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目前的社会当中,产教融合方面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处于探索的状态,缺乏成熟的经验来对其进行指导。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改变和创新。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下,对于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相对应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完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应用型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应用型艺术设计论文 篇1:

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新时期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介绍了当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并且提出了几点加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议和策略。

[关 键 词] 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

当前我国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以精英教育为主,轻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理论研究,这样就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现代高等院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使其转变成应用技术型高校。

一、当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现状

从2012年开始,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在艺术学门类下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环境设计方面的工作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一系列技术以及艺术问题。作为一名出色的环境设计师,一方面应该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艺术修养,而且应该掌握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适应生产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现阶段,很多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基本上不是“双师型”教师,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而且这些教师都是在学校毕业后就到学校任职,学历水平较高,也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工程实践经验相对较少。这样会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严重脱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仍然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于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實际需求。因为环境设计专业操作性很强,而且比较复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朝着应用型院校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借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色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一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以期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环境设计专业所在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对口设计院所以及设计公司联系,和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并且选派一些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进行锻炼,或者到企业顶岗实训。假如是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应该安排他们到企业进行继续教育2个月以上,使他们可以初步了解企业管理文化、工艺流程以及市场实际需求等相关情况,从而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技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创新及改革。如果教师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话,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可以帮助企业编写项目预算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或者编写方案策划书,将预期成果汇报给评审办,也可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业务来源。

(二)积极实施“产教研合一”的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该积极开展“产教研合一”的教学模式,建立校内实训场所以及校内工作室,其中校内实训室主要是让教师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实训室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实践。同时,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合理利用自身的特长建立公司,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研发、生产产品。如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话,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实践项目,这样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来源,增加工作室的收益,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外界交流、沟通,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以及新动向,并且及时融入实际教学中。

(三)利用“传帮带”的方式,不断提高环境艺术专业教师的科研素质

应该从生产科研一线中筛选出“双师型”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工作,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校可以安排高级职称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导师应该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进行考核,避免青年教师盲目学习,更好地督促青年教师完成培训目标。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正处于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环境设计专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董君,齐琳.关于建设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09(20).

[2]简爱.浅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J].大众文艺,2012(4).

作者:王丽娜

应用型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 要:在目前的社会当中,产教融合方面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处于探索的状态,缺乏成熟的经验来对其进行指导。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改变和创新。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下,对于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相对应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完善。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伴随着现代社会当中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媒体行业的不断推动,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对于人才的培养方法太过于老旧传统,并没有创新和改善,缺乏实际的现实模拟。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远远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够适应真正的社会需求。因此,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发展的趋势。现在高校也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通过调整培养的模式,使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应用型高级人才概念的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课题。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高级人才已经是部分高校在着手探究的主要问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许多地方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所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应用型人才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应用型人才是在传统技术性人才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社会的发展的一种实践性高的高级人才。这类人不仅有着娴熟的专业理论,还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很熟练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培养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力量,其肩负着国家建设发展的责任,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质量上,这就要求社会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上要不断完善。总得来说,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及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合作工程。产业既是高校教育的服务对象,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合作伙伴。学校培养国家、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并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推进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与协同培养人才,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产教融合意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人才需求衔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是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社会、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的人才需求衔接,把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有机地结合,把实践内容与社会工作内容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实践内容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产教融合塑造专业特色,协同育人培养产业设计人才。目前社會经济面临产业“转型发展,科学统筹,优化整合”,对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 业进行区域性布局与区域性定位。社会对艺术人才不仅需求巨大,而且需求多样。高校应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优化专业设置,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产业型、应用型的设计人才。

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对于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在艺术设计专业当中,如果想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一些理论上的创新更需要实践上的行动。因此,在对于课程的改变上,不仅需要对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带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清楚地意识到社会对于学生所真正需要的素养和能力是什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在课上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解后可以对学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定期对学生进行一些实践创业活动的讲座,以鼓舞学生积极地走出校园,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

2.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围绕着理论和实践来发展的。通常产教融合是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理论是产教融合的基础要素,只有在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合理的掌握后,对于产教的实际操作才能得心应手。高校应该发现这一现象,并且通过成立专业的培养小组,定期的开展教学研讨会,修改并且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实情的一套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案。

3.增强实践模式的研究

艺术设计是实用型专业,其所针对的行业为服务行业。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尽可能的加强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和专业工作室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校企合作和专业工作室是直接面向社会的窗口。其能真实的反应社会需求,通过完成业务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这样可以避免高校在培养设计人才时闭门造车,最终因为理论、眼界和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而造成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学生学而无用的状态。这种结果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转向的大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调查了市场要求以及我校教学发展情况基础之上,对其实行创新性的调整和改善。从而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与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相应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兰君.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产教融合,2019(02):77—78.

[2]李彩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U].产教融合,2018(32):49-63.

[3]张亚冬.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教融合,2017(55):67-79

作者:孙宜阳 李国庆

应用型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要:为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高校艺术专业必须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必须牢牢结合实践需要,将实训作为基本内容。将实践工作室引入教学规则当中,用零距离、常态化训练方式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动手能力 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

艺术类专业作为对实践有着较高要求的专业,如果学生缺少专业化的设计能力,毕业后就会遇到无法就业的问题。为了满足企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教学模式的合理调整、科学改革,实践教育的落实与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方法改革

(一)引入参与型教学

思维与意识是创作的前提,是艺术的灵魂。因此在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必须将创作思维作为首要培养的能力。[1]传统教学模式追求平等教育,虽然平等教育有着其自身优势,但是却并不能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会把学生的思维设置出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参与型教学引入应用技术类专业。该方式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解的同时,提高教学有效性。如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问题,由学生自行展开互动设计。

(二)因材施教

虽然绝对的因材施教并不现实,但是教师也要在大方向上把握每一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划分成多个层次,在因材施教、分层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当然教师绝对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被分层、分类为不同的学生属性,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制订符合学生能力的活动、作业,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进步,跟上教学进度。

(三)多元化教学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早已被历史所淘汰,并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各界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了迎合社会需要,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式,用新颖、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与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自身学习兴趣、年龄特征相符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方式探究性、引导性、启发性作用的发挥。如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学生自行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决策、独立思考的氛围。切实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时期教育理念应用价值。

(四)考试方法与内容的改良

结合艺术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高校应当重新规划考试的方法和考试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将阴影透视、建筑构造、设计概念、画法几何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和考试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价值。将景观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作为次级内容,重视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将构成、色彩与素描等作为三等内容,突出与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

二、课程改革

从现状来看,当前艺术专业教材存在个性化水平低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為了解决这种问题,高校就必须改良教材内容。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专业设计课程的基本理念,重视实践设计类内容的调整。高校可以尽可能压缩部分缺少实践意义和就业意义的基础内容,比如美术基础课。这是因为绝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高考前就已经具备了美术基本能力,设计色彩和设计素描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绘画艺术的内容,所以并不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绘画艺术教学。作为应用类学科,设计专业应当强调实操能力的培养,引入实践教学,这样学生的设计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创设科研实验教学区

现如今,绝大多数高校均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实际上无法完全对接,还有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高校可以采用自办科研院所的方式,成立高校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实现技术培训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为高校实践教育积累经验,培养具有实践教学指导经验的教师,还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作品的设计潮流度、影响力。

四、结语

对于应用技术类专业的教育工作,必须体现应用技术类专业的自身特色,满足这些专业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互动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切实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有效性。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输送基地,必须围绕学生的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对应的教学方式。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与实践教育相接轨,保障教学的实效性和实践性,这对学生就业和发展而言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兴龙.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8(04).

(作者简介:刘征,女,本科,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纺织品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刘征

上一篇:全光网光纤通信论文下一篇:出版社知识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