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基地核心竞争力论文

2022-04-21

摘要: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化的发动机和载体,在中国工业化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老工业基地现在都出现了产业衰退的危机,面临着转型与结构调整的任务。通过对中国各大老工业基地总体态势和个性差异的分析评价,研究了中国老工业区整体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业基地核心竞争力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业基地核心竞争力论文 篇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摘要:我国对老工业基地进行调整和改造,作办老工业基地主体的企业,有必要了解自己和其他同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和状况。为此,运用AHP法构建了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应用BP神经网络理论对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合,从而提供了一条对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的途径。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BP神经网络

文献标识码:A

作者:李煜华 胡运权 胡瑶瑛

工业基地核心竞争力论文 篇2:

中国老工业区的个性差异及政策取向

摘 要: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化的发动机和载体,在中国工业化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老工业基地现在都出现了产业衰退的危机,面临着转型与结构调整的任务。通过对中国各大老工业基地总体态势和个性差异的分析评价,研究了中国老工业区整体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老工业区;经济结构;个性差异;转型;政策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policy orientation of China’s old industrial zonesCAI Bing-quan,REN Bao-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Shaanxi Xian 710069,China)

Key words:old industrial zone;economic structure;individual differentiation;transition;policy

一、老工业区经济发展态势的统计描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在有限的资源要素的约束下,我国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来加快经济发展。国家重点投资开发东南沿海地区,并辅以许多优惠政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区域性的新型工业基地,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等。这些新型的工业基地与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相比,无论是作为微观组织的企业,还是宏观组织的政府,都与传统的老工业地区企业、政府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相去甚远,基本上是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建立起来。而广大的老工业基地,“除了上海、大连等少数城市以外,总体上看,多数老工业基地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如重工业和轻工业中的传统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这种结构性矛盾在90年代中后期全国经济进入相对过剩阶段以后,使老工业基地又一次陷入困境。”虽然广大内陆老工业基地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最初希望在微观层面上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推行承包制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来搞好国有企业,还是中央政府目前在宏观层面上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这些老工业基地固守在传统体制、机制和传统产业下,受到了新兴工业地区的猛烈冲击。下表列出了老工业地区主要省份2005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工业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除了我国东部沿海转型较为成功的几个老工业基地,如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城市外,其它老工业基地的人均GDP值普遍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中部、西部老工业基地,它们与东部新兴工业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05年陕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 675.6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 899元,而同期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苏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4 026.52亿元、54 165元。同时,这些老工业基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黑龙江省、四川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 272.51元、8 385.96元,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分别为2 220.52元、2 107.07元,而同期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6 293.77元、12 318.57元。

二、老工业区经济发展态势的个性差异

1.不同老工业区在转型的过程中地区差距明显。我国六个老工业基地之间经济差距明显,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老工业基地和以京津唐为核心的华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不仅表现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增加,而且人均GDP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老工业基地一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是改革的先发地带,基本上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都高于其他老工业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尽管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最近几年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然凭借其雄厚的重工业基础,经济发展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广大西北、西南、中南老工业基地相对落后,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相对小,而且人均GDP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老工业基地一般处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地区。

2.不同类型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借鉴任佩瑜(任佩瑜,2004)对不同类型老工业基地的划分,我们将老工业基地分为:(1)资源型老工业基地。例如,青海湖盐化工基地,四川攀枝花地区的煤炭冶金工业,大庆的石化工业,大同的煤炭工业。(2)制造业型老工业基地。如咸阳、十堰、绵阳、洛阳等地。(3)综合性型老工业基地。如上海、沈阳、重庆、西安等。(4)离散型老工业基地。它们主要聚集在一些中小城市,特点是工业发展的产业特点不突出,小型工业企业居多,工业布局相对分散。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老工业基地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综合性的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老工业基地,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高于其他类型的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型老工业次之,离散型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表现最差。资源型的老工业基地经济波动比较大,其经济结构往往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受制于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国际市场价格。

3.在同一老工业地区内部不同省份、城市之间差距明显。我国六个老工业基地中,不仅各个老工业基地之间差距明显,即使是在同一个老工业基地,不同省份和城市之间差距也相当大。同属华东老工业基地的上海与安徽,上海老工业基地的人均GDP是安徽省的近六倍;同属西南老工业基地的贵州和重庆,2005年贵州省的人均GDP只有重庆市的一半。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城市的十堰与武汉,同属中南老工业基地的湖北省,2005年十堰市的人均GDP仅为武汉市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三、老工业区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个性化

1.不同类型老工业区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差异

(1)单一资源型和原材料老工业区。对于单一资源型基地和原材料老工业基地,要重点解决资源枯竭和接续产业的发展问题,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即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产品生产的能耗,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加大对原材料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积极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环境,减少对单一产业的过度依赖,保持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2)装备制造业老工业区。对于以装备制造业为中心的老工业基地,应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上面。即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及时淘汰和更新其生产设备。加快企业的兼并和重组,着力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循环,具有完善的企业制度的现代化大企业集团,减少低水平恶性循环。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综合性老工业区。对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第三产业,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综合性老工业基地要继续发挥其原有工业基础良好、教育科研基础雄厚和各种配套设施完善的优势,依托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生物科技、软件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2.不同地区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差异

(1)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其转型和结构调整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机遇,如何继续发挥其原有的重化工工业基础良好、国有企业和技术人才众多的优势。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权责明确和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摆脱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和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和资源枯竭产业的退出,积极培育新兴的接续产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程。

(2)华北老工业基地。对于华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其转型和结构调整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发挥北京、天津等城市原有工业基础雄厚、科研院所和人才密集以及对外开放水平高的优势,大力发展这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何发挥京津唐地区强大的龙头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发挥天津、唐山等城市的港口优势,大力打造环渤海湾的新兴临港型工业;加快河北、山西等资源富集省份的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成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切实保护环境。

(3)华东老工业基地。对于华东老工业基地来说,其转型和结构调整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发挥提升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把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完美地统一起来;加强本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重组和兼备,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充分发挥本地区民营经济活跃的优势,在融资、信贷、土地等多方面继续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继续保持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优势,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4)中南老工业基地。对于中南老工业基地来说,其转型和结构调整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推进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充分发挥中南地区位于内陆腹地的有利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加强本地区的体制创新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重点支持武汉、郑州、长沙等几个龙头城市的发展,搞好一批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城市化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推进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市场化进程,支持和鼓励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改变本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和经济活力不足的困境;充分利用中南地区优越的气候环境,学习河南省在“特色农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5)西南老工业基地。对于西南老工业基地来说,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继续推进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交通、通讯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推进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本地区水电、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国家、地方政府、民间以及外资等多种渠道融资,加快本地区的开发建设;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搞活国有企业,同时鼓励和支持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工业的总量和效益;推进本地区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带动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协作,加强对外开放水平,更新观念。

(6)西北老工业基地。对于西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也是如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本地区体制转型和机制创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好资源枯竭城市的接续产业的再造;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变本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和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加快本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本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振兴老工业基地》课题组.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J].改革,2000(5).

[2] 陈耀.新时期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0(32).

[3] 李晶.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初探资源[J].资源.产业,2005(5).

[4] 王亚平,张琪.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趋势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2(48).

[5] 唐建军.从制造业看中国工业化数量背后的质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4).

[6] 陈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0).

[7] 常修泽.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矛盾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3).

[8] 高源.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6(2).

[9] 陈清泰.新形势下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综合方略[J].社会科学辑刊,2003(6).

[10]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181.

(责任编校:弘流;责任校对:段文娟)

作者:蔡炳权 任保平

工业基地核心竞争力论文 篇3:

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验与启示

摘 要:老工业基地的兴衰是科技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共同结果。欧美等发达国家依靠其成熟市场与体制,对陷入衰落的老工业基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和振兴,其本质是根据市场规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并配合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调节,使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活力。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验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振兴;市场规律;科技振兴

一、国外老工业基地衰退基本情况梳理及原因分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相继呈现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缓慢、技术更新迟滞等严重衰退现象,突出体现在能源消耗严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和失业人数激增等方面。老工业基地的兴衰是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由科技进步引发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重心转移。在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大规模使用机器所需的生产要素在传统产业中所占比例偏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对工业化的影响便越来越小。这样,原本拥有生产要素优势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甚至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便日益衰退,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客观结果。国外老工业基地的衰退,主要有以下原因。

1.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竞争能力不断下降

工业革命是从机器的生产和使用开始的,而与其紧密相关的煤铁产区则是老工业基地建立的基础,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丧失生产成本优势的老工业基地在新兴产业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2.对传统市场依赖强,缺乏资金能力支撑

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企业投入高,规模大,各工业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使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体系非常稳定。另外,新技术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开发成本,也使老工业基地对市场信号反应不灵敏。总之,老工业基地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市场的过分依赖和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支撑导致老工业基地竞争能力持续下降,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成为老工业基地衰落的重要原因。

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信息产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开始取代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对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中心由第一、第二产业快速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使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而自然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在产品的生产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比如原联邦德国,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从1950年的88%逐渐降到1972年的32.3%,化工原料也由煤炭转向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导致煤炭产区急遽衰落,而煤炭工业又是西方老工业基地的主导产业,煤炭工业的萎缩必然会加剧老工业基地经济衰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变了不同产业的比例关系,同时也导致了各行业所需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工业人口不断减少,而非工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数不断下降。总之,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给老工业基地的产品市场和就业市场造成新的压力,出现了产品生产规模下降和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

4.科学技术含量较低,生产工艺较为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继续深化,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比例逐渐降低,推动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进而改变了原有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均衡状态和各产业的分布格局。如在石化工业中,石油精炼技术和高分子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使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石油的需求量激增,带动了传统石化工业的发展。这样,技术更新缓慢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一些行业就慢慢被市场所淘汰。另外,外部经济环境的日渐恶化也加大了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生产成本。人口增长过快、失业率居高不下、环境日益恶化是西方振兴老工业基地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健康的投资环境使老工业基地吸引外资能力下降,资金、人才流失严重,使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陷入了死循环。可以说,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需求不断转变等的自然结果。“任何高速增长的工业部门发展到成熟期以后,增长速度都将减慢”,这正说明了老工业基地应该由能源产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向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转变。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是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关键的是如何重振老工业基地当年的雄风。

二、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设立专门机构,制定振兴规划

为振兴东北部“锈带”工业区,美国设立了经济开发署,直接对老工业基地当地政府进行资金和政策支持。法国也建立了促进工业衰退地区产业转型的专门机构,对老工业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转型工作。德国在对鲁尔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成立了鲁尔地区发展委员会,负责规划鲁尔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区政府还创立了地区会议制度,由政府、工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协商制定地区发展战略,讨论具体实施项目,使决策充分来自基层。政府还先后制定了《联邦区域发展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等多项配套法规以规范改造的实施。针对北九州地区自然资源枯竭,经济增长乏力的现状,日本政府把该地区列为“特别整治地区”,组建产煤区振兴事业团专项负责该地经济的复兴。

2.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

无论是整合传统工业企业还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另外,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也需要不断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这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为刺激汽车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各种措施,仅克莱斯勒一家就得到联邦政府十几亿美元的贷款,正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底特律这个以汽车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老工业基地才得以恢复生机。

3.加强宏观规划,提供制度保障

具体表现在:对现有盈利能力较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亏损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改善运营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原有的劣势企业合理破产、兼并或重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合理引导资源、技术、资金等从使用率低的部门流向使用率高的部门,提高技术和资金的利用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制度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分流失业人口,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保证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4.确立主导部门,改变产业结构

老工业基地作为产业部门的空间聚合体,随着主导产业部门的衰退,其上下游相关产业部门也必然随之衰退。欧美等发达国家多通过发展新的接续产业帮助老工业基地走出困境。美国在振兴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产业转换力。马萨诸塞州利用人才优势,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科技力量带动当地经济。该州波士顿地区高校云集,地区政府针对这一优势,大力倡导校企联和,为高技术产业的腾飞奠定了人才基础。今天的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所在地波士顿128号环形公路,已成为同西海岸“硅谷”齐名的研究和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开发带。马萨诸塞州的产业转型速度大大快于美国东部其他老工业地区。鲁尔工业基地在煤钢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汽车、电子、纺织、食品等新兴产业,使鲁尔区原来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煤钢生产为基础,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多部门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老工业基地经济运行状况看,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资源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途径。我国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就是要在国家的指导下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通过改革所优质结构和产权制度建设塑造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要通过完善价格和竞争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传导机制。同时,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尽量减轻市场配置中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浪费问题,早日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在振兴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高技术产业而放弃原有的比较优势和良好基础。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现在仍具有较强的生产、科研和人才优势;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仪器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具有规模产量和生产能力,并且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内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市场容量。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主题仍要放在原有工业基础的完善、巩固和提高上,盲目发展高新产业则会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长期依赖中央政府的资金投入,老工业基地必须立足自身,千方百计增加资金筹措渠道。比如,一是加大吸收利用外资规模。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力量雄厚,只要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就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国际资本。利用外资有很多种方式,一定要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氛围,创新出更有价值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二是积极争取并用好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我国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老工业基地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与资金。老工业基地还可通过中央政府向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取得低息贷款,争取国家在税收减免和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筹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不仅成本低,而且速度快、收益好。四是银行贷款。银行资金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收期,以便及时偿还本息。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和员工下岗,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这就客观上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减轻产业升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合理利用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也非常重要。国内老工业基地多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为主,由于长期粗放经营,自然资源濒于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展持续产业迫在眉睫。而依靠资源型产业生存的上百万职工、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与安置问题却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因此,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资源持续产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最大障碍。

可以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其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成功。然而,我国面对的是工业化水平低、财政力量相对薄弱、国有经济比重大的困境,因而不能完全照搬这些国家的改造方式。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世界各国振兴老工业基地方式,借鉴其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许广义,张逸昕.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5,(12).

[3] 李勇辉,吴朝霞.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模式与启示研究[J].开发研究,2005,(3).

[4] 葛文新,孙玉昌.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的借鉴与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6,(1).

[5]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融资的国际经验借鉴[J].经济,2006,(8).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foreign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ZHANG Xiao-feng,SUN Li-nan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llege,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Key words: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laws of the market;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talization

[责任编辑 安 琪]

作者:张晓峰 孙力男

上一篇:游戏化课程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科技下经济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