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大学公选课一直以来是促进学生学习并拓宽其知识面的重要渠道,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化软件和微课这些新兴教学辅助工具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如何建设高校公选课程资源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篇1:

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正在教育界掀起一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和探索。以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微课为研究对象,从微课的含义和特点出发,探讨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以期为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微课;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潮。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得到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形式丰富”等特点,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对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引入国内的,他认为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其中需要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1]。微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资源类型开始被大家认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对微课的定义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强调微课是一种虽“微”但“全”的教学活动。张一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强调微课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二)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微课之微首先体现在时长。通常,一个微课视频不超过10分钟,这符合心理学上的视觉驻留和认知学习的规律。微课时间短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领悟并识记知识点。此外,短时间的课程能让学生利用日常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实现碎片化学习、随时性学习。

2.内容精

微课之课表明它虽然简短但不简单,虽然“微小”但“五脏俱全”,它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展开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教学环节的一门小课程。在内容上,微课重点展示的是教学中的精华部分,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讲明。这就需要做到精选内容,突出主题,明确目标。

3.方便学

在教育的互联网时代,微课代表了未来教育的方向——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使用任何媒介都能实现的碎片式学习方式[3]。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自由地在网上的系統课程中选择相应的微课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4.多样化

微课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其教学内容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媒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进行展示,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学生观看微课的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可以成为微课学习的设备。

二、微课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

相比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更强调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保持一致,教学过程更重视目的性和直观性,根据微课的特点,其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也必须有一定的原则。

(一)选题小而精

微课的时间短,因此教师在微课知识点的选取上要有所筛选,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现。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示范性、完整性和代表性的知识点很适合做微课的内容,如一般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某一重要知识点讲完讲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内容实用而具体

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高专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在选择微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加入丰富的与工作相关的具体案例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实践案例,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作为一堂课,虽然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但也要保证微课教学的完整性。一堂微课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导入引文、基本知识点讲授、互动、任务布置和最后总结评价,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设计清晰有逻辑

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教案,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与组织,并且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思想。授课前,教师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大纲,围绕大纲选择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可以运用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化手段,通过举例说明、案例分析、模拟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点。

整个教学设计应该主线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在短时间内将知识点通过清晰明了、逻辑性强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以期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形式创新有吸引力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一些现代化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非常快,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微课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软件,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通过不断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达到微课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三、微课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为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动力,注入了新活力。在利用微课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供专业的支持平台

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微课资源建设,丰富微课资源的科目种类,以专业为主题,分析专业自身特色,以专业团队的形式共同讨论分析某专业相关的系列微课的主题,建设系列化、课程化的微课资源。同时要正确处理微课程的“零散化”“个体化”与“专题化”“团队化”建设的关系[4]。

在學校层面上应对微课的制作技术提供培训和指导,配备微课建设团队,让微课建设专业化,提高微课建设的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现象,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各高职院校可开设公选课、实验系列微课,同时还应该为微课作品提供相应的校内在线平台网站,为微课的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二)构建完整的教学环境

微课模式教学环境应当以一个系统连贯、内容完整的微视频链为核心,利用微课将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有效的串接,分别在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复习三个教学场景中开展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站,利用微视频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在家自主预习的机会,预习完成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讨论[5]。课后,如果学生未能消化课堂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资源,对课堂上未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研究与思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微课中布置课后拓展训练,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微课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也给学生提供反馈课程意见或教学建议的平台。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教案,做好微课资源的完善工作。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借助微课把课内的知识点调配到课外,形成“课内+课外”的微课教学模式,完善了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学能力。

(三)探索微课资源包建设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运用微课能丰富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为了使微课资源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体现出每门课程的特色,可以探索微课资源包的建设。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前心理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的教学团队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该核心课程已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电子版的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作业练习库等教学文件资源等,这些都为微课的研发与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掌握微课制作的具体方法,从而可以将已有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转化成为微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此外,课后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评价的相关软件,收集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建议和意见,方便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微课资源包进行修改和更新,从而为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的补充提供经验。微课资源包的建设有助于推动高职高专不同专业变革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改革。

(四)提升教师个人技能

教师个人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影响微课教学的质量。高职高专院校要注重对教师个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操作与运行技巧。教师也要站在课程教学改革这个高度,不断反思教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制作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系列微课。教师应当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微课与学生的课后自学相结合,借助微课来整合教育资源,在课前、课堂和课后都用不同的微课资源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索引、梳理和深化,进一步丰富教学途径。

微课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产物,为高职高专教育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为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积极探索微课教学应用模式,让微课和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相结合,让微课服务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3]王丽娟.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232-233.

[4]李三波.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2015(9):65-68.

[5]郑小斌.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88-90.

作者:胡阳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篇2:

基于社会化软件的微课在大学公共选修课中的应用

摘 要 大学公选课一直以来是促进学生学习并拓宽其知识面的重要渠道,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化软件和微课这些新兴教学辅助工具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如何建设高校公选课程资源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关键词 公选课 微课 社会化软件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 Based on Social Software

in Colleg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Take QQ and we-chat as an example

LIU Tingnan, BI Zhulan, JI Ying

(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Key words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micro-class; social software

1 大学公共选修课微课概述

1.1 大学公共选修课概念

所谓大学公共选修课,是指根据不同大学生的特征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其主要功能是增长大学生见识、拓展大学生视野,促进他们获得个性化发展。

1.2 微课概念

大家热议的微课概念是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 David Penrose 提出的。国内胡铁生老师最先提出微课概念并把微课应用到实际教学改革当中,微课正是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而开展的简短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资源。

根据微课的概念可知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其他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与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系统化的组织关系共同构建了一个主题式、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微观环境”。由此可见,微课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有着显著差别,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1.3 公选课微课的特征

(1)重点突出。与传统的较宽泛的课堂相比,微课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一般聚焦1~2个知识点讲解,所以主题突出,更加适合教师的教学需要。可以说,微课是为了凸显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教学中的某个教学环节而诞生的。同时,相对于传统公选课过于复杂冗长的教学内容,微课更能聚焦课堂重点难点,针对性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时间短、容量少。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而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样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同时,从容量上来说,“微课”视频以及其他配套辅助性资源的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rm、flv、wmv等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观看在线视频,使用方便。也可以将这些微课视频灵活方便地下载到终端设备上进行“泛在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设计多样,使用灵活。微课教学的情景真实,教师可根据实际情景需求设计出与教学契合的微课,营造一个真实的“微学习”环境。这就促使微课视频具有教学案例的特点。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和迁移,为公选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资源。

(4)多样传播、开放性强。“微课”易制作、易传播、易搜索、易扩展、开放性强,更加人性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更加灵活,适用于任何人,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学习,在课外也可以进行移动式学习。

(5)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是因为微课内容的微小性特征,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课课程的开发者;由于微课面对的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微课开发的目的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是为了实现“教学相长”,而不是为了推演理论、验证结论。

2 社会化软件概述

所谓社会化软件(social software),也称之为社会性软件,其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百度百科对其定义是“代表支持全体交互的一类软件,包括网络游戏、Blog、Wiki、即时通信(IM)、互联网延时聊天和其他的拥有多对多的社群系统”。我国学者庄秀丽(2004)认为,社会化软件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化软件首先是个人化软件,是帮助个人参与Internet 的重要工具;(2)社会化软件强调个人自主性的充分发挥,由此形成一张庞大的社会网络,而这张社会网络中包括强链接,也包括弱链接,不同的链接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3)社会化软件是个体主体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如今,社会化软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QQ和微信的使用最为普遍。

3 运用社会化软件与微课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也达到了5.57亿,其中,学生群体网民数量很高,占到网民规模的25.5%。QQ和微信的使用在学生群体当中非常普遍,同时也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平台,微课的短小精悍也非常适合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QQ和微信平台,让学生真正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QQ迎合了PC端的使用操作,而微信则适合手持终端的应用,将两者的独特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从PC到移动端的无缝对接。

4 基于社会化软件的微课在公选课中的应用

4.1 辅助教学,深化课堂内容

大学公选课程一般授课课时较短,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认知情况不一,老师在课堂上无法把重点难点重复多遍,学生在课堂中未全部掌握知识点,课下找不到相应资料进行复习巩固,老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我们在公选课上引进微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把课堂的难点重点录制成微课,并建立QQ群和微信公众号,把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QQ和微信平台中,方便学生及时学习,弥补在课堂中未掌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有任何问题和建议可以随时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随时为同学答疑解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合理选择,精心设计

在大学公共选修课中应用微课大有裨益。而鉴于大学公选课的课时比较有限,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微课视频,合理选择相关主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具体而言,在制作大学公选课微课视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恰当的主题,即微课内容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尤其要符合他们追求便捷、直接、高效获取知识的心理需求;(2)选择真实的主题,即微课视频的内容要符合逻辑和客观事实,不能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比如“秦始皇为什么修建长城”是一个真实问题,而“孟姜女如何哭倒长城”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微课视频时间不长,教师要言简意赅地在视频中阐释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知识;(3)选择明确的主题,即微课主题的意义没有歧义,主题所隐含的核心问题要意义明确,问题与答案要清晰可辨。(4)选择新颖的主题,大学生喜欢追求新奇感,他们选修公选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长知识,所以微课视频要采用材料新鲜、主题新颖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反之,材料老旧、主题滞后的内容会让大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久而久之会对公选课丧失兴趣。(5)制作形式要精致美观。虽然微课比较短小,但是必须更加精致,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主题,还要做好讲授、拍摄、剪辑等其他若干环节,尽量使微课视频成为艺术品,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

将微课制作出来之后,教师要将其及时上传到QQ和微信平台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

4.3 以学定教,学生为本

公共选修课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再加上课前和课后没有进行预习和复习,上课的效果一直不理想。而基于QQ与微信为载体的微课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课前,教师把准备好的微课同时上传到QQ和微信平台,学生可选自己方便的形式进行收看预习,同时可以充分发挥QQ与微信的自身特点进行结合应用。QQ可以在PC端下载查看,并通过QQ群进行互动交流,有任何问题可以发起会话向教师提问,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微信平台可以推送微课资源适宜于移动设备上接收和查看,只要是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利用手持终端就可进行学习,非常方便高效,真正能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课中,教师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把课前学生在学习微课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问题整理出来进行讲解,有了课前的思维预热过程,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积极性随之提高,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课后,教师可通过QQ和微信发布作业,并了解学生对微课学习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建议对微课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有了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互动和学习控制,将QQ与微信作为载体的微课应用为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社会化软件是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重要产物。不管学术界、实业界对其进行怎样的阐述,它都是将软件功能与学习者集于一身的重要工具,可以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多元支持,与学习的发生、知识的转化相互依存。而基于社会化软件的微课应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过程。短小精致的微课资源与社会化软件有机结合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教育资源建设难度大、传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也能满足和切合学习者的学习与应用需求。因此,基于社会化软件的高校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并将更快地推动微课在高校公选课中的发展,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加快新型教育资源的建设步伐,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要对基于社会化软件的微课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促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为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质量与效率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3] 曹培杰.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社会化软件整合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 曹培杰,尚俊杰,汪基德.基于词频分析的社会化软件教育应用特点[J].开放教育研究,2011(4).

作者:刘婷南 毕柱兰 纪滢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篇3:

“微课”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研究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模式,引起了很多关注。从“微课”的界定入手,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下文简称武生院)“微课”应用的实例,提出公选课“微课”的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的设想如下:将公选课模块化,打造相应的“微课开发团队”;设想公选课“微课”课程开发过程;公选课“微课”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课程建设;有效利用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呈现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时代[1]。微时代背景下,“微课”诞生。在我国,“微课”是新生事物,本文着重探讨“微课”的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研究问题。

一、厘清“微课”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于“微课”的概念有很多版本,有官方的理解,有一线教师的理解,也有来自理论研究人员的理解。有的说“微课”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有的将“微课”界定为小课程、教学视频、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结合武生院公选课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微课即以教学重难点作为讲授内容,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记录教师进行的简短、完整讲授的教学资源。微课是一种新型视频教学资源,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等辅助性教学内容。

关于时长的问题,之前学者对参加第一届高校微课大赛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11—20分钟的微课对于高校微课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教龄越长的人、接触微课时间越长的人喜欢微课时长更长一些[2]。也有研究者认为不同学科的微课其时长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文科因为其更多的情景导入、涉及面较广而不如理科微课那么简单直接,因而文科微课视频时长平均长于理科微课[3]。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微课的长度问题还有待探讨。

二、国内高校的“微课”实践

2008年以来,首先在中小学中开始有了对“微课”的探索。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首次提出了“微课”概念。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这是国内教育界开展的首次“微课”比赛。随后,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开展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成为国内第一所推出微课并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并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工作、生活。至此,微课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到社会大众的全覆盖[4]。

根据国内的大量微课视频,研究者归纳出以下四种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或者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

sia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5]。

三、武生院学生对于“微课”的认识

2014年9月,笔者在涵盖全校各专业的公选课堂中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从未听过“微课”的学生(55%)和“听过,不太了解”的学生(40%)就占到95%,说明武生院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还比较少,对学生来说“微课”是新鲜事物。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师运用更多的是和讲授内容相关的微视频或者运用精品公开课。

第二,在调查中也反映出,60%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仅有20分钟,这很符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如何利用好这20分钟成为课堂教学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录屏式“微课”视频在5分钟以内是合适的,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混合制作的视频则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过长起不到“微课”的精讲效果,学生反而容易“走神”,过短的话一个知识点也不可能讲透彻。

第三,单靠学生的自觉性并不能有效利用网络。调查发现,超过85%的学生会利用网络看电影、玩游戏等,23%的学生会主动观看教学视频。所以,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微课”课程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探索学生课上、课下利用“微课”的有效评价体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通过调研数据统计发现,学生更喜欢有配音、画面是文字和图画的视频(66.9%的学生选择),因为生动的画面更加吸引注意力,对传统的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课堂教学视频兴趣没有那么大(5.3%选择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兴趣),这对教师选择、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60%的学生还是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他们更倾向于老师在课堂精讲知识点,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教学方式,这很符合“微课”短而精、小而快的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对学生的课堂讨论、课下学习加以引导。

四、武生院教师对“微课”的运用与实践

“微课”的出现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的舞台,它的出现将带来更多更好的高效课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武生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举办了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此次讲课竞赛主题为“微视频”、“微课”的应用。决赛中,每位选手比赛时间为25分钟,讲授要有“微视频”或“微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微课”、“微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且讲出彩,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更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验。

通过观摩这次进入决赛的文史类、理工类20位教师应用“微课”的情况,大概可对武生院教师目前制作、应用“微课”的情况做一了解。武生院教师目前多数使用录屏软件+PPT(画图工具等)的方式制作“微课”,极少运用两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微课视频。更多的教师使用的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而这些都是制作“微课”的资源。教师对“微课”的使用还有很宽广的提升空间。

五、关于武生院公选课“微课”课程建设的构想

(一)将公选课模块化,打造相应的“微课开发团队”

根据武生院公选课课程现状,笔者认为可先将课程模块化,再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微课”课程建设。学校可组建自己的微课开发团队,从公选课开始尝试,并以此引领和带动学校各专业微课开发。

按照公选课课程性质,可将课程分为两大类:一是求职就业类,如《实用礼仪》《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培训》等;二是人文素质类,如《先秦诸子导读》《唐诗宋词鉴赏》《中外民俗与礼仪》《外国文学史》等。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组建“微课开发团队”。“微课开发团队”是指由教师、软件工程师、教育技术人员组成的微课制作团队。团队集中了多种技能人才,教师把握教与学的需求,软件工程师负责较专业的视频或动画制作,而教育技术人员则负责微课的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微课制作。

(二)公选课“微课”课程开发过程设想

公选课“微课”开发分为[6]:课程分析——知识点确定——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资源整合——录制视频——后期制作

课程分析的目的在于归纳出课程所有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特点,体现课程特点。一门课程所对应的微课不用太多,也不是每一次教学都需要微课。

“微课”知识点的选择难度不亚于上好一次课,作为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知识作为微课的开发对象,还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将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知识内容用微课展示出来,才能吸引学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是相关理论与教师经验相融合的过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微课的脚本编写并不是必要的制作步骤,但是,对于制作过程复杂的微课,脚本编写很有必要。微课脚本一般由任课教师来编写,资源整合指将微课开发需要的素材格式包括ppt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收集、整理的过程。求职就业类课程可运用视频、Flash制作动画或ppt文字的方式展现,人文素质类课程更多的会有文字和图片,也可加入合适的视频素材。这两大类公选课课程内部、之间都可以通过“微课”实现资源共享。

微课的录制方式有很多,在前文“国内高校制作‘微课’的实践”一节中已有表述。笔者认为还是要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负责录制和编辑。

后期制作是微课发布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教育技术人员根据不同课程的需求,将原有的微课进行加工的过程。比如在后期制作时在视频中插入全屏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片头、片尾和字幕等,使“微课”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公选课“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微课”的应用,“凤凰微课”已经开发出了成熟的微课平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平台系统开发和客户端应用开发,其中包括学习系统(用户系统、选课系统、课件流媒体系统)、交互系统(学习讨论区、作业系统、考试系统)和电脑、手机、平板等的传播系统[7]。而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我校公选课在短时间内要建成像“凤凰微课”那样的微课平台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公选课“微课”的应用提出以下设想。

第一,“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萨尔曼·可汗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8]在公选课堂上,将优质的微课视频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微课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共同展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更加贴心。

第二,“微课”教学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社交的一代,也是自主性强但需要引导的一代。尤其是针对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选课堂,教师需要用学生们当下熟悉的沟通方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动态关注学生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微课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微博作为实时更新的互动资源库,以微信作为点对点的学习进度了解工具,以微课作为课程的知识点提炼。这样,课堂不再拒绝手机等通信工具,反而成为利用它们的课堂。

第三,“微课”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微课视频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制定一系列过程评价体系,促使学生接受和熟悉“微课”,引导学生课下主动观看微课视频,改变目前公选课“课堂无教材,课下全忘光”的状况。

第四,“微课”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同行之间交流学习,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微课的分享,教师可以共享最优秀的微课资源,也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微课的教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这使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更加明确教学目的,主线更清晰,逻辑性更强。在录制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获取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这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9]。

第五,要注重“微课”的宣传推广应用。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渠道的意义,为广大学生推介或提供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引导广大学生重视“微课”,主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其次,要将制作微课、推广微课、应用微课作为一个重要的活动,加强微课的实践与应用和优秀微课在全校的推广。

结语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迭,教育教学改革也将迎来全新的局面。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微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武生院的实际情况,尝试性地提出将微课运用到公选课堂教学中的设想,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公选课微课的设计原则和运用方法,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如公选课“微课”如何能够和传统课堂更好的融合?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体系如何设计?因此,关于公选课“微课”的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研究是一个延续性的、有待深入开展的论题。

参考文献:

[1]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2):1.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1.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4]王燕.微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6]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6—67.

[7]李健文老师课件:微课开发技术与应用实例[EB/OL].(2015-

02-20)http://wenku.baidu.com/view/ca64ef00363567ec102

d8a8f.html.

[8]石桂芳.“微课”探“微”——可汗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4):60.

[9]黄磊,王琦.浅谈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0.

作者:李林

上一篇: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论文下一篇:材料出入库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