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教学体系建设论文

2022-04-17

[摘要]眼科学基础是眼视光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现就眼科学基础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总结,为眼科学基础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几点建议。课程建设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整合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后期眼科学临床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眼科教学体系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眼科教学体系建设论文 篇1:

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专业健全,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综合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與传统早期的学徒制有着明显差异,并结合现代特征进行了创新尝试,得到了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专业健全,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综合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早期的学徒制有着明显差异,并结合现代特征进行了创新尝试,得到了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眼视光技术专业  现代学徒制  师资队伍  建设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Staff in Optometry

ZHANG Yongfei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Province, 325000  China)

现代学徒制教学,是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相互结合,师资作为影响学生教育的重要因素,必须要强化其作用与实际能力。尤其是眼视光技术专业,涉及学科众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高水平。这也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均参与到学校的现代学徒制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空间,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社会、政府选择潜在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联系实际分析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1  眼视光技术专业概述

通常情况下,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即具有专业的眼视光、眼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眼睛检测、验配,屈光不正矫正和视觉训练的眼视光医疗技术人员,涉及到较多学科,如视光学基础、验光学、眼科临床、眼镜光学、隐形眼镜基础、眼视光器械学、医学基础等[1]。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与实践性,不光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专业讲解,避免学生出现理解偏差。

2  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眼视光技术专业是培养与眼视光相关行业优秀人才而产生的,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技术性等多重特点,涉及范围较广,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要做出适当调整。相对的,如何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好、互补性强,具备眼镜验光与眼镜定配、眼镜相关产品的营销等全产业链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成为学校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教学需求,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大致有以下要求:(1)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等,并将这些知识与设备、经验、实践、教学等相互结合,丰富教学内容;(2)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是一个职业,也是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育”的核心,并具有教书育人的深刻认识,才能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3)实践能力,由于眼视光技术专业中涉及到的各项内容,本身就具有实操性质,只有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解;(4)导师的项目管理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求,按照项目化方式完成教学,使学生在实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更愿意在学习上投入精力;(5)学校导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合作能力,现代学徒制教学本身就无法依靠学校单独完成,需要学校与企业、机构相互合作,相互不足,共同完成教学,使学生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知识。

3  现代学徒制教师培养方法

3.1 系统培训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原有的学徒制度改变而来,虽然有相似的部分,但仍然具有自己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有教师的个人能力就难以完全适应现代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实际教学效果与质量,应通过系统培训加以改变。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会通过系统性培训,来培养优秀教师,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现下大部分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符合,主要是通过详细开展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课程来实现,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

3.2 人员引进

人员引进属于外部招聘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利用高薪酬来吸引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学校内部担任教师,是调整师资结构、丰富师资队伍的有效手段,能够较为快速的分辨人才。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若是没有做好前期考察,则新引入人才的个人能力很有可能与学校预期不符,甚至没有针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较好补充。因此,在采用这种方式以前,必须要对期待引进人才进行考察,在薪酬上也应该尽可能与校内在职教职员工持平,避免影响校内在职人员工作状态。

3.3 岗位能力演练

岗位能力演练是提高专任教师专业岗位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专任教师组成项目教学团队,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先做先练,提高能力。一方面,全面梳理现代学徒制下对教师的全新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进行详细考核与调查,掌握教师的真实状况与教学能力,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后适当调整岗位,在实践中磨炼个人能力,为教学质量提升创造有力条件。

4  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眼视光技术专业本身就是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若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本身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能力,则教育工作难以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学习,要求结合现代学徒制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4.1 优化师资队伍培训

专业技能提升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使眼视光技术专业技术水平能够迅速发展,学校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培训,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教师综合实力、教学水平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由于眼视光技术本身就处于研究与发展阶段,随时都会有新的研究进展,因此学校需要根据专业发展情况,以及教师个人情况,制定专业培训计划,其内容包括与眼视光技术相关的课程内容,确保全面性。其次,在实际操作方面也要予以培养,可以与一些医院、眼科诊所等合作,安排教师进入到指定地点完成工作,既能够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收入,使教师可以将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校内教学上,而这些实践的经验,将会更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使教师可以学习到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最后,为教师提供一定科学研究经费,眼视光技术专业包含了丰富内容,各项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学校可以成立科学研究室,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场所,也可以作为教师科研场所,提升教师个人能力。

4.2 加强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通常难以依靠学校单独完成,更多的是要社会、企业等予以帮助,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一方面,应该实施教师、企业师傅双岗互聘制度,主要目的是为教师与企业师傅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使教师在经过自身体验、总结经验后,更好的讲解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企业师傅与教师的双相发展,还应该予以一定程度的补贴,借助补贴制度,来激发参与积极性,激发企业师傅与教师的参与意识。除此之外,可利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与薪酬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4.3 增加资金投入

眼视光技术专业本身就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要引入先进设备与技术,才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将实践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第一,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学习到最为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学校应该按阶段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实验用具、教学器材、设备等的更新,满足现代化教育专业需求,使教师的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第二,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在校园文化上的建设,还应该设置多种标准的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而对于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在学校实验、创新、科研活动中有着较大贡献的学生,应予以突出奖励,并授予优秀勋章、名誉等,从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鼓励、激励学生与教师积极创新。第三,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及成绩优异的学生均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留住有效的教学人才及激发学生学习性。根据教师绩效及考核制度提出嘉奖,并给予物质与精神鼓励。

4.4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要发挥作用最大化,需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将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能使教师更好的将实际与理论知识结合,从而为学生灌输高质量的技术知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发展进程、教育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等,下派一些眼视光专业的教师进入到企业或者一些机构进行学习,并合理安排考核与实践的时间,不能影响到教师的正常工作与教学,同时还要能保证考核真实,并发挥作用,考核标准则应该以教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等来做出综合性判断,而不是片面考核,重视考核的层次性。由于视光专业特殊性,传统的理论知识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性,且不能有效接受其知识。若是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安排进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实习,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理解,为其成长、累积经验奠定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眼视光技术专业本身学习难度较大,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较强,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与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在现代学徒制下,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经验等传授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与水平。就目前教师培养方法来看,主要有系统培训、人员引进、岗位能力演练,需要学校结合上述方法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因此,在今后学校可以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培训、加强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与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参考文献

[1] 吕艳,游梅芬,尹华玲,等.曲靖医专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7(37):266.

[2] 郭瑞娟,顾建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热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38.

[3] 柴方艳,卢长鹏.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98.

[4] 何勇,胡斌武.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探究——以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酒店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6(17):14-17.

[5] 赵静,刘宇.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探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25(2):86-88.

[6] 杨好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7] 张莉萍.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现代学徒制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21-22.

[8] 林晓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6T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

作者:张永菲

眼科教学体系建设论文 篇2:

眼科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眼科学基础是眼视光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现就眼科学基础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总结,为眼科学基础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几点建议。课程建设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整合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后期眼科学临床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眼科学基础 眼视光学 课程建设

眼视光学专业是较为年轻的一个医学专业,其主干课程的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眼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视光学专业方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院、眼视光学临床门诊、科研教育机构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科学以及视光学基本理论知识,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将眼科学分为眼科学基础和眼科学临床两部分,眼科学基础是侧重于与眼科学相关的基础医学,内容主要包括眼的解剖组织学、眼的生理生化、病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眼的基本检查和症状体征等,眼科学临床是介绍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因此眼科学基础对于后面眼病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学好这门课是成为一个优秀眼科医师的必要条件,各个开设眼视光学专业的院校都把眼科学基础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为了适应现代眼科学人才的需求,扩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福建医科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收眼视光学方向的本科学生,开设眼科学基础这门课程已有四年,现就本课程建设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进行分析总结。

1 打造精英型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建设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前提保障,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优秀的教师都能够使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大放光彩。教师是学科专业的灵魂,是学生的领路人。学生能否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眼科学基础的教师既要有眼科学的知识,更要有基础医学的知识,作为主干课程的眼科学基础涉及很多医学基础专业,仅由眼科临床医生或者普通的基础教师是难以完成的,本系在课程启动之初就成立眼科学基础与视觉科学教研室,聘请本校基础医学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生化、病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的高年资高职称优秀教师和眼科临床专家作为主讲人,这些教师不仅在各自的专业是学术骨干,还有眼科学基础研究的经验,从而打造了一支由副教授以上教师组成的精英型的本科教学队伍。教研室还定期开展教学内容研究会议,促进学科间的交流,让原先单纯的基础课程与眼科学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的同时能紧密结合眼科学的特点,从而准确地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2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改革的本质是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眼科学基础的目标是应用基础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眼病的发生发展,不断提高对眼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对于飞速发展的眼科学和基础医学而言,眼科学基础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滞后,如果仅仅按教材内容讲述,肯定有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无法及时传输给学生,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眼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知识的交叉,要在较少的课时内让学生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就要求教师先将教材的内容吃透再进行重组,选择与眼科学临床紧密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讲授。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修完医学基础课程,因此本课程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的全部知识,学生更应该针对性地掌握与眼病相关的知识,以便将来对眼病的理解和诊治。同时,在眼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中,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请各个专业教师介绍学科的前沿和新进展,并将其融入教学中,教学大纲、教学重点紧扣专业特点,每年都进行课件和教案的调整。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成果。逐步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3 丰富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条件优越的今天,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眼科学基础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四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建立眼的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眼科症状的相关图库,对学生理解和深刻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将图库、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讲稿、习题、参考文献等资源上网,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第二,结合眼科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眼科学基础是基础理论课程,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听课过程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如果结合临床病例,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角膜组织学结构时结合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准分子激光手术讲解手术切削的角膜层次,讲解药理学时,例举眼科常见病的用药原理和原则,都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第三,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开拓科研思路。讲授组织学病理学的部分时介绍一些眼球切片的特点和技术方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并独立设计眼科学相关基础研究课题,选择设计较好的课题提供一定经费的资助,让学生参加科研,了解科研设计实施的全部过程,开拓学生的科研思路,增强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第四,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要求,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尤其是眼科学专业名词,在课件中尽量用双语标注,为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国际合作能力的眼科学视光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1]。课程建设是个连续的长期实践不断改革的过程,在眼视光学这样一个眼科学和视觉光学的交叉学科领域中,眼科学基础的课程建设既要体现眼科学专业特色,又要体现医学基础研究的特色,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中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21世纪医学的时代精神,注重本课程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通过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既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科研知识又有眼科学临床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科研创新能力和灵活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实用型眼视光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线福华,吴云.高等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577-578,585.

作者:黄 焱 徐国兴

眼科教学体系建设论文 篇3:

基于实践的供电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为推进课堂与岗位任职的紧密对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及完善教学内容的要求,本文分析我院供电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聚焦岗位任职需求,明确课程目标、紧贴岗位任职,构建教学内容、立足实践建设教学环境、遵循“理虚实战”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落实专业课程思政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供电

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供电课程是我院场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任职岗位模块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推进课堂与岗位任职的紧密对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及完善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供电课程进行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研究。本文分析从我院供电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供电课程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 我院供电课程中所存在问题

1.1课程目标与岗位需求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供电原有课程目标重在知识与技能,与培养管理和组织指挥能力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不适应,导致培养人才的能力与岗位任职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重塑,结合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合理的设置课程教学目标[1]

1.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实践要求不适应

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已展开以“实案化”为主导的“实战化”教学探索,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上仍围绕供电电气设备结构与原理、供电保障与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维护与维修以及电气安全等四个模块展开教学,没有突出以岗位任职为牵引,没有按照实际所需设置教学框架和教学内容;“指、技、管”合一岗位任职需求中的组织指挥和管理能力培养的载体内容没有明显地体现,教学的岗位性呈现不足。

1.3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供电课程主要依托供配电中心的灯光电站、高低压开关柜、柴油发电机组、现地教学等条件完成实践教学,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方式学习供配电设备的使用操作、运行维护管理、供电保障与电气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但供配电设备及供配电系统故障排除、故障的应急抢修等方面的教学训练科目的教学条件偏少,与保障息息相关的故障排除、应急供电抢修的设备及模拟系统条件还需要完善。

1.4课程“思政味”不浓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后,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响应国家和教育部的号召,供电课程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进行课程思政,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仍存在不够理想的情况。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定可实施性较高的课程思政改革方案,导致课程思政比较牵强,流于形式,局限于场务工作作风,没有突出供电课程的专业特点。

2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2.1聚焦岗位任职需求,明确课程目标

供电是场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任职岗位模块的一门必修课,依据岗位任职“指、技、管”合一高素质的需求,在夯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要重点突出管理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供电课程上,学生要“知”供配电保障理论,供配电设备的结构、原理,“会”供配电设备的使用操作、运行维护、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置的方法和流程,最终达到实战中“能”进行应急处理、抢修抢建;同时突出能运用供配电保障理论,合理调配供配电保障力量(包括人员和设备);能依据条例规范,制定供配电专业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专业训练[2]

2.2紧贴岗位任职,构建“实案化”教学内容

以供电保障需求为牵引,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供电课程“实案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操作使用与运行管理模块、故障处理与应急处置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供配电保障理论,供配电设备的结构、原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懂设备、知原理;操作使用与运行管理模块为供配电设备的操作使用和运行管理维护,通过这一模块培养学生操作使用和运行管理技能;故障处理与应急处理模块内容包括供配电设备、供配电系统常见故障的处理、供电保障组织实施、应急处置、移动电站、抢修抢建等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组织指挥和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在实践中“能”。

2.3立足实践建设教学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环境是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加强教学环境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高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學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里环境和心理环境。在教学环境建设照哦,瞄准课程教学目标,立足实践,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心理学、认知学以及教育学等理论,全面分析供电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的需求和运用效能,从实训装备和模拟训练软件两个方面,提出实训和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提升教学环境运用效能。

实训平台设置三个科目:供配电设备、故障排除与应急处置、对抗演练。供配电设备科目,以供电保障任务为牵引,完成对柴油发电机组、高压断路器、变压器等供配电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管理维护训练,重点培养学员使用和操作技能;故障排除与应急处置科目,以供电保障中常出现的故障和事故为实训内容,让学生进行故障排除、应急处理、抢建抢修等训练,培养学生应急反应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对抗演练科目,其中一方对供配电设备和供电系统进行破坏,破坏要具有隐蔽性,为对方的故障排查和抢修造成阻碍,另一方依据机场供电保障的人员力量分配,将学生进行分组,按角色各司其职完成供电保障、故障排查、抢修抢建、恢复供电等工作,培养学生组织指挥和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拟训练平台由三个模块组成:供配电设备操作与管理维护、故障设置与排除、供电保障作战推演。通过设备操作和管理维护模块,学生模拟高压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等的操作步骤和运行管理维护过程,克服对高压的恐惧,为安全、有效的进行实训奠定基础;通过故障设置与排除模块,模拟供配电系统中的故障点,进行故障排除,建立《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库,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并提供适当的处理建议,方便保障人员解决故障;通过供电保障推演模块,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供电保障组织指挥和实施全过程、全要素的推演与模拟[3]

2.4遵循“理虚实战”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

结合教学内容,在基础模块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实案化的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体验式、探究式、对抗性、实践化训练的教学手段,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通过模拟训练平台和实训平台的相辅相成,以及实训科目内容的层次之间关系,实现“理虚实战”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为使学生了解供电保障工作和流程,深化对工作环境和岗位职责的理解认识,组织学生参观见学,组织学员到以后任职的岗位,提前感受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内容。为解决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使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5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落实专业课程思政

今后教学中,供电课程将结合课程特点,挖掘供电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电气安全培养学生遵守制度,严把安全的意识;通过供配电设备操作、使用和运行管理维护训练,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操作习惯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供配电设备和供电系统故障排查和处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钻研精神和耐心、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通过模拟训练平台,模拟供电没有及时恢复,所造成的事故和损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等。

2.6打造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也就是说,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而学校发展与否,发展快慢,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打造教师队伍方面,会结合学院的情况,建立和完善教师到相应岗位代职或任职的制度;增加教师参与供电保障演练和应急抢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实现教训一致;充分发挥院校在教学科研上的特色优势,及时把最新理论成果向外输送,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应用于实践。同时,加强对教师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培养,是科研成果更好的转化进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向华.高校二级院系“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新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11):112-115.

[2]佟炜垚.“课程思政”融入航运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索[J].中外企业文化,2020(08):177-178.

[3]陈燕.课程思政教育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园地2020(5):405-408.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韦艳(1983—),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供电保障。

作者:韦艳 冯纯纯

上一篇: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学活动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