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外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临床带教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应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方法引导护生构建临床实践思维,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有机结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护理工作者。微课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提高护生消化吸收能力,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教育技术外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外科护理论文 篇1:

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引文格式】吴晓毅,刘长利,滕李利,等.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0,44(1):60-63.

摘要:雨课堂是一种将电脑多媒体幻灯片PowerPoint(PPT)与手机微信(Wechat)对接互联的智慧教学模式,因其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故可使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互动更为有效、便捷。本文结合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探索建立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为期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优势、弊端及改进对策,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

藥用植物学是大多数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经典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1]。由于该课程兼具专业术语较多、理论知识点庞杂、实际应用性强等特点,故单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然而,一些新型教学应用软件和教学方式的出现,如雨课堂、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有助于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2]

1  雨课堂的产生

雨课堂是MOOC平台与清华大学于2016年共同推出的一款拉近师生距离的教学应用程序[3],它基于PPT和手机微信的功能,结合线上教育与传统课堂的优势,建立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平台[4],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该平台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收集课前、课上和课后3个教学环节的师生动态,真正意义上覆盖了预习、授课和复习的完整环节。此外,该平台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科学教学[5]

为解决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难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笔者将雨课堂教学工具引入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借助其智慧化的特色优势,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形成药用植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近2年的教学实践,从师生角度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发现该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同时,笔者结合雨课堂在全国各高校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6-8],进一步探讨并分析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弊端和改进方向,为深入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2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在药用植物学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PPT、板书等方式向学生输入知识,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且以显微特征为主的授课内容而言,单纯的语言讲解和幻灯片播放易导致学生前后知识点衔接松散、对难点的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因此,借助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发挥互联网优势,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步展示于学生手机客户端,并辅以抢答、弹幕等新颖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又能较以往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自2017年以来,结合雨课堂和传统授课法的优势,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混合教学模式,并根据课程学习的时间规律,对课前、课上和课后3个阶段的教学实践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2.1  课前——预习环节

对于传统授课法,学生主要通过课本完成课前预习,而混合教学模式则方便教师监督学生的预习环节,即教师先将课本以外的影音资料、文字材料等上传至雨课堂,再由学生登录手机客户端下载学习。通过观看影音资料,可增强学生的感官感受,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而重点、难点知识的侧重性推送,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變得更为轻松。以药用植物学课程实验课为例,教师课前推送实验讲义,课上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能明显加快实验操作进度,提高实验整体完成度。

2.2  课上——授课环节

大多数医学院校学习任务繁重,教学课时紧张,教师在保证完成预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会加快授课速度,从而会导致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如学生无法与教师授课节奏保持一致,重点内容漏听、错听等。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师生步调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雨课堂平台不仅能够实时推送教师授课课件,而且该平台的部分功能还能显著提高课堂效率,如⑴当堂回看功能,既方便学生课上随时回顾遗漏的知识点,也便于实时标记,利于学生课后思考,实现教与学的步调一致;⑵随堂测验环节,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随堂测验,既能明确难点及考点,也能定位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师生界面的差异,则能更好地服务师生,其中,教师界面(见图1)包括全体同学试卷完成情况及每道题的正确率等,而学生界面(见图2)则包括个人得分、题目作答情况及班级平均情况等;⑶弹幕评价功能,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通过弹幕向授课教师提出问题,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3  课后——复习环节

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后,学生课后仍可通过雨课堂平台回顾授课课件、随堂测验等内容,方便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加强记忆效果,进而减轻期末复习压力。同时,也便于同学之间交流难点、错题等内容,共享学习心得。

3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为全面评价药用植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通过学生调查、教师反馈等方式,从师生角度对该模式进行评价。

3.1  学生评价

3.1.1  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资料的推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预习内容和形式,明确了课程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做到有目的地预习,有侧重地听课;课上授课内容的实时同步,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师生进度的一致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而课后的回顾性复习,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教师课件,加强记忆效果,减轻复习压力。

3.1.2  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由于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结构的特殊性,传统教学法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往往浮于表面,而学生仅通过课堂讲解也难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不仅影响课堂进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复习压力。混合教学模式则全程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混合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如学生除观看教师展示的大屏幕外,还可利用自己的手机客户端查阅课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授课细节,不落下每一个知识点。

3.1.3  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  弹幕、随堂测验等小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弹幕与教学相结合,不仅方便学生快捷地向教师提出问题,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紧凑充实,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随堂测验则便于学生将各自的作答情况与全班同学进行比较,使其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水平,提高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

3.2  教师评价

3.2.1  方便课堂考勤与提问  与传统教学法的考勤方式不同,当同学们通过手机客户端登录雨课堂时,教师后台会有登录提示,学生迟到或缺勤情况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记录日常课堂考勤,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而教师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尴尬,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3.2.2  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传统教学法进行学习情况分析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借助雨课堂的大数据,则能做到实时分析。如随堂测验可实时了解全班同学的作答情况,包括正确率、全班平均做题时间、每位同学的答题时间等,使教师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到个性化教学和重点关注。

3.2.3  利于教师知识成果的保护  课件凝聚着整个教学团队的心血,还会涉及到每位授课老师的研究成果。如果将课件及相关资料全部发送给学生,不利于教师知识成果的保护。而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的课件只能收藏而不能下载,课程相关资料也只能在内部使用,从源头上杜绝了外传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知识成果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4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4.1  雨课堂所面临的挑战

雨课堂最大的亮点在于利用大数据为教学带来便捷与创新,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将互联网引入教学,并借助手机完成课程学习。然而,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习,而不是打着学习的幌子进行手机娱乐,以及在学生“机不离手”的情况下,如何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等,则是雨课堂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一些客观状况也会干扰雨课堂的正常使用,由于雨课堂从互联网中产生,必然不能离开网络,一旦发生断网、停电等状况,雨课堂将无法正常使用。

4.2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展望

通过对比课堂内容、授课形式、学习效率和依赖网络程度4个方面,分析雨课堂、传统教学法和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如表1所示。雨课堂的授课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学生学习效率较高,却过于依赖网络。相反,传统教学法的网络依赖程度最低,但课堂内容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也较为枯燥。二者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既有现代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内容,又不完全脱离传统课堂,既夯实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同时也克服了无网络不上课的弊端。

5  小结

现代医学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逐渐趋于科技化和技术化,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探寻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综合授课模式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在药学、中药学等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改进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建立的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有更多学生主动参与的新时代课堂。经过近2年的探索,一个系统且逐级深入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已初具雏形,并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然而,如何在该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现药用植物学课程新的教学改革,为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仍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惠子.药用植物学多样化教学模式及其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9):2270-2271.

[2] 吴晓毅,刘长利,高伟,等.《药用植物学》慕课的学习实践与教学启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6-19.

[3]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4] 黄丽莲,项建弘,王霖郁.基于“雨课堂”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27):27-29.

[5] 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 王玉英,霍福权,陈坷,等.雨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8):708-710.

[7] 李鹏,李镇麟,易淑明,等.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16):72-74.

[8] 邓敏.“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9):106-108.

(收稿日期:2019-09-23)

(修回日期:2019-10-10;編辑:郑宏)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推进项目(2019JYJX048)

作者:吴晓毅 刘长利 滕李利 高伟

现代教育技术外科护理论文 篇2:

微课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临床带教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应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方法引导护生构建临床实践思维,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有机结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护理工作者。微课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提高护生消化吸收能力,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

关键词:微课;护理带教;肝胆外科护理

肝胆外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系统的护理主干课程,大多数护生在学习时有“难、深、多、散”的体会,理解和记忆的东西较多,容易混淆和遗忘。因此,如何提高肝胆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护理带教者一项重要课题。微课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 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 s课程(60-second Course)[1]。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的针对某个学科某一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设计开发的新型情景化网络课程资源。笔者尝试对外科护理学肝胆外科章节课程进行微课课程开发,并将其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对微课重要性的认识

微课重在“微”,短小精悍的架构满足了学习者对注意力的需求。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CLT)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关键在于学习资料组织与呈现的方式。当前,我国医学院大部分课程要么教学内容简单,组织形式单一,导致学生认识负荷过低,既浪费了课堂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要么教学内容复杂,知识点众多,导致学生认识负荷过高,注意力分散,阻碍其对知识进行梳理架构[2]。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习者能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反复学习。微课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其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反复观看的短课,无疑是一种与当代学生学习观念契合的教学方式。

二、做好微课制作,构建学习平台

微视频的制作是微课开发的核心,由外科护理教研室组织外科老师根据微课的特点,对既往学习者特征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对肝胆外科护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斟酌、筛查和整合,将肝癌、肝移植、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病人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术后难度较大的操作,如胆管引流护理、肝癌术后体位护理、肝移植术后护理、肝癌术后心理疏导、引流管的护理等作为微课开发的内容并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抓好“微视频”的质量。微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的网络学习互动。微视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微课的水平和应用效益。二是重视视频技术的运用,增加视频资源的来源渠道。带教教师不仅可以从课堂拍摄,也可以在学术会议上录制等。视频剪辑、加工、合成输出等后期制作也尽量清晰、美观,方便学生观看。三是微视频尽量短小,但内容要完整,保证学生知识构建的完整性。四是做好微课的辅助性工作。如完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点评、微反馈等微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微课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用。

二、强化内容指向,提高微课效果

微视频的设计师带教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微课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程建设的起点和落脚点,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教师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微课程设计理念的塑造,理论的学习和方式方法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3]。其次要找准微课的定位,即一种学习型资源,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去思考,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临床技能和专业水平。肝胆外科护理学内容较多,课时紧,信息量大,笔者一改过去向护生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设计了一套内容涵盖肝癌、胆结石的临床常见表现、术后护理观察项目、引流管的常规护理等的微课程,通过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浓缩传统教学精华,提高带教效果。

三、学习方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崇尚混合教学、移动教学、翻转教学和碎片化教学的学习方式,以短小精简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在电脑或手机移动终端上进行學习,学生可根据自己时间进行开放式和自助式的学习。传统外科教学方法是让护生在课堂中固定的时间进行理论课学习,临床操作单元则通过在临床实践时老师讲授和示教,护生进行练习的方式学习,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优点。但由于学生人数普遍较多,病人数少,且配合程度不高,护生往往在示教时较难看清教师的具体操作方法,最终导致临床操作示教效果不佳,影响其操作能力的提高。微课将教学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方便护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反复理解和记忆,能使复杂、动态的技能操作平面化,是对传统教学法的补充,比较适合护生课后自主学习。

在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微课之微在于时间有限,篇幅有限,因此只能针对某一环节或某一知识点进行剖析,即只能专注于一个问题。如2010年欧洲风湿病学会颁布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微视频,就是因为它文字不多,短短15min的视频,从炎症标志物、关节炎的病程、关节受累程度和血清抗体四个方面对某一病例进行了评分,评定为6分以上就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就算是非专业的人员,也能较为容易的掌握知识要点。二是微课的后期制作也很重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微课在医学带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跨领域的微课共享也越来越普遍。微课的优化美化成为微课传播的重要技能。较多微课的设计模式采用的是“课堂讲解—临床场景—课堂总结”的方式,场景之间和各部分的衔接都要做好串词,达到简洁流畅的效果。三是要做好微课的总结。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发现,将课程的重点内容总结为简单易记得口诀,在课堂中,不断地重复要点,对学生加深知识点印象非常有效。

尽管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在肝胆外科医学带教中应用广泛[4],能满足大部分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和空间多样化的需求,但如何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护理微课程教学质量、构建完整的微课教学体系,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如何评价和反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2]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9):17-19.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李淑芬,林丽君.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9):144.

Key words:Micro lesson;nursing teaching;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nursing

作者:廖黎黎

现代教育技术外科护理论文 篇3:

医药院校物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表现形式

摘 要 医药院校开设的“物理学”课程与综合院校的物理学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其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医药物理学的特色,其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应根据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设定。本文介绍了医药院校的物理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的组成形式,强调评价是教师围绕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动态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以达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物理学课程 形成性评价 动态性评价 教学反馈

物理學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该课程全过程的不间断考察、记录、反馈和教师的不断反思、改进、修正等而做出的动态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使学生更为有效的、更广度上的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教学计划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思路,有效敦促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是考量通过某些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活动,通过形成性评价,还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物理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其形成性评价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物理实验教学环节的评价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本课程特别设计了与医药相关的物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进行实验设计、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真实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详实的实验报告等。实验报告中要体现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等。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操作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误差等处理能力,对学生整个实验的全过程给予评价。通过实验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评价,例如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对实验的某些难题提出疑问,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棘手和待改进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QQ和实验报告的方式把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做进一步的解答,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反馈—教师反问—学生再思考—教师解答”等循环反复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后,学生再撰写详实的实验报告,最后教师在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给予评价。

2 对学生课堂随机测试的评价

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及需要,到一定的时间点和一段教学内容的节点上,安排进行随堂单元测试,测验内容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和重要知识点,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提交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哪些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要引起教师的特别关注!教师要对出现的此种问题组织集体备课,全体教研室教师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研讨,研究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对于晦涩难懂的内容应采取形象的动画演示或吸收相关网站提供的较为直观的形象教学手段,以达到让学生真正认识并掌握相关教学内容的目的;对于只有个别学生存在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的情况,教师要找到这些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没有掌握知识的真正原因,是物理基础问题还是情感问题还是因为上课缺席等问题?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这些学生采取一对一专门指导的方式来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落后的根源,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瓶颈,实现学习上的飞跃,尽快与同班同学保持同步。

3 通过讨论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内容可以实施小组讨论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选择问题时要注意:第一要结合教学进度设定相关知识点的问题;第二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就是形式上的讨论,根本达不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反而因为不会而导致厌倦和反感。要通过问题的讨论开启学生进一步深层次思维的能力,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反馈—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学生讨论形式的评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还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4课后作业和课外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于理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是学生要经常完成教材每章的习题,为了巩固知识,教师还编制了一定量的课外练习题作为补充,教师通过学生对作业及课外习题的反馈,可随时洞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时刻对学生的作业及练习的反馈情况给予评价,及时做出点评并指出问题的所在、给出解决的办法、指明努力的方向。特别引以注意的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若存在大多数同学都共同出错的共性问题时,必须引起教师的反思,针对此类问题的出现,全体教研室的教师要进行随时研讨,整合全体教师的智慧来提高和改进教学效果,然后把研究讨论得出的最佳教学方式与方法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对共性问题再进行深入讲解,即通过“问题的出现—教师研讨与反思—教学实践—学生反馈—教师再研讨”的循环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并督促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的深度,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的思路和角度开阔了,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度。

5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设计一个自主学习内容的模块,然后要求学生围绕模块内容进行相关教材、书籍或相关网站的查阅文献工作并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深层次的研读与思考后,以提交报告的形式通过微信群或QQ群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报告反馈情况给予评价,最后教师再对自主学习内容给予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认识、见解、想法等与学生分享;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时的进展情况,选择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采用“课堂翻转”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加深印象,最后教师在学生讲解完毕后给予分析与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形成性評价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多次反馈,扑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实践效果,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最终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的目的。

*通讯作者:侯俊玲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物理学基础课思政内容的渗透方式研究”编号:XJYB191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育课题 “医药院校《物理学》课程的特色教学与实验探索” 编号:1000062520528

参考文献

[1] 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张昕烨,吕静等.形成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0(6):1002-1004.

[3] 黄红兵.在线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79-86.

作者:张莉 刘希 董美佳 侯俊玲

上一篇:现代课堂教学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职业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