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执行力的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素养的培育,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注力,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能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执行力的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执行力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体验式教学,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情境设置和活动实践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到知识的本质,从而做到将知识吸收理解,并且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教学;设计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以课本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并做一定程度的扩展。这种教学模式简单清楚,对小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有很大好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它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况下,无法将所学知识最大化,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成为阻碍。所以,在新的教育环境形成的当下,体验式教学就出现了。体验式教学主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情境设置和活动实践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到知识的本质,从而做到将知识吸收理解,并且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体验教学对老师的要求颇高,要求老师在认清自身位置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构建情境、恰当安排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监督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获得知识,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情境设置

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是要在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利用学生活泼的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认知,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数学教学,最后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图画、游戏、课外活动都会有很高的积极性,情境的设置就要围绕着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将这些东西融入到情境中,首先依靠着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一点点受到情境中知识的感染和熏陶,将对数学的认知从困难转变为有趣,从枯燥转变为丰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创建扮演钟表的游戏情境,即让学生分别扮演时针、分针和秒针,三个同学通过调节自身高度和角度摆出老师出示的时间,让下面的同学根据表演说出时间。这样的表演诙谐幽默,又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还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这样的教学游戏有所期待,从而改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提升学习兴趣。

情境设置的关键在于迎合学生的口味,只有摸清了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体验,才能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

二、活动实践

活动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操作性指的是实践活动要在学生的执行力范围内、在老师的操作范围内、在教学的要求范围内;实用性指的是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应用知识的要求,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为了学习而活动,有的放矢,让学生有空间、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出来。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测量计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测量出学校篮球场的面积,一个小组负责操场的面积,一个小组负责教学楼的占地面积,每个小组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最后老师再将各个结果汇总,得出大概的学校占地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面积的计算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特别是最后得出学校面积的时候,学生会感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加集体荣誉感。又比如,在学习《统计》之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到附近的超市做商品的销售调查,如什么商品的价格最高,什么商品的销售情况最好,什么商品的好感度最高,等等。在进行调查之后,制作一张有关商品销售情况的统计表格或者统计直方图。这个实践活动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应用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对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有很大帮助。

活动实践旨在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他们知道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是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在应用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互动体验

互动体验包括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体验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找出教学和学习当中的疏漏,查漏补缺,为教学过程完成一个循环。比如,学生们之前测量了学校各区域的面积,之后老师可以拿出学校的区域图,通过对照检查学生测量计算的精准情况。有的计算一眼就可以看出错误,如一个篮球场的面积不可能只有200平方米,而有的计算需要进行重复确认,老师就要亲自上阵测量,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来源。又比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之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两之间开展互相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互动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布置作业的学生会容易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批改作业的学生容易找出对方的疏漏,这样一来一往,就将问题暴露出来,方便老师指导纠正的同时,也避免出现知识的盲点。

总之,体验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发现本质、灵活应用的特点,它要求老师在教学上做到周全考虑、合理恰当,要求学生端正思想、积极参与。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应用好体验教学,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环境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作者:王义江

学生执行力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四部曲”研究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素养的培育,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注力,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能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常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语文学科当中,但数学学科也同样适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反思能力,不仅利于他们理清学习过程中模糊的数学概念,还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历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四部曲”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四部曲

为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一个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便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水平能力比较弱,通常会受到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组织开展数学阅读活动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便是拥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介入丰富的学习素材,但往往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阅读方式的指导,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灵活的读取教材当中有用的数学信息,这也是学生数学成绩提不上去、对数学学科感到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小学阶段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以下便结合实际教学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四部曲”进行分析。

一、 阅读动机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部曲”便是数学阅读动机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的诱导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动机,拥有阅读动机以后,便可以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阅读兴趣,这里所指的动机也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驱力,这种动机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在提高他们注意力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和持久的投入阅读活动中去,进而达到提高他们数学阅读能力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以兴趣为数学学习的前提,在引导小学生开展数学阅读过程中,需供给学生丰富的阅读材料,并不断地为学生去创造去提问、去猜想以及去验证的機会,让学生处于良好的阅读情境当中,通过兴趣的激励作用,最终形成数学阅读动机。

比如:在“体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体积这一数学概念之前,可以引入《乌鸦喝水》这一语文课文阅读环节,在数学课堂中引入语文课文阅读的内容,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抛出问题“乌鸦最终为什么能够喝到瓶子里的水?”,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当乌鸦将石子放入瓶子里后,水升高了就能喝到了”,紧接着教师再引入与数学概念“体积”相关的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升高吗?”,学生回答:“因为水的位置被石子挤占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体积”这一数学概念有了急于了解的心理倾向,这便为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在本课结束以后设置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比眼力”“读一读”“数学故事会”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诱导,使其能够带着拓展性及欣赏的角度投入到数学文本阅读当中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数学问题,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数学学科当中的阅读动机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 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二部曲”便是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前提是落实阅读执行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执行力主要包括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意愿、程度及能力。就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认字也比较少,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没有放手给予,而大多采取老师代读的方式,部分教师也会采取课件观看的形式来代替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所用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不仅不利于他们养成自主进行阅读的习惯,还会使他们越来越依赖于家长及老师为他们读题和解题,从而无法培养起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自主阅读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借助自主阅读,能够让学生熟知浅层次的数学知识,从中也有了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但在阅读疑问和体会方面也会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开展学生阅读交流活动,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后反思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习惯。

比如:在学习“比少比多”这一数学知识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审题”为主的阅读环节,以A、B两人投球比赛为例,设计一下问题:①A、B两人在投球比赛中,A比B多投了5个球,A投了25个球,B投了几个球?②A、B两人在投球比赛中,A比B少投了5个球,A投了25个球,B投了几个球?③A、B两人在投球比赛中,A比B少投了5个球,B投了30个球,A投了几个球?④A、B两人在投球比赛中,A比B多投了5个球,B投了30个球,A投了几个球?就以上题目来看,相似度很高,难度也不大,但学生若稍不注意还是比较容易解错,就以往情况来看,学生错题大多因为审题不够细致造成,特别是没有对题目要求进行认真仔细地阅读,未能正确读出关键词和题目当中暗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对题目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正对这类教学,教师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学生阅读题目要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并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来对题目背后暗含的意思进行思考和辨别,并通过反复的训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进而提高他们在数学解题上的正确率。

三、 阅读技巧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三部曲”便是数学阅读技巧的培养,教给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技巧,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特有的年龄限制,无法自觉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在选择阅读方法上,他们也不能很好的选择与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他们特点相适应的阅读方式,这便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过程的引导,对阅读当中好的技巧进行掌握,使其逐渐从愿意读转向会读的层面,最终形成他们自己的一套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而促进他们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据数学知识类型以及数学语言方面的特点来多元化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初就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重点、范围、要求、目的以及问题思考等,进行概念阅读时,引导学生善于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重点词来读懂数学概念。在对图表、公式以及定义进行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数学题目当中的条件及结论,叮嘱学生边读边进行思考,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段法、画线法、画圈法来标出关键词,用问号来标注疑问,特别需要注意的条件及公式则可以用感叹号或五角星等重点符号标注,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全面习得数学阅读的技巧,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进而使他们在数学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以数学当中的“工程题”为例,教会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善于抓取关键词,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应用题型的设计:“某隧道工程全长1200m,工人3天挖了300m,照这样计算,再挖10天可以完工吗?”针对这类题型,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即300÷3=100(m/天);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即100×10=1000(m),通过10天的工作总量与隧道全长进行比较,即1000<1200,便得出结论:再挖10天也无法完工。从以上结果来看,很显然学生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他们忽略了“再挖”这一关键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到题目当中去认真地进行阅读,并勾画出题目当中的“关键词”,教师则针对“挖”和“再挖”这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重点解释,指出这里的“挖10天”主要只是一共挖了10天,之前已经挖了的3天包含在内;而“再挖10天”结合前文主要指的是这10天还要加上之前已经挖了的3天,通过找关键词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题目当中一字之差的含义,以及一字之差不仅意思不同,还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更加仔细和认真,并习得抓关键词这一有效的阅读技巧,使其深刻认识到数学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四、 阅读信心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四部曲”便是数学阅读信心的培养,数学学科语言表述方面具有准确性、逻辑化以及抽象化等特点,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不仅仅简单的对字面意思进行阅读,而是需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充分发挥演绎、推论、想象、归纳总结及分析等多个思维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通过阅读加以内化,才能全面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但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存在知识储备量偏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情况,阅读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阅读的信心和动力。

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字或图形,或者利用实物或学具将问题摆成图形来求解,这样的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题便可以更为简便的方式解答出来,学生在攻克难题方面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在解决“长方形周长”相关题型时,像这样的题“采用两个宽为4cm、长为6cm的长方形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对大长方形的周长进行计算”,面对这样抽象的题型,若学生单靠文字材料进行阅读,大都感覺无从下手,还会打击学生解题方面的自信心。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草图或者借助实物摆图形的方式,将文字描述转换成图案,便能迎刃而解,在今后遇到这类数学阅读难题时,学生便不会浅尝辄止,会更有信心的进行深入的探究。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还有利于增强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研究,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J].黑河教育,2020(1):40-41.

[2]杨秀卿.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阅读落到实处[J].才智,2020(2):138.

[3]潘慧芬.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宁夏教育,2020(2):56-58.

作者简介:

林志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迎宾分校。

作者:林志慧

学生执行力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在桌游中开启化学的启蒙之路

摘 要:如何让对化学一无所知的新初三学生,在假期里,通过游戏,对化学产生兴趣,并能有效的熟悉和记住一些必备的化学用语。“化学元素2048”,这款桌游或许可以达到上述效果。文中详细介绍了这款游戏,及这款游戏给学生带来的成就。

关键词:桌游 2048 化学元素 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 符文混搭

学好初中化学,需要具备一些化学基本素养。这些素养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正确的掌握足够多的化学用语。然而,由于化学用语的专业性、严谨性使得化学初学者头疼不已。如何使学生更加准确的灵活的掌握化学用语,也成了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桌游、手游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有没有一款桌游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解、掌握化学用语呢?

经过大量筛选,本文选了“化学元素2048”的两款不同版本的桌游作为介绍,并推荐给新初三学生。

一、 “化学元素2048”的软件介绍

“化学元素2048”的官方网站这样介绍这款游戏:它是一款非常好玩,充满乐趣的休闲益智类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不断变换卡片显示的内容,从而帮助记忆化学元素的名称与符号。做到寓学于乐,让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在游戏中,玩家要做的就是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了解化学元素和符号。

具体玩法是:滑动屏幕来移动元素,两个相同元素的碰撞将合成新的元素,直至合成Mg!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出现的两个H合成图2的He,图1的两个H在向下滑动合成He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另一个符号,故在图2合成的He的右侧出现了另一个H。每一次操作都会随机出现另一个符号。

二、 游戏前的知识储备

为了把这款游戏与化学知识充分结合,了解每一个出现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在玩前,我们需要准备下面这些知识及措施。

1. 了解下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符号,并能熟记。表中出现的是1—20号的元素,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按着顺序熟练掌握这些元素,并记住每一个名称的边旁部首,以便后面的学习能区分出这些元素的种类和化学性质。

2. 查阅字典标注出每一个元素符号的读音。化学元素的命名有些是为了纪念科学家以人名命名,有些是从外文意译而来。很多字比较生僻,正确读出化学元素的读音,是学好化学的第一步。

氢qīng氦 hài锂 lǐ铍 pí硼 péng

是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你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后,就会有所启发或收获,产生自己的想法。”

2. 榜样示范,仿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就应该以身作则,对于学生发言,无论是否对错、精彩与否,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应微笑倾听,及时投以关注、做出回应,让学生体会出教师对他们的赞许、认可和尊重,从而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提高发言的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以身作则,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检查孩子们的倾听质量,教学活动中,认真观察孩子们的行为、眼神或随便指一个同学,展示听到的内容,对于认真听的同学,及时准确地表扬,这样孩子们的行为得到了鼓励,体验到了听的乐趣,时间久了,自然就养成了听的习惯,进而升至会听。

三、 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倾听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完成,还要做到持之以恒。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倾听的姿势,教给学生倾听方法,比如倾听时通常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同学发言有误时,一定要耐心地等他把话说完,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

(下转第40页)

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钱永芹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素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形式.铭刻在脑海里、溶解于血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会一直伴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全程以及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活化课堂评价机制,是切实提升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生 核心素养 提升 初中数学

专 题 荟 萃

专 题 荟 萃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符号的游戏”.数学文化,对人的熏染、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后,应达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正是提升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诗和远方”.

一、 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观瞻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轻视、忽视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象几乎司空见惯,有意识、有目的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体例可谓凤毛麟角,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严重缺“水”、缺“氧”、缺“钙”现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課堂层面:(1)传统制约.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和课堂观的影响,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背景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节;(2)教法单调.以教定学,一讲到底,重预成,轻生成,数学思想方法被冻结或深埋,数学思维被窄化;(3)聚焦失恰.鲜活的课堂蜕变成分数的“围城”,课堂教学一味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机械识记、重复,热衷于题海,忽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 教师层面:(1)意识淡薄.有的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不足、理解不深,课程执行力和践行新课程的动力缺失,旧瓶装新酒;(2)思维定势.传统陈旧的教学观、课堂观、学生观的诟病未彻底根治,囿于教材,热衷于“满堂灌”“耗时间”;(3)“首席”作祟.师讲生听,师问师答,目中无人,学生的个性、思维、体验和情感被忽视或剥夺,沦为教师独台戏的“花瓶”.

3. 学生方面:(1)机械听讲.有的学生在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情感投入缺失;有的学生一味听讲,不加任何筛选或过滤,思维被钝化.(2)埋头做题.有的学生错误认为做题就等于数学学习,忽视对数学概念、定理、应用及不同内容间联系的深度理解.(3)各自为政.畸形的分数竞争,导致同学之间相互猜忌、保守、提防,交流成为敷衍,互动成为表象,合作成为摆设.

二、 提升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著名数学家柯朗在其名著《数学是什么》的序言中写道:“数学教学有时竟变成一种空洞的解题训练.……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智慧的学,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生成,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 培养学科情感

数学学科情感“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斯普朗格)从而催化学生深入学习、深化理解、深度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情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

(1) 借助数学史料,激活学生的学科情感.

数学史可以让学生直面现代数学的成果,从源头处明晰数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规律,认清它的逻辑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走进数学、爱上数学、学会数学.

如利用有关数学典故、数学家故事导入新课;学习无理数时,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发现史,冲垮了当时希腊人所持有的“一切量都可以用有理数表示”的信仰,并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学习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站在方法论的自然哲学的高度,创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顺利解决了几何学中长期困扰人们的立方倍积、三等分任意角、化圆为方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情趣,体悟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从而迷恋上数学.

(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营造浓烈的数学课堂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如在学习正整数时,以高斯小学时被罚算前一百位正整数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悟数学的思维方法美;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以《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历史名题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数学家的轶事趣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在认知冲突中激活内在的学习需要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 丰富活动体验,固化学生的学科情感.

现代教学论主张:课堂教学要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赵爽的证明法(如图),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精心组织相关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如居民生活用水用电、家庭收支情况、交通拥堵现象、环保绿化、水污染等,让学生接触其他学科、其他行业中有关数学知识的信息,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亲历体验中,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知识具有极其广泛的实用价值.

2. 渗透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在旦夕间掌握、理解,必须采取渐进渗透的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1) 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悟“法”.

依据教材、学习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关键问题,有机渗透,有效引导,使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心灵中实现软着陆并勃发生长.

①策略渗透.教师从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立足“深入”,聚焦“浅出”,设计最适合学生学的策略.如学习“统计与概率”时,让学生自主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强化数据分析观念.在学习正、反比例概念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其中揭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函数关系.

②目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有机溶解在具体、可操作的显现学习目标中.如在解含小数乘除法运算的一元一次方程時,“引导学生树立精确和严谨的数学解题意识”应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再如“数学阅读理解”,“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应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

③统筹渗透.运用诊断式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统筹渗透设计.如学习“分式”时,涉及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逻辑推理素养.课堂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过程目标: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推理),掌握分式约分的规则(训练演绎推理)以及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强化类比推理).

(2) 优化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践“法”.

基于教与学的实际,以教导学、促学,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践“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真正生根、开花、结果.

①打造开放课堂.民主、平等、合作、和谐,是开放式数学课堂的重要特点.如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法则的推导,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开展一题多解、多变的课堂小竞赛,将有关巧思妙解投影展示;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主归纳,再进行全班交流,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②彰显多媒体功能.基于实际,将下载的有关课件、视频、微课等进行有效加工.如学习“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用同位角相等来说明形的关系;结合直线方程的斜率概念在坐标系中进行处理(形数转化);对角度和斜率数值转化中不同的情形再进行分类讨论.

③整合课程资源.将有关显性、隐性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过滤和整合后,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根据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和落下时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圆”(太阳)和“线”(地平线)的关系,进而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图形(相交、相切和相离).

(3) 优化思维训练,催化学生创“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延伸思维触角.遵循课程标准,课堂训练应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优化设计.除做题之外,还可采取游戏、表演、探究、小制作以及实地观察、调查等方式,有效延伸学生的思维触角,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

②提升思维视点.数学学习是现实的.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或亲历为背景,如设计最佳的旅游、参观线路;根据景区门票的相关优惠规定,设计最省钱的购票方案等,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③拓展思维视域.在学习有理数时,定义新的运算法则,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以教材中有关习题为基础模型,进行一题多变、多解(证)训练;结合其他学科或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信息,编制多样化的数学开放题,锤炼思维.

3. 活化评价机制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侧重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方位考量,而不是仅对结果对错以及分数高低的评价.活化评价机制,是优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保证.

(1) 评价内容科学化.

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内容,重点要由“可见知识”向“内隐素养”转变,基于数学学习的实际进行优化设计,凸显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的评价.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以结果评价为中心”的评价观,避免信口开河、一锤定音.倡导多元评价主体机制,将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社区一起纳入评价主体中,有效构建“评价共同体”.

(3) 评价方式立体化.

摒弃作业与考试这两种定势的评价方式,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价值取向,采取隐性→显隐性相结合→显性的方式,有效开展自评、他评和互评活动,积极探索综合性评价方式,彰显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游离于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之外的空洞概念,而是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情感与态度、交流与反思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每一个数学核心素养的性质、内容和特征不尽相同,都具有独自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它们在交互和耦合中可以产生共生效应和优势富集效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教师口若悬河“教”出来的,也不是学生依赖机械模仿、做题、记忆“学”出来的.教师润物无声的引领是“活水源頭”,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都可能是其生成点,经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我体验、感悟和内化,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用数学的思维想、用数学的语言说、用数学的思想解.数学核心素养属于隐性目标,提升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催化数学课程终极目标的有效实现,为学生未来成为一个大写的“社会人”奠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6).

2. 王丽丽.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3. 黄崇平.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4. 金烨.基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J].数学之友,2016(03).

5. 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03).

(上接第37页)

二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一边听一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四要“用心”,在听取同学意见时也不能盲从,做到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例如,在成果展示、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爱讲”,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反思”。在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这课时,学生完成一个主题作品后,要求相互之间评价,一开始学生都不愿意。我就引导“你们觉得这个作品亮点在哪?”这时有学生纷纷说“主题鲜明”、“还有布局完整”、“整体色调典雅”、……“你认为还有哪些不足吗?如何使作品更美?”我继续问,“我觉得内容可以更充实一点”,“我觉得字体颜色有些黯淡”,“我觉得刚刚××说的蛮好的,我觉得字体颜色应与背景色区分明显一点,以亮色为主比较好。”……同学们的激情都被调出来了,而我观察到作品的作者不但没有不开心,反而一边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我知道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这时已经很好地发挥出来了。当经过群商共策下的作品再次诞生时,同学们的神情是愉悦的,兴奋的。

四、 强化训练,使学生习惯倾听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倾听能力,使学生习惯倾听,在倾听中增强理解判断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学会互相欣赏。

例如,在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问:“书本介绍的是用什么软件来制作美丽的苏州园林的?”学生回答说:“用PowerPoint。 ”“为什么要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呢?”一个学生说:“因为用这个软件制作又简单又快!”我接着问:“谁听清楚他所说的?你认为他说的怎样?”又有学生提出来了:“我不太同意他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软件能插入各种多媒体,比如图片、声音、视频,并能制作出各种动画效果,而Photoshop只是对图片的处理,没法制作出动画效果。”……于是,我又问:“谁能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呢?还是我们自己亲自来尝试一下吧!”在这里,通过不断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他人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倾听意识就养成了,学生也会愿意倾听,善于倾听,从倾听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在倾听中,师生会了解很多信息,获得很多思想;会点燃思维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灵感。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教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生如果学会了倾听,就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也一定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会了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更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思考

■ 陈铁飞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生源的极度萎缩,面对富余的教师和闲置的教室,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大班教育,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必将使学校教育走进一个峡谷,为了适应这一现状,我区众多的农村学校都被动地逐步走上了小班化之路。

面对突然到来的小班,小班化成了农村学校的梦想和追求,小班化教育从设想走向实践,其过程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农村学校在教师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小班化教学认识不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二是学科教师配备不齐,短缺严重,无法满足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三是认识存偏颇,部分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传统的观念及教法。四是学校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影响了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和整体持续推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管理者角色进行转变。

一、 从管理者的角度应从制度向人文转变

如何让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我觉得关键是我们的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要更加贴近浓烈的小班化人文环境, 努力做最和谐的管理。

1. 制度化与人性化和谐。

讲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的制度文化可以做得很细致很华丽,究竟有多大的執行力,我觉得,执行力不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有多少教职工参与了制度的制定,或是制度的形成考虑到了我们的管理对象的成分占几层,二是制度是严肃的,用制度规范行为,用人性为制度护航。制度调控教育行为,考核促进反思,这是规范的根本。同时在执行制度时又要给老师以人性化成份,应当让老师理解每一条制度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和理由,都有它人性关怀的成份,让老师愿意去执行才行。三是学校制度过多过细,让人难以领悟,也可能会无所适从,这样的制度文化可能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可以减少制度,用文化的影响力来取代有些规范和制度的约束力。

2. 学校管理氛围和学生的教育氛围的和谐。

我们在乎学生想听到什么,那么我们的管理也要考虑一下老师们爱听什么,反感什么,这方面就是说我们的学校管理不能不考虑老师的内心的感受。小班化渴望让老师内在的活性化的因素洋溢于我们的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使关心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做得最好成为老师内心的渴望而自觉地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以尊重和激励不仅是对学生而言,对老师也同样的重要,学校管理应变独断为尊重,变批评为激励。尊重是教师管理文化的核心,激励可以让老师产生动力和活力,只有学校对老师的尊重和激励才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

3. 管理体制与管理行为和谐。

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份强调决策的执行和检查,而缺少了指导、帮助和服务这一环节,过份强调了学校的要求,而忽略了老师自身的实际状况,常常会出现工作上的反差,进而可能会引起老师的不满。有效的管理不是让老师体会到艰难,而是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合理定位,循序渐进,注重方法才是关键。

二、 从评价者的角度应从管束向个别成长的转变

过去的学校评价过份地强调了改薄功能,指导功能、教育功能和鞭策功能,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发展,从而让教师失去了职业幸福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传统的以数据论英雄的做法应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让评价成为成长的动力,这是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方面。小班化学校管理背景下的评价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努力做合理的评价,才能让老师们感受职业生命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加速教师文化活力的激发。

1. 承认教师能力间的差异。这点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对不同层次的老师用同一把尺子去评价,很难有工作的成就感,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评价时也要体现差异,只要工作态度认真了,尽责尽力,就应得到肯定和认可。

2. 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不能把对教师评价定位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用一种眼光把老师看死,不管业务能力强与弱都要发展,通过系统化的校本教研和培训,让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考核提升。进而促进和促动教师不断成长。

3. 评价教学行为要关注教学过程。鼓励教师用先进的方法和理念来改进课堂。具体说就是有没有改变自己上课的面貌,特别是教师在教学中创新环节或教学模式应作为教学行为评价的最重要指标,从而实现以评价促课改。比如,每个人针对自己的特点,构建自己的教学框架或模式,学校进行跟踪评估和验收等。把有没有课改,作为评价的一把尺度,可以促进老师参与课改,用多样化的教学来推动精彩份呈的课堂。

三、 从参与者的角度,学校管理应从引领向服务转变。

在农村被动式小班背景下,学校的管理不只是引领,更主要的是做好服务。树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服务的观念,只有当服务的意识内化成全体教职工服务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小班化教育管理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小班化课堂才能迎来真正的活力。

当前,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还是成功每一个,这些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求我们做到服务每一个,比如,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接受式的大班教学在实际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存在诸多困难: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每个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小班由于人数少,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足够的时间且能够很好地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在个性化学习上给予指导和点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

个别指导自主发展是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个总体思路,在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自主化,坚持教育改革的开放性、开创性、开拓性和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努力办活、办好、发展学校的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别充分的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行为从集体授课向学生个别化学习指导转变。在充分整合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的各种有效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个别制订单独的学习指导方案,使分层教育从群体向个体推进,让教学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碳tàn氮 dàn氧 yǎng氟 fú氖 nǎi

钠nà镁 měi铝 lǚ硅 guī磷 lín

硫liú氯 lǜ氩 yà钾 jiǎ钙 gài

三、 “化学元素2048”的应用和意义

1. 两款“化学元素2048”的对比

“化学元素2048”有两款不同的版本,游戏规则相似,只有一点不同,一款是纯符号的游戏,色彩丰富,视觉效果极佳。一款是符号和名称混搭的游戏,色彩单调,一个方块和另一个方块颜色很接近。

2. 纯符号“化学元素2048”的游玩体感

图3是 “化学元素2048” 纯符号款的游戏过程中的一个画面,从图中可知,游戏规则很简单,但是,色彩却是相当漂亮。每一种元素符号的背景色都不相同,鲜明的色差提醒着玩家,注意出现的每一种元素符号。但也正因为色彩的缘故,使得这款游戏可以简单成只是一款游戏。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对元素符号一窍不通,但不妨碍继续玩这款游戏,只要颜色相同的合成即可。

从化学角度看,此款游戏简单。

从非化学角度看,此款游戏简单。

从益智角度看,此款游戏值得一玩。

学生1反馈:挺好玩的一款游戏,玩过几把后,脑袋里能清晰的预知下一个合成的元素。

3. 符文混搭“化学元素2048”的游戏体感

图4是“化学元素2048”符文混搭款的游戏画面之一,此款游戏训练的是玩家对元素名称和符号的转换。

从图中可以看出,颜色非常接近,且颜色相同的却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元素,不易从色彩方面直接纯玩这款游戏。图中有文字和符号,每合成一个元素,符号和文字都是变化的,合成前可能是文字,在合成之后就变成了符号,且不参加合成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也在变化。

作为资深的初中化学教师,玩了很久,却也是眼花缭乱,需要在文字和符号间停顿转化下才能进行下一步。

此款游戏需要对名称和对应的符号相当熟悉才能顺利进行玩下去,脑细胞死伤率80%。

从化学角度看,此款游戏有难度。

从非化学角度看,此款游戏无法进行下去。

学生2反馈:很有难度,有点坑,玩家并未动该元素,但该元素符文自动变换。玩一会儿就得去翻看识记元素符号和名称。

4. 家校配合,共开化学之门

网上有许许多多的各类游戏,很多游戏很有吸引力,如《王者荣耀》。那么,如何让学生能長时间专注于这款游戏,就是化学教师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首先,家长得掌控好手机的使用率;其次,家长最好陪同一起玩乐;再次,家长能配合老师截屏发群。

5. 试玩“化学元素2048”初效

初三开学前一个礼拜,推荐学生安装试玩该款游戏。玩纯符号的2048两天后,安装符文混搭的那款2048。要求每日截屏,但每天截屏反馈的人数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究其原因,部分家庭没有智能手机,部分家庭没有网络,部分家庭限制使用手机,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管束。

为了检验那部分玩过2048的游戏的孩子的收获,预先让未玩过游戏的学生诵读这20个元素名称及符号10遍,然后,在全班展开默写抽查。

结果显示,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记忆元素符号的学生,比单纯通过诵读方式记忆的学生的记忆效果好,正确率高,且读音更准确。

由此说明,选择恰当的合适的教育方法更有助于教与学,选择恰当的合适的游戏类型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小强.“化学连连看”游戏的开发和应用.中学化学教与学,2017(6):18-20

[2] 黄秀梅,钱扬义.“忘不了”化学扑克牌教育游戏新牌的开发与应用.考试周刊,2013(79):151-154.

[3] 马仁章.“轻松突破化学用语”手游的开发及应用. 中学化学教与学,2017(6):11-13、35

作者:周国香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校园文化论文下一篇:我国特色设计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