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装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不紧密、安全能力素养培养不足、案例结构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支持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案例驱动的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做法,指出了实现的目标及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装备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备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的特点,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当中,分析和探讨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组织实施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对促进无人机任职教育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高任职教育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无人机;任职教育;案例教学;装备教学; 教学方法

一、无人机任职教育教学现状

任职教育是指为了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某一军事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模式。任职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我院自2004年起开始增设生长干部任职教育,专业数量和培训员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培训模式越来越完善,培养质量也不断提高。装备教学是任职教育的主体内容,占居培训全过程的主导地位。但较发展成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而言,装备教学仍然为较薄弱的环节,影响任职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内容与实战化岗位能力需求联系不紧密

我院现有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课程标准,基本是沿用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脱离学历教育的内容框架,内容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实战化条件下部队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

(二) 教材建设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装备教学教材基本是厂家技术资料的扩充和升华,偏重技术和原理,对于无人机的保障、维修以及运用方面涉及的比较少,而且随着无人机装备的快速更新换代,装备教材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这些都导致所选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

(三)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目前,在无人机专业装备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本还沿用学历教育的套路,尤其是在理论教授方面,主要还是以教员为中心,采用课堂教授的模式,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性较弱,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够,达不到预期学习的目的。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使得现有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员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部队岗位任职能力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学员认为学习没有用,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这些都导致毕业学员到部队后不能尽快胜任装备保障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远不能满足装备修理工作的需要,存在对于故障装备“不愿修、不敢修、不会修、不能修”等现象。因此,深入研究适应于提供实战化条件下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和军队院校都在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它对于培养、提升学员整合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弘扬学员学习的个性、增强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军队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二、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员用包含疑难问题的典型教学情境,引导学员学习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必要讲授评价来拓展学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重在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主要把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入教学,让学员在学校就能够接触到各种商场争斗,以培养学员的创新和思维能力,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法律、医学和管理学的教育领域中,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教师教育的领域,是当代最受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军事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其目的就是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相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素材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案例

案例本身来源于某专业领域真实发生的事件,学员毕业后有可能将要面临类似的问题,可以调动任职培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发展、素质提高等综合目标,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融入案例,提高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主

教师在介绍了案例以后,通常是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都可以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热烈、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促成思维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这完全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源于实践的案例引入课堂,可以给培训学员提供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的背景,使学员产生共鸣,他们会自觉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并通过分析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以及应用情景紧密结合起来,将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施案例式装备教学的步骤和原则

案例教学并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通常按照案例教学理论的普遍性要求,结合任职教育装备教学的实践,应用案例教学对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构建案例装备教学内容体系

开展案例式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建立丰富的案例,但是当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相关案例资源的缺乏,尤其是针对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的。因此,需要对无人机部队、试验训练基地和装备研制单位广泛调研,收集无人机装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故障维修案例,并结合无人机系统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案例,使其兼具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紧贴无人机装备的实际应用,并充分考虑学员的认知水平,使得案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同时在制作案例的时候,要保证课堂时间安排得当,预设课堂讨论的方案,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预案。

(二)设计与案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设计强调以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为核心,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引出相关知识点,逐渐归纳知识脉络并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员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这一部分涉及的工作比较多,包括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课前预留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互动的效果。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学员的认知水平;二是教员的素质及组织引导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全方位设想课堂的互动情景,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针对不同内容灵活应用实装、多媒体资源、虚拟维修设备、专修室等资源,使对案例背景的描述更形象真实,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环环相扣。

(三) 案例装备教学课堂实施

在案例装备教学中,课堂实施是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案例的展示可以依据时间长短,操作难易,灵活选择实装演示、播放录像等不同方式。首先介绍装备维修案例的时间、地点、引起装备故障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当,要有启发思考价值,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出相关教学内容 然后让学员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利用课前预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对讨论中涉及的重要原理作补充或提高性阐述,比如帮助学生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等。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更大范围的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共享其他学员的经验和智慧,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四) 总结和评价案例式教学效果

教学任务结束以后还需要依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包括预习必要性预习所需时间等)教 员课前准备情况(准备时间 参考文献和书籍的数量等)教员教学方法、学员学习效果等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案例教学法的完善,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学员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从实际问题到理论分析,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循环过程,最终提高自身对于无人机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

四、基于案例式教学的无人机专业装备教学实例

根据案例式装备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步骤,笔者引入某型炮兵侦察校射无人机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上行遥控指令无法发出”作为典型案例,说明案例分析法在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中的应用。

(一) 案例背景

首先交代案例背景,2015年4月,豫北某训练基地,无人机系统正在进行拉距离试验训练,地面控制站飞行操纵手在飞机锁定后,与飞机检测员沟通进行指令循环,发现遥控指令无法发出,地面控制站同时也无法实现对地面数据终端的控制。飞机下行信号稳定,地面数据终端电视信号显示清晰。通过上面分析交代了故障现象

(二) 案例分析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员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故障现象?2.故障是发生在地面控制站还是在地面数据终端?3.发生故障以后,该如何组织排除,存在哪些基本的排除原则?

(三)案例讨论与实践

按照学员的数量,分成若干组,进行10分钟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表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提出小组讨论后得出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方案。具体如下:

从故障现象看,地面控制站无法发出遥控指令,而下行信号稳定,图像显示正常,应该是上行无线电链路出现故障。地面控制站同时无法对地面数据终端进行控制,可初步判定故障部位在地面控制站与地面数据终端两系统之间。由此得出以下四种情况分析。

情况①:地面数据终端死机,失去控制;

情况②:地面控制站与地面数据终端之间连接电缆接口松动,出现接触不良现象;或者测控电缆中间遥控信号线路出现断路。

情况③:飞行操纵台故障;

情况④:前端故障;

对照以上四种情况,逐一进行隔离验证判断。情况①.地面数据终端转为内控,转为内控后,调整天线方位和俯仰角度,均能实现,显示正常。因此,可排除情况①。情况②.将测控电缆重新连接,故障现象无变化;切换光缆进行通信连接,故障仍然无变化。可排除情况②。情况③.改用软面板操纵,仍然无法发送遥控指令。回报栏内亦无红色回报显示。情况③可排除。情况④. 切换飞行控制柜,选择飞行控制柜Ⅰ后,故障现象排除。可进一步断定,故障部位在飞行控制柜Ⅱ内。情况三已排除飞行操纵台故障,因此,故障部件应该为前端Ⅱ。

故障排除。打开综合显示+实时处理计算机机箱,将前端拔出并用橡皮清理,重新安装后,开机检测,故障现象排除。

(四) 总结与评价

通过上行遥控指令无法发出案例,采用提出故障现象、故障讨论与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故障讨论与分析过程中,引导学员通过前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基础来分析故障现象可能的原因。经过分组讨论,最终在实装上对故障现象进行验证。而且与直接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教员更好地总结前面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成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员而言,实施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学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形成维修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更强调实践应用,突出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式教学其突出优点就是针对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强,能够让学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最终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式教学是任职教育装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把案例式教学引入到了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当中,分析了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步骤,并在2014年和2015年两期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当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实践表明,采用案例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推理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指导思想和“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为部队培养出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立龙,邓飙,张宝生.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教育,2013(8).

[2]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3]洪庆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新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4]周泉兴.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概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5]郭文臣.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

[6]王璟,王清华,王春华.案例教学法在军事院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0).

作者:闫云斌 田庆民 殷少峰 李永科

装备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 篇2:

案例驱动的装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本文根据目前装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不紧密、安全能力素养培养不足、案例结构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支持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案例驱动的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做法,指出了实现的目标及意义。

关键词: 案例驱动 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最早在指挥类人才的培养中得到应用,如战例分析等教学很早就进入军事教育。在转型建设以后,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院校广泛推广,案例被认为是连接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最好的纽带,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差距,对培养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产生诸如“案例引导教学法”[1]、“基于案例的目标牵引教学法”[2]等实践范例。但总体上,军内成果在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适应差异的可迁移性上存在一定问题,仍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装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不紧密、实战针对性不强。目前装备院校教学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装备原理构造与维护脱节、装备维护与部队岗位要求脱节等现象,造成理论教学过度与综合能力培训不足并存。

二是学员安全能力、安全素养培养不足。长期以来,院校对学员安全法规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条文识记、知识传授层面,存在与装备技术、岗位工作结合不紧问题,很难使学员将安全知识、法规条文转变为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三是案例结构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性不够。从院校教学体系的整体看,目前的案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理论—应用”教学模式范畴,往往是知识传授的自然延伸,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案例开发与应用往往是孤立的、零散的,难以有效形成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支撑。

二、案例驱动的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做法

基于案例驱动的课程改革,其实质是抓住影响任职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即课程,以案例分析诊断问题,以问题驱动改革,通过引入案例结构和案例教学等综合化方法手段,有效提高课程职业指向性,强化课程实施实效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部队要求协调统一。

一是从贯彻“靠拢部队、聚焦实战”要求出发,建立教学质量适时反馈机制,及时收集部队军械维修保障中的事故、故障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解构分析,诊断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以案例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使院校课程建设始终紧贴部队岗位工作发展。

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解构工作、系统梳理案例,使典型工作、教学内容与案例彼此关联、一一对应,进而通过将案例分级、分类的系统化、结构化处理,推动案例进入课程体系与课程单元,从而建立以案例为基础、融合多种结构范式的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三是建立以案例教学为基础,有机融合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于一体的综合化教学设计方案。基本框架是:以具体案例为线索,将知识分解到每个案例中,设置若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性学习任务,以学员为主体,让其在独立或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装备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关键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行为习惯。

四是通过综合运用网络、模拟、实装等手段,实现课程教学与案例库、教材、数字资源,教学训练平台及教学环境设施的系统整合,创设具有实战化特征的教学情境,有效解决教学条件系统配套问题。

三、期望实现的目标

首先,建立以案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破解基于学科体系和装备技术开展课程建设,造成课程方案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课程更新与部队发展脱节等结构性问题。系统性、结构化地建立起与人才成长规律相一致、由浅到深的系统化、实战化的专业案例库,为各层次、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通过分级、分类处理,实现案例的系统化与结构化,推动案例进入相关岗位任职课程,建立以案例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破解原有课程体系对部队工作结构反映不足、理论与实践割裂、理论教学过度与全面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实现案例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解决案例引入对知识系统性影响的问题。

最后,通过“案例进课堂”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建立以案例式教学为基础,案例与问题导引相结合、案例与项目相结合、案例与任务科目相结合的综合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破解原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不统一,学员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实践能力与安全素质培养实效性差等问题。将案例(尤其是使用事故案例)贯穿整个任职岗位教学,使得对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装备教学始终,有效筑牢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

四、结语

作为部队一线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院校有必要进一步靠拢部队、聚焦实战,及时将部队发生的典型事故、故障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案例为牵引、以问题为中心改造课程,配套建设系统化的案例库,建立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对应关系,探索教学内容与部队案例的最佳融合途径,对教材、教学实施方法、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改造,将部队的实际工作呈现在学员面前,实现院校教学与部队工作的有机融合,用事故案例引导学员树立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用故障案例激发学员学习装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切实筑牢学员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夯实学员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红琦,王剑锋,刘家定.案例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6).

[2]王小平,史德琴,朱家海,黄宏伟,林秦颖.基于案例的目标牵引教学方法在岗前培训任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12).

作者:杨京广 钱桂荣

装备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军校装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 要:根据新时期军队院校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以军队工科院校生长学员装备课程教学为例,在客观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转变教学理念作为切入点,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评机制四个方面,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能力导向;装备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装备课程作为军队工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类课程,对于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養和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生长干部要实现指挥技术融合培养,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因此,推进军队院校装备课程深化改革,应吃透纲要精神的要义,瞄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按照“指技融合”的培养定位[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转型和军事训练转变的需要。

一、传统装备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改革相对滞后

无论是军队工科学历教育院校,还是任职培训院校,所开设的装备课程都定位为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任职教育特点。因此,传统的装备课程教学很容易陷入技术保障能力培养的误区,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长期以来形成了典型装备“原理+构造+维修”的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中以知识单向灌输为主,启发性和引导性体现不足,不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虽然在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实践性教学的背景下,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加强,但对指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仍然重视不足,指技融合的培养目标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导致能力培养滞后于部队实际需求。

(二)教学内容组织不够科学

目前部队装备普遍存在“新老混编、多代并存、型号多样”的现象,反映在装备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则体现出“涉及型号多、研究内容多、实践环节多”的突出特点[2]。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客观矛盾下,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轻行”的倾向,构造原理讲授偏多,实践锻炼不够充分,表面上知识传授的效率提高了,但学员对装备的感性认识不足,日常组训和指挥管理内容锻炼不够,反而不利于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此外,新装备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学科专业知识交叉渗透广泛,简单的“增、减、删、并”以型号单装为主的做法,难以调解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3],也造成了新装备知识融入缓慢,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偏少,武器系统整体性兼顾不足等问题。

(三)方法手段运用比较单一

目前,许多新型装备不再是单体装备,而是多个分系统组成的综合武器系统,具有工作原理抽象、结构集成度高、工作过程不易观察、操作使用复杂等特点。而传统装备教学长期沿用“构造原理讲解→实物部件操作→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介绍”的讲授模式,重知识灌输,轻引导互动,重课堂讲授,轻实践锻炼,这既不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员自主思考和创造性发挥的余地。近年来,新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发展较快,促进了装备教学手段的创新,但老装备相关教学资源较为匮乏,造成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均衡。此外,考核模式落后也是制约装备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紧贴岗位需求,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部队指挥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部队武器装备发展也进入快车道,武器装备集成化、系统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部队装备保障的内涵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原来的技术军官岗位已改为士官担任。据统计,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近5年毕业学员第一任职80%左右在指挥管理岗位[1]。从部队调研反馈的意见来看,基层部队更欢迎既适应第一任职需要,又具备长远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可见,以专业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装备课程教学理念已经落伍,应从有利于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培养和军人职业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按照“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要求确立培养目标,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和引导性,促进学员知识以及技能的自我构建和内化。

具体而言,应将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融入到装备课程教学,采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即从满足学员的根本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学员的知识基础、个性及能力特点,通过尊重、信任、交流、沟通等极具人性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环节增强学员对装备的感性认识,锻炼专业技能;通过专业组训练习,增强学员的使命意识,提高指挥管理素质;使学员主动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素质的积淀和转化,使每个学员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紧跟转型步伐,优化内容体系

整合和优化装备课程的内容体系,应紧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步伐,按照“精通一型、旁通一类、兼顾系统”的思路,删繁就简,削枝强干,形成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重点突出“精、实、新”。在横向上,突破型号单装界限,把“专”与“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原理和结构类型将不同型号装备划分为不同内容模块,通过典型装备精讲多练,同类装备横向对比,引导学员归纳和提炼各型号装备的共性特征,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纵向上,通过建设由装备构造原理、技术保障实践、保障指挥实践、武器系统综合运用四门课程组成的装备课程群,形成前后衔接的内容体系,突出实践操作,强化指挥管理,兼顾系统综合。

此外,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体系的开放性、包容性,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保障法的教学,加强与部队、工厂、装备研制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积极开设相关专题的讲座或讨论,拓宽学员的思路和视野,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其中,前沿性强、集成度高的内容模块可以整合成综合性专题讲座,与部队技术保障联系紧密的内容模块,可以设计成案例分析或讨论性专题,将各专题科学组合,使相对独立的前沿性、拓展性内容模块与基本教学模块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横向渗透、纵向衔接、通专融合。

四、瞄准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的桥梁。装备课程教学内容多,前后衔接紧密,因而教学方法设计应从教学内容体系出发,尊重学员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由单向灌输向多元互动转变,由课堂讲授向智力激发转变,由单相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创造性学习转变。

(一)课堂讲授倡导启发式教学

打破学历教育中的逻辑性定势思维,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将问题引导、个人探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集体作业等形式与传统课堂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提出问题→启发思维→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再引申出新问题,逐步深入的授课方式,将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串接起来,形成前后衔接的问题链,使理论知识讲授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员掌握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授之以渔”。同时,还可以提高学员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营造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和谐互动的生动局面。

(二)丰富实践式教学内涵

不能将实践式教学简单等同于付出体力的动手能力锻煉,应将思辨实践、作战指挥实践、组织管理实践、操作实践、创新实践灵活贯穿于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中。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过程引导[4],将部队训练和实际作战的场景引入课堂,教员提出任务要求,并提供多媒体、网络、零部件实物等多种学习资源,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员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并通过小组竞赛、模拟故障排除、组织“微”课、自主讲评等活动,调动课堂参与主动性,锻炼学员的综合能力。此外,在课外第二课堂,通过建设学员特长俱乐部,组织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使学员开拓视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推进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对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辩论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有良好的效果。为了使案例教学顺利进行,一是在学情调查和部队调研的基础上,将部队装备技术保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学员存在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编成案例引进课堂。二是在案例讨论中通过问题牵引、多媒体演示、故障情境模拟重现等方式,启发学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三是通过讲评各小组的优缺点,激发学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既要表扬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员,更要鼓励表达能力弱的学员,以调动学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五、聚合各类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部分地方高校通过建设综合实践中心,为学员课程实践和课外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军队工科院校装备课程与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区别较大,军事特色明显、装备类型多、专业划分更加细致,建立统一的综合实践中心管理运行难度较大。因而,依托专业或装备类型建立专修室,合理配置各类教学资源,创设贴近实战训练的教学环境,是解决装备课程教学保障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将实装部组件、网络教学资源、学员特长俱乐部和专业创新中心、武器系统实装训练设施等教学资源有效聚合,实现学员“课内+课外+演练”的全方位能力培养。一是创设实装部组件训练环境,使装备内部结构组成、连接关系、动作原理可见、可触、可测量、可操作,从而解决课堂教学装备数量少的困难。二是创设网络虚拟实践环境,建立各型号装备的三维虚拟模型,将装备原理、构造、维修等教学内容融合到课程网站的交互式虚拟仿真系统,为学员提高技术保障能力提供全时实践条件。三是创设课外实践平台,将学员创新俱乐部和研究生专业实验条件建设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为学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课外实践条件。四是创设武器系统联教联训环境,通过组织区域院校和部队联合演练,开展武器系统实装实弹联合训练和联合考核,打破部队、院校和学科专业界限,实现“课堂与战场对接,训练与实战对接”,为提高学员指挥管理能力和武器系统运用能力提供综合实践条件。

六、突出能力培养,完善考评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评机制的制定与落实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手段。在考核方式设计上,应突出能力培养的导向性,实现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在课程考核中,提倡平时成绩与课终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笔试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单一模式。另外,应加强院校与部队的联动,聘请部队专家参与考评标准制定和考核实施,依托全军毕业学员联合考核平台,实施专业基础、专业组训、专业技能联合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学员综合能力评价和毕业分配相挂钩,真正用好考核指挥棒,使能力强、素质好的学员能够及时走上部队任职岗位并委以重用,而对于多门课程考评没有通过的学员,应重新选课进行学习,并建立淘汰机制。

七、结束语

装备课程教学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质是从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出发,也就是以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并从学员毕业后的军人职业长远发展考虑,以培养学员的装备保障能力为核心,兼顾专业组训能力和指挥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培养。装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希胜,张凯.军械装备保障生长干部培养转型探析[J].中国军事教育,2014,26(2):11-13.

[2]宋彬,张培林.任职培训装备构造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7):132-133.

[3]吴定海,宋彬,王怀光,等.立足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6):128-130.

[4]杨青,李鸣,赵喜,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电子对抗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3):90-91.

作者:宋彬 孔凡 王文军 王怀光

上一篇:幼儿园数学教育变革论文下一篇:中小型客车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