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2-08-05

第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

濂水中学

杜华

本人多年来从事农村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从起初的照本宣读到新课程改革,再到推行的导学式教学,我有颇多的感受。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广阔,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政治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那么,政治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政治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政治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

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地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生可能短的时间内回答出要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11月16

第二篇: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材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材料范文

关于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修养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发展。对此,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对本学科所具备的素质教育优势进行充分认识,并在明确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时,对教育的本真进行自觉回归。之后教师更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前提,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此方能在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用中,通过对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良好渗透,实现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x]。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初中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相关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在这样良好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影响下,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遵守纪律、具备文化修养、能够积极健康成长的合格公民。而在核心素养标准下,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在原先的培养目标上,通过对课程根本性质的坚持和秉承,进一步确定学生的培养导向,如此方能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下,实现对其知识能力、素质修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良好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课堂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在课堂主体明确的情况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三种基本特征:第一就是此种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明确适当;第二就是教学氛围民主活跃、和谐平等;第三则是能够在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下,具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学生需要等为依据,对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并在同时对相关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和牢记,如此方能在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促进其获得学科知识,才能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同时,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才能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时,为其全面和健康的成长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一)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当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如此才能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x]。而在新时代形势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明确“教师的‘教’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一理念,通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师不为了“教”而“教”的教学目标。在此种情况下,初中教师首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着手点,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其次,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中的发展过程进行亲身的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对最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获得。”由此可以看出,情境的选择,同样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情境,不应该是教师的凭空构想,而是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强化其真实性,使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产生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而在情境中,其真正的主人公应当是学生,并以此为基础交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而学生作为教学情境的主导者更应该面对、思考和分析生活中所出现的道德问题,如此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更能够在学生真实的参与和思考中,获得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品格和相关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是以价值观为导向,以问题为形式,在学生真实熟悉的情境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的,因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进行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思辨性、两难性和生成性的问题。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带动学生思考和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在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实现价值引领下学习效果的提高。此外,由于生成性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够获得自己积极思考的成果,从而体现其创新性的思维,因而教师需要牢牢抓住此类问题,并通过相关伏笔的设立,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共同而完整地解决问题。

(二)利用微课展开小组合作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为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性,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这一课程,更是无法对其产生学习兴趣。而微课作为一种时间较短、内容短小精悍的新型教学方式,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x]。对此,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中,利用微课对学生展开教学,如此就能够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增强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步培养。另外,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通常都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行了严重的忽视,更是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新课改强调了“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进行培养”这一教育理念,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正好也包括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有效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其次,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中,让小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活动探讨。如此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够确保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学生更是能在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锻炼中,实现科学精神、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通过生活化素材的利用,融合法治案例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中,存在着许多的理论知识,而其中的许多理论知识,其实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立足点,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都会采用单方面讲解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讲解,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讲解过于枯燥无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然也就无法对其产生任何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为结合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挖掘。当教师将课程内容中具备素质教育价值的生活化素材选取出来时,还需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生活化素材进行充分应用,如此方能在充分发挥生活化素材作用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才能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实现对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事实上,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过于固定僵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样不但会大幅度降低课程教学效率,还无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秉承相应的素质教育理念,并在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x],以此在改善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的道德、法治案例进行融合。目前,由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每一位公民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也包含了相应的法治意识,由此可知,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法治意识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首先需要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在课程教学中,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律典型案例;其次教师需要以案例内容为前提,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设置,并在设置中通过对法律重要性的强调,让学生能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产生清晰的认知,有意识地提升自身所要具备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如此方能在学生不断提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常识中,实现学生正确法治观念的建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对此,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在对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进行贯彻和落实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如此方能在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中,强化其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才能在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阶段积极开展基本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品质与性格,让具备健康的人格,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正确而科学的认知。

【关键词】道德意识法治意识正确认知人文情怀初中阶段是学生确立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非常关键的时期,依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品质与法律知识,使学生对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有正确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遵纪守法,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的、整体的素质修养,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更好地发展。

一、开展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中性格与行为方式最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些特征,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熏陶教育,加强其道德的意识,具备正确的道德善恶与好坏标准,让学生形成道德的自律,内化道德情感。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的正确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前提基础,也是道德情感、意识、行为后续的条件与支撑。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公民道德标准或者学生的行为规范等,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规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其中,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启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自我的价值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二)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感人的道德事迹,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对美丑善恶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升华道德情感,端正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例如,在进行道德而与法治教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的感人事迹,启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内心中产生情感的认同,在心灵的震撼中认同道德的价值意义。

(三)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初中时期,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活动,这对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各种道德与法治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面对诱惑时坚持自己的原则,逐步强化学生持之以恒的道德意志,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够有恒久的、稳定的道德行为。

二、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树立法律的权威性,依照法律的规范来实施合法的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所以,开展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法律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生的违法犯罪新闻频频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就是空白,并且法律规范教育方面也严重的滞后,才产生初中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因此,在初中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经常普及基础性法律常识,以生活中实际案例教导学生,加强法律规范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确的树立法律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法治校园氛围

构建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教师定期的组织法律规范讲堂和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法律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法律常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法治主题的黑板报,绘制法治宣传画册,定期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法律积累,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自觉树立法律的意识。

三、教师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合力的参与。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意识,做到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树立全面的、整体的法治思想。

(一)建立与家庭的密切联系

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不仅要规范学生在校期间的法律行为表现,也要与家长保持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时的行为表现。这样通过学校和家庭形成完备的法治教育系统,让学生处于稳定的教学环境中。

(二)利用社会中的优势力量

学校要与社会中的其他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保持良好的联系,定期邀请一些著名法律专家和学者来学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客座教授,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开展。

总之,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足够的重视起来。学校要创造有利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平台,教师要利用好平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让学生树立道德与法治的意识,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一个正确而科学的认知,来自觉规范自我的行为表现,让每一名学生都具备基本的人文素?B和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炳儒.基于体验活动的课堂教学――浅析情感体验活动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第四篇: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道德与法治在初中教学阶段主要对学生个人道德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与规范,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关注的重点问题。现阶段素质教育全面普及背景下,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在理论知识教育基础上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德。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的有效培育具有促进作用。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够为其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整合重点教学内容,积极融入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深化本学科教学成果,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各项精神品质,对思想素质进行锻炼。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受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在此阶段开展德育教学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在德育渗透教学中,教学细节对教学成果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自身教学性质使得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全面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德育能够有效弥补基础教学课堂缺失的部分;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各项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作用,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态进行观察的兴趣,确保德育教育全面开展[1]。

二、以身作则,树立思想道德模范作用

教师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全面树立道德模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突出榜样力量,以身作则,为广大学生德育教育潜移默化中起到良好引导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年龄都较小,处于道德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加上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中各项传播信息对学生个人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教师需要从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辨认是非。教育需要从心出发,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才能更好地提升德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日常理论教学,还需要对学生个人情感教学提高重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育,优化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德育渗透教学质量,还能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三、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展开德育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阶段得到广泛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具有促进作用。比如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框架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其涉及到的故宫、京剧、瓷器、皮影戏等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音频、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去全景化观察中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魅力,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对提高德育教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

四、借助实践活动,延伸课堂促进德育教学发展

实践教学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理论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所以当前需要全面突出实践教学重要作用,才能全面适应素质教育基本目标。所以教师需要理清德育教育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及德育教育目标拟定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配合该学科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事物观察能力进行培育,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教育信息。例如教材文本中的案例、经验体会、探究与分享、技能与方法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а?生延伸到节假日中让学生参与到家庭实践与社会调查活动中,通过感受社会各个领域最基层的社会生活,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以及家乡风俗人情,更好地提升对家乡的情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能够有效提升,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总而言之,现阶段德育教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阶段需要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中需要全面突出学生个人发展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融入德育教育,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全面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黎玉财.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4):16.

[2]林建梅.论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读书文摘,2016(24):229.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渗透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能够有效补充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养,为此,文章在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时事政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渗透;时事;补充;完善;兴趣;观念;评论;新闻

时事政治主要是指最近期间发生的,能够体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和国际发展形势的事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内容能够加强对学生党的基本路?、方针、政策的教育,在理论和事实的结合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热点,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时事政治的重要性

首先,弥补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局限,补充和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事政治热点贴近生活,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将其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有新鲜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将时事热点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时事政治的融入能够将知识与能力充分结合,能使学生从社会事件中提高辨别是非、分辨好坏的能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最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在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下,各种信息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加上初中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对这些信息缺乏判断能力,时事政治热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形成科学的判断能力,懂得明辨是非。

二、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渗透策略

(一) 加强引导,转变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政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事政治的深层次意义,而时事政治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理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事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并持续养成关注时事政治内容的良好习惯。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政治信息的良好素养,如鼓励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一些新闻类的APP等,通过多种途径对时事政治内容进行掌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时事政治消息,使学生在政治理论与时事政治信息的结合过程中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并且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以及关注时事政治的兴趣。

(二) 指导引领,开展评论

初中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等因素限制,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对于时事政治的理解往往难以做到全面,对于时事政治内容理解往往只能浮于表面,而无法透过现象对隐藏在其中的本质进行发掘,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初中学生在无法了解事件真实情况时,受到不良舆论引导,而产生错误的思想认知。基于这一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时事政治的教学应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透过现象寻找问题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对事件缘由进行综合分析,开展事件评论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相应的评判。同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观点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时事政治事件的看法,对于错误的、不科学的评论进行及时的指正。通过一系列评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提升其正确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

(三) 新闻播报,时政小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时政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的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多种形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时事政治和课堂内容学习的关联。第一,教师在班级实行每日时政发布值日制度,在课前安排学生开展政治演讲。比如在学习《塑造自我》中的“自尊自信”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尊”寻找相关时政新闻,开展演讲。有学生以残疾人刘伟的事例为切入点,从残疾人身上汲取力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通过演讲锻炼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对时政要闻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政治学习。第二,办好时事政治板报、小报。开设学校时事政治小报专栏,学校政治兴趣中心组负责编辑,每半月一期,详细介绍重大时事政治。时事政治小报由学生结合所学思想政治的内容来选择相关内容。比如在学习《我们的人身权利》一课之后,学生以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障为切入点,在板报上叙述了我县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以“治理虚假宣传,维护健康权益”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的内容,积极向学生宣传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第三,在校园网络设立“时政学习专栏”栏目,利用网络等现代大众媒体系统介绍国内外时事。

参考文献:

[1]许辛辛.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

[2]杨鹏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内容之实践[J].成长,2018,1.

作者简介:

田长胜,重庆市,重庆市忠县新生初级中学校。

上一篇:初一语文起始课教案下一篇:初中第一周值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