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保障完善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从非盈利性组织的内涵和特点说起,对我国社区化社会保障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并对非盈利性组织参与社区化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总结出了几点建设意义。关键词:非盈利组织社区化社会保障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良好实施不仅与一个国家体制的完善相关,更是一个国家文明昌盛的体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社会保障完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社会保障完善论文 篇1:

论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管理水平

摘 要: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已经成为养老保险管理的主流形式,但这种管理模式是在最近10年内兴起的,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将通过对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指标的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能促进社会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要顺利发展,就必须不断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是对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以后的生活进行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养老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福利。今天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管理,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坚持这一管理制度的前题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会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继续的成长。

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我国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和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金、适时适度的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接收企业移交的退休人员,并按居住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保险统筹企业主要责任是加强与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联系,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

其中,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为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社情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组织退休员工开展文化体育健康活动等。

从服务内容上可以看出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是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机构,直接涉及到对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1.2 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性,国家经济的主要细胞就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必须事先社会化管理,使企业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过分的强调了单位的作用,员工的生活与企业息息相关,这将不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也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的怪现象出现。僵化的体制完全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引入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种新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维持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存在深远的意义,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从而促进社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分析

2.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内容

(1)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人员以及设施的配备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机构,必须配备负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专门工作人员,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聘用社区服务人员,辅助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以及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得社区生活的退休人员能够享有快乐的晚年生活。

为了使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能够达到正规化,拥有较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办公场所的环境必须能够达到普通办公机构的标准,必须给办公人员和服务人员配备完整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办公效率。这就要求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必须能够处于较高的支付水平,财政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支出是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评估指标。

(2)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各项工作制度必须明确并易于落到实处。

首先必须规定社区服务机构中的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各种岗位职责,这样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必须制定完整的日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对生活在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标准的制定水平能够反映出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能够反映出社会化管理水平。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发放程度和管理程度能够反映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引导社区居民在企业退休人员中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和互助服务组织,这样就能够作为社区服务机构的有利补充,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查询服务,包括当面进行政策咨询,建立社区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功能;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存和流动情况,不多修正数据库,实现领取养老金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协助社区医疗门诊等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常性的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003年,养老金实发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比率100%。

2006年,城镇社区服务社区数6576,社区服务单位个数226,城镇便民利民服务店10262。

2.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

(1)从以上指标与数据中可以认识到,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已经实现, 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各种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表明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趋近完善,服务单位个数增加,职工人数相对减少表明管理效率提高,人均享受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从总体上看,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正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在良好的形势下,仍存在着某些问题。

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更多的服务项目开展;社会上部分劳动者对社会化管理服务认识不足,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有若干顾虑,不愿意转为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缺少相应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列支科目,致使经费不能落实,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社区需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查询系统,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 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规范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深化社区相关服务。

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专业化服务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引进并开发更多的管理服务内容。逐步在社区中的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以满足企业退休人员除享受养老保险之外,能够享受更多的便捷的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的组织化程度,提倡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与互助服务。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退休人员公寓,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2)做好信息查询工作,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向企业退休人员直接提供服务,可以直接与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交流,这样就必须做好重要信息的传播工作,一方面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化发放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服务。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如下的查询服务:柜台查询,社区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咨询柜台,安排专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听取企业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不定期的组织咨询活动;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社区退休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管理方面的意见和信息;电话查询,这种方法较为便利,但是会出现某些沟通障碍;再有条件的社区,提供网络终端进行查询,现行的网络终端主要有两种:触摸屏和电脑终端。

(3)完善社区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平台,将各项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街道和社区作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社会化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目标的实现。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编制由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方案,确定相应的社区服务机构。机构人员的确定和工作经费,由当地的财政部门拨付,现阶段应该加大财政的支付力度,为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动力。相关机构的工作经的落实,社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落实,直接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完善社区工作平台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相应的行政监督机制,以促进社会化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2).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7).

[3]吴国卿.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J].社会生活,2000,(12).

[4]史海博.论养老社会保险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赵亚玲.部分积累养老保险财务机制探析[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

作者:谢佳男

社区社会保障完善论文 篇2:

我国社区化社会保障和非盈利组织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从非盈利性组织的内涵和特点说起,对我国社区化社会保障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并对非盈利性组织参与社区化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总结出了几点建设意义。

关键词:非盈利组织 社区化社会保障 参与

社会保障制度的良好实施不仅与一个国家体制的完善相关,更是一个国家文明昌盛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非盈利组织不断成长,它是社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对社会保障有重要的影响。

一、非盈利组织的内涵和特点

社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使现今社会逐渐分化成政府、市场和非盈利三个领域,他们对应的组织载体分别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非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在一起,共同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它存在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致力于社会公益服务,满足社会民众的需要,处理个人及公众关心和关注的各种社会性问题,救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非盈利组织通常有四个特点:一是非盈利性,即不以盈利为目的。事实上,非盈利组织也是盈利的,不同的是,他们不以经营性活动为主业,不把盈利作为利润进行自我分配,而是把它们用于与组织的目标一致的公益项目,服务于社会,尤其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二是非政府性,它没有行政级别,是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组织,属于民间组织,实行民间管理,可以接受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但政府不能以此进行干涉。三是组织性和自治性,指它作为独立的组织形态,不依赖于其他组织,依据法律法规建立,有自己正式的规章制度,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在内部管理和对外工作中都是自治自主的。四是志愿性,这是非盈利组织重要的精神资源和主要的动力源泉。非盈利组织的成员自愿接受一定程度的时间和资源的捐献,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并开展社会工作,自愿为他人服务。

二、社区化社会保障的概述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的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的生活保障系统,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通过从生育、疾病、工伤事故、失业、养老直至死亡这一生命过程实施各种保障措施,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危机,改善和增进他们的福利,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是指以一定规范和制度将个人、群体、组织结合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组织是社区基本组成部分,由于每个社区中各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联结方式以及它们与社区环境的关系不同,使得每个社区形成不同的结构,各有特点。社区化社会保障的制度就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提出的,以社区作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主要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特征是保持统一制度下的社區特色,由当地政府、企业部门和非盈利部门针对本社区出现的问题进行社会保障。这一特色给予社区很大的自由空间,让社区可以自行调配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自然形成由当地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非盈利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协调本社区的社会保障供求关系,满足社区的需求。

三、非盈利组织参与社区化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的实施,既不是简单的政府行为,也不是单纯的商业保险活动,它是各类社会形态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整个社会保障过程中,政府、市场、非盈利组织有机结合,通力协作。政府站制定法律法规,实施宏观领导,制定规划。市场主要致力于经济发展。非盈利组织则作为社会保障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链接政府与广大民众,在政府和市场无法协调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一直由国家承办,但由于财力、人员有限以及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体制的存在,在实施过程中,保障范围无法做法全面,很多需要保障的对象没有得到惠及,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除了一些特殊人群及民政保障对象外,其他的民众需要自己来承担社保费用。而垄断的经营特性,使其没有竞争意识,造成了服务质量较低的现象。所以,单纯依靠政府来实施社会保障就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失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入新的力量来协作完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在增加资本、配置资源、服务社会等方面承担了部分的职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本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与自身利益有矛盾的时候,会选择保全利益、放弃阻碍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有时候弱势群体和产业的权益并不能很好的得到保障。因为政府无力、市场无效问题的存在,非盈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凸显出来,它弥补了由于政府和市场缺陷而造成的社会保障缺失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非盈利组织参与社区化社会保障中的意义

第一,非盈利组织可以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非盈利组织具有非政府性、自治性与公益性的特点,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程度低,做事更灵活、专业、高效,更具使命感,可以重新梳理和激活原先社会保障中的缺漏和盲区,灵活、及时根据不同的形势做出快速的调整和应对。这些特点,使非盈利组织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时既可以节约成本,更迅速完成目标,同时可以完善服务项目,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而且非盈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也可以促进政府和企业的职能转变,推动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非盈利组织的灵活性也给服务领域开发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第二,非盈利组织根源于基层,更有利于弱势群体救助。非盈利组织发源于民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员来源于社会保障的社区基层组织,并且组织也要求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非盈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贴近人民群众,他们植根于基层,有利于掌握因社会公共物品供应不足、信息不对称、分配机制失衡等因素而造成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的的弱势群体的现实状况,能够直接地开展社会救助、福利服务等工作,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保障底层人民的最低生活要求。非盈利组织的灵活性又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调整保障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障服务,更有利于救助工作的进行。

第三,非盈利组织可以整合社会力量,为民众参与社会保障搭建平台。社会保障是一项庞大而持续的工程。目前,社会保障部门在协助政府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中,由于任务繁杂、人手不足,已经显现出精力不足,时间对接不上的问题。而对于非盈利组织来说,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与宗旨,不受政府或市场的干扰,他们一般会组织大量的志愿者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社会保障服务的队伍中去。这样既能整合社会力量去完成社会保障工作这项大工程,又能让民众自身参与到社会保障的过程中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一定意义上,非盈利组织既是社会保障工作施行的主要力量,也为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障提供了平台,有力地整合了社会力量,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五、结语

我国的非盈利组织广泛存在于各个社区中,应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化社会保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他们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要积极给予帮助和解决,使其能最大程度上帮助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业勤.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事业机制之构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2).

[2]刘添铖. 浅谈非营利性组织在我国的发展[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2).

[3]张洪武.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4]郭艳丽.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青岛: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作者:徐志宏

社区社会保障完善论文 篇3:

秉承人本化服务理念,推动社会化管理进程

1982年在《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为了统筹解决老干部离休退休方面的问题,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机构,专司其事。” 逐步推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解除干部离退休养老的后顾之忧,是干部离退休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以“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构建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为契机,阐释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内涵以及探讨推进这项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一是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这既是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又是确保实现退休人员与单位剥离的条件;二是针对各地街道社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因地制宜采取“基本形式”或“过渡形式”的管理;三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我们推进这项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由于主客观因素决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着眼于长远目标,又要考虑当前实际。

2011 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到2015 年初步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2.15 亿老年人将享受到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 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基本实现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的基础上,加大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力度,取得初步成效,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面临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条件不配套、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现就社会化管理服务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涵明确、意义重大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 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社会保障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保障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把退休人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为他们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同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用人单位在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后,逐步从管理退休人员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活力。部分退休人员因子女经常不在身边,社会组织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同时社会化管理涉及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和社区服务,在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促进社区建设和功能的完善,推动社区就业。

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极具延展性

在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和加强社会化管理模式,丰富日常管理服务手段,使之与地区发展形势相适应,与老百姓的普遍需求相符合,有效提升各方凝聚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社会化管理服务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保障其经济来源;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为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相关查询服务;掌握退休人员生存和流动状况,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为退休人员中的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组织他们参加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活动,加强退休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协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退休人员提供健康保健、医疗卫生、护理陪护等服务;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指导和帮助其发挥余热,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其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协助死亡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

此外,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应突出基层管理与社情民意的对接,强调规范化运作与实际矛盾的解决,体现为民服务与扶贫帮困的成效,注重团结鼓劲和精神激励的作用,不断挖掘、延展服务内容,以务实有效的举措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街道、社区的和谐指数,全面营造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齐抓共管,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三、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及市政府的要求,自2000年北京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这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的重要举措,也是干部离退休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截至2010年5月,全市已有20%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可在社区享受医药费报销、养老金认证、经适房和廉租房办理证明、丧葬补贴等17项服务。2011年北京市已制定《北京市非公有制用人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操作办法》,首次启动民企、个体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该办法3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的退休职工与原单位“脱钩”,统一纳入社区属地管理,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北京市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及中央在京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目前仍由原单位管理服务。根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涉及本市46万人的事业单位改革将逐步深入推行,行政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这意味着,一直以来被视为畏途的事业单位改革,正式提上了工作日程,但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还面临着许多具体问题。

(一)社区建设基础薄弱,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各级财政加大了社区建设的投入,社区基础设施有明显改观,社区干部待遇得到提高。各地区不仅将社区建设列入每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专门制定了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但是,社区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社区基础设施与社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社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根据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意见要求,每个社区要达到“一部三室三站”( 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劳动保障工作站、计生和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站),建筑面积应不低于300 平方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多的地区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甚至部分社区连基本的办公用房都没有,加大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难度。

目前,北京有16个区县,138个街道办事处,62个地区办事处,122个乡镇,2717个社区,并已初步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区建设新格局,但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化管理的工作需要,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二)社区服务内容不够丰富

西方学者曾经将老年人的需要简单地概括为3 个M:第一是Money,即“有没有钱”;第二是Medical, 即“医疗”;第三是Mental,即“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问题”,养老问题无非是这三方面的满足。目前,社区服务中针对退休人员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协助资格认证、死亡吊唁抚慰、生病住院探视、特困老人帮扶、春节走访慰问、重阳节文体活动等,而对于退休人员需要的治疗、医疗照顾、治疗康复、医疗救助、长期注射、专业咨询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咨询、情感支持、精神慰藉、接触疾病、残疾处理、临终关怀、社会互动、紧急救援等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方面的服务难以全面提供。

(三)退休员工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

社会化管理服务按照“老人老原则,新人新办法”的制度设计,同时,为避免退休员工间互相攀比,并将逐步统一医疗和福利待遇标准,而不同单位的退休人员在医疗、福利待遇方面客观差距较大。效益好的单位的退休人员担心社会化以后,会降低原有的福利待遇,不愿意进入社区管理,致使改革推行遇到很大阻力。

(四)已建立的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还不完善

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不够详细和准确,社保机构与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制度和手段还不完善不能有效遏制冒领养老金行为,查处养老金冒领问题缺乏执法力度。

四、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对策

(一)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社区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公共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切实承担起责任主体的责任。财政对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实行动态增长。同时,在保证政府投入主渠道的前提下,要鼓励驻社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资助、捐赠,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以筹集更多资金,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投入不足的难题,形成社区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的问题,完善基础设施。

(二)丰富针对退休人员的社区服务内容

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建立分类分级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体系。增强社区提供退休人员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精神或心理卫生方面服务的能力。同时根据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子女情况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某社区将辖区的60 周岁以上老人划为三级分别进行管理:有子女,身体较健康的为“一级”,由片区成员和组代表具体负责,有重要事情及时报告社区;身体有疾病但并不伤残,子女下岗外出谋生,家中只剩老人和孩子的“空巢老人”为“二级”,由片区负责人随时向社区报告各种情况,社区和片区共同服务到户;有伤残, 长期受疾病折磨,无子女的孤老为“三级”,由社区派专人早、中、晚上门问候,帮助料理家务。

(三)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是将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和社区,按上述八项内容进行管理服务。可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一是破产、关闭企业的退休人员由居住地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接收,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管理较为规范的行业统筹单位、大中型企业、各区局退休人员托管中心,可在一定时期内委托单位退管组织进行管理服务,逐步纳入社区管理。三是因地制宜,实行多种管理形式并存:本市事业单位将进行分类改革——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其转为企业;对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前两类改革。先在管理基础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摸索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使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

(四)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退休人员不仅要求生活服务有保障,还需要友谊、尊重和归属。社会化管理服务要把重点放在关心和满足退休人员的需求上,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满足退休人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并可以让他们直接参与管理和服务。社会保险机构在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可以积极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发挥自管小组以及退休人员的互助作用,倡导退休人员在物质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支持,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五)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建立规范统一的退休人员信息库,实现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退休人员遍布各个社区,因此要健全和完善街道和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网络, 使街道或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及时掌握退休人员的信息。只有建立起准确、完整、统一、规范的信息库,才能满足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级退管机构及时做好新增退休人员信息的采集、入库以及数据库的实时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实现对退休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

(六)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

联系卡由街道或社区社会保障机构向本辖区内的退休人员发放,做到纳入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人手一卡,让退休人员知道街道或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联系方式、工作内容和职责,实行双向沟通。

(七)建立科学统一的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认证制度

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掌握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做好离退休人员生存认定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养老金发放、管理、领取等各环节中的职责,相关部门都能参与到防冒领的行动中来。二是在不断加强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上,以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为基础建立预警制度。对高龄、病弱退休人员进行定期协查,以走访、调查、慰问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了解掌握退休人员生存状况。三是实现指纹采集数据库与养老支付系统的无缝对接,方便指纹比对。四是与医疗机构及公安、民政部门建立联系,及时获取退休人员的死亡信息。同时要加强异地居住人员的协管、协查。建立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年检制度,创新年检方式方法,防止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

总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开展服务,形成科学、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使退休人员成为“社会人”以后,能更好地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 程道斌.企业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方式[J].工会论坛,2003.

[2] 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16 号.

[3] 张雪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科技资讯,2007(23).

(作者简介:孙 乐(1978.6-),天津人,大学本科,馆员(中级),就职于国家图书馆离退休干部处。)

作者:孙乐

上一篇:德育渗透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卫浴陶瓷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