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主义音乐论文

2022-04-16

摘要: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期,是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產物。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束缚,大量采用全音阶、平行和弦以及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和叠置和弦,形成了扑朔迷离的音乐效果。在配器上,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力图精致纤细,重视音乐的色彩感和层次感,强调在朦胧的光色中对气氛和情调进行表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践主义音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主义音乐论文 篇1:

简论后现代主义音乐主要文化特征及对我国音乐的影响

[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音乐是继现代主义音乐后的一种音乐形态。其主要文化特征:解构已有秩序;拼贴技术与复风格;无调性与噪音艺术化;广场音乐;媒体音乐。后现代主义音乐对我国音乐具有多方面影响,必须认真应对。要进行批判性研究,借鉴其精华,扬弃其糟粕。

[关 键 词]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特征;影响

后现代主义音乐是继现代主义音乐后的一种音乐形态,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美国和欧洲,源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同时,也产生于二战后科技发展和经济复兴。在迅速地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西方社会问题矛盾增多,人们对理性失望,对信仰迷惘,对生存困惑,自由欲望强烈普遍,享乐舒适追求蔓延。后现代主义音乐是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经济社会和精神生活发展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

一、西方社会现实精神诉求的一种音乐表达

后现代主义音乐是批判传统、反映现实的一种表现方式,是西方社会现实精神诉求的一种音乐表达。在后现代主义音乐那里,实际生活各种问题和矛盾给人们造成的影响和压力,已有的音乐及表达方式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内心的矛盾困惑、压抑不满和精神需求,需要探求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孤独迷惘、困惑忧郁的情绪感受和追求消费享乐与舒适的感觉。后现代主义音乐以偶然音乐、随机音乐、概念音乐、环境音乐、行为化音乐等写实主义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和人们精神的矛盾性,披露了社会的问题,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适应了现代人的茫然心理,让人们从不和谐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感觉,并借此表达思想,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后现代主义音乐从一个角度显示出这个时代的彷徨与不安、矛盾与冲突,掀起这个变动时代的一段文化艺术波澜。

后现代主义音乐是对传统与现代主义音乐的反思批判。自中世纪以来,西方专业音乐史在音乐形态上分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三个范式。传统范式即大小调体系,现代主义范式即各种除大小调体系之外的有体系和没体系的结构样式,后现代主义的范式包括解构的和多元的两种样式。传统型是有序的,但只有大小调体系这一种结构。现代型也是有序的,但有许多种非传统的人工结构,如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梅西安的“有限位移”体系等。后现代型则是自由、开放、无序,无序成为音乐走向后现代主义形态的标志。“后现代音乐是对传统音乐、现代音乐的理性权威的反叛,是对权威美学观念和体制的一种反抗,或者说是对权威审美思想的另一种解释。”[1]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有着天然的继承与反叛性的联系,一方面延续了现代主义音乐的某些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断裂,其更强调的是与现代主义之间的距离、悖反和分明的界限。后现代主义音乐包容面广、内容庞杂、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反本质、反权威、反理性、反中心、反秩序等,以及不同风格拼贴复合、无机组合,随机偶然、多元混杂、机械复制和文化工业等表现手法及实践方式,反对以牺牲事物丰富性进行深入的本质性的研究概括。

后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众多,主要有先锋主义、简约主义、新浪漫主义和复风格主义等流派。先锋主义主要指那些采用极端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手法、目的和技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先锋派代表人物。凯奇认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人们周围的一切都是音乐,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应该被抹平。他把噪音与乐音摆在同等的地位,打破了有声与无声的界限。简约音乐也被称为过程音乐和系统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为一种音樂风格出现。这种音乐以和谐的和弦,恒定律动状态下的音高细胞、音型、短句在不断重复和循环中渐渐变化为特征,基本特征是“重复”,不断重复数个音符,然后在不知不觉间将音符慢慢转变,从不变中求变,从平淡中求新奇。新浪漫主义是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流派,是以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音乐有调性,以传统的功能和声为基础,比较注重感情表现。新浪漫主义经常引用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音乐材料,但又不同于19世纪的作品,更多使用的是20世纪才有的语言和手法。

二、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一些主要文化特征

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构已有秩序。后现代主义音乐对有序的古典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形成一种解构作用。例如,后现代主义音乐作曲家的创作被称为“文本”,对文本的每一种阐释都只代表一个人的见解,演奏家也可不遵循确定文本(如乐谱)在进行“二度创作”,听众也可凭个人感觉和联想进行理解,进一步延伸创作空间,同一部作品的演出没有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秩序,没有相同的感性样式。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 “艺术和文化的轨迹,已经从独立的作品转移到艺术家的个性上,从永久的物体转移到短暂的过程上。”[2]一些作品在表演中无法用常规记谱,作曲家往往用文字来表达,使之成为概念音乐,乃至行为艺术。再如环境音乐的表演场地随机随意选取,建筑、广场、街道、校园等随处都可作为表演场所和舞台,让听众直接去倾听现实中的随机声音。

西方传统音乐是理性占主体地位的理性与感性统一,有严谨的规范。在后现代主义音乐中,感性被推向极端,似乎变成一种反理性的单纯感官的东西。后现代主义音乐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否定传统与现代,批判古典与高雅,消除正统与秩序,消解思想深度和崇高,用“噪音音乐”反对“乐音体系”;从多调性或泛调性走向无调性,瓦解了大、小调体系和功能和声,解构了艺术标准,使艺术成为反艺术,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消解了艺术高于生活的观念。

(二)拼贴技术与复风格。拼贴技术一般指的是将不同音音乐材料进行直接并置或对接的一种作曲手法。复风格是指同一作品中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區域或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组合的情况。后现代主义内涵复杂多元,具有较大包容性,主要表现在音乐复合风格上,即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无机拼贴、杂糅,不分主次的并在一起,形成多元混杂,不同风格的音乐碎片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后现代主义音乐反对中心论,主张多元化,既反对欧洲音乐中心论,也反对创作者对演奏者、表演者对观众的任何形式的权威中心论。

(三)无调性与噪音艺术化。在现代主义作曲家探索了无调性音乐的可能性与提出噪音艺术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音乐“旨在将噪音从乐音的形式化中解放出来,并且使其具有自足性。”[3]后现代主义音乐进一步把无调音乐和泛调音乐推向极端,直接引进现实世界的各种噪音。它把噪音与乐音摆在同等的地位,甚至用“噪音音乐”反对“乐音体系”。后现代主义音乐代表约翰·凯奇创造了“加料钢琴”,即在传统钢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间,放上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螺丝钉、锤子、木块、胶带、汤匙等,以此改变钢琴原来的音响和音色,使其产生特殊的声音效果。后现代主义音乐中的“噪音音乐”扩大了人们可听的范围,增强了现代社会复杂多声下的听觉注意力。

(四)广场音乐。非音乐厅方式的广场音乐影响广泛,风靡全球。其最大的特点是大众广泛平等参与,以人际互动、人机互动方式代替音乐厅的单向灌输。在广场音乐中,台上台下喊唱互动、尽情宣泄,音乐语言风格混杂、多元交流。广场音乐具有超听觉性,乐队由管弦乐队和电声乐队组成,广场四处有诸多音响设备,造成强大声场。广场及舞台布置各色炫目灯光,声光电结合形成强烈感性效果。表演、伴唱、伴舞及舞台的立体布景,造成视觉冲击,远远超出音乐的听觉范围。在广场音乐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建筑与音乐、艺术与生活、高雅与通俗等多元混杂,各种界限在这里被消解。舞台中心解构化,摇滚主体零散化,参与个体碎片化。巨大的声场和众人互动激发,成为一种大众狂欢与多元对话。

(五)媒体音乐。媒体音乐是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的音乐现象。媒体音乐将音乐纳入文化工业,形成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催生了新的大众音乐。电子音乐更多地被用于后现代主义样式的音乐制作或带偶然性的表演。后现代主义音乐与互联网之间关系如同一对密不可分的情侣;运用网络丰富了音乐内容、感情和手段,扩大了宣传。数字化复制使原作意义消失,原本和摹本處于同一个平面。电子设备制作和复制音乐在批量生产高品质作品并在全社会传播的同时,在音乐作品中渗入虚拟成分,使作品丧失了独一无二性。大批量的机械复制,艺术的市场化、商品化、非艺术化、工具化,使艺术失去应有韵味。

三、后现代主义音乐对我国音乐的一些影响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引起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中,后现代主义音乐在中国找到了存在的现实基础。一些国人也在后现代音乐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精神需求的音乐表达方式。80年代后期,西方音乐特别是摇滚乐在中国风靡一时。崔健的《一无所有》创造出一种震耳欲聋的后现代主义音乐节奏,其嘶哑有力地喊唱和所伴随的重金属音色,抒发了在历史转变和价值观念急剧变化过程中的人生感觉和心灵呼喊。反映出20世纪80、90年代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些青年的失落迷惘、探索人生的精神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谭盾成为中国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以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走出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他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探索与尝试,把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拓展新的领域,发掘新的素材,重新组合为一种融多个时代、体裁、风格的音乐音响复合体。如他运用了纸乐、水乐、石乐、陶乐等自然音乐表现他的音乐思想。他在保持中国民间音乐古老旋律和曲式风格的基础上,较为充分吸收了国外前沿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音乐理念,展示了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气息,展示了欧洲现代音乐技术手段和艺术元素。他的一些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如《鬼戏》《九歌》等也受到争议,被认为有神秘主义和泛灵论倾向。近年来流行的一些歌曲,如《忐忑》、《小苹果》、《老男孩》、《我的滑板鞋》等,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音乐风格。这些歌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精神状态和精神需求。

后现代主义音乐对我国音乐具有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在扩大音乐创作音源、带来新的音响音色观念、拓宽作曲创作表现技术范围和组织结构观念、方式等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借鉴;另一方面在解构和消解秩序、理性、中心、确定性等方面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应对,要进行批判性研究、借鉴。特别是要摒弃后现代主义音乐中一些糟粕和负面的东西,同时注意借鉴吸收其某些有益的音乐形式、方法和技术,从而使之符合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音乐应有的社会价值。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下,中国音乐不可能脱离全球性的文化艺术环境封闭起来自我发展,需要主动融入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对当代世界文化艺术思潮研究、评介、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改造制作中发挥好音乐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明 言.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综录[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196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173

[3]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29-231

责任编辑/李永生

作者:慕峤

实践主义音乐论文 篇2:

法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深刻影响

摘要: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期,是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產物。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束缚,大量采用全音阶、平行和弦以及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和叠置和弦,形成了扑朔迷离的音乐效果。在配器上,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力图精致纤细,重视音乐的色彩感和层次感,强调在朦胧的光色中对气氛和情调进行表现。

关键词:印象主义音乐 法国历史文化 民族艺术

印象主义音乐是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表现手法、艺术效果和美学观点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相比都不尽相同,古典主义音乐的强调调式的严谨性和规整性,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发创作人的情感,而印象主义音乐则重视渲染出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与法国的悠久历史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探究法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深刻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17世纪末期,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探索宇宙的意识空前强烈,尊重自然的思想在法国启蒙主义著作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启蒙主义学者认为,大自然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人们应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同时,启蒙主义学者还对欧洲国家的宗教体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阐述了欧洲宗教体制束缚人身自由的弊端。法国经过不断的斗争,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拥有了独立的军队,在拿破仑的带领下,革命思想传遍了整个欧洲,有效扩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二,随着法国大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入,法国艺术领域也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基于理性精神的引导,古典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显现,成为官方艺术的形象“代言人”,在欧洲各国贵族宫廷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屹立于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成为古典主义艺术的“推广大使”,同时,古典主义艺术思潮还规定作家创作所应遵循的原则。此外,当时的法国文学通过对经典喜剧模式的继承和再造,创作出了伊赫拉新悲剧和莫里哀喜剧,对法国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世纪,法国音乐界呈现了迅猛的发展趋势,为世界贡献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例如,音乐家吕利、拉莫以及库普兰家族的音乐,成为法国古典主义音乐的里程碑之作。同时,世纪法国音乐舞台的繁荣,也成就了由德奥杰出音乐家所组成的古典乐派,在欧洲音乐史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瓦格纳凭借其独特的创作才华和坚强的抑制在欧洲音乐界脱颖而出,瓦格纳的作品具有宏伟的气魄,受到了法国以及欧洲音乐界的广泛认可。

三,一直以来,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之19世纪的欧洲局势较为紧张,普法战争中法国作为战败国,为了恢复民族自尊心,于1971年组建了民族音乐协会,恢复“高卢”艺术成为组建民族音乐协会的主要目的。他们认为: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应积极借鉴法国音乐的典雅性特征,注重创造新颖独特的意识形象,这也促使了德彪西从崇拜瓦格纳向脱离瓦格纳转变,创作具有法国音乐典型特征的音乐[1]。

德彪西是法国最富于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德彪西的音乐较少激情,克服了文学性叙事的弊端,通过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听众的联想和想象,载体阿德作品中,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德彪西的创作擅长对自然景物画面进行描绘,擅长回忆早已消逝的梦境以及再现某些生活场景等,这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创作的主要领域。在这一范畴中,德彪西达到了那一时代的最高成就。在德彪西年轻时,曾随梅克夫人去过俄罗斯的莫斯科,接触到了俄国民族乐派代表柴可夫斯基和强力五人组,穆索尔斯基的音乐给德彪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彪西评价穆索尔斯基的音乐:“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在我的内心引起一种近乎痛楚的激动”,德彪西认为,德国的浪漫主义叙事主题并不适合他,但丁所表现出来的对民族的爱和人性主义光辉更适合自己,法国人太容易受条顿人的冗长和乏味影响,进而忘记法国音乐的高雅本质,德彪西希望法国人可以免受德国的影响,重视吸收和借鉴库普兰和拉莫音乐作品中的精华,实现对法国音乐的传承和发扬。此外,德彪西的反瓦格纳情结和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德彪西虽然性格较为腼腆,潜心钻研音乐,但他身处于现代革命的发源地,法国大革命进展得如火如荼,清楚了一系列因循守旧的制度,民主政治思想和启蒙思想在欧洲大地上广泛传播,且对法兰西人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由于德彪西经常出入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聚集的咖啡馆,加之德彪西结交了魏尔伦、威尔逊、佩洛兹夫人、肖松、萨蒂等热心政治的人士,也激发了德彪西的民主政治热情。

四,受印象派画家及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具有反瓦格纳浪漫乐风的倾向。德彪西的好友萨蒂认为:德彪西并不是故意反对瓦格纳的音乐,而是认为法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连德国的音乐都不要借鉴,通过对莫奈、图卢兹·劳特累克和塞尚等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充分利用,将其转化为独特的音乐形式,创作属于法国自己的音乐[2]。

1905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指出:欧洲音乐历史进程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法国音乐已经成为德国音乐的替代品,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对法国音乐的崭新崛起具有重要作用,德彪西凭借其优雅浪漫的象征主义音乐实现了对德国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替代。

19世纪,印象主义音乐在法国流行开来,同时,印象主义音乐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整个欧洲,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广为流传。19世纪法国的印象主义音乐与印象主义绘画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印象主义音乐担负起了现代音乐发展的责任。

在19世纪,随着法国暴动和政变的接连进行,法国的政权交替不断进行,加速了法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哥特式教堂和古典主义建筑鳞次栉比,钢架水泥加玻璃的建筑形式在巴黎的大街上司空见惯,蒸汽机的应用使得圣拉扎尔火车站浓烟四起,内燃机的发明使得塞纳河上的汽船来往如梭。

五,巴黎被称为“浪漫之都”发生了一系列具有戏剧性的事件,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将巴黎作为朝圣地,纷纷来巴黎参与讨论、发明和创造。德彪西与西方文人一样,具有崇尚理性的心理特征,但与西方文人不同的是,德彪西身上具有法国社会实践理性,能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再造出崭新的艺术作品。于是,印象主义艺术破土而出,形成了崭新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印象主义音乐也被称为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变革之一,在西方艺术史中与与印象主义绘画具有同等地位,并引领了法兰西当时的音乐风尚,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震撼和美的启迪与陶冶。在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中,能够随时捕捉印象派绘画的意象。

此外,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继承了法国古典主义的唯理主义美学原则,认为音乐是生活的反映,强调音乐创作的真实性特征,注重音乐中所反映的自然感受,上述特征在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拉威尔、杜卡等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中均有所体现。德彪西为了提升音乐语言的真实性,注重对实时变化的自然图景进行细致观察,通过对想象力的充分利用,促使自然景色向音乐语言转化,在此过程中加入自身炽烈的情感和丰富的音响,为听众传达了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实现对印象主义音乐中民族传统的有效印证。

六,法兰西民族天生具有敏感、热情、想象力丰富和创新的特点,随着现代艺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上述特点,表明法国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德彪西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正如同日耳曼民族音乐艺术具有深沉厚重的特点,俄罗斯民族音乐艺术具有粗狂浑厚的特点,法国音乐艺术则具有柔美与灵巧的特点。巴黎以其浪漫优雅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艺术创作者,那里有清澈的河流,风格多样的咖啡馆,高雅的女子和时尚的服饰。法国人一向以追求完美事物驰名,这在法国人的服饰、建筑、绘画作品和音乐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可以说:法国是艺术的民族和艺术的国度。

纵观两百年来欧洲文化的分布情况不难发现,大哲学家和音乐家大多集中于日耳曼民族,经济理论多出于英伦三岛,大文学家、艺术家则多集中于法兰西民族。经过对西方艺术史进行深入分析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人是艺术的先驱。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从意大利人手里接过艺术的大旗,二战以后,呈现了美国现代艺术与法国艺术分庭抗礼的现象,即便美国现代艺术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实际上,美国现代艺术对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并未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法国人的爱美之心和审美创造能力举世无双的,基于对事物深入感知的基础上,法国人都能自觉创造出艺术,对于视觉艺术,法国有名震世界的造型艺术;对于嗅觉,法国有使人如痴如醉的香水;对于味觉,法国有闻名世界的美食;对于听觉,法国有德彪西的印象主義音乐。由此可见,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法国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法国艺术家一直对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引以为傲。

参考文献:

[1]陈婧.浅析印象主义音乐之德彪西及《月光》曲式结构与演奏风格[J].艺术评鉴,2017,(08):42-44.

[2]蔡爽.德彪西音乐里的印象主义与象征主义[J].当代音乐,2016,(09):61-63.

作者:肖潇

实践主义音乐论文 篇3:

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 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立是各高校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基本需要,是完善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书本知识,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音乐、美术)、多角度的进行讲解与操作,并能够从学生这一教育对象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兴趣,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接收、吸收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我国意识形态文化的繁荣,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好地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的带领下,各高校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重要讲话等的指导下并坚持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二十四方针的实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以各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建立新型人才,从而走上富强之路。本文在相关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路径进行相关研究。对此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极其重要,它不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核心价值观还是兴国之魂,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并做相关探究。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路程,可以发现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并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三倡导中的二十四方针就是社会学习、发展、完善的一个基点,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候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创新等的原则,因为为人民服务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要求,从而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情况(基本特征)及成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各高校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通过相关报告发现各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来说是健康、积极、向上、理性、多元、务实的,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如过于功利化、自我化等,归纳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趋于理性化: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更倾向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民主、科学、公平、和谐)且普遍处于积极的状态中,说明大学生们能够比较理性化并能够分辨是非、判断正误、属于唯物主义。所以就目前而言,高校大学生普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说明高校极为重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健全。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复杂化、多元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的改善,加上社会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和非传统观念对我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带来各种挑战,对此处在这一挑战漩涡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更易,受到冲击。所以相比于以前简单、单一的传统价值观,大学生群体价值观表现为复杂化、多元化并具有一定的兼容性,这也是大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大学生是较有思想的年轻群体,他们通过从自己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容易吸收、接受并探索新思想。再加上许多大学生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长期以来无成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复杂化、多元化。

(3)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处理较和諧:通常在进行奉献与索取两种价值选择行为时,行为主体(大学生)易产生矛盾,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偏向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任何一方,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对社会充满责任意识,很多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与强大并且认识到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达与自己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强大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前途才更加光明。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导向既不是泛集体主义价值观也不是利己主义价值观,而大趋势是向集体主义的方向回归。总的来说,大学生不仅强调个性解放对自身的重要还重视集体认同的必要。

(4)个体人格价值观非同一性突出:由于贸易全球化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又反过来促进贸易全球化,使得我国社会矛盾冲突更加明显并对大学生个体人格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不少大学生理论观念和实际行为不相符,即个体人格价值观的非同一性较为明显。可见,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没有联系好,只是在理论上认识较高或者片面,不能联系实际达到知行合一。如果长期处于知行不合一不仅不利于价值观的学习与吸收,还不利于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塑造。

(5)其他不足之处:除了以上的几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选择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化,大学校园里有少数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较大,他们把“当官、发财”作为最终的目标并把奢侈、享乐、攀比作为人生的追求;部分大学生价值主体确立自我化,这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极强并且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而在集体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大局考虑观念、社会整体等方面意识不足。简单的说就是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较自私;有的大学生价值目标确定较短期化、不长远,当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互发生冲突时,一般选择个人目标,甚至有的学生一旦发现与自己追求的目标、利益不符时就对当前的事没有兴趣。长时间的注重实用化、短期化目标的追求而忽略对长期目标的探索,不容易实现更大的、更有意义的目标,很可能错过机遇。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策略和途径

根据当代大学生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情况来看,有必要在该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改变其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完善和修正,可以选择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这一独特视角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完备,所以针对大学生现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1)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教学: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还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中就使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寓教于乐”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美妙的音乐中受到感染,在快乐中学习,促进乐理知识与自身价值观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这一有利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因为该课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达到价值观的引导效果。另一方面,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民族、国家有自身不同的文化,存在差异性,这很正常,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居于主流思想的位置。

(2)充分发挥教育对象(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他们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身有一定的能力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要充分利用其这一优势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可以从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着手,通过自主学习,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身边一切的有用资源(老师、同学、图书馆、电子书籍)进行自我价值观的修正和补充,在音乐的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关于音乐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使自身的价值观得到提升,做一个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高校这一大的环境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高校如果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氛围,学校的学子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并参与到其中来,所以学校可以要求全校学生在音乐课上举办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音乐比赛、表演等,这是重要并且必要的。所以,高校有必要在学校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整体提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这主要是针对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现状而制定的,由于当代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可以利用音乐教育教学的课堂,从音乐的趣味性出发,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作用在实际学习中,让学生从学习具体的乐曲,从中了解实践的魅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行合一的这一目的,从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

四、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的影响及必要性

如今,随着我国文化、政治的大力发展,不仅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科技、人口等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科技、人口等又不断地反作用于文化和政治,促进经其快速提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共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可见文化和政治在我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所以高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很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还可以促进文化的飞速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当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充足的科学依据,从而共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伟大的复兴。

教育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候就不得不提“教育”,提到教育就要讲高校大学生在该方面的教育教学,所以就音乐这一方面的教育教学来看不仅符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修正与完善还创新了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可见高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之一,这也是大学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大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当引导者,所以其教学方法不仅要科学合理,教育态度还要规范负责。在实际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并关注学生的思想表现情况,一旦发现与预期偏差较大,要及时纠正并进行耐心讲解。当然在大学生这一方面,大学生应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健全,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想多问,真正地理解價值观的真谛。通过师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志成.音乐教育双功能的互融互动研究[J].艺术评鉴,2017,24(13):99-100.

〔2〕高红.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J].民族音乐,2017,42(01):91-93.

〔3〕李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融合路径[J].大众文艺,2017,15(02):223.

〔4〕朱瑜.论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J].科教导刊(下旬),2016,35(10):88-89.

〔5〕徐爽爽.“微时代”音乐资讯的发展对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7):148-151.

〔6〕李小举.浅议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立德树人”的视角[J].亚太教育,2016,43(15):34.

〔7〕王靖添.民歌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OL].中国培训,2016,34(06):214-215.

〔8〕刘博.艺术的“全景式”模式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1):148-149.

〔9〕房昱.论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11):31-34.

〔10〕沈梦洁.浅析音乐教育与德育[J].大众文艺,2015,74(20):246.

〔11〕郭超.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03):87-89.

〔12〕李芸.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教育[J].黄河之声,2015,43(09):14-15.

〔13〕李均凤.论优秀音乐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高校音乐生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32(02):104-1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作者:王翼如

上一篇:地震地质灾害论文下一篇:科学方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