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教育信息服务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地加强知识管理,探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图书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公共图书馆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劣势,抓住发展机遇,接受挑战,探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宽频教育信息服务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宽频教育信息服务研究论文 篇1:

南京市信息服务业竞争力透视

信息服务业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信息服务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信息传输服务业;IT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主要指信息内容产业)。

目前,全球信息产业“服务”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例也不断提高。在广东,有众多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中小企业,随着国家对信息服务业的重视以及国际上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迅猛的趋势,给从事信息服务产业的企业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随着移动、通信、计算机等产业的融合趋势势必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如动漫游戏、软件业、数字电视等,这些信息服务业正在全国的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南方先进城市,包括南京地区。

总而言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技术最活跃,增值效益最大的一个产业。信息服务业是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对生产与消费的带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助于扩大信息设备制造业的需求和增加对信息用户的供给。有助于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尤其是对中国现实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的升级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发展进程加快,本文就南京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城市发展及定位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考。

一、南京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与特点

(一)信息服务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2008年,南京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24.1%。全市共有各类信息服务业企业8000余家,从业人员达12万人。其中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90亿元,占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比重为25.7%,IT服务及软件业实现经营收入190亿元,占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比重为54.3%,信息内容产业实现经营收入70亿元,占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比重为20%。

从构成上看,目前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太均衡。信息传输业属于比较成熟的产业,随着基数的增加,已经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IT服务及软件业占了一半多,这跟近几年南京市在软件产业方面加强扶持,推动发展有关。信息内容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信息内容产业主要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数据库产业、增值电信服务业和数字广播影视内容产业等相关部分,发展潜力巨大。

(二)信息服务业产业链逐步形成

软件业日益成为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快速发展的“绿色引擎”。2009年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83.39亿元,同比增长48.2%,增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服务外包的主要指标均在全国20个示范城市中排名第一,其中九成为软件外包。顶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南京市的软件业正以国际化的姿态,探索高端突破——南京打造软件名城再次提速。在 “2009中国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峰会暨2008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排行榜发布会”上,南京市捧回了“2008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政府推进奖”的奖杯。

纵向比,南京软件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横向比,还没有在全国“位列三甲”,前有标兵,追兵不远。从企业层面分析,南京还没有形成像华为、中兴一样在国内外都叫得响的品牌软件企业。但是,南京的软件业发展有潜力,关键是要树立远大志向,以创国际品牌为目标,提升研发水平和竞争力。对于服务外包业来说,南京要想领先发展,还必须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提高效率,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站得高,才能分得更多蛋糕。”

(三)信息服务业重心向惠民工程倾斜

2009年上半年,为方便市民,扩大“民生工程”的惠民力度,集整合社会保障卡、金陵通卡和银行卡功能的市民卡正在积极推进。市民卡实行电子实名制,一人一卡,有身份识别的作用。用了市民卡,坐车、看病、缴水电费、购物、借书、吃饭等所有消费都可在这一张卡上解决,在都市圈范围内都可通用。而且申领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开通市民卡的某一种或几种功能。

日前正加大市民卡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一是与市教育局共同调研提出校园卡实施方案,并选择一至二个区进行试点;二是与市总工会对接,用市民卡实现工会会员卡功能;三是加强与市卫生局沟通,力争用市民卡替代各医院的就诊卡,并开发个人医疗档案管理服务功能;四是加强与园林局、旅游局、宗教局及中山陵园管理局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协助他们进行信息系统改造,力争到2010年能够用市民卡替代各公园景点的年票;五是努力拓展市民卡在小额电子消费领域的应用,加强与电信企业、广电企业、商贸企业联系沟通,在电信、广电缴费方面以及街头书报厅、农贸市场等百姓小额消费领域推广市民卡应用;六是大力拓展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四)信息服务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由联创科技公司、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发起筹建南京市信息服务业协会,于2008年底组建成立,目前正在制订相关的行业振兴方案。积极推动信息服务业工作,尤其是优质企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研,以期行成具有南京特点的鼓励、促进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与此同时,建立了信息服务业工作网络,主要有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科技局、国税局、地税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等政府部门,南京电信、南京移动、南京联通、南京广电集团等运营商,以及联创公司等部分企业参加。初步形成联席会议制度。

(五)南京市信息服务业之软肋与发展空间

南京市信息服务业之软肋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二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开发区、中心城区信息服务业较发达,远城区、农村地区还相当落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大有潜力;三是吸引外资数量和力度不够。信息服务业中有外资背景的企业较少,融资渠道不宽;四是缺乏规划,统计和管理涉及面广,有待进一步理顺。这些看似弱点和不足,也正是南京信息服务业发展努力方向和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的可能,尤其是涉农领域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商机和惠民空间。

二、对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南京市政府2009年初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南京信息服务业的意见》,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市级财政资金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会同市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信息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信息服务业各类公共支撑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研发、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品牌培育、服务和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制度性安排。并要求各区县安排专项配套资金,扶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产业投融资多元化,组建完成的市信息化投资集团将为信息服务业作为其投资的重点行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于完善南京城市功能,提升南京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南京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实现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部门协调,扶持重点企业,赶超先进地区

建立并完善南京市信息服务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发挥好新组建市信息服务业协会的功能,加强对信息服务业行业自律管理和重点与特色企业的扶持,争取近期搞一次大型以“信息服务业”为主题、切实向“惠民”为导向的信息服务科普宣传活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思路,开展深入调研工作,对全市信息服务业开展深入调研工作,学习先进地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对重点企业如易趣、阿里巴巴和浙江网胜、太平洋游戏等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专题研究,力争形成对南京发展有实质推动作用的有效政策。

(二)做好信息服务业企业认定,出台产业发展纲要

南京市发改委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信息服务业企业认证办法和标准,对全市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企业按照有关产业界定进行认定,经认定后参照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意见的要求,出台全市信息服务业发展行动纲要,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同时制定全市信息服务业年度奋斗目标并列入跟踪考核。

整合南京高新区、江宁经济经济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浦口大学城、江宁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和宁南科学城,将区的要素整合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智慧谷”。

(三)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与工业设计

产业的发展跟城市经济的战略转型是密切相关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整个经济战略的结构必须进行调整。首先,制造业要有高端技术产业来支撑,高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效融合、激活现有存量,这同时需要引入龙头企业,加之本地产业积极跟进,要在制造业基础上发展附加值高的软件服务业,调整硬软结构。依托高新区动漫产业园、紫金一号动漫产业园、南京数码动漫园、模范马路科技产业街区(江苏工业设计园)等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动漫与网络游戏、工程设计与文化创意、数字化工业设计、产品外形外观设计、工业模型与模具设计等产业。

(四)开发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促进网络服务业发展

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服务业。加快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大力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业务。积极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媒体、增值电信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电信新业务、新服务发展,使传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转变。突出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增值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落户武汉,促进网络增值服务业集聚发展。

(五)重视各类公用信息平台建设,夯实“智慧城市”基础

整合交通、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数字认证、电子支付、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档次高、影响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具体措施建议:

一是,通过化工园化工交易平台、幕燕钢铁产品交易平台、王家湾海关监管物流平台、医药追溯平台、中国制造网(Made in China)电子商务平台、大贺购物平台、苏宁数字商城等一批重点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企业信息化共同体;二是,通过支持南瑞集团、朗坤软件、三宝科技、富岛信息、南大苏富特等五家信息服务企业联盟平台,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信息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三是,通过以中图数码等企业为载体,探索中小企业共享设计软件服务平台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装备等共享平台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

三、几点思考与启示

(一)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这座城市历史上就是国家部委所属企业、大院大所、军方重量级企业及其研究机构、国家重点院校集聚所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诸多机关和不少省属大型企业集团总部驻地。这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重要基础主力和得天独厚发展要素,对于完善南京城市功能,提升南京城市品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构筑“智慧城市”以规划和标准引领

政府透过I化(Intelligent智慧化)资讯技术的导入,早日为南京城谋划出全面性集成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以工业服务和方便市民为主旨的前瞻性规划。 突出城市的快速集聚与高效辐射的功能,全方位规划南京的城市功能专区:如机场航空产业园区、自由贸易港区、经贸展览园区、机场与南京南站相融合物流产业园区、滨江游憩地区、精致农业发展区以及便民利民的宜居生活机能区,未来透过全市佈建数字化光纤、无线宽频网路与智慧型运输及治安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提供优质便利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让南京信息服务企业有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努力向着“知识城市”必须达到十一个标准迈进:1、有途径让知识为广大市民所使用;2、公共图书馆网络系统符合欧洲制定的标准;3、所有的市民能够使用新的通讯技术;4、所有的文化服务设施能够适应中心教育的战略;5、拥有一份报纸,阅读水平达到欧洲的平均水平;6、学校的网络系统能够与艺术指导相连,并能够辐射整个城市;7、尊重市民文化的多样性;8、城市街道具有文化服务的功能;9、拥有足够的场地和资源,以供社区和团体开展文化活动;10、市民中心对多样性开放,使人们能够建立起面对面的直接关系;11、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能够表达意见的便捷工具和手段。(乐正,2009)

(三)以国际眼光,加强世界级合作

引进重大软件项目,加强国内、国际间的合作,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国际软件展会,借助展会提高南京在全球软件领域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了解南京,入驻南京;推进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为南京市软件产业拓展内需市场,引导和促进软件企业与传统产业改造紧密结合。加强园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支持骨干软件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企业上市融资。落实相关政策,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四)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优化信息服务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南京市信息服务企业突破性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争取今后有2-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平台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内资银行省市分行入驻南京;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并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加强财政性资金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信息服务业各类公共支撑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国际合作业务的开展等。完善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从事数字内容开发及服务的企业可按软件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加快信息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大力推进垄断性信息服务行业的市场化,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信息商品流通,鼓励信息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加快信息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服务安全、信息服务市场规范、信息服务综合评估和相关技术等标准规范体系。

(五)促进信息服务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理应加强重点人才培育

鼓励企业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大各类高等院校、高职、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服务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分层次、分类型的再培训、再教育。加强信息服务企业与大专院校适用人才的联合培养。进一步强化海外人才的智力引进工作,积极吸引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专家为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服务,促进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南京市信息中心金陵科技学院)

作者:张启祥 余文华

宽频教育信息服务研究论文 篇2:

知识经济时代探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地加强知识管理,探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图书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公共图书馆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劣势,抓住发展机遇,接受挑战,探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应该既是信息枢纽、又是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将从实体网络构建走向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

[关键词]知识管理;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地加强知识管理,探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图书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公共图书馆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劣势,抓住发展机遇,接受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文化资源环境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财政保障,各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公共图书馆事业指明了发展目标和方向,但人口的逐年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现有公共图书馆面临重大挑战。同时,图书馆不再成为信息获得的唯一来源,出现了各类竞争者。

从图书馆自身角度看,整体而言,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一般大众对图书馆的认识不足,图书馆使用率不高。大多数读者认为图书馆是借书、阅报场所,只有少数读者认为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构,具有提供民众信息服务、满足信息需求以及娱乐、休闲与交流功能。大学生去图书馆的比例不高,有的人甚至从来不去图书馆,使图书馆的使用率不高。

2.从图书馆服务的辐射半径考虑,各类型图书馆未能均衡发展,图书馆设备及服务城郊差距甚大,信息传布偏重于城区。依据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每50,000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较为理想。1997年英国图书馆情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说,英国现有4795所公共图书馆,平均12,269人就有一所图书馆;而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即西敏寺区)图书馆协会提供的资料表明,该区有12个公共图书馆,另外,还有一个汽车图书馆,一个家庭图书馆服务中心和一个档案中心,而该区的常住居民为216,000,也就是说平均每18,000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编辑的《今日图书馆》统计,美国有15,946个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6,000人有一所图书馆。总体上来说,我国与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设置的密度相差甚远。因此,应加强郊区的文化建设,增进城郊地区取得信息的时效与品质,部分解决城区图书馆过分拥挤的问题,图书馆建设应有利于城郊均衡发展。

3.图书馆专业服务人员比例偏低,缺乏深入的知识增值与知识服务系统。专业人员是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主力,但目前各级图书馆普遍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图书馆员。图书馆专业服务人员比例的偏低,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仍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检索阶段,各项知识增值服务大大缺乏。还有读者提出,所调出的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实际收藏的文献、所在的书库不吻合,这种情况,是因为数据库中的数据出现错误,这样一来,很容易误导读者,给读者在检索文献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管理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调整数据库中的信息,来确保读者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的馆员被认为是“21世纪知识社会中为加拿大人民指点航向的灯塔”。而图书馆员的质量问题,是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人力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没有合适与充足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图书馆事业将难以有效地发展。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从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主動分析、诊断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现状,针对图书馆愿景发展与实现的目标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

4.资源未能充分共享、馆际合作困难。图书馆馆际合作十分重要,但目前合作网络尚未健全,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图书馆与其它文化单位如档案馆、科技馆等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还不够。图书馆不再成为信息获得的唯一来源,各类竞争者纷纷出现。如“文化MALL”的出现,使书店开始变脸;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各类竞争者的出现,迫使图书馆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功能定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已大大超出了“图”和“书”的传统概念,演变成集文化、教育、娱乐等于一身的综合机构。一般而言,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有教育、信息、文化及休闲等四方面,即教育社会大众、传播知识信息、弘扬民族文化及倡导正当休闲。图书馆在实现信息存储的同时开展文献信息的开发与传递,实现知识的增值。完善的信息服务必须兼顾新区各个领域用户的信息需求,不论其教育、经济、文化或语言背景。同时,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建共享,实现“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功能在服务地点、服务人群上的“无所不在”,尤其为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支撑。而且,图书馆必须有更多机会参与城市信息政策的制定,并将政府信息传递给民众。公共图书馆必须指导既有及潜在读者善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使群众从信息资源中获得最大益处,加强对群众的信息素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各方面的素质。

而由于整个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的演变,公共图书馆成为“文化信息中心”“知识门户”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读者需求的变化导致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范围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应建立一种以读者需求为调节手段的知识管理和服务机制。首先,可以通过充实图书馆资源的途径进行知识管理来达到拓展、提高读者服务功能的目的。其次,全区范围内规划、调配图书馆资源,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满足读者需求。

在信息内容提供方面,各图书馆分馆与社区图书馆,可根据分馆所在功能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与本社区居民的需求,结合既有资源与特色,在充分展示总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功能的同时,深层次开发反映社区特色和居民需求的信息服务内容,并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特色服务、分工协作、互相补充的图书馆事业网络,使图书馆在扶持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文化交流、文化产品的交易和流通提供服务平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进程加快,以知识为特征的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清晰地成为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关键。除了因图书馆活动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环节而形成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外,领先的管理战略和服务战略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强调图书馆的管理策略,是为了综合协调图书馆的各种关系,培养提高馆员的素质,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重新组织,以创造更高的价值和效益,而制度规范的制定为管理的顺利执行提供了保障。图书馆尽其所能地增加馆藏,建设数字化资源。通过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实现馆藏的数字化,拓展特色数据库内容,建立沟通纵横、连接上下、规范统一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系统。

其实,图书馆采取优化管理、充实馆藏资源等措施,无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尽可能将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与图书馆的使用率,从而使得图书馆的运行成本达到最小。

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馆长表示,“图书馆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与社区紧密连结的认同感”。“图书馆就在你身旁,伴随你长大”的美好经验,是美国中产阶级社区的理想。图书馆有必要对社区的需求重作评估,即对社区做全面了解,包括人文区位的结构、地理、建筑、都市发展、社会人口资料、年龄层、教育程度、经济活动、经济所得、居民地区特性等,有了基本资料,图书馆才能掌握社区需求,吸引其参与活动。

同时,图书馆管理者要明确人才的优劣所在,并为人才的工作与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为图书馆的知识增值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一个适合于人才工作与发展的环境,创造理想的图书馆环境,鼓励员工培育积极向上的作风,为员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提供舞台。人力资源政策应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提供合适的环境。

公共图书馆为了达到文献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真正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将来可以打破行政界限,建立图书馆的跨系统网络。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应该既是信息枢纽、又是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信息化建设从E时代走到了U时代,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是ubiquitous(无所不在),“UIS”(ubiquitous information society)描述了一个高速宽频联网的信息技术环境,人与人、人与物、或是物与物,将不受时空的限制而彼此连系。u-Library战略,其本质内涵就是让图书馆“无所不在”,即服务地点、服务时间、服务人群、服务范围的无所不在。结合现代信息化发展社会的现状与远景,及群众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公共图书馆必須实现“u-Library战略”,从实体网络构建走向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

〔参 考 文 献〕

〔1〕 程亚男. 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原则解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05).

〔2〕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国家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年鉴2010〔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3〕 徐欣禄, 秦小燕. 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探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04).

〔4〕 陈华. 对图书馆免费开放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04).

〔5〕 吴迪,陈贵生,王学珍,黄淑敏.数字图书馆资源远程访问模式与共享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03).

〔6〕汪凌勇.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4,(04).

〔7〕石建,李广德.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4,(04).

〔8〕傅先华.论图书馆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与实施手段〔J〕.图书情报工作,2001,(11).

〔9〕 盛小平.数宇图书馆体系结构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2,(12).

〔10〕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11〕 彭俊玲. 对专业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的思考〔J〕. 图书馆,2002,(01).

〔12〕杨宗英,等.数宇图书馆的发展.见:情报学进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谭 蕊〕

作者:杨俊鹏

宽频教育信息服务研究论文 篇3:

台湾数位典藏计划及其启示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台湾数位典藏的概况,并且引用了台湾图书馆古籍影像检索系统作为案例,展现台湾数位典藏的成果。

[关键词]数位典藏;分项计划;启示;对比

1、台湾数位典藏的概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典藏的数字化可以有效提升知识的累积、传承与运用,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环节。

台湾地区具备的条件:

1、拥有丰富的文化资产

2、基础建设成熟[1]

已有七百多万上网人口。台湾地区中小学均已联上网络。电子化政府、电子商务、宽频固网、网络教学、网络医疗等的推动。

3、信息科技上具有优势,信息制造与服务迅速发展

(1)、中文的信息处理能力,中文文献数字化成就。(2)、学术界在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语言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处理与表达技术等皆有相当基础。

因此台湾“行政院”在2000年7月通过成立“国家典藏数字化计划”,之后整编为“国家型计划”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展开,第一期五年,于2006年结束。

2、计划办公室下设分项目

2.1 内容发展分项计划

2.1.1计划背景 为了妥善保存台湾珍贵文物资源,并进一步得到充分运用,台湾“科学委员会”特别执行“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将台湾珍贵典藏品进行数位化,并建立数据库,藉由网络媒体的特性,与全民分享台湾资源。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内容发展分项计划则负责各参与单位数位化内容的开发与建置,并修订各项标准流程,以提升数位内容的质与量。[2]并进一步建立跨领域的联合目录系统,落实资源共享的观念,将成果作为教育、学术研究、产业升级及文化发展的基础建设。

2.1.2计划目的 内容发展分项计划的目的有4个方面

1、规划并协助建置、展示台湾数位典藏的内容。2、调查、研究、制订数位化工作的参考标准及工作准则。3、掌握省内外主要典藏单位的数位化情形。4、建立省内外数位化工作团队的交流与合作管道。

2.1.3计划内容 依业务性质成立总计划与四个子计划。计划内容分别为数字典藏数据的调查、建置及研发;典藏成果展示与宣传;数字典藏联合目录系统建置;数字典藏内容开发公开征选。

2.2 技术研发分项计划

2.2.1计划背景 技术研发分项计划属于“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的核心计划,负责本计划核心技术研发,并提供各内容典藏计划信息技术相关咨询及支持各项服务需求,协助计划办公室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协助各参与计划的信息人力技术的养成等。并办理公开征选计划说明会、提供审查委员名单、协助审查相关事宜,提供入选计划间的交流管道、及计划进度管考等相关事宜。

2.2.2计划目标 本分项计划的性质属于“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的核心计划,最主要目标在于:

1、发展并落实整体规划构想、建立标准化信息规范与程序、提供各内涵制作单位共通的与特殊的信息技术工具与应用需求、典藏与公共信息系统建置、典藏数据的储存与备份服务、以及协助各参与计划信息人力与技术的培育。

2、技术研发部分除负责需求调查与掌握、规范及标准研析外,还透过公开征选技术研发计划,广征民间雄厚机动的研发成果,以促进地区内相关信息与内容产业发展。

3、本分项计划的整体目标在于透过国际合作方式,积极推动多语言、多媒体、多组织、多内容的信息系统之相关技术研究,以提升数字典藏相关信息服务的整体环境。

2.3 应用服务分项计划

2.3.1背景目标 在“国科会”所推动的计划中,“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是唯一兼具人文与科技且强调两者整合的计划。其目标除了建立台湾数字典藏,达成文化保存的要务外,亦以台湾数字典藏促成地区人文与社会、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责任。

为了厚植数字典藏整合及加值的研发能力与人力资源,推动典藏加值授权及商品开发机制,“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特规划应用服务分项计划以达成数字典藏应用目标。透过数字内容与文化加值产业对数字典藏素材之有效应用,将有助于全民创造力、生产力、竞争力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2.3.2计划任务 应用服务分项计划扮演典藏单位与业界之间的桥梁角色,特别是与业界间的互动。除了与业界及典藏单位保持互动外,本计划不断向外拓展广泛的接触面,来协助产学媒合达成数字典藏应用的目标。本计划的任务有四点:一是厚植数字典藏整合与加值技术的经验与人才,激发各界加值创意,建立示范性加值应用成果。二是推动数字典藏商品营销策略及通路拓展,带动台湾数字典藏与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三是建立数字博物馆与数字典藏加值成果的有效使用机制,推动数字典藏内容的商业交易。四是推动数字典藏网络园区,建立产业聚落。

3、项目案例简介

臺湾图书馆古籍影像检索系统:台湾图书馆所保存的善本书多达一万两千余部,内容包含古典文学、史学及哲学,特别是明代所刻印的古籍占了约近一半,这些第一手的古籍史料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各方面的研究很有帮助,所以台湾图书馆所藏的善本资源享誉国际。二十余年前台湾图书馆即将所收藏的善本书全数拍摄成微卷片,除了方便使用者可以远程的利用之外,也避免贵重的古籍因一再地借阅而受损,可谓兼顾到典藏和利用双重目的。数字典藏是使用科技方式将不同的媒材加以数字化,除了在网络环境上提供使用者利用外,更谋求产业界能将产品予以加值产出。在上述计划下,台湾图书馆特藏组提出古籍文献典藏数字化子计划,自2001年起分年将馆藏重要的珍贵善本加以数字化,放置在网络上提供各界使用。

本系统将馆藏善本的相关书目讯息以诠释数据(Metadata)格式提供查询,以方便利用,使用者无论从善本书的书名、著者、版本乃至于序跋者、刻工、版式行款等各个角度来检索,都可以查出所需要的古籍信息,此外,还可以点选该书的卷次及篇目,以便在网络上阅览到整部古籍的影像,将来计划更进一步的提供该古籍内容的全文以及序跋、题跋的全文。本系统计划将馆藏所有重要善本古籍悉数置放在网络上,届时这批数字典藏品将可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汉学资源。

配合不同检索需求,系统提供简易查询、详细查询、更多查询等三种查询界面,藉由题名、人名、标题、版本、篇目、出版地、出版朝代等22个字段,以布尔逻辑的组合运用,轻松查到所需参考的善本书目数据。

除了书目数据外,本系统并连结影像数据库,于查询结果条列式显示画面出现图案者,代表该书有全文影像,可于本馆特定区域内直接浏览全书影像。大部分书目于详目式页面右上方,有卷端书影缩图,点选后可放大浏览。

参考文献

[1]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http://www.ndap.org.tw

[2]内容发展分项计划 http://content.ndap.org.tw

作者:康伟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