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投资环境论文

2022-04-15

摘要: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家,农业居于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为了解埃塞俄比亚目前的农业投资环境,从埃塞俄比亚农业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出发,对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农业投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论表明,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发展多样化农业投资潜力较大的国家,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和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投资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1:

俄罗斯奔萨州农业投资环境说明会在我省举行

为进一步促进俄罗斯奔萨州与我省的合作,加深我省企业对奔萨州农业相关情况的了解,2011年12月21日,奔萨州农业投资环境说明会在长春市举行。俄罗斯奔萨州第一副州长沃尔科夫、副州长诺戈耶夫、奔萨州发展集团总经理罗曼诺夫出席会议。吉林省政府副省长王守臣、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延春以及省农委、省外办、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省农科院、吉林农大等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领导参加了会议,吉林森工集团、长春皓月集团、长春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省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近30家农业企业的50余位代表应邀参会。受奔萨州第一副州长沃尔科夫委托,会议由吉林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主持。

王守臣副省长首先在说明会上致辞,对奔萨州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省农业基本情况,回顾了两省州间的友好往来历史,同时,对下一步开展两省州间农业合作提出意见。他指出,开展农业合作,最关键的是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要将我省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及劳动力优势与奔萨州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相结合,开展多领域的农业合作。

奔萨州第一副州长沃尔科夫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奔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表示,奔萨州政府对与我省开展农业合作有着极大的诚意和信心,将尽力为我省企业赴奔萨州考察、投资创造条件。奔萨州发展集团总经理罗曼诺夫在会上介绍了奔萨州拟对外合作的项目情况、投资环境、税收制度、投资优惠政策等。

省农委于文波副主任在会上进一步介绍了多年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农业对外交往情况及与俄罗斯尤其是奔萨州合作项目的具体情况。近年来,我省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了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中,与俄罗斯(前苏联)的农业合作已有20余年的历史,我省曾多次组派政府、企业、专家代表团赴俄罗斯,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类农业合作交流和项目推介活动。目前,已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奔萨州、伏尔加格勒州多个地区开展了农业合作。2007年开始,在中国农业部支持下,我省承担了在俄罗斯奔萨州建立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园区任务。几年来,在奔萨州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双边合作规模得以不断扩大。2011年我省赴奔萨州人员已由2007年的10人增加到101人,蔬菜种植面积也由2007年的20公顷增加到118公顷。

这一期间,我省领导与奔萨州高层领导也有多次交往。奔萨州农业代表团于2011年5月和8月分别派代表团来访,我省政府王守臣副省长2011年10月也曾率团访问奔萨州,并与奔萨州政府签订了《中国吉林省政府代表团与俄罗斯奔萨州政府关于开展农业合作的协议书》,双方在林木加工、饲料加工、肉类生产、蔬菜种植和建立中餐企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协议中涉及的几个具体合作项目正在积极地推进中。

2011年12月16日,俄罗斯已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俄罗斯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为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极大的助力,也将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多边贸易机制建设创造契机。入世后,俄罗斯总体关税将从2011年的10%降至7.8%,农产品总体关税将从目前的13.2%降至10.8%,这将对中俄双边农业合作产生极大影响。我省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也必将进一步扩大。此次奔萨州代表团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来访并召开投资环境说明会,将对两省州密切关系,增进友谊,拓展合作产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为我省企业下一步进入奔萨州,拓展农业合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吉林森工集团、省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在会上与俄方代表互动发言,针对以往对俄合作中存在和需要俄方尽快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增进了我省企业对奔萨州相关情况的了解,也将对下一步促进的两省州间农业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农委外经处 供稿)

作者:省农委外经处

农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2:

“一带一路”背景下埃塞俄比亚农业投资环境分析

摘 要: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家,农业居于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为了解埃塞俄比亚目前的农业投资环境,从埃塞俄比亚农业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出发,对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农业投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论表明,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发展多样化农业投资潜力较大的国家,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农业;投资环境;对外投资;农业“走出去”

Analysis of Ethiopian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ZHANG Lei1, WANG Shihan1, HAN Linxing1, XU Guobin2, LIU Aijun1

(1.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2.Jiangsu Provincial Agriculture Committee, Nanjing, Jiangsu 210036, China)

Key words: Ethiopia; agricultur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foreign investment; agriculture "going out"

農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基础,因我国农业资源日益减少,农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农业对外投资有利于国内农业企业获得更多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2013年3月三部委由国务院授权公布的“一带一路”计划中,明确将东非地区列为该战略的重点实施区域之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重点加速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而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实施区域,东非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积极开展农业“走出去”之时,分析东非这些具有丰富农业资源国家的农业投资环境,发现其中存在的比较优势产品及其优劣势,帮助企业发现商机并规避不必要风险[2],总结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以及政府如何引导企业进行良性投资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3]。

埃塞俄比亚是东非地区大国,国土面积超过东非总面积的29%,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在非洲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4],被誉为“非洲的政治首都”。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东部的内陆高原国家,农业居于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农业增加值占GDP总值四成以上。埃塞俄比亚国内农业资源极为丰富,但资源利用率较低。能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依托其资源与区位优势,是埃塞俄比亚快速发展及国民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近12年来,埃塞俄比亚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被称为非洲吸引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5]。2015年埃塞俄比亚被列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经贸合作国家之一,探讨投资于埃塞俄比亚第一大支柱行业是否可行显得极为重要[6]。本文对埃塞俄比亚农业投资硬环境、软环境加以分析[7],并综合国内对埃塞俄比亚投资现状,以期为我国企业对其进行农业投资提供参考。

1 农业投资硬环境

1.1 自然资源

1.1.1 地理位置 埃塞俄比亚处于非洲东北部,位于非洲之角的中心,与6个东非国家相邻,居于承上启下的优势区位。国土面积共110万km2,占东非总面积的29%,全国共有14个地区。为内陆高原国家,东非大裂谷纵穿全境,将埃塞俄比亚高地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地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属于非洲高原地区,最高处高达4 620 m,平均海拔近3 000 m,被称为“非洲屋脊”。中西部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红海沿岸为带状平原。

1.1.2 水资源 埃塞俄比亚有“东非水塔”的美誉,其水资源极为丰富,并且清洁水源覆盖率超过60%,居于东非地区前列。境内江河湖泊众多,青尼罗河由此发源,潜在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 620 mm。但其劣势也较为显著,国内水资源利用率却仅为5%,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未得到有效的商业开发。经过测算,埃塞俄比亚每年仅有2.5%的淡水被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年均高达约1 100亿m3的水从地表流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也极为不均,在人口比例只有四成的地区分布着超过八成的地表水,而只有不足两成的水资源分布在人口比例超过六成的地区。并且,降水时间分布不均。每年的6—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6%,雨量极为充沛,是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但是其余8个月的降雨量仅为全年的24%。因为缺少必要的储水基础设施,约50%的雨水随地表而流失[8]。埃塞俄比亚水资源丰富,但因水资源利用率低、空间时间分布不均、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埃塞俄比亚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1.3 土地资源 埃塞俄比亚的耕地面积较多,约有983.9万hm2,并且八成以上用于种植农作物。由于每年的1—5月干旱少雨,故大部分地区一年只种一季作物,产量占当年总产的90%左右,只有部分地区一年种植两季作物。埃塞俄比亚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是因为雨季降雨时间集中且降雨量较大,使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尤其是农田土壤流失较为严重。

1.1.4 气候条件 埃塞俄比亚地处热带,位于北纬15°。但受高海拔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一般3—5月气温最高,11月—次年1月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16 ℃。大部分地区一年有两个雨季,2—3月被称为小雨季,6—9月被称为大雨季,10月—次年2月为旱季。高原区与低地和谷地的年均降水量相差较大。国内水资源分布及土地资源均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1.2 农业基础设施

虽然埃塞俄比亚政府平均每年对基础设施投入超过10亿美元,投入额在整个非洲均位于前列,但是其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能源和交通部门是埃塞俄比亚增长与转型计划(GTP)的重点,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目前埃塞俄比亚政府正着力加强与肯尼亚、苏丹、坦桑尼亚和埃及在电力供应方面的联系,并加快修建公路与其他基础设施,以此深化与周边各国的联系,并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给国内农业产业带来极大便利。

1.2.1 交通运输 公路运输是埃塞俄比亚最主要的陆路运输方式,其运输量达到全国总运量的九成以上。目前,公路覆盖率已提升至70%,并且第一条收费高速公路已经正式启用。埃塞俄比亚政府为分别连接吉布提、肯尼亚等国,计划以首都为中心修建长达2 000 km铁路。埃塞俄比亚的航空业发展迅速,全国共有40多个机场,其中有3个国际机场,首都机场是东非的空运中心,多年被评为“非洲最佳机场”。埃塞俄比亚的海运业务均从吉布提港进出海运货物,使用该港九成以上的吞吐能力,并且由国有埃塞俄比亚船运物流公司进行垄断经营。

1.2.2 信息通讯 埃塞俄比亚电力部门计划为全国50个城市提供电讯服务投资数十亿比尔,以此制定了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埃塞俄比亚电信服务水平相比其他非洲国家较为滞后,电话普及率较低[8],且90%集中在城市,仅首都电话装机数量就占全国的50%以上,分布极为不均。到2015年底,2G网络覆盖率超过90%。目前首都移动4G服务即将开通。国内、国际邮政服务分别由埃塞俄比亚邮政局和部分捷运快递公司承担。

1.2.3 农业电力供应 近两年因经济连续高速增长而出现电力紧张情况,埃塞俄比亚电力需求大幅增加。但因其水资源极为丰富,具备4.5万兆瓦的发电潜能,政府计划未来大力开发水电,并将多余水电销售给其他东非国家,实现其“东非水塔”的利用价值。此外,埃塞俄比亚政府还加大了开发地热、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力度,此措施可进一步增加埃塞俄比亚的电力供应,以尽快实现建成区域电力中心的目的。

2 农业投资软环境

2.1 经济环境

2.1.1 经济发展较快 埃塞俄比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直处于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较高位置,已保持11年连续增长;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吸引外资,促进出口,努力克服外汇短缺等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正着力推行税制改革,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目前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通货膨胀率连续下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埃塞俄比亚一直属于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之一,年均实际GDP增长率高达10.9%。在2014年全球经济低迷大环境下,埃塞俄比亚仍以高达10.3%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上升。埃塞俄比亚贫困人口比例在15年间已下降30%,是完成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少数几个非洲国家,并且初级学校入学率在20年间也由26%提升到95%。

2.1.2 农业劳动力丰富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据埃塞俄比亚官方公布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人口约为8 700万。各地区中人口最密集城市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其劳动人口失业率约为40%。总人口85%以上为农牧民,主要从事行业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少量从事渔业和林业。农业劳动力较为丰富,以小农耕作为主,整体机械化程度、技术水平较低[8]。但是农民中74%为文盲和受非正式教育者,素质低、观念守旧、接受能力差、经济意识薄弱,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只有少量农场进行商业买卖。

2.1.3 农业产业有特色 埃塞俄比亚地理结构多样,故发展多样化农业具有巨大潜力。农作物种植和畜牧業在农产品生产中占比较大,相比而言,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农业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大产业,约占GDP的40%,是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鲜花、甘蔗、棉花、油料等。其中咖啡、油料等为主要出口产品,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80%左右。

2.2 政治环境

2.2.1 政策开放 埃塞俄比亚为大力推行经济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曾4次修改投资法律法规。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相继推出完善投资优惠政策、扩大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实行减免税优惠等措施,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保护和服务,以此达到鼓励外商投资的目的。

2.2.2 投资环境优越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被评为非洲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富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政府为吸引外资制定了多项特别优惠政策和完善的战略规划[9]。埃塞俄比亚努力争取相关优惠政策,目前是东南非共同市场、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等区域组织成员国家,作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同时享受美国及欧盟关于非洲产品免关税、免配额的政策,对周边及美欧国家出口相当便利。

2.3 法律制度环境

按照埃塞俄比亚《2002年投资公告》,除部分限定只能由本国政府精英从事或必须与本国政府合资的项目,以及仅为本国投资者开放的行业以外,其他所有领域均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并允许外商独资及合资企业设立。埃塞俄比亚政府实行海关自主运营,是“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成员,该组织要求对进出口商品采用国际通行的统一协调编码制度。为促进投资,埃塞俄比亚设定在某些情况下,最长可以免征投资者7年所得税。用于出口的产品或服务不足投资者生产总量50%,或产品及服务仅用于国内市场销售时,有些可享受免征收入所得税的优惠。

3 农业利用外资现状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于1970年建交后不断签署经贸协定,双边贸易关系逐步发展,2003—2015年,中埃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25倍。目前,中国是埃塞俄比亚首要贸易伙伴、直接投资来源国以及工程承包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均有中国企业参与建设。自1970年中—埃建交以来,中国就开始在埃塞俄比亚从事农业和农村发展援助工作。近年來,中国赞助了农业职业培训合作项目和南南合作项目,已建成了一个标准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派遣高级中国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援助。

3.1 埃塞俄比亚利用外资现状

1993—2010年,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共发放了来自不同国家的1 283个外资直接投资项目许可。31.9%的农业外资来源于中东,北美、欧洲比重约为18.4%和18.3%。根据埃塞俄比亚研究院EIR报告,国外直接投资占比最高行业为动物饲养育肥及畜产品加工业,共有457个,约为项目总数的35.62%;位列第二位的是综合性农场,占比约18.08%;第三位是粮食生产和加工业,约占14.50%。有34%,17%的资金分布在Oromia和Amhara州。但跨州项目所占比例最大,共占39%的份额。与此同时,取得许可的农业外资直接投资项目预计在项目期内可创造96.27万就业机会,包括34.22万永久就业与62.04万临时性就业。

3.2 中国投资现状

根据埃塞俄比亚投资局(2012)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32家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农业。2009年,第一家经营蔬菜、水果和猪肉的中资公司创立[10],投入资本为100万比尔(约5万美元)。在32家企业中,有18家投资于蔬菜种植和加工业,4家与畜牧业研制和加工有关,投资最大的一家主要从事油菜籽和甘蔗种植加工,投资金额为6 500万比尔(约325万美元)。其中有3家企业占地达到100 hm2,24家企业为个人投资,8家为企业投资。

4 结论及建议

埃塞俄比亚投资优势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多样性,因而发展多样化农业的潜力巨大;人口近年来有所减少,但基数较大,农产品需求巨大;国土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相对完善;政府鼓励投资,提供担保;大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享受免税待遇;首都为东非政治、经济中心,国家开放程度较高,投资土壤较好。但埃塞俄比亚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单产不高,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从农业投资来看,埃塞俄比亚优势农产品包括竹子、甘蔗、棉花等,这些农产品均可开发出口,潜力巨大;国内外农产品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埃塞俄比亚政府提供优惠农业政策着力吸引外资进入相关领域,正在逐步进行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埃塞俄比亚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合作与援助,为国内农业发展提供较为积极的外部环境;另外投资者可以利用埃塞俄比亚出口很多国家均享受免税政策这一巨大优势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陈伟.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2(1):32-37.

[2]李霞.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综述与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62-67.

[3]王为农.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6):39-41.

[4]DAWIT A. Chinese and Brazilian Cooperation with African Agriculture: The Case of Ethiopia[R/OL].[2018-07-18].https://www.future-agricultures.org/events/political-economy-conference-

2013/brazilian-and-chinese-engagement/chinese-and-braziian-

cooperation-with-african-agriculture-the-case-of-ethiopia-2/.

[5]商务部.埃塞俄比亚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R/OL].[2018-07-18].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

[6]徐雪高,张振.政策演进与行为创新:农业“走出去”模式举证[J].改革,2015(3):127-135.

[7]刘爱军,RAPHAEL N,王诗含,等.“一带一路”战略与卢旺达农业投资环境分析[J].世界农业,2016(10):221-224.

[8]康永兴.埃塞俄比亚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建议[J].世界农业,2013(3):110-113.

[9]THE GOVERNMENT OF ETHIOPIA.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Plan (GTP-II) [R/OL].[2018-07-18].http://dagethiopia.org/new/images/DAG _ DOCS/GTP2_English_Translation_Final_

June_21_2016.pdf.

[10]付严,王静.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农业合作类型及其成效浅析[J].世界农业, 2015(12):226-228.

作者:张蕾 王诗含

农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3:

人流、物流对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拓宽农村就业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四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农业物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尝试建立农业结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流和物流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并根据这一结论针对赣州乡村振兴政策提出了更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流;物流;农村经济

一、引言

农业人流、物流是指农村居民从事生产、生活等农业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物流、搬运、包装、加工、包装、储存及一切人工劳动相关经营活动的统称。农业物流分为四种形式:农业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农资物流和农业循环物流,均具有特殊性、分散性、差异化、季节性多样化等特点,农业人流主要指的是劳动力。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的进步和制约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物流逐渐从商品生产向流通转变。农业物流已成为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它在促进城乡商品交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村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人流、物流与乡村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流、物流与乡村经济现状

由于中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物流系统也开始受到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部分学者认为农村物流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学者总结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对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确定了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部分专家指出,构建科学、完整的现代农业市场物流配送体系是我国加入WTO后农村面对全球农业冲击和挑战的必然要求,这是构建现代化、高效的社会化农产品服务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激发中国村民更加重视农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生产的重要原动力,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和分散农村风险,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城镇化建设[1]。

(二)人流、物流与乡村经济问题

相比于对农业物流与农户人流经营管理的独立探究一直都是农业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将二者整合并分析其关联的研究成果却屈指可数。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聚焦于物流配送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影响,少有研究农业物流配送和人流对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论文,而对二者之间影响机制的探讨和农业物流配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量化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

基于此,本文将创造性的从农业物流和人流的双重视角出发对赣州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期待能够丰富对农业物流、人流以及乡村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为农业物流、人流和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更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三、人流、物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人流,提高收入水平

这大致有二个途径∶开源与节流。在开源方面,通过农业物流为农民创造专业岗位,产生工资收入;利用储藏、再加工等生产功能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有限土地上农民的生产收入;还可以使相对分散的农民加强联系,建立专门的农业社区团体,提高农民在社区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最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它给农民带来了创业的机会,由于完善的农业交通设施,农业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变,这可以为中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创造条件,进而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从而使得赣州地区的人才能够留在农村,建设农村。在减少支出方面,首先,通过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业运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资源的消耗;二是能有效缓解“卖难”问题,完成产销的跨越式发展,确保农民投资顺利转化为收入;最后,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为农民节省大量成本,提高相应的收入水平,从而保证赣州地区乡村振兴人流条件完备。

(二)拓宽农村人流就业渠道

农业运输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分类、包装到装卸搬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特别是在“终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样,农村物流作为一个产业本身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的农村就业和机会。同时,农村物流、人流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乡村旅游、运输、汽车修理修配、油料供应、餐饮服务等,从而开拓农村地区新的就业途径[2]。

(三)积极调整赣州乡村产业结构

目前,赣州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生产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二、三产业基本没有。农村物流本质上是第三产业,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也将带动农村人流量、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开拓市场,扩大需求,为农村信息旅游、金融、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农村第三产业企业创造机遇。也就是说,农村物流业将利用自身的发展条件及其对各行业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带动农村三产企业总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带动农村第三工业产值的提高,并最终实现对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

(四)优化农业整体投资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赣州偏向性固定資产投资机制的实施,农业建设或农村生产经营由于没有有效的投资,长期陷入生产技术落后、发展滞后的局面。农业经营发展越滞后,就越不能吸收城市相应的资金投入。从长远来看,农业的整体投资环境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但近年来,由于赣州乡村地区农业物流的蓬勃发展,农业领域的整体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发展农业交通需要完善农业地区的基础设施体系,如铺设供电、通讯等网络道路建设、交通大桥的建设、物流汽车的购置等,而这些都需要大规模的实物投入和资本注入。其次,农村现代物流网络的发展被视为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体现。在选择外商投资区域后,许多外商将区域物流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发展农村物流已成为农村企业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四、结语

经过以上的剖析,本文提出了农业物流、人流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一论断,结合赣州地区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而言,本文得到的主要启示有二:一是要完善赣州地区农业物流、人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提升农业物流、人流信息化管理水平。但这些都必须对农业物流、人流加以投入,加强资金投入的同时未来还可实现技术培训、先进技术与设施的开发应用等。同时,上述举措将极大地提高货物运输管理水平,留住精干的劳动力,从而提升农业物流、人流管理水平,最终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使得赣州地区的农村建设朝着现代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农村物流业“新基建”有望促进乡村经济产生新动能[J].吕建军. 青海农技推广.2020(03).

[2]电商进农村背景下的南宁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马莉,王珍莲,蒋文佳. 纳税.2018(17).

作者简介:陈萌湖(1976.4-),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西省赣州市,学历:本科,职称:实验师,研究方向:法律法规、电气自动化。

作者:陈萌湖

上一篇:酒店合同管理论文下一篇:城乡居民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