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2023-03-17

第一篇:外伤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外伤骨折急救知识培训

一、 止血

1、 直接压迫止血

A、适用于全身体表的所有毛细血管、静脉岀血和小动脉出血,以及大动脉出血时的辅助止血。

B、所需物品:一双手套、一块纱布

C、操作方法:(1)如果是四肢,抬高或垫高,高于心脏水平 (2)戴上手套或用其他防护方法。 (3)在伤口上垫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等。 (4)用手掌直接压迫纱布或手帕。 (5)力度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宜。

2、指压止血法

A、适用于体表的各个部位的浅表动脉出血,配合直接压迫止血法使用。

B、操作方法:(1)如果是四肢,抬高或垫高,高于心脏水平 (2)戴上手套或用其他防护方法。

(3)用中指和食指并拢找准相应的供血动脉搏动点。 (4)换用拇指将动脉压向骨骼表面。 (5)力度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宜。

1 不同部位的部位按压法

两侧头皮出血:(1)供血动脉 同侧的耳后动脉

(2)按压点 位于耳根后约三厘米的骨头突起处。 面部出血:(1)供血动脉 同侧的面动脉

(2)按压点 下颚骨面上靠近下颚角内侧约一横指处的一个凹槽内 手指出血:(1)供血动脉 双侧指动脉

(2)按压点 指根双侧手掌出血:(1)供血动脉 尺、桡动脉 (2)按压点 同侧上臂约在中、上1/3交界处,内侧两块肌肉间有一条沟,可以触及动脉搏动处

足部出血:(1)供血动脉 足部的三根动脉

(2)按压点 足背关节处中间可以触及搏动处和双侧脚踝后侧凹陷处

3、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范围为四肢小动脉出血及大动脉出血的辅助止血。 具体的请看示范。

4、布带绞紧止血法

A、适用于阻断部位仅限于上臂和大腿两处。上臂中下段及以下、大腿中下段及以下的大出血,

B、使用物品:一双手套、一根超过五厘米的宽布条、一根三至五厘米宽的长布条、一根胶棒(木棒或笔)、一张纸条。

C、操作见示范

D、注意事项:(1)抬高或垫高伤肢高于心脏水平

(2)戴上手套或用其他防护方法 (3)不是大出血不要轻易上

2 止血带

(4)止血带的材料应选择不小于3厘米的柔软而有韧性的宽布条 (5)不管是布带还是橡皮带,都需加衬垫 (6)上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宜

(7)要在明显的位置准确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 (8)每隔30~60分钟松解至少3~5分钟

5、加垫屈肢止血法

A、适用于阻断部位为腘窝、腹股沟、肘窝、腋窝和颈部五个部位。

B、使用物品:1双手套、2卷绷带、1块敷料、1条长布条、1张小纸条。 C、操作方法:(1)抬高或垫高伤肢高于心脏水平

(2)戴上手套或用其他防护方法

(3)伤口进行加压止血法,如仍继续出血,则进行下一步 (4)用一卷布卷,垫在离出血部位最近的关节窝内 (5)用一条长布条将伤肢屈曲固定

(6)那一张小纸条记录时间,每隔30~60分钟放松至少3~5分钟 (7)在放松过程中,用手掌直接压迫包扎部位或指压止血法辅助止血 (8)在到医院之前定期放松

6、填塞止血法

A、适用于伤口较大,需要较多敷料才能填满的伤口,配合加压止血法使用 B、使用物品:1双手套、几块干净的大敷料、1卷绷带 C、操作方法:(1)抬高或垫高伤肢高于心脏水平

3 (2)戴上手套或用其他防护方法

(3)将干净的大敷料直接往伤口中填满,直至填满为止 (4)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5)如果仍无法有效止血,还需要加用止血带止血法

二、包扎

1、创可贴包扎 A、适用于小伤口 B、操作方法:(1)先消毒,用生理盐水清洗或用活力碘(0.5%或1%浓度碘溶液)

(2)撕开创可贴一端的胶布,中间药物纱布片对准伤口处贴紧 (3)斜行贴平整,不易贴的太紧 (4)保持伤口周围的干燥清洁

(5)注意观察伤口变化,24小时后,伤口仍疼痛或加重,或有分泌物渗出,

应及时打开检查,若有感染现象,应停止使用创可贴到医院治疗

2、绷带包扎(环形包扎、螺旋包扎、“8”字包扎) 详细的见示范

3、三角巾包扎

头部帽式包扎:适用于头皮伤口(1双手套、1块干净的纱布、1条三角巾)

手足包扎:适用于双手或双足的大面积浅表损伤,如烫伤(1双手套、若干块干净的小纱布、1条三角巾)

三、 骨折固定

1、 简单固定法(单侧前臂的闭合骨折)

2、 夹板固定法(四肢的各种闭合性骨折,四肢的开放性骨折是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3、 自体固定法(上臂骨折、单侧下肢骨

4 折)

4、 自制颈托固定法(确认或怀疑有颈椎骨折)

四、 运动损伤

1、 抽筋

现场救护:停止活动、反向拉伸、热毛巾敷、加盖保暖、补充水电解质 注意事项:抽筋后不能强行继续运动,抽筋不能冷敷

2、 拉伤和扭伤

现场救护: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或由他人协助转至安全地带休息)

抬高伤肢(将伤肢适当抬高或垫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出血肿胀) 冷敷止血(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处进行冷敷,减少出血肿胀和镇痛) 包扎防肿(对受伤处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减缓出血肿胀)

注意事项:24小时内严禁热敷和揉搓,也不易擦药;疼痛异常剧烈或不明原因加重,立即到医院就诊;至少24~48小时后才可以热敷或擦药处理)

3、 关节脱位(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的功能丧失。其中以肘关节脱位最常见)

现场救护:停止运动、冷敷止血、固定不动、及时送医院 注意事项:固定患肢或保持不动;严谨盲目的进行关节复位;

4、 皮肤擦伤(指皮肤被粗糙物擦伤后可见表皮破损,创面呈现苍白色,并有许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

现场救护:生理盐水请伤(边冲洗边用干净的棉球擦洗);活力碘消毒;包扎保护;及时送医院。

5 注意事项:伤口要正确请伤消毒;皮肤擦伤在消毒前慎用消炎药

第二篇:现场急救救护基本知识

现场急救

一、现场急救概述

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病员等现场,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一)现场急救步骤

1.脱离险区

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对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运至安全地带;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流通区;对触电的患者,要立即解脱电源等等。 2.检查病情

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

检查时不要给伤病员增加无谓的痛苦,如检查伤员的伤口,切勿一见病人就脱其衣服,若伤口部位在四肢或躯干上,可沿着衣裤线剪开或撕开,暴露其伤口部位即可。 3.对症救治

根据迅速检查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在救治时,要注意纠正伤病员的体位,有时伤病员自己采用的所谓舒适体位,可能促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于造成不幸死亡,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使患肢放低,绝不能抬高,以减低毒汁的扩延;上肢出血要抬高患肢,防止增加出血量等。

救治伤病员较多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救治伤重垂危者。 4.安全转移

对伤病员,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适宜的担架和正确的搬运方法。在运送伤病员的途中,要密切注视伤病情变化,并且不能中止救治措施,将伤病员迅速而平安地运送到后方医院作后续抢救。

(二)注意事项

1. 注意现场安全,重视“先脱险再救人”。

2. 从正面接近伤病员,表明身份,安慰伤病员,说明将采取的救护措施。 3. 避免盲目移动伤者,避免再损伤。 4. 除非必要,不要给伤病员任何饮食或药物。 5. 注意保护警方需要的现场证物。 6. 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寻求援助。

二、现场急救技术

(一)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脏骤停的伤病员应用的,目的是维持伤病员的器官存活和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的、规范的和有效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两大核心技术,一是人工呼吸,即为肺复苏;二是心脏按压,即为心复苏。 1.心跳呼吸骤停常见原因

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为各种意外伤害和严重疾病,如触电、高空坠落、车祸创伤、中毒、溺水、心脏病、中风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呼吸、心跳停止的时间不一致,多为心跳先停,约30秒后呼吸停止。传统观点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随后发生生物学死亡,故一般把心跳骤停的安全时限定为5分钟。

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的人存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救活比例降至10%;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者,存活机会较少。因此心肺复苏操作应争分夺秒,越早越好。 2.心跳呼吸骤停症状表现

1. 意识丧失,昏迷。 2. 面色苍白或紫绀。

3. 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4. 瞳孔散大。

5. 呼吸停止,少数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的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3.心肺复苏三部曲

当伤者心跳呼吸骤停,必须争分夺秒,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最紧迫的任务是对处于临终状态的伤(病)员进行积极抢救,这在医学上简称现场复苏。现代复苏医学已总结出:头后仰抬颌(A)(使气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为心肺复苏三部曲。

(1)头后仰抬颌(A)

一般气道阻塞的原因有两种类型:一是异物(痰、呕吐物、活动假牙、血块、泥沙等)阻塞气道;二是昏迷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堵塞气道,会厌也堵住气道入口。因此,必须使舌根抬起,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对此包括以下3种方式:

1. 清除异物; 2. 纠正头部位置; 3. 器械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B)

(3)胸外心脏按压(C)

判定心跳是否停止,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一旦判定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前区叩击抢救。若心前区叩击无效,随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抢救。

(4)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

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如表1所示:

(二)止血 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的部位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采用此法,救护人员必须熟悉人体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血点。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和出血量不是很快、很大的情况下。止血时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布或三角巾适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中,以免因过紧影响必要的血液循环,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过松达不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现场紧急情况下,可选用绷带、布带、裤带、毛巾作代替品。

(三)包扎

包扎是开放性创伤处理中较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正确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四)固定

骨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的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组织的损伤,减轻伤员的痛苦,以及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1.骨折的判断

(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

(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严禁有意去做此项检查。

(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2.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五)搬运

搬运伤病员时,应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和搬运方法。必须强调,凡是创伤伤员一律应用硬直的担架,绝不可用帆布、软性担架,如对腰部、骨盆处骨折的伤员就要选择平整的硬担架。在抬送过程中,尽量少振动,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

三、常见伤害应对

(一)触电

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o 紧急呼救,并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断开电源有困难时,不得直接接触触电人员,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如图3所示。

o 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

o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己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电者安静地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若天气寒冷,则注意保温。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o 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附近医院。

(二)烧伤

 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并应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

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分钟,如图4所示,并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 灼伤部位不宜涂抹任何东西和药物。

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自制糖盐水。 

 

(三)冻伤

(四)中毒

急性中毒常发生于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往往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急性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处理,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剂量的毒物吸入与现场抢救不力。因此急性中毒一旦发生,现场工作人员应担负起抢救的责任,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现场急救原则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终止毒物的再吸收,给予必要的早期处理;若有多人急性中毒,要区分病人的轻重缓急,安排好抢救力量,就地或转送医院就治。做到抢救不忙乱,使中毒者不漏诊、不误诊,力求在时间上分秒必争。

现场救护人员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如图5所示,在设法救出患者的同时,快速切断毒源。

5. 尽快将患者移到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地方。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避免搬运过程造成更大损害。

6. 患者被搬到空气新鲜处后,要检查神志是否清晰,脉搏、心跳是否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或骨折等外伤。如发现病人呼吸停止,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心跳停止,应立即在现场做心脏胸外按压术。解开衣领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温,保持患者安静,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7. 脱去污染衣物,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注意不要忽视会阴和腋窝等处。

8. 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9. 患者心肺如未复苏,护送途中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护送中对休克患者应取头低位,昏迷或呕吐患者平卧时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肺内。对危重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与脉搏等变化,并作必要处理。

(五)中暑

  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解开衣扣、平卧休息,如图6所示。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30%酒精擦身降温,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昏迷者用手掐人中或立即送医院。

(六)溺水

 发生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

 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如图7所示。 

 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七)出血

 对于小创口出血,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对于呈喷射状或有鲜红血液涌出的出血,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

对于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先用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恰好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如图8所示。 

 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绑上止血带后,每30~60分钟放松一次,一次放松3~5分钟,直到无大量出血。

(八)扭伤

  对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原则是休息、冷敷、固压、垫高。

使扭伤部位得到休息,扭伤前两天,每隔数小时用冰袋对扭伤部位进行10~15分钟的冷敷,以免肿胀,如图9所示。

用有弹性的固定带对扭伤部位进行至少两天的固定,以减轻肿胀。 尽可能将扭伤部位垫高并保持在心脏位置以上,以减轻肿胀。 24小时内,不得用任何热敷方法,热敷会使肿胀、疼痛可能性增大。   

四、常用逃生技巧

(一)地震灾害 1.处于房间内

在房间内的人,应充分利用时间,要迅速关闭煤气,扑灭炉火,拉下电闸以防止引起火灾。头顶沙发靠垫或戴上安全帽等能保护头部的物品,跑至屋外空旷宽敞地。若来不及离开房间或门窗由于震动扭曲打不开时,可迅速蹲躲在桌、床等坚固家具旁及紧挨墙根下,保护头胸等要害部位,闭目,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隔挡呛人的灰尘,如图10所示。

2.处于高层建筑内

正处于高层建筑内的人,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墙根、墙角、坚固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不能使用电梯,更不要盲目跳楼。

3.处于室外

处于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把软物顶在头上,或用双手护住头部,防止被玻璃碎片,屋檐,装饰物砸伤,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远离高压线、变电器,以及化工设备、煤气设施。山区地震易引发滑坡、塌方或滚石伤人。地震时应迅速离开陡峭山坡。

一次强烈地震后往往有多次高震级的余震发生。因此震后不要急于回屋,应快速到指定的应急避难场所。

(二)火灾

 当火灾发生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可采取措施立即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的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火灾。 突遇火灾且无法扑灭时,应沉着镇静,及时报警,并迅速判断危险地与安全地,注意各种安全通道安全标志,决定逃生的办法。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通道时,要防止烟雾中毒和窒息。由于浓烟常在离地面30多厘米处四散,可向头部、身上浇凉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低姿势逃生,最好爬出浓烟区,如图11所示。 

  逃生要走楼道,一般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如果发现身上已着火,切勿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此时,应赶紧设法脱掉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若能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更有效。

(三)山体滑坡

当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30. 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避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千万不要将避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处越近越好。切忌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不要自择路线,要听从统一安排。 31. 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四)压埋

32. 被压埋时,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 33.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 34. 小心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35. 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如图12所示。

若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有食品和水,要节约使用,等待援救。

(五)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后,假如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则应迅速报警并选择安全逃生。

 现场人员不可恐慌,应按照平时应急预案的演习步骤,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撤离。

逃生时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图13所示。假如现场没有防护用品,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 

 逃生时要沉着冷静确定风向,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位置,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转移撤离,即逆风逃生。

假如泄漏物质(气态)的密度比空气大,则选择往高处逃生,相反,则选择往低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

有毒气泄漏可能的区域,应该在最高处安装风向标。发生泄漏事故后,风向标可以正确指导逃生方向。还应在每个作业场所至少设置2个紧急出口,出口与通道应畅通无阻并有明显标志。 

(六)电梯下坠

 不论有几层楼,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这样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如图14所示。

如果电梯内有手把,应一只手紧握手把,以免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条直线。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膝盖呈弯曲姿势。因为韧带富有弹性,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如图15所示。  

第三篇:《实用现场急救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实用现场急救技术

学时:36

理论学时:26 实训学时:10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 开课院部:汽修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类选修课

教学目标: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医学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将逐渐从医疗卫生单位转移到家庭和社会。自我保健、自我救治、相互救治将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

本课程旨在普及基础急救知识,教授基本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创伤的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病突发病的应对、以及遇上某些意外灾害事故(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后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人体结构基本知识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概述人体基本结构的学习,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头部创伤的分类、胸腔脏器、腹腔脏器、四肢和脊柱的基本结构。

2、了解: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损伤。

第二章 现场急救原则与伤病员评估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讲学习,掌握现场急救原则和现场评估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现场急救原则。

2、了解:现场评估的方法以及伤病员的伤情评估方法,熟悉意识状态的评估、呼吸状况的评估、检查有无心跳方法;了解评估身体各部位伤情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 现场救治技术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适应证,用物准备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外伤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一)止血

1、识记:出血部位、出血性质的判断及临床表现。

2、理解:止血注意事项。

3、应用:一般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二)包扎

1、理解:包扎的目的和要求。

2、应用: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三角巾包扎的方法(头面部包扎、肩胸部包扎、四肢包扎)。

(三)固定

1、识记:骨折的共同特征。

2、理解:骨折的分类;骨折的现场处理原则;固定的材料;固定的注意事项。

3、应用: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四)搬运

1、理解:搬运伤员的要求。

2、应用:徒手搬运法。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现场训练及考核。 【教学基本要求】

1、

2、

第五章 创伤患者的现场救治

4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创伤患者的现场判断方法和急救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的判断方法和现场急救。

2、熟悉:脊柱损伤和四肢骨折的现场处理。

3、掌握:电击伤的现场判断和急救措施。

第六章 内科危重急症的现场救治 6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急症的判断和现场急救 熟悉: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能 第四章 心肺复苏 6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休克、晕厥、心脏病发作、高血压危象、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昏迷、呼吸道异物梗阻、中毒的现场判断方法。

3、掌握:以上急症的现场急救措施。 第七章 环境急症的现场救治

意外灾害事故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6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烧伤的伤情评估,学会烧伤的现场应急措施,学会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的避险逃生及自救互救方法。能够进行溺水、中暑、动物咬伤的现场急救;了解冻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一)烧伤及火灾伤害与救护知识

1、识记:烧伤的深度评估法。

2、理解:常见烧伤原因;烧伤面积评估法;烧伤程度评估法;火灾的主要致死原因。

3、应用:烧伤(烫伤、强酸、强碱烧伤)的现场急救措施;火灾中正确的避险逃生方法;火灾现场急救方法。

(二)地震伤害与救护知识

应用:地震避险逃生的常用方法;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三)溺水

应用:溺水的逃生措施及现场急救措施

(四)中暑

中暑的判断和急救措施

(五)动物咬伤

毒蛇咬伤、狗和猫咬伤的处理措施

第八章 过敏急症的现场救治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过敏急症的判断急救方法和急救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蜂蛰伤、食物过敏、接触性皮炎的判断。

2、掌握:过敏急症的现场急救方法。

第九章 伤病员的心理与营养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震、创伤、突发事故发生后伤病员的心理反应及变化,熟悉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和应对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现场救护的心理安慰及应对方式

2、理解:突发事件后伤病员的心理反应和现场救治的营养问题

第十章 现场急救设备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常见现场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熟悉常见现场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

2、了解:现场急救常用药品的使用

三、教学用书及参考书

教材:杜亚明 刘怀清 唐维海 主编,《实用现场急救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8月。

参考书目:

谭进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申文龙 张年萍 主编,《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的评定:平时考核成绩30%(其中出勤率10%、作业10%、讨论发言10%);技能考核2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50%。

撰写人:高东霞 撰写时间:2017.9

第四篇:外伤现场处理方法

外伤现场处理

外伤后常在体表形成伤口,成为开放性创伤,有时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甚至骨折。严重开放性创伤可合并颅脑、心肺、腹腔脏器损伤。 (一)概述

开放伤口不仅有出血,也可有细菌、异物进入伤口,引起感染。血管、神经、骨骼甚至内脏会通过开放伤15外露,这些都需要得到现场的及时处理。 伤口处理的目的:

①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②减少出血,预防休克;

③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 (二)伤口判断

通过对外伤伤15的检查,认识创伤的类型,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截断伤、刺伤;大致了解损伤的程度,如伤口深,出血多,可能有血管损伤。胸部伤口可能有气胸,腹部伤口可能有肝、脾或胃肠损伤,肢体畸形可能有骨折,异物扎人人体可能损伤大血管或重要脏器。 (三)伤口现场处理

在检查伤口时,要注意判断伤口的位置、大小,深浅及污染程度和异物特点,实施相关的处理。 操作要点:

①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如无,用敷料、干净布片、塑料袋、餐巾纸为隔离层;

②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伤口的部位; ③用敷料覆盖伤口,对嵌入异物保持原位; ④用妥善的方法止血、包扎;

⑤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完成后,用肥皂清洗手。

1.一般伤口的处理

表浅一般伤口,无嵌人性异物,不伴血管神经损伤,容易止血。 现场有条件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伤15周围皮肤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要让酒精进入伤口),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如现场无条件,可以就地取材。伤口可用洁净布料、毛巾、衣物等压迫,快速转送到医院进行清创。 2.头部伤口

头部伤口常见。头皮血运丰富、出血较多,常伴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

①头部伤口要尽快用无菌敷料或洁净布料压迫止血,用尼龙网套固定敷料包扎;

②如有耳、鼻漏液说明有颅底骨折,这时禁止堵塞耳道和鼻孔,以防颅内感染及颅内压力增高;现场如有条件,先用无菌敷料擦净耳、鼻周围的血迹及污染物,用酒精消毒;如无上述物品,可用清洁的毛巾、纸巾等将耳朵、鼻孔周围擦拭干净。 3.手指离断伤

①立即掐住伤指根部两侧防止出血过多; ②然后用回反式绷带包扎手指残端,不要用绳索、布条捆扎手指,以免加重手指损伤或造成手指缺血坏死;

③离断的手指要用洁净物品,如手帕、毛巾等包好,外套塑料袋或装入小瓶中;

④将装有离断手指的塑料袋或小瓶放人装有冰块的容器中,无冰块可用冰棍代替;

⑤不要将离断手指直接放入水中或冰中,以免影响手指再植成活率。 4.肢体离断伤

严重创伤,如车祸、机器碾轧伤等可造成肢体离断,伤员伤势重。

①现场首先止血,一般需要上止血带;

②多数肢体离断伤组织碾挫较重,血管很快回缩,并形成血栓,出血并非喷射性,这时,仅行残端包扎即可,如果出血多,呈喷射陛,先用指压止血法止血,然后上止血带,再行包扎;

③用大量纱布压在肢体残端,用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 ④用宽胶布从肢端开始向上拉紧粘贴,以加强加压止血和防止敷料脱落;

⑤离断的肢体要用布料包好,外面套一层塑料袋,放在另一装满冰块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⑥如果离断的肢体尚有部分组织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进行固定;

⑦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不能丢弃。 5.开放性气胸

严重创伤或刀扎伤等可造成胸部开放伤,伤口与胸膜腔相通。伤员感觉呼吸困难,伤口伴随呼吸可有气流声发出。 ①立即用纱布或清洁敷料压在伤口上: ②用胶布将敷料固定,将伤侧手臂抬高; ③用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胸固定于健侧打结; ④或用四条四指宽带绕胸固定于健侧分别打结; ⑤伤员取半卧位。 6.腹部内脏脱出 发现腹部有内脏脱出,不要将脱出物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①立即用大块敷料覆盖伤口

②用三角巾作环行圈,圈的大小以能将腹内脱出物环套为宜,将环行圈环套脱出物;

③然后用饭碗或茶缸将环行圈一并扣住;

④三角巾腹部包扎⑤伤员平卧,双腿屈曲,脊柱板搬运。 7.伤口异物的处理

伤口表浅异物可以祛除,然后包扎伤口。如异物为尖刀、钢筋、木棍、尖石块,并扎入伤口深部,不要轻易祛除,否则引起大出血及神经损伤。这时应维持异物原位不动,待转入医院后处理。

①敷料上剪洞,套过异物,置于伤口上; ②然后用敷料卷圈放在异物两侧,将异物固定; ③用敷料或者三角巾包扎。 8.伴有大血管损伤的伤口 严重创伤、刀砍伤等造成大血管断裂,出血多,易造成出血性休克。

伴有大血管损伤的伤口较深,出血多,伤口远端脉搏搏动消失,肢体远端苍白、发凉,伤口内可见血管断端喷血,肌肉断裂外露。

①手指压迫止血,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用手指压迫伤口上方(或近心端)的血管,先用手指摸清血管搏动处,然后压紧血管;

②迅速用纱布压迫伤口止血,如伤口深而大,用纱布填塞压实止血,放置纱布范围要大,超出伤口5~10cm,这样才能有效止血;

③用绷带加压包扎;

④如肢体出血仍然不止,上止血带。 9.注意事项

①现场不要对伤口进行清创; ②在伤口的表面不要涂抹任何药物; ③密切观察伤员的意识、呼吸、循环体征。

第五篇:外科现场急救之一

开放性损伤的常用止血方法

(一) 出血的种类:

血液从体表伤口流出,称为外出血,易为人们发现;而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的内出血,不易为人们发现,更为危险。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险,必须及时止血。

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 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二)出血的临床表现

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三)止血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有条件时应先用皮肤消毒剂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 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见图3)。 当伤口在肘窝、腋窝、膝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四肢及头部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复位或外固定。

2、 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适用于运输距离短而手边又缺乏必要的止血用品时的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 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见图5)。

(2) 头颈部出血压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见图6),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缺血坏死。

(3)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见图7)。

(4) 头皮出血压迫法: 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浅动脉(见图8)。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隆突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见图9)。

(5) 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10)。

(6) 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

(7) 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

(8) 子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

(9) 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10) 足部出血压迫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母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条缠绕伤口上方肌肉多 的部位,其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易损伤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要每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5---8分钟,为避免放松止血带时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可改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1)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见图16)。

(2)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 (见图17) 4 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颈部至对侧根部包扎固定。方法如图示。

(四)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包扎

(一) 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 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二)包扎的材料 1. 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的中央,再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若将三角巾的顶角偏折到底边中央偏左或偏右侧,则成为燕尾巾,其夹角的大小可视实际包扎需要而定。

2. 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

3、

4、

5、

6、

8、10厘米6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的一头卷起为单头带,从两头卷起则为双头带。其长度可视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三)包扎的方法

1. 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见图18)。

2. 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又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见图 19 ) 。

3. 三角巾眼部包扎法: 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才丁结固定 (见图20)。 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又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 定(见 图21) 。

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见图22)。

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见图23)。

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见图24)。 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结固定(见图25)。

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部,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外侧打结固定•。 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见图)。

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打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见图28)。

9、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见图29) 。

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见图30)。

11、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 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见图31) 注:对于脱出体外的内部组织或是器官,在现场急救时一般切忌进行还纳,而是应该给予相应的保护后及时转运至医院进行处理。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形成脑积液外漏的患者不能进行填塞。对于离断的组织或肢体要在低温的环境下妥善保存一同转运。 谢谢

外科现场急救之二

常见损伤的固定术

固定术: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 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实施骨折固定先要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如心脏停 搏要先复苏处理;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时处理休克;如有大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让骨折复位,而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所以刺 出伤口的骨折端不应该送回。固定时动作要轻巧,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皮肤与夹板之间要垫适量的软物,尤其是夹板两端骨突出处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 局部受压引起缺血坏死。

(一) 固定材料

1、木制夹板有各种长短规格,以适合不同部位的需要,外包软性敷料。是以往最常用的固定器材。

2、钢丝夹板一般有7cm×100cm、10cm×100cm 、 15cm×100cm等规格。携带方便,可按需要任意弯曲,以适应各部位,使用时应在钢丝夹板上放置软性衬垫。

3、充气夹板为筒状双层塑料膜,使用时把筒膜套在骨折肢体外,使肢体处于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向进气阀吹气,双层内充气内充气后立刻变硬,达到固定作用。

4、负压气垫为片状双层塑料膜,膜内装有特殊高分子材料,使用时把片状膜包裹骨折肢体,使肢体处于需要固定位置,然后向气阀抽气,气垫立刻变硬,达到固定作用。

5、塑料夹板可在 600C以上热水中软化,塑形后托住骨折部位包扎,冷却后塑料夹板变硬,达到固定作用。

6、其他材料 如特制的颈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马固定架,紧要时就地取材的竹棒、木棍、树枝、登山杖等。

(二) 固定方法由于充气夹板、负压气垫、颈部固定器、钢丝夹板等使用比较简便快速而且有效,这里主要介绍木制夹板和三角巾固定法。

注:下面所介绍的方法只为在急救转运时所用的简便固定法,并非正规治疗用的夹板固定法。

1、头部固定:下颌骨折固定的方法同头部十字包扎法。

2、胸部固定

(1)锁骨骨折固定:将两条指宽的带状三角巾分别环绕两个肩关节,于肩部打结;再分别将三角巾的底角拉紧,在两肩过度后张的情况下,在背部将底角拉紧打结。固定前,双侧腋窝应垫置棉垫或毛巾。方法如图6-43所示。

(2)肋骨骨折固定:方法同胸部外伤包扎。

3、四肢骨折固定

(1)肱骨骨折固定:用两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式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向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方法如图6-44所示。

(2)肘关节骨折固定:当肘关节弯曲时,用两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当肘关节伸直时,可用一卷绷带和一块三角巾把肘关节固定。方法如图6-45所示。

(3)桡、尺骨骨折固定: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腋下打结固定。方法如图6-46所示。

(4)手指骨骨折固定: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夹板,另用两片胶布作粘合固定。若无固定棒棍,可以把伤肢粘合;固定在健肢上。方法如图4-47所示。

(5) 股骨骨折固定:用一块长夹板(长度为伤员的腋下至足跟)放在伤肢侧,另用一块短夹板(长度为会阴至足跟)放在伤肢内侧,至少用4条带状三角巾,分别在腋 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环绕伤肢包扎固定,注意在关节突出部位要放软垫。若无夹板时,可以用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方法如图 6-48所示。

(6)胫、腓骨骨折固定:与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夹板长度稍超过膝关节即可。方法如图6-49所示。

4、脊柱骨折固定

注:对于考虑有脊柱骨折或损伤的病人,在搬动时要几个人协同,保持病人的脊柱保持直线。

(1)颈椎骨折固定: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方法如图6-50所示。

(2)胸椎、腰椎骨折固定: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方法如图6-51所示。

5、骨盆骨折固定:将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绕髋前至小腹部打结固定,再用另一条带状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绕髋后至腰骶部打结固定。方法如图6-52所示。

注:以上的处理仅是现场急救中最常见的一些处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希望参加院前急救的同仁能多进行学习。

上一篇:卫生院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我是小兵大班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