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依赖于电力供应,电网企业物流能力也面临这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系统在物流功能上的先天不足将无法完成物流的快速响应。因此,对基于的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关于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现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物资管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成为普遍现象。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管理物资,解放企业的劳动力,在数据的传输上也更快、更准。物资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此期间也出现对信息化管理系统依赖、数据整合不当、系统变更升级慢等问题。本文从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含义出发,分析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和明显的优势,阐述目前物资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完善的策略。

物资管理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回报,是企业在经营中需要想方设法实现的目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绝大多数货运企业对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条码技术、GPS技术、手持终端扫描技术涉足很少,互联网对于物流而言,是机遇也是技术上的挑战。要赶上“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对自身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信息化改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电商市场的开发等是必不可少的发展项目。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网络化办公的普及,设备物资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加大。面对港口运营过程中消耗物资的类别、数量呈几何爆炸式增长的现状,物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加快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各环节的传输,有助于解放劳动力,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助于形成专业化的数据库系统,完成企业所需要的各项大数据分析。

一、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物资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的管理实现了验收、入库、出库、盘点、报废、移库等各环节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企业财务方面,艺电子系统未载体,企业的收入、成本按照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记录。物资的信息化要求信息统一存储,实时更新,规范和优化了物资管理、调拨流程,形成调拨迅捷、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

二、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表现形式

(一)缩减了企业运营的成本

物资信息化管理以物资的进、销、存为基础,以业务活动为主线,以成本控制为纽带,融入供货商管理、进货管理、物资出库管理、库存管理、发票管理、费用管理、往来账款管理等模块,均使用电子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归类和整理,各项经营环节的成本、收益明显,利用条目就可以达到检索查找的目的,企业经营者可以根据财务的状况和成本比例,确定经营管理的方向,及时调配物资,实现物资利用的最大化。

(二)物流配送更及时、快捷

信息化的管理让每一个物品在生产、运输中都有明确的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直接可以跟踪物品的去向和运输进度,实现全程监控管理。以城市内部的企业物流派送为例,物资的信息化管理,让物品及时分类,确定企业的需求后,仓库能即时收到信息并配货。物资管理信息化给企业物品配送带来的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辐射范围广。多种类送的物流配送车辆、人员,加上乡镇连锁企业的兴起,人们对外界产品的需求,让企业物流配送的范围更加广泛,从大中城市逐渐辐射到乡镇。二是产品运送范围多样化。连锁企业的多样化及产品的不同需求,物流配送也不单单局限在日常快速消费的日用品,甚至第三方物流也退出提供租赁、搬运、采购等一些专门为连锁企业增加的服务。

(三)物资管理实现信息共享

物资的信息化管理,强调庞大的物品、资金资源的信息库,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设定权限的方式,实现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对信息的获取。在信息数据上能即时共享,缩短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以最合理的成本为设备运行与生产提供所期望水平的保障工作。如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过程中的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自动存储、提取系统(AS/RS)、空中单轨自动车(SKY-RAV)、堆垛机(Stacker crane)等,及物流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大大缩短了人工沟通的时间,保证原材料的及时送达。

三、物资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更新意识低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多部门、多层次、严格的制度才能完成产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配送等过程,实现销售的整个环节。对中小企业而言,领導者全权掌控各个经营环节,中间的沟通较短,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狭窄,简单的沟通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以物品运输送达客户指定地点为例,虽然在配送环节的审核、领导批示、客户的再确认上比较麻烦,但是原本企业已经形成了运行模式,各环节已经习惯这样的方式处理。紧急情况直接由领导口头上的许可,其他环节员工可以进行操作。

(二)信息化环节的系统使用者素质水平不高

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操作,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企业在运营的管理上,并不能及时招聘高素质人才进行信息化流程的管理,通过企业内部探索、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很难保证信息化系统在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全面覆盖。

(三)过度依赖物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会变得越来越短,任何一个有关配送的信息和资源都会通过网络管理在几秒钟内传到有关环节。一个先进系统的使用,会给一个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方法。企业在配送、沟通过程中,受到传统物流配送思想的影响还是有的。表现出来的是物流配送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和时间影响很大。3、

四、完善物资信息化问题的策略

(一)提升信息化物资管理意识和系统覆盖

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应当转变经营管理意识,要求企业管理领导转变思想认识,在传统物流配送根深蒂固的压力下,化简传统的领导批示制度很有必要,一切以提高企业的物资运转效率为目标。主要的做法有:提高效率,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费用,是获得盈利的另一个手段。企业需要抓好物流费用的独立核算工作,千方百计降低物流运行成本;积极推行物流定额管理,坚决杜绝超范围、超标准、超数量等浪费现象的出现。具体到员工是需要物流管理全体员工将降低物耗成本深入人心,在物流方案选择上可以采用员工推荐的方式集思广益,设置部门的结余成本奖励、效率能手奖励,以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的方式实际鼓励员工参与进来。在配送效率的环节上提高效率就会更好的完成产品配送。完善备货传输系统改造方案,解决备货系统与分拣系统效率不匹配问题。积极配合市公司相关部门,在销售品规数不断减少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分拣分配,避免分拣线上、下层皮带相互等待的现象,提高分拣效率。完善储配设备备件预警制度,缩短备件采购周期,杜绝因备件磨损老化或不到位造成的设备带病作业。加强员工熟练操作和故障处理效率方面的考评指标,定期开展劳动竞赛,提升全员劳动技能,坚持和加强系统及设备维护人员巡查制度,杜绝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停机现象。

(二)提升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素质

物资的信息化管理是趋势,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应当确保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对部分员工开展培训工作,为了长期的成本控制,可以选择报班培训及脱岗培训。企业购买信息化系统后应当购买系统的定期维护、升级服务,获得软件公司提供的操作服务培训。为了更准确地获得操作流程,企业可以委派4-5名不同部门的员工进行脱岗培训,为期3-7天,完全掌握后由这部分员工统一向企业其他经营环节和部门的员工传授。为了尽可能地让受训员工细致传授操作方法,企业可以设立奖项,督促员工在关键操作环节中增加培训课时,以部门整体的操作能力评选技能最佳部门,相互竞争。

(三)完善物品运输信息化的操作管理

建设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和配送网络。借助一些知名的网络开发公司或者起亚自主开发了网络办公、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信息系统,可以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车辆的高效控制和调配,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使物流迈入现代物流企业行列。企业应当建立起自身的网路化物流控制系统,在网络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里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在网络支持下的成组技术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更加淋漓尽致地被使用,物流配送周期会缩短,其组织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容易;网络上的营业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更有效率、费用更低;可以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物流配送业的普及和发展,行业竞争的范围和残酷性大大增加,信息的掌握、信息的有效傳播和其易得性,使得用传统的方法获得超额利润的时间和数量会越来越少。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沟通的及时可以省略很多环节,以网络系统来说,不仅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而且当系统的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并可以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这一切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但是在一切重要产品、急需产品的配送上可以不受计算机的完全控制,由领导来决定授权。

五、结语

物资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是逐渐完善的过程,需要领导者的创新思想为导向,企业员工勤劳好学掌握操作流程,企业加强管理技能,全员性将企业的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覆盖。(作者单位分别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河南恩湃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作者:秦东?姚勇?刘富荣

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国家电网公司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依赖于电力供应,电网企业物流能力也面临这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系统在物流功能上的先天不足将无法完成物流的快速响应。因此,对基于的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家电网公司现行系统的物流功能及物流信息化状况,并站在物流体系全过程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系统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改进方案。首先介绍了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国家电网公司物流信息系统,分析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管理思想、物流信息系统需求,提出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关键词:国家电网公司;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引言

电网企业属于技术、资产密集型企业,每年新增资产中物资采购的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采用有效手段节约物流成本上创造的效益将比自身经营所创造的利润大,可见,物流在电力企业控制成本上的作用将会是很大的。单独的物流系统或是系统均无法完成对企业物流管理较为全面的支持,物流系统的模块过于单一,存在无法协调财务、人事、生产、营销业务模块的缺陷;而系统的功能模块很多在协调公司管理上有较大作用,但其自身存在物流信息交换缺乏互动、物流功能弱的不足的问题。此外,从企业物流为切入点进行改进可以冇效地加强现行系统对电力企业的作用,系统对企业各类信息的快速处理弥补了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以物流信息为重心的缺陷,基于的电网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物流的快速响应,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并与企业内部其他模块良好集成。电网在系统环境下进行的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结合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论对整个企业的物流全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管理,可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运营。

一、电力企业物流概念

本文对电力企业物流的定义为:电力企业物流是为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对从输、配、供电直至终端用户用电过程的运营,包括对各环节的服务和相关信息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实施的过程,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电力企业物流是电力企业为满足用户需求,保证电力从发电到用户使用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以及其中各环节的服务和相关信息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实施的过程。电力物流不同于其他行业物流,电力是种特殊商品。相对比与有形商品的各个物流功能顾客服务、需求预测、采购、库存控制、订单处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信息处理、装卸、配送,电力行业各个物流功能不同的地方是:电力没有库存、装卸的概念;电力的运输、配送山各类电线负责、运输路径固定;电力的包装、加工是对电压的变化。

二、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2.1 物流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2.1.1 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

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为例,其系统(SAP)是以财务会计管理为核心。系统集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会计模块与各SAP个子系统的集成,二是与财务会计中各个功能模块的集成。在各子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如销售与分销子销售单、发货、开具发票过程;物料管理子系统的采购订单货、发票校验过程;以及人力资源子系统等其他子系统相关过程,系统能够产生自动记账凭证,从而实现各系与财务会计模块的集成。财务会计模块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联系紧密并且高度集成,不同应用程序间过账均为实时操作,实现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固定资产功能模块则通过购置、折旧、废弃、清理处置等与财务会计的核心一总分类账产生直接联系。

2.1.2 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需求

整体物流系统管理就是应用整体系统的方法对实体供给和实体分配。具体可表现为,即适合的质量(Right Quality)、适合的数量(Right Quantity)、适合的成本(Right Cost)、适合的顾客(Right Customer)、适合的产品或服务(Right Product or Service)。

电力企业如同大多数企业一样需要实现以上7Rs。此外,物流管理需要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和用以协调物流系统运作的反馈信息。物流系统产生的效益来自于整体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下降,因此,高的物流水平与畅通的物流信息在物流过程中的协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7Rs须达到的目标可归纳为五点,以客户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的迅速及时、除流通时间外的空间节约、合理物流设施的适当规模、库存控制后的合理库存。

三、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电力企业物流以数据、信息为基础,其信息系统则以数据库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与电力企业物流活动的各阶段业务流程进行结合,达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以及快速响应性的要求,系统涉及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设备运维管理、应急物资管理以及报废更新管理等各个方而。此外,本系统是在ERP系统接础上进行的设计,还需考虑与原系统的集成问题。本系统的设计要遵循如下的技术原则。

①平台化。进行系统的平台化设计,不仅是为满足现在设计物流活动的相关部门对系统的应用需求,而且是为应用需求能够调整与扩展,以适应电力企业物流的发展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标准化。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在2005年颁布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框架是物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参考依据详见图1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③流程化。系统的工作流平台要统一,采用流程化管理模式來对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业务进行规范,改进物流服务人员办事效率,促使各业务部门之问协同完成任务,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物流管理水平。

④合理性。在系统论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系统体系结构的划分,合理集成以及区分,明确系统功能特点,逻辑清晰,设计合理。

⑤可靠性。系统中所使用的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必须先进、成熟。并且所使用的软硬件产品必须是通过质量认证的品牌产品,以确保其稳定性、可靠性。

⑥安全性。系统的数据传输网络必须是安全的。在和各不同架构的系统在横、纵向上进行通信吋,不仅能保证各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能保证实现各个系统间的数据交互。

⑦先进性。总体方案的设计思路要保证是超前的,总体规划应该在一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运用先进技术以保证系统在3-5年内仍然是先进的,这个前提就是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3.2 系统框架设计

(1)通信层。主要通过万维网、电力系统专网以及电话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该层结构是进行信息传递的物理保证。

(2)数据层。数据层包含了基础数据、系统权限管理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射频识别数据、业务流程数据以及其他数据信息。数据层是所有信息系统的根本,确保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处理的重点问题。

(3)中间件。任务调度引擎在遇到时间时,迸行人员、应急物资等资源的最优化调度;工作流引擎服务用来解析业务流程定义,为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提供服务;统计决策服务,用来对物资的需求、使用等情况进行分析,为物资计划、采购提供详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GIS平台提供地图服务等功能,是设施规划选址、载途库存、物资运输路径规划等系统的重要支撑数据;RFID平台提供射频识别等功能,是物资管理、库存管理、出入库管理、运维管理、配送管理等系统的靈要支撑数据。

(4)应用层。提供数据更新维护的管理工具,并建立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维管理、實时信息管理、应急物资管理以及报废更新管理等业务子系统,是工作流应用程序。移动终端工作系统要支持离线操作功能,确保通信层的网络故障中断时,故障数据也能通过其他途径上报到中间件系统。此外,应用层还应包括反馈评价功能及决策支持功能。

(5)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防火墙、杀毒软件、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磁盘冗余阵列等技术手段是系统所必不可少的。

(6)标准化体系。根据行业规范和电力物资特性,形成具体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5 结论与展望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是企业对电力与具增的需求。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紧跟信息化脚步以更好地完成企业的目标以及社会责任。此外,由于自然灾害而引发的“电荒”现象需要得到尽快的解决,需要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不断提升。

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一直是处于分散、不系统的状态。实施系统后,企业管理系统中输入了明晰的业务流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更加顺畅,企业内信息传递更快捷,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提升了。但是,这仅仅只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开端,是企业运作信息环境的塑造,仍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物流功能以进一步提升运作效率与效益。只有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物流功能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电力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健.货车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电子世界,2020(06):170-171.

[2]李建,王宏伟.探析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6):70-71.

[3]赵海翔.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5):237.

[4]王熙. 某石化物流企业仓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天津工业大学,2019.

[5]郭秀花.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物流系统的分析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2018(10):30.

[6]龚绪. 基于SAP软件的单元物料成品物流信息系统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

[7]朱立元. S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7.

[8]黄永霞.基于Ecode的冷链物流单品追溯系统设计[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7(02):57-64.

[9]贾亮. 信息管理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6.

[10]王同乐. 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D].重庆理工大学,2016.

作者:郑伟 顾世瑛 于景宣

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研究

摘要:随着物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而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是实现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和众多不同的标准。特别是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领域,各种企业级的物流网站、系统和平台,缺乏统一的标准约束,难以形成信息自由流通、功能相互配合,继而演变为信息孤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系统的设计、功能到系统的开发、实施、验收与运行管理,对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标准化。标准化可以成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力抓手。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的支撑。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标准化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ization

1 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定义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的物流管理包括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涉及仓储作业管理、 运输及配载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提升更人性化的服务,完善实时物流跟踪,减少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分拣系统等。

2 国内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现状

2.1 美国

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供运输与仓储效率;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借助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等电子商务手段来降低物流成本。

2.2 日本

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引进,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所有的专业物流企业都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在订货、库存管理、配送等方面,广泛使用物流联网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输送过程信息系统、配货配车系统等。

2.3 法国

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总体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特别是信息化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几年来,法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法国的物流业年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而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与部分专业物流企业。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有: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模式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效益;物流信息化的内涵是对物流的组织与管理;信息化建设起点较高;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实用性很强。

2.4 中国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物流费用在GDP中的比重相对很高,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不完善,远程通信能力低,缺乏必要的决策功能。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基本特点为:物流管理软件将趋于更加专业化、信息化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建设步伐加快。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物流企业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开始积极采用GPS、GIS等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

3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也是信息化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和基础,它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发挥着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的作用。可以为系统建设者在开发模式、系统功能等方面提供借鉴,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浪费,减少系统建设的弯路。

标准化是促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力抓手。物流信息具有其特定的价值,是一种社会资源。为了更好地共享和利用这种资源、挖掘这种资源的价值,那么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关标准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些标准,在计算机语言、接口、信息代码和系统功能等方面不能实现协调统一,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就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物流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4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内容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定位、软件开发基础技术规范、基础软硬件的技术要求、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交换标准化、功能建设标准化、运行管理标准化、系统安全标准化等方面。

4.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定位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位。一是从技术层面进行定位,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从采集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进行数据处理;采集层通过集成底层设备,读取或接收数据;传输层通过总线、工业以太网、通讯网、专用网等,将获取的数据进行传递;应用层将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展现和利用。二是从业务层面进行定位,通过采集、统计、分析等方式,实现对交易、运输、存储、分拣、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结算等各环节管理。

4.2 软件开发基础技术规范

已有的软件开发基础技术规范也是任何领域信息化建设都可参考的技术规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软件开发、质量控制、系统集成、验收等指标可采用已有的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3 基础软硬件技术要求

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软硬件方面宜给出一些宽泛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基础硬件的技术要求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保证足够网络带宽和采用工业级交换机的网络系统;根据运行系统的并发用户数量和系统运行预期数量等指标,考虑冗余和安全性,选择满足系统运行合适配置和数量的服务器;客户端应采用一般商业计算机;应具有良好的节点扩展性、良好的传输速率和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存储设备;采取双路供电和不间断的电源等。基础软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采用能满足容量和响应速度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的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使用稳定和安全的操作系统。

4.4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

为了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数据采集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就需要把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然后把标准里统一的物流信息编码抽象到系统的数据字典当中去。

信息分类编码就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用代码加以表示。将信息分类编码以标准的形式发布,就构成了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或称标准信息分类代码。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汇集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现有国家标准,反映现有标准化状况,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为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支撑。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分为两个门类。第一门类为业务标准。它是针对物流活动的技术标准,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主要包括:物品分类编码标准、参与方分类编码标准、位置分类编码标准、运输分类编码标准、单证分类编码标准、时间和计量分类编码标准;第二门类为相关标准,它是伴随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特别是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进步)而产生的专门领域标准,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应用与商业贸易和政府审批(如报关等)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则是提供对运输工具(含运输物品)的动态实时跟踪和导航的工具系统,也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

4.5 信息交换

由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很多企业或者部门,系统种类多种多样,如果想使得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交换,那么在同期建设的、更新的系统必须采用统一的技术与标准。下面介绍一种可行的、常见的信息交换技术——EDI。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高度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管理方式,它是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它以统一的报文标准和最少的人力介入,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在一计算机上将贸易参与方之间必须交换的各种数据格式化,再通过通信网络相互传输,把格式化的数据传输到另一计算机上。EDI正是为了提高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而设计的,统一的报文标准确保了贸易伙伴间可以直接处理对方发出的信息,而通信网络使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快。将这种技术在国内标准化,尤其是将其在物流信息领域统一的报文标准化,将有利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交换的发展。

除了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还可以对ebXML全球电子商务标准等技术进行标准化,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信息交换的技术水平。

4.6 功能建设

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标准化,对系统开发人员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系统建设者合理地利用已有资源,尤其在功能分析与设计阶段节约大量的开发成本和时间。下列功能是经过对大量的企业等物流相关单位调研,而总结提炼出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4.6.1 业务管理功能

(1)一般业务操作

可对企业内部、外部资源进行计划与管理,并面向作业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仓库管理、 分拣管理、 配送管理、结算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设施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服务管理、监控管理、商品物流追溯管理等功能。

(2)在线交易

可通过WEB系统和手机APP系统进行交易,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安全的虚拟交易平台。在线交易的主要功能有:网上报价、网上下单、网上结算、网上配载、信息外包、项目招标、在线支付、转账支付等功能。交易可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和支付机构,系统之间应实现无缝对接。

(3)车货匹配

主要包括“车找货”“货找车”和一辆车承接不同货源的组合配送功能。

(4)商品跟踪

实现与商品在途信息系统的对接。应具有配送车辆的运行轨迹显示和回放、车辆违规信息的报警与提示以及车辆行驶里程的统计、汇总与分析等功能。

(5)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指示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对外部环境与内部运营状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辨伪、存储和推断等。

4.6.2 增值服务功能

(1)金融和保险服务

通过业务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结算管理、在线投保、保险记录、保险条款等服务。

(2)应急调度

通过安全的应急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等实现应急处理的全程监控、统一报警响应、指挥调度和语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4.6.3 辅助决策功能

通过系统接口,将不同标准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在预测、规划、方案评估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4.6.4 其他功能

主要包括信息服务、数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用户信息管理、流程配置、策略配置、使用帮助等功能,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和安全运行。

4.7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标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求: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并设置专门组织机构进行运行维护;进行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管理,并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记录和评估;根据新业务需求对系统进行功能性升级,及时修改信息系统的缺陷;制定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8 系统安全

安全是根本,是对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要做出的要求,信息系统的安全也不例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信息系统安全,最基本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应符合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第5章的规定。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应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警措施。

5 结束语

在诸多方面制定统一遵守的规则和标准并予以执行的标准化是实现各单位之间有效协作、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决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各参与实体之间的信息重复操作、可靠性低等问题,提高整个物流信息的流动效率、解决单一系统的信息孤立问题,需要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实现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就是为了使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或者某一个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统一能够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施进,丁炜,赵韵华. 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李安渝. 现代物流标准化[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作者:郑广远 申娜娜 邵杰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堂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