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和俗语应用论文

2022-04-18

摘要:有效开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课程资源,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化”初中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打造“生活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英语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好像是有一定的距离,可是只要我们愿意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在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上面是大有文章可做,并定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格言和俗语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言和俗语应用论文 篇1:

创新思维在语典编写中的运用

辞书编纂贵在创新,而创新则离不开创新思维。只有发挥创新思维能力,既注意继承传统,又冲破传统的桎梏,提出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才有可能编写出具有原创性特点的精品辞书。

我有幸参加了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语典》的编写工作,深深体会到创新思维在《新华语典》编纂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取名、立目和释义三个方面来说明《新华语典》编纂的创新实践。

一 取名的创新意义

本书定名为《新华语典》,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迄今为止,我国的语文辞书或百科辞书都收有“字典”“词典”条,但未见收“语典”的,说明“语典”还是一个新词。

像《新华语典》这样以汉语语汇为收条对象的综合性辞书,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都称为“辞典”或“词典”,如《汉语熟语大辞典》《成语熟语词典》《汉语常用语词典》。

《汉语熟语大辞典》收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俗语,共约1.6万条;《成语熟语词典》收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共约7500条;《汉语常用语词典》收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共约1.1万条,都还没有用“语典”这个名称。

最早用“语典”这个名称而较有影响的是贾采珠、晁继周主编的《汉语语典》、温端政主编的《现代汉语小语典》和许匡一、谢逢江主编的《现代汉语语典》。《新华语典》虽然不是第一次用“语典”这个名称,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和商务印书馆新华系列辞书中影响很大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相配套的,从而第一次在语文辞书里形成“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格局。

还需要强调的是,《新华语典》的取名是以对“语”的理性认识为基础的,是“语词分立”主张的体现。温端政、沈慧云先生在《“龙虫并雕”和“语”的研究》一文里,论述了“语”的性质和范围,认为语是“由词和词组合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认为汉语语汇具有系统性,可以按照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把语分为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四类;各语类之间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接着发表的《论语词分立》一文,明确提出“语词分立”的主张,确认“语”和“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应当把“语”从“词汇”里分立出来,把“词”从“语汇”里分立出来。这个主张得到许多学者的响应和支持。李红印先生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一文中说“21世纪汉语词汇学引人注目的新动向,就是‘语词分立’主张的提出”,“‘语词分立’的新主张加深了我们对‘语’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词一词汇’的认识,其提出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华语典》的编写,就是“语词分立”主张在辞书编纂领域里的应用,是把“语典”从词典(辞典)里分立出来的实践,使语文辞书里出现一个与字典、词典并列的新品种——语典。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汉语语汇的研究。汉语语汇源远流长,是汉语百花园中的奇葩,千百年来其以丰富、生动、形象、凝练的表达功能与文白兼容、雅俗共赏的语体风格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以汉语语汇为收集和解释对象的语典的编纂,为汉语语汇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必将促进汉语语汇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丰富和发展辞书学。语典不仅收条对象与字典、词典不同,释义上也有独特规律。把“语典”从词典(辞典)分立出来,确立“语典”在语文辞书中的应有地位,使辞书学增加了新的研究对象,内容更加丰富。

第三,有助于加强语典编纂的研究。由于语典出现得较晚,语典编纂的研究要比字典、词典编纂的研究滞后得多。字典、词典编纂研究方面不仅发表了大量论文,且出版了许多专著,如《词典学概论》《字典论》《词典论》《现代词典学导论》《当代词典学》等;而语典编纂研究,不仅没有专著,论文也不多见。《新华语典》编纂的过程,既是语汇研究的过程,也是语典编纂研究的过程。必将催生汉语语典学。

由此可见,《新华语典》的取名,不单纯是名称问题,而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创新内容。

二 立目上的明显优势

《新华语典》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内容上,首先表现在立目上。

《新华语典》的立目,坚持了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表现在接受汉语语汇学关于“语”的性质和范围的理论,以收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为主;实用性表现在根据读者使用上的需要,适当收不属于“语”、但内容和形式与“语”相似或相近的格言和名言。

格言和名言,又称“警句”、“名句”、隽语等,都来自著名作家作品,属于言语单位。《新华语典》把格言和名句分别定义为“具有引用价值的表述性言语单位”和“具有引用价值的描述性言语单位”,首次用“表述性”和“描述性”来区分格言和名句。依此标准划分,“人皆可以为尧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是格言;“春风又绿江南岸…‘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是名句。标准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新华语典》约收2.2万条,其中成语约8000条。占36.36%;谚语、惯用语各约4500条,分别占20.45%;歇后语约3000条,占13.63%;格言、名句约2000条(含格言1500条、名句500条),占9.09%。总的来看是比较合理的,这从与上面提到的同类型语典相比较中可以看出来。

贾采珠、晁继周主编的《汉语语典》的“前言”说:“本书共熟语收9000条,其中成语约占75%,其他熟语约占25%。”其他“熟语”,从实际收条来看,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名句等。现在看来,其他“熟语”的比重似乎低了一些,未能反映汉语“熟语”的丰富性。许匡一、谢逢江主编的《现代汉语语典》则恰恰相反,未收“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而收惯用语、俗语、谚语、警语、歇后语、俚语,共约1.3万条。作为一部语典,不收“严格意义上成语”,似乎不够完整。

下面以“A”字母为例,比较3本书的具体收条情况。

《新华语典》在收条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在所收条目上,《新华语典》囊括了《汉语语典》《现代汉语语典》所收的大部分条目,还收了许多辞书上少见或未见而有一定表现力的新语,如“爱拼才会赢”“熬粥要有米,说话讲道理”“傲气大了栽跟头,架子大了没人理”“按住电铃不抬手——老是响(想)”等。当然,有少数语目《汉语语典》和《现代汉语语典》收了,而《新华语典》(稿)未收的,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挨肩并足”“熬更守夜”“挨砖不挨瓦”等。不过,从总体来看,《新华语典》在收目上的创新特点是相当突出的。

三 释义上的两个创新点

作者:温朔彬

格言和俗语应用论文 篇2:

初中英语教学不妨追求生活化

摘 要:有效开发“生活化”的初中英语课程资源,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化”初中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打造“生活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英语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好像是有一定的距离,可是只要我们愿意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在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上面是大有文章可做,并定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生活化;课程资源;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能够有效满足初中生追求趣味性的需求,英语作为一门运用性很强的语言将因为生活色彩的添加而增添几分趣味性,而平淡无奇的生活常态也将在语言的相互转换中产生出更多的诙谐。在生活中让初中生充分领略英语语言的无穷魅力,增强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成功感,则英语定能够扬起初中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愫。

一、“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日益深入,英语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了,就现在而言,可以讲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无法脱离英语。并且人们周围的很多广告语、商品说明书、公共场所的标记语、一些歌曲以及流行词汇等的一系列事物都在一定的程度之上运用了英语或者是源自于英语。假如大家能够捕捉这样一些比较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资源,不断拉近英语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使英语能够更自然的融入到初中生的生活中去,如此便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例如,初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初中生需要的新物品,同时提供一些只用英语解释之说明书,引导初中生在了解如何运用的这一过程中去习得英语。英语教师可以给初中生提供观看他们喜爱的英语原版影片,例如有,《猫和老鼠》、《小鬼当家》、《功夫熊猫》等的影片,使初中生在了解剧情的同时,进行英语放的学习。英语教师可以结合给初中生讲一些他们喜爱的英语名著故事,从而培养初中生阅读英语名作简写版的兴趣。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与初中生一同探究那些相对较难理解的英语语言,使初中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去学习好英语。而一系列的格言和俗语都是人类对生活经验的一种总结,比如:“Look before you leap”、“The more you learn , the more you find ignorance ”、“Knowledge is power”等等,初中英语教师还可通过运用生活经验的这一方法,使初中生在熟悉英语格言以及俗语的这一过程当中去了解和掌握英语。目前,听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初中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教初中生唱英语歌曲这一形式来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联系的歌曲,如:生日歌、风筝歌、奥运会歌、《坦泰尼克号》主题歌等,让初中生在学习唱英语歌曲的这一过程中去感受英语的魅力。

二、“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

众所周知,学校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注意让校园生活成为初中生获取英语的关键课程资源。倘若说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的挖掘要侧重于对学校之外的生活化资源的采用之上,则生活化的语言氛围的构建就应该要侧重于校园内的生活化资源的创建上。

应该充分注重校园内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的软、硬件设施的构建,要结合实际情况创设一个能够使初中生时刻可以接触学习英语的优良氛围,使校园变成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构建关键在于给学校的生活以及学习的场所提供一些英语标识。譬如:学校的教室可标上“Class X Grade X”,学校的实验室可标上“Laboratory”,学校的办公室可标上“Teachers’ office”等等的一系列的英文牌子;在教学楼中的各个楼层可以按照顺序标上 “first second, third…”,而在楼梯的转弯之处可以标上“Be Careful.Keep right. Be polite”有这一类注语的宣传画;可以在教室的墙壁标上英语标语,并且课程表也可以用英语标出,教室里面的相关事物也都可以用英文进行标注等。而在校园软件设施方面的创设,就应该要注重构建一个有利于大家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英语语言氛围。例如:初中生与初中生之间以及英语教师与初中生之间可以尽量运用英语进行问候、交谈,在校方的决策方面、通告方面以及新闻等的方面都可以尽量采用英语的方式来进行发布,在学校中开展的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尽量采用英语语言作为语言媒介,大力组织开展英语演讲活动、辩论比赛、英语剧表演等的相关活动构建一个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良好环境[4]。

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不同之处就是,前者有更大的可控性。我们应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营造出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处于最佳期心理环境、感情环境、意识环境之中,亲身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并恰当地运用语言。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有助于消除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障碍,他们见景生情,见情生活,情不自禁,既可增大语言使用的量,以提高语言使用的质。

三、“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式

“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在于使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常规中来,“生活化”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而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种方式在于“英语值日报告”。很大一部分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值日报告”这一块并不很看重,有着随意和放任或者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5]。而实际上,“英语值日报告”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能够帮助培养初中生到真实的情境里面去运用英语。并且在这一真实的情境里,初中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畅谈他们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这样一来,就可以确实的培养起初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英语口头应用的能力。“值日报告”每次进行的时间应该把握在3-5分钟之间,一般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实施。不但能够让初中生和初中生间进行有益的对话,还能够是教师和初中生间的发展性对话。对话内容要真实,要有信息差距,杜绝千篇一律地谈“天气”研究和“日期”等一些程式化的语言。如每周4节英语课可以分别设置4个话题,依次为天南地北(All kinds of news form home and a-broad )、师生交心(A heart-to-heart talk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开心一刻(An enjoyabel moment)和校园内外(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全班学生轮流上台谈论这4个话题。这看起来好像是无关紧要甚至像是在有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值日报告”,倘若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话,受到的效果将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事先准备“值日报告”的这一过程中,它是一种自主性学习和探究的可贵过程。大部分的初中生都会为了可以准备充分自己的“值日报告”,提前好几天去学校图书馆以及网络上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及收集相关信息同时进行内化性的加工和处理。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效的。

在追求“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中应该要做好的是,英语教材话题“生活化”的延伸[6]。为此,英语教师应该大力做好英语教材话题的“生活化”延伸。下面這个案例很有启发性。一位初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完课程内容时,先是按照常规性的思路,叫初中生针对英语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复述,可是课堂中竟然是一片沉寂。这时,这一英语教师灵机一动,问了另一个和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英语教师和学生间的对话如下:

师:“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

生:“春节。”

师:“How to speak it in English ?”

生:“Spring Festival .”

师:“Are you happy in Spring festival?”

生:“Yes !”

师:“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如何将关于春节的知识与我们在春节的快乐时光用英语表达出来。”

这时初中生们立刻用英语热列地讨论了起来,同时在英语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不断发言,课堂中出现了不多见的浓烈氛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从中看出,把课文话题向初中生熟悉与生活进行延伸,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初中生进行英语口语操练,促进达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英语运用能力。

总之,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只有将初中英语教学融入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成亚芳.英语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 2012.4.

[2] 顾红英.回归本源:英语教学生活化之实现[J].知识窗(教师版.2010.3.

[3] 潘雪姣.让生活融入英语课堂[J].考试周刊.2012.3.

[4] 孙淑君.积点点滴滴 筑兴趣长城——初中英语兴趣教学尝试[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5] 仲伯发.让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2.4.

[6] 陆 历.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8.

作者:孟海峰

格言和俗语应用论文 篇3: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和经济,带动了我国在各个领域上的变革和优化,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特色越来越突出,人们也渐渐正确认识到我国传统瑰宝的民族魅力,并逐渐重新审视我国在传统、地方和民族方面的独特价值。为此,本文重点以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 诗词歌曲;琴曲艺术;词曲艺术;散曲艺术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我国声乐作品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在声乐作品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歌曲形式相交融的产物,是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和我国民族性的音乐所形成的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歌曲。它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新的音乐品种,其音乐创作在一开始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特殊的艺术形式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及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与时俱进,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发展,艺术魅力得以更大的施展,影响着音乐界乃至人民大众的文化艺术生活。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和西方的音乐、甚至是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产生的近现代音乐有着较大的差别,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内涵丰富,要么是寄情于景,要么是借景抒情。也正因如此,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拥有着极具东方特色的演绎美感。

一、琴曲艺术

(一)琴曲之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中的琴歌,又被称之为“弦歌”,这是一种通过古琴进行的自弹自唱性质的歌曲,多用以抒情、叙事。这种艺术演绎主要是跟随琴声来轻吟低唱,所以曲调具有吟诵性特征。最早曾在先秦时期中的古籍有所记载:《论语·阳货》中的“闻弦歌之声”,还有《墨子·公孟》中的“弦师三百”等,这都是在琴瑟的伴奏下进行演唱的。而《浪淘沙》和《阳关三叠》等歌曲,是按照唐诗宋词的内容来编谱的琴曲。当前我国现存的带有歌词的传谱、琴曲已达60多首,曲同词异类型的曲子也多达300篇。宋代姜夔的《黄莺吟》《古怨》是现今所知最早的谱子,基于以上内容可知,琴曲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的演绎形式。

琴曲自古以来就以“简、淡”而出众。如:儒家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道家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还有佛家的“万物皆可”等,以此可知我国古代的琴曲,也暗含着儒释道的三家哲学与艺术审美,也正是因为琴曲在这一方面的高妙,才使得我国自古以来对美的欣赏,一直趋向气疏韵长。但是儒家对此还重点强调了,音乐要对社会的发展、感情的调节起到稳定的作用,为此在人用音乐抒发情感时,应该有所节制,因此在琴曲演绎时,情感和琴曲都要恰到好处。

根据从小学过的诗词内容可知,古代很多的文人都是壮志难酬,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增多的缘故,使得当时形成了一种特殊性的审美,很多文人由于自己的壮志难酬,都纷纷将追求转变为了自由,为了抒发这种追求,这些文人都是以琴曲的形式来修身言志。因此,我国古代大多数的琴曲都是抒情简淡的。

(二)琴曲之演唱风格

我国悠久琴曲旋律的产生,和我国吟诵诗歌语言的方式是分不开的,我国的汉语在表达上有平仄四声、声韵和声调,也正是因为这些内容,才使得汉语具有“旋律性”。我国古代的琴曲歌词一般都是诗词,由于汉语的“旋律性”,使得琴曲必然会出现“旋律”。从古至今,我国在琴曲创作方面一般会划分两类,一类是“依字行腔”,一类是“倚声填词”,不过不管是哪类创作手段,都要求其旋律的起伏要和歌词的声调良好融合。古琴在演奏时,会给人一种连绵且若隐若现之感,也因为这种感觉,才使得古琴琴曲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词曲艺术

(一)词曲之艺术特征

词曲,是我国古典声乐体裁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又被称之为“曲子词”“词曲”和“词牌曲”。“词牌”是一种填词用的曲调名,也是古乐府中的一种曲种。最开始的词,是根据乐曲进行演唱的,后来的词要么是按词制调,要么是依调填词。而词牌大多是根据词的具体内容制定的,再后来就只用依调填词了,词牌也只代表音韵结构与文字的定式了。

词曲是在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曲子”中兴起的,由于宋代“词”的兴盛,使得词曲在宋代时期得到了大好的发展,宋词在语言结构方面,同乐府和唐诗的有所不同,不仅牌子、字句有所不同,且每个牌子在语式上的变化也有其复杂性。宋词在创作上,一般划分为旧谱填词与创作新曲这两种方式。旧谱填词主要是以隋唐时期的民歌、大曲和法曲的词牌为基础,为其重新填词的方式创作的,在填词的时候会有所变化,或压缩或填充。创作新曲主要是以民间的乐曲、民曲素材为基础,创新词牌和曲调进行创作的。从宋词的音乐调式、音调的走向和音调的变化上来看,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北曲”与“南曲”总称为“南北曲”,“北曲”,也被称之为元曲,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出现的戏曲。元曲在结构上书育“词牌”体,所以这种音乐艺术风格与现今的戏曲唱腔风格而言,比较久远,可以说这种音乐艺术风格还是词典的风格,在曲調上以七声音阶为主,大跳也常有进行,节奏有的较为紧促。这个元曲的伴奏大多由板、笛、琵琶、鼓和筝等构成。“南曲”,在我国也是十分重要的戏曲声腔,“南曲”是南宋时期开始流传的。“南曲”的音调多以五声音阶、级进与小跳为主,节奏上较缓,风格较为妩媚,与“北曲子”相比,风格上有着冥想的差异。

(二)词曲之演唱风格

晚唐和五代时期,不仅国风颓靡,还战乱纷起,以至于在这个阶段词曲上多呈现,旅愁闺怨、男女聚散与伤春惜之感。后来宋初时期,社会安稳,经济繁荣,不过这个阶段的词曲都延续了晚唐和五代时期的婉约风格,唐宋时期的婉约词曲大多是轻柔委婉的,比较重视音律的格调、言辞的华丽和意韵的轻灵,也正是源于这些特点,使得在进行这个阶段的词曲演唱时,必须置身于怡悦的情境中,以此才能细致地感受到其中情感方面的变化曲折,所以进行这个阶段的词曲演唱时,用声也是极有分寸的。与婉约派词曲相比豪放派词曲在主题上更为广泛,形式也更为多元化,豪放派词曲的典型特征是气象恢弘,常常以文为词,不事雕琢,慷慨激越。所以在进行豪放派词曲演唱中,在声音的运用上往往朴实劲健,行腔上疏放洒脱。

三、散曲艺术

(一)散曲之艺术特征

散曲在我国古代元代杂剧在兴盛时期中,出现的一种歌曲艺术演绎形式,散曲在当时的“市井、勾栏”较为流行,同时散曲也是我国古典诗体中最后一个拥有生命力的体裁。散曲主要以元代的新體诗韵文为歌词,早期这类曲子是不叫散曲的,直到明初时期,才将其命名为“散曲”。以此把这种歌曲于戏曲作品区别开来,后来也把单曲和套曲都统称为了“散曲”。

(二)散曲之演唱风格

散曲之所以得到了兴盛发展,主要受益于当时对民间声乐,在演唱形式方面的管饭吸纳,在广纳民间小曲,并保留民间曲目中的质朴自然的同时,“散曲”还广泛吸纳了民间流传的方言和俗语,所以这个阶段的散曲,有着典型的“文而不文且俗而不俗”的演绎风格。同时这种风格同往常的声乐演绎体裁对比,可以发现散曲在用韵方面,十分灵活自由,即使是一韵到底,也可以重复韵脚与互协,这样的演绎方式,不仅促进了散曲的流传与创作,也使得散曲更加平易近人。

同时散曲相对于词曲而言,更散文化,除了本调之外,在衬词的应用上,也扩大了其不一般的表现力。且在散曲中使用到的衬字,只要不撇开原本的音节和句法,原来是双数的字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变更为单数的字句,原来是单数的字句,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变更为双数的字句。且在散曲中使用的衬字,在后世的鼓词和评弹的演唱之中,也提供了十分宝贵且有传承意义的经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延续了我国古代中多样化艺术风格,也正是因为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得我国人民越来越重视欣赏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艺术,但一大部分人民只是停留于表层审美中,并没有对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艺术深究考量,通过本文对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艺术的多样化分析,相信人们会越来越懂得不管时代如何变,审美如何变,艺术的内核都不会变,就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来讲,只有找到其艺术内核,才能更好地将我国古典的诗词歌曲向后代传承。

参考文献:

[1]贾卓贝.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分析——以《关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8.

[2]缪芮.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3]孙莲.中国古诗词的演唱与传承[J].黄河之声,2017,(12):69.

[4]张晋俐.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J].中国音乐学,2006,(4):68-71.

[5]吴启慧.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以三首古诗词歌曲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6]左霞.浅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J].中国音乐学,2006,(3):114-116,28.

作者:高卉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下一篇:历史教学逻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