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忠诚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问题,指出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现状,同时探讨在忠诚管理中企业与员工的博弈策略,并指出企业应实施人性化管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员工忠诚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员工忠诚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心理账户的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研究

摘要:企业员工忠诚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心理契约角度对员工忠诚进行管理很新颖,但在管理上的操作性不强,而心理账户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心理账户可以分为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其中经济账户主要与交易型心理契约相关联,情感账户主要与关系型心理契约关联。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员工心理账户的管理作用于员工的心理契约,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关键词:心理帐户;员工忠诚管理;心理契约

中国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员工忠诚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学者Frederock指出忠诚是效率,是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忠诚管理可以带来可观的回报。我国学者郑庚峰通过研究发现,员工忠诚度每提高5%,客户满意度能够提高1.3%,进而企业的销售额能够增长0.5%z因此,员工忠诚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和领先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这就要求企业要有绝对忠诚的员工。如何赢得员工忠诚,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员工忠诚与忠诚度的探讨还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对于影响员工忠诚的因素、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员工忠诚度的对策和措施等几个方面有相关研究,但尚不够深入,也未形成一个体系。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员工忠诚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心理契约的内隐性、主观性和动态性,使得它比较容易受到各类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快,操作性也比较差,而心理账户的引入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以下试图通过对操作性强的员工心理账户的管理来影响员工的心理契约,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二心理账户与员工忠诚的内涵及关系

(一)心理账户的涵义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由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心理学家理查德·萨勒提出来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家庭还是集团、公司,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明确或者潜在的心理账户体系,这些账户体系往往会遵循一些有悖于经济学运算规律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这些规则无论是在记账方式上还是在行为决策上,都与理性的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在个体进行经济决策时常常以非预期的形式影响着个体,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概括来说,所谓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理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在行为决策时常常偏离基本的经济人理性原则。心理账户有两个最基本特征:一是非替代性,二是具有不同于经济学的特定运算规则。

国外关于心理账户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心理账户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和决策上,国内则还处于概念的引入和介绍阶段。就像Thaler说的一样,心理账户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内容:一是人们在经济决策时,决策结果是如何感知和被体验的,也就是心理账户的估价问题;二是人们如何在心理上对心理账户进行分类的。不足的是关于心理账户的分类结构以及分类过程的研究尚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关于心理账户的维度和内隐结构到底如何,国外仅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根据经验的总结,没有通过实证研究心理账户维度,我国学者李爱梅、凌文辁等通过实证对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心理账户中包含有“与情感相关的账户”内容。在中国人的开支心理账户中有独立的“情感维系账户”,而在收入账户里,与人情相关的收入也是“非常规的额外收入”的重要内容。这表明情感维系和人情关系在中国人的心里和日常生活占有重要的位置。“与情感相关的账户”内容,也许是中国人有别于西方人的账户内涵。也就是说,在我国心理账户中除了学者公认的经济账户以外还可能存在着一个情感账户,即在经济账户之外,人们还根据自己的情感,运用情感账户影响对事情的评判和决策。

(二)员工忠诚的涵义

员工是否忠诚于企业完全是一种心理期望,与通常所说的经济契约是不同的,它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强制性或约束力,而仅在员工认为企业满足其心理契约的时候才有效。所有的研究者都承认员工忠诚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不同的学者对员工忠诚的涵义有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一是行为忠诚论。认为员工的忠诚是员工表现出来的对企业的一系列具体行为,强调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标准,如美国学者Bob认为,员工忠诚是以行为来体现的。二是态度忠诚论。认为忠诚实际上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态度,如我国学者郑艳(2001)、刘聚梅和陈步峰(2003)等认为,所谓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怀有深厚感情,愿意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同成长,对工作富有责任心、使命感,为实现企业目标奉献聪明才智,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三是综合论。认为忠诚是员工对企业行为和态度的统一,如谢玉华等认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不仅要看员工对企业的态度,更要看员工对企业的行为,这样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才有价值,否则,单独强调态度忠诚或行为忠诚都会导致一定的偏颇。

员工忠诚管理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现实中造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不协调。通常,心理契约的相互协调是指员工与企业对雇佣协议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隐含的、非正式的,而不是以某种文字或书面形式出现的要求雇佣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带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契约,与相对较为稳定的经济契约比较而言,心理契约始终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一种变更和修订状态,具有内隐性和易变性两个特点。它的破坏通常是一种主观体验,而不管实际是否真的发生。所以,通过心理契约来对员工忠诚进管理比较困难,操作性不强,而心理账户的引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心理账户与员工忠诚的关系

当然心理账户并不会直接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但它与心理契约相联系,并通过心理契约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在心理账户与员工忠诚的关系路径中,心理账户是员工行为的控制节点,即预先设置的一个平衡点,员工在心理账户中记录着显性契约与心理契约的履行和违背情况,收益会带来正的账户记录,而损失则会带来负的账户记录,一旦突破这个平衡点,就会影响员工的决策行为。当一个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累积达到了心理账户限制时,员工就会减少对组织的承诺,最终导致员工的退出。

三、心理账户对员工忠诚的作用机理

(一)外部机理

李爱梅、凌文辁等认为心理账户是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从心理上对财富的收入、支出以及留存进行编码、记录、分类和估价的内在心理认知过程。

并且验证了中国人的心理账户系统由财富的来源、财富的支出以及财富的存储方式三个维度构成,并且每个维度均有相对稳定的分类。这里我们认为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均由收入、支出以及存储三个维度构成。

经济账户与交易型契约相关联,情感账户与关系型契约相关联。经济账户主要记录着心理契约中有关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的收支情况,交换的内容比较具体,主要是能用货币计量的资源,契约内容清楚明确,运用的是数学法则。同时符合心理账户的还有其他一些特定运算规则如价值函数法则、得与失的编码规则。组织中涉及经济方面的条款一旦被违背,就会在经济账户被记录,同时感到契约被违背,从而使得员工的忠诚度下降。

情感账户主要记录的是员工与组织间情感交往方面的感受,是动态的,期限也比较长,关注的是情感方面的收支情况。主要根据自己情感方面对结果进行分类记账、编码和估价,当组织不重视员工的忠诚,不关心员工的贡献,不对员工进行恰当的奖励,不提供支持型的工作条件和措施时,这些都会记录在员工的情感账户里,一旦这个账户出现透支的时候,员工就会感到心理契约被破坏,这样也会使得员工忠诚度降低。

因此,从外部来看经济账户是通过交易型契约影响员工忠诚的,当企业提高员工薪酬待遇等物质内容时,经济账户的收入就会增加,这些收入的增加就会巩固企业与员工间的交易型契约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情感账户则是通过关系型契约来影响员工忠诚的,当企业采取措施使得员工情感充实,并注重对员工的感情投资时,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型契约就会得到巩固,也会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心理账户是通过心理契约影响员工忠诚的,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二)内部机理

从内部来讲,心理账户是一个整体,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在通过交易型契约和关系型契约影响员工忠诚的同时,其内部也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员工经济账户里的收支情况,必然会在情感账户里有所反映;同样,情感账户中的记录也会影响经济账户。

当员工经济账户中的收入和存储比较大时,适当的情感开支不会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同样地,当企业对员工的情感投资比较多时,经济账户的较小损失员工也能接受,特别是在我国这个比较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情感上的收入更能诱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管理者要重视在员工情感账户里的收入和存储,以增强员工的组织承诺、归属感以及对组织的忠诚,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四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的管理建议

根据心理账户对员工忠诚的作用机理,可以对企业员工的忠诚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可以运用各种措施作用于员工的经济账户,巩固员工与组织间的交易型契约;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各种情感手段充实员工的情感账户,巩固员工与组织间的关系型契约,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一)充实员工经济账户

心理账户中与经济相关的账户体系就是经济账户,它的收入包括与工作相关的收入和与投资经营相关的收入,开支包括生活休闲开支、家庭建设发展开支以及享乐休闲开支,存储则包括安全型保障账户和风险型投资账户。企业要充实员工的经济账户则可以从提高员工的收入和存储,减少员工的开支这三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1,增加员工经济账户中的收入。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努力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但仅仅提高薪酬水平是不够的,因为员工的薪酬体系包括固定工资、每月奖金、上浮工资、节假日奖金、业务分成、分红、福利等很多内容,所以,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心理账户分类记账的特点,固定工资和福利是为了保障基本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奖金上浮工资、业务分成、分红等是对绩效的直接回报,所以,在进行薪酬设计的时候,基本工资和福利的波动应该较小,其它与员工绩效相关的收入应该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风险。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员工的收入,还可以起到激励的效果。

2,减少经济账户中的开支。企业一方面要为员工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并支持员工参与各类的培训和学习。便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各类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可以为员工的交通、通讯和学习进修节省一大笔开支,从而减少员工生活必需开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娱乐休闲场所,经常组织各类娱乐文体活动,集体旅游度假,可以让员工切实感到企业给予自己的利益,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3,重视经济账户中的存储。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员工持股的计划,让企业内部的员工有条件地持有企业的股份,把员工与企业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企业的利益和创效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企业绩效;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实施有差别的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的设置目的是激励对企业忠诚的员工,可以在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上,按照员工的忠诚程度、对企业的服务年限,确定不同的比例。对于忠诚度高的、为企业服务时间长的员工,企业可以为他们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费用,反之,则承担比较少的一部分。通过员工持股和有差别的福利制度,不仅可以让对企业忠诚的员工经济账户里有比较高的存储,而且可以起到激励效果,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

4,提高不忠诚所产生后果的开支。企业可以通过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员工信用记录,对忠诚于企业的员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对于员工的违规行为与不忠诚行为进行严格的惩处,特别是对于核心人才,应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让员工知道对企业不忠诚或者违约的成本要远远大于忠于企业的成本,进而减少员工的不忠诚的行为。

(二)充实员工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也包括收入、开支和存储三个维度,企业要想员工对自己忠诚,则要努力保证员工情感账户中,收入大于支出,要注重对员工的感情投资,增加情感存储。

1,提高员工情感收入。企业要想自己的员工对企业忠诚,就必须把员工看成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尊重员工的才能和个性,对员工进行积极的情感管理,多了解员工需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的感情。鼓励企业员工参与决策活动,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仿效发达国家许多公司中一样设置Conso-ler(安慰者)一类的职位,来专门负责处理员工的心理和感情问题,让员工在心里上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心理收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减少情感开支。加强员工与企业间的交流和沟通,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与企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这个时候企业就要重视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一个合理通畅的沟通机制,让员工的积极和消极情绪都能够得到合适的表达。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感情,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当遇到问题和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疏导和处理,要使沟通通畅,以避免员工在情感账户中绝对值比较大的负向记录。

3,重视对员工的情感投资。在我国这个比较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环境下,相对于单纯的物质激励而言,情感上的投入可能会对员工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从而诱发员工更高程度的忠诚。对于企业的代言人管理者而言,情感投资往往是最经济实惠和最容易的,但也是管理者常常忽视的,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在平时的工作中对自己员工的关心和支持,要重视对员工的情感投资,让员工的情感账户中存储更多的幸福感、归属感和信任感,从而增强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型契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作者:袁 凌 姚记标

员工忠诚管理论文 篇2:

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博弈分析

[摘要]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问题,指出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现状,同时探讨在忠诚管理中企业与员工的博弈策略,并指出企业应实施人性化管理。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忠诚管理 博弈

一、员工忠诚的内涵及管理的意义

1.员工忠诚的内涵

赵瑞美、李桂云(2003)提出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和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时刻维护企业集体的利益。

员工的忠诚除了在职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之外,还包括员工离职后,在一定时期内不从事有损原企业利益的行为。

2.员工忠诚管理的意义

员工流动过于频繁,组织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员工队伍。忠诚度高则满意度高,这势必会降低员工的流动率,使企业处于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忠诚度的员工,常常会积极努力工作,创造出较高的工作业绩;员工忠诚度较高,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追求他们共同的利益而紧密团结,分工协作,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个有能力但不忠诚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泄漏重大技术等商业秘密,错过或痛失有利商机,误导企业经营者做出错误决策等。

因而,对员工的忠誠管理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现状

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目前仍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员工忠诚度低,人才流动率太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据某大学社会学系对国内62家民营企业所做的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人才的平均流动率在20%左右,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流失率更高。从广州两家均为建筑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1996年~1998年的人才流动情况看:某国有建筑公司在这3年里共接收应届大学本科生37人,到1998年第流出5人,流失率为13.51%;而某民营企业在这3年里共接收大学本科生14人,到1998年第流出13人,流失率为92.86%。

另外流动人员中较大比例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动,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又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质量和在职员工的稳定性、效忠心,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三、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我们运用囚徒困境博弈来分析一下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中企业和员工的博弈情况。双方的博弈同样可以有四种方案:

员工高度忠诚于企业,企业也忠诚于员工,结果是企业的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相应的员工的薪酬也会水涨船高,工作稳定性也很高,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员工高度忠诚于企业,企业不忠诚于员工,不断克扣员工工资,频繁的大量裁员,形成有利于企业单方面利益的局面。

企业忠诚于员工,员工不忠诚于企业,为自身发展和更高的薪酬待遇频频跳槽,形成有利于员工单方面利益的局面。

企业和员工双方互不忠诚,员工频繁跳槽,出卖企业利益,企业大量裁员,克扣员工工资,结果是员工为满足生活需要,寻求高工资和工作稳定性而降低忠诚度,更加频繁的跳槽,造成企业客户、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的大量流失,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降低,企业进一步克扣工资,大量裁员,如此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有可能是是企业倒闭,员工下岗。

根据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由于假设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不知道对方策略的情况下,往往是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选择行动方案,因此,在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的博弈中,(忠诚,忠诚)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偏离这个行动选择组合的任何其他行动选择组合都至少会使一方的境况变差。不难看出,“不忠诚”是任一方的占优战略,而(不忠诚,不忠诚)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也就是说,第四种最糟糕的情况却是现实当中最常见的。

当然,博弈双方在知道对方策略的情况下,很可能采取另外的行动方案。如果员工知道企业的一贯做法——忠诚于员工,在员工工作的同时满足员工的各种正常需要,博弈的结果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情况,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

四、结论

从民营企业员工忠诚管理中企业和员工的博弈情况看,双方在博弈之始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个占优战略均衡(不忠诚,不忠诚)。但是博弈双方在知道对方策略的情况下,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形成(忠诚,忠诚)的局面。因此,员工对企业忠诚必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首先要对员工忠诚,这是员工忠诚管理的最根本的途径。企业忠诚的表现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需要层次的不同采取激励措施,实施人性化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科学的认识人,认识人的行为、引起行为的动机,最终,我们要研究的是产生行为动机的员工的各种需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兴发:知识员工的忠诚管理[J].前沿, 2006,( 07).

[2]彭毓蓉:关于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06)

[3]汪华林: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4年, (10)

[4]Tatsuro Ichiishi. Game Theory for Economic Analysis .Academic Prss, Inc, 1983

作者:邢振江 江志宇

员工忠诚管理论文 篇3:

需要层次论在员工忠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人类的五大需要层次,讨论了他们在员工忠诚管理中的应用;指出组织要提高员工忠诚度,应当以人为中心,满足他们现实的需要,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组织 忠诚管理 应用

从员工忠诚管理博弈情况看,双方在博弈之始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个占优战略均衡(不忠诚,不忠诚)。但是博弈双方在知道对方策略的情况下,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形成(忠诚,忠诚)的局面。因此,员工对组织忠诚必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组织首先要对员工忠诚,这是员工忠诚管理的最根本的途径。组织忠诚的表现有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需要层次的不同采取激励措施,实施人性化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科学的认识人,认识人的行为、引起行为的动机,最终,我们要研究的是产生行为动机的员工的各种需要的问题。

需要是人们因物质匮乏、精神上没有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渴求或欲望。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多种互不相同的需要,有时在一个时期也可能存在着多种需要;有些需要是隐性的,平时并不为人们感知,而是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下才显现出来,如电视广告的宣传,颜色、款式精美的服饰等。马斯洛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阶梯式的如下5个层次:

一、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强烈、最明显的。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因此,组织要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必须实施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认股权、购买组织股票、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以及组织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开支,如住房津贴、俱乐部会员卡、组织配车等等。

二、安全需要(safety need)

马斯洛指出,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的获得了满足,接着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需要,即安全需要。如果管理人员认识到本单位员工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需求,他们应该强调单位的各种成文与不成文的制度、生活的保障、工作的稳定,以防止员工失业;如果员工过分注重安全需求,管理者就应谨慎改革,尽可能的规避风险;有些组织员工职业压力过大,严重威胁到员工安全需要的满足,已成为妨碍工作效率提高、损害员工身心健康、降低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组织管理应重视知识员工的压力管理,合理设置员工的工作内容及其考核机制,建立员工的压力沟通机制,建立知识员工压力咨询和压力管理培训机制。

三、归属与爱的需要(belonging need and love need)

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这一需求就会突出出来。本阶段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状态,导致员工缺勤、工作低效、情绪低落,忠诚度降低等等。

管理者对下属努力追求这类需求要积极予以支持,努力开展有组织的各类团体活动,加强人际交往,增进成员相互之间的感情,有意识的培养各类非正式组织的形成,重视现有的非正式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这方面的作用;必须进行感情投资,塑造一个员工与员工间、员工与组织间互相信任、互相爱护、互相尊敬、团结合作的感情环境;当心理契约破裂时,员工的心理期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失去对组织的依赖和情感上的归属,因此要加强心理契约的管理,注重构建明确的心理契约,当心理契约遭到破坏时,要做出合理的解释并采取补救措施。

四、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

马斯洛指出,尊重需要的满足将使个体因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而充满自信。反之,当员工得不到这些时,就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降低他们的忠诚度。

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应特别注意他们的尊重需求,对他们应多采取经济奖励、职位提升和公开表扬的方式,对于他们所担任的工作要特别强调其挑战性以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非凡智慧和技能,以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超凡脱俗”而激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和对组织的无限忠诚;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文化特征,必然会产生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因此,组织要创建一种相互包含的文化氛围,以减少冲突,促进员工相互尊敬;对员工所犯的错误尽可能采取宽容的态度,给予员工最大的心理宽容度,满足员工的自尊感,增进员工对组织的信赖和忠诚感。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当上述所有需要都获得满足后,动机的发展就会进入到最高阶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受这一需求支配的人,注重于工作的创造性,个体的独立性。

管理者在对处于这一需要层次的员工进行忠诚管理时,应当给他们安排富于创造性、独立性的任务以充分施展其才华,或者在工作执行、计划制定时为员工留有自我发挥的余地;管理者本人切忌大权独揽,阻碍员工发挥专长,应当敢于放权,敢用授权,使他们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更具创造力;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减少员工的枯燥感,使其工作富有挑战性,使其积极性得到增强,忠诚度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根据人的需要进行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总有一个相对强烈的需求控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对于人们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管理者难以用来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只有那些处于优势、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够为管理者所利用。

总之,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要管理员工、提高员工忠诚度首先要了解他们现实的迫切需要,帮助他们实现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各种有益需要的出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把握了这一原理并不意味着一切管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要认识到需要本身的复杂性,作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林兴发:《知识员工的忠诚管理》[J].前沿, 2006,( 07)

[2]张康之齐明山:一般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3]张传湘:需要与管理——评西方需要层次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1)

作者:邢振江

上一篇:农村林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国内管理会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