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

2022-04-21

摘要:真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的发展也同样。在资本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今天,如何保留住本民族闪耀发光的城市和建筑特色,使其展现出中国城市和中国人生活的美丽与舒适,城市景观设计应走怎样一条道路,当代的城市景观应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内涵,应该是当代景观设计师们冥思苦想殚精竭虑的问题所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 篇1: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探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延伸,城市的发展重心渐渐扩展到了城郊边远区域,社会公众对环境绿化有了更大的需求,风景园林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逐渐突显。随着社会对风景园林重视度的提升,赋予其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怎样才能使规划设计出的风景园林满足社会及公众的需求,并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是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基于此,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创新

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通常都是由某些固定的单位来完成的,规划设计部门和政府委托部门通常是上下级关系,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大都比较类似。还有一些城市景观完全没有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和人文因素,更谈不上美感。这些因素导致园林景观设计没有特色,景点规划缺少创新意识和人文特色,设计出的景观园林既不能满足城市发展中的绿化需求,也无法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1]。

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模式比较单一,设计理念应用不够灵活,导致各地的风景园林大同小异,没有特色。这种风景园林无法体现当地的特色,不能与当地的人文、地域特色相呼应,无法获得长期发展,也不能为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因素。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体现出景观的特色。

1 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1 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随着国际间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化,国际因素对我国风景园林设计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设计者在规划园林景观时喜欢用工业化元素表达设计理念。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际化特征,表现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倾向,但却忽视了我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导致风景园林缺少本土文化气息,不具备地域特点,群众对于风景园林缺少认同感[2]。

1.2 注重视觉效果和功能统一

风景园林常常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缩影,不仅要具有视觉方面的冲击,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设计者在规划风景园林时,要以景观的功能性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突出视觉效果。

1.3 风景园林要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实地调研发现,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者和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表现为园林景观和建筑不协调。在园林设计中,应注重景观和周围建筑的一致性,保证建筑和园林和谐相融,避免出现格格不入、突兀的景观设计[3]。

2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创新策略

在设计和规划风景园林时,设计者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进行创新。

2.1 挖掘地方文化

在风景园林的创新方面,设计者可以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景观设计与规划。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设计人员可以深入了解、挖掘当地比较著名的人文传说和历史人物,将其灵活地融入园林景观当中。一般各地区的人们对当地的地方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景观中融入当地文化,使景观具有一定的文化元素,能够丰富当地的人文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在规划景观时,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突出景观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特性[4]。

2.2 依托区域地理特征构建园林景观

在规划园林布局和景观时,设计者大都依据相关的理论进行设计,以保证景观符合风景园林的行业统一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这种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的风景园林大同小异,会出现景观雷同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设计者在规划景观时可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展开设计。这样,园林景观就会体现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突出了景观园林的地域特色。

2.3 突出人文特色

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要强调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人文特色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者要在规划和设计当中融入人文特色,使景觀对民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以大学科技园的景观设计为例,设计者可以在景观中融入孔子、孟子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还可以设立孔子雕像,园林中的树木以桃树和李树为主,表达“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理念,还可以设计一些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的名作雕刻,如荀子的《劝学》、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等。这样既能突人文气息,又能通过景观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使景观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

2.4 合理利用空间

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当中,空间布置和空间序列的安排对景观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合理利用空间,科学规划景观序列,才能提升景观布局的合理性和视觉效果。我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独具匠心,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传统景观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景观布局,灵活运用空间。动静结合是空间利用的极致状态,合理的空间布局要体现空间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因此,设计者进行景观规划时要注重合理利用空间,最大限度提升园林的绿化面积,呈现最佳的生态环境。此外,设计者在规划园林景观时还要结合城市的生态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在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保证生态环境和谐[5]。

3 结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为促进我国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取得创新性发展,园林设计单位要注重融入创新意识,注重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创新。本次详细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创新途径: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突出文化特性;2)以地方地理特征为依托进行景观设计,从当地的地理特征出发,因地制宜,突出景观的自然性和人文性,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3)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文特色,依据地域特征,在景观中融入人文特色,使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民众;4)对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使景观具有动静结合的美感。在设计实践当中,设计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创新,为我国的园林景观建设赋予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孟祥伟.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07-208.

[2] 王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低碳世界,2016(8):17-18.

[3] 徐朱峰,孙益丹.关于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分析及其现状探讨[J].现代园艺,2013(6):119..

[4] 薛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创新的几点思路[J].现代园艺,2018(7):133-134..

[5] 田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3):27-28.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艾静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 篇2:

论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出路

摘要:真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的发展也同样。在资本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今天,如何保留住本民族闪耀发光的城市和建筑特色,使其展现出中国城市和中国人生活的美丽与舒适,城市景观设计应走怎样一条道路,当代的城市景观应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内涵,应该是当代景观设计师们冥思苦想殚精竭虑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历史文脉;城市精神

一、“景观”的由来

“景观(Landscape)”一词的出现,在西方最早见于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当时被用来描述耶路撒冷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以及具有神秘色彩的皇宫和庙宇。18世纪,英国学派的园林设计师们将绘画作为园林设计的范本,从而将“景观”一词与“造园”联系在一起。19世纪以后,不同的专业对“景观”一词的解释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地理学上,“景观”作为科学名词,是指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即地球某区域内的整体地表特征。在生态学上,“景观”是指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单位。目前,对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学、生态学和景观建筑学三个学科中。

“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一词最早出现于1827年米森所著的《意大利伟大绘画中的景观建筑》一书中,而现代意义上的“景观建筑”一词则由美国的建筑设计师F.L.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最先使用,他称自己为“景观建筑师”,以区别于其他造园设计师。189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American Society 0f Landscape Architects)成立。190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景观建筑学专业课程,宣告景观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正式成立。二战以后,景观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师作为专业术语传播开来,为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我国,与西方景观建筑学相对应的是风景园林学。在殷周时期,以畜养禽兽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在秦汉时期,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住宅的地方称为园或宅园。“园林”一词最早见于西晋以后的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唐宋以后,“园林”一词使用广泛,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林系统、北京林学院园艺系创办了园林专业,同济大学建筑系也创办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方向,并于1979年起先后创办了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与硕士点教育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博士培养方向。1978年,山东济南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园林绿化学术委员会”;1983年,江苏南京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1984年4月专业期刊《中国园林》(英文刊名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编辑出版计划通过。

1997年,对于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做出杰出贡献的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回到中国,将“景观设计学”的概念郑重地引入中国,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从此掀起国内景观设计的热潮。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概念融合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和西方的景观建筑设计为一体,成为一个涵盖意义丰富的综合概念,人们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个沟通科学与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整个人居环境相关的、结合文化和自然的并不断拓展其领域的学科。在实践上,它的设计范畴已拓展到公园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总体规划、国土及地球景观规划等方面。

景观设计师的概念也随之呼之欲出,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自然、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的造园师和园丁,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的专业人员。一个国家景观规划设计师的数量、职业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人居环境的优劣,也是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缺乏总体规划

城市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历史上,中国曾有过许多著名的城市规划设计的例子,例如象征皇权的标志性建筑群紫禁城、拥有美丽西湖的杭州、新疆伊犁河上游的按照易经思想建造的八卦城等等。拿杭州来说,西湖的规划最初是出于防御、供水和农业的目的。千百年来,它不仅在农业系统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后还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目前它正准备向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申报文化景观遗产。这是一个出于实际用途而规划的城市景观,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历史非常久远,但对于目前国内大大小小近800座城市而言,经过系统规划和设计过的城市还是微乎其微的。大规模的城市设计几乎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因此国内的许多城市都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理念及教育的进步,我国也开始在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大规模投入,城市的整体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这些改观并不全都是成功的。从现有的方案来看,有些规划没有生态和环保概念,不符合自然规律,生搬硬造地造出人造景观破坏自然;有些则照搬西方的设计概念,不和中国的具体环境相协调,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建筑;有些则弃传统于不顾,大肆拆毁古建筑,搞所谓的新城市运动等等,有些城市则是今拆明建,今天这个风格,明天那个想法。总体来说,就是缺乏整体规划。

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多数城市既有中国古建筑的部分剩余,也有美式的摩天大楼,也有欧式的拱廊圆柱;大多数城市也都存在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还有很多的城市建设沦为了领导们的“政绩工程”,建设规划考虑的只是形象的问题,而很少科学地进行全盘系统地规划。

城市景观,涉及的面很广,它包括了城市上空乃至地下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物质,甚至人们呼吸到的空气也与景观的设计有关。景观的设计已不仅仅是建筑师的任务,而成为了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和开发商以及政府领导等等一系列人员的责任范围。城市已经成为越来越关注自身生活质量的老百姓们关心的内容,进行整体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思考范畴。

2.不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近年来,生态、环境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不断突显出来,

各国都开始把目光放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上来,我国也不例外。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在更多地有了生态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概念以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所生存的城市存在这样多的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石油缺乏、燃气缺乏等等,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往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当中。

从前,我们没有生态城市这样的概念,所以很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生态地进行设计也是很自然。2003年神州五号成功发射,中国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可是宇宙飞船航拍回来的照片却令我们每一位国人感到自惭:中国北边南边的俄罗斯和东南亚都是绿色的,只有中间的中国的国土是枯黄一片,绿色的地方微乎其微。这张航拍回来的照片足以让我们去思考许多关于环境和生态的问题,也足以说明我们现在进行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多么地迫切和必须。

3.不注重古城和古建筑的保护

当年梁思成先生对老北京城的保护问题上所提出的古城保护思想中,梁先生分析了北京城的特点,最先指出了古城进行整体保护的意义,他提出了两条建议,可最后,梁先生的这两个建议都被否定了。经过这许多年的发展,人们终于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回顾这几年中国城市景观的发展,发现不少的古建筑在城市的日新月异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摩天大楼和各种风格的现代标志性建筑。我们在感慨古老的中国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为那些古建筑的消失扼腕痛惜。文博大家朱家缙老先生曾说过,如果当年不拆老北京的城墙,在三环以外发展新城,北京一定比巴黎还要漂亮。如今的北京,老城被破坏了,新城也已发展到了五环、六环,面积扩大了十倍却还是不够,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古老的建筑孤零零地处在现代化建筑的包围圈中,全然没有了当年的气魄和老百姓生活其间的大气度。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城市的历史更为久远,自然拥有许多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的名城古城,诸如汉代古城洛阳、九城古都西安、六朝古都南京、元明清首都北京、大宋京都开封、杭州等等,仅仅这些城市的名称就能使人们的思绪回到那古老的年代,为我们曾经辉煌的历史感到骄傲,然而现在发现许多古城已经大变样了,在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现代化建设中,很多古建筑和传统标志被当作陈旧的东西一并铲除了。近些年,历史遗产保护的问题被专家学者们一再提出,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古城和古建筑的保护仍然是一个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落实的问题。

4.建筑风格不统一

说到建筑风格的问题,首先要说一说全球化。在当今的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在努力追求全球化,全球化不仅使世界各城市经济活动相互依赖,也使得各城市之间的文化趋于近似。在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本地的生活可能就是全球的生活。对于城市景观来讲,也同样,全球化也就意味着本土特征的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城市面孔一律的相似,走在哪个城市、感受怎样的文化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经历全球化。于是,大家进行城市建设所用的思路和手段几乎雷同,要么是仿美式的高楼,要么是仿欧式的圆柱,要么就是仿古的中国建筑,而且一个城市中几乎同时上演所有的风格,以旧翻新,全面全球化,这种打扮似乎很现代,然而正是这种相似性让城市失去了本该有的地方特色。曾经就有学者把中国当代的城市建筑风格分为: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等等。大约正是这所有不同风格的建筑成就了中国当代城市的总体风貌,也造成了人们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流失的永久遗憾。

三、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

据考古学家的发现,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距今约5500年左右,即史前时期就已有了城市生活的痕迹,可见我国城市历史的久远。人们从不固定的游牧生活转到相对固定的城市生活,依据一定的气候和地域条件,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居住形式、劳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大,因此,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等地区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经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呈现在现代人面前的我国城市形态各异:有的是保存较完好、富有个性的老城,如苏州的老城区、杭州西湖景区;有的是被历史施过浓墨重彩、饱有历史沧桑的古城,如北京、西安;有的是具有现代史教育意义的、被西方文明浸染过的城市,如青岛、澳门。

城市的历史文脉不同,面貌就不同,所承载的精神也不同,相应的城市设计也应不同。诸如南京,历史上曾做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国都城,被称为著名的“六朝古都”。后又做过南唐都城。朱元璋后定南京为大明首都,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亦为南都城。太平天国时期,南京名为天京。是太平天国首都。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是民国政府中央政权的所在地。有着这样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南京自然蕴含着著名古都的豪迈大气和厚德载物的内在气质。南京的历史注定她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古迹名胜,明孝陵、中山陵、秦淮河、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等等。所以,南京的城市景观设计应蕴含深刻的历史感,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名都风采容纳在各式景观中,形成南京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

当代的中国城市景观设计是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国度里进行,它除了要考虑地理和生态环境之外,城市的历史文脉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城市的历史文脉,是指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脉络,它像一条穿越城市的历史轴线,贯穿整个城市的历史,体现城市文化的积淀,是城市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城市无法再生的宝贵资源,理清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文脉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显得尤其重要。

2.学科背景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学教育其实是刚刚起步,学科背景主要是建立在以前的园林学基础之上。俞孔坚教授的到来,促使了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人对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重视。

2003年1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成立。2003年10月8日,清华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正式以景观学命名的系科。2004年12月5日,国家建设部人事教育司联合国内18所高校召开全国高校景观学专业教学研讨会,成立了高等学校景观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被认为是中国景观学教育发展的里程碑。景观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我国从此有了较为详细的定义,它是指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从国际上来看,自100多年前美国出现第一个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以来,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都逐渐建立起成熟的景观教育体系,培养出一大批景观规划方面的专门人才并

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国际景观教育组织。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景观学才刚刚起步,专业建设尚不规范,国内景观学人才极度缺乏。目前我国农林类高校和高校中的建筑学院都设立了相应的景观学学科的教育,也正在努力为中国高速的城市发展和建设培养专门人才。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于2005年10月28—29日在我国同济大学举行,这是全球首次最高规格的景观专业教育会议,在我国的召开也说明了我国目前景观学的教育已提上了社会日程。

四、城市景观设计的历史责任

1.绽现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它的身上,既集中着当代社会林林总总的精神面貌,也体现着历史的沉淀。古老的城市,历经沧桑,在洗尽铅华后毅然显出独特的民族神韵和文化魅力。新建的城市,以它崭新的姿态给人们提供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神往。人们对城市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渴望,城市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理想栖居地。

正因为城市承担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寄托,因此当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也相应地要承载更多的历史人文精神。景观设计师如果只考虑部分建筑的内部结构和表面风格已远远不够,他必须要将城市的历史人文精神融入到整个景观的设计中,让人们在城市景观建筑中体会和寻找历史感,感受人类的进步和延续人类优胜劣汰的生存史。人们对历史所产生的依赖性是由于历史给人们提供了寻找心灵家园和判断优劣与否的心理依据,人们依据历史,可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决定以确定人类今后的发展方向。历史扩大了现代人的精神空间,人们可以从过去的生活中寻找慰藉、自信、勇气和方向等等。人们在城市景观建筑中寻找的这种历史感就要由我们的景观设计师来完成。在设计中融入历史,理清城市历史发展文脉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当代,各个城市的城市精神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所谓城市精神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城市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城市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底蕴、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核心。中国当代城市精神,如北京:“求知、宽容、创新、谦和”;上海:“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南京:“厚德载物、同进文明”;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青岛:“诚实、博大、和谐、卓越”等等,无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当代城市的历史特征和未来的功能定位。

对于城市的景观设计来说,一方面要理清历史文脉,另一方面还要突显出城市特色。城市特色,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形象的、艺术上的总体概括,这种概括即是感性的认识,又是可以上升为理性的、意识性的总体认识。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它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符号特征。城市特色主要由文物古迹的特色、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格局的特色、城市景观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以及城市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等构成。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越是有差异,特色越容易显现,这种个性和特色源于历史和传统,源于久远和遥远。

特色成为区别于其他的标志,当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应避免格式化的统一局面,应努力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将各个城市的城市精神纳入景观设计的风格之中,将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城市历史、城市精神与城市景观共同打造出城市富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应是当代景观设计师所走的一条捷径。

2.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了102个中国最美的地方。其中人工痕迹最少的地方才是真正最美最生态的地方。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寻求人所能到达的地方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随自然而设计、以美的规律来设计、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来设计才是景观设计应有的最深刻含义。

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它必须考虑到景观的地理外在要素如地质、地貌、地形、水体、植被的造型能力,使之合乎自然形态规律并按照美的目的来建造;其次它要考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目的是使景观能够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植物、水体、天空、水土都处于规律的变化之中,人与自然协调生存;然后它还要考虑到人类社会及历史人文的要素,要探究景观的合乎时代性和文化民族地域的特征性,要保留和传承人类的历史文化。具体到城市的景观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体等特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的历史,城市的现状及城市的当代功能定位等一系列要素。

城市景观设计不是一个现时现世的简单工程,它将成为历史,永远镌刻在关乎人们生存与审美的史书中。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却可以客观地去评价历史,去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去查缺补漏;我们不可能拥有全世界,我们却可以主动地去学习世界,去创造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方世界。我们的目的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寻求一种适合我们中国人自己居住的,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同时又是世界的一种合理的居住方式。

3.立足现代观念体现城市意境

今天,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已不单单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诗意的栖居”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吉迪翁(Sigfried Giedi-on)曾经指出“建筑是对我们生活时代而言是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观建筑学也是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而言人与自然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的诠释和表现。景观建筑学在推动人类物质生活环境变化的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生存理想和精神审美的不断演变。

城市的景观与建筑在承担重要的使用和实用的功能之外,还被界定在艺术审美的范畴之内,无论是西方艺术史还是中国艺术史都给建筑以较高的美学评价。

在现代的审美范畴内,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已被模糊,人们开始在更大的范畴内定义和寻求美,甚至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空间环境。从传统园林学发展而来的现代景观学,在理论与实践中同时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当代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应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体现空间的艺术美,同时将这种空间意识与城市的历史美感和城市精神相结合,体现出城市的独特意境,给人们以特殊的艺术知觉。

4.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高素质的景观规划人才不同于普通的园林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首先应有纵观全局的大局意识和土地伦理观念,从总体上把握景观规划的社会意义。其次,他要有具体的设计学知识,能够从事专门的设计工作,另外,他还必须具有独立的个性、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师主要来源于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类专业和其他一些专业转行人员,真正景观学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重视景观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景观学人才是中国当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景观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了建筑、园林、地理、生态、艺术、人文等等一系列的内容,因此景观设计师也相应地要具备这一系列的知识,凯文·林奇曾经说,你要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景观和城市的设计师,必须学完270门课,所以景观设计师是一个高技术和高知识含量的职业。俞教授回国后,曾很是为中国缺乏景观教育的人才而着急,他说:以建筑学为例,中国目前只有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10甚至1/20的设计师在做相当于国际同行人均5倍的设计任务,可见人才之短缺。而高质量的人才就更是奇缺。景观设计的情况则要比建筑学的情况严重得多,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即使目前全世界的景观设计师进入中国市场,仍无法满足中国建设规模对高质量景观设计人才的需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陆 娟

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特色论文 篇3:

樟树市药用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

摘要 以药都樟树市为研究区域,以主城区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调查市域范围内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在主城区园林绿地中的药用植物应用种类、方式、群落类型及应用效果,并对药用植物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樟树这个药都城市绿化的特色化设计、建设及其决策与管理提供植物种类设计思路或景观提升途径参考。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樟树市主城区的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樟树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樟树市主城区园林绿地中应用的药用植物配置方式多样;园林绿地中药用植物的景观群落类型丰富。

关键词 药用植物;园林应用;物种多样性;樟树市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2.032

Study on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Zhangshu City

XUE Fang1,YAN Yang2 (1.Jiangxi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Zhangshu,Jiangxi 331200;2.Jiujiang Forestry Bureau,Jiujiang,Jiangxi 332000)

Key words Medicinal plants;Landscape application;Species diversity;Zhangshu City

作者簡介 薛芳(1981—),女,山西运城人,讲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的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4-07

药用植物是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如益母草、夏枯草、蒲公英等;部分入药的,如白芍、人参、曼陀罗、射干、桔梗、满山红等。在园林绿化中巧妙地对药用植物加以综合利用,既能创造植物景观,又能在诊断、保健、预防疾病等方面体现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包括木本及草本,即集药用与观赏于一体的植物。此类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既可作为园林植物景观供人游乐、休闲和愉悦心情之用,又可起到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1]。

现阶段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仅局限于少量大众化的药用观赏植物(如玉簪、万寿菊、金盏菊、凤仙、紫苏、小菊、黄芩、商陆、白芨、蒲公英、车前、麦冬等),园林景观应用形式也仅仅局限于花坛、花境及林下地被等形式。仍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药用植物尚未在园林景观营造中得以广泛应用[1]。

中医中药作为国粹,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结合园林景观,扩大药用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是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像樟树这样一个国际性的“药都”(以“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于世),药用植物的园林应用对于宣传“中医药”文化、彰显城市形象、益于广大市民的身心(养心、益智、疗愈)健康显得更为重要。

如何结合园林建筑、小品、地形及其他植物等园林要素,利用药用植物组合成特色景观,创造益于身心的园林绿化环境是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与家庭绿化、美化的趋势。为此,开展“地方药用植物资源在樟树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以期更好地传承并弘扬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和园林文化。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樟树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地理坐标115°06′33″~115°42′23″E,27°49′07″~28°09′15″N。地处鄱阳湖与赣中丘陵过渡地带,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构成从东南到西北呈马鞍形倾斜走向[2],全境东西长50 km,南北宽31 km,总面积1 291 km2。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20~40 m(主城区海拔30 m),约占市域面积的41%。可耕地4.13万hm2(其中水田3.40万hm2、旱地0.73万hm2),可养水面0.44万hm2、林地2.27万hm2。

樟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均气温17.7 ℃,7月平均气温29.3 ℃,1月平均气温5.3 ℃;极端最高气温40.9 ℃,极端最低气温-11.7 ℃;≥5 ℃积温6 145.6 ℃,≥10 ℃ 积温5 585.0 ℃[3]。年降水量1 710.7 mm,多集中在3—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为1 718.2 h,无霜期273 d 左右,在11月下旬初霜,2月底终霜。具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的特点[4]。樟树市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呈酸性反应。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森林覆盖面大,全市森林覆盖率24.1%以上,极为适宜植物生长,域内无工业污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以“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南国药都,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1.2 城市特色文化 樟树市作为南国药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樟树药业源远流长,自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著名丹术家、道教始祖葛玄在市东南的阁皂山采药行医、筑灶炼丹,前后40余年,开樟树药业先河。樟树市在三国时期摆有药摊,唐代设有药墟,宋代形成药市,明清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的“药码头”。 “樟帮”药工炮制加工,炒、浸、炙、烘、晒、切、藏均十分考究,独树一帜,切制的白芍饮片堪称一绝,素有“白芍飞上天”之誉。独特的加工炮制技艺,便捷的交通条件,使樟树成为南北药材集散和加工炮制中心,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 在樟树药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起特有的樟树药都文化,中药材贸易、加工炮制技术、樟帮帮规等独具一格,并渗透到医药保健、养生、膳食、起居、民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药都文化[4-6]。

伴随着樟树市创建森林城市的步伐,城市旅游业也在不断壮大,作为南国药都,樟树市值得向世人展现城市特色文化及特色园林景观。为了发展樟树的城市特色产业,向游客展示药都——樟树的魅力,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药都的魅力、精致和浓郁的药都文化气息,这一系列的要求使得樟树市的城市景观提升进程迫在眉睫。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以樟树市作为调查对象,研究的区域范围为樟树市主城区(占地面积118.5 km2),通过对樟树市的5类典型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进行多次全面调查,并将每次的调查结果分析汇总,确定进一步研究方向。

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樟树市城市景观绿化中药用植物的园林应用现状与效果,分别选取5种不同类型的典型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为调查对象(图1),对每种园林绿地内所有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各类绿地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涵盖樟树市药用植物的实际园林应用情况。

具体调查样点如下:①公园绿地,药都公园、南湖公园、鹿江公园、湿地公园等;②生产绿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学院园林综合实训基地;③防护绿地,四特大道、药都大道、盐化大道防护带等;④附属绿地,街心花园、机关安置小区、仁和集团的老厂区等;⑤其他绿地,阁皂山风景区等。

2.2 研究方法

以樟树市主城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选样法,对樟树市的5类典型绿地设置100 m×100 m的样地23个(即公园绿地10个、附属绿地3个、生产绿地3个、防护绿地4个、其他绿地3个)。研究区域总面积为118.5 km2。在地形图及绿地系统规划图的基础上选取适当间距的方格网,并以网格交叉点为样地中心,在距离样地中心点1 km范围内设置5个大样方10 m×10 m(图2),每个大样方内设置6个小样方(图3),小样方中乔木样方面积为10 m×10 m,灌木样方面积为4 m×4 m,草本样方面积为1 m×1 m[7]。研究区域中大样方有115个,小样方有690个,对样地进行多次全面调查,并将每次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

样地中的大样方采用5点取样法,即当调查地段较规整,为方形时,可以按梅花型取5个样方[7]。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根据植物的分布和地形情况,简便、合理地选择样方并统计样方中的个体数量。此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如果种群个体量较少时,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比如长方形的地段,可作该地段的2条对角线,在2条对角线的交点确定1个样方中心,在每一条对角线距离边角1/4对角线长处各确定1个样方的中心,共5个样方。

3 樟树市药用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3.1 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3.1.1 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以5种不同类型的典型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作为调查对象,先后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樟树市药用植物的园林应用分布情况(表1)。

公园绿地中药用植物有77科108属136种,其中乡土药用植物有102种,乡土率为75.00%。附属绿地中药用植物有36科54属69种,其中乡土药用植物有45种,乡土率为65.21%。其他绿地中药用植物有96科158属247种,其中乡土药用植物有138种,乡土率为55.87%。防护绿地中药用植物有21科30属46种,其中乡土药用植物有36种,乡土率为78.26%。生产绿地中药用植物有45科72属96种,其中乡土药用植物有60种,乡土率为62.50%。

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5个绿地系统中的药用植物多样性大小:其他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中药用植物多樣性最丰富;乡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防护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其中防护绿地中乡土率最高。

3.1.2 药用植物中维管束植物种类。

由表2可知,维管束植物总计79个科,其中蕨类植物有2个科,占比为2.53%;裸子植物有7个科,占比为8.86%;被子植物有70个科,占比为88.61%。 维管束植物总计129个属,其中被子植物有115个属,占比为89.15%;裸子植物有12个属,占比为9.30%;蕨类植物有2个属,占比为1.55%。维管束植物总计247个种,其中被子植物有232个种,占比为93.93%;裸子植物有13个种,占比为5.26%;蕨类植物有2个种,占比为0.81%。

樟树市药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维管束植物总共有79科,129个属,247个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个科(肾蕨科、铁角蕨科),2个属(肾蕨属、巢蕨属),2个种(肾蕨、鸟巢蕨);裸子植物有7个科(银杏科、苏铁科、罗汉松科、松科、杉科、柏科、紅豆杉科),12个属,13个种;被子植物有70个科(毛茛科、夹竹桃科、木犀科、山矾科、樟科、苦木科、杨梅科、杜英科、悬铃木科、胡桃科、榆科、杜鹃花科、猕猴桃科、海桐科、豆科、楝科、冬青科、蜡梅科、大戟科、茄科、无患子科、藤黄科、珙桐科(蓝果树科)、玄参科、百合科、石榴科、马鞭草科、鼠李科、瑞香科、卫矛科、桑科、杨柳科、漆树科、虎耳草科、菊科、禾本科、梧桐科、木兰科、五加科、山毛榉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泽泻科、杜英科、杜仲科、芸香科、鸢尾科、紫茉莉科、蔷薇科、棕榈科、石蒜科、美人蕉科、莎草科、肾蕨科、海金沙科、山茱萸科、锦葵科、小檗科、黄杨科、七叶树科、葡萄科、山茶科、千屈菜科、茜草科、忍冬科、槭树科、紫葳科、姜科、香蒲科、藜科、苋科),115个属,232个种。其中被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被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重较大,达93.93%;裸子植物(5.26%)次之;蕨类植物比重最少,仅占0.81%。

3.1.3 药用植物中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由表3可知,樟树市的药用植物共有247种,其中木本植物有166种,草本植物 81种。樟树市药用植物生活型中木本植物的比重为67.21%,草本植物的比重为32.79%。

樟树市药用植物中木本常绿乔木35种,占比14.17%;常绿灌木28种,占比11.34%;常绿藤本6种,占比2.43%。

樟树市药用植物中木本落叶乔木61种,占比24.70%;落叶灌木30种,占比12.14%;落叶藤本6种,占比2.43%。

樟树市药用植物中草本植物共有81种,占药用植物总量的32.79%。其中一、二年生草本18种,占比7.29%;多年生草本中宿根56种,占比22.67%;球根5种,占比2.02%;草质藤本2种。其中草质藤本物种数最少,仅有2种,占草本植物的比重仅为0.81%。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市的药用植物共有247种,其中乔木96种、灌木58种、藤本14种(木质藤本12种,草质藤本2种),乔木∶灌木∶藤本的比例为96∶58∶14,接近于7∶4∶1。

常绿树种占木本植物的比重为27.94%,落叶树种占木本植物的比重为39.27%,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比较,落叶树种所占比重大于常绿树种(1.4∶1)。

3.2 药用植物景观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由表4可知,樟树市药用植物中观花植物总计有118种,其中观花药用植物中乔木39种,灌木34种,藤本5种,草本40种;观叶植物总计有71种,其中乔木25种,灌木14,藤本5种,草本27种;观果植物总计有58种,其中乔木32种,灌木10种,藤本4种,草本12种。

樟树市药用植物中观花植物所占比重最大,有47.78%,观叶植物占28.74%,观果植物占23.48%。其中乔木植物中观花40.63%,观叶26.04%,观果33.33%;灌木植物中观花58.62%,观叶24.14%,观果17.24%;藤本植物中观花35.71%,观叶35.71%,观果28.58%;草本植物中观花50.63%,观叶34.18%,观果 15.19%。

樟树市药用观花类植物共118种,园林使用率较高的植物有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山茶(Camellia  japonica)、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木槿(Hibiscus syriacus)、月季(Rosa chinensis)、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黄杨(Buxus  sinica)、金边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苦楝(Melia azedarach)、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枳实(Poncirus trifoliata)、紫叶李(Prunus  ceraifera  cv.Pissardii)、夹竹桃(Nerium indicum)、含笑(Michelia  figo)、木兰(Magnolia  liliflora)、玉兰(Magnolia denudata)、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persica f.duplex Rehd)、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石榴(Punica  granatum)、锦带花(Weigela florida)、郁李(Cerasus  japonic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紫荆(Cercis chinensis)等。其中观花植物中红色系的花有合欢、紫薇、月季、郁李、山茶、杜鹃花、紫荆、碧桃、木芙蓉、扶桑、夹竹桃等;蓝、紫色系的花:泡桐、八仙花、木槿、紫荆、紫玉兰、金边瑞香、苦楝等;白色系的花:茉莉、瘦疏、女贞、枸橘、玉兰、广玉兰、栀子花、梨、白碧桃、刺槐、木莲、白杜鹃、络石、绣线菊、白木槿等;具有芳香的香花植物有茉莉、桂花、栀子、含笑、白兰花等。绿地系统中的植物景观很丰富,花灌木与高大乔木相互交错,搭配种植,从色彩、季相变化方面来讲都很有特色,从植物花期来看,大多数植物的花期分布在春、夏、秋3个季节,尤其春夏2季开花植物较多,冬季开花的植物较少,如山茶、蜡梅等。

4.2.1 丰富植物群落景观,突出保健生态特色。

就城市园林绿化来讲,仍要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一方面,绿色植物能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充满希望,另一方面,绿色植物能起到缓解视觉疲劳、提神的作用。在绿化美化的同时不应忽视药用植物的生态特性,如山茶、茶梅、女贞、合欢等在半阴环境下长势良好,南方红豆杉要求半阴的环境条件,一旦光线直射,就会导致其生长不良,出现枯叶最终死亡。在绿化中,要以四季常青的药用植物为主,比如樟树、苏铁、女贞、雪松、枇杷、桂花等,致力于打造绿色植物群落,起到改善、美化环境的功效,力争营造出一片生态绿洲。在城市生态绿道建设方面,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类型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城市的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9]。

积极建造城市特色植物园——药用观赏植物园,依据城市景观设计原则,合理选用较高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依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美学特性,把药用植物园打造成观赏、科普、生产、旅游、示范、疗养为一体的特色植物园,突出生态保健效应,对各类观赏性的药用植物合理组合搭配种植,形成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地被相结合的观赏植物景观群落体系[10]。根据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选择适合立地条件的观赏药用植物,种植具有保健功效的药用植物种类,通过合理搭配,再配以园林建筑小品适当作点缀,努力营造具有较高园林观赏价值的特色旅游景区,以全新的生态理念,建构具有良好生态保健型的园林景观[11]。

4.2.2 着眼区域优势,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药用植物景观。

樟树市具有丰富的中草药植物资源,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药用植物选择上力推以下几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药用植物——黄栀子、车前、吴茱萸、枳,即“三子一壳”。选用既能美化环境又具有良好保健功能的药用植物,为了取得最佳观赏效果,只有將色彩反差较大的植物进行搭配,才能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按照园林绿化要求,精心布局,使得植物群落间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以展现药用植物生机盎然的活力和独特魅力。

在中草药基地建设中,可采用混合搭配种植的方式,用枳在基地四周作高篱,药用植物枳的结实率高,果实成熟时黄色,是地道药材枳壳的来源,树干上多刺,生长迅速,耐修剪,是很好的绿篱材料,枳属于落叶树种,在秋季叶脱落之后,还可以观树干,能为冬日增添点景致。吴茱萸、黄栀子均可成片种植,吴茱萸花白色,花期5—6月,有特殊芳香气味,在园林中能释放出植物杀菌素,是很好的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树种。黄栀子花期3—7月,白色有香气,是很好的香花植物,果实黄色,果期5月—翌年2月,整个植株花与果交替生长,在绿叶映衬下很是美观。

在园林景观营造绿化方面,可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既能满足中草药栽培生产基地的需求,又能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科普中医药文化的场所,努力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中药材生产基地[11],即集传播中医药文化、中药材种植于一体的药用植物景观,从而彰显“中国药都”的地方特色。

4.2.3 丰富季相景观,处理好药用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药用植物中的黄栀子、紫薇、夹竹桃、桂花、木芙蓉、茉莉、含笑等均兼顾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双重功效,不仅能美化、绿化、香化环境,而且能够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居民区绿化。

含笑、茉莉是药用植物中的香花植物,茉莉花期在12月—翌年3月,此时处于冬春交替之际,含笑花期在3—5月,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与紫叶李、碧桃、贴梗海棠、玉兰、白兰花、木兰、山茶等搭配种植,按照香花植物开花的花期合理进行搭配,体现春季特色景观。

在城市绿化体系建设中可把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生态绿道等纳入到绿化系统当中,在城市河流中可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如睡莲(Nymphaea tetragona),花单生,浮于或挺出水面,花大型、美丽,浮在或高出水面,白天开花,夜间闭合,并以它娇容多变的花色和浓厚的香味闻名于世;荷花(lotus flower)花色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甚是美丽,微风袭来,阵阵清香扑鼻,在炎炎夏日,展现夏季特色景观。

香花树种桂花、含笑等在园林绿化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使人体会到“月到中秋桂子香”的意境,人们通过嗅觉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独特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在其周边种植一些鹅掌楸(马褂木)、无患子、红枫、柿树、乌桕、银杏、水杉、池杉、落羽杉、国槐、悬铃木等秋色叶树种,很好地呈现出秋季特色景观。

在季相景观多样性营造中,可以梅来营造特有景观,栽植大面积的梅林,混合搭配种植些园林药用观赏植物,在冬季营造梅香雪海的特色景观,元代诗人杨维硕赞其“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蜡梅在严寒中也争相开放,花期12月—翌年3月,花黄色,带蜡质,具芳香,很是漂亮,在种植时配以山茶、茶梅,在寒冬时节增添了一点盎然生机,营造出冬季特有的季相景观。

处理好药用植物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对植物造景的整体景观效果来讲是有促进作用的,临街居民区的墙体裸露在外,年久失修,风吹雨淋,很多建筑外的墙面墙皮掉落影响街景,尤其是药用植物中的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利用。

4.2.4 以每年的全国中药材药品交易会为契机,大力宏扬中药文化,提高城市园林植物景观。

自1958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1届全国药品药材交易会,每年10月中旬在樟树市均会举办全国性的“中药材药品交易博览会”。作为南国药都,樟树市应借助每年一届“中药博览会”的契机和森林城市打造,营造特色的城市植物景观(尤其是药用植物的应用),向世人展现樟树这个特色城市的文化魅力及园林景观。

5 结论樟树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药用植物247种,分属 96科158 属。在园林绿化应用中药用植物使用率高的乔木类有50种,灌木类25种,地被类27种,裸子植物13种,乔木∶灌木∶藤本比为96∶58∶14。

樟树市药用植物在园林应用中以观花植物为主,兼顾观叶、观果类。所有植物的生活型中以观花类植物(47.78%)居多,观叶类(28.74%)次之,观果类(23.48%)最少。乔木中观花类占40.63%,观叶类占26.04%,观果类占33.33%;灌木中观花类最多占58.62%,观叶类占24.14%,观果类占17.24%;藤本中观花类占35.71%,观叶类占35.71%,观果类最少仅占28.58%;草本中观花类占50.63%,观叶类占34.18%,观果类最少仅占15.19%。

药用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方式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带植、群植、片植、篱植、散点植等;按其主要功能分,樟树市药用植物的园林景观群落共有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文化型、科普型、生产型六大类。经典的群落配植方式分别有观赏型(南湖公园:银杏+栾树+合欢;鹿江公园:鹅掌楸+紫叶李+樱花);环保型(防护绿地:樟树+合欢+杜鹃花;杜英+桂花+八角金盘+草花);保健型(街心绿地:雪松+桂花+银杏+木槿+杜鹃花群落;松柏林、香樟纯林等);文化型(附属绿地:梅+兰+竹+菊;玉兰+海棠+迎春+桂花;松+竹+梅);科普型(现代农业科技园中的栀子园、竹柏园、吴茱萸园、蓝莓园、山茶园、枳壳园、金橘园、玫瑰园等);生产型(药都公园:杜仲+桂花群落;枇杷 +女贞群落;银杏+罗汉松群落)。

樟樹市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园林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够理想,药用植物的群落景观不够丰富,地域特色景观没有体现出来,药用植物季相景观不够突出。因此,药用植物在城市景观营造方面的应用还有待优化。

6 建议

樟树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应合理选用能较好适应当地城市气候的乡土药用观赏植物,将药用植物用于园林绿地,在较好地保护地方药用植物品种资源的同时又能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还可有效降低城市绿化养护成本;药用植物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质,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在园林绿化中充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必将给园林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要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单位的宣传引导,规划设计单位的配合,使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在绿化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可能把樟树市的城市绿地打造成具有科普、旅游、示范、疗养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突出体现城市个性及其生态保健效应。

为进一步丰富樟树市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维系城市生态平衡,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和特色城市文化,应合理规划与设计药用观赏植物的种植模式与空间组合,形成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多维度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修清.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8):215-216.

[2] 朱朝晖.赣江樟树段水环境及水污染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3] 邹海勇.樟树市设施蔬菜生产绿色防控措施[J].现代园艺,2017(4):46.

[4] 邢妮,张婷,刘秉焱,等.陇山山地自然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1):165-174,184.

[5] 樟树药都文化和药业发展特点[EB/OL].(2013-10-10)[2020-01-05].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jx.xinhuanet.com/2013-10/10/c_117659630.htm.

[6] 樟树市医药産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3-10-11)[2020-01-05].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jx.xinhuanet.com/2013-10/11/c_117662195.htm.

[7] 江西省樟树市史志工作办公室.清江县志(清.同治版)[M].樟树:江西省樟树市史志工作办公室,2015.

[8] 刘晓静,李素英.上聚源农业观光园的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93-98.

[9] 许召林,胡成刚,苟欣.建设现代化中药标本馆,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5):39-41.

[10] 刘健雄.药用植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2):129-131.

[11] 范繁荣,王邦富,李永武,等.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9):211-212.

作者:薛芳 晏阳

上一篇:婚姻家庭立法赔偿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纠纷解决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