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上是有素质教育,使用多媒体,课堂热闹。实际上,这是素质教育的误区。素质教育是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为主要课堂形式,优化课堂资源,增强课堂活力,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析新课改中如何加强高中政治素质教育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其中明确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政治教育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有目的地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素质、有能力的21世纪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政治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渠道,还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教育部制定新课改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如何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加强高中政治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成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就会对该学科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教学里,老师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把自己的所知所想一股脑灌输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倍感枯燥。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1]。政治课趣味性比较差,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这就要求老师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时政、诗歌、民谣、音乐、寓言或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寓教于乐,让学生除了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外,还能从中吸收到与此有关的其它的饶有趣味的小知识,从而保持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1.2 活跃课堂气氛

改变过去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局面,新课改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老师在实践中为学生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比如针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前所未有的火热,最后,根据学生讨论和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由形象到具体,学生们理解了什么叫“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了解了怎么样算“一分为二”看问题,明白了什么是“相对性与绝对性”,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让同学们学到了处理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2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塑造老师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还指出“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2]新课改提出后,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教学误区,认为只要重视能力、使用多媒体、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然而,到底何为创新教育呢?

2.1 创新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

新课改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3]。不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低,都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很多学生怕说错而不回答或不参与,久而久之,个别学生就游离在课堂整体氛围之外,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提出鼓励与表扬,营造一个轻松的、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环境。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与模仿的对象,甚至有时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都能改变学生,可见鼓励与被认可对学生的重要性;但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不以为意,也可能导致学生华而不实、流于表面功夫。传统教学里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全班甚至全校都用同一套试题考核,而承认学生差异,就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传统教学中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弊端,从根本上实现因材施教的创新教育理念。

2.2 政治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及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道德观

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主要阶段,也是认知水平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阶段,这就要求老师充分运用启迪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思维的习惯,推动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很多学生上课时听懂了,然而考试时却又纰漏百出,这就说明学生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的实质,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知识关联。老师授课时应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巧妙设疑,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思考欲望。新课改强调各科之间的资料整合,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连贯,这是个很好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单一地传授“专科”的知识,更要把与其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串联其中,让一堂沉闷的政治课变成了“既知天文又知地理、既通远古又通今朝、既知典故又通理论”的妙趣横生的综合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目的。

2.3 创新教育下老师要不断积累资料,提升个人教学素质

新课改在内容上大为更新,作为政治课老师,则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用于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法中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成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政治课本身是枯燥无趣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生涩的理论知识,在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但我们也要理性克制,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必须是服务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要让多媒体工具喧宾夺主,由辅变主,还是要加强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总之,一堂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到最大实效性的课才算是成功的课,新课改标准下的高中素质教育仅仅是开始,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实施的过程中,应保持热情但又不失理性,不断对政治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克服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田锡海.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创新[J].大众科技报,2006.

[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Z].1997.

[3] 李修金.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Z].2005.

作者:向勇

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怎样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素质教育

摘 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上是有素质教育,使用多媒体,课堂热闹。实际上,这是素质教育的误区。素质教育是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为主要课堂形式,优化课堂资源,增强课堂活力,培养健全发展的人。

关键词:普通高中 政治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目前,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存一些误区。如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本文就这几方面误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课堂政治教学中,教师讲多学生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教师个人才华的舞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规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

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积累。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研。这样一来,学生只要用心听讲,就能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

为了提高成绩,高中政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把课堂拱手让给学生,失去了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讲题,学生划书、背书、答题、读题、练习。教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学生在题海扑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2.不能正确把理解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是,现实教学往往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有部分教师认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结合是理论在先,理论是本位的,实际是可有可无的;理论成果是重点,理论生成过程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就成为必然。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理论成为缺少学生感情体验的身外之物。造成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口是心非。

3.缺乏正确的情感沟通。

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但是,部分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首先,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第三,单向化就是情感沟通时,缺乏互动,不是进行感情的建构,而是进行感情的游戏、感情的表演。

4.不能有效的利用课堂资源。

课堂资源包括教师与学生,而课堂教学则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浪费了课堂资源。通常,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人唱独角戏,效率低下,缺少学生的参与或学生参与很少,课堂沉闷,丧失活力。就出现了教师累得难受,学生闲得着急;主导与主体断裂,双主关系僵化。蕴藏于学生中的无穷智慧,没有机会迸发出来。这样,课堂资源处于内耗状态,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二、提高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策略

传统的观点,不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认为学生没有聪明与不聪明之分,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这样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摒弃应试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

摒弃应试教育,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转变学习思路,实行发现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发现性学习。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要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具体的做法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

3.改变高中政治教学中轻实践的现象。

高中政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但是,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证观点,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4.整合课堂资源,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是教师的投入与产出比率是否最高。要求教师充分整合并利用课堂资源。课堂资源很多,有课本、网络、教师、学生,真可谓是丰富多彩。教师若能把这些资源从整体着眼,优化目标寻求最大效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课堂产生共振和共鸣。这样课堂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就会达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最佳双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课也进行了课程改革,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具体教学中,还需要广大基层教师不断的探究,以完成素质教育的大业,本文就这方面提供了一点建议和方法。

作者:陈其刚

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论文 篇3:

高中政治课堂上的素质教育

摘要:高中政治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与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不相适应。高中政治课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这不但对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高中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现实情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政治 素质教育 实施方法

新课改下,我国的教育形式逐渐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中政治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与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不相适应。高中政治课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这不但对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高中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现实情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使高中政治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务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 教育教学观念要转变

当前,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

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多层次人才。

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对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 政治课堂也要“开门办学”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尽管学生之间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他们却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师生间的平等,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要求优秀生和后进生能够互相帮助,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封闭式的教学则满足不了学生思想上开放人格方面平等的要求,它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教学方法以注入式为主,虽然也讲究讲和练的结合,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甚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因此,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 变空洞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心灵交融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会碰到许多矛盾,诸如代沟问题、好心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企盼能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 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即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应给予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不压制,不讽刺,以理服人,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改变其错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4 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开拓学生视野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在老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讲什么听什么,老师怎样说都是对的。在思维方面,他们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凡事先问个为什么,学了理论就与现实相对照,有的甚至对教材里某些知识产生怀疑,对老师的讲课评头论足,大胆质疑。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状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有效方法。当然,学生渴望了解的热点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与教材有关联,有的则没有关联;更有理论与现实碰撞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强烈反差的。对此,仅仅凭借思想政治课的有限的课时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的,但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又必须解决不可。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将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归类,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解决。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的时事专题讲座。对于因缺乏阅历和生活经验 以及正确的世界观指导而产生的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让对垒的双方各抒己见,逐渐辨明是非;亦可采取黑板报的形式,给予正面的科学的回答。只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杨桂荣

上一篇:生态危机生态文明论文下一篇:石油企业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