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2022-04-15

摘要:创建特色学校是当前教育领域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对学校发展的新要求,是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农村小学可在办学模式、课程改革、专业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学校的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特色学校要以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解特色教育的主體构架,对学校创建工作进行实践探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期特色学校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时期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篇1:

关于提升特色学校发展的深入思考与建议

摘 要:没有特色的校长,也就不可能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只有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所以,推动特色学校发展,校长是关键。

关键词:特色学校;发展;思考;建议

县委书记徐德在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敢于创新、富有特色的学校,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魅力。”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由此可见,学校要创新,学校发展,学校要有特色,校长的办学理念起到关键作用。既然学校的生命力、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学特色,那么,没有特色的校长,也就不可能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只有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所以,推动特色学校发展,校长是关键。

一、校长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特色学校发展的关键。

特色学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体现,所以校长必须对特色学校发展,要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选择怎样的特色,为什么选择,怎样建设,如何达到目标,从理论到实践都要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有效领导全校教职员工把学校办成令人羡慕的特色学校。在推动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明晰思路,树立特色教育至关重要的思想。徐德书记在暑期校长培训班上指出:新时期,校长要争做“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魅力型”四型校长,要求校长要注重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独特鲜明的、全新的办学理念,要与教育同步发展,要在省“五严”规定指导下,要紧紧围绕《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提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发展目标,并能引领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创建自己的教育特色,这是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然方向。

作为校长必须明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个道理,对于学校那就是:一方面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以规范求质量。一方面抓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特色求声誉。

二、校长的正确决策决定了特色学校发展的方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推动特色学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决定特色学校发展的方向十分重要,作为校长,在推动特色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做推动特色学校发展的思想者,又要做推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参与者,既要高度重视,又要科学决策。要求校长要领导学校一班人,认真分析学校的文化背景,分析师生的兴趣、爱好,分析地方的风土人情,分析自身优势,合理定位。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个原则;要体现出特色学校发展的实效性、教育性,做到特色学校项目形式活泼,内容新颖,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深受师生的喜爱,同时还要注重特色学校发展要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

三、校长的科学指导决定了特色学校发展的成效。

作为教师的带头人,校长的确应是一位教有所长的好教师,然而更重要的是,他还应是一位才能出众的管理者。特色学校的校长不仅能高瞻远瞩,统观全局,进行系统指挥,而且能承启上下,协调左右,科学指导;不仅能礼贤下士,集思广益,而且能合理规划,科学管理。

推动特色学校发展,作为一校之长,科学指导,合理谋划,把工作落到实处,尤为重要。在这个程中,校长要做推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引领着,又是推动特色学校发展的示范者,以此来带领全体师生共同推动特色学校发展,让师生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专长,通过各种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常规管理水平。

总之,要特色学校要提升,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素质要发展,校长必须端正办学思想,扬长避短,使特色学校向纵深发展。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特色学校发展与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发展与学校常规工作之间的关系,顺应学校成长规律,定位好学校的特色,注重内涵发展,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为进一步提升特色学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丁瑞

新时期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篇2:

农村小学创建特色探究

摘要:创建特色学校是当前教育领域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对学校发展的新要求,是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农村小学可在办学模式、课程改革、专业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学校的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特色学校要以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解特色教育的主體构架,对学校创建工作进行实践探索。本文就农村小学创建特色探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特色学校;小学;创建

一、创建特色学校概念由来及的理论依据

学者柳斌的主要观点是“特色学校是指那些有积极创新意识、个性特点鲜明的学校”;傅国亮的主要观点是“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顾明远的主要观点是“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念,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且形成传统”;赵福庆的主要观点是:“特色学校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有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手段”;李宝强的主要观点是“特色学校是指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胡方、龚春燕的主要观点是“特色学校是指在独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稳定的本校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并形成被社会所公认的传统的学校”。由此可见,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办学成果的学校。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寻求师范教育发展的途径,办出自身特色,就必须创新办学思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将学校发展与特色联系起来。指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提出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这一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重视。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不断地挖掘特色资源,凝炼特色文化,创新特色教学,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积极开展创建特色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必要性

这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地方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础,是创建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项举措。创建特色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素质教育有两个基表维度,一个是全面发展,另一个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是指整体性发展,自由发展是指基于先天性和后天性环境影响所决定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觉和发挥,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因此,学校必须具备特色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教师教学有特点,都能掌握按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具备教师从业资格,都能快速胜任教学岗位。学校办学有特色,学校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它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使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得到影响、受到启发。

创建特色学校,突出学校特色是一个长期进取、积淀和张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注意教育创新,体现与时俱进,讲求创建策略,提升学校的品质和质量,使特色学校发展为知名学校。

作者:李朴

新时期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篇3:

新时期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发展对策研究

强国需强体,新时期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要努力将体育打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实施,绘制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蓝图,在政策制度上为青少年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大环境下,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的主阵地,为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具有良好基础、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的遴选建设作为落实校园篮球推进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我国青少年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近五年时间的遴选建设,全国共遴选出上万所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促进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也为篮球运动的普及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努力奔向“体育强国梦”的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在体育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的矛盾:体育观念更新滞后与现代体育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足与全民健身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体育科研创新与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不对称之间的矛盾、后备人才匮乏与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之间的矛盾。大力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正是应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瞄准的也正是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纲要》中对青少年体育发展有明确的要求,“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至少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全面推进足球、排球、篮球运动在中小学校普及提高”。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以及“三大球”运动在校园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二)整个社会体育观念的不断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的健康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整体对体育锻炼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体育逐渐成为广大人民认可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国家教育、体育政策和方针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通过体育锻炼不仅仅强壮了体魄,而且得到了升学的好处。通过增设体育科目考试成绩,体育不再是学校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是浪费学习时间。我国体育发展大环境的良性改变,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单一型竞技体育人才与社会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

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提高的根基,从全运会选拔模式到“三级训练梯队模式”再到“体教结合”模式,透漏的是对人才培养的渴望。随着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凸显出来诸多弊端,与新时代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国原有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都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但是不管是全运会选拔模式还是举国体制机制下的三级篮球训练人才培养模式,选材范围的局限性大、淘汰率高、运动员文化底子差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单一型的篮球竞技人才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只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竞技体育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二、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只追求眼前利益,特色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特色学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时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所形成的特有的教育模式。部分学校为了响应上级政策,获得“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称号,在遴选创建初期,表现非常的活跃。学校中心工作都向校园篮球方面靠拢,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热火朝天,学校领导重视,相关经费支持到位,场地和器材保障充足,严格按照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选的标准与要求,把标准当作中心工作来抓。但是在获得“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称号之后,部分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存在“松一松”“缓一缓”的现象。开展校园篮球活动形式“流于表面”,特色活动“走过场”,以为多买点篮球、搞一个大课间、开展两次篮球活动就是自己的特色,并没有深入挖掘校园篮球特色内涵,整体建设表现出明显的“形式化”倾向,偏离了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初衷,失去了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建设的本义,将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建设仅仅视为一种校长的办学功绩。

(二)校园篮球活动形式单一、特色创新不足

走访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的特色学校里面,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形式单调,千篇一律,并没有鲜明的学校特色。首先,在篮球课教学方面,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并没有充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待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差异方面的关注度也不高。其次,大多数特色学校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篮球大课间活动,但活动内容也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原地篮球操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自然急剧下降,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最后,课外活动也仅仅是篮球课的翻版。大多数学校仅仅是增加了几次接触篮球的机会,并没有深刻理解特色学校的内涵,深入挖掘开发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充满乐趣的篮球活动,由内而外的形成学校特色。

(三)特色学校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交流学习

沟通交流是促进共同进步最好最快的方法,对于学校特色的持续推进大有裨益。综观目前特色学校的管理运行,各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十分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校園篮球特色学校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网络平台不完善,信息不通畅,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并没有重视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信息平台的建设与信息发布,各篮球特色学校之间的信息十分闭塞,学校对开展特色篮球活动并没有进行动态的信息报道,对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对外引领作用的发挥十分不利。

(四)专业篮球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不稳定

体育教师队伍中,篮球专业毕业的很少,拥有正式教师编制的篮球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特色学校只能通过聘任专业的篮球教师来承担校园篮球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聘任的教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变动,对于校园篮球特色形成这一需要经过长期建设积累的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部分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难以为继。

三、促进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对策

(一)调动校长积极性,让“特色校长”当好引路人

在施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小学校,可以说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带领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校长的领导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素,校园篮球活动开展效果的好坏,毫无疑问,学校校长正确的领导和科学管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建设中出现的“大跃进”“形式化”“走过场”等种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学校领导尤其是学校校长管理出现了问题。校长在对待篮球的态度上有所懈怠,校园篮球必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要不断加强对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校长的培训指导,定期组织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校长培训班,对学校校长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培训,找准特色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其次,通过设置“最佳篮球特色校校长”等奖项评选,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只有校长首先理解了校园篮球的真正含义,把握好了校园篮球的发展方向,校园篮球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篮球运动的育人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二)以学生为本,更新教育理念,逐步提高学生兴趣

新时期校园篮球开展要始终秉持育人为先的理念,通过篮球这个载体,广泛深入地挖掘篮球活动的育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篮球活动,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不同,开展相应校园篮球活动,有条件的也可组织开发“休闲篮球运动”“篮球运动旅游”“篮球文化活动月”等形式多样化的校内外活动,寓教于乐,真正实现校园篮球全员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从接触篮球开始,了解篮球运动,喜欢篮球运动。如果仅仅局限于《标准》的要求,特色学校的建设也只能落得千校一面,徒有其名。

(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发展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发展,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建设有亮点,但是整体发展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校园篮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都还很不完善。遴选出的特色学校应该着眼长远,谋划未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尽快完善校园篮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用。在省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建立“校园篮球联盟”,定期组织活动,发布教育信息。通过信息平台的加强经验交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更好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四)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篮球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篮球运动的认知、篮球兴趣、篮球技能形成、学习篮球的态度都有很大决定作用。新时期,将校园篮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推广至校园,面对广大身心发展还不完全的中小学生,需要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担任教师,并不是所有学体育专业的人都能胜任的。人才强则事业兴,在职体育教师要在保持继续培训学习的同时,应该积极寻求其他途径补强短板。如:对于专业篮球教师的引进,可以采用“先面試,后笔试”的形式,加强对专业篮球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同时,可以加强与区域高校合作,建立地区高校与中小学“帮带”制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师资、科研等方面资源优势,一方面可以由高校提供一定的专业师资,弥补师资力量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树立政策导向,大力支持相关高等院校深入研究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发展建设规律,引导特色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覃良军.校园足球背景下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思考和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5):37–41.

[2]宋国勇.当前校园篮球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5):72–73.

[3]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Z].2019–09.

[4]高振东,李利强,张烁.体育强国视域下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困境及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5):100–102.

[5]晋愈飞.后奥运时代校园篮球运动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6,34(03):84–88.

作者:李元杰 马杰

上一篇:浅层地下水污染研究论文下一篇:传统中国画色彩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