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完善社会公共财产体系的过程中,会计集中核算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能够使单位财政资金得到有力的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压制贪污腐败现象。随着各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大幅度加强,并且会计核算体系也得到相应的规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论文 篇1: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的研究

【摘 要】论文对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进行了研究,针对两项制度有机结合的主要意义、结合过程中显露出的异同点、实现有机结合的可行性、实现结合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探讨,目的在于通过此种方式,提高我国公共分拨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质量,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公用资金;缴拨

1 引言

在当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这两项改革相结合的形式,成为当前财政领域中的重点课题。如何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两项改革未来发展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具有必要的理論意义与现实意义。

2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主要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在保证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权、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等不发生任何改变的基础上,使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核算、岗位变动发挥其实质作用,将由会计集中核算,统一开设一定数量的独立性账户,统一管理会计核算与执行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一种可行性管理机制。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主要工作是对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采取集中管理政策,是集中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服务等工作为一体,具有特殊形式的会计委派制。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最重要目标是优化会计核算制度与会计监督制度,做好对应的财政支出管理,高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约束预算单位的整体会计行为,进而优化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来说,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加强会计监督审计职能,制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够使会计的基础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能够为实现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提供便利,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收付制主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站在政府财政性资金缴拨的角度上看,也是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心是对各个地区的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例如,可以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者将其设置成财政专户。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财政各项费用的支出不再使用以拨列支的方式,而是考虑到财政支出的各项进度,采取以支列支的形式。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处理在财政管理中很难处理的财政性资金流经环节较多、拨付效率低、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地提升财政性资金管理的实效性与规范性,从而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3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之间的异同点

实际上,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比较来看,两种制度执行的目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都使用对应的方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地规范经济业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①从操作主体方面入手,两种制度都是由中央财政部门所提出的,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的一种关键性手段,由各级财政部门专门负责实施的。

②从工作对象方面入手,这两种制度主要作用的对象就是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并且这两项制度的作用对象是整体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

③从终极目标方面入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根据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以及会计业务采取的处理措施形成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强化会计核算整体过程以及做好会计监督工作,还能进一步地抵制恶意消费现象的发生,实现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国库集中支付制是通过创新对国库资金拨付方式的应用,使由国库资金方式拨付、多形式存放所致的库外沉淀以及闲置浪费等问题得到有效处理,最终实现优化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目的。

两种制度的针对方向不同,改革方式和改革内容也不尽相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范围的差异性。国库集中收付制使用的是由政府部门通过国库独立账户对财政性资金的缴拨执行集中管理的方式,整理了全部财政性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工作。但是会计集中核算使用的却是针对各项会计核算与内部会计监督业务,委托会计集中核算机构集中管理的方式,而采取这种管理的方式只能针对部分财政性资金[1]。

②工作职能的差异性。国库集中收付制主要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作为实施主体,由此机构中的财政部门履行财政职能,同时,履行财政总部的主要职责。会计集中核算制则是由会计核算中核算机构代行预算单位的会计职能,其实际进行的工作是做好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的会计核算以及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进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用性。

③工作权限方面的差异性。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之后,尽管整体财政性资金的管理范围由拨付环节扩展到使用环节,但是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限、财务管理权限、会计核算权限都尚未发生改变,对应的会计管理核算、内部会计监督工作都是由预算单位负责执行的。

实施会计核算制度之后,受到预算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实质性作用较低的影响,对应的日常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归属到会计集中核算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就会对应地改变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内部会计监督管理的工作权限。

④業务内容的差异性。对于国库集中收付制执行机构来说,其内部管理工作大多数是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管理,但是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中还会存在其他非财政性的收支活动的管理。此外,会计核算集中核算机构的业务内容还包括会计核算、会计账目、会计档案、会计人员的管理等,但是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并没有将各项工作全部归入自身业务管理范围中。

4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实现有效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①结合信息资源共享方式来看,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核算集中制都会应用集中财政信息平台,相关财政部门可以直接掌握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与会计信息,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可以直接接收来自财政传递的单位预算指标以及国库集中支付信息,进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

②结合资金运行轨迹方式来看,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能够管理大多数财政性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方向,能够在根本上管理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但是依旧有大量资金尚未进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性支出、其他非财政性资金运行活动等,这必须结合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情况来反映,对应地进行预算单位全部资金日常性管理与监控,单纯凭借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执行无法解决当前的资金问题。因此,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有机融合,可以将财务监管贯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全面了解预算执行以及资金使用情况。最终在实现会计信息透明化的同时,完成资金的全方面监督与控制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法律依据。

③结合资金管理过程来看,在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情况下,尽管在资金强化管理工作方面加强了管理,但是因为实质性、实物性资产管理工作依旧归入预算单位部门核算,对应的国库集中收付制机构无法采取全面的管理手段。但是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结合,即可在会计核算内部工作方面对预算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核算与管理,不仅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各项资产变化的情况,还能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强化资产内部组合,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有效解决有关预算单位中出现的重视资金、轻视物质、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等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整体预算管理水平。

④结合会计规范基础工作来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效果非常明显。首先,大量的财政性资金可以通过国库直接缴拨,这样预算单位的日常资金核算工作强度能有效降低。其次,相关预算部门工作在得到断完善与细化,公共性使用资金需以预算单位工作性质为依据,在预计业务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公用性的资金与预算人员的公用费用也会自动生成,尤其是在项目备选库提供了备选项目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对于预算工作的质量要求变得愈发严格。在基本条件的支持下,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进行有机结合,能高效实现会计信息的批量处理,实现会计专业化建设,约束会计基础工作行为,有效减少会计管理成本,全面地解决因为会计基础性工作性质不同而导致的操作程序、核算标准、处理方式无法实现统一的问题。

⑤结合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来看,在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之后,采取资金拨付制度的单位不仅是所有预算单位,还有商品与劳务的供应商,关于资金拨付的范围也由专项的资金、政府大项目资金扩展延伸到零散性小项目资金,所以说,资金拨付的整体业务持续量加大。如果执行全部合格的国库集中收付制直接管理预算单位的运行模式,就会在本级政府所属单位下预算单位较多的现象中,对应地增加业务量以及工作难度,最终可能还会阻碍财政监督工作的进行。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机构集中管理相关业务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合理规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能够有效优化财政管理整体过程,形成内外监督共性化的运行机制,不断地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能力。

5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效结合的措施

5.1 相关机构管理统一化

通过对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要想充分实现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会计核算部门的主要职能,针对性地贯穿一些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内容,并且要求其全面履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一个机构、两种职能的发展。

5.2 明确具体工作职责

试行和推广会计集中核算制,使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个能满足公共财政发展的基本发展架构,并且推动其能够适应新型财政监督运行机制的发展要求。首先,明确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制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做好国库独立性账户以及相关的资金账户的管理与清算工作,结合统一管理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收支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类,根据户型的差异性设置核算账户,再根据预算指标进行相应的资金缴拨,按照法律要求进行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的具体核算业务,并及时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部门反馈相关的会计核算事项。其次,明确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做好新归属到会计核算机构中的各个预算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以及内部审计监督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坚持集中管理以及分户管理的原则进行对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如审核制证与编制会计报表等,还应该做好详细地记录、计算,并且向上级预算单位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与资金量变动情况等。在法定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发挥其管理预算单位会计档案的作用,进而保障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5.3 做好各项工作的连接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还应该充分妥善处理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实施部门的业务连接工作,保证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目标能满足国库集中收付运行的要求,并结合所办理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考虑,逐步完善以下四个环节:第一,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零散余额账户的合理设置,由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执行部门负责处理预算单位委托办理的收支业务与国库相关账户中的资金清算业务。第二,专项的资金支出应该交由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执行机构,进而进行单位预算与资金使用计划的初步审核,遵循工作流程办理支付申请与相关手续,待国库集中收付制执行机构明确了支付申请审核之后,再向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商或者其他资金使用单位支付资金。第三,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等资金的使用,应该由会计集中核算执行单位结合各个预算单位所提供的工资表,引导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采取行动,国库集中收付制执行单位应该遵照国库、代理银行、个人资金卡的顺序将资金分配到职工个人。第四,对于零散资金支出与尚未实施集中支付的资金支出行为,应该由国库集中收付执行单位将其权限转移给会计集中核算执行部门,使其明确按照规定进行代理支付,并且将代理会计核算执行单位的支付结果全面地反馈给国库集中收付执行管理部门。

6 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机结合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随着此项政策飞跃性发展,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采购支付部门、会计核算集中执行和管理部门与国库支付部门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实现我国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付的全过程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我国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编制的预算制度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使整体预算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化,从而在根本上强化我国财政单位的预算执行能力。

【参考文献】

【1】文吐珍.论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的运行机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5):91-92.

作者:杨艳

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论文 篇2:

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及完善建议

摘 要:在完善社会公共财产体系的过程中,会计集中核算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能够使单位财政资金得到有力的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压制贪污腐败现象。随着各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大幅度加强,并且会计核算体系也得到相应的规范。与此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在开展和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些弊端渐渐暴露出来,文章提出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对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对该制度的完善提高帮助。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弊端;建议

会计集中核算是由政府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保证各单位财务资金使用权、所有权以及自主权稳定的前提条件下,撤销单位出纳及会计岗位,会计核算工作交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处理,同时会计核算中心也具有对单位进行会计监督的职责,这种会计委派形式能够集核算、管理、监督于一体,令会计业务的执行者和决策者有效分离,对单位加大内部控制起到推助作用,能够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资金收支情况,对加强会计监督、实现单位财务透明以及压制经济腐败起到深远作用。

一、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1.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

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核算中心对财务统一管理,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代替单位之前的银行账户,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掌握单位的资金。在资金产生支出时,核算中心依据资金支出用途及资金来源对各个单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并统一分配资金。这样一来,能够合理地杜绝以往经常出现的转移收入、更改资金用途以及不合理使用会计科目等现象。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真实性,由此信息使用者得到的决策依据才能更有价值。

2.保证资金的安全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单位全部的支出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票据严厉拒绝,对不合规的支出也不予报销。除此之外,财政资金都由核算中心统一管理,设立统一账户使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灵活调度和管理更加有利。这样一来分散的资金管理、重复开户等问题就会得到有力的控制,也制止了克扣、挪用财务资金的现象发生,大幅保障了资金的安全。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实行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单位的内审制度相对弱化,在企业会计制度下出纳和会计能够互相监督和牵制,而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只用出纳来担任报账员工作,在单位外部设立财务会计使其对单位情况的了解不足,代理记账工作虽然也具备会计监督、牵制的职能,但监督力度明显不够,也不能实时实地进行,这样会计核算中心就无法对不合理的支出和不真实的发票做出准确的辨识。会计核算中心依据票据是否合法、发票是否手续完整来辨别业务的真实性造成部分单位把公款旅游、送礼等支出通过开具修理费、业务招待费票据使其合规化,使得监管受到一定阻力。

2.会计信息真实性欠缺保障

财务管理脱离单位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直接结果,会计核算中心对单位的资金来源、各项业务的熟悉度较低,尤其对往来款项和专项经费不完全了解,这使得专项经费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也很难做到专款专用,对于往来款项的账务时间不能准确划分,未能合理地对坏账计提准备。与此同时,报账人员的会计水平直接决定会计核算是否准确,部分报账人员是由单位的出纳人员担任,这些人员会计能力相对不足,对会计核算业务也不够熟练,在填写支出项目及资金来源时缺乏准确性,另外,将财务交给核算中心时,部分单位存在资金和财务不能彻底移交的情况,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核算的精准性,也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有效保障。

3.资产管理与账务处理未能合理统一

会计集中核算仅对资金进行记账和报账进行处理,资产实物、合同等依旧由各单位保存。这样就会出现账实分离的情况,会计核算职能虽然得到了大幅强化,但会计管理职能就会因展开时受到强大阻力而被逐渐弱化。另外,各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活动,将财务部门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政工作的根基,使单位在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时受到很大阻力。

4.会计核算内容有待完善

目前虽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但对监管职责并未发生改变,依旧是对于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实行监管。但是当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大力监管支出项目,对于收入项目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重视程度亟待加强。目前的主要模式为实物与账面分离管理,收费的收入及退返的资金统一纳进国库收入账户,各单位设置台账,集中核算中心对这些业务不做账务处理。这种做法会破坏完整的会计资料,单位控制各明细账和资产,国库控制各项收入票据,而各种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掌管,这就使监管不能从整体性出发。除此之外,目前单位仅将核算工作交由集中核算中心负责,而财产清查仍由单位自行开展,其中固定资产清查尤为突出,总账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明细账由单位报账人员登记,而资产实物由单位负责管理,这样核算中心仅做核算工作而不清查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产生问题,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完善建议

1.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

各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是否完整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参与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各个单位和部门,完整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单位和核算中心账目统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应实行钱账分离制,分开一些不相容的职务,设置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程序等。除此之外,单位制定制度实行相互牵制,对于财产定期清查及内部审计等也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整改目前报账人员只报账的情况,使其能够做出审核和监督,着重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力度。这样一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能够和核算中心做出的外部监督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更能确保完整的会计资料。

2.提升会计报账人员的职业水平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只需要在单位设立报账岗位,其他账务由核算中心负责,而财务职能在各单位是确定的,会计主体也是不可变动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飞速进展,财政方面也出台了包括部门预算等多项改革政策,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对单位财务方面的职能要求。由此,统管单位应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各单位的报账人员应在提供准确会计资料的基础上熟悉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报账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核算中心账目的准确性,所以必须提升会计报账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其职业道德的监管和考核,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报账人员能够使会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

3.提高资产管理力度

会计集中核算实行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提高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对于资产,核算中心应对其入账口径统一化,对其账务也要根据严苛的审核程序进行处理,使资产的核算能够更加规范化。另外,在资产管理方面应侧重基础性工作,完善资产保管的相关规定,在领用及入账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验收,争取使资产的账目和实际相同。对于资产清理的审批手续也应加大完善力度,在资产清查时灵活使用方法,实行不定期清查和全面清查结合的方法,对资产的变动实时了解。

4.完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职能

应改善会计核算中心过去只负责资金收付及会计核算的情况,加大核算中心对信息的控制,令其在事前及事中均能够对资金信息实行控制。在发生资金支付之前,应由核算中心考核其用途、支付方法以及必要性并作出判断后方可支付;在资金支付时,控制中心应实时观察单位的预算利用情况,将资金的利用严格把控在预算目标的范围内。只有完善核算中心职能,改善单一的核算职能,使其参与资金管理,才能将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

四、总结

会计集中核算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制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所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其能够使财务管理更加公开、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违规行为的发生。而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文章通过阐述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如会计监督职能未能有效进行,欠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资产管理与账务处理未能统一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措施,认为应完善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提高会计报账人员的职业水平,提高资产管理的力度,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职能。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方法,建立和我国市场经济相符的财政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京平.浅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内控问题与对策[J].财政监督,2013,02:70-72.

[2]樊琦.试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3,18:197.

[3]刘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3,23:70-71.

[4]唐光辉.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J].中国市场,2013,41:151-152.

[5]张锋.浅议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71.

[6]丁文凤.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108-109.

作者:李惠

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论文 篇3: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此提出以下相应对策:转变核算中心观念,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明确核算单位职责,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转变经费审核重点;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整合理财队伍,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关键词:集中核算 会计监督 国库集中收付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会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现成的法律和理论依据,在实际实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效

1.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是以往会计工作中的一大毒瘤,危害无穷。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中心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他们拥有独立于服务单位之外的人事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通过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客观公正地处理经济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加强了资金的调度和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原来的银行账户,各单位的资金收付统一使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强化了会计监督,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以前的会计监督只是事后监督,对于多头开户、白条抵库、公款私存、收支凭证混乱、资金浪费严重等各种违规违纪现象难以发现,即使发现问题也很难使已经发生的错误事件及时得到更正,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凭证和支出事项进行严格审核,不合理开支不能报销,不合理票据不能入账,变以往年终突击检查为现在的日常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随意性,遏制了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4.减少了会计人员,节约了单位行政成本。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比较简单,其核算内容主要是款项的拨付、人员工资的发放,以及日常费用的报销等,每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量并不大。而如果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必然会增加人员编制,造成了人员的浪费和机构的臃肿。实行集中核算,并运用会计电算化能大大减少会计人员,规范财务收支行为,降低运行成本。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认识错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弱化。会计集中核算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这一结算报销方式的转变,容易使有些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集中统管单位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另外,在实行集中核算改革后,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分离出来,把会计人员的记账核算集中到集中统管单位,这种分离使不少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认为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已经转移给了集中统管单位。这种观念客观上造成了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弱化。在固定资产上,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对外投资上,核算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核算中心只管记录,对是否充分利用,是否得到预期收益,是否存在价值减损都不能及时反映;在应收应付款上表现为核算单位与往来单位对账不及时,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往来账户上,往来账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加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审核重形式,缺乏规范的部门预算。由于核算中心隶属于财政部门,独立于核算单位,且中心会计一人核算多家单位,对各单位的业务性质和特点、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在审核上重形式、轻实质,会计核算中只能识别票据的真伪,不能识别经济业务事项的真伪,因此,真票据假业务现象可能在某些报账单位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单位以会议、住宿、修理、印刷等合规票据列支吃喝送礼、公款旅游、滥发奖金、补贴等不合规支出,从而使会计核算准确性降低,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账务收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预算反映的内容还不够细化,从当前的经费预算来看,许多经费的标准还只是停留在统筹的某一项经费上,还没有细化到具体开支内容,不能满足集中核算的基本要求。

3.内控机制弱化,违纪违规现象更加隐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外部监督得到了加强,但单位内部牵制机制弱化现象令人担忧。在控制环境上,表现为管理控制方法的减少和轻内部审计现象;在会计系统上,表现为重中间轻两头,即重核算、轻计划和决算;在控制程序上表现为职责划分不明,独立稽核不够重视。如单位账务只设报账会计,有时候报账会计实际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客观上为会计错误与舞弊提供了便利。单位账务处理由核算中心代理后,单位负责人认为财务监督方面由核算中心把关,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另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为保住小团体的利益、保住过去已有的福利待遇,保证不合法规收支有地方入账出账,弄虚作假手法更趋多样化,违纪违规问题变得更加隐蔽。

4.部分人员素质不高,联系沟通不畅。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其实是将单位报账员从繁杂的算账、记账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应将工作的重点转到预算的安排、资金的筹措、给领导当好经济参谋和财务管理上来。但由于对报账会计没有统一的要求,现各核算单位的报账会计素质不一,许多单位的报账会计不懂会计的基本业务,势必使单位的经费管理混乱,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大部分是通过单位报账会计来进行的,但有许多单位的报账会计对所报的账务不了解、不清楚,不能准确填写资金的来源、性质和开支渠道,根本做不到与核算中心的沟通与协调。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1.转变核算中心观念,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目前核算中心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核算中心的每名会计人员往往要兼记多个单位账务,少则七八家,多则十几家,财会人员工作量非常大,且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上班,不参与有关单位内部工作或管理,对各单位的业务事项知道甚少或根本不知道。核算中心目前更象一个记账机构,而不是财务管理机构。因此,明确集中统管单位的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集中统管单位应在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控制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掌握各部门的用款进度,杜绝超预算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而且集中统管单位还必须强化财务管理的职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合理调度资金,保障资金供應;定期了解预算单位的资金保障要求,及时办理借款和结算,定期向单位反馈核算信息,使各预算单位及时全面掌握本单位的经费收支情况,进一步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2.明确核算单位职责,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核算单位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仍是会计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和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本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一是各单位应准确、及时地编制部门预算,经财政部门汇总审核后报地方人大批准后方可执行。应严格非税收入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收取的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做好年终决算工作,并对年度财务收支进行账务分析,使单位整个财务管理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二是核算单位应完善财产清查制度,内容包括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组织、清查的期限和方法。三是核算单位应完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报账会计在报账时不得发生“坐支”现象,按有关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保证票据和凭证合法、合规、合理。四是应建立和完善财务分析制度,在年度决算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财务分析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编写财务分析报告。

3.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转变经费审核重点。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预算单位所有的经费支出都要纳入预算,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进一步做好提前编制、细化编制预算工作,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一经审核批准,由集中核算中心和预算单位共同严格执行,防止预算与执行脱节,克服经费开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另外,实行集中核算后,对预算单位审计监督应从正常经费收支合规性审查向资金使用绩效审查转变,重点是对预算单位安排的项目支出和各项专项经费进行检查,看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行政消耗性支出限额管理。同时,要运用不同的比较分析方法,检查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不断总结经验,剖析不足,提出建议,整改提高。

4、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必须完善内外监控制度。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集中核算改革后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有关制度。一是财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使用申请,强化对资金支付的事前、事中动态监督。二是完善财务部门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岗位之间形成严重的相互制约机制,做到程序合法、操作合规及责任明确。三是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的年度审计检查,促进财务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5.整合理财队伍,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各单位应该在现有编制体制的基础上,依据改革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任务,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立足现有编制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工作与编制之间的问题,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在不违背编制体制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情况变化可在现有编制员额内调整集中财务人员。为确保单位报账人员正确履行职责,应严格单位报账会计的素质要求,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单位在确定报账人员后,非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更换,要给报账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审报制度。报账会计应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核算中心核对,向核算中心报账并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等。同时,提高报账会计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核算中心要会同财政部门对其培训工作进行经常性交流和沟通,切实加强报账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培养其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伟勇.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朱鸿眉.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思考[J].经济师,2007

3.翁榕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分析[J].时代经贸,2007(8)

4.王宝屏.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7

(作者單位:武汉市军事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35)

(责编:吕尚)

作者:盖卫东 高 群

上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高校工程实验室大学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