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形势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2022-09-11

一、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发展形势及岗位需求

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 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习总书记大力倡导“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入和践行, 我国中央和地方等都加强了新媒体领域的文化创意投入扶持并推动新媒体产业发展。

二、高校培养新媒体人才的方式

(一) 高校培养新媒体人才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调查显示, 高校的学生在互联网新媒体方面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新媒体类专业, 学院主要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设计人员和艺术管理人员, 从专业角度教授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 并通过实践把设计概念进行展示。通过专业素养的训练, 学生了解互联网设计中的必要元素, 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视觉设计、动效设计、版面设计、海报设计等, 为互联网的应用增添美学元素。但是新媒体岗位需求发展中还需要有专业采编人员和活动策划者, 需要有文案编辑人员和后台程序开发人员共同协作。学校内的专业领域人才素养高, 设计能力强, 但是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适用程度来讲缺乏综合性技巧和方式。

(二) 高校培养新媒体人才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高等教育界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和调查, 新媒体市场要求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时俱进、不断优化, 在宣传智慧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们组建了一支创造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团队, 团队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营理念为指导, 以宣传网络信息文化价值为目标, 创造性的全面加强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按照社会市场需求, 为企业输送具有实操实践经验的合格从业者,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依靠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人才培养应注重传播学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新闻主义模式、武汉大学崇尚技术主义模式、复旦大学则力推传播学模式, 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培养模式有不同的解读, 具体实践方式应根据智慧校园文化价值宣传的需要提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二, 以互联网新媒体实践应用技能训练为主, 辅助宣传策划训练。广泛召集不同专业的同学加入新媒体传播的基础训练中, 从而适应互联网新媒体市场需求专业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第三, 互联网新媒体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通常一个项目活动有5、6个同学共同完成, 项目历时一个月, 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成果发表需要不同专业素养或者专业技能的同学, 项目工作中强调学生有广泛的知识、对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团结合作精神。

第四, 按照新媒体市场发展需要, 应在专业领域专注信息内容整合能力和思维层面训练能力, 而不单单是网络技术层面的技巧。因为“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 新媒体传播力量逐渐加大并且趋于饱和, 网络媒体日常工作的重点是内容挖掘, 看重策划和营销能力, 因此要注重从全方位进行学生培养。

第五, 密切关注新媒体前沿变化, 国内只有极少数大学开展新媒体前沿方面的针对性课程, 新媒体的发展正在向市场化和平民化演变, 利用现有资源追踪最前沿新媒体课题, 把新媒体研究的科研能力转化为教育成果, 使得学生获得专业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 北航互联网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北航目标建设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 信息化发展助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网络文化宣传成为宣传信息化成果的主要阵地。以学生为主导的“艾迪芬特媒体工作室”取义自“I different”意为“创造与众不同的网络文化”。工作室有17名同学, 来自5个不同的专业, 其中3个理工科专业。在工作室项目实践过程中, 同学们发挥特长, 依托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创作, 2016年策划了8起大型校园活动, 撰写优秀文案154篇, 曾获得521000的浏览量, 全方位宣传了智慧校园建设和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成果。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学生设计了北航信息化吉祥物“小i”, 并申请国家外观专利, 创造性的利用动漫形象打造亲民的信息化服务文化, 深受师生的喜爱;创作了12本漫画口袋书、6种周边产品加大信息化文化宣传推广力度;连续两年策划了校园卡卡面设计大赛, 通过全校征稿方式为新生设计校园卡。 (见图1)

在工作当中, 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也在培养学生团队的模式中不断探索, 总结了五种方式:

1.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管理

学校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政治信念的加强和思想高度的纠正。打铁还需自身硬,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修养才能应对网络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才能在网络文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 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 以人为本,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2. 创新学生队伍的教育理念

“微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开放、资源共享。微信平台的互动性、平民化、开放性扩大了用户大众化的利益价值, 改变了用户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微信传播的即时性、虚拟性、开放性, 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信开展宣传工作。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团队要积极引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少封堵、多疏导, 少灌输、多交流, 实现从“思想引导”到“信息分析”和“综合管理”的转变。

3. 提高学生队伍的综合素养

微信平台运营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素养, 并结合岗位特点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工作性质。利用微信平台的传播互动性, 将推送信息交由学生团队进行在创作和加工, 增加传播信息的丰富性, 通过项目的挑战性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 切实让微信成为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心电图”、信息发布的“广播站”、沟通交流情感的“连心桥”、反馈意见建议的“直通车”。

4. 注重学生队伍创新能力

微信的超时空性、私密性、互动性和去中心化, 使得高校学生工作的客体游移而不确定, 相对固定的学生工作“主体-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弱化, 学生工作的难度加大, 从而影响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 应注重树立学生团队的创新观念, 利用微信创新学生工作内涵, 创新工作方式, 增强学生工作的效果。

5. 增加学生基本技能培训

在新媒体时代, 微信平台的使用已经平民化大众化, 自媒体的使用贯穿日常生活, 学生在工作中, 应首先具备新闻感知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用正确的方式正能量的文字号召师生共同参与, 拉近与师生的距离。同时在专业岗位之外, 我们应该增加对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学生除了在自己岗位的基本知识技能, 还应该提高综合素养, 培养其他专业领域的兴趣和技巧, 开发自己的潜在价值, 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做出自己的努力。

高校大学生作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群体成为使用微信的中坚力量, 探索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对于学生团队的培养是漫长的过程, 在两年的培养过程中, 我们输送了一批专业能力强且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其中1名保研到清华大学艺术系, 1名考取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 1名深入敦煌成为支教老师, 2名加入互联网公司工作。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的介入拓宽了学生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了学生工作思路, 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 创新性的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 培养他们的市场从业能力, 拓宽他们的专业技能做出有益的尝试, 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并将北航文化工匠精神和知行合一践行理念带到工作中去, 真正实现个人价值, 为社会创造更多福利。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 我国新媒体市场对产业细分和整合有新的要求, 对该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互联网要求新媒体从业者具有敏锐的新闻热点捕捉能力、基本的文章写作技能、快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高端的审美能力、永不停歇的奇思妙想、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极强的抗压能力等。新形势下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更加精准和具有挑战性, 新闻热点采编岗、社会活动策划岗、文案编辑撰写岗和设计排版岗等是目前新媒体相关领域的招聘岗位。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人才培养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下一篇: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