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2022-08-05

第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故事

马家岗中学 王远平 二〇一八年七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故事

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不爱学,教师教学累,授课效果却不太理想。通过不断的教学体会,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就拿我去年教学节开设的一节公开课来说,课题是“认识自我”,由于是公开课,所以要试讲几次,那我就拿试讲课和公开课对比来讲一下初中政治教学。 试讲课我首先以一则神话故事

—逞强的青蛙导入教学,通过学生的阅读,然后回答,青蛙为什么会死?学生回答因为没有自知之明。从而进入新课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也注意设置了情境,用公交车上的一幕幕通过学生的分析来揭示,人不仅具有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紧接着我又设置了两张表格来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最后教师加以小结。当时设计这节课时觉得已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实际上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收获也较少,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同事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根据他们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思考将整节课进行了修改,所以,公开课有了一定的修改。 在公开课上,我首先将情境导入作了较大的修改,将原先的故事删除,改为照镜子活动,由我首先拿出一面小镜子照照自己,向学生说:“今天的气色还不错,满精神的”,然后将镜子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照一照自己,并依次传递给每一个同学,然后,我再问同学,照过镜子后,你看清自己了吗?由此导入教学。这样我发现,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公交车上的场景由原先的简单图片呈现,换用了fiash动画,这样也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回答起问题来也比试讲课容易、准确得多。紧接着的两张有缺点的表格我继续沿用了,但在学生回答时我却注意挖掘孩子的答案,进行及时的教育,例如:有一个孩子平时有不遵守纪律的缺点,有爱劳动的优点,他已经看到了这一切,较全面地看待了自己,我就对他加以及时的表扬,而且,我发觉这节课他十分地遵守纪律,

而且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很好。所以,我有及时地对他加以鼓励,让他明白人不是一层不变的,缺点是可以改掉的,今天你就做得很棒,以后要继续努力。.这样一来,让这个孩子在这节课上真的有所收获,真正长大了。我也抓住这一时机以这个孩子的表扬和鼓励作为课堂小结,显得十分的自然。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孩子通过这节课也确实有所收获,所以,是成功的。 两节课的教学效果后节明显好于前街,这一对比让我对初中政治教学有个更深的思考:在政治教学中,一个良好的开头可以使后面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趣味性的情景导入非常重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中积极思考;初中政治教学的事例列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这样才能引起共鸣,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每节课的教学要让孩子有所收获,所以,对于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行为和表现时,要能及时地加以点评,让他今后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七年级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总的来说,初中政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很重要,还有很多需要去探讨和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及时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通过实践,我发现课前时事演讲和音乐穿插教学效果很好。 课前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使大家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时事演讲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是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新闻;必须有自己的评论;时间不超过3分钟;不许播报娱乐新闻和广告。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

育逐渐成熟,其自尊心、自信心日趋强烈,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同,反感别人对自己喋喋不休的说教,并有强烈的表现欲。课前时事演讲正好符合学生的这种心态,所以很受学生欢迎。课前时事演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比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有位学生就以近几年来沙尘暴频繁袭击北方,我们县也出现浮尘天气这一事件发表了见解。他认为这是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他大声呼吁同学们要勇于挺身而出,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并把着眼点放在大家要“保护环境”这一主题上来。演讲结束了,学生的热情依然很高涨,此时我开始了这一课的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种教学方法是课中穿插音乐,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对政治课枯燥无聊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 在讲《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时,我给学生们放了一首傅笛生的《众人划桨开大船》:“一只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吆,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耶,弱不经风雨;百里森林吆,并肩耐岁寒,耐岁寒……”通过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明白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仅凭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心连心手挽手,才能最终实现。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尝试过插播公益广告、通过小品演绎教材内容等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大胆搞好教学改革和创新,勇于探索,思想政治课是可以为学生所喜爱的。

第二篇:用微视频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内容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础教学学科,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微视频逐渐走入教育视野中,基于微视频应用优势与特点,笔者就提出几点利用微视频搞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微视频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前言

虽然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学习之间具有更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够呈现理论知识,因而学生参与程度并不高,课堂氛围也相对沉闷。根据初中生具有喜爱新奇事物,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轻松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特点,当教师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视频时,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更理想。

一、利用微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充满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学效果才会更加理想①。为此笔者建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利用微视频导入新课内容,以动态化、新鲜的内容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可以跟着视频中所呈现出的内容与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得学生走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例如,在为学生讲授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很多学生受到非主流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只需要做好手中的事即可,认为国家发展与自身关系并不大,在错误观念影响下,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节课学习之中,此时学生既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无法学习到怎样承担自身义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视频为学生导入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的具体变化,可以是交通上的变化、居民生活条件上的变化、学生受教育方面的变化,通过真实的动态视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受到国家的伟大,进而想要积极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利用微视频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活跃度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相对较低,其在上课过程中容易走神,且难以直观理解道德与法治概念方面的知识,此时课堂活跃程度与课堂教学有效性都不高,由此看来,要想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内容,就需要以概念性知识为核心,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②。在微视频中我们不仅可以为学生进行疑惑解答,同时也可以将收集到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图像信息纳入到微视频中,让微视频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在融入该情境的基础上,想要从中获取知识。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为基础,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整体情境;其次,教师应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设备收集与教学情境有关的内容,既可以是音乐、文字、图片,也可以直接是动态视频;最后,利用视频制作软件将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融合成为一个微视频,让初中生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进入到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场景之中,并在此情境中学习到相关知识。

三、利用微视频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引入案例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使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与更强的法治意识。基于合理使用微视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激活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笔者建议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利用微视频呈?F真实与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在观看整个案例的基础上,以自己已经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支持完成案例分析工作。

四、利用微视频进行总结,理清思路突出主题

虽然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以“道德”、“法治”为核心,但其中包含着众多层面的知识,因此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系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网络,在生活与学习中可以快速、合理的应用相关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总结,基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案例呈现中均引入了微视频,因而学生也会对微视频所呈现的内容更感兴趣,此时就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总结工作。

在以微视频为支持进行总结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理清教学思路、突出教学主题。一方面,教师应以不同形式为学生呈现出重点内容与普通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对重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③。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视频中以清晰的方式展示出本阶段学习网络,此处可以通过填入一半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填入另一半内容,既可以达到深化学生记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有效激活。

总结

要想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在初中阶段不仅应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应该从学生角度入手,合理利用微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让教师可以在利用微视频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呈现案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每一教学环节之中,进而拥有更高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注释】

① 郑小波.“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运用初探[J]. 新课程(中学),2014 (07).

② 刘德东. 用PPT及微视频搞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

③ 董洪省. 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 中华少年,2017(05).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一中初中部)

第三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在阐释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以《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为例,简要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60-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指向将回归学生主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基于这一变化,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科基本价值的追求,树立大教育观,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科教学”向“课程整合”转变,“单向输出”向“互动共享”转变,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获得深度体验与探究,从而实现“传授知识”向“养成素养”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一、核心素养内涵阐述

1.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综合视角,将学生核心素养细化为六大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人文底蕴主要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科学精神主要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学会学习一般包含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健康生活又细化为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责任担当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实践创新即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

2.核心素养本质

对核心素养内涵的把握,需要教师厘清几个基本认识,从本质上把握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同于全面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关键素养,是突出全面素养中的关键少数;核心素养不单是个体需求,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还要满足社会需求,体现出时代性的特点;核心素养不是基础素养,它是基于提升学生竞争力的高级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及思考

本文以《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为例,简要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

1.树立大教育观,实现“学科教学”向“课程整合”的转变

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是丰富的,它包括人文底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大教育观,突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科教学的疆界,实现“学科教学”向“课程整合”的转变,将之与初中历史、语文、地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网络》一课在导入时,我先从交流网络知识入手。

活动一:秀秀吧

调动初中信息技术课所学到的知识,再结合自己或者他人的上网经历,畅谈自己对网络知识的认识。

活动二:故事汇

读下面一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小故事,重新说说你对网络的认识。

小泉从小学四年级年就开始迷恋上网,平时泡在网吧里整天痴迷于玩《传奇》《星际》等游戏,他渐渐不愿上学,也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几天前,小泉独自一人去外婆家过周末,但外婆一直未见其到家,打他的手机也打不通。就在准备向派出所报案时,小泉回来了。原来他一直“泡”在网吧,直到花光身上所有的钱才想到回家,他在网吧里连续玩了1天1夜……此后,小泉不愿?c人交流,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本环节设计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课程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世界、对人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强化学生信息化素养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强化学习体验,实现“传授知识”向“养成素养”转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要重新审视课程教学,把握课堂教学的新价值取向,从关注“知识”向关注“求知者”转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体验,改变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现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向学生核心素养转变,革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

为了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我组织学生围绕如何利用网络这个主题开展了一次课堂辩论,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在课堂辩论之前,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作为自己一方的佐证。

活动三:谁与争锋

围绕如何运用网络,正方、反方各自确立观点,并充分利用搜集到的资料作为佐证,做到有理有据。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地介入加以引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些现象,学会合理地利用互联网。

通过这一活动环节,学生在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增强了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切身感受到网络的正面价值。同时,在双方辩论的过程中,网络的利与弊被暴露无遗,强化学生对网络两面性的认识。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必然会接触到多种案例,拓展视野,获得丰富体验,促进素养提升。

3.突出学生主体,实现“单向输出”向“互动共享”转变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单向输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性,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被剥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实现师生角色归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构建生本课堂、开放课堂,深层次推动师生、生生学习互动。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活动四:智慧树

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运用网络,从而更好地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划动你们的智慧之桨,让思维的碰碰船碰撞起来,写下你们小组的智慧结晶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快形成共识:要有目的性,确定上网干什么;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做到张弛有度;杜绝上网吧,要学会信息取舍,“学生不宜”的网站,不要进去,即使不小心进去了,也应立刻离开。学会自我保护,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不要与尚未谋面的网友见面,见面也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自己的长辈结伴而行等。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加强观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推动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思维互动,力求形成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科学上网、健康上网。

最后,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我又设计了漂流瓶环节。

活动五:漂流瓶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你们知道了如何健康、科学地运用网络。课后让我们将本课学到的知识拟写成一个倡议,利用信息技术课,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告诉人们如何合理运用网络,让充满智慧、凝聚爱心的漂流瓶动起来。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学主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归还学生学习自主权,加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的深度体验与探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

(特约编辑 斯 陌)

第四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初中教学科目中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才能让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体现课改精神、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是每一个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叙述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相关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治意识。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能较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地成

长,并且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具有更好的优势和更高的素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引导他们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道德?c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

一、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仍然有很多地区不能有效地改革教学内容。新课改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担任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仍然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不能适应这个角色,依旧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妨碍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明确正确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思维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于考点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于学生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因此有许多初中学生都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辟新的教学路径。教师只有在真正地了解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意义并积极地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道德与法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与法治精神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给学生讲授一些法治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如何真正的守法爱国。

(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运用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理想与使命”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对于理想和使命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理解教材中是如何阐述理想与使命的概念的。这样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加深他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体来讲,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是比较抽象和乏味

的,这样不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背诵。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生活中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法治案例来使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进行更完美的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

(四)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不仅仅应该在课堂上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还应该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这是评判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同学们积极探讨学生们关心的新闻。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探讨,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进行交流,要做到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尊敬自己。在课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努力地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相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更加信赖,从而在教师的课堂上专心听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进一步引导他们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让学生们真正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知法守法,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颜旭东.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东方教育,2015(4):262.

[2]宋文彬.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289.

[3]努尔比艳?阿布拉.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的探讨[J].赤子(中旬),2013(8):100.

编辑 张珍珍

第五篇:关爱他人 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1课时 关爱他人

【学习目标】

1.知道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2.通过身边具体事例,体会关爱的作用,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3.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重点】 关爱的作用。 【学习难点】

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学会关爱他人。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周五放学后,小鸣和妈妈约好一起去看电影,约定六点钟在电影院门口见面。为了节省时间,他决定自己坐公交车去和妈妈会合。因没有听清楚公交车报站,小鸣下车后才发现下错了站。可还有十分钟就六点了……小鸣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于是向旁边一位阿姨说明情况和请求,阿姨立刻拿出手机,帮小鸣拨通电话……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师:关爱传递美好的情感,关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温暖。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1课时——关爱他人。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4.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活动(一)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6上面探究与分享“老人乘车”的事例,探讨下列问题:

(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 (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结:(1)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二)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6下面探究与分享“小李帮助邻居”的故事,探讨下列问题:

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小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探究二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活动(三) 学生阅读教材P77下面“中学生扶自行车”的事例,探讨: (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如果没有老人过来说明真相,结局会怎样?

小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活动(四)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8“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探讨下列问题:

甲:我要把我的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捐给他们。

乙:献爱心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还是以后再说吧。 丙:我又不认识他们,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小结: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活动(五)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79的阅读感悟,探讨下列问题: (1)词作家阎肃和朋友为给老人让座而提前下车的事例给你什么启示? (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事情吗?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小结: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知道了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当他人遇到危险时,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的作用

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心怀善意 要尽己所能 要讲究策略

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为此,让我们拟订一份关爱宣言,让关爱的春风吹拂每个人的心田。

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上一篇:财政局综合治理总结下一篇:初中历史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