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剂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制药类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的现状,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药剂学教学新路子,创建了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剂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剂学论文 篇1:

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药剂学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  工学交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当前工学交替课程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多方面系统改革,以使教学效果与课程实质要求相吻合。就“工学交替”下如何开展药剂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    键   词]  工学交替;药剂学;课程改革

工学交替适应职教改革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药学专业崇优班创新采用工学多次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师”指导下,通过学校、企业“双环境”学习,在岗位上直接面对生产过程、面对产品质量,以提升实战技能。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特点。那么在跨学期、跨环境下,如何让该课程教学贯穿始终,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一、工学交替课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课程以“真实任务导入、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本着以高职药学专业建设要求为出发点,通过调研了解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剂型、主要工艺、理论知识及相关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从而确定课程的整体及阶段教学目标,为保证工学多次交替下知识技能的连贯性,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考核评价模式,倡导教师由评价主体转变为由学生、教师、企业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学习档案。

(二)教学目标

工学交替模式下药剂学教学目标围绕药学专业(崇优班)的培养目标,根据校内教学安排及企业生产实际,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药剂课程的应用领域、掌握专业必需的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生产的能力;企业导师引导学生提升岗位综合技能,制定生产计划、准备物料、岗位操作、设备维护等。经过两次工学交替,培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我更新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的能力及药德、药技并修的职业素养。通过第一周期的学习,学生具备药剂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知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全面认识且会制备液体制剂、无菌制剂、半固体制剂;通过第一周期的工作,学生树立GMP意识,熟悉车间布局,掌握固体制剂的标准操作程序,会操作相关仪器设备,通过第二周期的学习,学生对固体制剂理论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认识新制剂、新剂型等,通过第二周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对于药品生产的知识技能得到了升华。

(三)教学内容

根据药学专业(崇优班)培养目标及面向药品生产方向岗位对人员素质、知识、核心能力的调研结果,按照生产实际任务将教学内容调整为15个模块、45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理论教学以校内为主,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教学、仿真软件系统练习、企业跟岗工作、毕业设计等。(1)第4学期10周,校内学习,教学内容包括6个模块:认识药物制剂技术、药剂生产的基本操作、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液体类制剂的制备技术介绍、无菌制剂的制备技术介绍、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技术介绍;(2)第4学期12周,企业工作,内容包括4个模块:GMP、车间布局、固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及标准操作程序及操作、维护相关仪器设备;(3)第5学期9周,校内学习,包括5个模块:固体制剂理论介绍气(粉)雾剂和喷雾剂制备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认识缓释、控释、靶向制剂及毕业设计;(4)第5学期31周,顶岗实习,知识技能的全面应用,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四)教学方法

在课程贯通上,我们在企业、学校环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校内学习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项目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企业工作中,采用任务驱动、师傅带领学生 “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法。如在一阶段学习液体类制剂的制备技术,教师先展示药品“小儿止咳糖浆”“鱼肝油乳剂”,通过了解说明书中药品的成分,引出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溶剂及其附加剂等内容,由学生画出液体制剂的思维导图,在实训教学中,设计制备炉甘石洗剂、面霜等项目,由学生合作自主完成,并将操作视频或图片上传至学习平台。在一阶段的企业工作中制备固体制剂,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教师先行布置任务,学生带着任务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跟岗操作,教师再补充理论知识,如此多次循环操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

从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为“总结评价+过程评价”,倡导由学生、教师、企业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并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包括线上作业、话题讨论、线下出勤、实验报告完成等,总结评价包括校内理论考试、企业技能考核及毕业设计。通过校内理论考试、基础实验、线上作业的完成度检查学生的基础能力,企业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评检查学生的职业能力,毕业设计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工学交替下课程教学实施案例

由于多数企业有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生产线,我们设计将学习固体制剂的制备放在企业实践中完成,再在校内辅以理论知识的补充。以胶囊剂学习为例,介绍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见表1)。

三、工学交替下药剂学教学探索成效分析

本次课改实验班为2019高职药学崇优班,对照班为2019高职药学2-4班。这些学生都学习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前导课程,储备了制剂相关知识。实验班的药剂学在“工学交替”的模式下实施教学,而对照班仍在“2+1”模式下开展教学,即顶岗实习前完成每周6课时共96课时的学习。经过7个月的教学探索及跟踪调查,具体成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理论、技能及素质:(1)毕业考试理论成绩,实验班平均分为80.7,对照班为78.4;(2)顶岗实习前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班平均分为92.5,对照班为83.2;(3)实验班学生论文撰写、PPT汇报及答辩较对照班学生灵活有度、思维清晰。另一方面是来自各群体的反馈:(1)实验班学生反馈,学完就做、做完又学的方式,让课程学习更轻松,对从事药品生产工作的接纳度更高;(2)任课教师反馈,工学交替让班级学习氛围更浓厚,学生积极主动性较突出,操作技能明显较其他班级娴熟;(3)跟岗实习企业反馈,工学交替的方式有利于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的学习力有很大的提升;(4)顶岗实习企业反馈,在工学交替的模式下,校企双方均获利,学生工作态度严谨,对行业认同感很强,实践能力较其他实习生强,企业培训投入更小。

四、结语

“工学交替、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药剂学正是在工学交替“双环境”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系统考核评价方式,做到“工”与“学”相互渗透,理论、实践两手抓,达到知行合一,这对其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对培养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152.

[2]俞慧刚,徐公芳,陈旭平.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学交替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

◎编辑 薛直艳

作者:邹毅

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剂学论文 篇2:

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制药类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的现状,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药剂学教学新路子,创建了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

[关键词]高职 药剂学 理论与技能 同步教学

[作者简介]万春艳(1967-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工程系执业药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医药工程师、执业药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0059)

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我们制药工程系的工作目标是“培养从事一般药物制剂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应用型、普及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在制药专业领域中,药剂学内容涉及工业化生产实践及医疗用药实践,是制药类各专业教学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制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不能充分体现我们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既能满足药剂岗位需要,又能适应终身教育的需求和未来职业演变的趋势,密切结合药品生产实践和医疗应用实践,为医药企事业单位培养一支高技能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高职药剂学教育面前的课题。

课题组通过改革药剂学教学方法,注重结合社会实践,探索出药剂学课程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提高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制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从事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制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是构建药剂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1.调整课本内容。根据高职院校“理论以够用为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对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应求精,即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自学,对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可以取其精华,只讲解小部分,其余由学生课后自主加以了解。而对于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液、口服液、软膏剂等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同时,适当增加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及生产实践知识的介绍,跟上时代潮流,补充教材内容落后于生产实践发展的不足,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增加实例教学的内容。在讲解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具有国家标准的制剂处方为实例,向学生介绍工艺设计的原理,并逐步讲解工艺流程及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自学讨论。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课程整合。把制药设备和药剂学整合为一门课程,减少课程之间的交叉和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达到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同步教学的效果,同时做到“削枝强干”。经过对课程优化整合后,减少了课程门数,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也为学生参加制药生产实践预留了时间。这完全符合我国提倡缩短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时间,强化实践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理论教学。药剂学教学以剂型为主线,每个剂型都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做到具备理论知识之后,在实验室进行制备操作。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把原来在理论课中讲解的剂型的制备方法,放到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讲,讲练结合,重在实训。

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成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要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药剂学教学效果。药剂学各章节涉及很多药械设备,所以传授这一类知识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加深对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的理解,为他们到药厂参观、实习以及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药剂学实验主要以处方设计和制备为主。以往实验教学基本是由教师分析成熟的处方,讲解处方中主药特点,分析各种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将工艺流程详细地写在黑板上,学生只要照方抓药即可,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大大改善。例如“常用软膏剂基质制备”这一实验,首先在实验讲解中为学生提出几种基质类型——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同时将制备几种基质所需药品统一放置在操作台面上,然后让2~3名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根据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挑选制备每种基质所需的辅料,写出处方;其次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处方,要求学生总结出各类型基质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按照学生处方设计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提示和启发为主,肯定学生的合理设计和创新思维,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实验的教学方式讲究多样化。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经常有意设置一些困难,学生排除了困难,则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其次,让学生参观往届学生的作品也是做实验和进行实训的最好“开场白”,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可将每一届学生好的实验作品保留下来,贴上“某某同学制作”的标签,摆放在实验室的展柜内,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实践教学的方法要求新、求变。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经验的积累,在具体的教法上做一些改进和提高是办得到的。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践教学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指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学生、教师可利用课余任意时间来实验室做想做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的基础技能训练,在实验教学中以布置预习实验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深入了解下次实验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药品性质和工艺过程。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有限计划学时内熟练掌握生产设备的使用,而掌握这些常用设备的使用又是制药类学生进入社会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我们通过实验预习的方法,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中完成这些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上有计划,知道在什么时间内必须熟悉哪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和药品剂型的生产。

开放性实验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广,实验设备及药品比较多。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及实践操作技巧的提高,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过硬的实验技术能力,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动向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争取把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介绍给学生,撰写出更多、更新的实验内容。同时,教师应尊重学习者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把学习者看做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既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

2.开展技能大赛。为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以技能培养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融合,实现“教、学、做、考”合一,达到以赛促改的目的。我们在全系高职学生中举办药物制剂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乳剂的制备、颗粒剂的制备、压片机的拆装、片剂的制备等内容的技能比武。通过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营造了“比技能、展风采”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条件。

3.实行“双证书”制。“双证书”教育是衡量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时,把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和实行“双证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一项技能鉴定证书。药物制剂工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的岗位技能鉴定,其等级标志着掌握实践技能的水平,由设在我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考核并发证,学生只有达到技能鉴定的标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双证书”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了药剂学理论与职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顺利实行。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校充分利用校属药厂的优势,确保学生有2周的生产见习时间,使学生亲临生产第一线,尽早适应药物制剂的生产实践。我们将学生放在全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又能真正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我们让学生熟悉每一道操作工艺,学会每一台设备的使用及维修,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通过校企合作,采取“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步提高的目的,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考核方式改革

为促进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提高,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贯穿于整个药剂学教学环节的全面考试、考核方法,即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增加考试或考核。其内容包括技能水平考核、理论考试和基本素质考核。技能水平考核分为阶段性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阶段性技能考核采用由各个实验项目的成绩综合而成的方式;综合能力测试采用现场一对一考试的方式,侧重于技能的考核。理论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可以按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现状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基本素质考核分成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讨论问题表现情况两个部分进行考核。上述考试方法,增加了技能检测和综合实验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分值,强调了掌握技能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的学习,又不轻视实验操作,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在高职药剂学教学改革中,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制剂生产工艺为教学主线,以技能培养为突破点,构建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提高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能力培养综合化、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生动化、成绩评定科学化、课下教学组织化的目标。同时,实现了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相结合、传统授课方法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创建了高职药剂学技能化、实用化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用成.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2]王鸿磊,张雪松.职业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10).

[3]宋志轩,初玉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9).

[4]隋博远.改革高职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作者:万春艳 戚文革

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剂学论文 篇3:

高职药剂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摘要:药剂学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药学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药剂学的教学模式和现状,进行相应的探索与改革,提出了任务驱动式和阶梯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知和探索,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提供了较好条件。

关键词:药剂学 教学模式 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1]。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课程教学能否满足就业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而药剂学作为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作为综合应用性技术科学,则更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更能服务社会和产业的需要,伴随着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了以下研究。

1.高职药剂学的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高职药剂学的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虽然2006年教高16号文提出高职教育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大多数学校没有落实到位。理论教学仍然内容陈旧,主要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版或中等职业教育内容的发酵版,这些内容未必都是学生日后实际工作的必备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手段单一,也主要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可由于高职教育的总课时较少,学生的底子较薄,所以接受专业新内容很困难,没有学习兴趣,也缺乏学习动力,由难接受变得不想学,形成恶性循环,显然教学效果较差。在实践教学方面,高职教育在内容上多选择一些容易开展、成功率较高的实验,仅很少的部分学校有实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多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实验教师将实验内容在黑板上写好,然后按照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步骤给学生讲解,学生按老师规定的内容与步骤操作[2]。这种教学模式现在看来存在很大的缺陷,既没有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培训进行系统培训,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综上因素,笔者认为高职药剂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调整,使其符合现代高职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定位的特点,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适应第一级岗位群的工作能力。

2.高职药剂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笔者经过实际调研和长时间的思考,再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凸显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理念和少数经改革取得很好效果的院校经验总结,提出高职药剂学的教学模式的以下几点改革:

2.1改革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时一方面要兼顾理论和实践,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根据各专业建设提出的能力定位和岗位设计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课时分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该改革主要是解决了传统课程设计理论研究色彩浓厚,脱离企业工作实际,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的缺陷,实现了人才培养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为学生的上岗就业打下坚实基础[3]。

2.2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讲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目标,以“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为指导,开展“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即根据职场岗位,将教学内容重组并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在教学时教师以具体岗位任务的形式下达学生,再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讨论任务,得出完成任务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围绕任务来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完成任务。如“任务”是布洛芬颗粒,要想生产出布洛芬颗粒,就需要掌握生产该颗粒所需的辅料、就需要知道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方法、还需要知道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从而对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分别掌握在完成布洛芬颗粒的制备。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创新点在于由传统的“学——做——学”向“做——学——做”转变,融教、学、作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场所由课堂转移到职场岗位,教学效果由课堂学习评价转移到生产现场评价;解决了传统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这种同生产零距离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2.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由传统简单的实验教学模式向阶梯性、层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线。在对药剂学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的分解和组合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认知见习、专项技能实验、GMP车间教学仿真系统实训、校内制剂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5]。每个环节都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即以“任务”来体现内容,以完成“任务”来分解教学内容,“任务”完成了,教学内容也就结束了。

2.3.1认知见习

专业认知实践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早期了解未来职业、就业岗位及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对本专业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认识,主要采取到实训车间和企业车间参观的模式。

2.3.2专项技能实验

专项技能实验药剂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称量操作、粉碎、过筛、混合、提取、过滤、蒸馏、蒸发与干燥等制剂操作单元。我们将基本操作技能融入到专项实验中,合理分配实验学时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感,避免了实验课程设置中基本操作的简单重复训练。建立起专项技能实验包括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栓剂等的制备和单冲压片机、片剂硬度计、溶出仪的使用等[6]。通过专项技能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基本仪器设备使用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理训练学生基础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普通制剂制备的基本要点,正确进行操作和熟悉制剂制备过程和器具使用。

2.3.3GMP车间教学仿真系统实训

GMP仿真模拟实训车间作为真实场景,对现代药物制剂生产及其辅助系统进行软件仿真,使学生对整个车间布置和工作流程及具体操作有个更直观的学习、训练,在软件上来进行车间的操作,为进入车间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4校内制剂综合实训

在仿真系统实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的思维,在校内进行制剂的综合性训练,如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制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下达复方阿司匹林的生产任务,并引导学生对复方阿司匹林处方中主药的性质、制备的工艺及制备过程中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文献检索,设计出复方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进行生产操作,完成任务。这些要学生以工人的身份生产,不仅使学生顶岗工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

2.3.5企业顶岗实训

企业顶岗实训是零距离的岗位工作,一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方面是,同时加强了学生自身职业的使命感。

3.结束语

药剂学课程的建设只有从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根本,结合行业、地方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技术技能实训”取得成效,才能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2]万春艳,戚文革.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教学改革探讨.教育与职业[J].2008,18:76.

[3]田宇光.高职药剂学教改探讨.广东化工[J].2009,36,(6):156.

[4]高娟,郭秀梅,万春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辽宁高职学报[J].2009,11,(7):68.

[5]刘芳,罗跃娥,刘斌.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时珍国医国药[J].2008,9:78.

[6]高健.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探讨.时珍国医国药[J].2008,19,(5):80.□

作者:周光姣 刘超祥 冯学花

上一篇: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产品论文下一篇:实践技能操作口腔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