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色金融法律制论文

2022-04-21

【摘要】顺应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转变的经济形势,要求必须进行产业调整和发展绿色金融。本文从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山东省产业结构近况及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山东省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山东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推产业结构调整的提出政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施绿色金融法律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实施绿色金融法律制论文 篇1: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及对策研究

摘要:自五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绿色金融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调查绿色金融问题在某些地方商业银行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农业银行为例,深入到宜昌、襄阳、黄石等地方开展湖北地区绿色金融的实践调查工作。针对三地的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相关案例、存在的问题,地方银行绿色金融实践应当推进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增加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统一绿色金融概念、构建绿色金融共享平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和注重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虽然较晚,但由于政府的重视、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中国绿色经济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倡导并实施绿色信贷发展战略。为了调查绿色金融问题在地方商业银行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北省农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到宜昌、襄阳、黄石三个地区,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挖掘襄阳、宜昌和黄冈这三个地区绿色金融的具体案例,并针对湖北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湖北各地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践

(一)中國农业银行宜昌分行

宜昌农行积极服务于宜昌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年来各项贷款投放净增长合计116亿元,今年前4个月贷款净增30亿元,其净增额位居宜昌市国有商业银行之首。截止2017年6月末,绿色信贷贷款余额512377万元,较年初增长20660万元,较同期增长80720万元。宜昌农行未来将继续将绿色信贷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当中,在信贷政策的总体框架下,适当增加绿色信贷的规模,优先支持绿色信贷客户和项目。

2017年6月5日宜昌分行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发行了湖北首单绿色中票。本次60亿元绿色债券发行是目前境内规模最大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宜昌农行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往年的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治理与制度、产业政策以及信息披露与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充分、适当的调研、取证和分析。另邀请了相关第三方机构,依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7]10号《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相关自律规则之规定,结合中债资信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方法认证该债券是否具备绿色债券发行要求。在宜昌农行和第三方机构的共同认证下,宜昌农行确认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发行的中期票据符合绿色债券发行要求,并依据IFC与中国农业银行绿色协议相关条例将该债券认定绿色程度为绿(G2)。该绿色中票首期发行资料如表1所示。

(二)中国农业银行襄阳分行

2017年6月底,襄阳农行绿色信贷余额为215130万元,较年初增加67000万元,其中绿色农业开发项目余额17930万元,较年初增加16290万元,主要是南漳有机谷相关贷款增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9250万元,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项目10000万元,清洁能源项目(水电、风电)40150万元,农村城市水项目132800万元,绿色交通运输项目5000万元(其数据如图1所示)。

2017年上半年襄阳农行总贷款余额为213660万元,较年初净增21230万元,贷款增速为11.03%,绿色信贷增速为45.24%,绿色信贷的总量增幅高于各项贷款34.21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为12.3%,绿色信贷同比增速为144.9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2.68个百分点。个人贷款方面,襄阳农业银行属于绿色信贷但未列入统计范围的贷款余额达44500万元,两高一剩贷款方面,原有的贷款行业结构已趋于优化,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11340万元,其中化工行业贷款余额8430万元,纺织业贷款余额660万元,有色金属行业贷款余额940万元,水泥行业贷款余额780万元,火电行业贷款余额440万元,造纸贷款余额900万元(其数据如图2所示)。法人贷款客户方面,法人贷款客户149户,贷款余额122240万元,法人贷款客户160户,贷款余额148040万元。

2013年7月,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明确要求“把“中国有机谷”当作襄阳市和湖北省一张崭新的名片,要科学谋划,精心打造”,把“中国有机谷”建设正式上升为市级战略。“中国有机谷”截止至2016年底,总投资超过1.2亿元。2017年,襄阳农行正与其下某农业合作社洽谈,准备贷出一年期的短期绿色贷款,合作社对其贷款全额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目前,襄阳农行已联合襄阳市环境保护局审查了该合作社的各个生产项目环境并出具了影响报告。该报告证实,其自然农法、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符合绿色环境保护标准。该贷款项目因此被已襄阳农行划分为短期绿色信贷项目,且已达到资金审批阶段。

(三)中国农业银行黄石分行

黄石是中国首批资源枯竭性城市之一。面对矿产资源的枯竭、工业结构的持续调整,黄石正处于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黄石市为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组建了黄石市绿色金融工作小组,该领导小组将建立绿色金融担保机制、绿色金融贴息机制和绿色信贷风险补偿金机制,协同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推进黄石绿色金融发展,截至2017年6月,黄石绿色信贷余额124.96亿元,累计发生额189.91亿元。通过绿色信贷投放引导,近五年累计投资600多亿元,围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300多个,新增规模以上绿色企业80家。围绕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要求,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全市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累计为黄金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发放节能减排贷款4亿元,加大对城市废水、污水处理的信贷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贷款11250亿元。

黄石农行主动对接地方发展规划与融资需求,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坚持生态立市、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理念,在扶贫、棚改、农村路网等重点领域积极响应,抓牢银政合作,抓紧项目受理与实施。截止2017年6月,黄石农业包含绿色企业17家,上半年累计投放11.6亿元,用信余额18.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05亿元,其中:表内融资余额17.35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表内融资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融资贷款;表外融资1.5亿元,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及保函业务。

大冶市是全国百強县市,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大冶保安湖是2011年4月批准设立“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试点湖泊。黄石农行为支持地方政府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与黄石市政府合作开展了“保安湖绿色信贷项目”。本项目对整个湿地公园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保安湖后期的旅游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将有力推动湖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配合保安湖生态建设的开发进程,黄石农业以建立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中确认该项目为绿色信贷项目后,立即着手处理审批流程。由于该项目为绿色信贷项目,黄石农行决定在审核过程中优先处理,缩短绿色项目审批时长,以配合保安湖项目的资金投放进程。截至2017年7月,黄石农行对其授信8.8亿元项目贷款,累计投放3亿元,有效地支持了该项目顺利开展。

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通过湖北三地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践,梳理总结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完善

在过去的30年,中国保持了较高速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紧张和严重的环境问题,亟须从资源消耗型经济转变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的转型,破除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直接影响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是绿色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

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没有建立绿色金融相关的完整组织机构和框架,调研中发现有的银行甚至还未设立绿色金融相关职能岗位,只有少数银行机构针对绿色金融业务专门开设了相对应的职能部门。绿色金融业务与其他业务混同处理,无法形成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在其成长中,如果缺乏专门指导和管理,很难实现快速成长。

(二)政策激励措施和银行内部配套机制欠缺

目前金融主管部门的绿色金融政策目标还主要停留在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企业的信贷投放和促进节能减排短期目标的实现上,对绿色金融缺乏完整的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通过对湖北省各地的农业银行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政府对于绿色贷款企业尚未出台财政贴息、降低利率、提高授信额度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同时,商业银行参与绿色金融业务的人员对于环保概念不够明确,商业银行对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清,因此需要银行一方面做好对内部各方参与人员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完善企业核查业务流程以及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等联动机制。据悉,中国农业银行采取了考核激励,将参与绿色金融业务定为内部考核加分项,考核与个人的业务能力联系起来,快速调动起银行业务经营们参与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三)绿色金融涵盖范围有待规范

自2007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立足于此《意见》,纷纷制定本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运作机制和流程。但政策多体现为商业银行信贷建设的战略目标、基本思路、总体框架以及指导意见等,对“两高一剩”、“两高一资”等行业的分类进行明确界定,因而各商业银行对限制类与支持类的行业划分是以本行为标准,这就导致各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业务标准的统计口径不一。因为相关部门至今未给绿色金融一个明确的定义,范畴也是含糊不清,导致下属机构(商业银行)在进行具体实践操作的时候出现问题。对中国农业银行宜昌分行的调研发现,在实际客户营销中,绿色环保企业、环境友好企业、资源节约型企业、环保技术创新企业、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等具体对应哪些行业和客户商业银行也并不清楚,且个人绿色信贷在内外部制度中均未体现。

(四)相关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顺应现代银行诚信和善治的要求,但是对于绿色金融业务各大行披露的内容和行业标准却没有统一。多数商业银行集中于披露“两高”行业贷款数据。特别是2013年银监会统一了绿色信贷的统计口径之后,很多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余额占比等情况遮遮掩掩,有的甚至只字不提。根据《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2015》的数据来看,16家上市银行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平平,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信息可供参考,披露结果着实难以令人满意。我国至今尚未建立统一化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商业银行和各级环保部门、监管机构以及司法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沟通,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取企业有效、准确的环境信息,银行项目前期调查难度增大,从而影响了绿色金融业务的执行效果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绿色金融产品单一,创新不足

我国大部分绿色金融产品还停留在绿色信贷和CDM项目阶段,对深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还有待提高。目前国际上创新开发的比较流行的产品主要包括项目融资、绿色信用卡、商业建筑贷款、房屋净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宣称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绿色信贷的新产品和业务的新模式,但大多停留在政策研究层面,并无新产品的推出。在担保创新方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希望结合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相关规定,研究排污权抵押贷款的制度办法,以排污权抵押为突破口开展创新,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新思路。

(六)绿色金融的专业人才稀缺

绿色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业务,无论是其前期的风险评估、中期的查以及后期的监管,都要求绿色金融工作人员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了解环保政策和法规,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监控能力。当前各商业银行许多绿色信贷业务的负责人员是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任,或是只经历了相关的短期培训,对绿色信贷还缺乏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又或是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绿色信贷业务项目评审组专家,对各分行递交的环境评估报告等环境绩效文件进行最终审核,提供重要意见。然而绿色金融涉及多领域学科知识,包含金融、环保、法律、化工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业务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是精通各个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三、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推进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推进绿色银行体系建设首先应当鼓励全国银行实施绿色企业营销“四单管理”:单独设置机构,鼓励大中型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专营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地方法人银行要继续下沉网点和服务,增加绿色企业有效供给:单独配备人员,打造专业化绿色金融营销、管理团队;单设授信条件,适当降低绿色企业信贷门槛:单列信贷规模,积极向上争取绿色信贷专项规模。其次,推进绿色保险体系建设。鼓励以绿色保险为主的保险机构全国设分支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绿色保险营销团队。支持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中介机构发展,为绿色保险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最后,推进绿色资本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天使基金以及私募基金,参与绿色投資。鼓励银行、证券公司加强合作,推动绿色贷款证券化。

(二)增加绿色金融优惠政策

首先,建立绿色信贷政策导向机制。发挥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导向作用,引导银行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和定向降准政策,对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优先下调存款准备金,增加流动性供给,扩大绿色贷款投放。引导银行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中绿色信贷考核分值比重,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引导信贷投向。其次,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市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为节能减排和绿色产业提供直接投融资服务,降低绿色投资成本。然后建立绿色金融贴息机制。财政局要建立绿色金融贴息项目清单,合理确定贴息率、贴息期限和贴息规模,简化审批流程。委托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事业部试点开展绿色贷款贴息管理。最后,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绿色金融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企业的信贷风险补偿。对银行因绿色贷款风险产生的净损失扣除担保或其他资产渠道补偿后实际发生的本金损失按比例给予补偿。

(三)统一绿色金融概念

目前的“绿色金融”各方定义不完全相同,绿色金融的定义、标准、原则和框架,也有所差别。这就造成了在推广和实施绿色金融的过程中会因为对绿色金融的认知的偏差,导致绿色金融发展困难,所以统一绿色金融的概念刻不容缓,只有统一了绿色金融的概念,在随后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时才不会出现大的漏洞。调研发现,农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口径大,且不统一,这就造成了各个支行在上报绿色金融数据时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因此,银行应该统一绿色金融概念和绿色信贷口径,这不仅有利于各个支行在上报绿色金融数据时具有准确性、可比性,而且也有利于公众对绿色金融的准确认知,推动绿色金融的顺利推广和实施。此外,绿色金融概念的明确将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明确适应我国发展要求的绿色金融的定义、标准、原则和框架,建立清晰的发展模式,在绿色金融的推广中可以引导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绿色金融共享平台

建立绿色企业数据库。经信委负责摸清并编制绿色企业目录。发改委负责摸清并编制绿色项目目录。人行负责整合绿色企业、项目目录,并提供给全国银行进行认定,建立绿色企业数据库,明确绿色金融服务主体和范围。环保局负责对绿色企业数据库审核把关。其次建立绿色金融统计制度。人行组织制定全国《绿色金融专项统计制度(试行)》,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统一、量化统计体系。然后建立绿色金融评级体系。积极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绿色评级认证机构,为企业和项目开展绿色评级,评级结果作为发行绿色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最后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入湖北(全国)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

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存在发展滞后,发展不全面等弊端,银行能够以开展绿色金融为契机,开拓金融创新,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管理模式。在信贷机制上,应当建立绿色信贷“三优二重一否决”机制:绿色信贷享受“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贷”、“资金重点保障、考核重点倾斜”结合信贷管理全流程“环保一票否决”制,实现银行绿色信贷管理流程再造,缩短受理时间、减少审批环节,提升绿色信贷管理水平。在绿色信贷产品及模式创新上,应当探索能效融资业务:鼓励银行将拥有碳配额企业的可交易碳资产作为质押或补充担保物:鼓励银行接受特许经营权作为质押,为绿色交通、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加大轻资产科技型企业信贷投入:继续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展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水平。

(六)注重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绿色金融想要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相关方面的人才。由于我国绿色金融起步晚,经验少,涉及到的层次较浅,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储备。首先,商业银行应当聘请国内外绿色金融方面的人才或专家,来帮助银行建立专业的高端人才队伍发展绿色金融。其次,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一批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送去绿色金融发展突出的机构或者高校进行进修,熟悉相关业务和法律法规,建立银行自己的人才培备。最后,请绿色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给银行的员工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银行员工对于绿色金融的整体认知及相关知识掌握,优化银行内部人力资源。

作者:王欣芳 胡悦

实施绿色金融法律制论文 篇2:

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顺应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转变的经济形势,要求必须进行产业调整和发展绿色金融。本文从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山东省产业结构近况及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山东省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山东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推产业结构调整的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 产业结构 金融支持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山东省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GDP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随着经济增长,各种资源坏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享受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山东省经济结构和全国平均水平相似,目前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模式、产业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绿色金融是必由之路,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资源的倾斜方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金融能够给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促进产业升级整合及信息公开,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也可以促进金融业的良性循环,两者相辅相成。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

绿色金融是相对于我们传统金融而来的一个概念,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绿色金融也叫低碳金融,可持续金融,环境金融,环保融资等意义相叠或相近的术语。由于不同国家对国家环保的侧重点不同,定义也有所区别。美国,2010年在美国传统字典,将绿色金融定义为坏境保护的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保护金融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实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战略;英国,2014年在议会绿色金融专题听证会的会议报告上将绿色金融定义为发展低碳能源、节能、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所有用在影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2016,由我国牵头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在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将绿色金融定义为能产生环境效益从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包括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体现其协同效应等。

概括起来绿色金融有三层含义:一层是是金融业充分发挥金融融通资金和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利率,贷款条件和投量等优惠政策引导资本流向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指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将资源环保的概念引入金融,改造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金融体系。本文侧重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根据2017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

山东一直是我国经济大省,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措施,从图1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的三次产业比例2016年为7.3:45.4:47.3,第三产业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但进一步分析,山东产业结构还是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山东在产业结构优化上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2016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为8.6:39.8:51.6,山东省第二产业占比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比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和全国浙江,江蘇等产业变革比较好的省份相比仍有差距,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2016年比江苏低7.7%,比浙江低6.3%;再次从山东省第二产业结构内部来看,重工业占比高于轻工业,化学和化学药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品制造,石油,钢铁等高产能,高污染的产业产值比重较大,不符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调和绿色发展的目标,需进一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

(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在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环境污染问题,雾霾,水污染等问题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从资源生态化的几个重要指标分析,2016年能源消费量仍然以污染严重的煤品为主,占到了能源消费量及构成的76.87%,能源结构消费单一,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1.6%,万元GDP能耗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环境生态化来看,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虽然逐年减少,但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2017年在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有抬头趋势,PM2.5、PM10等指标仍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所以山东在经济发展中,考虑经济的发展高速的同时越来越考虑环境的成本。这就需要通过绿色金融手段引导资金合理配置,提高信贷率,提高信贷门槛,抑制高污染行业的过度发展。力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对环境资源保护,引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三)产融结合的需要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行业不仅在资配置发挥作用,在规避风险,行为引导上同样发挥作用,是中央政府政策信号的传导者,为经济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金融、产融合作政策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金融对经济转型引导作用的充分重视,同时也是我国金融结构变革的要求。绿色金融借助政策的引导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使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环保产业,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产融结合政策中产融合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是提高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银行贷款审批手续繁杂、耗时长、成本大。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让金融有效支撑引导经济转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山东省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力度不断加大,但绿色金融体系有待完善

山东省金融机构坚持绿色金融理念,对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实施 “一票否决”的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高效环保领域,绿色金融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截至2016年年末,山东省节能环保领域贷款余额达1885亿万元,较2012年末增长103.6%,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余额达151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244.6%,例如青岛银行作为全国第一批三家试点银行之一,在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工业节能节水环保、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等项目上发行了80亿绿色证券。但山东省的绿色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从绿色信贷方面,绿色信贷是山东省主要的绿色金融模式,但从实施主体来看,相对单一,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山东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和业务中,为绿色产业提供绿色金融信贷服务的专业机构相对较少,部分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不够;从绿色债券来看,相对上海等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债券起步较晚,特别是非金融机构绿色债券,直到2017年9月,特锐德(30001)成功募集资金9.83亿元,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中使用,是山东省首单非金融机构绿色债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次充电设施项目计划的“双绿”属性,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本身具有绿色属性,另一方面此项目符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这种直接融资的方式是对地方多元化资本市场融资手段的一种丰富,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在绿色保险方面,保险险种覆盖面比较有限,多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且推广能力差,产品吸引力不够。

(二)缺乏绿色金融评估机制,环保信息体系建设不足

绿色金融工具的发行缺乏有效的社会评估机制,对工具的发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效的起到了减少污染,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缺少有效标准。节能技术,二氧化碳排放量,循环利用能力等的计量等标准都是绿色金融的衡量因素。山东从2015年就启动了实施了“工业绿动力”计划,2017年8月,山东省经信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等部门印发了《山东省深入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力争从点到面带动煤粉及锅炉设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服务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发展。两个文件所提到的标准多是准入标准、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奖励标准,但对后续的实施具体标准和监督标准不够明确,缺乏内部实施细则,影响政策的有效落实。另外,虽然多部分已经建立了监管平台,但各平台录入的时效性,完整性不足,在实际操作中,给绿色金融评估带来了困难。

(三)绿色金融的盈利模式单一,盈利能力不足

绿色金融带有公益性质,而任何一家企业包括银行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造成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公益性特征和金融的盈利性本质的冲突。绿色经济之所以兴起,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是绿色金融公益性的体现,但金融业和其他所有产业一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绿色金融具有的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矛盾统一,导致绿色金融的发展集合了高风险和低收益的双重特点。分析能力不足和信息不对称更加剧了盈利能力的不足,许多金融机构对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预估风险不足,缺乏分析能力也是导致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四)西海岸新区建绿色金融中心,但专业人才仍然缺乏

山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立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绿色金融中心,截止2018年1月,已与33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包括了法人金融机构、金融研究培训、区域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绿色金融、金融科技、投资基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平台等11个金融细分领域,涵盖新金融研究院项目、黄海金融控股集团项目、齐鲁交通发展集团金融基地项目、瑞泰格数字资产应用与研发项目等,并发布一系列新政,其中人才方面也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一系列新政的原因一方面是鼓励绿色金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山东低碳等技术发展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对经济贡献率相对较低,传统工业企业普遍缺乏研发能力,绿色金融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缺少掌握节能、低碳等方面的知识,熟悉环境风险评估及项目的运作模式和交易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推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进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

绿色金融、产业转型和新旧动能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绿色环保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所以在推动绿色金融和产业转型方面,要通过PPP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建立各类社会绿色投资基金。英国的绿色投资银行(GIB)是一个很好案例,成立于2012年的GIB,开始由英国政府持有百分百的股份,后来引进民间资本,目前GIB所支持的地方政府PPP垃圾发电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在总结山东省现有海绵城市建设等绿色PPP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出台绿色PPP项目推动产业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政策及实践性的实施细则,充分调动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二)顺应时代潮流,绿色互联网金融积极跟进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具有低运行成本,覆盖面广,灵活性强和空间限制小,普惠和大众化等优势,并且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具有低碳的金融属性,所以互联网金融跟绿色金融,是天然匹配的,互联网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帮助绿色金融实现信息的整合、管控,在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下,绿色金融可以进一步实现大众化和普惠化。例如绿色债券发行主体集中在大型企业,而小微企业很难借助传统的绿色债券方式融资,但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发行“微绿色债券”,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解决集合债的问题,减少成本。山东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上,引入互联网金融因素,提升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一方面,建立平台,做好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贷款”,“互联网+担保”等形式为绿色融资领域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互联网金融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对于高科技和新兴行业较为熟悉的专业背景,利用专业化知识储备,进一步加强对节能环保行业和低碳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进行产品创新,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目前绿色发展的一个困境是现在金融产品与客户匹配度不高,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研发新产品,可以利用互联网积累的大数据优势,以数据分析的方式挖掘客户的需求,加强绿色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逐步完善山东碳交易市场,第一方面从消费方面,借鉴浙江衢州“智慧支付工程的案例”,从消费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三)完善配套约束激励机制

力争建立市场政府双重约束激励机制,用法治思维、市场手段和科技创新化解绿色金融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环保责任和义务,明确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对于上市的企业建立上市公司环保强制披露制度,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进行追责,加大惩罚力度,减少外部性的影响,减低高污染行业的收益率,间接提高环保行业的收益率;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对于有发展潜力的绿色行业或企业提供资金担保,建立担保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金融监管和执法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对于金融机构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强化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业务的监督,给予非政府机构和媒体监督权,实现全民监督。

参考文献

[1]安同信,侯效敏,楊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J].东岳论丛,2017,38(6):92-100.

[2]姬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

[3]张学海,郑现伟.河北省绿色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7,(6):24-25.

[4]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G20绿色金融研究报告[R].2016.

[5]温跃,赵小亮.输出金融“绿动力[N].金融时报,2017-12-19.

[6]徐迅雷.绿色资金与可持续发展[N].杭州日报,2017-07-17.

[7]高清霞,柯紫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进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研究[J].坏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5):24-26.

[8]王去非.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浙江金融,2016.(12):29-3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经营管理科研项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研究”(项目编号:JZ2017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裴斐(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任职于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区域金融、金融学。

作者:裴斐

实施绿色金融法律制论文 篇3: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浅议

摘要:绿色金融发展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是为了进一步进行环境保护融合,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核心理念,更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关键部分。绿色金融发展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生态决策经营,同时,通过绿色金融的角度来实行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可以打造绿色金融产品,可以进一步提升现代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价值,促进商业银行的未来生态化建设。本文将针对现代发展当中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怎样的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对有关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价值;可持续建设;分析探究

引言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现代国家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所以,对于现代金融企业和商业经营来说,进一步持续推动绿色改革和绿色金融的资源升级,引导能够更加良好的促进自身环保问题的建设,同时,能够帮助相应的单位、场所在经营决策当中,更好的承担起绿色生态的相应保护责任。在现代化的自然支持环境体系当中,对于产品、服务以及投资行业的金融活动融合了现代经济的体系,进行相互匹配,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绿色金融活动。

1.绿色金融的经济可持续建设

(1)绿色金融活动在现代商业的建设保护当中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基本业务和基本要素,同时,基本的商业银行在基础决策当中考虑环境相关的因素,结合生态成本进行收入和成本之间的融合,可以高效地实现金融生态的和谐共生。自从国家和中央高度重视供给侧改革当中的绿色发展建设以来,相关的行业都开始着重强调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以及相关产品的推行和发展,无论是在绿色经济还是绿色保险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都应该以金融为助力,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长期促进我国的未来经济可持续建设。

(2)绿色经济建设能够高效地促进现代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从提升经济绿色的角度来扭转经济发展的建设模式,促进相关行业、产业的生态化转型。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应用现代市场的资本以及环境保护的力度来降低经济成本,对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应有的经济金融贡献,促进相应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的低能源消耗以及低碳排放相应政策的实施,促进生态文明,绿色环保建设促进僵硬行业的经济重心朝着绿色的角度稳步迈进。

2.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现状

2.1市场化程度相对较弱

商业银行在依靠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实现市场化的高强度融合,但是就现在,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建设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可以看出,现在多数的绿色金融建设,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导力量,更多的是依靠相应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来进一步推动,而并没有起到良好科学的市场调节作用。也因此,在此类方向上,导致了商业银行在实际实行金融经济,绿色生态建设的过程当中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现象。有很多的国内外发达机制都存在着一些法律法规以及生态建设管理政策上的冲突,非常容易引起各个企业或者各国之间的一些经济纠纷或冲突。

2.2金融产品过于传统

这种产品在绿色的生态建设当中,需要实行绿色金融的政策,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一些金融产品,绝大多数都还是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需求,在当前经济的管理体系当中,依旧使得绿色环保金融的建设是刚起步的状态,并且遇到了很大的发展困难。社会金融体系对于绿色金融的认知度不足,也导致了相应经济政策建设发展的缓慢,或者也进一步阻碍了金融体系绿色生态产品研发的速度,使得相应行业之间的绿色金融投资项目少之又少。近年来,随着绿色证券以及相应的绿色资金逐渐崛起,社会大众开始广泛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设,但是这些金融体系的占比非常小,在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仍旧无法满足整体社会以及各行各业的绿色融资需求。

2.3金融管理制度完善程度相对较弱

金融管理制度的绿色管理并不健全,也不完善,所以缺乏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使得商业银行在实行绿色产品和绿色金融建设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有一些企业在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设初期选择钻法律的漏洞,利用绿色金融环保的噱头来套取商业银行的一些绿色信贷资金,却在后续的经济建设管理当中并不进行绿色发展、建设的保护,甚至还做出一些违法的行为,只为了套取经济利益。因此,相应的一些瞒报、谎报信息状态,使得现代经济市场的资本投资信息不对称,因为大量的污染或资源环保骗局而导致现代市场的投资以及管理无法更加充分完善地进行统一管控。有些企业的收益经济良好,有充足的资金来应对相应的环保部门检查,或者是处分,所以依旧选择在制管理上进行一些违法行为的事实,这些都使得绿色金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平衡。

3.商业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3.1完善绿色金融制度

绿色金融体系制度在现代商业银行的建设管理当中尤为重要,主要是强调相应商业银行在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进一步实行全流程的环境因素考量。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政府积极引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产业,无论是在财政税收还是在科技研发或者相应的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建设当中,都促进商业银行不断优化改革,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绿色行政配套制度以及绿色发展建设经济管理政策。所以,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方面的制度,才能够更高效的帮助相应的部门出台完善的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的严格监督管理标准,构建绿色生态化建设的经济管理监督体系,促进金融资源能够在现代商业银行当中实现可持续的绿色环境资源优化。以现代发展的经济宏观情况评价出现代企业以及现代银行的绿色经济发展势头,根据实际发展当中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促进现代金融体系的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3.2推行绿色金融信贷

绿色金融信贷在现代商业银行的融资环境以及绿色渠道的转变和优化过程当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产品业务的转化,同时促进商业银行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持续迈进。商业银行对绿色发展信贷有着明确的要求,在绿色信贷持续当中,需要进一步建设健康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绿色信贷风险防控过程当中,需要形成并且针对性的建设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对于申请贷款的相应企业进行合理的生态价值评估,在绿色价值评估之后,确定风险筛选污染或拒绝减少等方式来实现金融层面的绿色发展制度实行规划。在保证整体银行的合规管理基础上,放宽绿色企业的信贷标准,以绿色生态环保的角度来促进现代信贷体系的可持续健康迈进。

3.3打造推行金融绿色产品

绿色金融产品在现代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当中,是高效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打造绿色金融产品,是为了实行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同时,融入绿色金融的原动力,也可以进一步进行产品的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实力。相应银行在经济发展以及科技結合的过程当中,开发绿色的资金以及绿色的债券作为绿色产业产品的发展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保险以及相应的衍生产品,让整体的企业在生态建设的良好金融环境下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和推行。相应的商业银行在市场投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绿色的股权金融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强各类资本对于商业银行的绿色投资吸引力,实现绿色金融,现代化金融产品推行和高校建设发展。另外,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当中,同样也可以针对一些个体零售行业的服务进行绿色的抵押产品推行,从而鼓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经济保障。

3.4建立绿色金融的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以及生态发展机制,需要在充分考虑现代金融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济体系以及发展现状,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的金融绿色评估体系,从而发挥出绿色金融在自身单位行业当中的管理价值。提升绿色金融体系的评价指标,优化相关的政策策略,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更科学地做精准的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标准确定,另外,也可以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帮助相应的单位细化管理责任,提升绿色信贷的管理和推行效益,同时减少银行发展建设当中的一些商业道德风险,同时,减少一些制度管理漏洞,提升管理的安全性和经济体系的价值高效性。

4.结语

在绿色生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鼓励绿色金融的生态建设,可以高度地帮助商业银行提升经济生态价值,在市场化程度低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实现绿色金融的建设,完善绿色金融的建设体制,推行绿色产品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新时代的生态建设理念,不断推广,不断优化,从而实现绿色金融发展,建设道路,进一步带动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效率提升,督促企业的绿色协同可持续发展。在时代经济不断变革的现代社会当中,各类环境问题的频频产生,也使得各行各业不得不开始承担起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气候环境的不稳定,经济行业在发展建设当中需要更好地利用金融资源来维护生态平镜,让生态的平衡能够真正的融入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中,从而真正实现绿色金融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盛馥来,诸大建.绿色经济:联合国视野中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娄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J]. 时代金融,2019 (23).

[3]陈游.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及思考[J].西南金融,2018(07).

[4]刘春彦,邵律.法律视角下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上海经济,2017 (02).

作者简介:董政(2000.1.17)男,汉族,福建尤溪人,主要是福建江夏学院(学生)。

作者:董政

上一篇:诺贝尔经济学奖分析论文下一篇:金融危机下经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