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高中的所有科目中,地理在环境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环境密不可分,可以作为向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的重要途径,由此实现更为深远的地理学科教学目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篇1:

环保意识渗透地理教学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共同话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环保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理知识有大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知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环保人、自然、社会共处理念。这种生态环保观念的植入可以有效的推行未来人才在环保意识上的执行能力,甚至可以引导人们更好的投身到公益环保活动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

一、充分运用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中主要围绕教材开展,同时课堂氛围与情境也是立足于教材。需要做好材料的利用,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抽离出来,转化或者融合环保理念。要通过教材情境构建一个学习氛围,由此为依据再渗透有关的环保知识。甚至可以设定课堂中的小话题,让学生自行的寻找课文有关内容的环保元素。甚至在课堂上可以构建环保主题的讲授,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中蕴藏着大量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是环境问题现象,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环保工作维护方法。教师也可以依据实际环境问题来介绍当下社会上常用的环保治理方法,让学生对环保方面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

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

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危机意识,要让环保价值与生活相关联。要根据地方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做举例分析,让学生都充分的意识到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对人们构成的伤害。必要情况下,可以引用地方的环保问题事件做说明,让学生们意识到环保问题不在天边,而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衣食住行都会与环保意识相关联。甚至可以多种情境烘托与生动的表现来引发学生的直观感受,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通过这种生动的视频、图文等影像来有效的展现对生态破坏引发的事故,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

三、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在环保意识的培养上,直观具象的影像表现可以更为直观的刺激学生思考。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将书本平面知识转化为真实可感的内容。作为教师,对于环保知识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甚至在网络上有丰富的PPT等教学素材,可以通过网络多样化的素材来完善课程资源。课本资源上对于环保方面的讲述相对有限,而实际的教学中,要发挥环保意识的建设,需要充分的涉及到其中每个知识环节。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可利用的信息集合起来。一般情况下,可以搜索附近有关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与问题的图文资料,甚至可以选取全国范围内的重大灾害问题,通过真实可感的内容来影响学生。要充分的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来提供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由此来加深环保知识对学生的深刻印象,由此来促使学生在行为与意识层面更好的匹配环保理念。

四、注重课外活动的引导

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甚至可以对自己看到的环境问题写成自己的调查报告,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做更多的了解。或者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图片以及简短的问题去收集信息。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普及,拍摄照片与做信息的收集整理更为便捷。而采用这种主题的活动,对于学生在生活观察方面的能力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也可以多开展中学生的户外活动,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做好环保主题馆的参观。或者在植物园等地方单位了解为了环保,在植物净化措施上人们做出了多少研究。也可以去部分环保工程中参观,很多地区将垃圾场或者其他环境破坏的区域做保护改善,甚至做成生态景观,对于这些身边的事情景物,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人外出游玩中去观察这些生活的细节。要让地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要更好的回归到生活中为人们服务。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不能仅仅教授理论,更需要培养学生务实精神,讓知识能够学有所用。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识别与应对,能够通过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问题。从一个初中生的影响力着手,让学生去影响家人与身边的人,从而带动全民更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过去的人们生态环保观念弱,所以会疏忽环境问题。新生代的青年可以更好的接受环保理念,学习新观念的效率更高。因此,要充分的运用新生代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影响力,通过他们去感染与触动身边的成年人。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发挥地理教学的更大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考验其专业的实际运用与灵活转化能力,同时也考验教师知识的广博性。具体操作上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满足不同地区与不同文化的需求,让环保教育与生活化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具象可感知,由此加深环保理念的深化发展。

作者:徐卫元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篇2:

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高中的所有科目中,地理在环境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环境密不可分,可以作为向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的重要途径,由此实现更为深远的地理学科教学目的。本文从教师发挥模范作用,结合生活环境问题,努力获取生活资源和拓展相应知识范围四个方面,对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环保意识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内容涉及广,比较庞杂。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對地理学科的兴趣一直是困扰不少教师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渗透环保意识不仅本身就是高中地理学科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而且能够改变当前地理学科显得乏味的现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教师在进行环保意识渗透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而不是空谈一些有关环保的所谓“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学生真实感,吸引学生认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教师发挥模范作用

有的教师以为,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每天都与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是在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为了渗透环保意识,教师自然要经常带领学生去讨论环保问题,但也要做出示范,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学生看到教师的确很重视环保,而且这些小事的确对环保是有帮助的。以此为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渗透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在带领高三学生复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可以从垃圾分类入手,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其作用是什么,让每个人养成垃圾分类习惯都需要做出哪些工作。在这些讨论完成后,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本班的垃圾分类倡议书,教师自己则要严格按照倡议书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平时注意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适时与学校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让学生了解这些做法的好处,引导学生去真正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结合生活环境问题

在高中阶段,虽然学生即将成人,但仍然缺乏生活经历,很多环保问题他们只听说过,从未亲眼见过。有的教师因此认为,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环保意识时很难将学生的生活结合进来,大部分时候只能浮于表面。其实,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他们在生活中的亲身经验以及获得的各种信息。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去进行挖掘,寻找适当的生活环境问题案例。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地球表面形态”的时候,可以从本地的一些地貌入手,带领学生去分析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比如其中是否有环境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如果有此类因素,那么又究竟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相关资料信息的,而且虽然学生可能没有见到或认识过,但的确来自于身边,来自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自然有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亲切感。

三、努力获取生活资源

这里所说的生活资源包括生活环境问题,但范围要更加广阔一些。也就是说不仅有生活环境问题,也包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而且,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也应该体现出来。比如学校硬件设备较好的话,可以使用信息化设备来呈现生活资源。不具备条件,也可以通过图片等形式来加以展现。总之,渗透环保意识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把各种资源都利用起来,调动学生关心环保的热情。

仍以上文提到的地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不同时期本地地貌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年来本地地貌到底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本地经济生活活动的文字资料,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整理这些资料中的关键信息,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和地貌的影响。最后可以告诉学生,目前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政府和社会力量采取了何种措施去保护环境,开拓学生的环保思维。

四、拓展相应知识范围

上文已经说过,地理是一门涉及范围比较大的学科。而环境保护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污水的处理,有时会造成二次污染,需要更全面的考虑。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环保意识时,如果只是浅尝辄止,会给学生留下很多困惑。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尽量拓展相应的知识范围,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学生产生比较透彻的理解,不会在今后轻易将之抛诸脑后。

例如,教师可以用我国植树造林成果的相关纪录片为例子,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其中的关键内容,或者推荐学生回去观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植树造林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需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如果没有把问题考虑到位,现在那些植树造林的地区会变成什么样子?有没有相应的反面案例?通过这种新型的知识展示手段和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严重性,加强环境保护理念。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明白,课堂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在环保意识的渗透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思考生活,提高学生相应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使得他们今后能够在环保这项关系到所有人的事业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淑莹,满生文.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保教育[J].中国地名,2019(09):30.

[2]罗榕婷,段丹.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环境教育目标方法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4):10-11.

作者:洪龙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篇3:

环保意识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

摘要:环保意识是学生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是其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学科教育目标上看,环保意识与人地协调观、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这三个核心素养都有直接关系,因而也是地理教学的任务目标之一。在“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思想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切实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意识

我们生存环境随着文明程度的提升反而在走下坡路——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相处、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环境保护已经是当下之急。在教学领域,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是对人类未来命运负责的具体行为,也是学生应接受的素养教育重点之一。而且,从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上来说,地理教学四个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这三个素养都与环保意识有直接的关联。因而,我们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是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教育职责的落实。

一、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的问题

环保意识的培养如此重要,甚至从功利角度上说,它还和学生的高考直接相关。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方面教学的落实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和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学习,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的环保意识就有相当欠缺,从为师者的角度上,就没有在生活实践中落实环保理念。这样,他也就不太容易把环保意识的培养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业发展没有关系,学生从小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已经足够了,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这么大,时间紧张,没有必要在环保意识这些素养方面花费精力。殊不知,在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下,环保意识也已经成为了文科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二,环保意识培养的方法还不尽合理。环保意识培养,其实与地理教学的策略是一致的。就是说,这个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生活性的学科,环保意识也是为了社会生活和实践。而我们的教师在渗透环保意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讲大道理的方法来组织,那对学生的理念认知及情感悦纳度来说,显然是效率较低的。把环保意识的培养视为了一个环保知识的传输,给学生构建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

第三,教学材料的组织缺乏系统性和丰富性。我们组织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理论,比如我们告诉学生“要治理沙漠”,那你就得告诉他“为什么”,你把地球沙漠化的现状和沙漠对人类的威胁用事实摆出来,才会被学生认知和接受。所以,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以材料为支撑。而教师对主体教学的材料组织比较用心,专门指向环保意识培养的材料准备就比较敷衍,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环保意识培养还需要材料。

二、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的落实

基于以上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需要重點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培养的有效性,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工作。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生知识需要材料支撑,培养学生素养同样需要材料支撑。在备课时,就需要有意识地为环保意识的培养做好材料上的准备。首先,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去挖掘材料(这也是最方便获取材料的渠道,也是与教学结合度最高的材料源)。比如,教材中在讲到“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时候,以长河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对照进行分析,其中就提到了“矿产资源条件差异”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一点引导学生探讨:矿产资源丰富,就一定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就一定要全力开采吗?其实,现在东北地区矿业发展用力“过猛”的负面问题已经出现了,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现——这就是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所找到的环保意识培养材料。其次是围绕教学需要从课外资源中整理材料。比如要教“南水北调”的时候,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冀地区环境的变化数据,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二,是依托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不如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影响力大、作用深远。我们在组织环保意识教学时,需要注意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用他们的真实体验来引导他们。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最佳的。比如,在讲到“资源调配”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重庆是个富水的城市,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介意一池、一水的污染问题了?请大家下学后,到附近的水系边上去看一看,我们赖以生活的水中,有没有垃圾在漂……”学生们下学的路上,专门到河边上一看,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喝的水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洁净,河水里确实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这样一来,他的环保意识就被自身的需求所激发。

以上,对当前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个落实环保意识培养的策略。总的来说,环保意识培养是社会责任,是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也是地理学科教育的目标任务,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切实落实。

参考文献:

[1]苏佩珠.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师道:教研,2011(4).

[2]龙晗.环保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

作者:冯杰

上一篇:数学课堂讨论分析论文下一篇:中职新课导入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