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交通安全论文

2022-04-18

摘要: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铁路交通线路正常运行的基础,而铁路运输路线是铁路系统的主动脉,其运行安全与否对各种物资运输安全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但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种漏洞相对较多,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管理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员工管理交通安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员工管理交通安全论文 篇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研究

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建设中,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占据着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既为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方便,又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稳步发展。但在轨道交通项目具体施工环节中,因为牵涉到的参建部门、工作人员、原材料等众多,所以,要使项目顺利开展,实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分析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为此,应努力完善工程管理组织机构,保证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管控的标准化、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文明施工的规范化。

1.1安保目标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忽视安全管理,造成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利于项目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安全工作,预防各种安全风险,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1)工程实施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人身伤害事故,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基坑、燃气管道受损、主干城市交通中止、因为工程周边的建筑(构造物)超限地基沉降(倾斜)而需要疏散人员等重大紧急情况。(3)按设计标准对基坑工程、隧道工程及周边主要建筑(构造物)及市政基础设施做好设计,完成100%数据监测,加强分级预警。

1.2品质目标

(1)达到100%的合格率,符合现行国家、地方、部门和行业的规范、规程、标准等要求,满足业主的其他合理要求。(2)没有产生一般或以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3)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合同书和标准的质量竣工验收规定,首件工程验收,关键节点标准工程验收,隐蔽工程竣工验收,中间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达标率达到100%。

1.3精神文明建设目标

(1)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整治时,要确保施工工地达标率100%。(2)应用的运渣车必须具有“两牌两证”,不可因违背地铁站施工现场运渣车安全管理保证书承诺而产生的交通安全事故。(3)安全性和文明创建对策的费用理应足够支付。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开发设计阶段管理

2.1初始工程成本管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工程设计中,是指前期设计和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两个阶段,这其中,前期设计目标是明确工程项目线路走向,级别,关键脚手架扣件方式,岔路种类等。在此次前期设计环节中,相关设计方案企业应首先安排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开展详细的分析,以提高设计方案的各个阶段都能做到对应的标准要求。除此之外,还必须对该技术开展具体分析,以确保它可以达到无缝拼接线路,特殊地区第一次铺装减震规定。此外,还解决前期设计做好全方位的核查,尽量将行业权威专家和施工方,监理公司协同执行,便于能制定出完善,可行性的设计计划方案。

2.2建筑设计管理

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全部路轨建设工程给予准确的参照根据和技术应用指导,落实措施中具体分成下列一些层面。(1)在核心技术工作管理,不但要制定技术性责任规章制度,要把全部建筑项目优化为好多个主体项目,要由设计师与分部工程紧密结合,还需要开设新的技术推广工作组,对要选用的新技术应用开展论述研究。(2)对设计规范开展管理,依据具体情况和销售市场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定和工程施工标准规范,尤其是一些新的生产工艺,要有新的规范,以确保关键技术的必要性和合理化。(3)设计方案资料和图纸的管理,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和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工程设计的准则,各自对设计图和设计方案文档开展核查,确定准确无误后,即可将其付诸实施,使之发挥出相应的指导意义。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3.1项目招投标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招标管理是指甲供材料的招标会管理和建设监理招标会管理两个具体内容。通常情况下,甲供材料招标会就是指工程项目需要的大中型起重机械,根据甲方招投标购置的技术供货,在这个过程中,甲方需要向当地政府,行政机关申请办理机器设备供货清单,经审核后,即可在有关领导的安排下开展招投标。除此之外,要定编健全的标书,将招标信息公布到购置处特定区域内,对招投标者递交的申请办理及资格预审材料要细心核查,尽量建立评标专家,对接到的招标文件加强公平公正,合理的开标,投标报价,选优,加强现场签到。

3.2铺轨产业基地建设管理

对城市公共交通项目而言,要确保准时完工,必要条件是做好铺轨产业基地的建设准备。一是设计方案企业要精确定位铺轨产业基地的工程施工位置;二是依照产业基地整体合理布局,融洽好大中型铺轨机器设备安全性入场;要安排好三通一平的工程项目,对水,电,路等有关设施开展试运转,保证 其做到规范,才可以开展详细的工程施工开工。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

4.1建立严格的建筑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规范化管理都还没提升,在执行建设工程的情况下,多是参考地铁施工管理方案做好管控。所以,要使城市轨道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就需要根据我国最新法律法规,对现行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规范化管理开展全方位提升和补充;能够更好地拟定出一整套内容健全完善,功能突显的新式工程管理标准规范,并将其全方位落实到各施工阶段,进而合理规范城市轨道建设工程,以提升建设工程效率和品质。

4.2科学规范的安排施工技术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需要按照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建设规划,施工方在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应最先确保施工工序的科学安排,使之满足工程项目设计图规定,进而提高效益,提升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要对全部路基铺轨,砂砾石路基,铺轨铁路道岔等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开展合理计划,制定相对应的工作流程,严格管理现场施工队伍依照流程表完成实际工程施工。此外,要创建一个详细的品质保障体系,确立各岗位工作职责,尽可能保证责任到人。

4.3加强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广

首先,为全面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准和管理能力,相关工作人员在有效安排施工人员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从目前的工藝技术及加工工艺方式着手,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改善与自主创新,使其可以在节省工程施工费用的前提上,稳步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和经济效益。其次,对施工工地开展实时监控系统和管控,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并向整个承建工作人员宣传推广新技术应用,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方式,使其意识到这种新生产工艺对整体城市轨道的开发设计具有了关键作用,进而有效掌握技术性操作重点和常见问题,较切实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其三,要依照质量管理方法的观念,把工程建设员工管理,经济与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与电子信息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管理体系;随后对施工现场材料开展抽样检查,并对各道施工工序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处理不科学之处,以供后面工程施工时参照。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既可减轻城市轨道交通压力,又可便捷群众交通出行。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执行工作流程中,要大力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应用优秀的管理方案和核心理念,使每一个阶段的管理方法都标准规范,科学,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发挥其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德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25-26.

[2]杨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19-20.

作者:韩俊文

员工管理交通安全论文 篇2:

关于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探讨

摘 要: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铁路交通线路正常运行的基础,而铁路运输路线是铁路系统的主动脉,其运行安全与否对各种物资运输安全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但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种漏洞相对较多,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管理质量。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运输具有运载能力强、运量大、经济实惠等显著优势的,是支撑我国运输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又是保证社会生产生活稳定的重要途径。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和有关主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本文在此首先简单分析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影响铁路安全运输的主要因素,最好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期望有助于提升我国铁路运输管理水平。

1 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以及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时常出现关于铁路运输事故的国内外新闻报道,每一次都引发极大的社会舆论,可见铁路运输安全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交通布局日臻完善,铁路网贯穿全国主要区域,铁路运输也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还是对我国的战略布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运输安全不仅关乎财物安全更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关乎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也是我国政府及铁路运输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2 影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

(1)铁路交通安全管理人才短缺。管理者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但实际上,由于忽视各级部门铁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才相对不足,一个或多个员额广泛传播,造成管理者的能量分散,严重影响铁路交通安全管理发展。另外,由于交通管理力教育不足,无法开发管理力的专业性,管理层无法掌握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先进理论,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无法得到保障。

(2)铁路设备设施故障问题。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设施,因此其能否正常运行和使用,会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直接影响。通过分析铁路设备的使用情况,很多铁路列车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在出现故障之后,往往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该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以此保证铁路交通运输的秩序。

(3)自然环境因素。铁路运输虽然具有全天候、开放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等特点,但其运输作业也会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天气情况、地形环境等,尤其是极端天气或地质灾害导致的暴雪、冰冻、地震、隧道坍塌等都会严重影响正常运输工作和运输安全性。

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建设人员安全教育。首先,作为建设单位的主体,建设公司要对第一个示范项目进行充分地发挥。在意识形态层面使用,以提高建设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改善安全问题,劳动者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企业管理者也需要改善安全,同时,考虑到生产意识、施工过程中的不正当性,可以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提高安全结构意识,以提高批评、纠正和责任感。第二,铁路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改变员工的想法,提高员工对安全施工人员管理的认识。建设单位要定期培养安全生产教育、安全建设技术等员工设定了对安全建设的认识,提高了专业技能,还需要定期进行一线建设,对人员的专业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改善,不断从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专家和技术水平做起。最重要的是,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和严格的系统,以及建立评价奖励和处罚体系,通过制度手段来提高职员对运输安全问题的认识。由于企业是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让企业树立自主和品牌意识,因此相关铁路运输部门要确立企业的主体意识。企业为现代企业的法人要求建立管理制度,按照市场规则,自主竞争,自我成长,接受替代,在品牌培养过程中加强员工培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员工管理和再教育为重点,对企业安全规范和结合相关规定,通过企业内部一定的教育和审查制度,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品牌。

(2)完善铁路内部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对铁路运输系统的管理效果,管理人员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将管理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铁路运输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认真做好铁路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工作。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应还该做好列车检票方式的优化、进站安全手段的革新、紧急安全事故的防范等工作,加强各种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彼此协调的能力,进而满足不同时期铁路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开展铁路货运管理的过程中,各种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铁路货运的基本要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合理的工作责任机制,使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此外,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相关科技的投入,采用高科技铁路技术装备,对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设备要及时调整;另外,对各种列车安全运行监管装置也应该及时升级,加强做好铁路运输设备的维护工作,运用高科技手段替代落后的人工操作方式,切实提升运输效率,构建更加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避免货物运输安全性遭到威胁。

(3)认真做好设备的整治工作。设备的安全运行对后场作业的安全性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货场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做好大中型装卸机械关键部位的整治工作,对作业安全影响比较大的位置应重点进行监护,最大程度保证作業的安全性。对于各种老旧设备,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对于那些工作强度比较大的作业区,可以优先装备一些先进的设备,进一步提升货场作业效率;对于那些高耗能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机械配置方案。

(4)强化货运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也可以运用实施,把安全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铁路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引入风险防范意识,采用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加强风险掌控。铁路风险管理工作就是对铁路的安全风险源进行科学预测,包括系统内有害事件可能出现的量度,事故一旦发生之后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事故出现的概率等问题。再根据风险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从而降低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在风险管理中,要做好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工作,正确识别常态风险,常态风险是铁路系统共同存在,发生概率较大、危险性不高、覆盖范围广、事故危害小的风险,如相关规章制度与流程没有得到精准遵守,检修工作不及时,偷工减料等。常态风险源长期存在但容易被忽视,一旦条件耦合便构成风险后果,发生事故,带来损失。而高危风险在铁路货运安全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高危风险包括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不同系统等方面对作业规范制度遵守不严格,从而造成事故频发的现象,这种风险发生事故往往等级高、损失较大,后果严重、影响广,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铁路运输工作中突发风险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不能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一般是由天气、自然灾害等气候环境因素引起的,突发性的风险容易造成极大危害,在铁路货运安全管理中需充分考虑,注意风险源的排查和消除,保障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铁路系统要着力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万无一失。

(5)建立铁路安全运输预警管理系统。首先,加强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与预报。无论是列车还是线路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某些线路建在地形较复杂的区域,运输中列车要穿越气候恶劣地带,这些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都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建立安全运输预警系统,与气象部门和地质管理部门以及交通管理部门相连通,可对铁路沿线的环境状况有一个全面掌控,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运输调运工作,从而有效规避自然灾害给运输带来的损失。其次,加强对列车运行状态及治安环境的监控预警。一方面,铁路运输中列车高速行驶,如果列车某一系统出现严重的机械或电器故障,则可能导致列车停摆、运行不稳甚至失控出轨等,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和事故损失。基于此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除了要对在运列车提前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和定期保养维护等工作外,还必须要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动态进行实时监管,要借助先进的安全自检系统中心和预警预报系统对列车各系统功能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管理,一旦发现故障信息,须及时予以处置,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因铁路运输客流量大、运输线路长,尤其是重大节庆时,铁路运输压力巨大,所以难免存在各种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问题、拥挤踩踏问题、黄牛票问题、危险品运输问题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旅客的出行质量和生命安全。通过建立完善的铁路安全管理系统,将铁路运输系统内各职能机构和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体系,实现全天候、全角度监控管理,有效防控和及时处置各类违法犯罪、公共突发性事件,从而确保运输安全。

4 结语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将以其自身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逐渐发挥其最基本的作用,随着交通运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运输结构的优化,我国铁路运输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上文的讨论可知,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运输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认真对待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力求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减少铁路运输過程中的安全问题,以保证铁路运输能够顺利进行。通过上述铁路运输问题的指出,以及也相应给出了相关建议,只有不断完善铁路运输工作,铁路运输才能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珂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2):3-4.

[2]刘坤.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76-78.

[3]刘正林.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及其提升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7):11-12.

作者:郭永峰

员工管理交通安全论文 篇3:

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提升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农牧区电力对供电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系统故障研判功能尚未实现的时期,快速抢修恢复供电成为目前优质服务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对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提升措施

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影响着农牧民创收增效,但是线路故障造成的停电给优质服务工作造成很大困扰。为满足新时期下的电力供应要求,在发生故障后能够迅速抢修恢复供电,需要提升抢修效率,降低故障停电对农牧区群众及电力企业造成的损失。

一、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的几个因素

高原农牧区配电网大多为D、E类供电区域,供电面积广阔,自然条件恶劣。近些年来随着优质服务的不断推进,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一直受到用户的关注,若抢修不及时,对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将导致客户投诉。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影响、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以及电力部门在抢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影响。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所在的地形环境复杂,山区、沟壑等地形给故障抢修造成较大的困难,车辆、大型机械无法达到故障处,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风险,仅靠人力抢修,效率难以提高。同时,高原农牧区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频繁,暴风雨、雪等天气频繁,对故障抢修影响严重,这种情况下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导致故障不能及时处理,影响正常供电。另外,配电设备长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运行,部分地区因海拔高度影响,设备的正常性能下降,容易发生较多的隐蔽性故障,故障原因查找较为困难。

2.配电网改造滞后。高原农牧区配电网现状为用电负荷分散,线路供电半径普遍过长,农牧区配电网规划、建设及改造相对于城市配电网仍存在较大差距,网架结构主要为单辐射式,运行方式单一,联络开关很少甚至没有联络开关,可靠性较低,线路安装分段、分支开关较少或定值设置不合理,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全线路停电,影响范围大,抢修人员在查找故障原因时花费时间较多。配电网网架薄弱,改造进度滞后,导致配电自动化发展未及时跟进,故障指示仪及FTU等设备未发挥作用,不能够快速定位、自动切除故障。

3.抢修机制不完善。电力部门未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发生故障后抢修开展仓促,抢修人员、物资等没有进行统一调配,盲目出工,未能实现科学地组织抢修。抢修过程中现场抢修人员沟通汇报制度执行不到位,抢修指挥人员无法实时得知抢修进展情况,抢修指挥较低。

4.抢修人员技能水平较低。高原农牧区条件艰苦,气候恶劣,近年来农电员工管理呈现只出不进的形势,离职率逐年增加。虽然可以通过辅助用工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紧缺问题,但是新进人员没有长期工作的意向,流动性大,培训工作开展困难,具有处理配网故障丰富经验的员工少,抢修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故障查找技术手段单一,故障抢修效率提升困难。

二、提升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提升措施

提升高原农牧区配电网抢修效率,首先要减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迅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其次是在故障抢修过程中按照应急机制各负其责,快速、正确的执行,排除故障。针对两个关键的环节,制定以下提升措施:

(一)加强高原农牧区配电网建设改造。

1.优化网架结构,提升高原农牧区配电网供电水平。电力部门应根据高原农牧区配电网的运行现状,梳理供电能力不足、线路及设备老化、高故障率等问题,做好配电网改造规划,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线路分段率、联络率,故障时通过线路分段和联络开关,及时调整线路的运行方式,快速为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减小停电范围。配电线路通道规划应尽量避开山谷、沟壑等不易通行的地区,为后期的运维、抢修工作提供便利、不造成困扰。通过农网升级改造、技改大修及高故障线路综合整治等项目,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从源头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

2.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基本特征,对高原农牧区配电网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加装故障指示仪、不对称电流源及FTU、DTU等设备,及时跟进现代配电网发展的脚步。改造后计划接入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对配网自动化设备的远程监测和遥控。农牧区配电网故障抢修应该依托自动化平台,真正实现故障快速定位、隔离,迅速恢复供电的功能,提高抢修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抢修机制。

电力部门应根据当期自然环境特点,积极取得气象部门的气象预警,提前做好抢修人员安排等工作,做好恶劣天气前的应急准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加快响应速度。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部门、班组职责分工,规范抢修流程,根据高原农牧区气候、地域以及有可能发生的不同故障类型,均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抢修人员提供抢修参考。定期开展应急抢修演练,提高抢修人员故障处理技能。当发生线路故障时,按照预案快速响应,按部就班地执行,有序开展抢修工作。

(三)提高人员技能素质,学习应用先进设备及技术。

1.稳定员工队伍。针对高原农牧区条件艰苦的情况,电力部门可适当调整抢修人员的艰苦津贴,切实采取关心一线抢修员工的措施,为农电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为员工提供便捷,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管理层面应开展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方式,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应针对抢修工作及抢修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类培训,将专业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侧重现场实操,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提升抢修人员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抢修的质量。建立抢修质量监督制度,从接到故障通知、应急响应、故障处理、事后分析等各环节严格执行监督评价,不断提高抢修员工的供电服务意识和抢修工作质量。

3.利用信息平台及先進技术。抢修过程中可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便捷的信息服务系统作为辅助,例如使用超声线路巡检仪等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发现故障信息,缩短故障查找时间。配网抢修指挥可利用GIS等系统有效收集故障点周围的环境和线路信息,为抢修人员制定最优的抢修方案,节约抢修的时间。

三、结述语

精准扶贫,电力先行。高原农牧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影响着千万家农牧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农牧民群众脱贫的重要基础保障。为保障农牧区配电网发生故障后能够快速进行抢修并恢复供电,需要对目前抢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抢修效率,缩短停电时间,减小停电范围,降低故障停电对农牧区群众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南供电公司)

作者:马麒

上一篇:社会保障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学理念会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