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集体备课是指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形成科学实效的教案,每个教师又结合班级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对教案进行适当增、删、改、补的备课行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制冷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制冷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

摘  要: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是实施主体,是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文章基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这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明确本课程进行思政建设的目标、实施方法,并介绍该课程初步取得的效果。结合该课程的实践情况,指出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业课教师主体作用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高校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实现对受教育者正确价值的指引和理想信念的树立[1]。

目前高校开设思政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是高校根据培养计划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2],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专业课课程较多,专业课教师利用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高校要以专业课课堂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的重要性

专业课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首先,专业课大多以小班教学为主,专业课教师可以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态,因材施教、及时困惑。其次,专业课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对学生职业发展有正向引导作用。最后,思政教育可以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使专业课能够实现隐性思政教育[2],扩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

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课程是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专为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专业性较强,基于本专业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例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等,所授专业内容十分庞杂,涉及能源种类,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示范性建筑的技术分解。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如下:

1. 通过对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介绍,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行业荣誉感。

2. 通过对太阳能集热器的类型及集热效率计算、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学习中能培养考虑环境污染治理、经济效益、安全等因素的能力。

3. 通过对示范性建筑中的如光伏发电、地源热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内容的学习,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责任[3]。

(二)实施方法

课程思政教学痕迹可以体现在教学大纲、分组讨论、视频录像等方面[4],以授课内容融合穿插的方式来开展,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 以能源储备、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等作为问题导入点,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世界各国的一次能源利用结构现状和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冷制热等,并将各种可再生能源如何在建筑领域应用作为基本问题来组织教学,如图1所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大纲选择若干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主讲教师深入分析讨论情况,引出每次课程的课程思政点和专业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每次课堂的观点并讲解其与最开始课程问题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本门专业课程的结论。

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在课程后期,通过在课堂上开办“可再生能源示范建筑技术解析”专栏,了解家乡或学校所在地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及可再生能源有关的政策,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国家政策联系起来,授之以渔。

3. 由于该专业课是针对大四毕业生开设的,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因此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向学生普及职业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等[1]。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具有很强应用性的特点,结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课程思政教育的隐性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相关的职业类型、职业要求和职业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了解建环专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4. 理论联系实际,每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及在建筑中的应用介绍完毕之后,鼓励学生们对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普及难易程度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对问题进行辩论。在“世博场馆中国馆可再生能源技术解析”专题课后,学生普遍对绚丽的中国馆应用的如此多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以及自己未来从事这一行业的坚定信心。

5. 由于专业课程一般都有很强的行业背景,课程思政也需要紧密联系国家的新政方针政策,这都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局限在校园内,而要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因此,本门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合格建环专业人才的职业品质与素养。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最后以小组演讲或组员代表演讲的形式给出讨论结果。

(三)初步取得的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课程思政,希望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智力和德育的健康发展,并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这门大四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实际应用较为接近,且学生即将就业,其专业特点和实际讲授对象能很好的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因此,《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示范性建筑的解析和探讨、专业职业发展的展望等,学生表示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该门课程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评教成绩为优。

三、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能主动融入课程思政,但由于“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辩证关系较为复杂,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组织能力、与学生互动交流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这些与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表达素养等密切相关。虽然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上有自己的方法,由于经验不足,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德育如何与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仍然考虑不足。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还有待提高,从学生方面来讲,小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偏离、理想缺失、道德行为不规范[1]。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出现新老交替的问题[5],年龄结构上表现为高级职称教师出现年龄老化现象,中年骨干教师短缺,青年教师较多。而青年教师在政治、业务素质及教学技巧等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4]。

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主体作用的建议

首先,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适应学科不断发展的要求。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的科研发展,为科研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设备保障,实现真正的教研协同,从而发挥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理论和实践要密切联系,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创新的理论带动实践教学,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三,专业课教师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斷学习新事物,强化不同背景的人文知识,塑造人格魅力[6]。

第四,积极参加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6]。

第五,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学全过程育人。高校通常有不同的院系、专业,每个专业的特点不同、专业课程的性质不同,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各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工作性质一般差别较大。很难用统一的方式对各类课程进行思政建设,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课程性质,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融入思政教育[4]。

第六,对不同专业来讲,受教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最终都要走上社会,从事专业内外的具体工作。因此,产教融合应当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学校层次需重视专业课教师的科研发展,提升专业课教师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强调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企业资源,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邀请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嘉宾与学生互动,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前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形势、就业情况和国情,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师生受益[2]。

最后,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材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合适的教材充分发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编写更多包含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专业课程思政教材。

五、结束语

专业课在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育人目标,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要。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主体,需要增强专业知识储备,提升科研水平,加强专门的人文素养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同时需要在遵循不同专业课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各大高校需要确保专业课教师高效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让专业课教师真正体会到思政教育能够有效促进课程建设,从而引导更多专业课教师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最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欣.《基于mastercam软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J].西藏教育,2019(06):48-52.

[2]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1):125-128.

[3]马爱清,赵璐,淡淑恒,等.《高电压技术》课程融入思政理论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9(04):69-72.

[4]刘冰,牛莉莉,张璐.“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8.33(06):439-442.

[5]桂胜.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形势及相关机制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6):135-139.

[6]李平,赵冬梅.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7):124-126.

作者:刘洪芝

制冷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中职学校加强集体备课势在必行  

摘要:集体备课是指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形成科学实效的教案,每个教师又结合班级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对教案进行适当增、删、改、补的备课行为。集体备课的意义是学校为同科教师或同级同科教师搭建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平等参与、平等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教师个体的成长为载体,紧扣能者为师,同伴互助来引导备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激活备课,辨清内涵,明确目标,来规范备课,使自己从备课分工中得到锻炼,从团队合作中感受成功,从重点研究中驱散困惑,从集体智慧中领悟真谛,在个人顿悟中快速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集体备课 势在必行

一、为什么要加强集体备课

二00九年上学期学校组织专班对四个专业(护理、计算机与财会、数控与模具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四十九个专业课教师,八个实训指导教师,四十二个公共课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督查,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知识传授标高把握不够。护理专业部分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过量;模具专业和电子电工专业部分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又略显个人知识储备不足;计算机专业部分教师把握不住教学内容重点;公共课教师授课枯燥无味,同时在授课中忽略了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专业成长服务的意识。

二是教学方法研究不够。○1师生互动不到位。有的教师上课没有师生互动,有的互动形式单一,满堂灌现象普遍,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气氛沉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极少数教师管教不管导,学生迟到了老师不问,学生睡了老师不喊醒,学生看其它书籍(包括杂志、小说)老师不提出,学生讲话老师不制止,导致课堂混乱,学生学习效率低下。○3少数教师上课连基本教学程序都不完备,基本程序应为:上课、相关知识复习、导入新课、内容讲授、学生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下课等八个步骤。百分之八十五的教师没有做课堂小结,百分之六十五的教师没有学生课堂练习,而是一讲到底。百分之四十的教师不能当堂完成已经确定的教学任务,而是在拖堂中草草收场。○4教学形式单一。现代多媒体和传统黑板板书教学方式没有兼容。绝大多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就忘记了黑板的板书作用。应该明确黑板板书应是主渠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若把它当成了主体,上课基本上就是放电影,一晃而过,学生记不住,整体效应缺失。讲理论课就一本书带进教室,没有相关的学具和教具。对照具体问题,老师在讲台上干讲白讲,说来说去说不明白。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这样无准备的授课效果显然差。

三是教师主动学习与研究不够。其一是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主要表现在: ○1知识面过窄,因此老师上课底气不足,教学内容无法拓展,只有照本宣科,故造成内容讲不活,问题讲不透,学生兴趣不浓。○2知识高度达不到教材内容要求。如一个老师在讲“影响最小曲率半径因素”时,举例说,你们看,铁条受力就会弯曲,你家的木棍为什么不能压弯?“木棍为什么不能压弯”这句话说法不妥,因为任何材料在力的作用下,都要发生形变,只是形变大小不同而已。另一个老师在讲“如何使零件达到精度”一节时,混淆了“错误”和“误差”的概念。其二是不注重钻研教材。主要表现在:○1备课内容基本上是书本内容的复制品,为应付检查而用的。○2教学内容不熟悉,有的教师同一内容已教了几遍,但授课时仍不能离开书本和备课本,授课内容基本上是书本内容的复制,没有新意,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次一个老师讲“实数与向量的积”一节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表达式“ ”。下课后,我问该班学习委员,同学你回答一下, 中哪个是实数?回答结果是“不知道”。由此可见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3没有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出现表述不完整。如一个教师在讲“形位公差线框放置时,在黑板上板书是“线框只能水平放置。”而教材上指出,“形位公差框格应水平或垂直地绘制。”显然这个老师只表述了概念的一部分。另有一个老师在讲电冰箱中压缩机的作用时说:压缩机的作用是提高氟里昂的压力和温度。教材中指出,压缩机的作用是“将蒸发器内已经蒸发的低压、低温的气态制冷剂吸回压缩机,然后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并排至冷凝器中冷却。”两者一对照,显然老师只讲了作用中的一个“压”,而“吸”和“排”抛在了一边。○4没有认真分析所讲的习题。老师上试卷分析课时,既没有问题分析归纳,也没有问题造成原因的分析,更没有学生知识点得失分析,一节课、一张卷子由一张嘴讲到底,没突出重点和难点,有时还出点机械故障。

以上所反映出的三方面问题追根溯源主要集中于一点,那就是课前备课不到位。造成备课不到位主要原因:一是中职专业课教师普遍课多,职业倦怠现象突出,忽视认真备课。二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老师讲对讲错学生感觉不到,学校也不可能节节课去查,故对知识钻研的压力不大,备课敷衍了事。三是中职教师普遍素质不高,且又不爱学习,故备课难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四是工作责任感不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备课是为了应付检查。备课内容基本上就是书上内容的复制,没特色,对搞好教学起到的作用不大。五是没有比较标准,井底之蛙,自我感觉良好,故夜郎自大,不研究教材。针对上述原因,要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快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职学校加强集体备课势在必行。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是指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形成科学实效的教案,每个教师又结合班级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对教案进行适当增、删、改、补的备课行为。集体备课的意义是学校为同科教师或同级同科教师搭建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平等参与、平等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教师个体的成长为载体,紧扣能者为师,同伴互助来引导备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激活备课,辨清内涵,明确目标,来规范备课,使自己从备课分工中得到锻炼,从团队合作中感受成功,从重点研究中驱散困惑,从集体智慧中领悟真谛,在个人顿悟中快速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三、怎样开展集体备课

总体来说就是五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景。备学生是前提,备教材是重点,备教法、学法是关键,备情景是难点。如何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具体来讲就要达到“5455322”备课要求。

其一是确保五定:①定计划。计划是做好集体备课的前提与保障。因此,要客观科学,周密严谨,务真求实,切实可行。②定时间。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在保证提前一周备课的前提下,合理定出集体备课时间。③定地点。在兼顾科与科之间,同科之间,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选择在办公室为主阵地开展集体备课较为合适。④定课题。为了突出参与的全员性,负责的全体性,解决问题的专一性,必须在计划中将每个备课内容责任到人,让每个人有针对性的提前思考,广泛学习,主动研究,达到好的备课效果。⑤定主备人。主备人的职责是收集、思考、挖掘、完善该课备课。过程是:先集体讨论出一个框架,再由主备人根据大家意见,结合自己的见解,借鉴外界成果,拿出备课初稿,然后在初稿的基础上集体讨论研究,最后由主备人在第二轮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正稿。大家授完该课,再集中起来由任课教师提出实践后的得失,在第三轮讨论的基础上由主备人更进一步完善备课,订稿保存,使备课成果作为教学资源积淀下来,为下一届备课参考,逐步形成科学、完备、有效的经典备课内容。

其二是坚持四统:①统一目标。就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知识基本状况,思想状况,教材内容要求后,确定德育要求目标,知识传授目标和实践训练目标。把共同研讨的目标统一到教学实践中去。②统一重难点。重点把握不准,难点突破不够是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共同分析,使老师明确教材的整体及章节重点,主线与难点,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③统一标高。中职教材中的知识难度虽说一减再减,知识面的宽度一删再删,但由于中职生普遍学习基础差,老师即要把握教材,又要照顾学生实际,所以教学标高的研究与教学标高的统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④统一进度。进度的基本一致是为了把握工作的计划性,防止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工作的实效性。

其三是突出五备:①备课标。课标不能等同于传授知识的标高,课标涵盖德育教育、情感教育、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教育、团结协助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备课中只有高屋建瓴,才能深刻认识教学内容所包括的内涵。教者要想俯视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平时加强学习与思考,加强分析与研究,加强积累与完善。②备教材。由于中职教材在编写内容上把关不严,用语不准确,知识陈旧等问题常见,基础知识面过宽,有些内容不符合中职教育实际。另外教材在推广使用前期没认真实行先编写,再试教,再修改,再审查,最终订稿的过程,因此教材精度缺失。这就需要聚集体智慧,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改、补。③备教法。常言道,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要使教学得法,就必须发挥集体力量来研究教法。④备学生。明确学生基础,分析学生情商与智商,从而建立一个师生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⑤备拓展。如何拓展?公共学科知识要贯穿为学生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根主线,专业理论要贯穿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服务和提升实践能力这一重点,实训课要贯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道德观的培养这一目标。

其四是完善五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效应,且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中,一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二要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三要在课堂整体效应上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四要把知识点和能力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其五是贯穿三力:①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理解能力。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是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不能忽视。②理论指导实践的动手能力。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技能人才,因此理论指导实践尤为重要。③拓展知识的创新能力。上面讲到备拓展,就是说明了如何开展这一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内化和活化。内化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发展的支点;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而不是课堂教学对书本的复制。

其六是优化两源:即优化教师与学生的情源和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

其七是学校要坚持两查:即平时对集体备课的指导与督查和期末的总结与检查。通过两查,真正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真正体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实现他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新课程研究 2007年第一期

②陈旭远、张捷, 校本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③付小林、沈洛全 新课程研究与实践(一)

④陶然 学校管理的人本取向与技巧

作者:龚德龙 陈逢之

制冷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学长制”在中职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随着《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文件的出台,中职学校必须由原来的2+1模式,转变为2.5+0.5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三年级的实训项目成为每一个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借鉴我校德育教育成功的模式——“学长制”,笔者认为可以将“学长制”运用于汽车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学长制  理实一体化  实验室管理

1.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由2+1转变为2.5+0.5

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人社部、安监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由过去的一年减少为半年[1]。我校的汽车专业曾经是按照三段式教学模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其中顶岗实习的一年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方式进行。现在改为2.5+0.5的方案后,三年级在校的一学期,相关的课程和实训项目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三年级在校的学生,有学校通过企业课堂,项目进校园等模式,让学生在校进行项目学习和实训,结合我校实训的实际条件,可以将三年级就业班的学生培养成“学长”,把学校的理实一体化实验室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委托给学长进行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将来将要就业的方向选择相关的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实验室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汽车空调、新能源汽车、汽车营销、汽车电控8个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室,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按照责任制的理念进行实验室管理和协助班级教学工作的开展,学长就是该实验室的负责人,如果这个实验室是一个小型的企业,那么这几名学生就是这个“企业”的“老板”或“员工”。

2.学长制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及成效

“学长制”一词最早出现于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也推行了这一制度,其作用就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学生,组成学长辅导小组,全方位地关心和帮助低年级学生。

我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率先启用学长制的管理方式,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责任感缺乏、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为此,创设“岗位”,让学长去指导新同学,帮助新同学尽快适应环境、学习专业技能、开展社团活动等工作,逐步形成了“学长制管理模式”,通过担任学长,在一定的“岗位”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帮带新学生干部成长中当“老师”。校学生会、团委会的学长们,对新吸收进来的学生干部,进行“一对一”帮带,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责,手把手指导帮带对象,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大型活动组织实施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如新生国防教育、技能节、日常检查、清洁卫生管理等,让新生從不会到会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职责意识与能力培养。特别是入住新生寝室的学长,与新生同学习、同生活一个月左右,及时关注新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引导他们了解校情、专业,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3.中职院校汽车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3.1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时引入案例实践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理论知识,实验课上学生才进行练习实践。此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汽车零件、多媒体、展示台与实验台等综合性教室,形成了实践、教学与再实践教学的模式。例如《汽车故障诊断及检测》教学中,化油器式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检测章节内容中,首先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汽车实物图,其包含汽车发动机运行中无法正常发动、发动机发热、工作无力及冷却不良等情况下汽车故障具体表现,利用视频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形成初步了解。然后老师再为学生深入讲解此类发动机运行力量知识,其工作原理具体是:转换结构将燃烧能变为机械能,实现进气、压缩、做功与排气循环。通常,发动机故障综合诊断包含分缸线试火、化油器情况检查、点火欠款及缸压检查等。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后,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各部件故障诊断情况与如何快速展开维修,实践通过故障树对故障原因、诊断流程图等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加强现代化仪器故障诊断的实践。此种“实践-理论讲解-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3.2 同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应用

中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可在实训实验室直接进行该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一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而学生同时实践操作。例如《汽车空调设备原理及维修》一课中汽车空调运行原理:首先,实训实验室中学生了解空调系统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干燥器与管路等构成部件。了解这些构成后,老师为学生讲解实物原理,比如压缩机是压缩气态制冷剂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后并将其排出;冷凝器则发挥散热降温作用;干燥器负责干燥液压制冷剂。老师讲解各部件作用后,学生直观了解各构件性能与原理,此种情况下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笔试与实践考核的一体化

传统闭卷考试,仅仅是考核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此种情况下学生不重视实践操作。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装饰与美容》、《汽车维修与保养》等专业课中,老师可应用笔试与实践考核融为一体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考核旨在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老师设置综合性实验题目学生进行随机抽检测试。实践考核中老师随时提问学生,结合学生问题回答情况与动手操作能力老师综合评定。此种一体化考核模式,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思维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4统编与校本教材的一体化应用

中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一般所用教材是国家职业教育统编教材,个别学校所选教材不同,为了突出教学特点增强院校本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专业老师可组建小组编写校本教材,确保其与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特色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具特色且更符合实际的内容。校本教材编写要根据原有教材内容,不能重复编写,因而校本教材一方面是对原教材内容的一种查漏补缺,同时根据市场专业人才需求编写新知识点与内容,也可突出学校汽车服务行业专业性。例如有的学校与大众汽车总部或地方4S店合作,可针对汽车维修检测专业学生合理编写大众汽车维修检测校本的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维修大众汽车的能力,以此为未来就业提供保障。

3.5一體化的知识拓展与教学创新

中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老师要重视适当地拓展教学知识,教学手段创新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枯燥理论知识面前,老师要采取有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巩固好学生理论知识。汽车专业教学中,老师要重视一体化的知识拓展与教学创新,传统与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模式。当前,多媒体教学设备发展日益完善,老师应用多媒体优势融合微课、图文以及视频等教学,而在多媒体多元化动脑与趣味性刺激下,与老师增强互动,从而积极主动获得专业知识。另外,老师还可加强研究性课堂构建,明确学生教学主体以此搜集专业知识再向大家分享,便于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知识。

4.在汽车专业中实施学长制的探索

目前理实一体化实验室上课的现状是,每位老师带领将近50人进行实训,虽然进行分组教学,但是实际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尤其是中职学生纪律性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老师稍微没有看到就想着偷懒或者在实训的过程中犯一些低级错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借鉴我校德育管理学长制方式成功的方法,可在我校汽车专业中实施学长制。

4.1先决条件

因为三年的课程基本都是专业课,学生可以有一个学期在实验室进行项目学习和项目的指导。

4.2 学生以后有不同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群

让学生在岗位群里面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和自我成长的需求到相关的实验室进行专项的拔高实践训练。同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岗位的轮换,让学生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操技能。

4.3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的时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4 学长的职责

由实验室专职教师和就业办的班主任协同管理学长团队,从学生中选择优秀的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再由负责人根据学生的爱好组队,主要的职责有:课前的设备和工具的准备。有些教学项目的前期准备时间较长,比如量缸,前期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拆解,如果在课堂上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课中,实践课时段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以及安全保障。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对同学进行技能指导和纪律监督,解决一个老师带50人实训的困境;课后恢复设备,督促学生,有时候课程结束后,有的组没有完全恢复设备,由于课程的安排需要去上其他的课程,这部分设备可以由学长进行恢复,保证下个班级能正常上课。

4.5实施学长制的优点

(1)对于学长,可以培养学长的创业意识、管理能力,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就业的软实力、精细化管理能力。学长在给学生演示和指导同学操作的过程中个人的专业技能还能再次得到提升。

(2)对于学生,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没有与老师之间的代沟会更为有效。学生认为你是老师你会是必须的,我是学生我不会是正常的。学长作为同龄人,能起到更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我专业的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较为内向和自卑,学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是可以完成这些工作的。

(3)对于老师,通过学长制的方式,改善课堂教学,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双边关系,变更为导师、学长、学生之间的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参与教学,而且还要负责小组日常的管理工作。减轻老师繁琐的工作,老师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辅导学生,同时可以让实践教学保持新鲜感,只做一年的学长不会出现职业倦怠。

(4)对于学校,科学的管理,减少实验员的工作量,学长素质提高,低年级的学生在下一年也会变成新一轮的学长,如此循环的方式可以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帮助学校树立口碑,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4.6实施“学长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1)关于空闲时间学生项目的安排。实验室不可能一直都保持满负荷上课的状态,所以当实验室有空闲的时候,学长在实验室除了设备维护和教具的制作以外,可以借助云平台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自学,再次提升专业理论知识,管理学长的老师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给学长布置学习任务。

(2)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汽车专业有些项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汽车底盘实验室和新能源实验室,要求学长必须取得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监控手段。

(3)中职院校学生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关怀与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直属管辖专业部部长,其管理班主任并协助班主任老师管理整个班级学生。学生管理,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与自我监督,学生处由团委会管辖,学生会在学校与学生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由团委会指导,建立各种工作机制,明确基本工作方法,全面实现自我管理、服务与监督的目标。

5.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个方案,既可以解决三年级就业班多出0.5学期在校学习项目的问题,又可以提高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质量, 虽然这一模式还没有正式的执行,不过我相信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一方案能够在中职汽车或其他专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尤正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13):101.

作者:龚天

上一篇:小学生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下一篇:控制水土流失的水利水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