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论文

2022-04-22

摘要:构建评价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问卷数据,研究旅游行业对不同类型、层次、专业知识等方面人才的需求特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相关问题思考

[摘要]以自主创业带动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问题,首先分析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意义,进而总结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助引导的具体实施措施,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开展大学生创业以及就业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问题;措施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而深入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大学生数量增多引发的就业问题也逐步凸显,对于国家政府以及高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推动大学生毕业后积极创业,利用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研究

11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题的重要方法

从本质上讲,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上的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岗位不足,而就业会不足则主要是由于创业量不足所导致的。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仅仅通过靠社会就业岗位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利用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在社会范围内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前社会上的就业困难的局面。

1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深刻的理解学校学习期间的各项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进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践经验的提升,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以及扩大社会就业率也是十分有益的。

1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实现就业的倍增效果

当前就业机会不足,就业困难是现阶段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由于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知识素养以及分析能力,因而自主创业的成功概率也相对较高。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就业的难题,对于实现就业机会的倍增也具有明显的效果,进而起到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在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分析

21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热情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大部分热衷于选择竞争应聘现有的就业岗位或者是参加研究生以及公务员考试等,而对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贪图稳定,也缺乏创业风险担当精神,因而造成了自主创业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

22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较差

由于现阶段,高校在教育工作中未能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来抓,因而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缺乏创业方面的教育,未能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因而大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创业实践能力较差,导致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途停止的事情时有发生。

23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完善,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惠扶政策不完善,再加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不足,创业发展阻力大而且承担的风险也较大,制约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

24高校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力度不足

虽然现阶段部分高校在校园内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创业平台,但是由于高校资金以及管理方面的限制,难以满足众多大学生的创业需要。而且部分高校由于受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影响力的制约,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严重不足,缺乏创业实训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直接投入创业工作,势必面临较大的困难。

3大学生自主创业扶助引导措施研究

31开展创业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高校等教育机构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并建立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积极投入到自主创业之中。首先,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教育、创业实训等一系列的内容,促使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个人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其次,高校应该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并通过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促使就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政策的解读以及创业问题的处理教育,在经过系统的培训教育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32强化能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创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涉及项目融资、项目营销、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有自主创业倾向的高校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需要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自身创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在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积极解决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自主创业的成功。

33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完善政策体系,积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工作,重点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贷款优惠、税收优惠以及营业管理扶助等方面,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管理部門应该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方面,例如,涉及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信用评估等中介服务需求方面,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扶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34完善高校内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机制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指导与服务。高校就业部门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校办企业、社会企业或者是社会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寻找项目以及课题,通过为大学生搭建这种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兼具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征集、创业指导以及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机制。此外,高效管理部门应该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辅导管理机构,以此作为基础对大学生的创业以及就业政策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宣传,积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

当前,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多以及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困难,因而迫切需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形势困难的局面。因此,政府以及高校等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并通过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指导以及制定创业扶助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便利的渠道,在社会环境内形成稳定、和谐的大学生就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雷国铨,陈菁,潘守彬,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刘晓玲,付铨盛,李锦.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

[3]程有保,王荣军.江西全民创业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9).

[4]孙虹乔,魏晓玲.大学生创业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1(23).

[5]卜庆赟,王辉.PDCA循环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展中的有效性应用——基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2(9).

[6]陈齐艳.迎接创业的春天——浅谈大学生创业[J].中国市场,2010(22).

[7]闫向连.浅析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0(27).

[8]霍宏.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市场,2008(22).

[9]魏九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10(45).

[10]戴卫東,马帅,肖玉巧.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市场,2012(44).

作者:商永波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的提升策略

摘    要: 构建评价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问卷数据,研究旅游行业对不同类型、层次、专业知识等方面人才的需求特征。针对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毕业生方面普遍存在重教授知识轻实践教学、培养结构失衡及学生可雇佣性与市场需求特征错位等现实,采用旅游类职业院校“双线制”培养体系,基于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动态循环改进机制,提出提升学生可雇佣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可雇佣性    需求特性    动态改进

1.引言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习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判断和深刻把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大学生就业压力形势也日益严峻。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根据调查显示,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2%,较2012年同期下滑12个百分点,凸显了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根据另一项权威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量、实际从业者分别为6000万、4450万,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届时,我国旅游业就业需求人数将增至1亿人左右。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与旅游业人才需求缺口,看似矛盾的供需关系,实则反映了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间的严重错位。

2.大学生可雇佣性内涵

雇佣性即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是由英国学者Beveridge在1909年首次提出的,社会的变化使得其拥有了更丰富内涵,2004年ILO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指出“可雇佣性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DFEE(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将其定义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英国学者Peter T Knight & Mantaz Yorker通过对雇主的调查后,提出可雇佣性构成的USEM理论,并基于学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Efficacy)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构建了USEM构成的可雇佣性模型,对可雇佣性做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解析[1]。

虽然针对可雇佣性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可雇佣性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与后天学习的知识的表现,包含获得工作、维持工作的能力与素质。但是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不尽相同,本文综合利用已有研究成果,针对旅游类专业毕业生选取了适宜于评价其可雇佣性指标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

3.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雇佣需求特征研究

3.1设置调查问卷。

旅行社、酒店和景区是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特征。为此,2014年6月至9月,先后对南京、常州、镇江三市的旅游行业、酒店经理人员组织了一次较长时间的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此中包括旅行社行业330人,酒店行业40人,旅游景区、景点行业30人,回收问卷377份,其中有效问卷370份,三者有效问卷分别为:314份、36份、27份。

3.2旅游类毕业生雇佣需求特征。

3.2.1不同类型的人才雇佣需求分析

结合全国《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2011》分析出我国旅游业现阶段需要:服务技能型、专业技术型、经营型、行政管理型四种旅游人才。对三市的调查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分析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对于服务技能型、专业技术型、经营型、行政管理型四种不同旅游人才需求情况,发现旅游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存在矛盾,其中专业技术型人才供需比有较大差距[2]。

3.2.2不同层次人才雇佣需求分析

对调查问卷中“企业最需要人才类型”一项统计,旅行社有效问卷中选择“基层业务骨干”、“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占比分别为53.29%、25.37%、21.34%。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旅行社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这也是旅行社行业选择“基层业务骨干”比例较大的原因,同时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比例也较大。酒店行业调查问卷中,选择“基层业务骨干”所占比例为45.27%,选择“中层管理人员”的占比为29.48%,选择“高层管理人员”则占25.25%,这表明,酒店行业对“基层业务骨干”的需求量较大。景区方面的调查问卷研究,显示选择“基层业务骨干”的占总数比例为31.45%,选择“中层管理人员”的比例达到37.40%,选择“高层管理人员”比例更是达到31.15%。在三个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需求量较大,培养企业需要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任务。

3.2.3不同专业知识人才雇佣需求分析

具有旅游专业方面知识和开拓旅游市场能力的人才往往是旅游行业的主要需求对象。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针对“现阶段本企业最缺乏的人才首选排列”一项,旅行社对“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人才”、“公关、商务谈判人才”、“旅游产品设计、景区规划人才”、“外语类人才”、“一线接待、服务人员”、“其他”几个问卷选项选择比例依次为:52.29%、31.75%、28.62%、21.91%、10.21%、1.76%;酒店为分别为:61.87%、16.90%、2.92%、33.80%、23.94%、7.04%;景区分别为:49.94%、2.30%、4.29%、32.06%、1.91%、9.50%。这表明,“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人才”已成为旅游行业雇佣需求的重点,对于旅游类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是个有益启发。

综合上述调查结论,影响旅游专业毕业生就可雇佣性因素可概括为:培养类型(包括目标、方式等)、专业知识。并且旅游业的雇用市场需求特征与其他行业相比,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与综合素质结构,但是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可雇佣性培养与旅游市场雇佣需求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匹配现象,贴近实际,深化旅游类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可雇佣性的一条紧迫而必经之路。

4.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可雇佣性提升策略

图1 双线制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毕业生方面普遍存在重教授知识轻实践教学、培养结构失衡(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应用型教育侧重理论、素质教育不全面等问题。为此,2008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指出:“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体系不完善的核心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培养结构失衡……应用型教育又存在偏向学术和理论化的倾向……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双线制’(如图1)人才培养的体系。”依据此理论结合旅游行业特点具体提出如下措施提升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

4.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产业,我国大多数旅游类职业院校偏重饭店、导游等教学内容,而且基本上是纯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需求与可雇佣性的不对称,职业旅游类专业教育要转变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匹配雇佣市场需求特征,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打破专业面窄和单一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践课的开设比例与开设时间是当前旅游类专业课程调整的另一个重点,要加大实践课比例,扩大实习范围,灵活开课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互促进。

首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的具体实际,抓住存在的不足,充分吸收国外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其次,综合化设置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益。主要是课程模块化组合,各学科间优化组合组成有机的教学单元,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学生能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后,确保弹性学习制,这是灵活设置课程结构的具体保障。国外对于旅游类人才培养形成了许多有益经验,如美国康奈尔模式、瑞士洛桑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等,对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3]。

4.2培养综合能力,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结论,一方面,旅游类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行业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因此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4—6个月”的实习期。应该努力优化培养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培养其“高度的责任感”、“诚实守信”、“服务意识”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旅游类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要伴随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其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旅游行业市场需求特征,从而适应“一条主线、一个核心”的思想。即以旅游业需求特征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实施全面深入的素质教育。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化,动态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旅游行业对毕业生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始终把握市场需求特点实行动态的PDCA循环改进机制。

4.3加大师资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不高,即使是已经获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中,具有真正的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例更低,专业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基本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与行业实际脱节严重。旅游类职业院校要通过学术交流会议或者进修、深造等方式努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可利用带队实习、在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建设真正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此外,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方式,聘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行业管理人员参与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参加专业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学生根据行业实际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结构。

4.4注重技能培养,加强实践经验锻炼。

旅游类职业院校由于受专业和课时限制,因此,虽然设置的课程知识体系挺丰富,但是在课堂上往往完成不了应有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授课时“有重点”地讲解,学生学习知识不系统不深入,导致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间产生转化障碍,产生“两张皮”的现象。专业技能是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关键因素,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大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知识与技能转化能力十分薄弱,知识学习上一知半解,不系统,实践经验少,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严重错位;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深度不够,学生缺乏综合技能的训练,成为制约其可雇佣性提升的短板。结合旅游行业雇用市场需求特征,对学生一定要注重技能培养,加强实践经验锻炼,找准不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5.结语

综合利用关于可雇佣性研究方面的已有成果,根据旅游类行业自身特点,提取适宜于评价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指标体系,制定了有关的开放式调查问卷,基于实证角度,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旅游行业对不同类型、层次、专业知识、素质结构、实习经历人才的需求特征。针对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毕业生方面普遍存在的重教授知识轻实践教学、培养结构失衡(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应用型教育侧重理论、素质教育不全面、学生可雇佣性与市场需求特征错位的现实,提出对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动态改进的“双线制”培养体系,以期能够为我国旅游类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提升旅游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实现其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2005,02:85-92.

[2]陈特水,殷章馨.论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特征——以湖南省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调查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6:103-106.

[3]Yorke,M.,Knight,P.T.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R].York:Higher Education Academy,2006:11-22.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2013/03/089。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的资助项目。

作者:匡家庆 於小慧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PDCA循环原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 如果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看作一个项目,那么应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中的PDCA循环原理,科学制定就业工作计划和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就业辅导和就业管理工作,及时检查就业结果,积极处理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既可以强化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也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PDCA 循环原理 大学生 就业工作应用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2005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在校大学生从1998年的600多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400万人,已经位居世界第一。[1]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在今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中指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据人事部有关调查数据,预计今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2]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也指出,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也将突破20万人。[3]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每年如何使潮水般的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便是牵动党和政府以及千家万户的迫切问题。如果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那么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中的PDCA循环原理,对强化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具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应用PDCA循环原理理论,对怎样强化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PDCA循环原理的基本内容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还是对项目的某一个质量问题所进行的管理,都需要经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结果和处理问题的完整过程。即首先提出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计划,这个计划既包括目标也包括实现质量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后,便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项目质量状况作出判断;针对质量状况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可归纳为PDCA循环,其中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即是“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工作循环的简称。这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也稱之为“戴明环”。

每个PDCA循环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4]如下图所示。

图1 PDCA循环示意图

二、 PDCA循环原理在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的根基。高失业率已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社会风险之一,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对确保普遍就业、促进高层次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扶助困难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可以按照以下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步骤,灵活应用PDCA循环原理,以便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质量。

1. P(Plan)阶段

在此阶段的任务是要调查研究,设计好质量目标,做好计划安排工作。该阶段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毕业生的现状,包括学习成绩、专业能力、英语水平、政治面目、曾经担任的职务、生原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出国、是否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等,印发《毕业生就业意向表》,及早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和管理措施。

第二步:对存在不利于就业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在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数量的诸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针对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设计就业辅导系列讲座,制订就业工作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预计,提出就业工作在“质”(即就业层次)和“量”(即就业率)的指标。

2. D(Do)阶段

在此阶段的任务是按照已制定的计划和设计内容,认真贯彻实施,以期全部实现设计质量。该阶段只含一个步骤,即第五步——按照制订的计划认真执行。主要有以下工作内容:

第一,实施就业系列辅导。为了鼓励毕业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就业饱含激情,使毕业生主动求职,成功就业;要精心举办就业辅导系列讲座,辅导毕业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科学利用就业信息、理智面对求职挫折,树立主动出击的就业观念,从推荐表的制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细致的辅导。系列辅导讲座见表1。

表1 就业系列辅导讲座

就业概述就业工作安排、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需求信息的获取、求职信与个人简历的制作

求职方法求职思维、求职方法、求职技术

就业心理求职就业的心理困惑与调适

面试技巧面试准备、面试陷阱、面试技巧、面试困境 面试结果

就业形势就业政策、需求形势分析

求职心得往届优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所想所悟

单位选才用人单位选才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第二,启用求职就业公共邮箱、就业QQ群聊天室,即时发布有关就业信息,及时对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个性指导。第三,开通全天候求职就业贴心咨询热线,随时解答毕业生的求知就业疑问。

第四,为毕业生度身订做就业推荐信和个人简历,努力提高面试率和应聘率。

第五,指导学生网上投递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

第六,向用人单位发布毕业生信息,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举办专场招聘会,竭力推荐毕业生。

3. C(Check)阶段

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成功,不足或失败问题的所在。该阶段也即循环的第六步。主要有以下工作内容:填写《就业单位落实情况登记表》,及时刷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落实情况;追踪《就业协议书》,尽快掌握毕业生的准确去向;建立“就业跟踪网络”,随时把握毕业生就业动态。网络图如下:

图2 就业跟踪网络图

4. A(Action)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是在检查的基础上,对计划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可提供参照的工作规范并巩固成果;对失败的地方,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以免重蹈覆辙;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则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该阶段含两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就业的经验和就业工作遇到并解决了的困难及其教训,形成书面的总结,并以此来指导和帮助就业上有困难的毕业生,使他们树立信心,主动求职;第二步:对未能及时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继续应用下一次的PDCA循环给予管理。

这一阶段的主要有以下工作内容包括:在学生宿舍设置了《就业乐园》的公告栏,按时告知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经常以《温馨提示》的方式,随时提醒毕业生就业有关事项,向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介绍其他同学的成功就业经验;利用“毕业生就业QQ群”,即时了解毕业生求职进展情况;深入学生宿舍鼓劲传道授艺解惑,及时推动毕业生求职就业,解决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 PDCA循环原理在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PDCA循环包含了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是国内外普遍采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工作方法。如果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看作一个项目来管理,那么PDCA循环在这个项目的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是有利于制定就业工作计划。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工作计划,只是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就业工作亦然。通过对上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结、本届毕业生现状的分析、当年就业形势的预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最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完成就业任务的目标和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并以此作为实施、检查当年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二是有利于执行就业工作计划。计划只有得到顺利实施才能发挥其统领全局的作用。在就业管理工作中,要对工作计划中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具体措施等问题深刻解读,结合各院系、个专业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得以实施。

第三是有利于检查就业工作效果。通过将计划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作对比,可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判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完成工作任务、是否实现工作指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查找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完成工作计划。

第四是有利于总结就业工作经验。通过对本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可以巩固成绩,积累经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对遗留的问题可以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的制定或完善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应用PDCA循环理论,科学制定就业工作计划和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就业辅导和就业管理工作,及时检查就业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处理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当是强化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对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陈良声

上一篇:课程教学改革的移动通信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审计与建设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