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改革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基层预算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和传统分散核算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集中管理的核算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改革论文 篇1: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与探讨

[摘要]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莱西市2001年以来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表明,此制度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在它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 财政改革 创新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莱西市于2001年推行了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正逐渐得到了显现。

1.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加强了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核算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4.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确保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会计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会计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的要求。而政府采购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回扣等问题,加快了资金周转,既保证了专款专用,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銀行账户,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均直达国库,不得进入会计核算中心支出户,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剖析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首先对统管单位来讲,撤消会计机构后,忽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则受到影响;其次,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收入游离于会计核算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加之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上,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再次财政部门由于长期重视财政资金分配过程,轻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问题未曾得到根本解决,在会计集中核算后,过分依赖会计核算中心导致财政管理弱化,监督力度不够。会计集中核算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认识上的错位

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也有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会计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2.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一组三人管二十多个单位的业务,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核算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3.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核算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核算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核算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核算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资料档案在会计核算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现在莱西市财政较为困难,一些单位的运转经费只能靠收费来解决,由于收支分账管理,在违规收费收取上无法控制,是否应收尽收,会计核算中心不得而知。会计核算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目前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特别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经费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4.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

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核算中心以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观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核算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会计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对他们监督的政策变化跟踪重点无法知晓,这样会计核算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核算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新的监管死角。

三、解决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配套制度

财政部门要继续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明确其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加强报账会计管理

首先,要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还要,对报账会计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性质、特点、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同时可以考虑奖惩措施,对于考核优秀的报账会计给以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未能履行只能的报账会计,给予一定的处罚。

3.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很有必要在机构设置上统一、规范,在职责功能上统一、健全、以简化办事程序,方便服务对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国库、会计核算中心,以及专业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的資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这样将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并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实现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账户国库化,了解全面化,核算完整化。

4.建立新型的财政管理制度

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首先,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额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体系,从全国各地的消费情况出发,制定新的、符合客观情况的支出标准。同时,构建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

尽管在会计集中核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控制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会计集中核算不仅是预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而是对传统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改革,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论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科技信息,2007(28)

[2]华琳朱永莉:浅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

[3]王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与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

[4]嵇慧梅辛国栋:关于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2007,7

[3]陈光荣:论我国财政改革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J].科技信息,2007(30)

作者:于明修 肖 洁

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改革论文 篇2:

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

摘 要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基层预算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和传统分散核算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集中管理的核算模式。

关键词 传统分散核算模式 会计集中核算 国库集中支付 会计集中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财政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有益的制度探索,它是指在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的情况下,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取消单位现有的银行账户、会计以及出纳,由核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支付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的一种管理方式。从我国基层单位(本文指县、区级及以下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以来,它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与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因而要求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将会计核算权交还给预算单位,重新实行传统的会计分散核算模式,但笔者认为,此种传统分散核算模式也存在不足,当初将其转变为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就是因为它存在缺陷。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

一、会计集中核算和传统分散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据我们对基层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调查,许多基层单位目前仍然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但有的已于2012年前后将会计核算权交还给各个预算单位,回到原来的传统的分散核算模式。本文首先分析这二种模式的缺陷。

1.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缺乏法律支撑。《会计法》在其第五章第三十六条中明确规定:“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需要,应当设立会计机构,或者在相应的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取消了预算单位的会计与出纳,转而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记账、算账、核销工作,这不符合会计法相关要求。

2.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建立以后,预算单位一般只设置报账人员,会计核算工作则由核算中心统一完成,因而一项会计业务从发生到入账需要上述两个单位的共同参与,造成了职责权限的不确定。预算单位领导人认为本单位不设账户,没有会计人员,因此不必再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应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本单位的会计责任。而核算中心则认为自己本质上只是代理记账机构,真正的会计主体是预算单位,理所当然由预算单位承担会计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审计检查出问题,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必将互相推诿,责任界定难度加大。

3.会计监督职能形式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但从目前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情况来看,成效并不显著。一方面,核算中心每个工作人员要同时处理多家单位的会计事务,深陷报账记账等繁琐工作之中,无暇深入分析单位每笔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预算单位,不直接参与单位发生的业务事项,对预算单位实际情况不了解,又因为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动态跟踪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出现了想监督而无力监督的局面。因此,核算中心往往只能审查会计凭证是否合法合规,而对凭证的真实性很难准确把握,致使部分单位可能巧立名目、虚列支出,用假发票来套取现金,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4.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核算中心承担了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但实物资产仍然由原单位的人员进行管理。核算中心主要以单位提供的资产盘点表作为参考依据,确认单位所拥有的财产物资;主要通过单位提供的物资购买单据以及验收单据进行入账核算,而没有实地进行验证。实物资产与会计核算严重脱节,导致单位资产管理环节薄弱,容易滋生腐败,造成账外资产流失。

以上几点都是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缺陷。

5.传统分散核算模式的缺陷

传统分散核算模式同样存在许多缺陷,当初将传统分散核算模式转变为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就是因为它存在的诸多缺陷(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详论),而主要的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财政部门缺乏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收支信息的实时监控。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政府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两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使它们各司其职,将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二、构建会计集中管理模式

2003年,财政部明确提出县级区域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目标,并下发了《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财库[2003]68号),国库集中支付成为了一种趋势,但财政部对于转轨的具体模式则并未要求。学术界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向国库集中支付制过渡的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全面取消会计集中核算制,集中精力组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会计核算权交还给预算单位;二是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中。

针对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制是从会计管理体制入手,该制度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消除会计核算环节所产生的信息失真现象,规范预算单位的经济业务;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从预算管理环节入手,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资金的分散支付、多层拨付、利用率低、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和腐败等问题。两者的内在原理和着力点不同,不可相互替代,所以如果只单纯地取消会计集中核算,会导致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又回到监管前的状态,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倒退。我们原则上支持第二种观点,但不是将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两种制度简单的结合运用,而是要构建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集中管理模式,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解决方案,它吸收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集中理财的思想,又克服了会计集中核算、传统分散核算模式的缺陷。会计集中管理模式是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由各单位分散核算,但会计信息通过高效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由财政部门实时集中管理。该模式的集中管理主要是指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管理权限的集中管理。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合理设置机构和职能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结合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归并机构。利用原先会计核算中心的场地和设备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并在其下设置会计集中管理部门。转变会计职能,将核算职能交还于预算单位,会计集中管理部门重点实行监督管理职能,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监控。

2.稳妥安置原有工作人员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人员分流是必须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设立之初,对人员的选拔是比较严格的,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会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核算中心原有人员完全有能力胜任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运转工作,所以,可以将他们调整到支付中心下的会计集中管理部门。或者,通过与有关单位沟通、协商,将机构人员分配到各预算单位,为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核算提供专业服务。

3.设置会计集中管理平台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集中管理模式旨在与过去的“数据分散”和“集中核算”的模式相区别。该模式要想高速有效运转,必须立足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会计集中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会计集中管理平台,可以借助财税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府系统,实行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目前,财税管理部门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备的集中管理平台,利用现行的平台系统及数据库资源,开发相应的用户接口,即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网络化管理。用户单位根据系统设定权限登录后进行账务录入及查询;管理部门则可在线监测资金使用的动态,并可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具体而言,所有纳入财政管理范围的单位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可以各自通过门户登陆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就是各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将发生的所有本单位的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首先要登入这个系统,然后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录入后保存、提交,所提交的财务数据实时存放在中心服务器(设在财政部门)上。但同时门户为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功能,所以各基层单位只能查询到本单位录入的数据,上级单位能查询其所有下属单位的数据,而财政则可以查询到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数据。

会计集中管理系统另一重要功能就是管理,该系统还能够对单位预算、总账以及财务等进行综合管理。系统能帮助单位获取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数据,完成多种财务处理工作,自动生成同预算单位科目、项目以及费用支出等相关的各项信息,并能随时把即将超出预算指标的信息传达给本级以及上级单位,将规定的大额资金流动信息提示给主管部门等,全面了解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同时可以并行处理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自动地调节总分类账和所有子分类账,支持会计报表自动生成(既可以在基层单位生成,也可以在上级单位生成)以及在任意层次的汇总。根据需要,管理人员还可以运用各种专门的分析方法,对系统中输入的离散、单一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挖掘,从中取得更深层次、更为有用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会计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

1.单位会计独立核算,克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不足

在网络化条件日益发达的今天,采用财政集中管理会计信息、各单位独立核算的方式,既可以避免分散核算下会计管理各自为政的弊端,又可以避免集中核算代理记账带来的会计责任主体模糊、法律责任不清的现象。在核算层面,集中管理模式下仍采用独立的核算方式,各单位重设会计与出纳人员以独立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与会计二者相联,使各预算单位能够真正行使单位资金所有权、财务自主权,这符合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此外,单位会计人员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账务处理,不用再奔波于单位和核算中心之间,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2.财政监管更加有效

构建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管理平台,使得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监管更加有效。财政部门的中心服务器上存储有各单位实时提交的财务数据,会计集中管理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报表,所以会计集中管理部门在不直接参与核算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及时掌握预算单位的全部数据,同时会计集中管理部门人员(指原核算中心部分人员转变为做会计集中管理平台上的数据的监督、分析等工作)可以从繁琐的记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时间去深入分析服务器上的各种数据信息,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确保财政资金运作的安全完整。

3.信息实时提醒,预算适时控制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除了核算外,更重要的是预算控制。会计集中管理系统提供单位预算指标导入、超指标报警机制,自动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以通知的形式进行提醒,将以往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的控制,最大限度地达到实时管理的效果以及规避风险的目的;同时增强了会计监督的透明性,管理人员对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在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之间的走向进行全程监控,有效衡量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牛葆华.浅议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财经界.2010(12).

[2]张瑞英.简论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经济师.2011(4).

[3]明宗维.部门会计集中核算转轨之初步构想.技术与市场.2012(9).

作者:胡慧 张雪芬

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改革论文 篇3:

财政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再思考

摘要: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与当前财政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针对当前预算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对在保持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情况下,推进单位开展预算改革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出改进思路与操作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预算改革

作者简介:林以列(1976-),男, 海南人,主任科员,会计师,审计师 , 研究方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我国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从1994年开始推行已经十几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政管理的内容和财务管理的模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的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因此,在保持会计集中核算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加强、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有其现实意义。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目前财政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核算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实现对财政单位会计核算成本最小化。这是一种财务核算方式上的变化。但实际上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一方面代表各单位承担会计核算职能,另一方面又代表财政部门承担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责任或者说承担的单位法人责任并不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代理账务而减少。《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制实施以后,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而目前财政改革的三大部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政府采购,其责任主体均是各单位负责人,会计集中核算仅以提供会计资料帮助其完成相关任务,可以想象,其所起作用十分有限,这种有限是由于上述双重职能与身份所决定的,其合法性不能得到确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很难在财政部门和单位中间找准位置,这是会计核算中心最难把握的问题。

此外,会计集中核算成立后,在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削弱了会计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单位的会计责任发生了变化,其原先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部分转移到了会计核算中心,行政单位则失去部分财务管理职能,单位管理者想做好管理,但是财务数据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有针对性地提供,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动摇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人翁意识;而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及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从目前情况来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及单位效益如何与会计核算中心关系并不大,对于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来说,对参与管理、充当参谋的意愿并不强,使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单位财政改革顺利进行。再者,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专门的会计人才都集中在财务核算中心,而单位原来的会计人员已不办理会计业务,而实际上,很多财政改革涉及到单位内部管理,这就造成单位缺少财务专门人员,难以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

就预算改革来说,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单位的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的往往是事业性的收支,而其它收支往往没有列入核算之中,导致监督失控;此外,由于当前预算编制中预算项目类别较多,预算编制不够明细,故在执行中,预算单位往往串用预算项目,对项目管理不加重视,而作为会计核算中心来说,由于资金自由权与使用权在各单位,仅能依据的是单位总体的预算指标,预算没有明确,执行起来就很粗放,导致对于预算难于得到有效控制,更无从谈起会计监督。

部门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紧密相联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逐步实现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由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支出。就这一点来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补充与深化,而会计集中核算是在财务核算方式上进行改革,两者并不矛盾,但是按照改革的思路来看,两者的核算主体(执行者)并不一致,因此,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预算单位虽然有资金自有权和支配权,但是经费的拨转支用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而在某些地方也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将集中账户中的款项进行“利用”或“互垫”,从这一过程来看,会计核算中心成了“第二国库”,这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大大阻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发展。

二、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适应新形势需要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后,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相反,将会计核算风险由本单位转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集中核算部分取代了各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弱化了各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以各单位为主体的部门预算等财政改革需要各单位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建立主动改革、要求改革的信心,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要根据各单位实际,帮助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评价激励机制。当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只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好似流水线的会计处理,导致单位核算会计很难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单位财务管理方法,促进单位工作开展。因此,应当健全会计核算中心评价激励考核机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评价财务人员工作业绩,由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一起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鼓励财务人员对预算单位管理提出有益建议,对于积极为预算单位提供合理化建议的、促进工作发展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激励。通过建立评价激励考核机制,将一定程度上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服务职能,更加有益于会计集中核算建设。

(三)在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完善机制,实行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研究预算改革新方法,加大对预算绩效考核力度,尽快建立和健全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既有定性规定,又有定量标准,从而给予会计集中核算量化的标准,积极开展预算执行评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为加强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配合单位开展财政改革

部门预算改革几年来,初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中,在编制中,预算单位所有的支出收入都要严格列入预算,而预算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而财务部门要对所属预算单位实施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要在把握改革方向上,明确责任,通过掌握会计资料,更好地利用相关会计资料,从而积极配合各单位开展部门预算改革。

(一)积极配合,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

1.当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占用资源、财务状况、人员数量、财产等有的不明晰,使得按照定员定额标准核定部门支出的工作只能按照历史的支出水平制订,预算编制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这直接影响了定员定额和项目库编制的质量,导致部门预算的编制不能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细化核算项目,充分发挥核算功能,将各项支出与项目明细按编制预算的需求做好核算,这样,就能在编制预算时,将历史发生额度提供给单位,从而为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

2.明确预算编制主体,配合单位做好编制工作。部门预算编制是每个单位的任务,大多数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从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预算项目的确定直至预算编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预算编制往往由核算会计代编,在实际操作中,一位会计要负责若干家单位,显然预算编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目前暂由会计代编制的基础上,预算单位应当积极介入,由主要负责人协同会计编制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召开项目工作会议,明确来年需执行的项目,使预算细化到预算单位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样才能避免因业务部门没有参与编制过程而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阻力而变形走样。

(二)加强核算,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

1.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也是预算顺利执行的首要保证。因此,在部门预算下达后,会计核算中心要配合单位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申请工作,特别是项目支出,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按项目进度做好用款额度申请,这样由单位把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进度,体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精神,也督促各单位重视预算执行工作,从而提高各单位预算执行的主动性。

2.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基本支出预算执行效率很高,但是,与之相比较的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很缓慢,每年往往有大量的结余资金沉淀,如何提高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成为当前预算改革中的一大难点。虽然项目执行进度缓慢与项目编制、审核及各单位实际工作环境有关,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问题。但是,对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说,可以考虑与预算单位签订项目执行责任书,明确项目的执行进展、开支范围及检查验收等内容,从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与财务监督力度。

3.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构建财务信息传达机制,将会计核算系统与财政部门联网,便于财政部门对各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并且,按期提供具体财务数据给各预算单位,也可开放财务系统的查询权限给各单位,方便预算单位随时查询本单位明细账情况,随时了解预算和项目执行进度,从而加强预算执行。

4.进一步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加强对预算监督管理,促进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向管理转化,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对各单位预算指标实时进行控制,杜绝超预算、超计划用款,会计通过对各单位具体账务的核算,可以把握预算单位用款的进度情况,提醒督促预算单位注意预算执行进度,从而起到管理促进的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作为财政改革的辅助,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务核算水平,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我们应当充分看到会计集中核算的优越性,并将这种优势与当前财政各项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而努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童道友.财会集中核算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李颖君. 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 2007,(08): 6-7.

作者:林以列

上一篇:福州大学教职工体育文化论文下一篇:英语写作过程体裁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