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2-09-05

第一篇: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

公共课优秀作业《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Qingxuxian Yongxing Shiyanxiaoxue

PangZhuojie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的内容: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简单的说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教育案例的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决策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的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案例分析、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或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

(2)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答:教育案例在分类的过程中,因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均可分为若干类。但不管怎样分类,因不同类型的案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以不可能截然分开。教育案例的主要类别归纳如下: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十)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

(十一)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

(十二)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

(十三)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 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研讨性、经验型、述评型、报告性、学位论文、叙事研究报告等。

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是:

(一)研讨型论文研

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三)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四)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五)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六)叙事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 1 )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 2 )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 3 )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 4 )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答:教学反思的形式有:自我回顾性反思、信息提示性反思、同行诊断性反思、榜样对比性反思。

1、自我回顾性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自我回顾性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自我回顾反思时,要求教师重点对课堂上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进行回顾提炼。还可以联系自己当学生时老师在教学相关内容处理上的技巧进行对比总结。提倡教师写“反思日记”,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或者让教师给自已写信,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等都是进行自我回顾性反思的较好方法。如:我在讲《渔歌子》后认为课上学生朗读训练不少,感情体悟的还行,但对词的意境的认识不够深刻,我应该课前布置收集相关资料,来为这节课做铺垫。

2、信息提示性反思。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表情等信息反馈进行的反思。信息提示性反思要求教师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感,善于通过学生的眼睛看问题;要有敢于正视不足,矫正问题的胸襟和气度;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灵活地处理教学设计、应用教案。如:我们班的许宇航上课不注意听讲,经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知道干什么,我多次课堂上点名批评,后来的教学中我看到他的小眼睛是那么暗淡,我意识到宇航对语文失去了信心,不行我得改改,于是,我抓住他的写作业比较认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慢慢宇航在课堂上有了笑容。

3、同行诊断性反思。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评议自己的教学进行的反思。即将自己的教学作为案例,邀请同事和专家进行评析,从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再通过反思日记,记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榜样对比性反思。通过与自己喜欢或崇拜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进行的反思。即以你认为是榜样的教师的教学为样板,将自己的教学与之比较,从而找到优劣,进行扬弃性借鉴。教学中的榜样可以是本校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师。教学比较既可以是某个教学案例的比较,也可以是长期的比较,长期的比较借鉴收效更好。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美国学者波斯纳( G. J. Posner )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 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 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 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 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L. 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善于在不断地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灵感和教学驾驭能力。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善于在不断地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灵感和教学驾驭

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他们:“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答:数学课堂要“活”中务,实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地“活”了起来,这是令人可喜的局面。结合这个教学片断,谈谈个人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也是积极活跃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现象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内在的数学知识,我们感到了课堂上的互动气氛,看到教师巧妙的引导;看到了学生热烈的质疑、争辩,教师自觉追求互动,为学生的精彩回答而骄傲,引导呈现给学生的东西——数学的本质。让学生能充分地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思考、交流,最后悟出一个数学道理,去归纳也是教科书的用意。事实上,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数学现象的探究之后,必然有一个数学的本质等待教师去归纳,去总结。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数学课堂在真正意义上“活”起来,而学生的思维也恰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达到“活”中务实。

总体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有两层含义:

一是数学活动是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特点,需要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

二是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以知识为载体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蕴涵的教育价值,这就必须加深对数学、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分析和研究如何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以知识为载体去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的教育价值。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答:看了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很受感动,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发现学生打闹,就把犯错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狠很的批评一顿,然后告知学生下不为例,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很被动,学生并不能真心悔悟。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遇到学生犯错时,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其真心悔悟,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它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这都说明教育是由社会决定的,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要全身心投入的。我们要想掌握这门艺术,并能较好的运用,是要从多方面下功夫的。

例如在师生交往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服务于学生。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思想发展的促进者,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坚决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要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意味着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是“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思考,研究,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是“促进者”,意味着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总之,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需要知识,更需要爱心和智慧。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批评教育,也需要用爱心去召唤,用智慧去引导。可以说,在这一经典故事中,陶行知把肯定、表扬的手段用到了极致,也收到了绝佳的教育效果。它启发我们:教师始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心,还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以爱为动力,以智慧为手段,走进学生,培养学生,和学生共发展。

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渔歌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清徐县永兴实验小学 庞卓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教学理念] 张志和作为一名诗词书画大家,他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本设计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想象理解词的意境,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达到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教学重点] 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教学预设]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1.老师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 2.介绍张志和。 3.揭示课题。

谁知道词和诗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张志和的长短句《渔歌子》。 二.诵读词文,赏析词义。

1.请大家打开课文,好好地把这首词读3遍,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生自读)

2.指名诵读。生生互评。

3.这首词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一名有名的词人,还是一个一位知名的画家,人们都说他的词里总藏着美丽的画。默读《渔歌子》,看看你能发现张志和在这首词中画了什么?把它圈出来。

2.学生圈画,交流。 3.发现词中的色彩。

他的朗读只让老师看到一副黑白画,是这样吗?快去看看,张志和用多少种色彩? 4.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静静地看,此时,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乐,给学生半分钟思考——指名交流)

5.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你们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四.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1.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出示,教师范读。

2.师生劝答,再品词意,再识词人。 讨论:为何不归? 3.引诵《渔歌子》。 【教学反思】

我这样上《渔歌子》,其意图有三点:

第一,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体现诗词教学的厚度。《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备课时,应该把它先读厚。

第二,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却常常忽视孩子的学习起点,一个教案适应所有学生。我今天最初几分钟的课堂谈话,通过对词人张志和、《渔歌子》、诗词的显著区别几个环节的逐步深入,了解了这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他们对词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能够说出词牌、词和诗的显著区别,根据他们的学情,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领会词的意境,而放弃了原来准备的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的环节,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吟诵、体会。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做到了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讨论、研究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第三,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开始学生对于词的意境想象的翅膀被束缚住了。当时,我就在想,怎么办?诗词教学的根本还是立足于读,所以我马上调整预设的方案,一句一句教学生诵读,最后,同学们能优美、有情地诵读出来,可以看出我这样根据生成调整预设的处理是成功的。

当然,课堂教学也是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堂课我还有学多地方做得很不够,例如在板书处理上,我想落实的有三点:

1、生字的书写;

2、老师根据学生的想象,把黑板上的字变成一幅画,完成从词到画面的转化;

3、最后再看着画,诵读《渔歌子》,完成从画面回到词的学习。但是,可能是我没有表述很清楚,学生很长时间才明白我的意思,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语言上再处理得清晰简洁一些,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上几点是我对《渔歌子》这堂课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及教学反思

《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认识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儿歌课件《秋妈妈与果娃娃》PPT课件

下载地址:/ppt/2114.html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水果图片(打印)、胸饰若干,自制水果筐一个。

3、音乐《苹果》。

活动过程:

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

6、你们想不想知道秋妈妈还带了哪些果娃娃呀?快把眼睛闭上吧,我们再来变变变!你们看,你们认识这些果娃娃吗?(PPT出示香蕉、石榴、橘子图片)

7、我们也把它装进筐,哎呀呀,果娃娃可真多,筐子里装也装不下!

二、学习儿歌。

1、秋妈妈带来了哪些果娃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带领幼儿学习“苹果、梨子和香蕉,还有石榴和橘子”)

2、这其实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秋妈妈与果娃娃”,现在听老师朗读一遍。

3、刚才的儿歌里说到了哪些果娃娃?这些果娃娃多不多?筐子里装得下吗?

4、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吗?来,现在跟老师念一遍!

5、你们说得真棒,现在请小朋友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边表演,边念儿歌。

三、游戏。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果娃娃?老师在你们每个人的椅子下面放了一个果娃娃(水果图片),快看看你是什么果娃娃?

2、现在,我来做秋妈妈,要来找找我的果娃娃了!(XXXX在哪里)

3、妈妈这里有一个大箩筐,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把果娃娃装进筐,看看妈妈会把那些果娃娃装进筐!

4、果娃娃装满筐了,我们把它装上火车,送到超市吧!

教学反思:

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从而体现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学的开心,学的轻松。

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005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熊拔牙》含反思》:小班教案《小熊拔牙》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要养成刷牙的好习惯才能保护好牙齿,欣赏并理解故事《小熊拔牙》,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熊拔牙》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教案《下雨的时候》含反思》:小班教案《下雨的时候》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下雨的时候》含反思教案吧。

第三篇: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第九模块的精华帖子及回帖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康巧红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7日 星期五 11:24

我觉得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课中教师先把“有六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法?”的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挑选的素材较切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分法学生表达出来时,教师又追问:“哪一种较公平?”学生这时产生不同想法,实际上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上来看是孩子们对“公平”的认识不同,也就是数学的角度看法不同,价值观不同。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回答时就应该做出反映,并引导孩子们这节课要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出公平。这样才不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认真反思,我相信这节课教师一定会对出现类似现象肯得到合理的处理,课堂驾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复习课 课后反思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

一、小组学生交流:

1、生活中你常见哪些百分数?

2、哪些百分率可能小于100%,哪些百分率不大于100%,哪些百分率大于100%?

3、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百分数?

二、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见过的有90%、67%.45%........合格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2:发芽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3 发芽率可能等于百分之百。

话声一落就有学生反对:发芽率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只能小于百分之百。

生3立即反对并解释: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

生2一解释学生就分成了两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思考:把这个问题放在生活中。但生2还是不依不饶。此时我知道在争论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宣布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下处理。

生4我在商场用过百分数,是商场打折出售衣服时,我帮妈妈算衣服价钱。

课后反思: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学习生活会因生成资源而丰富多彩。学生能说出“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说明孩子对百分率的意义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一粒种子进行实验这只是他的想象,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对孩子来说,这个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产生又是陌生的,孩子的执着让我感动,查资料知道快速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孩子,另外又查找到新玉米大概发芽率可达90%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50%左右等等。同时这些查到的资料让我也开阔了视野。

学生们的看法多样,产生了课堂乱草现象,教学的反思,不但让我解决了课堂问题,也提高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受益了,同时让我教学中也增长知识,扩宽知识面,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组:康巧红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韩慧丽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21:10 你好,康老师,读了你的案例反思,看来你的课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孩子不分地区不分学校,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是一样的。我找到了知音,我们共同反思共同成长。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高书辉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11:22

确实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反思能促使我们走向专业化的成长之路。

写教学反思,贵在坚持

由王会玲 小数 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17:28

我是近两年才开始写教学反思的,但以前总是在领导的“逼迫”下写,偶尔还有补写的现象,因为有时总感觉没什么可写的。 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让我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写好教学反思,应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因为写好教学反思确实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还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两全齐美!

看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我认为这位老师应该做好反思,这节课的导入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我感觉挺好的,但问题的设计却有些不妥,如:他们对哪种分法最满意?为什么?这个问题最终导致了无法控制的局面;另外老师的驾驭课堂能力、应变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当出现这种局面的时候,教师应改变问题或用其他方式制止学生的“抒发”,把“脱轨的火车”拉入“轨道”。

我在教学《小数乘法》复习课时,上网搜了一个复习《小数乘法》PPT,当时感觉设计挺好的,正合我意,所以就占为己用了,谁知一节课下来,把我给累的,课中卡了好几次,最后还没完成任务。课后仔细反思才明白了,看到别人穿了一件漂亮衣服,自己也买了一件,但效果可能会令你大失所望——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特别是复习课,应根据自己学生平时的知识情况、学习特征、知识薄弱点等方面去设计,后来我把这个课件进行修改,该留的留,该删的删,改添的添,然后在五一班又上了一节,效果明显的好了许多。

那要怎样的写好教学反思呢?怎样才能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进一步的优化教学呢?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做:一有所得(失),就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我想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由李巧芳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15:47

阅读《除法的初步认识》案例之后,我觉得案例中执教老师应该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执教老师所选情境导入的内容并没有把学生引入到平均分的概念中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反思案例

《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一、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

1、提出猜想:猜猜圆周长跟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我知道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我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师问:“你们都知道圆周长与直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3、师说:“大家说得结论是正确的,可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怎么得出的,没经过我们自己的验证,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

4、动手实验,探索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1)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

教学反思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思考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以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思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思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圆的周长》案例中我对课堂的预设进行了反思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探究,提高40分钟的效率,会主动帮助学生设计好探究方案、目标,但学生在探究前却已经知道了答案。此时,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原来的预设进行教学,必然会出现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学生其实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知道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所以,当时我并没有按照原来的预设进行教学,在新的生成性信息面前,及时的适时调整探究方案,改变预设的程序,使课堂进入了新的境界,引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反思教学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等。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回复: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由赵文渊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9日 星期日 13:17

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反思教学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等。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相长

由王慧娜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9日 星期日 13:47

我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执教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因为这节课的发展已经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甚至说,老师已无法控制课堂了,这就说明老师的设计有问题,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老师的提问非常的不合适,怎么样分才能公平,这个公平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怎么样才能算是公平呢,老师没有列出具体的标准,因此,才会出现学生的看法各异,课堂一片混乱,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针对于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的,比如:在讲小数乘法的时候,我以为非常简单,只要学生会做整数乘法就一定会做小数乘法,所以根本就没有细致的讲解,就直接让学生进行练习,发现学生做的一塌糊涂,我这才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与其它老师的交流,发现我的问题是对学情的分析不够深入,在不是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盲目的为学生制定高目标,结果造成目标的达成度不高,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自己也非常迷茫。这说明自己备学生备不得够好,同时对小数乘法这节课中的易错点也掌握得不太好,以致于不能给学生正确点拨提醒,造成作业做得非常不好。

还有的时候,我是和学生共同进行反思的,比如,有时候,我一节课下来,却没有完成学生目标,就会在课下和学生讨论,为什么上节课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是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学生会和老师一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设计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其实,教学反思是随机进行的,如果自己认为自己的课堂有什么不好之处,自己先得注意到,然后通过自己反思和师生共同反思,寻找原因,总结教训,都是为了以后课堂的更完善做准备。

我认为写教学反思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教,也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自古教学相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才能使自己进步更快,才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第四篇:优秀教学反思

标签:杂谈分类: 教育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优秀教学反思。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反思》。 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

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

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可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如:先要知道哪2种水果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教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买什么好呢?”、“怎么办?”,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水果,买什么好呢?”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上一篇: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下一篇:银行工作总结和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