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发展论文

2022-04-15

如果将近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看作一部技术发展史,那么中国工业设计无疑正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说,是通过“技术转移”来实现的。作为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与喷量的重要手段,工业设计这门“年轻”的技术白被明确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当下已席卷中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工业设计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业设计发展论文 篇1:

我国当代工业设计发展的条件和前景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代工业设计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发展前景:即政府的高度重视、高校企业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设计者自身能力和信心的提高。

工业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自人类诞生以来,设计——这项创造性的活动就成了其斗争的主要手段[1]。在人类经过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斗争和工业革命的产生后,工业设计便在批量消费和生产的商业化模式下在英国兴起。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工业设计便迅速地传遍整个欧美,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上世纪末,工业设计这个字眼在中国也慢慢被熟悉。那时,一批致力于我国工业设计的老辈学者们通过努力在1979年成立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因此,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步入了正轨。工业设计是一门多色彩的创新型产业,它将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经济、市场等多门学科融为一体。它是一个国家在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能将一个国家更多的新型产品推向国际市场[2]。但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工业设计却没有像30年前憧憬的一样蓬勃发展了?近30年里,政府的不怎么重视、企业的漠不关心、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不够、学者们的信心不足都导致了工业设计在中国缓慢发展。但现今局势却有很大转变,工业设计发展的条件都有了一定的具备,其发展也将变得更加迅速,其发展前景也将更加美好。下面详细的谈谈中国当代工业设计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及其美好的发展前景。

1.我国当代工业设计发展所具备的条件

1.1政府对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

英国是工业设计的发源地。在当今,英国的工业设计也是处在世界各国的前列,那么为什么英国能在工业设计行业中力战群雄高居首位呢?其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此外,现首相布莱尔也为推动英国的设计策划发动“新世纪英国杰出产品”活动,并亲自为其展开幕剪彩。这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对工业设计是非常的重视。由此,英国的工业设计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之根本也就不言而喻了。当今社会,不仅英国政府对其重视。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同英国首相布莱尔共同发表“21世纪设计宣言”;日本每年都会颁发国家级“优秀设计奖”;美国联邦机构内也设有国内设计部。由此看来,世界各国对工业设计都非常的看重。当然,我国也不列外。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朱焘在给温总理的信中写到很多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那么在接下来的第二天,温总理便就此作出了重要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此外,早在2002年4月时任总理的吴邦国同志增批示“工业设计师将产品技术设计与外观设计结合起来,不仅要确定产品技术功能,而且要给人于美的感受。这方面我国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甚大,应予重视,否则会影响我产品竞争力”。更加重要的是,温总理在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工业设计是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七项生产性服务业之一。这也就非常肯定的说明了我国政府对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

工业设计确实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强烈需求的元素,然而,工业设计的发展也确实需要国家政府对其高度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在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下发展的工业设计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从而使我国逐渐走向世界的先列,同样也使中国的工业设计得到更大的发展。

1.2高校对工业设计采取的有效教学方针

学校是一个人主要学习的地方,高校便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另一个摇篮。据统计,现今国内已有近4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以湖南大学为突出的各高校都对工业设计持有很高的看法。现今我国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针。首先:高校已根据工业设计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优势设置了合理的课程程序。其次:各高校越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各高校也都增加了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各高校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2002年法国ST-ETIENNE国际双年设计节大展及国际“ECO-DESIGN”设计竞赛中,湖南大学有5件作品入选参展,并进入决赛。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各所高等院校在工业设计行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我国高校对工业设计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在平时课下,从事该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们在工业设计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交流,想办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同时也让工业设计能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我们所有从事工业设计领域的学生、老师和其他人员都应该有高度的信心去对待工业设计,让他在高校这个温暖的摇篮中逐渐的成长,变得更加强大。让其走向世界,占领未来该领域的制高点。

1.3社会对工业设计的关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工业设计也不列外,他需要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使自己变得强大,进而能为人类的幸福和未来所服务。当今社会对工业设计也有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曾《对话》栏目特别制作了一期关于工业设计的《工业设计的创富魅力》。特邀设计公司的代表——洛可可设计创始人贾伟与德国红点奖创始人彼特.扎克、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凯斯特、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中国引入工业设计第一人柳冠中、北京工业设计中心陈冬亮等同台论道。此外,现有各大企业、协会等组织的工业设计大赛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不仅政府高校开始对工业设计更加重视,社会公众和媒体也对工业设计有了高度的关注。国外也有很多企业对我国工业设计有所关注和支持。日本国际协力团(JICA)增以五千万日元设备无偿援助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建立了国内一流的人机及造型材料实验室;2002年投资两百余万元人民币建设了先进工业设计技术中心,拥有图形工作站、快速成型机、大型精密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

社会各界已对工业设计有了较强的关注和认识。在社会的帮助下,我国工业设计应该会更快、更迅速的提高和发展。其为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的富裕,人类社会也将更加的和谐、繁荣和昌盛。

1.4企业对工业设计的大力支持

人才是企业的命根,没有人才企业犹如空壳一般。工业设计人才也就是设计公司的命脉。多数英国企业认为通过设计会加强产品的创造性和革新性,提高服务质量,改善产品质量,增加利润和销售额。

工业设计的发展主题是企业。1999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IMAC"的新款电脑。这项设计改变了传统电脑的外观,机身变得透明亮丽外形也简洁流畅。进入市场仅139天,就销售80万台,平均5秒钟就销售一台。苹果公司由此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将给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及名利效益。当今,我国每年由企业政府主办的设计大赛也不在少数。营造了全社会重视设计、崇尚设计的良好氛围。广东省工业设计产业集聚效应也更加明显,现已有超过600多家专业工业设计公司分布于深圳、广州和釜山等地。现已形成以“穗深工业设计走廊”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制造产业格局。据初步测算,目前工业设计对广东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8%左右。因此,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是工业设计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5设计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工业设计的发展影响

作为一个工业设计者需要广泛了解设计类的相关知识。要更强地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设计开发时,手绘和软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这两个方面要格外的重视。有了技术,没有思想,设计依然是天方夜谭。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所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工作者必备的因素。每个设计工作者要有信心,敢于去表现自己[3]。要勇于参加各项设计大赛,让自己脱颖而出,给工业设计带来新的前景。我相信现在的工业设计者已逐渐拥有了这样的能力。

2.我国当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前景

我国工业设计不再像30年前那样有激情没有好的环境。现在良好环境的具备;激情的高涨;国家政府的重视;高校企业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设计者自身的能力和信心的提高将会使中国现代工业设计走向全新的时代。当今的中国,其消费文化也有了相应的改变: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温饱走向小康,从生活转向社会。另外,全球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匮乏也让人们树立起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那么近几年的设计也顺应潮流思想,提出了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等等。由此像这样的设计才能更为人们所接受。

现代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的条件得到了具备,其发展前景也是非常的优越。随着我国各领域的发展,工业设计始终会走在社会发展的前端,更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 工业设计史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黄毓瑜. 现代工业设计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徐楠. 浅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及自我表现完善[J].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作者:张丹枫

工业设计发展论文 篇2:

技术转移视角下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之路

如果将近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看作一部技术发展史,那么中国工业设计无疑正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说,是通过“技术转移”来实现的。作为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与喷量的重要手段,工业设计这门“年轻”的技术白被明确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当下已席卷中国。由此引出以下一些疑问:中国工业设计中的“技术”是如何转移的?转移的一般模式是什么?通常在什么条件的下才会成功?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一般来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转移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古代,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跨级流动来实现;产业革命后,主要是通过向外进行强制性的生产资本投资来实现;而今天,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的商业形式实现的。正如Simon Kuznetzs论断的那样:“无论这些技术与社会创新产生于何处——它们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产物——任何特定国家的发展均取决于对这些创新的采纳。”这种把经济发展看成一种“扩散过程”的观点在贸易的产品周期方面也找到了其论据,产品周期论用从发达国家到欠发达国家的渐进技术扩散过程解释国际贸易的形态。以这种观点为基础,工业设计同样也伴随设计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区分,必然会在他们之间存在转移关系。

“实物型”的工业设计转移

那么工业设计是如何转移的呢?最普遍的要属“实物型”的工业设计转移,它泛指一切经由实物的流转而引起的工业设计浪潮。从技术角度看,以生产手段和劳动产品形态出现的实物,都是特定技术的物化和对象化,都能从中反观到某种技术的存在。因此,当凝结了工业设计的物件发生空间上的流动或转让时,工业设计就随之发生了转移,这是所谓物理层面上转移的基本形式。如同当中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技术、思想上的化学反应已然触发。

如果将1851年英国举办的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作为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发源处,那么不仅它向世界展现了当时各种先进工业产品的实物,促使更多技术交流与交易的达成,另一方面它通过这些实物,刺激了现代工业没计思想的出现。展览会主题突破了先前的手工艺题材,展出了引人注目的蒸汽机、火车头、水利印刷机、纺织机等。展览中虽然大多都是粗糙的工业产品,但它带给世界以多样性的产品与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将技术通过实物为载体分享给全世界,促使设计思维、技术以欧洲为原点,不断向外扩展。这次展览集中暴露了技术与艺术分离产生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就水晶宫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凝结工业设计思想的特殊产品。在它之后,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成为建筑行业的新标准,世界上一座又一座金属和玻璃建造的大型建筑拔地而起。

“人力型”工业设计技术转移

第二类是“人力型”工业设计技术转移。“人力型”转移是人类社会较为古老的一种技术转移模式,它是由人的流动而引起的技术转移。如随着人员的迁徙、调动、招聘、交流往来、异地培养等各种流动形式,皆可引发。这是因为,技术无论呈现何种具体形态,都是以人为核心而存在,为人所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人力资源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技术转移。

工业设计发展历程中,最大的一次人才转移发生在“二战”期间,为躲避战乱及法西斯迫害,欧洲特别是德国大批科学家、设计师、学者逃往美国,使这些国家许多领先技术与理念转移到美国开花结果。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在欧洲关闭。但是,在过去的80年里,包豪斯已经在美国落地、发芽、开花,丰富了这片土地的景观。

连包豪斯首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本人在几十年之后回顾这段包豪斯的美国经历时也不禁感叹:“回顾过去,你很难相信,尽管困难重重,包豪斯已经能有这么大的影响。”今天,美国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仍然可以不费劲地找到包豪斯影响的踪迹;同时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推动美国建筑、设计和艺术发展的学生,影响深远;美国的建筑证书测试仍然要求考生回答关于包豪斯的细节性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时代》杂志因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在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成就将他们选入影响20世纪最重要人物,因为他们成就了各大都市的天际线景观……

“智能型”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模式

最后一类则是“智能型”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模式。它是指由通过专门的科学理论、技能、经验和方法等精神范畴的知识传播和流动所引发的技术转移。它不依赖实物的转移而进行。西方工业设计史中,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设计等思潮与设计风格等传播与交流的设计活动共同作用下,诞生了丰富的当代工业没计形态。这些工业设计运动及思潮无一不是设计理论、经验和方法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大转移。

将视线移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从不能造车到自主研发,中国汽车正是沿着从“实物”到“人才”,进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造车智慧。1956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在一汽试制成功,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东风”牌小轿车成功下线。虽然这些车仍是在国外品牌车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进,但就外观而言,工业设计已在硬性技术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表现机会。

这款被定名为“东风”的小轿车,车头标志为一条金色的龙,象征中华民族。标志设计邀请了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们完成;车身后大灯为中国古代宫廷中使用的红纱灯,俗称“宫灯”。这样的设计,不但体现了民族特色,与外国轿车有明显区别,中国人自己看了,更是感到亲切和自豪。

在“东风”牌轿车的基础上,1958年8月,经过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的共同努力,第一台红旗CA72高级轿车试制成功。为了这辆车的试制,一汽参考的样车有周总理的法国雷诺轿车,朱德委员长的捷克产“斯柯达”轿车,陈毅副总理的“奔驰”600型轿车。在设计语言的应用上,设计师用“中国折扇”的造型来构思轿车前脸,在车身侧面则用“矛”的造型来装饰,前者是中国文人的必备道具,体现造型的优雅仪态;后者是中国武将的武器,干练有效。二者呼应,“文武双全”,使车体外形有了十足的“气场”。经过5次系统的试验后,红旗轿车定型样车被正式编号为CA72,这才是我国有编号的第一辆真正的红旗牌高级轿车。

轻工业生产中,工业设计技术转移的案例依旧举不胜举。在基础的外形及功能仿制完成后,中国本土的工业设计依然在探索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中国相机产业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机的设计制造一直走的是模仿、追随国外品牌相机的策略。从建国前的完全依赖进口器材,到1948年中国第一台箱式照相机仙乐(SELO)的诞生,又到第一批批量生产的“上海58-Ⅰ型”、“上海58-Ⅱ型”相机的诞生,虽1958年新中国相机生产正式走向工业化生产,其质量并不比莱卡等国际品牌相机差,但基本上仍属于基于“实物”的技术转移,工业设计虽能仿制设计出完整的相机,但却仍无法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

1966年,模仿美能达相机设计的单反机海鸥DF,确立了中国制造单反相机的基础。但直到1968年,上海照相厂终于生产出了第一台“全民相机”——海鸥4B型双反相机。虽最初仿制于德国禄来双反相机,但后经设计优化,逐渐演化出独具特色的品牌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鸥4系列双反相机在设计过程中,特意将相机的前脸上两个不同功能的镜头通过一个葫芦造型连在一起,使得这上小下大,形成一个漂亮的“8”字,欧洲人无法想象这种形式与逻辑无法对应的方式,而这对于中国人,却成为文化认同的一个经典“符号”。相对于其他照搬照抄国外设计的产品,海鸥相机销量遥遥领先,并出口多个国家与地区。伴随着这个过程,从小的中国设计智慧到大的理念更替,设计也开始了“拿来主义”到“中国创造”的蜕变。

设计人才与智能转移

工业设计人才与智能转移方面,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有开始了设计方面专门的人才交流,陈之佛、庞薰琹等大师留学日、法等国,当时主要是图案和工艺美术教育。80年代,中国派出的留学人员回国后,比较系统地引进了国外现代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为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1991年举办的“91多国工业设计多国研讨会”引进多为国外工业设计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及工业设计教育的更新。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工业设计发达国家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阶段形成的工业设计理念,从不同国家迅速涌入。这些大同小异的理念在我国叠加、碰撞、交融,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背景,与引进的人才、设备及进口的产品相映衬,在我国高校、设计师和企业中形成集中的、强烈的反应。

在不断向工业设计发达国家学习的同时,有识之士们深切意识到发扬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正如原上海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朱孝岳老先生讲的:“中国设计过去的成功源于没有参考,而现在的没落则源于迷失自我。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设计的振兴力度,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掉队。”的确,当年这些因素对于工业设计传播及传承的影响,对于研究当今的设计趋势,乃至推进设计的发展仍然极具参考意义。

作者:俞海波

工业设计发展论文 篇3:

工业设计发展策略的系统模型

[摘要]本文根据对生产企业应用工业设计的环境进行系统性地分析,理顺工业设计发展所涉及的各要素及其特点和相互关系,提出政府制定工业设计发展策略的系统模型,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设计;发展策略;系统模型

[文献标识码]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陆冀宁

上一篇:工程造价审计论文下一篇:年画艺术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