织内部控制架构难以支撑日益扩大的风险防控格局。本文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涵盖绿色发展战略、绿色物流、绿色信息流、绿色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本文将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蕴含于绿色发展战略之中,偏离绿色发展战略的因素即为风险。此外,考虑到供应链上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内部环境蕴含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中,并增加绿色物流控制,能够涵盖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控制环境社会责任風险,同时倒逼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方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形成能够适应复杂生态、参与高层次竞争、具有协同共生能力的内部控制网络。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进行整合研究,对于深化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深入探索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作用原理和耦合机制,并将战略性社会责任和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为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增强企业全球化竞争能力提供新思路和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ZSIDISIN G A,SIFERD S 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2001,7(1):61-73.

[2] 顾志斌,钱燕云.绿色供应链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1):204-207.

[3] 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2-1234.

[4] SARKIS J. A Strategic Decision Framework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4):397-409.

[5] 孙萃萃,张志红.钢铁行业传统制造与绿色制造的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2008(18):54-55.

[6] 王能民,汪应洛,杨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2.

[7] 曹景山,曹国志.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理论探析[J].价值工程,2007(10):56-60.

[8] 曹国青,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1):117-119.

[9] 王海兵,王冬冬.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J].会计之友,2015(15):88-91.

[10] 花双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1] 齐鲁.融入社会责任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 王海兵,梁松.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现路径探微[J].会计之友,2014(11):95-97.

[13] 唐洋,曹秋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10):96-101.

[14] 王海兵,李文君.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预算控制体系构建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11):56-57.

[15] 王海兵,刘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4):31-37.

[16] 王海兵,周琳.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审计论纲[J].会计之友,2017(7):103-109.

作者:李文君 王海兵

绿色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3:

国内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摘 要:绿色供应链管理即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并将其融入各个环节,有利于缓解环境污染,有利于使资源得到最佳的利用与配置,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对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简述其定义及内容,对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概括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行业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industry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企业也纷纷踏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各个环节都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今后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方向,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将对我国学者现有研究做出总结,对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设想。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1.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定义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者在研究供应链时考虑到了企业生态学的理念,借鉴生态学的思想对供应链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1996年,“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GSCM)的概念首度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的研究会上被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得到了全面的诠释,即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要将环境因素整合其中,使环保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组装、包装、物流和分配等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当中,其最终目标一为降低制造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为使得资源的配置利用达到最佳状态。

国内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稍晚于国外,最初用于制造业的绿色供应链研究之中。但斌、刘飞[1]是最早的概念提出者,他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用户都从中有所收益的一种环保高效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在降低对环境负作用的同时使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汪应洛等[2]将共生原理、循环原理、替代转换原理、系统开发原理作为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补充到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当中。

1.2 绿色供应链管理内容

笔者综合申成霖等[3]、王文正等[4]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绿色供应 是管理的基础部分,要求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成本上都需达到最优,能够即时满足供应商的需求。

1.2.2 绿色设计 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1.2.3 绿色生产 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将可持续发展方针贯彻于生产运作当中,使得对环境不利的排放有所降低,资源浪费有所减少。

1.2.4 绿色包装 是绿色生产的延续,需采取绿色包装的材料选择和结构的设计。

1.2.5 绿色营销 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意在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知名度和满意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1.2.6 绿色运输 主要在于对集中配送、资源消耗、运输途径的规划进行评估。

1.2.7 绿色回收 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具体研究领域

我国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研究方向在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某特点行业的运作情况、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以及基于政府角度的研究。

2.1 特定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意识到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探索[5],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6]。因此,已有学者开始探讨总结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及运作情况。

2.1.1 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将环境理念贯穿整个供应链,强调在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绿色运作和管理[7]。杨永清、韩丽萍[8]指出单个企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建筑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物流、信息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迅速流动,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施工、绿色运行和维护、绿色报废7个方面。国家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条例、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倡导和鼓励建立建筑行业绿色供应链战略联盟、鼓励建筑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证书4个方面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2.1.2 农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钟波兰[9]明确了农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即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通过链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者、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商、消费者的紧密合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小。构成部分有: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影响、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目前,存在着基础设施和流通技术滞后、缺乏好的龙头企业、物流集散设施落后、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流通加工不足等问题[10-11]。檀学文、杜志雄[12]通过介绍欧洲的替代农业的短链食品模式、慢食模式,为我国山东潍坊的现代生态农业、寿光蔬菜产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新的启示。

2.1.3 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研究 崔涛[13]、张汉江等[14]指出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但目前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及企业环保观念不足、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较高、企业自身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等问题。葛晓梅等[15]也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的运作中存在着外部性影响、局部低效率、市场规制不全面、激励措施缺乏、企业自身缺乏全面的认知、技术不足等障碍。

2.1.4 其他行业绿色供应链研究 刘利利等[16]从宏观、微观2个视角印证了相关医药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发展途径。何开伦等[17]则具体描述了生猪绿色供应链的实施策略。个别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较为领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奚程[18]以宜家家居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型,对宜家家居的供应链运作模型展开分析和介绍。张秋彤[19]则详细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沃尔玛的实施运作情况,指出以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为主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前已逐步在超市开始实施。

2.2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有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对于企业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学术界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不断深入,笔者将相关研究总结如表1。

在评价指标建立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评价指标的设立。其中,企业绩效水平、财务运营情况、环境指标运用最为广泛,张华伦等[20]、阮略成[21]、温宏博等[22]学者考虑了绿色环保这一指标。

在对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时,学者们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大部分学者采用了单一的指标评价方法,也有部分学者将几种评价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一直得到最为广泛的运用,该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让专家给出指标两两比较的重要级,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或多或少存在着主观性较大、计算过程复杂等不足,利用突变理论通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计数法可克服这一弱点 [22]。韩小花等[24]则将基准分析思想、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基准分析思想的三角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3 政府角色研究

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和跟踪监督管理,相关一部分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惩罚措施不到位,导致污染事故众多,损失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推广绿色供应链的应用 [5,25]。学者们也纷纷思索政府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大部分学者运用博弈论的思想方法分析该问题,曹海英等[26]构建了政企博弈模型并进行均衡分析,即企业有实施和不实施2种行为,政府有检查和不检查2种行为,得出4种策略组合的收益矩阵并根据所得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朱庆华[27]系统考虑了政府补贴、产品竞争、产品绿色度、企业间不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消费者环境偏好等因素,建立了政府与2个竞争性生产商之间的3阶段博弈模型。张伟[28]认为,相应的激励方式应当被政府所采取,主要有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政府采购时优先购买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

2.4 国外经验总结

国外绿色供应链的运用早于国内,因此学者们纷纷汲取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之处以及剖析具体的运作过程,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美国的经验在于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企业重视整条供应链上的生态设计,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形成联盟,将生命周期管理和环境绩效测试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实践[29]。李万立等[30]则指出欧洲旅游供应链绿色运作的经验在于企业制定与供应商共同遵守的规定和标准;要求供应商执行规定和标准, 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对供应商进行监控、考核, 依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与其签约。

杨光勇、计国君[31]以三重底线原则(经济底线、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和产品外部性为基础,将绿色供应链分为2类:以关注消费者健康收益为核心的社会底线供应链和以关注环境生态收益为核心的环境底线供应链,继而比较了欧盟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和美国的产品安全监管策略。最后,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等视角,以生产者、消费者与政府为对象,分析并得出:构建社会底线供应链需要完善的内部揭发机制与召回机制相结合;构建环境底线供应链需要减缓产品引入速度,以及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与综合性回收网络相结合。

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尽管近年来我国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研究逐步增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结合了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进行分析。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研究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大多集中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含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所得结果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定量研究不多,且大多集中于绩效评价中,而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只侧重于某个行业或企业,研究角度较为单一。随着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渗透,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但国内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实际应用方面成果较少。

笔者认为,接下来的研究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企业角度。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定量分析哪些因素对于企业采纳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影响,哪些因素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产生影响。

(2)风险管理角度。目前国内的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有许多障碍,相较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流程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风险进行测评、规避、控制,对绿色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进行进一步研究。

(3)消费者角度。消费者是最终的市场导向,因此了解消费者对绿色供应链的认知对企业的实际运作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定量分析对绿色供应链下产品的支付意愿。

参考文献:

[1] 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0-42.

[2] 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82-87.

[3] 汪波,申成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概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5-98.

[4] 王文正,丁红红.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途径[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7-30.

[5] 梁凤霞.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9(5):25-28.

[6] 康建中.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10):32,39.

[7] 王红春,何佰洲.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0(6):31-33.

[8] 杨永清,韩丽萍.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供应链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2):177-178.

[9] 钟波兰.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8(1):119-121.

[10] 吴峰.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物流探讨[J].企业经济,2009(12):46-48.

[11] 高爱霞,满广富,高丽霞.我国构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0(3):63-67.

[12] 檀学文,杜志雄.从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视角看“后现代农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6-165.

[13] 崔涛.制造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6):64-66,71.

[14] 张汉江,吴娜,唐维.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6(5):241-244.

[15] 葛晓梅,刘源,杨茉.我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524-526.

[16] 刘利利,汤少梁.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我国医药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策略[J].安徽医药,2009(5):563-566.

[17] 何开伦,彭铁.生猪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以重庆市生猪产业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440-444.

[18] 奚程.浅谈宜家家居的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J].现代商业,2011(5):12-13.

[19] 张秋彤.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2):29-30.

[20] 张华伦,冯田军,董红果.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8):57-59.

[21] 阮略成.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22] 温宏博,黄燕.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9(26):12-14.

[23] 周强.供应链管理模式关系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9.

[24] 韩小花,薛声家.一种基于标杆管理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06(11):89-92.

[25] 褚晓津.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30-32,36.

[26] 曹海英,温孝卿.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导型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33-37.

[27] 朱庆华.影响绿色政府采购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2):25-31.

[28] 张伟.基于绿色供应链的政府激励方式探讨[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9(4):63-65.

[29] 郑芬芸.美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9(12):196-199.

[30] 李万立,李平,张萍萍.欧洲旅行社供应链管理实践与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2-115.

[31] 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三重底线的绿色供应链:欧盟与美国的环境规制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11(2):120-130.

作者:杨晓晗 韩纪琴

上一篇:新时期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资源班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