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会计标准制度模式的转变,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文章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对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保证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相应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 篇1: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与准则的互动,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的职业判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认为本来研究应加强对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内容深化和研究角度多元化方面研究。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灵活性和智慧,是财务报告的精髓部分。高水准的判断是会计职业的要求,而且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职业判断。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也对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判断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国内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主要从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会计职业判断结果这四个方面展开。

一、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互动研究

( 一 )国内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互动研究 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比较晚,2000年以后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留给职业判断的空间。目前关于职业判断在准则中具体运用的研究涉及到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收入确认,借款费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等具体准则。一般是通过解释准则的具体规定来分析哪些情况下需要职业判断,以及如何进行判断。程小琴(2007),赵红英(2007)等人研究了公允价值与职业判断的关系,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多重性,认为公允价值的计量离不开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基石。在职业判断引导机制与准则的结合研究方面,张世兴(2004)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引导体系的内容及构成,认为会计职业判断引导体系分为权威性引导和非权威性引导,内容上包括指南,解释,公告和补充等。郑山(2005),从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入手,对部分企业在执行会计制度中滥用职业判断的原因及手法进行分析,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公司治理,会计监管,会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对于准则制定与会计职业判断,刘金星等(2006)对英美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条件,实施范围,程度及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条件——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是:准则的制定应偏向原则导向模式,会计职业判断应逐步推行。

( 二 )国外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互动研究 早期的审计研究表明,在没有明确的正确标准时,对相同问题达成的判断共识可以看作对准则的“替代”,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准则提供了个体判断正确性的最重要来源。Watts和Zimmerman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政府及监管机构会通过各种管制等手段对企业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对准则制定者而言,试图在公告中涵盖所有会计实务规则是不可能的,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意味着准则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总是落后于实务创新,职业判断可以通过个体或群体的经验技能暂时弥补制度的空白,并对新准则的制定起到实验作用。对于那些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准则,预先暗含的职业判断空间也为准则制定者抵御外界压力并将责任推卸给判断主体提供了辩解的借口。可见,准则倾向于反映政治和成本效益妥协的结果,而并非一定是最佳的实务。这些研究表明准则和判断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对职业判断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手册》以及非加拿大准则要求的判断分类进行了归纳。包括提及“判断”的措辞,要求作出选择的判断,条件句是否适用的判断,有关词语含义的判断,准则的实质要求作判断。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出了职业判断过程,判断中的复杂问题等多方面的结论。

( 三 )研究评述 我国对会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的互动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操作和具体运用方面,并且多从具体准则入手,或者研究准则整体的架构与制定,很少分析准则中关于职业判断的语言表述,也没有对准则应如何引导职业判断提出明确的建议。国外的研究直接涉及准则与职业判断互动的不多,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准则中职业判断空间的争夺也更加复杂。

二、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研究

( 一 )国内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研究 许家燕、杨亲(2003)把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分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主体因素包括知识和经验,需要和动机。客体因素包括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环境因素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公司治理,生产经营特点等。邱丹、戴蓬军(2007)从组织行为学中的个性心理特征角度来分析个性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影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价值观和态度。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类。性格按个性的独立性程度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判断的能力包括知识和经验两方面。对于价值观,认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判断行为。对于态度,认为最重要的是工作满意度,其与职业判断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赵馨燕(2006)从行为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行为的首要心理因素是追逐经济利益的需要和动机,其他影响因素包括会计个体的价值观,知觉,个性因素等。环境因素分为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有形的微观因素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经济结构,企业行为,管理当局的素质等。有形的宏观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无形因素是指社会文化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许燕(2006)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将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分析了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判断情境,即任务环境,激励与压力。作者把任务环境分为了简单静态型,复杂静态型,简单动态型和复杂动态型四类来考察。并列举了影响判断过程的任务环境信息的其他特性,如次序效应,信息的数量,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一致性等。

( 二 )国外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对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两个方面。Craig和Michae(1988)研究了不确定性对判断结果评价的影响。人的因素主要指影响判断个体的心理因素。Robert(1990)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检验了财务激励,绩效反馈,以及对公正性明确的要求对会计和审计决策的影响。并且将这三个因素与可获得的决策帮助信息结合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不存在决策帮助信息时,这三个因素的存在都会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减少决策的多样性。当存在决策帮助和内含的绩效标准时,判断主体倾向于在决策过程中使用决策帮助。但是当可获得同样的决策帮助,并提供激励时,再提供反馈或要求公正性时,对决策帮助的依赖和决策的准确性会降低,而判断主体决策的多样性会增加,结合激励与反馈因素也会得到相同的检验结果。 Karl(1983)对会计系统中的压力因素进行研究,详细论述了压力的好处和影响,压力与控制,对压力的预见性,压力与绩效,以及对压力的管理等,认为当压力增加时,工作绩效会先变好,当压力继续增加时,工作绩效就会变坏。而对压力进行预见和控制是有好处的。适度的压力对会计人员也是有好处的。斯科特.普劳斯(2005)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一般意义下的决策和判断进行研究。斯科特总结得出选择性知觉,认知不协调性,记忆和事后聪明式偏差,情境依赖性,问题的可塑性,问题的措辞和框架,直觉,社会因素,群体决策,过度自信,自我实现预言,行为陷阱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判断和决策。

( 三 )研究评述 国内研究偏重于对所有影响因素的整体论述,没有对某一方面的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而且这些借鉴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是否存在特殊性等都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国外的研究比较注重实验和调查的方法,对某一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缺乏整体的把握。

三、会计职业判断过程研究

( 一 )国内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研究 我国对职业判断过程的研究一是对判断程序的研究,关注判断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对判断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进行研究。一般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合法性,公允性,适用性,公正性,效益性,谨慎性等。许燕(2006)将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分为终极目标,可操作性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终极目标是指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状况;可操作性目标是指合法,公允地进行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具体目标依据具体的会计判断事项不同。刘昱杉(2007)借鉴Brown Collins的思想将会计职业判断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语义判断——寻找判断依据——确定目标——实质性判断——对重要事项的判断过程和重要的判断步骤进行复核——会计处理和披露。

( 二 )国外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研究 Michael 和Gibbins(1984)依据心理学和会计审计研究的成果,形成了对会计职业判断机理的理论观点,提出了大量的观点,推论和研究假设。作者将会计职业判断分为常规判断和非常规判断进行考虑。对于常规判断,从判断者的经验,刺激因素,判断过程,决策行为和反馈这四个方面共提出了18项假说,对于非常规的判断共提出了3项假说。基于判断者经验的假说认为,经验是一种模式作为长期记忆存储,可以对判断形成指导。基于刺激的假说认为判断是对感知的反应,学习和感知不同,判断就不同。判断过程的假说认为判断是一个持续的递增的过程;判断是有条件的,判断程序基于所感知到的信息;判断过程始于对模式的搜寻,这种“搜索——取回”程序是“线索——驱动”型的。 对于决策行为的假说认为,模式规定了有意识的反应选择,行动和选择被有意识地连接起来。对非常规判断的假说认为,有意识的判断是对环境的反应,完全有意识的职业判断并不常见。

( 三 )研究评述 国内研究对判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效应涉及地比较少,没有集中进行研究,分散在影响因素,判断结果评价等的论述当中。而国外的研究对判断的心理过程和判断步骤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但是国内外研究的共同问题在于,这些明显合乎逻辑的理性的决策制定模型和判断步骤能否用于理解和指导真实的决策和判断过程。

四、职业判断结果研究

( 一 )国内职业判断结果研究 有学者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一般采用的是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会计职业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经济业务因素,企业组织因素,会计人员因素。经济业务因素包括结构和不确定因素这两个指标;企业组织因素包括组织形式,生产经营特点;会计人员因素包括业务素质指标和职业道德指标。各因素的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许燕(2006)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进行研究,总结了会计职业判断的评价标准,包括一致性,稳定性,理由充分性,中立性和事实可验证。并且对会计职业判断偏误进行分析,从信息获取阶段,信息加工阶段,信息输出与反馈阶段对判断偏误进行考察,总结了易得性,选择性注意,隧道效应,心理状态,自利性归因,过度自信等偏误产生的原因。

( 二 )国外职业判断结果研究 Waller和Felix(1984)研究了审计师能否从经验中学习的问题。Bosk(1979)研究了对错误的归类如何影响从错误中学习。Craig和Michael(1988)通过对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的不同职位的公共会计师进行调查,研究了职业判断的质量的问题。(1)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保证预期的结果会出现,因此,事前的任何关于判断好坏的评价都是基于过程的。(2)事后的评估考虑行动的效率和结果,而忽视过程。(3)结合两种视角就是要考虑判断的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该研究的第一部分对公共会计师认为的“什么是好的职业判断”进行调查,并要求被调查的会计师将这些因素归入12类。 对这些类别进行评分的结果表明不同职位的公共会计师认为的好的判断的因素不同,但是回复者都认同的重要的因素包括:证据,分析,产生好的结果,最大化好结果的可能性,最小化坏结果的可能性。第二部分,作者依据调查数据对熟悉程度和结果对公正性要求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熟悉环境下对公正性有更多要求。合伙人对公正性的需求更多的与保证判断结果有关,而不是与减少事前判断的不确定性有关。消极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则合伙人对公正性信息的需求单调增加。对于非合伙人,公正性的需求可能随消极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而单调增加,也有可能呈倒U型变化,当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的可能性相等时,达到峰值。

( 三 )研究评述 国内外对判断结果的评价的研究主要关注定性的指标。我国对评价指标的选择多基于对判断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也没有对处于不同环境(包括组织性质,职位,经验等)的会计执业人员对判断结果的评价进行调查研究。国外的研究没有清楚区分会计职业判断和审计职业判断,而对于这两类判断,在评价判断结果时考虑的因素是有区别的。

五、启示与展望

( 一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我国对职业判断的研究多采用规范方法,很少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和调查分析。只有部分学者针对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进行了问卷调查,而直接针对职业判断进行的调查研究较少。从研究文献看,对现状的分析和职业判断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只有比较笼统的论述,而且对职业判断与准则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深入的分析。因此我国对职业判断的进一步研究应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研究:(1)结合准则的运用对职业判断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不同的会计执业人员进行调查。(2)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 二 )研究内容的深化 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准则,判断主体的个体行为和群体判断行为,判断过程及判断中存在的问题,判断的影响因素。国外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职业判断的研究中,并没有对会计职业判断和审计职业判断分别进行研究。而会计师与审计师在会计判断和审计判断中的角色,判断的过程,判断依据的标准,判断风险等方面都有区别,因此需要结合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与审计职业判断进行比较研究。我国对于判断主体的职业判断行为的研究借鉴了国外关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果。由于文化背景,组织环境,法律环境的不同,这些研究成果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的情况。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的环境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判断行为和判断心理进行研究。如组织内部的激励政策,组织目标和行为规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由于职业判断是一种连续的行为,而且很多情况下是基于经验的无意识的判断,职业判断程序不完全符合实际的判断过程。对判断程序和判断原则目标的进一步研究应考虑如何结合判断行为与准则的研究成果对实际的判断工作进行指导;是否应在准则中对职业判断进行明确的定义;是否应该将判断的原则,目标在准则中予以说明;是否可以利用判断的程序引导有意识的判断。对职业判断结果的研究并不多。我国一些学者提出用模糊评价法对判断绩效进行评价,而指标权重多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实用性并不强。国外一些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对判断结果的研究多涉及反馈对判断结果的影响,反馈与从经验中学习的关系,以及判断错误的原因,特点及其动机等。笔者认为对职业判断结果的研究还可以从立法的角度考虑,是否需要对职业判断行为作出法律上的规定。如何评判正当的职业判断与滥用职业判断的操纵行为。会计师和审计师如何对其职业判断行为进行辩护等。

( 三 )研究角度的多元化 职业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职业判断的研究也要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职业判断的研究不仅需要与心理学,行为学相结合,还可以涉及社会学,法学,以及组织理论等多方面。并且还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判断行为进行综合的研究。因此研究应该宏观,中观,微观各个维度并重,既有具体分析,也有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赵馨燕:《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李斌、张新美:《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维度观及微观研究的缺陷》,《财会通讯(综合)》2007年第3期。

[3]邱丹、戴蓬军:《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分析》,《财会通讯(综合)》2007年第8期。

[4]徐玉德:《会计职业判断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校正》,《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5]薛大维、韩志敏、罗艳:《会计职业判断绩效的综合评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6]杨家亲、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7]赵红英:《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浅析》,《财会通讯》2007年第5期。

[8]张世兴:《会计职业判断引导体系及其内容构成》,《财会通讯(综合)》2004年第7期。

[9]郑山:《会计职业判断与执行会计制度》,《中国农业会计》2005年第1期。

[10]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加〕迈克尔.杰宾斯、阿里斯特.K.梅森著,胡志颖等译:《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等译:《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美〕斯科特.普劳斯著,施俊琦、王星译:《决策与判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14]Karl E. Weick。Stress in Accounting Systems.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1983.

[15]Ross L.Watts,Jerold L.Zimmerman.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1978.

[16]Michael Gibbins.Propositions about the Psychology of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Public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984.

[17]Robert H.Ashton.Pressure and Performance in Accounting Decision Settings: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Feedback and Justificat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990.

[18]Craig emby,Michael Gibbins.Good judgment in public accounting: Quality and justific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988.

( 编辑 聂慧丽 )

作者:张卉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 篇2: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摘要:随着会计标准制度模式的转变,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文章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对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保证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环境;会计制度;职业道德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企业日常事务中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日益增多,使得企业会计环境复杂多变。同时由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客观经济事项存在复杂性,企业利用职业判断的空间操作利润的几率加大,以致过多地扭曲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整体看来,我国会计人员普遍职业判断水平不高,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却缺乏职业判断的意识和主动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会计制度改革要求。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其特点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运用自身能力和经验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最终的财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1、技术性。技术性要求会计人员对从业过程中遇到的事物或现象,包括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和人经验才能作出合理性的判断。而在此过程中,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相关经验、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等必须始终贯穿其中,这也是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2、社会性。社会性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会计职业判断具有有限制和有要求的相对主观性,要制约于社会的外在机制、会计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和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二是不同的会计判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其利益者的决策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影响,并最终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3、风险性。风险的存在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会计职业判断所引发的经济后果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从主观上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判断技巧、工作责任感和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客观上又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4、权衡性。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比较、权衡的过程。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中,一直都必须面对着对各个方案的比较、优选,面临着在可靠性和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这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凸显了会计职业判断独有的权衡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主要指的是会计人员自身方面的能够足以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性质的因素,具体包括会计人员的从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的经验,会计人员的价值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1、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和会计知识。一般性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人员理解职业界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组织与经营知识包括组织内部运营和组织变化的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作用;而会计知识有利于会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提高会计人员概念性思维和能力。

2、会计人员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理解度、恰当的职业成就感和不可缺的应由职业谨慎等良好意识,能够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包括会计人员在执业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感等。唯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会计人员在执业是才能会正直、诚实、公正和客观,在执业时才能够合理地约束自身行为。

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实强调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要揭露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在职业判断中所施加的影响。会计人员作为一名职业者,必不可少的是对于金钱、物质的需求,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会计人员具体包括经济利益、职业地位的追求等,这些很多方面往往是要依赖于管理当局。于是这种情况下,当会计人员面临各种利益矛盾时,很大可能在职业判断中屈从于管理当局的意愿,便不能表现出客观中立性。但换一方面来说,动机也会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影响,高尚价值取向的会计人员就可能排除利益干扰。

(二)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等方面,经济业务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越高,失误风险越大。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除主体和客体因素之外,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其他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环境。像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从事各种生存相关的活动,会计人员也不可避免地要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社会环境对职业判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会计职业界的教育程度和认知程度、公众对会计职业的认识、同行的竞争压力等。社会对会计职业的态度和认同程度,决定着会计职业界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也决定着进入本行业人员的素质,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往往决定着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评价越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越高,取得的报酬也较高,进入这一领域的人员素质和质量就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也会带动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提高。另外,企业的会计意识越强,就会建立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

2、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已呈现出了很多新的模式,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股份制改造等。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员在职业中的影响主要有: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程度加大,自主性增强,相应便减少了对企业个体行为的硬性约束,所以在会计过程中能够作为判断依据的规定减少,会计职业难断加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必然要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特别加大对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视程度,这会有力促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具体变化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股份制改造,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等。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受的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程度加大,自主性增强,对企业个体行为的硬性约束减轻,所以在会计过程中可供作为判断依据的规定减少,从而提高了会计职业难度,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会计人员必然要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将会有力促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3、高校教育的不重视和在岗培训的欠乏。目前高校的教育把很大部分放在了理论,不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学校的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也不够,甚至有些学生把会计知识本能的和做假账结合起来。而对于在岗培训,并没有引起单位的足够重视,没有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的培训,导致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铤而走险,破坏公司利益。

4、公司治理结构。虽然会计活动本身并不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很多合同的确立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又存在事实的雇佣关系,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影响某些会计行为的发生。

三、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分析

第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低下限制了其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低要求,导致了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慢,进而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

第二,会计人员经验不足,缺乏职业判断意识。长期以来,我国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做简单的是非判断;制度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限制性规定,包括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等,这也极大地缩小了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范围。由此,在按固定模式进行会计处理的工作方式下,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经验,故也必然对于用职业分析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并不善于。

第三,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缺乏独立性。由于有企业管理层的授意,会计人员往往会在执业过程中放弃应有立场,放弃正确的职业判断,任意颠倒事实真相。而于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更有利用会计判断滥用会计选择权,提前或过高确认收入,推迟或低估确认费用等,滥用会计估计,虚假会计利润,导致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四,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守客观、公正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判断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和真实,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但企业往往存在着各种目的,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粉饰企业经营业绩不惜通过虚构经济业务作假账。在企业管理部门的指使甚至逼迫下,会计人员更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坚持原则,任意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合法或是虚构的经济业务,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

第五,会计监管不严,会计乱用职业判断。会计监管系统由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会计监管系统组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会导致有制度不依,经营者和独裁者和会计人员联合作弊的现象发生,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就爱你更会引发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外部监管由于多种监管机构的同时存在,沟通和协调的不善,造成对企业监管的重叠或监管的不到位。

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要改变在传统模式下的观念,认识到在现代经济下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改变过去的旧习。同时还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只是满足于简单的会计核算,而是综合掌握有关管理、金融、税法、计算机与英语等各方面的知识,还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工作中要严守职业道德,依法办事,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

(二)完善相关外部环境

由于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法律对理性人具有最高的约束力。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法律增强对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改变我国的现状,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的真实、客观、公允。另外,要强化政府的外部监督,即强化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及中介机构、媒体组成的监督。确立财政部在整个监管系统中的主导地位,确立社会中介机构在整个评价系统中的权威地位,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避免监管滞后、重叠、缺位等现象。同样重要的,还应提高高校的会计教育,改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及教学内容。高校应注重培养拥有理论与实践能力额适应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方法中多增加些实践环节,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更要重视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学术研究。对实践的总结、归纳和深化反过来又能对实践起着指导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的课题攻关,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季祎,杨华.会计职业判断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2、邓丽萍.会计职业判断初探[J].经济师,2009(5).

3、陈耀敏.会计职业判断研究[J].财会通讯,2009(4).

4、王平.论会计职业判断[J].企业家天地,2009(7).

5、张香义,路香兰.谈会计职业判断[J].今日科苑,2009(13).

6、陈继初.会计准则执行视角的会计职业判断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2).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陈伟婷 庄芳森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 篇3:

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摘 要]我国2014年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既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又体现了中国特色。并采取了扩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制定思路,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会计准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供应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有五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而要对企业资产、负债应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则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会计职业判断素质。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

一、公允价值与职业判断的概念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熟悉任何情况并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2014年1月26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从这个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的专业评估人员,判断主体素质越高判断结果越准确;2.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主要是指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其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的各个环节:确认、计量和报告,判断客体越复杂则判断难度越大;3.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4.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要与一定标准比较和选择,这一标准通常是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如《会计法》、《公司法》、《税法》,最直接具体的标准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判断标准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强,则判断主体的判断越充分,判断的任意性越小;5.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分析、选择、裁决和断定的思维过程。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应用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必然联系

1.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特征来看。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上述公允价值定义的各种表述中,均内含了假设、估计、分析和判断的特征。交易是否为“公平交易”,是否建立在“熟悉情况的当事人的自愿基础”之上,交易是否基于“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交易是否为“有序交易”,这些都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可以说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职业判断具有必然的关系。虽然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单独的计量属性,但我国理论界更多视其为一种复合计量属性,也有学者将公允价值视为一种检验尺度,或认为公允价值只能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可见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是力求“公允”,而“公允”的达成离不开选择、估计和判断。

2.从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来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将公允价值明确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会计准则仅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特定资产或者交易采用公允价值,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并购日趋普遍以及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计量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模式。但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我国目前交易市场还不活跃,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取得,因此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对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企业对某类资产或负债是否采取公允价值计量要依赖于相关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

(二)应用公允价值导致会计职业判断风险分析

1.选择不恰当计量属性的风险。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由此可见,目前历史成本仍然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属性。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机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若选用公允价值,则应当考虑其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公允价值估值随意带来的风险。在市场上资产或负债的价格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不能取得时,应采用其他估值方法计算公允价值,如传统的现值法、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权定价模型、矩阵定价模型、期权调整扩展模型等方法。以现值估计公允价值为例,在估算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有:如何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如何合理地选择折现率;通过现值如何估计公允价值。对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计应当反映未来事项不确定性的假设,对现金流量与折现率的估计应当客观公正,不应有偏见。估计的现金流量或折现率,应考虑每一个估计数及其出现的概率(可能的结果),而不应采取单一的最可能的、最小或最大的金额。在估算过程中可能因没有授权批准、缺乏集体决策、记录不实、审核不严、监控不力而随意估值导致资产和负债入账欠公允。正是由于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这种随意性导致了会计信息没有如实反映,最终影响到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3.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独立性受到约束的风险。会计人员的意志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干扰,无论是会计原则的落实与协调,还是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的选择,更多的体现“长官意志”、“领导意志”。若会计人员采取不服从的行为,大多会带来本身经济利益的损失或者失去晋升机会等。比如上市公司面临被ST、PT的压力,企业领导可能就会要求会计人员选择背离现实情况的会计政策,对其不断施压,特别是当前公允价值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新的盈余管理手段。鉴于此种压力,会计人员大多会屈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主要的税前利润来源之一,使这些公司原本可能的亏损实现了会计数字上的扭亏为盈。借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就是一种恶意会计职业判断。因此会计职业判断便成为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工具。

三、完善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都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思想上做到了正直诚实,在行为上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而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覆盖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1.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历教育。在会计专业教材体系和职业资格考试中安排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对会计从业人员在职继续教育。会计从业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计职业后续教育,在培训内容中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3.对社会大众的广泛教育。即通过广泛的社会舆论宣传、树立正反典型,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会计监督实施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在更大的社会人际氛围内激发会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其自身的责任感、道德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二)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

随着经济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会计核算手段的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会计知识,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信心和能力。对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而言,如不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他们的判断能力就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公允价值职业判断的客体主要是指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其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的各个环节: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职业判断的标准是会计法律、规章及相关规章制度,最直接的标准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职业判断过程是一个包括理解、搜集信息、分析、罗列方案、比较、选择的主观复杂的思维过程,企业本身、有关部门以及会计理论界应当积极宣传指导新的会计制度、准则和各项法规等,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方便会计人员学习。

(三)完善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防止滥用会计职业判断

为适应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会计准则已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标准,扩大了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以及确认等多方面给予会计职业判断更大的空间,其初衷是为了企业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最合适的选择,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经常被扭曲和钻空子,成为利润操纵和徇私舞弊的手段。针对这些情况推行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是遏制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有效途径。在针对规范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方面,财政部可以构建专门的会计职业判断指南,以规范会计职业者职业判断流程,指导其对会计准则等相关制度、标准的理解和把握,降低职业判断风险,从而全面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在这一指南中可以针对每一准则中涉及到的重要的会计职业判断做出详尽的说明,并列示案例,从而指导会计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既受到约束又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陈国辉,李卫斌.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76-81.

[2]崔哲敏.浅析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2009.(7):72-73.

[3]谢诗芬,戴子礼,廖雅琴.FASB与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J].当代财经,2010,(s):107-116.

[作者简介]邓德宏(1978-),广西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作者:邓德宏

上一篇:舞蹈本质意境艺术论文下一篇:我国女性文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