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论文

2022-04-20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近五年我国平均每年高速公路新增里程约8000-9000公里,总里程年复合增速达到9%。2016年,全国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79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8.9%。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论文 篇1:

试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控制及业主风险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在出行时对于出行环境和出行条件的要求也随之上升,而高速公路作为陆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控制及业主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意在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进度;质量控制;业主风险

高速公路因为良好的路况,提高车辆行驶速度,方便了车辆快速流通,缩短物资交流周期,使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快速、高效、便利,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一、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的管理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兴建高速公路的时间较晚,但因为有了更多的建设成果可以借鉴,起点比较高,发展速度快。

1.高速公路建设的意义

通过近年来我国政府机关对车辆的管理采取的众多措施可以知道,我国居民拥有的车辆数量飞速增长,这就对道路状况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高速公路建设可以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所以一定要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工程建设,保证高速公路可以克服各种自然、人为条件的制约,扮演好在经济建设的重要角色。

2.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与众多高速公路建设水平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速公路项目中普遍出现了建设项目周期长,拖期延期的现象。这也成为公路建设部门、工程承包方、监理单位需要重视的问题。

2.1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部门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因为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专项税费和财政性资金,而且其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较大,且高速公路的建设会沿线经济明显的带动作用都要求项目可以保证建设进度,如期投用。

公路建设部门可以在建设初期明确要求工程时间,为建设方制定建设方案提供时间限制。适当情况下,建设部门还可以采取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权力,保证建设进度。

2.2工程承包方是直接影响工程进度的。工程承包方必须一开始就有系统的工程建设安排。工程建设的物资情况、人力投入、建筑设备都会影响工程进度。所以工程建设者要根据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工程量大小合理安排人力,保证建设过程中人手投入。大量的建设物资的要求,也要求必须有稳定的渠道保证物资充足,采用先进的工程设备投入大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3工程监理在建设中是监督者,既要监督工程建设的质量,也要监督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是按照符合公路建设部门的需要,符合技术要求,可以按时完成如期交付的。也要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漏洞,及时调整建设方法,维护业主的利益,维护工程质量。

二、质量控制

质量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也影响到业主的利益以及工程使用者的权益。要做好质量控制,首先要重视质量,强化质量意识。认识质量对高速公路项目的重要性,让各方在建设中绷紧质量这根弦。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经济直接挂钩。要加强质量管理从而保证与之相关的经济的发展。质量管理措施要强有力,不能掺杂水分。质量管理措施可操作性一定要强,不能只是简单的形式和口号,保证各个质量管理措施都是有依据,可以实现的。

高速公路施工中,要重视路面质量,保证路面铺设材料的比重,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忽略质量,路面的质量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保证人们出行的畅通与安全。

施工质量控制,人为能动性很大。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质量监管队伍十分重要,所以,可以在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中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利用专业的知识,发挥主观的质量监管作用,对质量控制加强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三、高速公路项目业主风险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目标之一,对工程项目的业主而言,质量管理不仅影响到了工程项目的使用,而且也关系到项目的运行成本问题。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是指满足业主需求,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达到工程验收使用标准的特性。

1. 前期的质量管理

前期的质量管理包括在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业主最了解高速公路项目功能布局,是项目的决定者,在决策阶段一定要提出明晰的功能性要求,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提供具体的依据和参考。而且要明确功能性需求权威性和不可降低性,严格要求其他方面严格执行。

在决策阶段后,设计阶段是实现业主方各项具体要求的重要阶段,从根本上决定工程质量。业主方在这一环节应该充分考虑成本,保证公路既经济实惠,又长久耐用。还要应充分考虑政府指导和社会认可的程度,通广新工艺,使用新能源,实现工程与环境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中期的质量管理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核心和重点。在充分发挥施工方、监理方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业主方应加强监管力度。

随时随地进行监管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可以对主要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复验,还要不定期抽查监理的工作过程,实现业主、监理、施工方三权分立制度,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监管力度要强,态度要一丝不苟,力求做到在事前控制,杜绝功能性缺失的可能性,维护自身利益。

3. 后期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环,也是对项目质量工作的总结和最后的系统性检验。业主应该积极参与并邀请使用部门人员代表参与,广泛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待在验收中提出的整改问题认真落实,及时调整,尽量不在投入使用之后重复进行建设。

高速公路因为车辆的高速行驶,对路面损害比较大。而且,高速公路多是露天环境,日晒。雨水、地震等自然因素也都对公路的影响很大。所以,业主一定要对公路的使用提出一些明文规定,禁止一些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恶意损坏。并要及时跟进使用情况,加强对路况的维护,尤其是对使用率较高的路段,要加强关注。在小的损坏发生后及时维修,避免情况恶化,增加维修费用和难度,影响道路正常使用。在一些比较严重的自然现象之后,也要重视对路况的巡查维护,谨防自然对道路的损坏。道路的后期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投入。

高速公路建设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高速公路项目实施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工程质量,确保业主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与高速公路项目相关的多方利益的共赢。

小结

高速公路具有高速、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特点,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也反映了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所以一定要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控制以及业主风险管理的加强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道路。

參考文献

[1]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2007年33期

[2]秦建军;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控制及业主风险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漆素兰;浅谈如何有效控制工程安全监理的风险[J];科技资讯;2010年25期

[4]王强;浅谈公路工程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黑龙江科技信息[D];2009年20期

[5] 王国强;鹰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南昌大学;2009年

作者:刘浩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论文 篇2:

基于PPP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近五年我国平均每年高速公路新增里程约8000-9000公里,总里程年复合增速达到9%。2016年,全国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79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235.32亿元,增长3.6%。

但是,由于私营资本进驻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最终目的在于盈利,而任何工程建设项目都是存在风险的,特别是诸如高速公路类的资金密集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巨大、规模浩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等特点,不确定风险因素较多,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整个PPP项目从决策立项、融资、设计、建设到运营直至移交给政府部门,每个环节都是分别由不同的参与者负责完成。每个参与者的参与角度和收益预期的差异,导致他们在PPP项目中面临的风险和对待风险及收益分配的态度存在差异。在一些PPP模式的实践中,由于政府公共部门缺乏对风险的承担意愿,因而更倾向于将风险转移给私营部门来承担。然而,私营企业承受了过高风险,导致其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工程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并不能有效发挥PPP模式在缓解政府单独承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所面临的资金压力、管理压力等方面的优势。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公私双方对项目风险进行合理分担,才能达到PPP项目的利益最大化。因此,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中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是影响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双方能够取得项目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亟需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合理的PPP模式下参与各方的风险分担机制。

1、政府处于强势地位

PPP模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以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基础,共同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社会资本方通过提供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优势,既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率,又解决了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尽管在项目作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有合同条款对双方进行约束,但在项目的实际运作及投资过程中,由于由史以来政府始终处于权力的代言人地位,再加上在众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案例中,政府的领导和某些部门的独断专行,给社会资本投资高速公路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阴影,因此政府仍然处于强势地位。许多社会资本对地方政府的强势顾虑重重,特别是在出现矛盾或者纠纷时,怎样去维护自身的权益更是心中无底。

目前,在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运营过程中,政府部门身兼投资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的三项职能,在整个PPP模式中凭借自身权利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政府的强势做法,给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制造了不良影响,也给许多社会资本方再次与政府部门合作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另外,政府虽然在PPP协议中只是平等合作的一方,但是政府部门带有明显的行政属性,在与社会资本签订协议的初期,某些企业为了项目能够顺利操作,迫于政府强势地位,也许会选择适当妥协与让步,但有些企业在协议签订之后,便趁机向政府索取优惠条件、政策,如果政府不能满足他们的条件,这些企业便以种种借口推迟或停止项目进度,给政府制造种种麻烦。政府如果和社会资本方谈判协调不当,又不可能接受社会资本方面提出的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就可能会导致后期政府拖欠费用,违约等情况的出现。

2、“伪PPP”变相融资加大了地方债务风险

目前,无论是社会资本还是政府部门对PPP模式的应用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他们都把PPP模式单纯地理解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回落势头仍没有明显改变时,PPP模式的提出更是被一大部分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只是一种刺激投资的工具和国家的政策安排。从实践操作上来看,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也没能够真正把PPP模式当作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方式,只是单纯把PPP模式看成政府的一种新型融资工具,扭曲中央推行PPP模式的初衷,违背中央的意图,把PPP模式变异为暗中负债、明股实债,借PPP项目对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出具保底承诺、回购安排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向社会资本承诺固定回报,没有实现中央大力推广和应用PPP模式的真正目的。由于PPP项目本身的特殊性,深入展开大量、细致的调研分析等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当前,全国有着众多的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但是这其中完全符合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要求的PPP项目并不多,很多都是违法国家规定的伪PPP项目。例如,有些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直接通过向银行贷款或者是申请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投资,而不是让社会私人资本真正的参与进来。也有些基金和信托公司对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是短期的,他们在进行投资之后要求政府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3或5年)内对该项目回购,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投资方就能撤回投资,这不符合风险共担的原则。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就是政府部门承担了所有的风险。因此必须健全项目的投资审核机制和更好的发挥出市场的积极作用,推动结构性改革。

3、合作与风险共担机制虚化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的开展必须优化其风险共担机制,将收益和风险对等,当地政府在出资和开展监管业务后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但是私人资本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也必须对等其承担的风险。然而在实际上,很多地方的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在开展时没有遵循以上的标准,存在很多责任漏洞。首先是缺少契约精神。尽管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方签订过投资合同,但是政府违约却很少受合同约束,其后果就是私人投资方的利益受损,长期以往投资方的合作欲望会降低,导致以后的项目融资困难,也阻碍了去杠杆化政策实施。其次是明股实债,私人推卸责任风险,扩大政府的承担风险。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项目的投资,很多地方政府会出台项目的兜底和回购政策,保证投资者收益,这也会无形的增加政府风险。比如之前有些西部地区的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当地政府就为参与投资的私人企业提供隐形担保,优先保证其投资受益,但是却弱化其应该承担的风险。这种政策固然会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参与投资,但是让政府承担了过多的风险,也不利于实现政府部門和私人资本间的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平衡。

参考文献:

[1]蔡旭辉, 龚晓伟. 分布式光伏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应用[J]. 项目管理技术, 2016, 14(2):108-113.

[2]李习清, 辛浩田. 契约型联合体模式下的EPC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 建筑经济, 2015, 36(11):37-40.

[3]尚婷婷.海外供水EPC项目风险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 2016, 14(9):80-84.

[4]徐胜龙, 冯娟. 国际工程总承包的EPC项目风险管理[J]. 工业c, 2016(4):00040-00040.

[5]王留涛, 王茁, 杨晓鹏. 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编制方法及流程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6, 29(15):117-118.

[6]柴兴峰. 浅谈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1):216-216.

作者:刘玮玮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论文 篇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

摘 要:高速公路项目有着投资大、协调环节多、管理复杂等特点,因此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过程容易滋生腐败;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有效地发挥审计监控作用。另外,高速公路行业过往一般采用工程决算审计方式进行审计,这是一种事后审计方式,并不能实现事前、事中的审计,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通过介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本概念、必要性与工程决算审计的差异点,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来进一步让大家了解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相关情况。

关键词:高速公路 审计 全过程跟踪

所谓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审计监控的监督行为,监督的期限包括从立项、建设到竣工的整个工程全过程。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在国际上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是一种审计监控的监督行为,在其实施过程中不仅具有科学性,同时还具有先进性,具体如下:

1、为了对工程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可以实行第三方监督,就是说,跟踪审计的执行人员可以是社会中介审计人员。

2、为了使业务的决策具有独立性,从而使工程决策水平得到提高,在跟踪审计被引入工程后,业主可以将跟踪审计的意见作为除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外的另一个参考资料。

3。在跟踪审计被引入之后,对频繁出现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有很大改观,从而使建设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二)跟踪审计有利于监督制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从源头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会对廉政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跟踪审计便于缩小与国家审计的差距,有利于降低或化解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各方的审计风险。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审计的对比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都是采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主要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后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审核上,属于事后审计。在这种审计模式下,通常不能全面揭露建设工程中存在的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管理不善等问题,无法对损失和浪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即使审计中发现了问题也无法挽回。因此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就成了一种更具优越性的审计方式而被广泛地采用。

高速公路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审计在很多方面出现差异。具体可以从职能、属性、依据、对象、方式、方法、监管效率和监管形式等方面分析,详见下表: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虽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容易偏离。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地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

(二)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不明显。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专业领域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审计无法完全覆盖建设过程所有内容,审计风险将增大。

四、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建议

针对上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现实局限性,审计单位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审计单位合理定位跟踪审计。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审计单位应作为独立第三者参与。审计单位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

(二)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审计单位应事前全面了解审计单位情况,从而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三)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应建立一整套完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

(四)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假若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过程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余浩军 (1982.10.30-),男,籍贯:广东清远,学历:本科,硕士学位,职称:会计师、注册高级纳税筹划师。

作者:余浩军

上一篇:改革服务铁路运输论文下一篇:道路施工质量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