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保健措施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实物模型及图解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保健措施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心理保健措施论文 篇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议

【摘 要】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來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實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作者:汤莉娟

幼儿心理保健措施论文 篇2:

中职幼儿卫生学课程利用实物模型及图解教学之浅见

摘 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实物模型及图解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

关键词:中职教育 幼儿卫生学 图解教学

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学龄前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掌握必学知识,提高自身本领,以便毕业后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但要学好也不是一件易事。在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认真摸索,利用实物 模型及图解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结合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课程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应注意的生理卫生问题;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影响因素及调查研究评价方法;掌握幼儿心理保健的知识技能;掌握关于幼儿营养调配,预防疾病,病儿护理及意外事故急救等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和教育观,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保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问题;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及社会保健服务的相关问题。这样只有让学生明白教学目的,他们才能配合好、学习好。

二、更新教学方式,将模型及挂图形式融入教学

据了解,关于幼儿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如今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教师的教也只是单方面把书本上的知识机械转述给学生,学生要做的就是“听”,然后在完成任务时,只要能够把教师讲过的东西复述出来就完事大吉,而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即便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问题,鉴于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再加上专业课本身的枯燥,学生也很难学习透彻,而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时,如果我们使用模型及图解方式,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氛围中学习,将使他们在理论层面、认识层面、理解层面上得到较大提高。

例1:《营养基础知识》一节中钙盐的学习。技校教具贫乏,笔者提前到医院借了两张股骨的影像片子,其中一张是缺钙的片子,两张放在一块对比教学。课堂上两张股骨片子成为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当笔者把图片挂起时,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提问题。这时笔者让学生们先认真观察两张股骨片,让学生自己发现片子的不同点,即一张片骨密度高,另一张片骨密度低,而骨密度低是缺钙的表现,缺钙又会给人们带来不良后果及痛苦。学生掌握了这层知识之后,笔者再适时引导学生,讲解钙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其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牙齿中,1%的钙存在于软组织、肌肉、血液中。接下来,笔者问同学们:“软组织、肌肉、血液中这1%的钙是不是可有可无呢?如果这1%的钙缺乏人会怎样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再一一作答。这样学生们都在兴头上,内容会记得很牢。

例2:《人体的基本结构》一章的学习。人体各个器官分布的知识点非常重要,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每个器官都包裹在皮肤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自然难于理解。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本章知识,笔者从医院借来了人体解剖模型及人体的基本结构挂图。说起人体的基本结构,似乎学生们都知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但当讲到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分别长在人体的哪个部位,他们的回答就不完全正确了。这时,笔者用模型把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分开来,分别把心、肝、肺、脾、胃、胰、胆、肾单独取出,一一让学生们辨认,熟悉各个脏器的形态、颜色、位置、数量及作用,同时相互传阅。利用模型,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以后章节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例3:《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一章的学习。其中在第二节幼儿膳食的配制及饮食卫生方面,讲到清洁卫生,学生们不以为然。为了引起学生们的重视,把本节学好,也为了减少由于吃了不洁食物造成的肠炎、呕吐等,给幼儿带来的痛苦,笔者从医院借来显微镜,在共用的擦手毛巾、发霉的面包上取样,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们轮流观看,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结果。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发出感慨,原来肉眼看不到,细菌会那么多,太可怕了。学生们看后都表示自己以后不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给幼儿营造一个美好洁净的环境。

三、教学心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满足于 “教师讲了、学生听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创新形式,把教学效果作为为师为教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中职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改革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 2011(15).

[2]刘春音.引入“行为导向法”,优化《幼儿卫生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1).

[3]彭金娥.浅谈中职《幼儿卫生学》实践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9).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作者:岳俊华

幼儿心理保健措施论文 篇3:

试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幼儿心理健康引起教育领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业已成为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防范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适应社会的方方面面,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是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有所差异,大部分人认为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就是健康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健康,它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教师大多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幼儿身心不均衡发展,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本文深入研究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措施,以期改善学前教育中安全教育失衡问题,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和心理活动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持人们性格的完美、智力正常发育、有着积极地态度等。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幼儿时期的家庭教养的方式,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人们的社交上,实际生活中能够与他人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适应和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情况。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这也使人们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可能导致错误行为和习惯,可能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更为关心幼儿在园期间有无磕碰、打架等问题,而普遍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发展,并引发紧张、恐惧的不浪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负面影响。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美好的心情比良药更能解除身体上的疲惫和痛苦。”这就说明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孩子会表现出紧张焦躁不安、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心理健康的孩子有着良好的心态,学习轻松愉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良好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还影响着人们的事业,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才能的发挥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家长和幼儿园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都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当孩子步入社会时,心理健康的人格会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认清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会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有一定的自信心,在自我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平复自己情绪,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可以适应周围的环境,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人格和个性,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心理健康没有具体的标准,应该根据人的日常行为和适应的情况才能确定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世卫组织提出的健康观念,可以得知健康就是人的生理、心理和对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大多数的幼儿园对幼儿的健康关注仅仅停留在了身体健康上,没有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教育观念发展停滞,未能深入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前沿理论和方法,加之我国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研究成果较少,心理健康教材也不是全国通用的版本,而且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规范的内容比较简单不够科学,这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化发展没有相应的联系,心理教育内容不在教育管理范围内,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教育工作者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借鉴大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来进行教育。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自身的幼儿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水平不足,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得不到有效地深化。幼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时会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教师正常的做法是选取正面的例子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并进行教育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是宣泄法,让孩子摔打物品来发泄,这是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的,这样会激发孩子的供给倾向,在幼儿园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教师未能和孩子的家长进行相互配合,幼儿园与家庭未能形成合力,未能营造家校相互沟通的共育氛围,弱化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方面,幼儿园时期是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矫正幼儿的错误行为,能够增强幼儿成长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教师忽视和家长的合作,家长对孩子采用溺爱放纵的教育方式,这与幼儿园的教育背道而驰,这样就不能达到最初的教育目标。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未发展完全,大多数的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是借助小学基础教育知识和经验进行教育的,这会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树立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世卫组织对心理健康有着标准的定义,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况。教师要加强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认知,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就是幼儿的身体动作协调,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知识有着正常的认知,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融入到周围的人际交往中,性格活泼开朗等,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幼儿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幼儿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受到遗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会具有差异性。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健康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辅导,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细心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一定的掌控,教师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要留意孩子们表现出的状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幼儿园开展了小组合作画画,有的孩子躲在角落里,与其他的孩子保持着距离,教师可以先與他交流,了解他的个性差异,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然后带领着这个孩子一起加入小组合作画画中,使他融入小组的活动中。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比较了解,只是缺少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所以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交流桥梁,共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家长在家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表现,就可以直接和教师联系,使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时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教师就可以全面地掌控幼儿的心理健康,并为每一位孩子做一份心理健康资料,家长如果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就可以通过这份资料来了解,这就建立起了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沟通的渠道。

(三)拓宽多元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使幼儿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到问题能够有着良好的心态,提升实际的生活适应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拓宽多元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和孩子做游戏来促进心理健康发育,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四肢等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协调作用,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良好地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教师带领孩子开展游戏活动,不仅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进而促进孩子的心理机能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带领孩子做投篮游戏,为了能够使皮球进篮筐,孩子们就需要动脑思考,有的站在高处,有的站得近一些等,通过做游戏活动,不仅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还锻炼孩子的大脑思维,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依据教学内容,有效地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连接,全方面地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有关心理健康的元素,再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在进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讲个小故事或者根据教材中的小故事进行表演等,这样会使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一定的自信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孩子们能够适应社会活动,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时期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教师应该抓住孩子的生活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不断地提高孩子适应实际生活能力,用良好的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时期教育的基础且重要的教育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教育的一项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化差异,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家长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对孩子在家中和幼儿园的表现整合归纳,建立详细的日常生活资料。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和其他课程进行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促进开展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马晓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42.

[2]刘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

[3]张辉娟.试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1+95.

[4]陈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环球慈善,2020:0241-0241.

[5]刘薇薇.浅析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0:74-75.

作者简介:胡红光(1968-),女,山东昌邑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心理。

作者:胡红光 宋宁

上一篇:政治经济格局管理论文下一篇:学术行政权力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