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思考

2022-09-12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 不断暴露出各种消极腐败问题, 影响着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对在校学生也将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腐败现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党的性质和宗旨, 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容”, 并“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 高度重视对腐败问题极其预防治理的研究, 是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

1 高校腐败问题及主要特点

腐败, 原意是指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滋长而腐烂、变质的现象。这个概念被引用到社会领域, 通常作为政治概念来使用。一般来说, 凡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共同利益受到损害的, 就是腐败。“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权力是用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发展, 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另一方面, 它不可避免地同掌握权力的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想联系, 很可能被用来谋取私利, 践踏公共利益”[1]。高校的公共权力也一样具有两重性, 它既可以为公, 也可以为私, 是一把双刃剑, 若超越这个权力的极限, 滥用职权, 就会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 滑入腐败的泥坑。因此, 高校腐败问题是高校中公共权力被滥用以谋取私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2]。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 其腐败现象是社会上各种腐败问题在高校的反映, 但有其行业特点, 主要表现在:

(1) 权钱交易明显。发案主要集中在高校基建、采购、招生等经济活动中。

(2) 犯罪主体身份多元化, 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犯罪身份有高校领导、党政管理干部, 有科研一线人员, 集体犯罪也时有发生。以权谋私和以岗谋私并存。

(3) 犯罪形式多样化。窝案、串案频发。

(4) 智能化、网络化和隐蔽化。

2 高校腐败问题的因素

当前, 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还没有完全消除, 仍处于易发多发的历史阶段。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加大、基建规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可调配的资源明显增加、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高校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活动主体。受社会大环境与大气候负面影响, 腐败也侵蚀和诱因着高校, 成为高校腐败的主要外部因素。除此之外, 高校腐败的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坚定的思想观念

纵观许多高校腐败案件, 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都是因为丧失了理想信念, 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 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 背离了党的宗旨, 背离了“教书育人”的职责, 滑入腐败的深渊;还有一些高校的党员干部对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 常常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缺乏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刻认识, 认为“只要自己不把钱装进口袋就没问题”的错误认识。这些思想观念的扭曲和对反腐倡廉认识的不到位, 为腐败者滋生了心理因素, 助长了一些党员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

2.2 制度有缺陷, 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透析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腐败案件, 多涉及基建、采购、招生领域, 成为高校腐败的三大“病灶”。这些犯罪人员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贪污受贿, 主要是高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 制度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存在空隙、漏洞和薄弱环节, 为高校腐败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留出了“空间”。另一方面, 在当前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和高校扩招背景下, 高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改革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管理滞后, 使一些腐败分子可以利用其中的漏洞谋取私利。

2.3 监督缺失或乏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高校领导和职能管理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个别主要领导权力过分集中, 但对其权力的监督机制却没有及时跟进, 缺少应有的监督, 为其滥用职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导致职务犯罪案件频繁发生。有些高校, 虽然有制度, 但存在有章不循, 执规不严的现象, 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乏力。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 大家都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民主监督的愿望, 虽有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部门, 但现行的高校监督途径和渠道不够通畅, 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措施

面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是“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高校要在坚持中央反腐倡廉大方针的指导下,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 拓宽监督渠道, 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将反腐倡廉深入到高校的各个方面, 找到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极其产生根源, 通过建章立制, 堵塞漏洞, 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针对当前高校现状, 要抓好以下工作措施:

3.1 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解决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方面的突出问题, 其基本措施是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观念, 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因此, 高校要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 因为他们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 其执法行为对高校的发展影响重大。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学习党纪国法, 明确政策界限, 在权力运作方向上,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按规矩办事, 廉洁从政, 在思想中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 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学校党政领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 从思想深处认识腐败对教育和个人产生的危害性,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意识, 坚定政治信念,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使其不敢腐败, 不想腐败, 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也要将反腐倡廉教育延伸到学生队伍中去, 因为廉政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反腐工作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 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他们走向社会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3.2 注重制度建设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 要预防和惩治腐败, 除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外, 制度是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 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 还要靠法制, 搞法制靠得住些”[3]。因此, 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要从制度上规范决策行为、从政行为, 管理程序, 领导干部廉洁准则以及问责制”[4],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 从一切有利于思想教育、权力治衡、防范监控的角度来建立制度惩防体系, 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按章办事。要建立健全高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的制度建设, 形成靠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管事的机制, 强化对关键部门和岗位的管理, 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 减少钱权交易的机会, 避免给腐败分子“钻空子”和“打擦边球”的可乘之机。同时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落实, 就会形同虚设, 就难以发挥其应有效力。高校要充分发挥纪监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对建立的反腐倡廉制度和惩防体系等要重视执行情况, 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 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使制度发挥应有的法定效力, 使制度建设成为腐败分子“无法为”、“不能为”的坚固堤防。

3.3 完善监督机制

反对腐败, 监督是关键。高校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就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实践证明,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高校对权力进行监督, 应当一要加强权力控制和监督权力机制, 将权力分解,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 形成科学的权力制约机制”[5], 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将监督关口前移, 注重事前监督和防范, 把高校监督制度贯穿在行使权力的全过程。二是加强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避免个人说了算, 保持一团和气、集体违法等不良倾向, 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要加强对学校人财物管理使用和重点岗位的监督。重点对学校选拔任用干部、大额资金使用、重要工程建设、物资设备采购、招生等方面权力运行监督,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 使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注意观察腐败新动向, 如高校中科研经费管理失察、公款旅游、学术腐败行为等虽数量少, 但危害大, 影响学校的学术氛围, 也要及时防范。三要拓宽监督渠道, 重视高校纪监审专职监督部门作用, 发挥党员、群众、舆论和社会等的监督工作, 形成监督合力, 相互协作, 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3.4 完善惩处措施, 预防腐败

从严治党, 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是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惩处的目的, 是为了防止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让未发生腐败行为的人不发生腐败, 让已发生的人不在发生腐败行为。因此, 高校要发挥警示提醒制度, 增强“发现”机制, 以预防、教育和挽救为主线, 要建立完善的惩处措施。对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要及时提醒谈话, 提出预警, 将腐败“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 严肃查处高校教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依法依纪办案, 严肃党的纪律, 并把握和处理好惩处与保护的关系,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遏制高校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只有惩处有力, 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和预防的推动力, 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 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目的。

摘要:在市场经济和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创新形势下, 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将面临新情况、新任务。分析当前高校腐败存在因素, 提出预防与治理措施, 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预防与治理

参考文献

[1] 邵景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反腐败6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7:215.

[2] 金传豪, 王勇.高校腐败问题及其控制对策[EB/OL].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课题组.http://202.192.128.41/jiwei/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5.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79.

[4] 詹荣海.高校反腐倡廉的若干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 :16.

[5] 邵景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反腐败6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7:191.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留学生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与思考——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下一篇:关于教育部所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