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中心空间环境设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文章通过对日本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改造与更新策略的分析,结合传统资本主义国家旧城改造与更新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旧城中心区改造与更新应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对人的活动空间的重视,注重商业与旅游开发,开展居住区与社区环境改善等模式进行旧城中心区改造的观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区商业中心空间环境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商业中心空间环境设计论文 篇1:

基于TOD理论的社区设计策略

【摘要】在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大发展背景下,本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的设计原则为线索,建立起了基于TOD理论的社区建筑设计方法,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以TOD社区的空间选型及TOD典型空间设计原则这两个部分为主要内容,注重完善TOD理论在社区建筑设计应用的同时,并提出通过TOD社区解决诸多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社区;设计;策略

1、背景

自1863年世界首条地下铁路线路“伦敦大都会铁路”的正式开通,轨道交通系统成为了当前提供城市绿色出行并解决城市拥堵难题的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我国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政策开始逐步收紧,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条件也愈发严苛,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指出,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GDP需达到3000亿元以上,申报发展轻轨的城市GDP需达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尽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全国于2018年仍有76个城市满足轨道交通的修建条件。

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背景下,作为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之一的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对于城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城市近十年来公共交通基建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从无到有的质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不再只专注于交通系统部分,当前所关注的重点已转变为如何利用好当前城市的公共交通资源,解决好当前城市出现的诸多问题。

2、TOD模式社区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

2.1 TOD的定义

TOD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理论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城市规划领域理论之一,它是基于美国当时居民大规模移居郊外,城市向外无限蔓延并郊区化发展大背景下,对中心内城区域空心化衰落、社区及公共场所的瓦解、小汽车的大规模使用所导致的街道拥堵及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的这样一种现象的反思。这种反思一方面是希望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下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并保护环境的目标,另一方面则通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社区综合开发来提升土地利用,重新塑造一种紧凑高效的内城社区。

在彼得·卡尔索尔普的著作《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中被这样定义:TOD是一个步行至公交站点及核心商业中心600m范围的多功能综合社区, 该社区将商店、办公楼、住宅、开放空间及其他公共设施等多用途空间集于一个步行友好环境中。TOD的整体要便于行走,使其社区居民及办公人员可以便利的以步行和公共交通为主,以汽车出行为补充的出行方式到达交通运输目的地。在绿色、高效的理念下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

2.2 TOD的设计原则

TOD理论的操作在宏观上是通过“点、线、面”这三个层面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的,基于以TOD理论建立的社区作为一个“基本单元”点,而这个“基本单元”则是以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人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起的综合性社区。通过连接各个“基本点”的公共交通的线路——线,实现整个区域——面的重塑。所以TOD也是一种通过以建立多中心从而达到去中心化目标的发展模式。

在微观方面,卡尔索尔普在他的著作《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中提出六点意见, 它们分别是1.TOD是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社区发展模式。2.坚持步行友好环境,提倡以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3.TOD的范围是集中在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周围600m的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内的。4.TOD模式的土地利用是多功能的综合开发。5.TOD的路网应弱化邻里单位概念里提倡的街道分级思想,反对迂回的城市道路,提倡利用高效的网格化街道。6.TOD应具有高密度的建筑容积,对土地进行高效使用。塞维罗在之后基于卡尔索尔普所提出的研究成果,總结出TOD设计的“5D原则”它们分别是1.密度(Density);2.多样性(Diversity);3.合理设计(Design);4.“距离”(Distance);5.“目的地可达性”(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

3、TOD模式的SWOT分析

通过对TOD理论的梳理及分析可以发现TOD模式在公共交通站点综合体社区的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因此可以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TOD模式的公共交通站点综合体社区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Analysis)

TOD模式可以重塑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区域的活力,增强城市中心城区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并遏制城市无限制蔓延式发展趋势。TOD模式所提倡的绿色出行方式将会缓解城市公共道路拥堵现象,提高城市节能减排效应。TOD模式社区的多样性空间也将会更好的服务于公共交通站点区域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2)劣势分析(Weakness Analysis)

由于TOD模式是基于公共交通站点发展的,TOD模式社区开发所依托的公共交通线路及站点的前期建设前期投入较大、准备工作较多,建设周期较长,且面临复杂的建设阶段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问题。

(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Analysis)

我国马上将进入“十四五”期间,从过去的“十三五”时期开始,我国铁路、机场及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态势进入了前所未来的高度,但从目前城市发展水平来看,一线城市也才刚刚解决好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巨大的完善空间,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央及地方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城市完善对外交通枢纽布局,提供了发展机遇。

(4)挑战分析(Threat Analysis)

基于TOD模式的公共交通站点商业综合体需较高的建筑设计水平及商业策划水平才能实现TOD模式的全部目的。

因此可以看出,TOD模式在城市发展问题方面是具有较高可施行性的,也能以此解决诸多城市问题。

4、TOD模式的空间选型

TOD模式社区设计的第一步首先是需根据社区所处区域,特别是所处的城市地段及周围的公共交通站点类型推导出TOD的类型,迪特马尔和奥兰德以区域功能定位的视角从研究案例中汇总出TOD的分类指标中的六个类型:城市中心区(Urban Downtown)、城郊结合区(Urban Neighborhood)、郊区中心区(Suburban Center)、郊区边缘区(Suburban Neighborhood)、邻接公交区(Neighborhood Transit Zone)和通勤小镇中心(Commuter Town Center)。这六个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都有不同的交通关系及空间密度及空间混合需求,而对于中国城市而言,根据国内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点,可以再总结为三种,他们分别是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区、郊区这三种区域。

(1)城市中心区TOD

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功能是行政、文化、居住及商业办公功能,是提供就业工作的一个核心场所。城市中心区TOD不仅在公共交通上承担着枢纽作用,还将集商业、居住、教育、医疗、公园、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身。交通可达性一般为5-10分钟的步行距离,通过高密度的城市设计手法,为城市提供主要的城市活力。

(2)城郊结合区TOD

城郊结合区是围绕城市中心区的城市延伸空间,它一般承担城市居民居住及居住生活配套的商业、教育、医疗等功能。城郊结合区TOD的空间密度可高可低,可以为城市提供高密度的廉价居住用房,也可以提供中密度的商业配套用房,分别对应不同的城市需求。通过步行+地铁+公交巴士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串联起各个区域,提高区域的出行效率及频率,增加区域活力。

(3)郊区TOD

郊区TOD空间一般位于轻轨沿线或巴士站点附近,以居住及配套商业功能为主。可以是低密度独栋住宅+相关居住及通勤配套商业的TOD小镇模式。也可以是高密度的廉价住宅+相关居住及通勤配套商业的TOD模式。含各种商业、医疗、教育、居住等服务,也是郊区及郊区边缘区域中重要的就业场所。

5、TOD社区的空间设计方法

社区建筑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则是基于通过是对卡尔索尔普提出的设计方法及塞维罗所总结出的“5D原则”等TOD设计法则进行归纳并总结出适用于基于公共交通站点的综合体社区的建筑设计方法。

卡尔索尔普提出的设计方法及塞维罗所总结出的“5D原则”等TOD设计法则可以总结为适用于基于TOD理论的公共交通站点社区设计的三个方面的重点:1.人性化环境建构。2.空间高密度化建构。3.空间多样性建构。

5.1人性化环境设计

人性化环境建构是对卡尔索尔普提出的1.步行友好环境。2.5-10分钟站点社区步行范围。及塞维罗所总结出的“5D原则”中的“距离”(Distance);和“目的地可达性”(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法则的总结。

人性化环境包含了公共空间建构及步行环境建构这两个方面。

(1)公共活动空间建构

TOD模式的空间表达中,公共活动空间是其核心。类似于当今城市广场在城市中所拥有的公共、社交、活动属性,如“古希腊广场”的现代版一般,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而TOD模式空间的公共建筑则是基于公共交通站点衍生出来的。这个公共建筑必需要融入社交、聚集等公共属性,成为社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TOD模式的空间也不仅仅只有一个核心,基于去中心化的多元化思想。而基于公共交通站点的重要原因则是希望分化出部分公共交通站点所承载的巨大人流引入TOD社区空间,通过这部分巨大的人流激发出TOD模式空间的巨大商业价值及空间活力。

(2)步行环境建构

TOD模式空间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步行空间的营造,这种对人性尺度的主张也是对二战后大规模现代主义建筑反人性化尺度、机械化割裂的城市空间的批判,希望通过广泛的步行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将社会活动引入步行空间中,在强化各个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提升整体邻里社区的生活氛围并强化空间内部的商业价值。步行空间的重点营造并不是一味的排斥汽车的使用,而是高效的整合公共交通和道路之间的关系,提升步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同时减少公共道路的出行压力,给予更多的出行机会,并降低污染,实现绿色生态的社区营造理念。步行空间的距离为卡尔索尔普所提出的600m以内,对应成年人正常情况下5-10分钟的步行距离。

5.2高密度设计

TOD理论所倡导的城市紧凑型发展是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一,城市集中式的高密度发展是解决城市无限蔓延式发展的有效方法。因此高密度空间是城区TOD社区的典型空间特征。

这种突破原有的空间密度的发展方式将实现空间密度的大幅度提升。低密度的城市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对小汽车使用的依赖和城市无限制蔓延发展的问题。城市主义倡导的高效率、多样性、强活力及强竞争力也正是源于城市高密度的发展,离开了人群的聚集,城市活力将会迅速减弱,多样性及竞争力也将荡然无存。

尽管倡导提升城市密度的新城市主义在生态方面是与自然环境主义有所争议,但新城市主义和TOD并不是一味的把目光放在自然环境上,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人和城市的本身,在满足自身活力的前提下,保持自然与城市各自特点的同时,将生态的自然环境与紧凑的城市空间重新很好的整合,拉近自然和城市与人之间的距离,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5.3多样性设计

TOD模式社区的多样性是使社区具有高度活力的重要保障。这里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功能空间多样性、人群多样性、时间多样性、行为多样性这4个方面。

(1)人群多样性

TOD模式社区能提供给人们服务的年龄段应该是全方位的,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年纪大的老年人,都应该是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例如在建筑内部的无障碍设施的布置上就需要考虑到位,除了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卫生间、出入口的无障碍坡道这些基本点外,还应提供对应全年龄段的活动空间。

(2)活动时间多样性

TOD模式社区人群多样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将会是多样化的,例如在时间的分配上,年轻人及中年人可能以晚上使用居多,老年人及幼年儿童则以全天候使用居多。

(3)空间功能多样性

人们所需的空间的肯定也会多元化,比如除了提供给全年龄段基本的居住、健身、生活用品购物等基本功能空间外,还应在提供文化方面的相关服务,如阅读空间、讲座空间、展览空间等,在娱乐方面还可以提供如KTV、电影院、酒吧、咖啡厅等娱乐空间。

(4)人群行为多样性

TOD模式社区功能多样性必然会导致了在社区内部人们的工作类别的多樣性,社区内将会容纳各行各业的人士,而他们中很多人也将在社区中居住。从而达到与社区和谐共生的良性关系。

参考文献:

[1]Peter Calthorpe.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 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 [M].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5

[2]张鑫.TOD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3]王新.轨道交通综合体对城市功能的催化与整合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周华溢,甘宁.基于TOD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成都市18号线锦城广场P+R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J].华中建筑,2018

[5]郭锦龙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换乘与商业衔接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例[D].北京建筑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吴中奇,生于1995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作者:吴中奇

社区商业中心空间环境设计论文 篇2:

旧城中心区改造与更新模式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对日本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改造与更新策略的分析,结合传统资本主义国家旧城改造与更新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旧城中心区改造与更新应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对人的活动空间的重视,注重商业与旅游开发,开展居住区与社区环境改善等模式进行旧城中心区改造的观点。

关键词:旧城;中心区;改造与更新

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已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阶段,城市传统中心由于受传统、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城市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相对衰落的阶段。高昂的改造费用以及越来越恶化的交通条件,让旧城的改造与复兴成为了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多城市正在或即将面临如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同的旧城中心区复兴的阶段。研究外国旧城中心区的改造与更新模式,对我国的旧城改造与更新具有相当重要的启发意义。

目前日本旧城中心区的改造与更新一般针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主要是针对大都市和中小城市发展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以下将从这两个层次分别进行阐述。

一、大都市旧城改造经验

东京地铁站作为历史超过百年的建筑,是东京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地处东京市中心,地段商业价值极大,经济效益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如果保留东京地铁站,将对物权所有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但如果完全重建,由于该区的容积率控制上限10,传统建筑改造无法达到这一高值,势必会使业主方直接推倒现有火车站新建高层建筑,这一情况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如何取得双赢的结果,成为了该地区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日本大学在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体方法为:

(一)区域整体开发策略

将火车站地块与周边地区进行联合开发,以现有建筑作为区域内景观及视线的核心,利用传统建筑给人的亲和力及良好景观感受,作为人们今后的场所记忆,保留人们对于旧建筑及旧地块是传统中心的记忆,并通过这种记忆,强化城市中心区的概念,维持人们对于周边地块的兴趣与信心,继而推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二)容积率补偿策略

传统历史性建筑为塑造传统城市中心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其自身的利益也应得到城市的保护,因此,该地块在进行区域开发的时候,日本大学提出了容积率补偿的概念,即将现有地块的剩余容积率作为一种空间商品,出售给相邻地块,即保证该区域的整体容积率与规划控制相符合,又保证火车站地块的业主在出售容积率指标时获得足够的补偿,不失为一种优秀的处理方式。

(三)地下空间的利用

由于火车站地块的低容积率开发,导致区域内其他地块的开发容积率会超过10,达到13-15左右。这一容积率数值过高,会导致周边地块公共空间过少,过多的人流集中在建筑周边,对该地块的交通影响相当大;同时,从火车站下车的人流,即使只在周边地区进行工作,也会对周边地区的地上交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该地块开发的时候,对于区域的地下空间进行了综合性的开发,对从火车站到周边办公楼及商业空间的人流通过地下

通道进行疏导,极大地减少了地面交通的压力。

二、中小城市旧城改造与更新

对于中小城市,由于目前人口处于负增长阶段,单纯地以推动建筑增量来推动区域的复兴方法是不合适的。因此,对于中小城市的旧城中心区改造,日本采用了和大都市改造完全不同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政府统筹规划

由于中小城市的商业市场有限,如果依靠大量增加建筑的绝对数量来挽救日益落败的旧城商业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日本大学的建议是采用依靠政策行政力,引导商业集中改造及发展,策划城市中心的原商业氛围较浓的地区作为今后发展的中心,逐步对该街区进行发展引导,最终在不增加大量建筑量的情况下,提升商业气氛,使商业企业受益,同时也获得较为繁荣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形象。

(二)商业建筑改造

对于原商业街区和大型商业建筑,采用连廊等设施形成整体感,以使人群在使用原有设施的时候,也能获得进入新的大型商业街区的感觉。这一感觉对于激发人们对于商业街区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划定商业中心区,不采用连续线状的平均主义进行发展,而是利用原来大型商业设施作为核心,形成多个节点,既利用现有资源,又可以兼顾远期,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弹性,不失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旧城改造与更新应对策略

通过对日本东京及周边地区的改造与更新策略的研究,可以了解日本在近些年旧城中心区复兴方面(特别是商业中心区方面)的探索,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方法及策略。

(一)保护历史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

大部分城市中心都存在大量有吸引力的优秀古建筑,历史保护作为复兴中心区的策略在许多城市得以采用。人们重新认识到历史建筑的价值,采取城市保护性更新活动,确定文物建筑保护等级,维修历史文物建筑。同时有节制地进行城市骨架和街道网络的改造,使大多数新建筑在尺度和形式上寻求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达到视觉上的连续性。再结合步行区建设保护历史建筑,维护原有的商业服务设施和旧建筑传统风格外貌,进行内部更新,满足现代使用要求。这种做法既维修、保护了历史建筑,又增加了中心地区的吸引力。具体办法为:

1、充分利用和改造旧建筑。为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许多国家采取鼓励措施支持改造、利用老建筑,将银行改成饭馆,小学校改成技术办公室,老别墅改成文化中心,废弃的监狱改成酒吧,甚至赋予无用的煤气站以新的内容,将其改成高质量的旅店。

2、积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是建立在对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的基础之上的,国外尤其是欧洲许多古城的新区开发建设,为了减少对旧城的破坏,普遍采取与旧城脱离的发展政策。

(二)重视与开发人的活动空间

复兴城市中心区的一个重要措施是积极营造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和空间,以人性化的街道景观增加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魅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活力。具体办法为:

1、设置步行街区。二次大战后,由于城市中心区逐渐转变为金融业、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商业区,私人小汽车大大增加,因而那些缺少足够路网的中心区变得异常拥挤。规划者逐渐认识到需要创造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步行空间,提高步行街的质量和舒适性,步行街区的建设成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曾经一度为汽车交通所破坏的老城传统的城市生活空间——城市的“客厅”重新得到恢复,真正成为亲切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心脏。

2、提供公共活动空间。规划者重新认识到公共空间的作用和吸引力,在环境整治中为人们提供步行街、露天广场、有顶街道、中庭等一系列公共空间,希望重新振兴城市公共空间、聚集人流、增强城市活力。他们重视建筑与人的相互联系和步行空间的连续性,转变沿街建筑底层的功能,对社会和街道开放,营造环境舒适的公共活动场所,为社会交往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同时借助公共空间吸引足够的客流获得商业效益。

3、整治绿色开放空间。通过整治绿化和水等开放空间,设置多样的休息、绿化和美化设施,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城市规划开始制定加强改善地区环境的战略,通过形成绿色的开放空间等途径进行环境整治,实现公共空间的美化,注重景观塑造。

4、创造城市滨水景观。许多城市选择滨水区作为环境整治的重点,建设滨水散步道等公共空间;改造海军、造船业废弃的码头,开发假日购物广场等商业娱乐设施;或者结合饭店、公寓、疗养院和历史资源,创造娱乐、休闲的公共空间,利用水滨的舒适性吸引更多的人光顾。日本进行的“河川和绿色自然环境”调查,通过“水和绿色的城市建设”的整治政策,对城市资源中的水环境加以保护和利用。

5、改建基础设施。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公共交通的改善是城市中心区复兴的契机和关键,是改善空间环境的基础保障。资本主义国家在整治中利用城市地下铁道和市郊快速列车的建设,缓解道路紧张状况和停车场的压力,同时结合城市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组成覆盖全城的高效快速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中心区的可接近度,大大缓和了城市中心的交通矛盾,为老城中心区的步行商业街改造建设创造了条件。

(三)大力发展商业与旅游产业

日本许多城市从20世纪60~70年代起,结合具有良好环境设计和设施完善的购物中心建设,对旧有街道型商业街进行步行化的环境整治,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办公于一体的中心商业区,通过提供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复兴城市中心区。商业建筑与公共空间结合使用,形成城市空间中最有活力的地方,环境整治使中心区的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促进了环境更新和旅游发展。具体的整治措施中常常通过增加沿街的商业用房,创造街道的生活气氛,积极引导旧建筑的改建,将不适用的办公楼改造为旅馆、商业和娱乐等三产服务业设施或住宅,改变了旧城缺乏城市活力的景象。具体办法为:

1、调整功能,发展三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西方城市出现“后工业化”趋势,大量工业制造业外迁至城市边缘和郊区,以金融、商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据城市经济主导地位和城市中心区。整治中将已经废弃的工业运输码头、工厂拆除或者重新开发成新的用途,改造成博物馆、展览馆、商业综合体等,将其被赋予新的功能并加以再利用。

2、发展旅游业。环境整治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塑造城市景观和特色环境,发掘旅游资源,保护历史性建筑和充分利用旧建筑,建立区域性休闲旅游中心,通过发展旅游复兴中心区的活力。

3、举办博览会。利用城市中心区的集会中心、竞技场和体育场等大型活动设施,吸引大量的参观者和游客,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通过举办博览会实施城市整治,更新基础设施,扩大城市旅游。

(四)改善居住区与社区条件

城市中心区失去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心区居民的减少。战后随着郊区化的出现,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造成内城衰败。为了增强城市活力,许多城市采取积极的整治措施进行城市中心区的社区改善。西德战后采取新的保护性整治政策,住宅发展转向加强对中心区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城市规划设计重新转向19世纪城市规划中注重空间构图,实现城市景观目标。美国在社区改善中,通常由政府出资改建低层、多层单元式住宅,使居民归属感增强,有助于促成良好的邻里关系,改善社区环境和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

四、结束语

通过对国外旧城改造及更新的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获得了很多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经验,在我国今后的旧城中心区环境改造与更新项目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中心区环境改造与更新的思路,兼顾保护与发展,采用市场和规划并举的城市改造策略,兼顾效益与公平,促进我国城市和谐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康.论旧城改造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5).

2、黄浦区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管理培训团.英国旧城保护与改造考察[J].上海房地,2008(4).

3、郭磊.英格兰布莱德福市中心区复兴[J].城市规划通讯,2007(14).

4、王文元.东京的旧城改造与古都风貌保护[J].城市问题,2001(5).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作者:鲁长亮 唐 兰

社区商业中心空间环境设计论文 篇3:

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研究

摘 要:商业地产作为时代的产物,自形成以来始终处于兴盛中。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商业地产的开发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随着消费者对商业环境要求的逐渐提高,使得商业地产开发商日渐提升了对于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的重视度。本文针对现行商业地产开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与原则,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提出了如今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特色及要求。

关键词:商业地产;环境设计;建议

一、前言

所谓商业地产开发是区别于普通住宅、别墅、公寓等形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商业地产是一种综合性的房地产开发形式,最早于1999年引入我国,发展至今我国已经进入商业地产极为兴盛的时代,各大房产投资公司竞相开展商业地产开发项目。

商业地产开发用途较为广泛,不仅包括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等生活基础设施,还涵盖了酒店、会展中心、商业街、商务楼等定位高端的商业品项。在我国,商业地产开发多侧重于大型购物中心、商场等。认识一座城市,我们首先看到就是它的商业地产景观形象,商业地产环境设计风等,甚至某些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形象俨然成为了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品牌形象。

二、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原则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越来越看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品味越来越高,人们对商业活动的环境要求越来越明显,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可以购物消费的地方,更需要一个具有文化气息、设计感十足、具有艺术欣赏性的舒适空间,目前商业气息太过浓重的商业地产设计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环境设计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商业地产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1.公共性

商业地产并不是指单纯的商业投资,而兼有工作、娱乐、休息和情感寄托的功能。它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弥补社会公共资源的不足,让人们在投资消费之余,还有一片安静舒适的休息放松的空间。在当前的商业地产开发中,许多投资商仅仅是看到了商业地产的商业性,只关注他的投资和回报,而忽略了商业地产中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消费人群的心理引导,一个成熟的商业地产项目,一定是具备了优美的公共环境来吸引客流,优美而舒适的环境能给人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从而使得忙碌的上班族能够在闲暇之余驻足脚步,欣赏周围环境的静谧与舒适。

因此,商业地产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共空间的考虑因素,从广泛的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这是商业地产开发中必须要涉及的因素。而只有如此,才能满足商业地产的基本要求,才能进一步提升商业地产的价值和升值空间。

2.舒适性

在我们缤纷多彩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必然会选择“哪里舒服,哪里待”。商业地产的消费者除了消费之外,他们还注重商家为他们提供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多数体现在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方面。顾客消费就是图个开心舒服,商业地产里的环境景观此时也成了整个项目的“商品”,顾客消费我们这个特殊的商品不是要把它带走,而是让环境为顾客提供让人愉悦舒适的消费环境。因此,想要成为消费者在结束了忙碌生活之后想要享受轻松愉悦的首选之地,商业地产的开发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只有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的前进,追随时代的发展脚步。

3.文化性

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建筑布局、主题定位都是对它所在城市的一种诠释,代表着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习惯。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城市建筑所呈现的状态各异,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太多的钢筋混凝土,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寻找一处温暖可以舒服自己情感的去处,抛开世间繁芜,用心感受城市的文化血脉。在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方面,应该重视传统文化与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在设计中加入当地文化,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内心。

此外,不同的开发商对于同样的项目也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灵感与建筑格调,在此之间必然会渗入自身的风格特点,这也充分的展现了自身所具有的设计特色。但是,仅仅是自设独特性或是單纯文化的体现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的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还要充分的将自身的特色与文化相结合,营造一种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氛围,享受现在的所处的环境。

三、对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

1.明确自身定位

所谓自身定位,即本商业地产项目旨在打造何种商业模式,是商业办公楼、CBD或者是社区商业中心等。写字楼的环境要求偏向于安静简洁,可栽种适当绿色植物配合艺术雕刻或者文化雕塑等形象搭配;而商业中心则的环境设计则倾向于活泼、热闹,可以很好地聚集人气,提高商业中心的销售量;同时要特别注意消费者在逛街消费之余的休息问题。

除了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作用及性质,还要考虑到商业地产开发环境的公共性,毕竟是公共场所必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群体产生的共同的需求。在商业地产开发的环境设计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将两者充分的结合,才能构筑出有特色的作品。所以在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首先找准自身的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完善环境设计方案,将商业地产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适当引入自然景观

绿化是提升和美化商业中心的重要手段,由于当前城市发展迅速,自然景观受到重创,都市人群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对外界又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充满向往,商业地产开发中植入自然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满足大众心中对自由自在的自然风光的期盼,提示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的环境品味。

除此之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必然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再加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车辆的不断增加使得我们的绿色植物越来越少,已然渐渐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商业地产的开发在环境设计中可以考虑适当的植入部分的花草树木等,除了可以让消费者看了身心愉悦还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商业地产在开发中可以运用最常见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山石瀑布、小溪等,而这些自然景观的引入,让人们有种身临其境置身大自然的感觉,顿时身心愉悦。但是,在商业地产中引入自然景观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影响交通和消费客流的流通。

3.重视人工模拟景观的运用

由于自身地理面积的局限性,许多自然界中的景观无法搬到我们的商业地产中去,此刻人工模拟景观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大型办公中心的喷泉、假山和商场、步行街中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商场中的人造树和观赏花,这些人工景观不仅是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点睛之笔,更是吸引客流的有效方式,同时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的理想场所。

另外人工模拟景观的运用可以丰富环境,拓展消费者的视野,让他们在有限的环境中欣赏到具有特色的景象。而且模拟景观的设计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得消费者感受到温馨与舒适。

4.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

以人为本是所有商业开发项目所遵循的基本宗旨,不管是商业街、商场等消费性场所,还是商务办公楼等工作场合,人们都希望所到之处给人以人文关怀和舒适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这就要求商业地产开发必须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一个具有文化气息、艺术氛围的地方才能令人流连忘返。

在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许多历史人文建筑遭到了不可修复的打击和破坏,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损失,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在商业地产开发中人文环境塑造关键的是要重视消费者的“行为”要求和“情感”诉求,在发展商业的同时注重发展本土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对我们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地产项目,同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以某商场为例分析如何营造良好的商業环境

1.商铺形象

同样的商品摆在商场和摆在地摊上,普罗大众往往认为他们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想要提升自身价值必须要将自己包装的独具特色,才能更加具有说服力。商场内部的绿色植物和装饰点缀自然不在话下;其次,商场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引进几家世界知名品牌来做门面担当,并且注重宣传,明确本商场定位。

再次,紧跟时代潮流。许多国外商场会定期或不定期调整商铺柜位,来给顾客不同的体验。在不干扰正常商品销售的前提下,我们的商场同样可以为市场上新兴的事物始终保留一席之地,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大众的需求,及时对商铺商品进行更新和调整。

2.商品陈列

商场作为商业地产开发中的重要角色,它肩负着满足每天来来往往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商场中的商品陈列是决定商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商业地产开发中环境设计的重点。商场中的商品种类繁多,必须要将最能夺人眼球的商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顾客进店了解,进而消费,这是最基本的销售常识。服装店、鞋店等都会将本季最火最时尚的配搭摆在橱窗中展示,而像书店、眼镜店这种体积较小,规格基本相同的商品则需要搭配一些搭配和装饰元素来引起人们的注意,避免出现单调乏味的现象。现代化的书屋多搭配咖啡、茶饮品、点心等一同销售,为人们提供最舒适的阅读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整个店铺和商场的品质。另外,注重商品色彩的搭配。比较有年代感的商品色彩需低调;比较具有现代气息的商品则需要特定的灯光才能更加凸显商品特性。

3.紧抓消费者的行为心理

逛商场的消费者可分为三大类:具有明确购买指向性的消费者、有选择性购买的消费者、无目的参观或陪同的消费者。商场打造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可以有效留住有明确购买指向性的消费者,吸引有选择性购买的消费者多多消费和鼓励无目的的陪同参观消费者进行消费或者在我们商场多停留。

合理的店铺设置以及独特的商品陈列可以有效地引起顾客的注意,如果再配合广告、霓虹灯、试吃、试玩、现场体验等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便能进一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除此之外,商场各项配套设施要齐全,服务要周到才能让消费者轻松愉悦地购物,让消费者享受到贵宾级的待遇,从而提高商场客流,增加业绩,才能将商场经营的有声有色。

综合某商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地产开发的环境设计不仅要注重自身布局和及硬件设施的设置,同时必须要兼顾商业地产项目的环境设置和人文关怀。因为,商业地产环境的设计不仅影响消费者对于该地产的整体形象,也决定着此商业的设计价值、利用价值及实用价值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与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满足人们对商业地产环境的设计要求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商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五、结语

商业地产作为一种集消费、休闲、娱乐、工作、生活等为一体的公共性的地产项目,对于自身来说就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其存在的价值性,当然避免不了商业性。因此,对于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必须要结合商业地产环境设计的相关原则,参照公共性质的特点,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同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商业地产项目。

参考文献:

[1]张亚军.试论营造商业步行街活力的关键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十七期,P97-P98.

[2]王冉.环境艺术设计在商业步行街规划中的价值体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第十一期,P61-P62.

[3]董杰,高红.商业环境中的微观景观设计浅议[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第九期,P145-P146.

作者:王人山

上一篇:策略型实践教学微观经济学论文下一篇:信任机制推动信息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