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5

2013年4月21-22日,来自浙江省各地市校长、教研员和体育骨干教师300余人齐聚杭州市文澜中学,参加了由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与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董玉泉教学实践思想与浙派体育教育教学研讨会暨拱墅区阳光体育工作促进会”。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践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实践体育教育论文 篇1:

毛泽东游泳实践与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双向互动

摘要: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运动,曾42次横渡长江,祖国各大自然水域中均有他游泳的身影,其游泳实践更加证明了其体育实践活动家的身份。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对体育的理论阐述,其《体育之研究》一文,标志着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毛泽东同志通过游泳运动实践,践行对体育的理解,使得自身体育思想与体育实践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在实践中体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逐渐形成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本文在结合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毛泽东同志的游泳运动实践分析,探析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影响以及毛泽东同志体育思想和游泳实践两者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毛泽东;游泳;体育教育思想;影响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同时也是杰出的体育家。他的体育思想对新中国体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同志著名的体育著述《体育之研究》发表至今已有九十四个年头,其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精炼准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是我国第一篇以近代科学教育观点全面系统地论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珍贵文献。其中的体育教育思想更是引领新中国体育教育的科学发展方向。

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分为早期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三部分。不同的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均体现着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体育的认识与见解,并且对于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及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1]

建国后,毛泽东以身体力行,在我国各大江湖河海均留下了他游泳的身影,毛泽东曾游过珠江、邕江、湘江、长江、韶山水库、庐山水库、北京十三陵水库、密云水库、北戴河的大海。他不畏风浪,以自身的顽强与坚持,展现着一代伟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浪漫情怀。

本文就建国后毛泽东游泳运动实践、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特点、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内容及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展开探讨,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一、毛泽东游泳运动实践

毛泽东一生钟情于水,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在他家房前的池塘里游泳,而且泳技在小伙伴中出类拔萃。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已年过半百,但他爱好游泳的兴致丝毫未减。即使在接见外国元首及国内友人的间隙,他也不忘忙里偷闲击水一番。笔者查阅各类文献资料,把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以后的自然水域游泳进行统计、归类,列表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建国后,到北戴河、湘江、珠江、长江、钱塘江、邕江、武汉东湖、韶山水库、庐山芦林水库、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赣江游过泳。毛泽东十分喜爱到自然水域游泳,挑战自然,展现其广阔胸襟与胆识。根据资料记载,毛泽东一共在长江游过48次泳,多数处于保密时进行,对外公开的次数只有仅仅15次。江西赣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毛泽东同志只在赣江游过一次泳,由于文献记载不明,所以时间缺失。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只在清华大学游泳池、中南海游泳池和长沙游泳馆这三处游泳池游过泳,其他时间均在自然水域游泳。毛泽东同志对于游泳的情怀,对大自然的向往,其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体育精神通过游泳实践的最直接的展现。

二、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

(一)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特点

在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性、实践性和群众性。

1.学科交叉性

毛泽东体育思想继承了中华传统的体育思想的影响和西方体育思想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思想。毛泽东在读书期间就已经广泛阅读各种西方书籍,并且对待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这为他的体育思想的学科交叉性打下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对生理学、训练学和解剖学等自然科学也是西方文化熏陶的结果。这些自然科学知识提高了他的体育养生思想的科学理性层次。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影响对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也起着重要作用。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体育观。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现。[2]

2.实践性

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他自身的体育实践。学生时期的毛泽东就对体育产生了极大兴趣,经常和同学一起游泳、爬山、远足。仅1958年,毛泽东就先后畅游武汉长江5次,黄石长江1次,安庆长江1次,南宁邕江2次,湘江1次,武汉东湖1次。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的体育实践,受他老师杨昌济先生的影响,逐渐体现了他的体育思想的实践性和心理发展的适应性。

3.群众性

毛泽东确立了体育为群众服务的方向,主张体育要走群众路线,把体育与群众的健康联系起来,体育是群众的体育。新中国成立后,在制定体育政策方面,逐渐体现了毛泽东对体育的理解以及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

1954年,毛泽东在中央关于加强人民群众体育工作时强调:“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的状况,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1960年,他又指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打球、游泳、跑跑步、爬山、打太极拳,以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同年又题词:“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他还从体育的人民性和广泛性的高度,强调“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体现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一贯主张,体现了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本质。[3]

(二)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1.终身性

毛泽东本人酷爱体育运动,自少年起就喜欢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他认为:“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日变,弱可转强。[4]”他曾多年坚持冷水浴。毛泽东还自编了“六段运动”,他体会到“得运动之益颇为不少[4]”。他主张,锻炼身体要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实际效果,提倡科学健身,反对形式主义,提出体育锻炼、“不重言谈,重在實行[4]”。锻炼的方法不必贪多,以免“务广而废[4]”。并强调了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方法,遵循其规律。比如,他在倡导人们游泳时,要大家摸索和掌握与江湖运动的规律,并且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进与自然斗争的信念,享受其中的快乐。游泳运动给他带来的欢娱与其坚定的政治信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古稀之年还能戏水于长江之中,令世人惊叹。到了晚年,他依然坚持游泳锻炼,可见他对体育运动的依恋,可以说毛泽东是他的“终生体育”思想的最忠实的实践者。

2.乐趣性

毛泽东把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来认识,指出“凡科学皆立引起多方面兴味,而于运动尤然。[4]”要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天内断于心,百体从令”,从而使“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观念,以之为学则圣人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4]”同时,他科学地分析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兴味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4]”并进一步阐明了趣味的产生“如缘有恒而德焉[4]”,将趣味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实用性

毛泽东深刻地分析了当时“好运动者,以多为善,凡欲一人之身,百般俱备,甚至无一益身者;不好运动者,见人之技艺多,吾所知者少,则绝弃之而不为[4]”的错误思想意识,以及学校体育中存在的“教有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4]”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体育锻炼不重形式而具备了强健的体魄,并且阐明了体育锻炼的方法不在多而在精,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坚持锻炼,就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切忌“以多为善”、“务广而荒“的实用体育思想,这种实用体育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当时社会背景、人的体质紧密结合。

4.教育性

学校体育是毛泽东对体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非常赞同近代维新派代表们“三育并重”的观点。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而无德智也。[4]”他分析了当时“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乎?[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提出“儿童及入小学,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4]”、“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4]”的观点。同时,针对体育教师不懂体育,只靠发令进行填鸭式教学状况,提出了自觉锻炼的主张,学校和教师也只是客观条件,只有主观上有了锻炼的要求,才会有锻炼的效果。

1951年8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明确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游出强壮体魄的现代青年是重大任务之一。”同年,毛泽东针对当时学生体质较差的情况,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3年,他又号召全国青年要租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明确把身体好放在第一位,认为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1964年8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报告要求学校体育面向广大学生,学校要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以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学校出现了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喜局面。

(三)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优先发展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逐步落实,党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对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提出的有关教育方针,办学指导思想,培养接班人的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基础教育等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不知是全国多少所大中小学校体育场的标志性口号,朴实无华的十二个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来的中国体育教育发展之路,对中国的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价值巨大。在当前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教育逐渐产业化,体育教育理论和思想日益多样化,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仍然是具有其独特的显示意义,将体育与个人身心结合仍然是今后体育发展的方向。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这的我们当代每一位体育教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认真领会思考,去深入研究和探讨,并择其精华发扬光大,付诸于指导我们的体育教育实践。[5]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出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决定于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其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加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促进光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6]

三、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影响和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办体育的,此时毛泽东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其实这是为我们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定的方向。毛泽东不仅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上予以理论上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也给予大力的支持,任命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体委主任,从而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在贺龙元帅的主持下,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诞生,1954年颁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政府从抓全民健康入手,逐步建立起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三大体系,并使之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7]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国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昔日的“东亚病夫”已变成了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朝气的民族,竞技体育方面更是如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圆了几代体育人的梦想,充分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毛泽东的体育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回顾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深切地感到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深邃和伟大。毛泽东的体育理念不仅是建国初期指导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我们当前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民族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申伟华,尹华丁,彭光辉,田明高.毛泽东体育思想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9-87.

[2]赵宏.论毛泽东的体育思想[J].毛泽东的思想研究,1999 (3):14-15.

[3]杨虎生.论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3):25—26.

[4]李力研.論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来源[J].体育与科学,1992 (6):7-8.

[5]丁福德.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体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东疆学刊,2007 (4):58-61.

[6]姜建芳.试论毛泽东的体育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 (2):23-26.

[7]申伟华,尹华丁,彭光辉,田明高.毛泽东体育思想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53-108.

作者:靳钢

实践体育教育论文 篇2:

董玉泉教学实践思想与浙派体育教育教学研讨会圆满召开

2013年4月21-22日,来自浙江省各地市校长、教研员和体育骨干教师300余人齐聚杭州市文澜中学,参加了由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与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董玉泉教学实践思想与浙派体育教育教学研讨会暨拱墅区阳光体育工作促进会”。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耿培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会长徐剑津、拱墅区教育局局长张云雷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向老一辈浙江体育人代表:董玉泉、黄昌明、戴敬德、施绍曾颁发了“个人体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在浙派体育教育教学研讨环节中,首先,七十岁高龄的董玉泉先生以精神抖擞的风貌和精心巧妙的设计,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片段课——《叠罗汉》,把他“严、实、趣、乐、活”的体育教学风格淋漓尽致的再现在大家眼前,激情演绎了老一辈浙派体育名师的风采。随后,与会专家和浙江省地市教研员代表、教师代表,以董玉泉先生的教学思想为基点,畅谈了他们对浙派体育教育教学内涵与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在浙派学校体育工作论坛环节中,由拱墅区北秀小学、行知中学、杭州市始版桥小学、缙云第二实验小学、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小学等围绕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学校特色和学校文化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为大会作了题为《困惑·出路·责任》专题报告。

浙江省教研员余立锋老师为此次研讨会做了题为《探寻浙派体育教育教学内涵与特征的本真》的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谈到:浙江省学校体育的发展得益于整个浙江经济、教育高位发展的环境,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除了环境优势以外,还凝聚着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怀,老一辈学校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以及为此事业仍然执着坚守的浙江学校体育人。浙江体育教育是浙江教育的有机部分,作为浙江体育人有义务承担起研究“浙派体育教育教学”的内涵与特征的使命。此次“董玉泉先生教学实践思想研讨会”正好提供了契机,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经过一段时期的总结与反思,我们认为:浙派体育教育教学内涵与特征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痴情教育,诲人不倦,务实做事,低调践行”从全方位体现出浙江学校体育共性的一面。而生动个性内涵的赋予,又是浙江省学校体育创新的源泉、价值多样化的保障。前辈董玉泉先生幽默的话语、丰富的肢体语言,强大的亲和力,灵动演绎了“巧、灵”的特征;施绍曾先生的原则为准,真切做事,无私奉献演绎了“真、勤” 特征;黄昌明先生的做事有心,教育有情,敏于行动演绎了“稳、活” 特征;戴敬德先生的严于律己,严格训练,爱生如己,乐于助人演绎了“严、乐” 特征,这些极具教育魅力的个性一面又诠释着浙江学校体育的共性特征。同时,浙派体育教育教学内涵与特征又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中的概念,需浙江体育人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本次研讨会,通过对以董玉泉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体育人体育教学实践思想的梳理与研讨,开启了探寻浙派体育教育教学内涵与特征研究之路的良好开端,使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共识,为下一时期深化学校体育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践体育教育论文 篇3:

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探寻

【摘要】小学体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许多人往往很不重视小学体育,都认为这不就是带着学生玩的课吗,但是其实许多人都忽略了其中给孩子带来的重要影响,小学体育不仅仅只是放开给学生去玩,去放松的,只要仔细观察其实并不难发现小学体育对学生带来的巨大益处,小学体育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一生,对于在小学阶段受到体育锻炼影响的学生来说,往往会在小学阶段形成锻炼的习惯,即使上初中或者上高中了也会一直保持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对此仅从锻炼的角度上来说便可以看出小学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但体育锻炼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点点而已。文章主要围绕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探寻来进行叙述,希望能够给相关的读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实践;教育心理

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学上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心理上、在思想上都处于一个半成熟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教育往往就会使学生变成什么样的人。对此,在这个阶段学校便要趁此机会去好好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习惯,有一个正常的思想,有一个好的心理去面对所有的事物。对此,通过体育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1.在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什么阶段进行心理学教育都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心理上的好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最重要的是能够决定学生生活得快不快乐,开不开心,对此通过小学体育教育实践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的问题通过间接性被解决,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处的。除此之外,通过小学体育教育实践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的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对社交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做事,在某些事情上,粗心的学生总会给内向的、细心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于这部分内向的学生来说,这些心理上的伤害或许会给自己造成一辈子的阴影,永远不能够从自己的阴影中走出来。对此,通过小学体育教育实践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粗心、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学生知道自己做法的错误,并慢慢地去改变自己做事、说话的能力,此外通过教育心理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未来发展的带来帮助。

2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1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不足,对于一些事往往只能够用哭的方式来面对,除了哭不知道还能够怎么办,对于一些事情接受能力是非常弱的,为此在体育教育实践中进行心理学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时能够保持冷静,去寻找老师或者父母或者同学进行帮忙,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站在原地哭。尽管,对于小学生来说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也并不代表哭是一件好事,是事情解决的办法,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越早学会冷静地接受一件事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越有益处。

2.2培养学生应对紧急事物的能力

无论是谁往往都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处理紧急事务的态度往往不同,有的人坐看任其发展,而有的人竭尽全力去阻止事情的恶化,最后的结果两者之间或许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对于前者来说或许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是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再一次让其随意发展,最后对于这类人来说往往在精神上和财物上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而对于后者来说,尽管第一次损失严重,但是在后来的过程中因为在第一次中找到了经验,有了一定的应对紧急事务的能力,往往不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说一个人具备应对紧急事务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在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的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应对紧急事务的能力。

2.3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养成好习惯

在小學体育实践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一些习惯是不可避免的,像一些说话的习惯,对人的习惯,以及吃饭的习惯,在心理学的教育中往往都是会有一定的提及,例如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为别人着想,不要总是提及别人不高兴的事,致使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尴尬,这是关于说话的,其实说话也是一门心理学,在许多事情上如何和别人进行交流,如何看出别人对你的话题是讨厌还是喜欢,其实都是心理学,通过心理学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好的习惯。像一些做事的习惯,说话的习惯以及吃饭的习惯等,这些都能够从其中进行培养,同时受过心理学教育的学生或者是孩子,往往都更受别人喜欢,因为对于这部分人员来说,能够知道别人的一些心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和别人找到同样的话题甚至明白对方说话的含义,两者之间的默契度往往会更高,因而更受别人喜欢。

3.结语

通过心理学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做事、待人更有耐心,除此之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对于一些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来说,在家往往很少接触重活,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全部解决,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只要吃好、睡好、学好就可以,对于一些需要吃苦的事情往往见都没见过,更不用说做过,对此,学校通过体育教育实践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懂得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对此,在后期的发展中慢慢便会懂得吃苦耐劳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祥明.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3):231.

[2]苏婧.心理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知识文库,2019(20):125.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作者:张恺

上一篇:教会中学生写论文下一篇:中学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