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2022-07-03

一、阻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的认识1、地方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转变思想,只看重中学和大学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极其贫乏,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够,而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又不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1:

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

在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是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于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在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实际问题。

一、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和基础设施薄弱

要想在农村落实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就是资金。资金不足犹如一个瓶颈,使计算机教育中所必需的一些设备无法提供。

1.因经费紧缺,微机数量不足。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机房,但机器数一般在20台到40台左右,远远少于上课的学生数,使得一些学生在上机练习过程中没有事做,影响了教学效果。

2.因经费紧缺,有的学校只建有单机机房,没有建成网络机房。个别学校现有的微机房用的是以前的486机器,或别的学校、单位捐赠的旧机器,内存少,硬盘小,无法安装教学必需的软件,学生没有上机操作的机会。

3.因经费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例如,我校在2004年通过借贷等形式建起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虽然只有四十多台电脑,但所借款项必须在五年内还清,每期要还款二万多元,哪有钱来投入软件购买和易损部件维护、更换?所以机房里的耳机不响、鼠标不灵是正常情况,电脑病毒肆虐、死机瘫痪是家常便饭。

(二)信息技术课的地位低下

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门课一直都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够重视,不安排专门教师上课,还有学生不按照要求操作,随意敲打键盘,打开其他程序命令,误删系统命令,登录一些不良网站,使计算机运行缓慢。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升级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后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使本来就紧张的设备更紧张了。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确保机房维护管理有专项资金。机房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后续资金的投入,自然设备损耗,如键盘、鼠标要更替,设备要升级,新的软件要添置,都需要资金。要增加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常规设备的配置和更新、软件配备、设备维修等费用。

还要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划分界线,而是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备的关键在人,只有提高人的认识、管理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充分发挥电脑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和效益。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快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面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奇缺的现实,县级教育部门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外部的信息技术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优惠政策应从待遇、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增加吸引力,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2.多种途径培养人才。必须抓好电脑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要选好专职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解决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技术故障和问题,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最后,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给学生编好座位,采取一定措施,规范学生上网。做好计算机使用记录,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建立一种正确、科学、健康向上的信息技术环境,尽量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总之,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本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规划纲要,才能加快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当今教育的发展归宿,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责编侯艳星)

作者:董腊年 汪欣

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2:

应对“瓶颈”推进改革

一、阻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的认识

1、地方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转变思想,只看重中学和大学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极其贫乏,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够,而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又不够。很多地方政府并未将教育资金全部落实在小学教育上,只是一味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去搞地产和工厂。很多农村小学地方政府的忽视,自己投入薄弱甚至苛刻,导致悲剧情形上演。例如:湖北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要自己带课桌上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而在媒体曝光面前,当地政府却说财政资金不够,而政府大楼却建的高大豪华,是中国教育的悲剧。

2、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职业素质普遍偏低

农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严重不足。在一些农村,仍有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几门课的现象,而在偏远的山区教师更是缺位,由于农村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低下,教师待遇差,很多教师都不愿久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趋向城市,这就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缺位,后备力量不足。以某中学为例,该校共有在校学生445人,专任教师44人,50岁以下的有22人,51岁以上的有22人,最近几年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就将近20名。教师总人数虽然够用,但能胜任工作的很少。加上伤残、疾病、死亡等原因而正常自然流失,也是导致师资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新教师补充不足,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教育应与时俱进,我们的学生需要接受更全面的知识,比如计算机教育、体育美术音乐、外语等方面的教育,而农村小学和城市相比经费有限,设施建设艰难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都不完善。有些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室陈旧甚至是危楼,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学习起来很艰苦,没有现代化设施,学生得不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最近曝光的湖北某地小学生带课桌上学事件,该小学因资金不足,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严重缺乏,这对小学生的学习肯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4、教学思想陈旧,应试教育仍占主导

农村信息落后,消息闭塞,农村小学教师思想没有得到质的转变,尽管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也只是口头上响应,实际上“阴奉阳违”,“大搞精英教育”以应付考试和提高升学率。很多农村教师只重视教学课程,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缺乏良好的交流,往往忽视那些孤僻的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其一生。在某些农村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经常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来补习文化课,并且每天都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在课堂内容安排方面均以死板的背诵抄写为主,没有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5、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关注不够

很多农村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关怀。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内心孤独容易自卑,成为小学教育的难题,而很多农村小学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没有针对留守儿童提出相应的方案。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上的一个新问题,也是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如何应对这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转变思想

地方政府应更加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将小学教育事业放在工作重点,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政府应建立力扶住农村小学的教育的专项基金,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实现透明化、集约化。

2、改善教学环境,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学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定期进行教师素质考核,教学技能培训,不断筛选优秀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思维。改善教师生活设施,适当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增加计算机的数量,方便教师们学习和交流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现代教学思维的转变。

3、由于农村进货及水平低,财政投入有限,在学校设施完善方面,农村小学及其主管部门要开拓思路,多方筹资,通过集资、引资、加大政府投入等方式,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支持,增加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小学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为农村小学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4、转变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农村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摒弃一味的应试教育,不断创新寻求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农村小学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弘扬“正气”遏制不良习气,通过定期严格的教师职业素质审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支持,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与奖惩措施,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增长才干,更新思想。

5、学校方面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制定出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一方面,建立留守儿童性息档案,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另一方面,进行三方面交流沟通:学校和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家长和留守儿童的沟通。

农村小学的发展瓶颈不容小觑,其意义深刻关乎着我国的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需要全国上下转变思想,切实行动和大力支持。在当前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正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推进思想进步和体制改革。

【作者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淮安小学 福建】

作者:林桂良

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是国家为了缩小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现今更是赋予了小学教育信息化重大的历史使命,好多年前开始,各地各级政府都开始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老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甚至是一个大难题。在很多方面,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本身尚未完善,对其教育规律的研究也相对薄弱。因此,本人就近几年对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一些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根据问题想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致力于改变农村小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等,致力于有效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1. 绪论

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仍是改革。改革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大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现今形势,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信息化教育。在现今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电脑正慢慢地在改变着学校过去单纯依靠教材和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书本知识与各种社会知识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观念和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育空间。

2.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农村小学里有老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还存在偏差。

在一些农村小学里,每个人对信息技术课有不同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它就是一节可有可无的课,更多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认为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课。

2.2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有关信息技术本身的内容安排得太多,有的教材甚至完全是从信息技术本身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于是教学内容大多逃不开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系统构成、计算机的组装、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等等。

2.3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性大。

信息技术课在一些学校成为了最容易上的课。部分非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因知道学生喜欢上机,只要将学生领进了微机室,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就算上课了。结果,追网剧的、登聊天软件闲聊的、打网络游戏的混迹其中,几节课下来,知识没学多少。如果要他们用计算机写一封信或者是画一幅图,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都是一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别说低年级的学生了。

2.4教育装备金费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财政和学校每年都投入许多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但实际情况是广大农村小学都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到购买教育技术装备上。近几年来,大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形式的网络平台式教学,人手一台的平板或者移动电脑,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却依旧没有实现;再一个就是一些领导认识不到位,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能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对第一线教育技术装备情况不摸底,没有充分重视。甚至有的是知道一些情况,但并没有积极去解决。

2.5教育装备使用率不高。

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学仪器配置没有达到基本配置要求,有的村小,虽然是搬来了几台计算机,但其中的一台或者几台都是不能工作的状态,成了摆设。再一个就是部分教师不重视用现代信息设备去教学,导致现代信息设备使用率不能达到规定要求,使得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教学效益。

3.采取的对策

3.1教育观念转变。

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非常重要。知识经济的今天,应该让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学习资料的来源已不仅仅是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现下的信息化教育中,应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去创设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亟待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相關政策的落实。但个别校长的认识不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实施农村现代教育信息化,作为校长应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校长的观念和作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更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地区教育滞后的原因,认清当前农村地区教育现状。

教师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要责任人,教师的观念转变也非常重要。首先要转变教学的任务,在现今信息化教育下,教师表现从前台转到了后台,主要任务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及学生学习促进,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教学组织者更是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又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们的群体协作。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协作式”学习存在于教师、学生之间。

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也要转变,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来学习的过程。小学生应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死啃书本”的老学习方法,努力树立全新的学习观。

3.2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缺乏的现状,我国的高校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培养出更多的能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并适当引到教育领域里面来,以适应当下农村学校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另一方面,要明白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计算机教育。所以,应切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至于部分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学习给教师创造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和紧迫感,增强意识,然后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努力去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最终应用到自身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将我们有限的资源利用好,尽可能将现代化信息设备对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已所需要的教学资料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部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教育信息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出相关激励和奖惩方案并按方案执行。这样可以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从而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学校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

3.4增加资金投入。

除了国家投入以外,还应尽力加大地方投入,学校解决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问题,有目的地把教育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到农村小学,以便这些地方配置基本的教育设施。另外,各学校也要为信息技术教育多想点子,努力发掘资源,找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赞助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让学校里的每台电脑上随时都可以上网或调用、检索和下载资源库的资料,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4.结束语

信息化教育还将迎来未来教育的美好前途,可目前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教育,在其实现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普及农村小学信息化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要促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实现的进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育,把握信息化。

作者:陈炼

上一篇: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下一篇:合作学习的医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