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7

摘要:近些年,我国藝术设计行业涨势惊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发展成为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实干型人才,得通过对知识、文化、语言、技能、思想的学习,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成为潜力和实力并进的复合型人才。职业素质是由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特色设计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特色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篇1: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

摘要: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独有的特色并未充分体现。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实际现状展开分析,明确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弊端;改革思路

艺术设计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特点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等不同领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就是要针对上述领域培养出专业从事艺术设计并且能够熟练应用现代设计技术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中基本上都设置了艺术设计的独立专业,并且也在陆续进行生源扩招,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然而,因为专业背景以及教学基础条件不充分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并未凸显出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革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国内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弊端

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整体而言发展时间比较短,起步相对较迟,尽管一些院校也在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的举措,然而现在的发展情况整体而言不够平衡,也并未有效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具体分析来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过程中表现的弊端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职业教育观念未全面形成,缺乏科学定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是围绕市场,注重人才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高职教育本身有其独特性以及重大优势,也被教育部定位其本质为就业教育。艺术设计本身将人、环境、产品以及社会之间进行连接,并且协调着多种关系,比如设计和艺术之间、和技术之间、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等各种关系,艺术存在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很多领域,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生存方式都有着重大影响。按照艺术设计在各个领域的职业岗位定位,我国也针对性地明确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的考核等级,但是,现阶段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几乎和本科教育或者中等职业教育等都是套用一个模板设定的,所以在教育类型、等级分层以及教育定位方面缺乏清晰认知,高职教育独有的理念并未有效树立[1]。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没有凸现。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或者也被叫作高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优势主要体现在技能、职业以及实用性等方面。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在于其职业性,就是要充分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和素养的培育提升。技能性则要求其重视对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而各个高职院校在这个基础共性上,应当深入探究自身专业的个性化特点,结合地方区域性特点来打造特色化专业。艺术设计教育应当重视自身所在的地方区域性特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但事实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培养并未建立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所以特色并未充分展现出来。

(三)实践性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培养机制缺失。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自身有其独特性,这也决定了其教学改革优化的时候必须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特点,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本身的实践化。对于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而言,教学的类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以及教学管理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特点。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要不断调整完善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素养的培育,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优化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从而保障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就要求高职学校必须要重视加强产学合作教育,但是现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目前并未有效连接社会市场需求,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发展状态。

(四)师资队伍建设需不断加强,结构有待改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师队伍依然存在着不足,根据我国当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来看,虽然高职院校近些年一直快速发展,然而其师资队伍中能够具备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实践工作能力的比例相对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更多双师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结合以上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分析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结合院校自身发展实际,针对性地采取人才培育有效性提升的改革举措,具体思路如下:

(一)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能力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要牢牢把握办学方向,这是高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也是专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针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将其定位为设计制作师兼设计师,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建设加以优化和完善,既要具备艺术造型表现的基本能力,还要能够深入理解现代科技、人文以及艺术等方面;还应当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对于设计有较深的理解;能够进行良好的设计制作,正确熟练的掌握不同的设计软件的应用技巧,熟悉不同的平面设计方法和特点,这些都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有效沟通他人以及社会、创意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具备很强的新事物学习和接受能力[2]。

(二)优化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借鉴学习德国的办学模式——“双元制”,或者英国的办学模式——“三明治”,根据美国以及日本的办学理念以及实践情況,结合我国自身实际以及院校本身的发展实际,优化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模式。重视实践性教学,要加强学生艺术设计实操能力的培训。针对高职的学制规划,合理安排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内容,针对不同学年设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习实践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灵活性以及职业性。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还应当充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打造更加灵活的课程体系,结合职业特点,针对知识以及技能学习划分不同的层级和单元,有效提升课程本身的弹性,重视加强课程的延展性,提升课程的实用性,还可以通过拓展选修课的学时,促进学生艺术眼光以及视野的拓展,培养其综合能力,加强对于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以及知识的学习以及应用练习[3]。

(四)打造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当积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师人才的培养机制,完善高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提升专职教师的任用标准,要具备社会岗位工作实践经验和阅历,保障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能力水平提升。

(五)打造融合实效性与科学性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机制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当积极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场所,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学时的占比,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生实习内容中加强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打造师资队伍,重视实践教学,有效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落地,提升其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美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评《新世纪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13:115.

[2]董文霞.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9:45-46.

[3]易希平.论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类型特色及教学方式的嬗变[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3:79-81.

作者:李源鑫

我国特色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篇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摘要:近些年,我国藝术设计行业涨势惊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发展成为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实干型人才,得通过对知识、文化、语言、技能、思想的学习,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成为潜力和实力并进的复合型人才。职业素质是由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育;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

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大体上有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服装工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等类别。艺术设计专业是汇聚了艺术、社会、科学、文学、经济等多方面甚至全方位的理论知识,对于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视角

职业能力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指标,其内涵及培养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难题,也是一项重大制度的建设,迫切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此推动职业能力建设的整体进展。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重构了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也愈来愈高,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十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大院校报考情况非常火热,但我们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存在着难以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过去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社会对高质量实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着该如何跟随社会的发展调整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如何适应消费者市场。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紧跟艺术设计市场需求

艺术设计市场的发展脱离不了具有创意思维、艺术涵养、审美素质的人才。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量、市场人才需求量仍然很大;根据调查研究,艺术设计类专业招收的本科人数与其他专业相比基数比较大,从艺术设计专业长远发展的的角度而言,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与当前市场需求的人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高校教学模式中,用人单位的条件,未必能使在校的学生紧跟市场的脚步,真正透彻的是了解到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学生虽然在校时能获得相应的实践训练,但很显然,从目前的就业的现象来看,毕业生的质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缺少相应的实践指导与实践训练,例如对制作材料的工艺、正常的印刷流程、现场如何施工等等,诸如此类的工作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是必须要掌握的,如果在实践过程中缺少这些相应的训练和实际项目设计的机会,那么可想而知,在未来毕业后的一段实践内,他们的处境将及其困难,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艺术设计市场需求间的矛盾便会升级。

从多方面了解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不断更新制定符合实情的计划、方案,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教学实践,确保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纳入到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针对性的训练,再加入单项知识点的实训,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操作、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的开展是通过对多个单项知识点结合课堂实训,达到实训的目标。以实践性教学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为重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把艺术设计公司邀请进校、把项目与教学相结合、让项目走进课堂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感。通过项目、比赛提高学生的分析力和执行力,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学生通过定量的课堂学习、实训,亲身体验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变,从校园到工作岗位艺术设计制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校便能提前体验、参与社会工作,从中增强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毕业后的就业赢得宝贵机会。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前提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课程的设计是在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育、地方特色的特点、不断注入新鲜的教师资源、推进课程改革、创造新颖的教学气氛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要有体系化的设计和安排,体系化的形成必须是先有宏观的和微观的课程内容的概念;要有知识点,知识点就是我们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能力,这就是找准知识点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课堂上我们要提出100个知识点,提出知识点之后应该思考怎么让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点,不光是通过讲解,也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和练习,我们可以每个知识点给3个习题,10个鉴赏,促进学生学习。

艺术设计过程中,文化和设计是紧密联系的,设计要考虑对象的要求,设计中各种元素、色彩的运用要相互和谐。好的设计必须先有思想,以思想驱动设计。好的设计具有理性、共性、能产生共鸣。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通过以下几点实现。

1、基础性实践。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课的设置,需要把课堂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表现技能上。涉及到相关的基础课程有: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人体美学、绘画基础、图案设计等,在实训课程开展中,调研、实践、单项训练均需要融入课堂中。

2、综合性实践。该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接触到专业课程内容逐渐丰富,涉及到相关的基础课程有: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造型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内容,在开展综合性实践中,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安排任务以及综合知识的整合设置为重点。

3、专业性实践。在开展该阶段的课程实践中,相关课程有:园林景观设计、展示设计、服装工业制版、品牌企划应用设计等课程。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是为了提升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工作的状态。

4、应用性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范围广泛的专业,设计作品需通过社会的检验和消费群体认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市场,参与项目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认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做到实时检查、评价、验收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成果,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解决。

四、创新性实践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修课

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养成是有一定的可参照规律,创新即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创新型人才要具有灵活的思维、敏感度高、观念意识多样的特点。以学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突破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大教学中的实践力度。使学生在参与实践创新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到课程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发展。

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实践教育主要有:第一,注重学生艺术性的个性培养,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增强艺术创造,培养艺术家气质;第二,在创新培养的过程中突出系列化特点,比如艺术沙龙活动、艺术家素质培养,艺术作品的推广、作品展活动等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三,将创新课堂化,教育化,多方面融入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机构企业合作创新;第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创新培养能力;第五,创新性实践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理论的积淀。创新教育为师生相互学习架起新的桥梁。通过实践解决理论中很多难题。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将学生引入实习单位或将单位引进课堂参与实践。

五、结语

构建高校艺术专业与时俱进培养职业能力对大学生本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对增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认同感和影响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做了许多职业能力培养的尝试工作,例如现在全国高校都在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项目,但从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未全面设立创新型的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市场输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人才。而培养人才职业能力的立足点应该是以市场导向为主体,不断地去深入市场,探索市场,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学习。在此,笔者希望能在工作中、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不断总结,实现大学生专业、就业、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请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J].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09.

[2]唐瑾.告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8.

[3]朱建柳.以職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M].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16.12.

[4]程笑君.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08

[5]王桂田.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7.10.

作者简介:曾麟(1991.04-),女,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四级美术工艺师。

作者:曾麟

我国特色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篇3: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改变现状,以求较大的进步与发展。要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的特点,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适应市场需要的教育模式: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教育新理念,显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 现状与发展 改革创新 特色办学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艺术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进一步促进了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目前,除了高职、美术院校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外,绝大部份的部属、省、市届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也都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这种态势既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发展空间。同时也给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设计人才大量需求的驱动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纵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需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艺术设计专业定位未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如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工业造型专业人才就比较缺乏,供求不成比例。

2、课程设置不太合理。主要是理论课和基础课多而实践课时不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3、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偏低,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少,缺少钻研改革精神,授课手段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教学力量不足,甚至有的“南郭先生”也被充斥到教学一线。

4、办学环境较差。艺术设计专业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诸如多媒体教室不够、图书资料贫乏等问题,尽管现在有所改善,但硬件条件还是不够完善。许多学校为了抢占市场,在软硬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新专业。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今后的发展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想在与众多高校的竞争中尽快地改变现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花大气力、下苦功夫。笔者认为,目前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特色办学。社会的需求就是办学的导向。过去,高职设计专业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会做设计的层面上,与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结合不紧。而艺术设计本身就是综合性、实用性的统一。是与生产的契合、与大众的沟通,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一改过去仅培养学生做设计的育人方法,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注重因材施教,重点训练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注重开展面向社会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为核心,面向本行业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在充分进行行业调查论证并征询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及人才的培养计划,制定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要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办学经验、师资队伍、实习条件、地方行业背景等四大优势,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固有模式,突出专业针对性与适度增加适应性有机结合,使学生所学专业口径适当,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及对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应拓宽学生的择业面,既满足岗位群的需要,也满足整个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要。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设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毕业后需较长时间才能独立工作。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应以“必需、够用”为度,采取案例分析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能力、把握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进行调整优化,重新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的“三个体系”,即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以目标岗位导向的专业技能实训。把艺术设计和与设计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能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有创新、有办学特色。

加强实践教学。实训课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重视职业能力的训练与考核,培养学生现场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职责、团队合作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以建立专业工作室和有职业氛围的教学、设计、生产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高度重视课程实训、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行毕业设计由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指导的模式。通过产学结合,使高等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同时,在产学结合过程中,也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此作为保证教育质量、实行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产学结合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建立实训工作室。三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校外、由教室向行业的实际现场延伸和转换。

3、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艺术设计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由于人们智力的不同、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反映在创造能力上的差别会很大。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任务。社会发展不时在提醒着我们,怎样去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怎样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推陈出新,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如何施教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由于高职的学生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综合性设计教学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即以一个个由易到难的课题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结构教授给学生,并使其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得到消化和吸收。最终实现培养专业创造力的教学目的。综合性教育发展趋势表明,建立综合性的设计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以设计

为中心,即以系统的课题为核心有机地编排相应的知识,使学生在这些课题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并加强了设计能力的训练。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这些课题教学不仅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也注重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尤其是在实践性环节。

(2)安排学生经常性地参观区市级的美术设计作品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视野。鼓励学生作品参加各类展览,争取取得较好的成果。

(3)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并使应用设计教学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作品参加各类展览。例如,在标志设计课程中,了解市场需求,应部分企业的设计要求,教师把实题引进教学中,把征集标志作为作业课题,在课堂中征集多样化的设计方案。

(4)加强教学环节的连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综合性的设计制作,等等。

(5)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使课程资源、内容等知识范畴的材料得以优化。使体裁、媒介、材料、技法等课题设计要素得以有机组合与巧妙编排,使教师的思路、教学程序与组织、教案编写与表达更为清晰。

(6)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及时掌握教改动态,学校应多派任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研习班。并长期坚持开展教学探讨、教育论坛等活动。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的主体,是办学的主要力量,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迅速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既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十五”期间,长江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为依托,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激励,改善待遇、发展内涵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高职学校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中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1)中青年教师培养。针对学历层次较低、中级职称以下青年教师人数较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培养计划。如实行为年轻教师指定导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听课评讲教案和青年教师试讲等制度,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鼓励支持教师攻读在职学历,并与课程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要有论文发表或作品得奖,制定进修计划,提供进修时间;开展校内外合作交流,邀请专家做学科和技术讲座;结合课程、实验建设工作,送教师到校外进行短期培训;定期检查考核教师进修培训情况,考核成绩计人年终考核。

(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要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与后劲,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应该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重视后备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坚持把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与参加实践相结合、队伍的合理结构和动态平衡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

(3)“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教师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在“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把青年“双师”教师的培养列为重点,在学习、培训、进修时给予重点考虑,在考试、兼职、挂职上提供方便。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满足于仅取得相应资格和具备一定资历,而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和改进教学水平上。或者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或者聘请校外专家作学术讲座,促进知识更新,把前沿技术动态和成果,充实更新到教学内容中;或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力求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或定期将青年教师送进企业、公司进行两三个月的锻炼,然后充实到教学岗位;或举行青年教师课件演示比赛、教师“说课”比赛、“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借鉴,提高操作应用能力,等等。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教育者必须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手段。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所有专业教学都应追求和不断完善的目标。发展高职设计艺术教育的专业特色,并加以规范和整合,稳中求快地加强学科建设,使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程蓉洁 张 弦

上一篇:学生执行力的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规范经营维护游客权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