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的研究

2022-12-08

食用菌以其独特风味、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及明显的生态效应,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逐年的扩大, 对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因此, 《食用菌栽培》已成为园艺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针对《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灭菌、养菌时间长, 影响课堂实验和学期整体实验进程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减少培养基装量, 缩短灭菌和养菌时间的试验, 并在此基础上对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表进行了优化, 有效的缩短了食用菌实验的进程, 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全程, 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 减少培养基装量, 缩短灭菌和养菌时间的试验

按照标准的灭菌时间要求 (以手提式高压蒸气灭菌锅为例) , 压力达到1kg/cm2 (121℃) ~1.5kg/cm2 (128℃) 后, 谷粒培养基需维持2.0h, 木屑培养基需维持1.5h, 加上前期的培养基配制、装瓶、加热升压、后期降压等项操作所占用的时间, 合计在4.0h以上, 一上午难以完成实验, 经常占用中午休息的时间, 由于灭菌时间与培养基的装入量有关, 因此, 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前提下, 我们将培养基的装入量减少了2/3, 并将培养基的灭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 保证了一上午的时间完成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的全过程, 中午冷却培养基, 下午即可进行接种。通过减少培养基的装量, 向培养基中掺入一定量的质地松软的木屑或粉碎的秸杆, 打接种孔和增加接种量等措施, 有效的缩短了学期实验的整体进程, 在一学期的时间内, 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一级种生产自己的二级种, 再用自己的二级种生产三级种、栽培袋, 并进一步进行出菇管理方面的实习, 既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和责任感, 又便于教师考查学生的实验成果。

2《食用菌栽培》教学的优化

2.1 授课计划的优化

加大实践课教学所占的比重。《食用菌栽培》是一门以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 因此, 我们将理论和实践课教学的比例调整为1∶2, 将其中的一部分理论知识安排在实践课的空闲时间讲授, 如等待灭菌的空闲时间, 就可以用来讲授或组织学生讨论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术。

以实验教学的进程为授课安排的主线。以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栽培、贮藏与加工的实验进程为主线, 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基础上, 利用养菌实践的空闲时间, 讲授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分类、营养与生理、生长发育的条件、病虫害防治、菌种保藏与复壮、液体菌种的生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其中实践课的安排是:第1周是一级菌种的生产, 第2~3周是二级菌种、液体菌种的生产, 第4~5周是三级菌种的生产, 第6~1 0周是栽培袋的生产, 第1 1~1 8周是栽培管理、贮藏与加工。

2.2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优化

2.2.1 不同的菌种同时进行实验

因不同固体菌种的一、二、三级和液体菌种制作的操作过程和要求的培养条件基本相同, 所以不同实验小组使用不同菌种进行扩繁和生产栽培袋, 这样在最后栽培过程中, 即可同时实习到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出菇管理技术。

2.2.2 不同培养基同时进行实验

在二级菌种培养基制作实验过程中, 我们先将学生分成大组, 每一大组里设两小组, 一个小组进行谷粒培养基的制作, 另一个小组进行木屑培养基的制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小组之间可互相观察, 一次实验实习了两种培养基的制作。

2.2.3 选用早熟品种, 缩短菌丝后熟的时间

在选择实验菌种时, 尽可能选用早熟品种, 在菌丝满瓶 (或袋) 后, 就能出菇, 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栽培管理内容的实习。

2.2.4 使用菌种出菇, 减少养菌周期

为了提前进入出菇管理, 我们可以直接将三级种 (或二级种) 当做栽培袋使用, 可减少一到二个养菌周期。

2.2.5 有意制造污染, 让学生全面观察到可能发生的各种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观察因灭菌不彻底、菌种带菌、接种操作带菌等原因引起的各种污染情况, 有时需要有意识创造污染, 便于学生了解各种污染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对策。

2.2.6 采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将购买的食用菌制种、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光盘, 外出考察和校内实验实习的摄像资料, 网络收集的图片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收集在一起, 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 并采用了:教师导入-->提出问题-->观看教学录像和图片-->讨论-->实验设计-->实验观察-->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

2.2.7 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生产的管理和经营,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增设了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内容,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食用菌的市场销售情况和相关原料的价格, 再加上厂房、设备、能源、劳动力成本的估算, 来进行经营预测和决策。

2.2.8 实验加试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进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各种新技术,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设计, 每次实验都有改进方案, 做好观察和记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9 关键操作步骤, 要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 达到人人过关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就是操作技能型人才, 对于接种、灭菌、检测含水量、判断菌丝生长和污染状况等关键操作步骤, 我们采取了操作-->总结-->再操作-->再总结的训练方式, 让学生在一次实验中也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机会。例如, 在学生转管实验时, 我们让学生将转管任务分两批完成, 学生转管时, 本实验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外面观察和讨论, 找出里面操作的不足和改进的办法,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第二批转管任务, 经过这样的反复之后, 明显的提高了学生转管操作的质量。

2.2.1 0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程,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将来学生面向的是生产的全过程, 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 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的进行、实验结束后的备品清理和卫生清扫等与实验有关的全部工作,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实验 (到工作岗位就是生产) 的能力。

2.3 课程表的优化

由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基制备、灭菌等环节占用时间比较长, 上午完成培养基的配制、装瓶和灭菌, 中午冷却, 下午接种, 因此, 在安排课表时, 我们将每周的食用菌课集中在一天, 如果是每周4学时, 则最好下午安排自习课, 这样可以方便的根据实验的需要, 占用整天的时间。

我院的生物技术、多种经营、绿色产品开发、林业技术等专业的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减少培养基的装量, 缩短灭菌、养菌时间和优化教学, 保证了学生在一学期内完成从一级种制作到栽培的全过程,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和实验的责任感, 方便了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摘要:针对《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中存在灭菌、养菌时间长, 影响课堂实验和学期整体实验进程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减少培养基的装量, 缩短灭菌、养菌时间的试验, 并在此基础上对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表进行了优化, 提高了《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养菌时间,灭菌时间,授课计划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表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俊延.食用菌制种中缩短灭菌养菌时间的试验[J].中国林副特产, 2006 (5) .

上一篇:案例教学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运用下一篇:兴安选煤厂浮选工艺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