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热词,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服务青年大学生创业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使命。本文对高校共青团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活动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有效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共青团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青团创业教育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新路径探索

摘 要:分析“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创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判明“互联网+”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分析高校共青团在创业教育上存在的不足,指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共青团  创业教育  创新

“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自2012年“互联网+”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互联网+”几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传统行业的革新发展,还体现在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推动上。高校共青团如何科学地把握“互联网+”的时代脉搏,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成为当下共青团工作中亟需慎重思考的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创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的核心是智能互联网系统,它将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感应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革新传统的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新体系、新技术和新能力。“互联网+”不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简单叠加,而是实现了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人性回归和互通互联的综合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互联网+”无疑为创业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网络应用不断升级,大学生在这一时代浪潮下创新创业既面临广泛机遇,又有重重挑战。

(一)创业环境优化但创业能力不足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大学生创业的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电脑或手机终端软件就可以实现复杂的业务处理需求。在技术条件之外,创业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都不断优化:公司登记注册条件的简化、注册资本要求的弱化、各类鼓励创业的政策相继出台。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拥着有以往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但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却始终不足,除了创业过程中的能力有所欠缺外,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也略显不足。

(二)创业机会增加但创业知识欠缺

“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感应技术大大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效率,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进行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插上了双翼,创业机会较以往大幅增加。然而,在这样的机遇下大学生创业知识仍然较为欠缺。一方面,大学生本人没有学习创业知识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没有形成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人员素质不高、创业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备等等都导致大学生创业知识储备不足。

(三)创业成本降低但创业意识落后

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快速便捷的特点,创业成本较以往也大幅降低,随着国家对公司登记注册制度的调整,注册资本的限制降低、设立公司的门槛降低,创业的前期投入大大缩减。但是,由于我国在创业教育上长期的停滞,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我国商业环境缺乏诚信意识也导致大学生对创业抱有一定畏惧心理。

“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知识缺乏、创业意识落后,导致大学生创业没有形成积极活跃的局面,共青团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有义务做好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工作,让更多优秀青年在创业中实现梦想。

二、“互联网+”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要求

高校共青团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理性分析并把握“互联网+”的核心内涵,准确判断“互联网+”时代对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在创业教育中彰显“互联网+”的核心精神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业知识的教育,更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创业教育中应当积极贯彻“互联网+”的核心精神,即资源整合、创新意识、灵活多变、尊重人性。创业教育要让大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资源的分析与统合,掌握社会整体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关系,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把握不同技术手段、不同研究成果的有机连接和自由组合,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将“互联网+”的具体精神内涵贯彻到创业的实践当中,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

(二)全面提升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层次

现有的创业教育尚不足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必须及早强化创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创业教育的层次。首先,完善创业能力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大学生专业创业能力;其次,构建有机协调的创业知识教育体系,丰富大学生综合创业知识;最后,强化创业意识品质的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

(三)将提升创业能力和培养企业家精神有机结合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教育不是培养企业家的教育模式。大学生一方面要在大学期间提升创业能力,更要在创业实践中提升创业素质、历练创业心理品质、修炼企业家精神。因此,创业教育要将提升创业能力和培养企业家精神有机结合,为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企业家而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具备诸多优势,如思想引导的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载体的优势,共青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沿阵地,在共青团的服务职能中无论思想引领还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都可以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提升层次。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在创业教育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作者:蒋娇 丁圣芸 梁赟

共青团创业教育论文 篇2:

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活动体系构建之研究

摘 要: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热词,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服务青年大学生创业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使命。本文对高校共青团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活动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有效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共青团 创业教育 优势分析 体系构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2015年两会热词。而在创业创新中,大学生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群体。在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这些也是高校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他们自主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几年,高校逐渐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设置了创业相关课程,创业教育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高校联合政府、企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举办创业报告会,举办创业培训,扩大了创业教育影响;此外,大学校园掀起了创业计划大赛热风,为广大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和实战场所。虽然创业教育已经在全国许多高校实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水平和差距很大,创业比例较低。而大学生创业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深层次问题相关。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在师资配备方面基本属于“学院派”,大部分缺乏创业实战经历和企业工作经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过分夸大创业失败风险或者创业所需成本,很多家长也对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创业意识淡薄,对创业课程或相关知识不重视。

2.共青团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优势分析

高校共青团作为学校党政的助手,以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为宗旨,新形势下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中优势明显,其重要性越发突出。

2.1组织管理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善,从院团委到二级学院分团委,再到各团支部,院系级学生组织和各学生社团,共青团覆盖全校青年。共青团组织能够紧密联系青年学生,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创业指导及其他帮助。

2.2资源优势

2.2.1指导教师优势。高校共青团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业务强的专业教师,优秀创业校友,还有对口企业老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2.2.2社会其他共青团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与社会其他共青团组织有紧密联系,与各级政府、创业园区、企业的团委有深入合作,可以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支持,提供创业相关信息和培训讲座等,提供创业青年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激发创业热情。

2.3载体优势

2.3.1高校文化活动载体。高校共青团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技能节、创业类社团等载体培养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青年学生接触创业知识和理论。

2.3.2网络载体。高校共青团拥有微博、微信等落网平台,青年学生较为关注。平台定期推出创业小知识、创业典型人物、创业优惠政策等,向青年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学习身边的榜样。

3.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构建

3.1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管理优势

引导青年学生思想,培养创业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而且需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提炼创新成果,投入市场,转化成为有价值的产品。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管理和教育引导优势,开展创业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对青年学生创业需求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举办校园创业一对一面对面青年荟、创业讲座,创业青年学生沙龙、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地域优势,做好市场调查,提炼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且要敢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将大学生拥有的知识变为社会价值,在青年学生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氛围,让他们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3.2打造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

高校共青团要组建具有专业能力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定期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掌握创业相关知识,并了解国家、地方创业相关政策,有利于向青年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发挥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地方团委、校企合作单位等资源优势,邀请他们到学校举办创业讲座、担任创业导师,将丰富的创业经验传授给青年创业学生,从而弥补课堂创业理论教学中的不足。

在对创业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创业时间不够,文化课程较多,没有精力做;二是没有经过创业系统的培训。高校共青团可以联合教务处从学校创业类社团中挖掘创业人员,成立创业学院,聘请创业老师,所修的课程学分可以抵其他学分,一方面不影响学生学分修得,另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了创业交流圈,交流经验,协作互助。

3.3有效依托活动载体,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3.3.1创业赛事为引领。198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启动,这成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历史开端。二十多年来,挑战杯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比赛也受到了各类企业和风头的关注。高校共青团要以创业赛事为引领,落实各项创业类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有力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3.3.2职业规划为着力点。职业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此优势,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对职业进行规划和定位,确定将来发展方向。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教育,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

3.3.3社会实践为平台。共青团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如练摊、企业实习等形式,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和现状,积累创业经验,切实提高学生创业竞争力。

3.3.4创业典型为榜样。高校共青团在全院范围内树立创业典型,无论创业规模大小,通过网络等平台,对他们进行宣传报道,一方面树立创业人物的信心,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生学习。建立KAB创业俱乐部,吸引有创业热情的学生参与。

参考文献:

[1]包晶晶.高校共青团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李华忠.高校共青团在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策略.价值工程,2014(30).

[3]吴烨,王恒胜,秦雪云,朱玉芹.高职院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活动体系构建研究.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4]叶正孩,李琳.高职院校团组织服务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究.黑河学刊,2014(12).

[5]张晓燕,陈万明.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路径探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

[6]耿家营.高校共青团就业创业帮扶机制研究.科学导刊,2014(11).

作者:戴艳

共青团创业教育论文 篇3:

高等学校共青团实施创业教育路径分析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日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创业教育也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价值。因此,通过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 共青团 创业 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还会诱发其它的社会及经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更能够让大学生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单凭政府创造就业机会已经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创立自己的一番事业,逐渐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价值选择。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众多大学生兴起“创业潮流”,才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良方。

一、了解高校共青团实施创业教育的定位及优势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切实利益,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长足发展,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高校内部,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就业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及后勤等多个部门,贯穿和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决定其在大学生就业这项系统工程中需要而且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探析高校共青团实施创业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是一个表象,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上看,社会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远远大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如200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而应届大学毕业生仅为280万人。另外大学毕业生虽然处于“三峰叠加”的就业形势下,但他们的竞争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在很大程度上讲属于优势群体。因此,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象主要源于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很多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向往政府机关,向往事业单位,向往外企,甚至部分大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而在大城市打零工,也不愿意到基层、到农村去工作。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求出现了脱节,就业观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不能对接。

(一)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

高校培育企业家精神需要发挥课程教学主战场的作用,使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要优化课程设置,创业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更好地渗透与融合非常必要,应把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亟需加强下列课程建设:战略与商业机会识别、创业者类型及管理、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企业家精神、创业伦理道德等,使学生有机会系统地掌握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初期的运作和战略计划的拟定等实用知识。

(二)组织实施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业就业能力

今后,愈来愈多的大学毕业生将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还要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需要引导毕业生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这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高校应把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逐渐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校共青团组织亦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大广度,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发挥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功能,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

(三)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为学生开展创业做好服务工作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体系广泛、宣传阵地多样、紧密联系青年这些优势,在服务中积极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一是与校外各级、各类团组织尤其企业团组织进一步加强联系,向用人单位推薦优秀毕业生,在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对接的渠道;二是利用团学报刊、广播、网站等宣传手段和阵地,沟通就业政策和信息,转达学生求职意向,在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平台;三是进一步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工作,加强团组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以求形成长效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 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还能够缓解就业压力。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对高等教育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理念的实践, 而且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乃至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业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 自主创业, 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 增强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建议

创业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它所体现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的创业选择行为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其中学校创业教育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 用。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国家、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发 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本 质实际上 是一种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此, 高等教育应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基本培养目标, 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 育紧密结合, 在专业教育中全面贯彻、实施创业教育理念, 以尽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路径转向。

【参考文献】

[1]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24-125.

[2]李学东,李殿伟.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体系构建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牛长松.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实际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

作者:王宙

上一篇:可视化广播电视论文下一篇:会计核算与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