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教育需要通过设置考试科目的形式来单独招生,单招学生的考试难度并不高,且录取门槛较低,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一项利于提升国民教育整体水平的举措。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1: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逐渐认识和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大学教育管理者也逐渐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全新概念,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更多新的内容。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性,通过调查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所具有的特殊性,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以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从而构建适应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物资生活的极大丰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的同时,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现代观念深入人心。201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其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建设等七个方面,强调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这就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经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49个,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从办学规模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的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45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1.4%。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近些年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合作办学本身的特征以及此环境下学生自身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科学系统的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条件。

河北省近年来先后有多所高校与国外对口高校开展普通本科层次中外办学合作。本文通过对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部分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310份。通过调查研究,对特定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现状、承受挫折能力有了全面、客观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现象和问题的规律及成因。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是多文化的碰撞,是东西方文化、中西价值观、多种思潮的交汇中心。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至少一种外国语言,具备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能力对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有当代大学生普遍遭遇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承受比普通大学生更为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更多重视,通过了其特殊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一)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在与其生活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发展形成的。因此,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内的高校学生具有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教育的中西结合性及绝大多数的城市生源等特点。从310人的抽样调查中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中,课程有近70%由外教主导。这些特殊因素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在一些方面心理问题方面,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这就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自身学习状况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因合作层次的区别,对学生的质量要求不同,即使同批次录取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根据合作办学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的质量要求不同。而且,同一批次学生,因专业、录取条件的不同,录取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也有很大差距。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68.6%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同时,调查还显示,学生家庭的期望和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其中,来自于家庭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学生分别占52.2%和40.4%。而且,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其中,极少主动学习的学生占据70%。因此,缺乏学习主动性,语言能力薄弱的学生在语言课以及外方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心理不适与逆反心态,产生不同程度学习困难,可能会出现降级、重修,这些问题最终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人际交往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与同伴和父母相处时的亲近感,学生选择对师生关系很满意的只占14.6%。同时,由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对学生过度保护,都使中外合作办学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脆弱、敏感等问题。在与教师、同龄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又产生消极影响。

(四)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调查显示,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的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而且在面对挫折时,不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问及学生是否受过很大挫折,能否面对挫折时,45%的同学表示所受过的挫折,但在其心理留下了阴影,而剩下30%的同学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挫折。同时,在问及学生遇到挫折,是否依赖朋友时,61%的学生表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完全依赖朋友,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并不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对待。

综上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其特殊性,跟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如何迎接挑战、构建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现代中外合作办学下心理健康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观念创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将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整个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想协调,在遵循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的特殊性。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备创新思维、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其心理发展发育特点不同。因而,相应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也要调整以适应特定学生人群的这些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在双校园模式下可能会有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利用各种工具,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最终形成人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人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面。因此,通过积极的宣传,最终获得领导的关注、广大教职工的支持,从而使得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得到更大的鼓励,能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学校主流思想的支持,同时配有“双导师”制下教师的引导,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的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会抱持更加开放的态度理解心理健康。

(二)、制度明确,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制度保障是顺利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主管部门需针对本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及时出台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例如常规的工作管理制度,心理咨询人员培训制度,督导制度等,明确规定党政部门应当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措施,多方面给予支持。

(三)特设机构管理与多层次团队合作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建成一个与教学、学生部门并列的科室部门来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明确辅导人员专业定位。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大多是基层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未受过训练,不懂心理学知识,实际很难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在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学生可能面临自主学习动力较差,人际关系协调困难,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而且,由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课业负担更重,承受的压力更大。因此,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实现专业化的管理,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学生数量众多的情况决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不同知识和技能,并非所有工作都需要心理学专业知识。跨职能团队发挥成员各自优势,促使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跨职能团队是指不同技能、不同任务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这一目标。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教育团队是指教育管理不同领域中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合起来,共同研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团队成员主要由校内专职辅导员、外籍教师以及外聘校外专业人员组成。中外合作办学中,课程的教授大部分是由外籍教师完成。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外教的思维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与我国高校教师存在差异。充分发挥教育合力,为学生配备“双导师”,即外籍教师和高校辅导员,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接受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同时,其视角更加开阔,从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四)建设心理健康网络平台,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畅通

由于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而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最常用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之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涉及双校园培养模式,学生未来很可能出国,在国外继续学习。这样一来,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联系,尤其是可以使在国外学习的同学获得帮助。因此,通过建设心理健康网络平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例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放置在相关信息板块中让学生阅读、分析,在网上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尤其是国外学习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难题时,越过时间、空间难题,通过网络平台,在老师、家人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调适,释放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秦伟伟.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评价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2]罗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

[3]张伟亚,程族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5).

[4]赵允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12).

[5]罗栋,唐佳海.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9).

[6]王春鸯,高红星.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文化冲突与德育创新[J].长江大学学报,2008(6).

[7]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1号.

[8]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news/index/80.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

作者:田菊会 刘辉 李含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新时期高校单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教育需要通过设置考试科目的形式来单独招生,单招学生的考试难度并不高,且录取门槛较低,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一项利于提升国民教育整体水平的举措。但是,单招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以及智力因素的制约,所以会在行为各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由此高校对单招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对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单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针对新时期高效单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单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积极采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单招学生相当于一个新兴群体,他们与统招学生相比基础知识薄弱,且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种种因素造成了心理素质偏低。因此,对单招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单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单招学生与统招学生的内心情感相比,更加突出极端性与矛盾性的心理特点。经过统计近年来对单招学生的心理测评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单招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大多数原因源于单招学生与统招生相比会出现自卑心理,他们基本带着消极情绪和迫不得已才就读高职院校,由此导致了敏感消极的性格。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正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坚毅勇敢、自尊自爱和奋发进取的良好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必须对单招学生展开立体化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将来在社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1]

二、新时期高效单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建立电子档案,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课相同,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工程,教师需要全程跟进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够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因此,高校需要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纳入到教育工作计划中,从完整的体系中把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子档案被广大教师用于教学,这为高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电子档案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落实,有助于教师多维度展开教育管理。比如,高校教师在学期开始可以运用“问卷星”对所有单招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在测评结果中筛选出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并针对他们的情况与具体姓名建立电子档案,之后定期约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出档案记录调整。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电子档案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在整个学期积极跟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形成持久抓、见长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基于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从而对单招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高校可以对带领单招学生的教师展开统一的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引导教师明确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对单招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促使教师队伍在根本上改善原来的素质差异。同时,教师还应从人事组织上建立教师管理检测制度,旨在定期督促教师展开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建设一支教育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未来社会积极培养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的现代人才。

(3)構建家校平台,增进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所以高校教师想要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关注家庭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为子女带来正确积极的成长引导。因此,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手段构建家校合作平台,营造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在家校双向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比如,单招学生的教师在每班建立一个微信家长群,且设置一个本校微信公众号,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长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发送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与理念,帮助家长明确正确的教育观念。存在疑惑或问题的家长可以在本班的微信群提出问题,由带班教师针对性解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引导家长与学生参与一些心理健康亲子活动,从而逐渐完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教育在对高职高专持续发展,高校单独招生的举措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宽广的。高校教师在对单招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坚持做到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核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石静. 基于生源多样化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 黑龙江科学,2021,12(03):30-32.

[2]李扬. 医卫类高职院校单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对策[J]. 职业,2019,(29):95-96.

作者:孟祥雪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也将影响其将来要从事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心理健康。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要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将被赋予特殊的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但会对自身发展造成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幼儿教育,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因而相较其他大学生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不容忽视,而且迫在眉睫。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与其他专业学生,主要与专业的特殊性有较大关系。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种类繁多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技能,除了基础课程学习以外,还要接受多种不同领域课程,在掌握足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琴棋书画上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种类过多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男生在学前教育专业往往会承受许多的非议,各种闲言碎语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再次,学生处于青春期,内心敏感而脆弱,许多情绪容易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学生缺少清晰地自我认知。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担心自己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后,承受着低薪资却要面对家长和学校的高期望,导致学生在就业后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影响。

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片面并缺乏系统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全体在校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并最终促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完善其人格,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受到传统心理学的影响,许多师范院校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也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然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有心理问题或行为障碍的学生群体上,教育过程多以“干预学生消极行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首要任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现问题再解决,缺乏预防意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复杂性,有各种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说拉弹唱跳、画画手工样样精通,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时短缺,不能按计划安排和进行,难以连贯系统地实施。

(二)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里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體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而目前师范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以讲授为主,互动体验、行为训练较少,枯燥的理论往往只能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浅尝辄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成效甚微。

(三)内容简单缺乏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突出的心理症状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如受男女生性别差异影响,女生强迫症状明显,而男生人际敏感症状高于常模,如何与众多女生交往常使他们陷入困境,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无法顾及专业差异、性别差异,一概而论,内容简单,多以入学适应、异性相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亘古不变的几个板块进行,缺乏针对性。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进策略

(一)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不同的专业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往往产生不同的看法。许多学生或许因为考试失利等状况产生消极影响,有的学生却对此毫无影响。出现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主要原因是来源于看待事情的情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涉及到的情绪原因较多,所涉及学习面较为广泛,在此过程中若遇到不利的情况则会导致心态崩溃。因此,如何调节学生心理状况成为专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用平常心对待事情的成与败;通过理性的分析,寻找事情诱发的主要原因,并利用正确的心态解决问题,避免自己下次在相同的事情上出现同样的错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将消极的事件运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便会有效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拓展多样化的心理课程

组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有效解决心理咨询和指导过程中的耗时耗力。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体现出心理学的服务宗旨。营造适合的情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创办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举办生动有趣的活动,取得良好的活动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包容的良好品格,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理辅助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心态。

(三)增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支持系统是个体形成积极心理的保障,优化配置、整合各项资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促成其完美人格的形成。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学校心理教师和辅导员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培养高素质的、身心健康的幼教人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积极的支持,使其成长为更好的、更完善的自我。

国家和社会应该逐步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入学、入职标准;平衡男女生性别比例;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弘扬优秀幼儿教师精神等。营造肯定的、积极的社会环境,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然的、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开展期间,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和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使学生充分感受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各种讲座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幼儿教育专家的情怀;通过切身的幼儿园体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情感,对幼儿教育行业产生高度认可,充满对未来的工作向往和期待。

参考文献

[1]杨志平,彭华军.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兰国帅,程晋宽,虞永平.21世纪以来国际学前教育研究:发展与趋势[J].教育研究,2017(04):125-135.

[3]兰国帅,程晋宽,虞永平.21世纪以来国际学前教育研究:发展与趋[J].教育研究,2017(04):125-135.

作者:戴晓杰

上一篇:职校工科学生英语教学论文下一篇:城市管道排水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