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软环境评价论文

2022-04-17

【摘要】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欠发达地方政府可从改善投资软环境着手,发挥特色优势、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整体形象的代表。传统的依靠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优势来吸引人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引入资金和项目的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投资软环境评价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资软环境评价论文 篇1:

辽宁省台商投资现状及其软环境的实证研究

摘 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吸引台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现已成为大陆各地区吸引台资的主导因素。通过对辽宁省台资企业的调研发现:就台商投资特点而言,台资企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95%以上从事第二产业,且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就台商投资软环境而言,辽宁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企业经营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比如提高政务环境、完善台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企业联合会在台资和本地企业中的作用等。

关键词:台资;软环境;改善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吸引台商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因素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主导因素。改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台商投资,是各地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深入点。因为投资软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软环境已成为我国各区域间竞争的焦点。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吸引台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以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尤其是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处于中国投资前沿的经济发达地区,对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更为重视。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深入發展,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发展的趋势也发生了变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台商投资的热点区域已逐渐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辽宁省抓住台资北上机遇,适时提出了“台资聚辽”战略,把建设台商投资重点聚集区和快速增长区作为载体,加快推进辽-台经贸合作步伐。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台商在辽宁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政务环境不理想、市场经营秩序较差及台商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等软环境恶化的趋势。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地调查现阶段辽宁省台商投资的现状,此后并改善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软环境恶化问题。

二、样本获取与调研方法

本次《台资企业投资软环境现状的问卷调查》主要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台商投资软环境现状调查研究”调查组,其中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经营状况、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台资企业是在2013年之前已经通过注册,并在正常营业的企业。由于第一产业台资企业占比偏低,第一产业台资企业并没有纳入调研范围,因此,第二、三产业成为了我们调研的基础样本。首先,在第二、第三产业企业中,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选取台资企业名称;然后,通过与被选中的台资企业取得联系,并进行问卷调查,如若问卷调查中有缺失的数据,再通过网络调查进行搜集;最后,把所有选中的台资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汇集,并进行统计性处理。

三、实证分析

1.台商在辽宁投资的总体概况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间里,台资企业进入辽宁的数量和规模均逐渐增大,台资的进入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辽宁省改革开放初期的资金短缺的压力,促进了出口创汇,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转型,对辽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沿海城市吸引外资投资已趋于饱和,台商企业布局逐步由沿海城市向内地城市转移,其中,主要由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向朝阳、铁岭、抚顺等地转移。比如台湾友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1998年到辽宁投资以来,先后在大连设厂。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向丹东、阜新等发展,并设立了多家企业,特别是在阜新投资2600万元设立的连顺电子科技有限分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业务,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该企业集成电路涉及领域的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成为东北地区台资集成电路企业的排头兵。台湾润泰集团经营的大润发超市最初落户在沈阳、大连、鞍山三市,但目前润泰集团和维华集团合作经营的大润发超市项目已经遍布辽宁省西北的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5个城市。

通过问卷调查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截止到2013年12月, 台资企业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均有落户。其中,台资企业最多的城市为大连,企业数量高达204家,其次为沈阳,企业数量为149家,然而,台资企业较少的城市主要有阜新、朝阳和葫芦岛等地,企业数量甚至少于10家。而就各地区的台商投资额度来看,沈阳的投资强度最大,台资企业在沈阳的投资总额度达到10589994万元,这个数量要远超排名第二的锦州,并且高出一倍多;投资额度最小的地区仍然为阜新、朝阳和葫芦岛等地级市。

从已经调研的641家台资企业中可以看出,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普通加工型项目中;而技术密集型、辐射带动作用强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仍显偏少,且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然后,近年来,台商投资更多地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数量和规模仍显滞后,较大的投资发展项目仍显不足。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绝对比重(见表2所示),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到95%以上,投资总额度也远超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根据台湾“主计总处”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台湾投资在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60:29.05:69.35。目前,辽宁台资项目在一、二、三产业分布比例为7:84:9。台资涉及轻工、食品、电子、机械、石化、建材、冶金、信息、房地产、餐饮、农畜产品加工、咨询服务等近二十个产业,但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在集中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中,招商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台商投资软环境分析

从辽宁省台商投资的实际现状来看,辽宁省最近几年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确实在引进台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相较于福建、江苏以及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辽宁省在引进台资的实际效果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驻台办统计显示,虽然在辽宁省落户的台资企业共计1500余家,已累积投资达到600多亿元,但是这与辽宁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协调。

因此,辽宁省在进一步引进台资中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认真地反思和研究辽宁省在对台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是当下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而要致力于改善辽宁省台商投资软环境,首先就必须对辽宁省现阶段的投资软环境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

鉴于此,本文在2014年低至2015年初,根据对辽宁省的近600家台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辽宁省的台商投资软环境现状。其中,对台资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物品提供、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共计50余项评价指标,并参照国际惯例对每一个指标设置了5个评价变量,其变量值分别为很好(100分)、较好(80分)、一般(60分)、较差(40分)以及很差(0分)。此次问卷调查采取多因素评价法,即根据台商打分再乘以该要素的比重,之后累加得总分值。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所采集信息的汇总,本文可以清晰地看出台商对辽宁省投资软环境的评价较低,具体的评估现状见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现阶段辽宁省投资硬环境要远远好于投资软环境,其中,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提供这三项投资硬环境的得分均达到了75分,甚至远超过75分;但是投资软环境仍显滞后,其中,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的得分均呈现偏低的态势,尤其是法制建设环境的得分最低。

然而,就现在而言,要想进一步提高台商在辽宁省的投资力度,就必须改善辽宁省的投资软环境现状。基于此,本部分将分别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以便较大幅度地改善投资软环境。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

基于上述的实证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台商在辽宁省的投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台资企业在各地级市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性,其中,大连和沈阳的台资企业明显偏多;已调研台资企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中,可以说明现阶段台商主要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和传统行业,而高端技术行业仍然偏少。

(2)辽宁省在台资投资软环境方面仍存在某些缺陷。总体而言,辽宁省在市场开发潜力、政府维护台商权益、解决涉台纠纷以及接受台资等方面表现较好,普遍受到台商的好评;而在政府行政效率、企业融资效率、产业对比以及企业劳资关系等方面表现一般,这也是投资软环境总体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2.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辽宁产业集群优势对台商投资的引致效应。在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产业链条的延伸方向,扶持前后相联系密切的企业;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积极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积极发展物流、会展、营销、商贸服务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配套的质量层次。

第二,强化政府在台资企业与本地企业配套发展中等推动作用

在努力打造本地企业与台资企业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紧密合作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在配套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与台资企业配套发展,进而有利于吸引台商投资,实现“以民引台”的目标,打造优秀的台商投资产业环境。

第三,加强和完善台商投资后管理和服务。首先,要突出抓好在对台招商引资过程中已经承诺的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避免给台商留下说一套做一套、不讲诚信的印象;其次,对台商服务部门及行政执法部门为在辽台商和台资企业提供服务和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依法办事与依情处事相结合、制定政策与落实细则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體现人性化服务理念和执法方式,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额外行政成本;再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辽宁地区的优惠政策,尽快颁布出台一些更加优惠的、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在辽宁的台资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姜丽萍.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服好务[J].辽宁:辽宁经济,2006,(3):28.

[2]毕素红.优化投资软环境增强外资吸引力[J].内蒙古: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2):8-10.

[3]张炳照.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发展新飞跃[J].大连:大连干部学刊,2001,(173):15-17.

作者:李贺

投资软环境评价论文 篇2:

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投资软环境改善策略研究

【摘要】 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欠发达地方政府可从改善投资软环境着手,发挥特色优势、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整体形象的代表。传统的依靠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优势来吸引人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引入资金和项目的需要。投资软环境的优劣,已成为投资者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投资软环境  产业转移  可持续发展

一、投资软环境概述

1、投资软环境及构成内容

(1)经济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潜力,以及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和综合配套情况,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备性、经济的开发程度、保护投资者产权的力度、执法的公正性等,这是决定投资者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2)市场经营环境。因为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促进公平竞争、资源的合理流通,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减少或取消政府的行政干预,提升管理水平,是当前影响城市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因素。

(3)人文综合环境。地理区位不优越,受教育程度低、公民素质普遍不高,缺乏观念和技能,是制约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首要因素,其作用和影响会渗透到整个投融资、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缺乏诚信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协作精神、治安状况差、城市声誉就不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城镇化、商务条件等也是一个重要体现,政府可以着重从以上方面加以改善。

2、软环境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

(1)软环境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根基。软环境是人文、制度,不是硬件设施。发展经济与改善投资软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比喻为是“鱼水情深”,企业发展紧靠外部环境。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会对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经营效率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省市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以及发展的红利,不论在基础设施和人文素质等方面都有了天壤之别。沿海省份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中西部地区可以借此机会承接产业转移,吸收消化,后发制胜。当今投资者关注政策、法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远胜过土地、政策等,软环境已经成为投资者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

(2)解决好软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基本任务。经济要发展体制机制要先行,很多政府机构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及时做出纠正和改善。只有从管理者的姿态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才能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外来企业多提供便利,才能真正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天转增瓦,而不是挖墙脚拖后腿。各类简政放权、便民惠民的配套政策措施同步实施,一定会让人民得到最大实惠。

二、当前软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办事程序繁琐。各县市现在一般也都有行政办事大厅,每个部门安排一个人,旨在很多事情,可以足不出户就地解决,可实际情况却常常差强人意。(2)官本位思想严重。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在很多方面熟人观念浓重,区别对待办事对象,甚至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端正,给人留下不良印象。(3)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年,很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关部门对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监督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力,工作作风漂浮,仍然存在政令不畅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4)想法不统一,进度不一致。有些部门有些领导还是能够意识到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可也有一些部门对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缺乏责任感,不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硬任务,致使软环境建设存在“死角”。另外,有些部门工作力度不够,缺乏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

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制度机制不完善,多都是问题都出现人的方面,当然也有一些事管理上的不到位。比如对软环境建设认识不到位,政府机构间协调性差,分工不明,很难具体落实任务,就更谈不上追究责任。要想把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习惯做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还面临着诸多阻碍。这几年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整改取得了一些成效,四风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贪腐、怠慢、不作为的情况减少了很多,不过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很多地方职能部门行政执法行为有趋利的倾向,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出现了许多不规范行政的事例。

可喜的是自2013年始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意识到并在逐步开展“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这对于改善各地投资软环境是一个积极信号。

三、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1、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透明度。把不该管的管不好的事情还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打击侵权犯罪的等。减少行政性干预,降低企业的负担。把那些涉及到企业利益的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公开审批的条件、程序和收费标准等,敢于接受监督,让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

(2)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减少公务人员的寻租空间和商业贿赂行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新媒体和老百姓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政府决策、执法等领域的监督,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作为努力目标。

2、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

(1)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以下方面可以大有可为。多思考如何把企业引进来。一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的可持续性,不要为了政绩搞面子工程,不能因为官员的换届,使得一些引进的投资项目短命。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政务环境。三是,要眼光放的长远,不要受短期利益所迷惑。要考虑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社会成本之间的关系。四是,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长,顾及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把合适的企业引进来。企业引进来后,怎么才能 “留得住,留得久”?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共同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在选址征地、金融财税、社会治安等方面通力配合,为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服务制度,营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归属感。

政府必须在以下领域有所不为。政府要合理定位,可以适时必要的实施宏观调控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不能越位、不到位、错位,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比如,乱收费、乱摊派、瞎指挥。“法无赋权不可为”,政府、官员应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不可逾越法律之上。从越位中退出来,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物,交给市场,真正做到“小政府”。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的积极创造性。

(2)“本土的和尚”好念经。积极鼓励那些长期在外工作有资金、有资源、有经验、有责任感的家乡人能够回乡创业,做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本地人对家乡有感情更有建设好家乡的责任和使命,把长期在外工作赚到的资金、学到的技术、积累的经验,无私的转移到家乡。有人这样做了,就可以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慢慢会有更多的人回来干事创业,这样可以快马扬鞭,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后发优势。

(3)加大教育投资、技能培训。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可是,不论从一个家庭还是从一个地区来看,教育的投资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事。有了文化、人的观念想法就会改变,有了想法才会产生行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使一种战略性的超前布局。另外,借力国家的好政策,比如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让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接受技能培训,让零零后的年轻一代成为蓝领技术工人,不再是出卖体力的、没有发展空间和未来的流水线工人。尊重技术、不唯学历凭能力,给他们平台给他们希望。

(4)加强诚信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口碑。像火车站、汽车站这样一些公共场所,以及火车站周边的小商店、出租车等等,都代表着城市形象。很多人对一个地区有偏见,可能就是这第一印象。越穷、越图蝇头小利、目光越是短浅,政府在以上地域在上述服务人群中更应该加大宣传教育、更严厉执法,只有这样才不会因小失大,才有钱途。

根据国家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做出的整体部署,我国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软环境的恶化或是软环境建设的迟缓,将增加企业家进行投资决策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各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付诸实施,才能利用好这次机遇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 贺永波:浅析投资软环境建设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EB/OL].http://www.gz.xinhuanet.com/2013-01/05/c_114258409.htm,2013-01-05.

[2] 王守伦: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 张玲:为经济发展打造优良环境[J].市场论坛,2011(2).

[4] 刘仲蓓: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2).

[5] 刘桂花:城市投资软环境建设与公共领导素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

作者:蔡宗朝

投资软环境评价论文 篇3:

贵州靠什么吸引投资创业

调查显示,投资者认为我省投资创业软环境一般的居多:大部分投资者对未来发展有信心,贵州气候、生态、资源,成为吸引他们在黔投资的最大动力;接受调查者认为贵州在开放意识、法制观念上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为了深入了解我省投资创业软环境,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组成调研组,于2008年12月4日至18日先后在贵阳、六盘水、安顺、遵义四地开展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我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户的经理或负责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7份。其中国有企业占4.45%,民营企业占26.03%,外商投资企业占11.30%,个体占58.22%。企业总资产规模4000万元以上的8 56%,1000万元~4000万元的11.64%,100万元-1000万元的22.95%,100万元以下的56.85%。

调查显示,5.82%的投资者认为我省投资创业软环境很好,33 22%的投资者认为比较好,42.12%的投资者认为一般.11.65%的投资者认为不太好,7.19%的投资者认为很不好。

一、贵州省投资创业软环境的优势

投资创业软环境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要素的系统集成,是这个系统展现出来的对投资创业回报及其风险的影响力。数据显示,18.15%的投资者对我省经济发展很有信心,57.88%的投资者较有信心,只有23.97%的投资者表示有些担忧。有信心的投资者均认为,贵州投资创业软环境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他们在贵州投资创业的最大动力如图:

总的来说,贵州省投资创业环境具有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政策支持等后发优势。

①自然环境优美

调查显示,47.95%的投资者选择在贵州投资创业的最大动力为生态环境好,50.34%是因为气候条件好。从福建来贵阳创业的一位投资者说,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黄果树、龙宫、红枫湖、织金洞、赤水、荔波、马岭河等风景区。而且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这里居住很舒服。在调查中,发出这种声音的投资者数不胜数。

②生活环境好

投资者对我省的居住环境、医疗条件、卫生环境评价较高,满意度分别达到了75.68%、70.27%、64.04%。不少投资者认为,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民风淳朴,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也是吸引投资者投资创业的一大原因。

③政策支持

调查发现,投资者普遍认为,贵州省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上。贵阳市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说,西部大开发给贵州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一些投资者谈到,我省确立了生态立省的战略目标,将把贵州建设成为最适宜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以及目前我省正在大力举办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将“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等品牌推荐出去,都将吸引—批又一批投资者。

二、贵州省投资创业软环境的劣势

贵州省的投资创业软环境也存在一些劣势与不足,这些劣势既与其他的一些发达地区有共性的一面,又有着贵州省独特的一面。17.47%的投资者认为我省的投资环境和周边城市比起来,差距还很大;57.53%的投资者认为有一点差距。虽然有24.66%的投资者认可近几年来我省投资环境有明显改善,同时也有58.9%的投资者人认为有改善,但是仍不令人满意。

当前投资软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图所示:

①投资创业成本偏高

投资创业成本偏高是外来投资者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我省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5.14%的投资者认为在贵州省投资成本很高,32.53%的投资者认为成本较高。只有8.9%的投资者认为成本比较低,主要表现为过高的消费水平。贵阳市浙江商城的徐老板认为,贵阳市生活水平比较高,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成本高。15.41%的投资者认为投资成本高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高。生活水平高还表现在住房、教育、医疗收费等生活成本方面。徐老板说,贵阳市的房地产价格高,一些投资创业者和高层次人才只好望房兴叹、另择他乡。另外,32 53%的投资者认为,投资水平高是因为收费多。但当被问及有哪些收费时,他们却三缄其口,不愿多谈。多数企业负责人在看完问卷后,直接拒绝接受采访。部分投资者在我们的再三要求下,答应继续填写问卷,仍旧反复询问,是否是不记名调查。投资成本高,导致投资回报率低。20.55%的投资者认为我省的投资回报率低,这个数据高于认为很高的(2.05%)和较高的(11.64%)的总和。

②法制环境不健全

多数投资者认为我省的政策法规环境很好,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强,很多投资者并不知道我省的投资优惠政策,因此在谈论我省的现行优惠政策时,仅有2.74%的投资者认为有一定的吸引力。41.10%的投资者认为我省的优惠政策与其他地方差不多,39.04%的投资者则认为还没有其他地方优惠多。

我省的政策法规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如图:

针对以上问题,也有投资者提到,政府应该完善我省的法制环境,给予投资者适当合理的优惠政策。

调查显示,我省的法规政策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如下表:

③政府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60.96%的投资者认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一定服务意识,35.27%的投资者认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服务意识。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我省行政执法部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政执法不透明、不规范(30.48%),多头检查、频繁检查(35.27%),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22.6%),不严格依法行政(29.11%),工作人员素质低、态度差(30.14%)。在企业与政府的交往中,遇到种种困难。比如推诿扯皮,效率低下(56.16%),政务不公开、搞暗箱操作(20.55%),以部门的名义要求赞助(24.66%),工作人员以权谋私(35.62%),或者只有在收费、检查、处罚时才见人,企业有困难时却坐视不管(39.04%),执法粗暴生硬(19.18%)。

在对各级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进行总体评价时,觉得满意与很满意的不超过25%,其余的选项为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以及不了解。其中,投资者最不满意的部门为城管部门,27.21%的投资者不满意,而24.63%的投资者很不满意,20.59%的投资者评价为一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投资者对城管不满意的原因为,城管执法粗暴,执法不文明,不规范。据一位外省来贵阳做小生意的业主称,2008年上半年,富源南路几个商铺老板违章私盖门面被举报,城管执法赶来执法时收了一包烟就完事了,并未取缔掉违章建筑。但其他店铺的商品还是一点都不能放在门口。他不禁感叹到:“难道一包烟就有那么大的力量。”其次不让投资者满意的是公安部门。20.74%的投资者表示不满意,12.96%的投资者表示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集中体现为服务

意识不强,执法不公平、公正。另外投资者不满意的还有交通管理部门,45.33%的投资者认为,公共运输线路太少,出行不便。40.67%的投资者认为交通处罚不公平,存在乱收费现象。在接受调查的一系列单位中,投资者满意度较高的是电力部门和电信部门,满意度分别达到37.59%和55.95%。

④市场机制需要完善

65.02%的投资者对我省的市场管理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准入门坎过高(20.15%),市场竞争存在垄断性(13 69%),存在地方保护主义(24.71%),市场竞争不公平,只要交钱付费,就能获得特殊待遇(38.02%)。35.96%的投资者对我省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感到不满意。认为在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严重,占到41.78%的比例。34.25%的投资者认为我省市场上假冒伪劣的商品太多,冲击了企业的产品销售;28.42%的投资者认为销售货款拖欠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23.63%的投资者认为信用观念淡薄。

⑤高素质人才缺乏

从调查数据来看,对我省人文环境的总体评价“很好”的高于“很不好”的(分别是6.51%与3.40%),认为“一般”的最高,占到51.71%。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我省缺少文化氛围的营造,没有对大众形成较好的吸引力。我省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多彩的自然风光,但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和宣传方式单一的问题,没有有效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同时也有人认为,我们缺乏文化引导的力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完善提高不足,企业在人力资源方便遇到很多困难。21.23%的投资者表示我省中高级技术人员不足,39 38%的投资者认为中高级管理人员不足,40.75%的投资者认为我省“一般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16.10%的投资者认为劳动力流动受限制,13.36%的投资者认为劳动力市场不发育,21.58%的投资者认为劳资纠纷多,10.96%的投资者认为人员培训成本高,16 44%的投资者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三、优化投资创业软环境的总体思路

针对我省投资创业软环境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贵州省投资创业软环境,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市政、生态、法治、政策、政务、人文、治安等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良好、健康、有活力的投资创业软环境。

①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生活成本,让外来的投资者可以与省内的投资者一样公平享受社会的公共资源,使外来的投资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挑选学校,并免收借读费,超编费,平等地享受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调查发现,所有的投资者为孩子在我省的受教育问题担忧。24.60%的投资者对教育部门不满意,其原因也就在于教育部门未能让孩子享受与贵州本地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二是要降低办事成本,优化收费制度的改革,全面清理各项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和重复的收费项目;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

②完善法制建设,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

法制建设是投资创业软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我省各部门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必须依法行政,推进社会法制化进程。严格依法制定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并围绕加强投资创业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接受调查者普遍认为我省的投资政策缺乏吸引力,应从客观事实出发,为外来投资创业者提供各种优惠。

③以为为本,推进行征机关服务创新

调查发现,我省的投资创业软环境落实得最好的是省级部门,仅有3.08%的投资者认为省级部门在优化投资创业软环境政策上落实得不好,而30.14%的投资者认为落实得相对较差的是市县级部门。由此可见,我们的政策是好的,只是下级执行力度不够。在提到优化我省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时,更有不少的投资者提出政府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我省要以开展“满意在贵州”系列活动为契机,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以人为本优化投资创业软环境。始终以投资者的需求为中心,以投资者的满意为标准,使投资者进入一个办事有便利感,竞争有公平感,经营有信誉感,生活有舒适感,财产有安全感的社会。

④加强市场监管,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不少投资者反应,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调查发现,25.68%的投资者对我省的企业信用不满意,42 81%的投资者对我省的个人信用不满意。他们认为我省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因此建议我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采取适当的措施,营造竞争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

⑤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构筑人才汇集高地

一是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待遇,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告急人才建立制度,对引进特殊人才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财政补贴政策。二是建立与人才开发相关的服务机制,形成产业化的人才配套服务体系。解决高级人才的住房、户口、子女上学、医疗服务等事项。建立人才关怀机制,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和培训资源,构建专业齐全、各具特色、适合不同人才需求、资源共享的教育平台,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我省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⑥强化开放意识,形成对外开放的浓厚氛围

调查发现,37.33%的投资者认为我省的开放意识不强,改革措施不到位。有部分投资者在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建议中直接写道,贵州省应该深化改革开放的效果,强化开放意识。

思路决定出路。一是要以“多彩贵州”等活动为抓手,以旅游的开发为切入点,加强对外宣传。二是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标志性的建筑应该采用双语标识,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使上门办事的外资企业方便办事。三是积极运用传媒的宣传力量,充分发挥贵州省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调查人员:张蓓、方莎、娄万海、曹阳子、段玉峰、庞爱忠、李璐、魏晓亚、张维茜、张明伟、查茂和)

作者:方 莎 张 蓓

上一篇:行政诉讼法初步论文下一篇:新媒体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