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为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的转变,应采用“项目化”方式组织实施教学。项目化教学实施方式包括任务主线、自主探究、开放环境、多元整合、丰富手段等。同时文章研究了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论述了教学设计应目标设定恰当、时间合理分配、活动通盘安排和教辅用书创造使用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急救技术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急救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疾病的治疗要求也大大增加了,然而突发事故还是频繁出现,所以各大院校在进行医学教学时有必要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教学,尽可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广大民众提供服务。围绕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帮助相关院校增强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型人才。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培养;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社会上各种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非常高,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有关医学的专业教育必须要不断加以完善,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开设该课程时理论知识是必须的,但是实践也是课程开设的最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及形式进行改革,要对学生的基础背景有初步的了解,进而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最后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教师都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理念开展教学,合理地对实训内容与时间进行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深入研究,确定最佳教学方案

(一)授课学生知识背景

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开展的,所以要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案,那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涉及的内容有药学、影像、康复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学生知识背景考查时可以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如果学生的理论基础还可以,那么他们实践起来会比较容易,但如果学生的基础背景比较薄弱,他们学习起来会相对较困难,尤其是实训课程的操作会更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程的难易程度,要合理控制在学生的承受范围内,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和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包括教学时间和形式的安排,这些安排除了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确定,还需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课程安排符合学生的基本需求。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因为该课程的内容包括药学、影像、康复等多个方面,涉及的内容难易程度也大不相同,教师需要提前对内容进行分类,在开展教学时由浅入深,让学生有消化的过程;其次,在组织教学时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急救技能,所以教师可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结合理论来对知识有更加形象的理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精心设计,完善实践教学活动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不断提升,并被广泛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行业已经开始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就目前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可观的。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涉及实践内容比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比教师单纯的口述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将药品的服用、影像的使用、康复的过程等内容通过短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去了解。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疾病还在不断出现,各种急救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通过网络技术可以让学生及时与时代发展接轨,使他们在校园内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更符合现代的需求。

(二)设计情境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各大院校的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教育发展,国家不断丰富学院的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模拟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平时上课掌握的理论知识来确定模拟主题,模拟内容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但也不能过于繁琐,过于简单,学生实践起来没有一点挑战性,但过于困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在确定好模拟主题后可以开始课程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给学生熟悉设施,告诉他们使用的注意事项,并在课前为他们演示一遍,给他们制定一个最终目标;最后在学生真正模拟的过程中,老师要格外注意,对他们在模拟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要及时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情景模拟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今后开展工作。

(三)操作练习阶段

操作练习阶段是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开展的主要内容,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学院的教学目标,结合各方面的要求组织学生实际操作练习,设计一个好的操作练习过程,让学生对该动手操作充满兴趣,进而增强他们的积极能动性。在进行操作练习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操作目标,在确立目标时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因为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是比较生疏的,他们需要有熟悉的过程,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刚开始时可进行分组练习,2~4人为一组,共同操作,共同提升,如果实在遇到比较难的课题,可以进行分阶段练习,先从容易的阶段开始,逐渐练习,不断熟悉,直到最后可以独自熟练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为止。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关注,对他们各自的操作进行指导,一旦出现问题,要从容不迫进行处理,防止学生发生恐慌,同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老师要提前考虑到位,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练习。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情况也不同,有的学生操作能力强,完成的就比较快,但也有学生因为个人能力不足,相对比较慢,而且还经常出错,对这些情况,老师不能用歧视的眼光去区别对待,更不能去责骂,要有耐心地去帮助他们,不可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当然对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夸奖,鼓励是应该的,但是超过限度对学生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说在实践操作阶段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也是很关键的。

三、讨论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老师来说,要想教好学生,自身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急救知识储备、精悍的急救技术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平常在业余时间可多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他人好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多去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除此之外,可去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开阔眼界,这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素材,同时还能够及时将教学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端正自身态度,以饱满激情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二)实训教学效果

近年來,由于国家对教育行业的重视,使学校发展的各项政策都能够得到回应,学校的基础实训设施也在不断健全,有利于学生实践课程的开展,但是学校的学生太多,实训器材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训课程,既要保证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又要确保实训器材的使用,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课程可以得到有效开展。之后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定期考核,考核要相对严谨一些,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最后在课程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有必要组织一次师生座谈会,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形式,尽可能通过不断完善来加强实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之,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使探索建设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成为一种必然,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今后急救工作的开展。所以院校必须要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和教学资源探索,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苏飞,丛小玲,杨艺,等.跨专业选修《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教材建设探讨[J].全科护理,2015(9):858-860.

[2]曹克刚.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4(9),278-279.

[3]丛小玲,杨艺,李璐寰,等.不同运行模式下网络共享课程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教学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7,31(22).

作者:刘敏 刘树淼 李艳

急救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2:

项目化在急救护理教学组织中的实施探究

[摘要]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为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的转变,应采用“项目化”方式组织实施教学。项目化教学实施方式包括任务主线、自主探究、开放环境、多元整合、丰富手段等。同时文章研究了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论述了教学设计应目标设定恰当、时间合理分配、活动通盘安排和教辅用书创造使用等。

[关键词]急救护理  项目化  结构  实施  评价  注意

[作者简介]王群(1961-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魏志明(1979- ),男,山西汾阳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卞龙艳(1982-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江苏  盐城  224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校院合作强化执业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JSJG100)

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为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的转变,课程组采用“项目化”方式组织实施教学,效果显著。

一、项目化课程结构

为培养适应医院岗位需求的高质量急救护理人才,课程组对我院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医院进行岗位调研,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岗位分析为手段、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背景,突出实践技能的项目式课程结构,实现了课程内容结构由学科结构到工作结构的转变。课程组依据“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遵循以临床案例或情境为先导,以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流程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将急救护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即一类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工作任务的大小,将一类工作任务再分解成若干子任务,按照子任务进行课堂教学,完成各子任务后,按照急救护理工作流程,即可通过综合情景模拟演练完成整个工作任务,即完成了一个单元,以此类推,即可完成整个急救护理的教学任务。

急救护理教学内容根据工作情境分为院外救护、院内急诊救护、院内重症监护三个单元。院外救护分为院外急救程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术、呼吸道异物梗阻病人的救护、综合情景模拟练习等子任务;院内急诊救护分为急诊救护程序、心电监护仪和除颤仪的使用、气管插管及人工气囊的使用、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综合情景模拟练习等子任务;院内重症监护分为院内ICU监护程序、注射泵及输液泵的使用、循环功能监测及护理、脑功能监测及护理、ECS监护演练等子任务。

二、项目化课程实施

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由“讲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由“灌输知识的接受者”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学生活动成为主要学习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5人。学生活动包括布置工作任务、分组讨论任务、小组人员分工协作查阅文献、实施工作任务等四个过程,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所有的教学场所均在一体化教室进行。

1.任务主线,驱动研究。项目化教学的任务要体现五大特点:一是真实性。所有教学项目均来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整体性。分解工作任务时,任务不要过于琐碎,要保持任务的完整性,从而给学生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空间。三是开放性。为保证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在制定任务目标时,方式可较灵活,次序可颠倒。四是可操作性和适当性。可操作性指任务目标是具体的、能够实现的目标;适当性是任务难易程度适中,因为难度很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分简单则不能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五是协作性。完成任务均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离不开协作和团队的合作。

如急救护理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其中院外急救设计时,要求达到:在院外能够对灾难事故、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对伤员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护措施,向全社会普及紧急救助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院内急诊科救护设计时,要求达到:在医院内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处理,能够配合医生完成高难度的抢救工作,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对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院内重症监护病房救护设计时,要求达到:在医院内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救治手段为危重症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技术和医学监护,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2.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项目化教学必须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检测自己的实际操作流程,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与操作过程进行反思。首先,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创新性,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设立各种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更多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使知识“外化”。最后,在实际工作任务中,让学生能够根据临床真实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开放环境,自由表现。为了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在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敢于说话、敢表现、敢尝试,让学生自主表现、探究、质疑、反思和评价。在新知识教学前,让学生展示通过预习获得的学习心得和设想;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机会让学生独立解决或协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学习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展示,大胆创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以肯定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表现,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多层面的教学设计,目的是在思考、讨论和尝试中锤炼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急救护理项目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导向,以救护流程为主线,进行“明确任务(评估)→任务准备(计划)→任务实施(实施)→任务评价(评价)”的任务式教学设计,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情境演练、相互评价这些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全面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

4.多元整合,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将能力培养渗透整合至教学的全过程。如院内急诊救护单元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护的教学,充分利用院内急救实训室的教学模型和教学环境,运用声音、录像、文字等媒体,将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从病例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制订方案、模拟演练、效果评价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全模拟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5.构建网站,丰富手段。为使项目化教学立体化,方便师生交流学习,构建了急救护理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展示师生心得,组织网上调查,开辟互动空间等,并置网站于校园网服务器,方便师生随时访问,使项目化研究和师生交流学习开展得更及时、丰富、先进、科学。

三、考核评价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发生了由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即“重能力、过程和质量”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措施,因此,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彻底改变以卷面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使学生完全从被动应付考核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评价方除我校的老师外,还邀请附属医院的急救护理人员参与其中。

急救护理的考核评价,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等。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单元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考核是在课堂教学前,课程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商定该急救项目任务的各环节考核评价表,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环节进行过程考核。整个急救护理单元考核是按照工作任务设计2~3个“任务考核”内容,学生进行工作任务的实践考核。终结性考核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是考核学生对患者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评价能力,实践是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院外救护、院内急诊救护、院内重症监护三个单元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分别为30%、40%和30%。

过程考核中同一小组成员成绩相同,根据小组完成任务时的合作程度给予一定的分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

这样,把教与学、学与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考试真正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课程的发展,成为客观评价教学的有力杠杆。

四、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设定恰当。在进行项目化教学前,首先对本课程——急救护理按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项目,然后确定各个单元的整体目标,再把单元的整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基础知识目标和项目目标,同时,确定项目及子项目内每一任务的教学目标。

2.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配备以项目为单位,统一思考、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筹考虑项目整体、(子)项目主题和任务课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急救护理的课时在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仅36学时,所以在进行任务分解过程中,不能将三个单元中的课时进行平均瓜分,况且每届学生甚至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所差异,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配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评价、协作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讨论、评价中实现培养目标。

3.教学活动通盘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减少知识传授的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前提,并增加学生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工作任务实现的方式方法,如是合作探究还是个人自主探究等。当然,活动开展的多样化,是指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配合不同的教学时间长度来整体安排,不能为多样化而形式化。

4.教辅用书创造使用。由于项目化教学中的每个工作任务都是相对独立的,每门课程在我校均安排了适当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教材仅为教学辅助用书,彻底弱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实际,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参考文献]

[1]霍鹏,程艳坤,薛璠,闫志谦.高职骨干院校特色专业教学项目化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35).

[2]姜大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3]李献智.《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电子制作,2013(19).

[4]张慧波,董艳杰,陈亚东.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5]张巧莲,苏百童,郑俊霞,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在园林植物造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

[6]张晓娟,张琳林.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析[J].河南科技,2013(16).

作者:王群 魏志明 卞龙艳

急救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3:

警察现场急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解析与建议

摘 要:作为警务改革的新尝试,警察现场急救课程成为警务技战术课程之一。随着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从课程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课程实践,可以发现其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对此,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为指导,运用“课技融合、课教融合、课训融合、课证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警察现场急救;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基于职业性质的特殊性,警察掌握必要的现场急救技能是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减少警察伤亡率、保证警察队伍战斗力的需要,也是大医疗救护体系中院前急救的需要,还是社会公共应急救援管理中灾害救护的需要。近年,公安部发布了一系列与警察急救相关的规范,如《110接处警工作规则》规定“专职处警民警应当掌握基本的救人、救灾及医疗救护技能”,《交通警察道路执法工作規范》规定急救箱是执勤警车的必备装备之一。另外,警察现场急救课程作为训练科目已被列入《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大纲》和《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教程》之中。作为警务改革的新尝试,警察现场急救已逐步成为在职民警培训和公安院校警务技战术课程之一。随着在职警察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公安院校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开设,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已经显现,本研究基于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课程改革建议。

一、警察现场急救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有偏差

1.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

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警察现场急救课程从学科知识组成上应涉及两方面的学科内容,即医疗救护及与之相关的公安专业知识。警察无论是在打击恐怖活动、抓捕刑事案犯、处置群体性事件等重大警务活动中,还是在巡逻、调解民事纠纷、处理一般违法行为的日常执法活动中,都有可能遇到人员伤亡的情况,在现场对伤者实施救护,不仅可以减少警民伤亡,降低财产损失,而且对抓捕、取证、审理等后续执法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警察在执法时进行的急救,既不同于医务人员的救护,也不同于普通民众的救护。相较于医务人员,警察现场急救的职责、抢救等级、抢救的时效不同;相较于普通民众,警察所面临的急救环境更为复杂,有病发现场、事发现场和案发现场,应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排查安全隐患,维护自身和急救环境的安全。

根据《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大纲》,警察现场急救的培训内容为常见的现场急救技术,与红十字会制定的对普通民众进行急救常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基本一样,仅有医疗救护内容,没有与警察职业特性相结合的内容,缺少重要的课程内容要素,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

2.课程内容的排序方面

所谓课程内容的排序,是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因为知识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传递。课程内容结构化有两种,即依据学科体系排序和依据实用知识排序。与之相对应的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储存式课程范式和基于知识应用的注重知识要点、行动过程、急救效果的实用知识课程范式。

《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大纲》将警察现场急救的科目分类归为警务技能课程,属于实用知识性课程,应采用实用知识课程范式。然而,实践性的课程如《公安现场急救操作规范》,书名体现的是实用知识的课程范式,而其内容遵循的依然是学科体系的排序方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从现场急救概述到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知识再到急救技术,完全遵循医学的学科理论课程范式。可见,警察现场急救课程到底应按学科体系排序,还是应基于实用知识排序,目前还是含糊不清的,这体现出当下警察急救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偏差,即课程范式与课程目标不相符。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已习惯于课程知识只能有一种排序,即依据学科体系的排序方式,追求的是知识的渊源、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这种知识储备式的排序方式贯穿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这也是导致警察急救课程范式与课程目标不相符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实施与课程目标有偏差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警察现场急救课程作为实用知识课程,需要精讲多练以及多种形式或情境的模拟训练,甚至需要现场实际操作,才能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但教学实践中教学时数少,专项教学经费紧缺,急救教学训练器材有限,理论讲解多、操作训练少,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技能实践平台等,这种采用理论讲解替代操作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现场急救课程,其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在课程实践中,教学或培训管理部门对警察急救课程的实用性认识不足,是课程目标难以达成的重要原因。其表现就是课程时数安排不合理,教学对象人数多,教学课时少。比如,在职民警的现场急救培训课程一般安排2至4学时,每次50人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00人,因此,只能以现场急救理论知识讲座的形式走过场,达不到实用技能课程的学习目标。

2.课堂教学与课堂效果方面

自《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大纲》和《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初任训练大纲》制定以来,现场急救课程的具体内容到底包括哪些,缺乏科学详尽的解读,更缺乏权威的统一教材,讲授内容随意性较大,甚至网络上一些不科学的急救方法也出现在培训内容之中,如“溺水患者需要先控水”“晕倒的人需要掐人中”等这些错误的并无医学理论依据的急救知识。这不但降低了警察急救课程教学的可信度,还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虽然公安机关实战基础训练要求警务人员“六会”,其中包括现场急救技能,但在公安培训和教学实践中,现场急救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曾有警察在现场应用急救技能挽救生命时,由于施救结果不理想,伤者未能保住生命,导致死者家属闹事索赔。这种偶发性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民警认识到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下实施现场急救存在法律风险,这打击了民警学习和运用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另外,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只在发生意外时应用,使用频率低,同时又缺乏定期复训的机制,技能很容易生疏,影响课程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有偏差

目前,不论是在职民警现场急救培训还是公安院校的现场急救课程,多以分数或等次来评定,不发急救证,导致教学与实际运用脱节,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课程评价环节处于缺失状态。在警察现场急救尚需明确的法律与制度保障阶段,急救证的颁发,是弥补法律空白、减少警察执法过程中实施现场急救而产生法律风险的积极措施。“只培训,不发证”的课程评价方式无助于警察现场急救技能的实际运用与提高,制约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警察现场急救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近年,一些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公众参与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社会需求,相继出台了鼓励和保护公众参与现场急救的规定或条例。2013年8月1日,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救助权益保护规定》;2015年1月1日,杭州市施行《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2016年11月5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这项地方性法规率先提出社会急救免责,明确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法律责任”;2017年3月1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施行。这些地方性法规从制度上改善了公众实施现场急救的社会环境。

与此同时,公众参与院前急救的意识在不断提高,社会对现场急救培训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一些国外的急救培训机构已乘势进入国内的急救培训领域,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影响着国内传统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和模式,民间救援和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到急救技术的推广中,促进了现场急救培训事业及公众现场急救活动的广泛开展。

公众现场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不断提升的现实,在客观上迫使警察现场急救能力要不断提高,以适度满足社会对警察现场急救能力的期待,因此,警察现场急救技能水平亟待提升,那么,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

三、警察现场急救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课技融合—实现警察现场急救课程内容的职业化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为指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突出警察的职业特性。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采用实用知识的课程范式,并贯穿到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实现警务人员掌握现场急救技能的课程目标。比如,以职业工作情境作为标准,将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内容,分为病发现场、事发现场和案发现场,分类予以教学和实践。

病发现场急救。包括急救基础、CPR和AED、气道梗阻、外伤急救等,主要是依据警察现场急救注重时效性的特点,选择简单有效的基本急救技术作为急救课程的内容。警察实施现场急救的主要职责是在医务人员抵达现场之前,对伤者进行临时性的救助,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等初步的、简单有效的急救技能的培养。

事发现场急救。包括交通事故现场、火灾事故现场、溺水现场、急性中毒现场等,主要依据警察现场急救环境复杂的特点,基于不同情境予以现场评估,进而施以相应救助。警察现场评估是对现场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评估,发现与事故有关的线索和信息,如危险品及其种类以及其他危险来源,犯罪分子是否仍在现场等,进而根据现场评估结果决定救援人数、医疗救护需求。缺少事发现场评估环节的警察急救不仅不能及时抢救伤者,还可能遗漏重要信息,更有可能将自身置于危险之中。

案发现场急救。包括枪案现场急救、暴力恐怖案件现场急救等,主要依据警察现场急救具有危险性的特点,融合警务战术,提升警察在案发现场的自救互救以及抑制事态发展的能力。

以上三方面课程内容逐层递进,相互融合,可以基本实现警察急救课程内容向培养警察现场急救职业技能的方向转化。

(二)课教融合—实现警察现场急救课程教学的统一化

警察现场急救教学是实现其课程内容向实际技能转化的重要手段,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延续和贯穿实用知识课程范式的理念是警察现场急救教学的重要原则。

教学内容的统一化。教学内容统一地由学科体系向实用知识体系转变,以止血技术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下(见下表)。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学科体系课程范式下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实用知识课程范式下的教学内容更注重实

用性。作为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是其首位,选取实用知识课程范式的教学内容不但是课程实践忠实于课程内容的需要,也是警察现场急救课程培养实用性技能的需要。

教学团队的统一化。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内容涉及医学和公安业务,但作为实用知识课程范式的现场急救课程,仅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即可,无需高深的医学理论。以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推广急救技术为例,其导师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经过专业的培训,完成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严格按统一的教学操作流程,视频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视频含有理论与技术操作,教师仅提供指导,并不进行演示,不具体讲解医学理论,以此来保证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所以,师资水平的高低,重点不在于专业而在于师资的培训。

(三)课训融合—实现警察现场急救课程训练的实战化

急救现场往往既紧急又危险,现场惨烈的情形和暴力恐怖活动的高危警情无疑会对警察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压力。因此,情境模拟训练是警察现场急救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情境模拟训练可以根据病发现场、事发现场和案发现场制订不同训练内容,也可以根据各警种执法环境的特殊性来制订。其目的是训练在危急情况下警察急救技能的有效发挥。

(四)课证融合—实现警察现场急救课程培训的信息化

在国内警察现场急救相关法律和制度亟待完善的情况下,给接受警察现场急救培训或学习后考核合格的警察发放警察急救证是规范警察现场急救程序,规避现场急救法律风险的客观需要。一些国家规定,从事警察、消防员等行业人员,入职前必须取得急救证。另外,警察获得急救证也是急救培训延续性的需要,急救证可以记载接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为进一步复训提供参考。在实用知识课程范式里,复训内容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情境进行训练而不是简单的重復性训练,达到逐步巩固与提升的效果。最后,是否拥有急救证,可在实施现场急救作业时,便于现场警务人员的分工合作,发挥专长。

目前,因考核标准不统一,发证机构资质不统一,我国的课证融合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随着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普及与推广,急救证将成为个人急救培训的信息载体,是规范警察急救课程和培训内容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所以课证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总之,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警察现场急救课程需转换课程范式,从课技融合、课教融合、课训融合和课证融合等方面改进,实现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职业化、统一化、实战化和信息化,体现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特点,提高警察现场急救课程的实战需求。

参考文献:

[1]饶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时

代经济出版社,2004.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

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4,(3).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高野,张淑华,闫立强.公安现场急救

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版社,2012.

[5]杨延安,尹伟.论民警创伤急救教育训

练[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6]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急救·心肺

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学员手册[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7]石子坚.石警官现场急救手册[M].北

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8]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刘昱欣,毛利达,邱润森,等.警察现场急救

技能培训执法导向化改革趋势分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11).

[10]尹晓宏,高翠莲,薄克敏.我院警务现

场急救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完善[J].广州

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11]罗亮.论开展警察现场急救技能培训的

必要性[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

(3).

[12]邹继京,陈国帅.基层民警现场急救能

力培养—一起美国枪击案带来的启示

[J].公安教育,2015,(2).

責编:群 平

作者:李丹

上一篇:地理视听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概念教学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