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2024-05-04

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通用8篇)

篇1: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通知,该文件明确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每一年对在校学生都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体质测试,检测内容包括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四个方面,综合评定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用较为科学的检测手段,为学生、学>文秘站:<校、家长提供锻炼的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但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在校学生参加长跑猝死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关于在校生体质的相关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年轻学子为什么如此脆弱,学校体育教育是否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在校学生体质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学生体质下降的深层次原因,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1.学生体质现状

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在校学生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指标呈下降趋势,对应的肌肉爆发力、关节柔韧性、绝对力量、身体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指标的下降,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持续明显下降。有学者研究发现,与1985年相比,在校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2%;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成绩下降了11%;大学生的眼睛近视率达到了惊人的86%;身体形态达标率不到6成;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间下降了近3公分;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下降了1.3厘米。所以,从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来看,我国在校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明显下降,下降速度较快,且没有明显的遏制趋势。

2.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1应试教育原因

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城乡二元发展模式,造成我国学校发展也呈现城乡二元发展的状况,优势学校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加之,我国实行全国统一进行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了让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好学校,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演变为各种考试的准备过程。所以,我国学生的素质教育很难离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部分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认为,体育锻炼与文化课的学习是矛盾的,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对升学不利。我国把中考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范围,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考什么项目,集中练习什么项目,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很难达到。加上体育科目所占比例较小,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成绩很难拉开档次,即使加入录取总分,对整体成绩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很难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2.2家长原因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加之,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家长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家长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子女,对在学校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重视。但体育锻炼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明显增强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一些意外事故对学生的身体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的发生从概率角度讲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都要追究学校的责任。所以,近年来,由于体育课堂意外事故引起的法律诉讼经常见诸报端。各种高额索赔也使得学校与教师不堪重负,鉴于此,学校管理者及体育教师对开展体育活动慎之又慎。过去常见的体操项目,器械体操基本上在各级各类学校消失了。即便是学生喜欢的足球项目,有些学校也明令禁止在学校课间进行活动。学校与教师担心承担意外事故的法律后果,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学校原因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的.相关文件,但我国学生人均运动场地的比例还是很小,“教学楼越来越高,学生操场越来越小”。一些需要较大场地的项目,足球、篮球等在有些学校难以开展;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周体育课开课了也明显不足,大部分学校每周两学时,大量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文化课代替,学生可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矛盾较大;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升学率上,学校工作成绩怎么样都要升学率做支撑,对升学影响不大的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很难受到重视;有些体育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含义,采取体育课“放羊式”的教学办法,只要学生不出事,就算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应付上课检查,这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学生原因

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欲文化生活,由过去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学生文化活动不再是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迷恋互联网,深陷网络游戏中,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这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对策

3.1升学考试加大体育分数的比例

在高考升学考试当中,把体育考试也计算在总分内,可以参考体育生的体育术科考试的办法与制度。中考加大体育分数的比例,体育分数与其他科目分数持平。

3.2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体育课程

严格实行国家关于体育课程的课时标准,对不按照国家标准、不能开足体育课程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严格限制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按学校人数足额下拨体育经费。

3.3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体育锻炼

学校定期举办关于体育活动的科学讲座与

宣传,鼓励家长给每名学生购买足额的人身意外保险,让家长了解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锻炼的好处与过程。

3.4学校重视体育课程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校,都要根据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开设体育课,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设置学生喜欢、锻炼价值大的体育项目,把体育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1]康健.青少年体能素下降的社会学因素探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

[2]刘晓丽.试论中、小学学校健康教育[J].体育科研,(04).

篇2: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通知,该文件明确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每一年对在校学生都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体质测试,检测内容包括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四个方面,综合评定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用较为科学的检测手段,为学生、学>文秘站:<校、家长提供锻炼的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但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在校学生参加长跑猝死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关于在校生体质的相关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年轻学子为什么如此脆弱,学校体育教育是否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在校学生体质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学生体质下降的深层次原因,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1.学生体质现状

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在校学生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指标呈下降趋势,对应的肌肉爆发力、关节柔韧性、绝对力量、身体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指标的下降,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持续明显下降。有学者研究发现,与1985年相比,在校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2%;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成绩下降了11%;大学生的眼睛近视率达到了惊人的86%;身体形态达标率不到6成;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间下降了近3公分;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下降了1.3厘米。所以,从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来看,我国在校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明显下降,下降速度较快,且没有明显的遏制趋势。

2.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1应试教育原因

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城乡二元发展模式,造成我国学校发展也呈现城乡二元发展的状况,优势学校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加之,我国实行全国统一进行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了让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好学校,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演变为各种考试的准备过程。所以,我国学生的素质教育很难离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部分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认为,体育锻炼与文化课的学习是矛盾的,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对升学不利。我国把中考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范围,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考什么项目,集中练习什么项目,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很难达到。加上体育科目所占比例较小,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成绩很难拉开档次,即使加入录取总分,对整体成绩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很难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2.2家长原因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加之,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家长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家长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子女,对在学校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重视。但体育锻炼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明显增强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一些意外事故对学生的身体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的发生从概率角度讲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都要追究学校的责任。所以,近年来,由于体育课堂意外事故引起的法律诉讼经常见诸报端。各种高额索赔也使得学校与教师不堪重负,鉴于此,学校管理者及体育教师对开展体育活动慎之又慎。过去常见的体操项目,器械体操基本上在各级各类学校消失了。即便是学生喜欢的足球项目,有些学校也明令禁止在学校课间进行活动。学校与教师担心承担意外事故的法律后果,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学校原因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的.相关文件,但我国学生人均运动场地的比例还是很小,“教学楼越来越高,学生操场越来越小”。一些需要较大场地的项目,足球、篮球等在有些学校难以开展;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周体育课开课了也明显不足,大部分学校每周两学时,大量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文化课代替,学生可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矛盾较大;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升学率上,学校工作成绩怎么样都要升学率做支撑,对升学影响不大的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很难受到重视;有些体育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含义,采取体育课“放羊式”的教学办法,只要学生不出事,就算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应付上课检查,这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学生原因

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欲文化生活,由过去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学生文化活动不再是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迷恋互联网,深陷网络游戏中,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这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对策

3.1升学考试加大体育分数的比例

在高考升学考试当中,把体育考试也计算在总分内,可以参考体育生的体育术科考试的办法与制度。中考加大体育分数的比例,体育分数与其他科目分数持平。

3.2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体育课程

严格实行国家关于体育课程的课时标准,对不按照国家标准、不能开足体育课程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严格限制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按学校人数足额下拨体育经费。

3.3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体育锻炼

学校定期举办关于体育活动的科学讲座与

宣传,鼓励家长给每名学生购买足额的人身意外保险,让家长了解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锻炼的好处与过程。

3.4学校重视体育课程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校,都要根据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开设体育课,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设置学生喜欢、锻炼价值大的体育项目,把体育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1]康健.青少年体能素下降的社会学因素探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

篇3: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1 中小学生的体质现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与1995年相比,我国中小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呈继续增长趋势的同时,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及身体柔韧性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而肥胖率却呈现上升趋势。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2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2002年监测结果显示:与1995年、2000年相比,学生部分体能指标及肺活量仍呈下降趋势。2004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成年人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低龄化现象。

最新的国民体质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然而体能素质却持续下滑。学生肥胖率与五年前相比翻了2至3倍,学生的视力降低率居高不下。

2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众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和饮食习惯是影响中小学生体质的两个重要因素。

2.1 缺乏体育锻炼是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2.1.1 学生课业负担重,体育时间被挤占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以后,学生就必须凭借学习成绩来选择自己的学校。于是,升学率的高低仍是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一些中学为追求升学率,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迫于就业压力、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也别无选择地将孩子往高考升学的独木舟上赶。这就导致“重智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学校和家长只是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体质健康。

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时间。然而,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显示:高中生每天上课12节左右,初中生上课9节左右。由于上课时间过长,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常被占据,一些学校还存在不开和少开体育课的现象。全国有22%的学校执行不了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近50%的学校难以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规定,学校体育课被改上其他课的比例高达37.5%。

学生学业负担重,还导致其睡眠时间不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对十个城市五千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最新调查表明:超过1/10的小学生和1/3的中学生正在遭受睡眠不足的隐性伤害[1]。

2.1.2 场地器材不足,学生缺乏锻炼场所

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的匮乏,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三大球和田径运动项目,乒乓球、游泳、健美操等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然而,由于体育经费不足,投入少;部分城镇学校处在市区,学校占地面积小,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狭窄,无发展空间;某些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划拨体育经费很少等原因导致的狭小的运动场地、陈旧的器材已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此外,社区体育设施的缺乏,也将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

2.1.3 体育课质量不高,降低学生锻炼兴趣

体育课内容单一,教学质量不高,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导致有些孩子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内容单一,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学校仅仅为了通过达标、考试而设置体育课,另一方面是由于安全责任让学校和体育教师望而却步造成的。体育课质量不高也有二个主要原因:一是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二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致使一些学校体育教师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定和考评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存在不平等现象,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致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人才大量流失。

2.1.4 家长示范影响了孩子的锻炼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对促进子女的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培养体育锻炼与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一些家长在闲暇之余,不是进行体育锻炼,而是忙于打牌或应酬,以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减少。

2.1.5 科技发展使中小学生由动到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生活方式的“静态化”使许多少年儿童日常运动量大大减少。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网络以及电视等占据了青少年大量的业余时间,减少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

2.1.6 学生缺乏意志力,不能持之以恒

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而在我国,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他们极少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即使运动也不愿选择力量类、耐力类和激烈对抗类的项目。结果体育锻炼时间越练越少,体质越来越差。

2.2 营养知识缺乏,不合理的饮食是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丰富,可选择的食物越来越多。加上一些家长缺乏营养基础知识,不知道孩子该补什么、如何补充。而认为好吃的、贵的就是营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认为肉就是营养,吃肉就等于加强营养,以致食物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不断增加,使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越来越多,结果导致儿童肥胖率的增加。许多父母还把健康寄希望于医疗、保健品,家长宁愿给孩子买许多营养品或是药品进行补养,也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却不知此举反而打乱了正常的饮食结构。

另外,在中小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吃早餐或挑食,家长也认为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热量、脂肪的摄入量过多或过少。其实这样恰恰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肥胖、贫血接踵而来,甚至引起慢性病。

3 防止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措施

3.1 切实进行素质教育是核心

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

3.2 配足备齐场地器材是基础

开发体育场地,增加体育投资,切实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添置、改善体育场地、器材,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物质环境,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开放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3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先导

提高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家长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4 合理营养良好习惯是保证

合理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为此,中小学生坚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方面要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采取食物多样化。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体育课质量的关键。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为此,一方面要提高体育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之中。

3.6 纳入升学考试成绩是策略

3.6.1 体育纳入升学考试成绩缘由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考试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指挥棒,“用分数来引导或者说逼迫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最有效”。因为它确实对提高学生体质有好处,为他们将来养成终生锻炼好习惯打下了基础。体育成绩一旦纳入升学考试成绩总分(包括高考),并在升学成绩中占一定的分数,就会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锻炼的高度重视。

3.6.2 体育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依据

把体育纳入中高考是教育的进步,逼着学生锻炼身体,不是无端地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是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是不是素质教育,关键不是有没有考试,而是考什么、怎么考。如果通过考试促使学生加强了体育锻炼、提高了身体素质,那考试本身就没什么不对。应当认识到,从广义上来讲,“运动能力”也是一种能力,其重要性不可低估。全国许多省市将体育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成绩总分的正反经验教训已充分证明把体育成绩计入升学成绩是行之有效的。

3.6.3 体育纳入升学考试成绩应注意的事项

1.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有机结合。体育升学成绩应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但要确保体育平时成绩的客观公正公平。可要求各校每年对学生进行现场测试,在测试后和升学前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公示,增加透明度。

2.设立有氧练习项目作为必测项目。耐力素质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且耐力项目的成绩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以设立耐力体育升学考试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对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也有明显的帮助作用。

3.不要固定体育升学考试的选测项目。如果固定体育升学考试项目,就会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现象。结果某些项目对学生有很大的锻炼意义,但就因为它不考,学生和教师都不重视。建议体育考试时可分类随机抽取测试,抽到什么项目就考什么项目。

4.加强体育考试管理

加强体育考试管理,确保测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和升学考试测试人员的监管力度,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针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综合分析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遏制中小学生体质下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玉刚,李爽,杨久婷.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7,88(3):24-26.

[2]许海玲.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2):136-138.

[3]于云龙,何琳.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陕西教育,2006,22:113.

篇4: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两大症结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高考家长改革制度转变理念

1前言

概括说来,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可以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其中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后天因素又分为外界环境和自身活动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身活动包括营养、睡眠和锻炼。

对于当今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起关键作用的是遗传因素和学生自身活动因素(营养、睡眠和体育),只要我们解决了这两大因素,则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问题将会更好地得到解决。而现实中,学生的遗传、营养、睡眠和体育等因素可以说均被高考和家长操纵着,也就是说高考和家长是导致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两大症结。

2高考——招生制度的缺陷

高考,在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我国诸多关于学生体质下降的研究中,许多都提到了教育因素(包括教学、考试、招生等),即高考。高考制度的缺陷,对学生、家长和学校同时产生了极其消极的作用。

2.1高考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于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压力,都不由自主地转压在了学生身上,迫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上。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几乎没有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造成学生精神过度紧张、睡眠严重不足、健康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明显缺乏、体质严重下降等不良状况的出现。

2.2高考作用于家长。在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认为,现实情况不允许孩子在体育上“耽搁”时间。为了备战高考,家长们更是强制性的减少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即使在節假日,仍然要尽可能多的安排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将孩子每天的学习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不给孩子留一点喘息和活动的时间。于是造成孩子的体育活动时间过少,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等不良后果的普遍现象。

2.3高考作用于学校。在目前的教育价值取向影响下,学生和家长选择就读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只有学生升学率高的学校,才会拥有大量好的生源,并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使学校有充分的经费保障。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问题,各所学校为了迎合学生和家长的这种心理要求,为办好学校,办出名校,同时也为了学校创设高分、高升学率的品牌,都会举全校之力,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甚至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采取一些不当的措施。如延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取消没有列入升学考试内容的学科;随意挤占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减少体育设备、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减少体育教师编制;增加考试科目的经费投入;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和作业量等。致使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大量减少,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睡眠时间也严重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体质健康自然受到严重影响。

由上述分析反映出,高考对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情况的直接影响,即直接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

3家长—安全理念的偏差

在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上,家长也应该和高考并列,负有主要责任。家长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遗传、营养和体育锻炼三个方面。

3.1遗传。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来源于家长,家长对“优生优育”的把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后天的体质情况。

3.2营养。面对我国超重、肥胖的青少年持续性上升现象,反映出学生饮食、营养的重要性。学生饮食营养的科学与否关键看家长对其了解程度和关心程度了。孩子要健康成长,锻炼、饮食和营养缺一不可。

3.3体育锻炼。相对于遗传和营养,对学生体质影响最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了。现如今,由于许多家长的安全理念出现偏差,使得他们不仅无法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而且对体育,特别是对学校体育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进而在孩子的体质健康问题上起到了极其消极的阻碍作用。比如,现在家长的维权意识很强,容不得孩子在学校里有一点闪失。如果学生的安全一旦在学校里出现了问题,家长在偏差的安全理念下,就会施压于学校。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每天总是在提心吊胆、惴惴不安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因为他们不知道家长会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事突然和学校打一场官司。面对来自家长们的这些压力,学校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在校期间的受伤率,把任何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教学活动都会慎之又慎地列入教学日程,其中学校体育当然是很关键的一环。因此,学校会尽可能地缩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危险性“高”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投入,减少或异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减弱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少,体育课教学教学内容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学校体育发展至此,面对学生体质下降,学校能做什么,体育教师又能做什么?可见,当今家长的安全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又是何等的重要。

4改善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本人认为高考和家长才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要终止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的继续下降,提高体质健康状况,首先而且必须要解决高考和家长这两大难题。

4.1改革高考制度,把体育纳入高考

在目前的价值取向下,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可能减轻,学生也不可能喜欢,同时也不敢尽情参加体育活动。要想有效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首先就要调整教育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升学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引导着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假如把体育也列为高考的一个正式科目,体育成绩也纳入到高考的最终成绩里,那么学校、家长和学生就会改变对体育的态度,也会把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备考计划,从而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为学生的健康体质夯实基础。

4.2转变家长理念

想要解决家长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和重视关于“优生优育”及“偏差的安全理念”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效果;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如保险制度),消除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教育氛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成长。

5结语

篇5: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讲到。教育应以人为本,国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崛起。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水平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强大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现状堪忧,根据调查显示全国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抗压、吃苦、意志不坚等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农村的学生下降趋势也在逐年上升,只是比城市学生略缓。以上问题如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而毁掉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这是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分析。

一、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

(1)教育投入因素的影响。

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十几年,虽说国家外汇储备再创新高,可是对教育的投入还不能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农村和边远山区表现得尤甚。贫富差距在不断增大的同时,人口的流动也在加剧,孩子留守或者跟随都将受其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没钱搞建设。就我所在学校而言基础设施陈旧,田径场一块为土质,到雨季就变为“水库”; 两块篮球场近几年才改造为砂石水泥面,器材不足、活动场地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地方政府也不敢轻易扩大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出现断层,老得多年轻的少,体育教师就更少了,甚至有的学校干脆没有;再者教师工资偏低不能吸引高质量的人才,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2)政府管理不到位产生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才是硬指标的评价标准下,地方政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国人的腰包鼓了,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在这摆着,孩子成了“金疙瘩”、孩子成了 “奢侈品”,溺爱孩子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一来,管理行为的缺位直接导致学校权力超出应有边界以及学生权利的无法保障,直接破坏了学校教育的秩序和平衡发展,最后无奈的变成了有些孩子学校不敢管,有些东西体育教师不敢教。

(3)社会认同感因素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要想成为“人上人,人中龙”,主要靠勤奋努力学习知识才能达成的。1999年6月15日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通过几年的实施在应试问题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然是片面的发展,而不是全面的提升。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1)唯评价、考核马首是瞻

贯彻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接班人,学校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又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在学校的“五育”教育中只有智育被高高举起,其它都成为所谓的副科。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指引,学校、家长、老师、学生都身不由己,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哪个学校不知道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是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升学,毕业学校的好坏和教师评价的好坏,这环环相扣的锁链锁住了学生的手和脚,使锻炼成为一种浪费。

就现在而言,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在一些学校体育教师的考核就是大家开个会给你打个分。在职称评定,考评奖励等方面也和其他学科存在不平等现象,体育教学被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置上,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样看来,学生、家长会有重智轻体的观念和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这就不难理解了。

(2)法规落实水分大。

学生课余时间被文化课教师和家长填满,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全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永亮在《对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中讲到:学生参加体育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0.5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这样的调查数据在那些条例和指导纲要面前显得很渺小,由于缺乏有效的严密的监督机制,责任不明确,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学校至今仍戴着应试教育这顶“紧箍咒”,以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目标,上层领导机关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

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1、饮食结构不合理。

近十几年来我国少年儿童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大有改善,不同的家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但在子女饮食问题上却存在许多共性特征。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不仅对孩子娇生惯养, 使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自私自利不会在集体中生活,面对困难畏首畏尾。而且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在饮食方面,太放纵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什么,造成孩子“营养过剩”或者 “营养不良”,它使孩子的身体不堪重负,带来多种患病隐患。因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体质下降的重要一环。

2、交通工具的改变和网络的普及。

交通工具的改变和网络的普及对广大少年儿童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如以车代步、不参与家务劳动、体力劳动减少等生活方式的“静态化”,都使得许多青少年日常运动量较从前大为减少。

我看过一些资料调查,电脑、网络占了学生业余时间的 36.2 %,活动不足造成学生体质下降。有些整日整夜沉迷于电子游戏戏和网络中不能自拔,这些行为轻者会让学生的听力、视力严重下降。重者的有青少年网络犯罪,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且占全国犯罪案例很大比例,真的让人惋惜这些祖国的花朵过早的凋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3、家长的教育观念重“文”轻“武”。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普遍具有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社会现实下, 受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以及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对孩子培养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本来是孩子放松的好机会,可是一些家长硬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考试班或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从而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锻炼身体的权利。

四、学生自身的影响。

1、缺乏主动的健身意识。

现在学生多数不会做日常家务,有的会做也不愿做,更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将有限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电视等活动,而运动时间明显

减少。身体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活动,体质必然会下降。

2、学生自身营养摄入不足。

开设早读课或者早自习是部分中小学一直存在的现象,一些中小学生为了赶时间吃不好甚至不吃早餐;而中午,一些中小学生嫌学校的饭或家里的饭不合自己的口味,随便在校外的小摊上吃一些不合卫生标准的垃圾食品等,导致学生营养摄入严重不足,这也是造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结论与建议

学生体质下降有其复杂的原因,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这需要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哪?只有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

篇6: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摘要】本文从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出发,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现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学生体质状况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工作者

本文从体育工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作参考。强调体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努力探讨学生体能下降原因及提高体能的相关措施和建议,使学生养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

一、中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原因

(一)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衡量一个好学生的尺度往往更注重的是他的智力能力,体育能力经常会被疏忽。这种意识不仅存在于学生、家长中,甚至还存在于教育工作者中。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体育工作十分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体育的法律法规。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受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甚至在不少学校的体育工作中是说出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其严重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发生偏差,表现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不重视体育课学习等现象的发生。从访谈中得知,目前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并不全面,健康就是没病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大多数学生的头脑中,而只有少数学生认识到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因此,传统思想观念所引起体育认知上的错误,是导致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重要因素。(二)体育场馆、器材的不足。学生体育活动场馆和器材的匮乏,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要物质保障,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势必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由于各地域存在差异,对于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导致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存在着差异,这必然影响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及维护。(三)科学现代化的普及。科学现代化的普及与发展在带给人们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对其的依赖性和体力活动的减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电脑手机比比皆是,依赖和迷恋它们,占据了他们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实习阶段,常常会看到学生拿着手机在校园走动,甚至连过马路都盯着手机。这种科技现代化的普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的身体活动机会。(四)学校体育的教育。由于怕学生在校内发生伤害事故,很多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及教师已削减了长距离跑、取消跨栏跑等项目的教学内容,即使在球类和游戏性的项目中,体育教师也是小心谨慎,生怕发生意外,这种顾虑重重,捆住了体育教师的手脚,学生的素质又如何提高呢?读中学时期体育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由活动”,到了高年级时,体育课变成了“奢侈”、“多余”的课时,即使是学校领导了解的情况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五)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样样包办代替,家长简单地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睡好就能保证健康,身体健康了就有更多时间学习。而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家庭所带来的影响。这种意识被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子女的身上,从而养成怕苦怕累、意志薄弱,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不良习气。中学生个人健康的生活习惯没有养成,除了常规检查时段,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及睡懒觉、不按时吃早餐甚至不吃、吸烟、乱扔垃圾等。至于对每天要做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则是照葫芦画瓢,比画比画而已,心不在焉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健康第一”应该从体育教学三个基本因素入手:第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反思。因此,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体育教学观。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第三,注重教材及体育环境建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应以学生的“健康”为核心,强调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注重个别差异,进行综合评价。

(二)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硬件建设,为学校体育教育活动提供基本平台。学校体育教学硬件建设是做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各项学校体育的基本保障。因此,政府应该在已有体育设施基础上,加大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学校体育基础教学硬件建设,使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与学校教学需求相适应。如没有条件改善的学校应因地制宜,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发动师生修建简易运动场,自制简单体育器材,缓解经费和场地器材缺乏的矛盾[4]。

(三)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与增强体质相适应的教学体系。1.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竞赛性强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把锻炼身体融入娱乐之中,从中享受到体育的快乐,这对于体质健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议把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延伸到教材中,丰富教学内容。2.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在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要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原有的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领会教学法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实现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参与目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将电影、电视、录像与讲解示范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更好地感知动作、理解动作,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有目的的自觉反映,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及参与行为是由体育意识决定的。在自觉的体育意识影响下,学生会自觉地安排自身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体育爱好和体育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并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此时必须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进而提高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社区体育指导员、家长等的作用,不断加强学生自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锻炼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三、结语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讲话中指出:“全面小康,必须全民健康,一个青少年体质孱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现代化强国。”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提高青少年体育健康水平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共同研究与探索,把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真正归入学校教育教学的轨迹上来。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J].中国学校体育,,6:4~5

[2]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10:6~8

篇7: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

电话: 论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

摘要: 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总是感觉到所教的学生体质偏差,本文根据新近的体质健康检测报告说明了高中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多角度分析了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谈了些改善高中学生体质状况的建议。关键词:高中生 体质健康 原因 对策

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中说,学生体质健康的指标身高、体重、胸围都增加了,这说明营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呈增多趋势,以及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素质继续下降。从最近的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报告看,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

1、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1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对全国万名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与以往年相比,我国学生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略有提高外,其余各方面素质自200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水平,以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这三项监测结果与往年相比,都只有个别组别略有上升,绝大部分组别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

1.2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2008年监测结果显示,7-18岁的城乡男、女生肥胖比例全部明显上升。2009年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从事学生体质研究的专家毛振明说,现在学生的体质可以用硬、软、笨来概括。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1.3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高中生接近八成。

1.4身心健康相互影响 身体素质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一路递减。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差:积极情绪得分从平均3.70分下降到3.40分,消极情绪的平均分则从2.59分提高到2.93分。由于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是密切相联,构成完整的生命体,因此,身心素质是相互影响的。例如,近几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诸如离家出走、网络成瘾、自残、自杀事件逐渐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高中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 2.1学校方面的原因

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育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对于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通过体育进而全面育人,没有体育,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实。尤其是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学生处事自私自利,急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品质,而体育在其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校对学校体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迫于种种压力,以应试教育替代素质教育,以“升学第一”替代“健康第一”。结果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正如有人这样说:“现在的学生简直成了学习的机 器,每天爬起来就是学习,排得满满的文化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放学回家,还有没完没了的作业等待他们,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再者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学校也取消了认为存在危险性的运动器械和项目。例如中学的跳箱、跳高、跳马、单双杠等。学校害怕体育活动出现安全事故担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家庭方面的原因

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他们只重视孩子的智育,轻视孩子的体育,只重视孩子的营养,轻视孩子的锻炼,从而使孩子在家里的生活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譬如,在平时,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本想放松一下,玩一会儿,然而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便让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假期,许多家长也不让孩子放松休息,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体育活动,缓冲一下本学期的紧张的学习所带来的身心疲惫,而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辅导班”,继续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从而使孩子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有一份调查报告发现:81%的家长没有主动为子女购置过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用品;家长对子女学习都有明确具体要求,而对孩子提出体育锻炼的要求仅占7%,因此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是造成“土豆”和“豆芽”长成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造成“胖墩”、“眼镜”增多不可忽视的原因。2.3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之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在物质生活富足、体力劳动减少的同时引发了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人口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视教育为考大学,视考大学为改变命运和生活的唯一出路,使多数年轻人忽视体质健康。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在这样的观念和社会现实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诱因已深深埋下。另外许多城市社区,很少或根本没有体育设施。有的社区虽然有体育设施但是这些体育设施是按照成年人的标准设计的,只适合成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不适合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匮乏和不合理,以及许多社会体育设施仍然没有向青少年开放,使有体育锻炼意识的青少年因这种客观原因无处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此外,许多有条件的城市社区也很少或根本不开展体育活动,如家庭运动会、社区体育节,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2.4学生方面的原因

青少年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认为体育锻炼太枯燥、太辛苦而放弃锻炼,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内因,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1O多万名学生的调查表明,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l小时,近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5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

(1)饮食。“平衡饮食”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密切,合理营养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反之可引起疾病,体质下降。现在,一方面学生营养过剩肥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就餐环境、学习压力、情绪等因素,而经常随便应付一日三餐。

3(2)睡眠。良好的睡眠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身心恢复疲劳的有效方法,中学生的睡眠每天要达到8-9小时,但很多因素让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导致他们疲劳积累,影响生长发育、影响体质和健康。虽然“减负”政策提出了多年,但似乎没有给学生减掉什么,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健康和快乐。

(3)不良行为。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行为已经成人化,如:抽烟、喝酒、过度上网等,部分学生沉迷于“ 电子 鸦片”——电脑游戏和网络中不能自拔,这些行为都让学生的 听力、视力严重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时间宁愿玩电脑游戏也不愿参加健身运动。

(4)缺乏运动。现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较少,加之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走跑、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也被车、电梯等自动化形式取代,这种最基本活动能力也因为现代文明而减退着。

3、改善高中生体质健康的建议与对策

3.1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真正为高中学生“减负”,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第一,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第二,要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坚决改变以升学率高低为主要指标评估教育政绩优劣、办学水平高低的做法,从根本上改变“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状况。第三,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给教师提供更新教育思想与方法的继续教育机会,让教师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第四,进一步改革课程教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第五,应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学校或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

3.2认真落实学生校内外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中年级要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行年级大班选项教学的模式,给学生自主选修的权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并养成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不同项目中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薄弱环节的身体素质练习,以全面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坚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校内的体育活动时间能真正落实并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体育运动兴趣,教会他们在现有条件下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使其逐渐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具有自主锻炼的能力。

3.3加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

各级领导应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高效益地扩建和改建学校及社会现有的体育设施,并在周末和假期对学生开放,使现有体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满足广大学生的健身锻炼需求。3.4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学校可以面向学生的家长开办各种形式家长学校,给家长讲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提高家长的教育艺术,也提供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避免家长只重学生的分数、忽 4 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施加压力过大,造成孩子间的恶性竞争,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3.5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篇8: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的实证统计论文

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体质健康测试在我国高校已经开展好多年了, 对于体质健康情况下降的研究文献已经十分丰富, 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课题组访谈结果表明, 尽管有95%以上的学生曾通过不同渠道听说过“体质下降”这一词汇, 但真正对其重视的人却很少, 我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重智育轻体育”错误观念和学校、家庭、社会严重缺失的青少年体质教育。在我国很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中男子1000 m和女子800 m的合格率很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学生缺乏锻炼, 并且心肺功能较弱, 男子引体向上达标率也很低, 反映出我国男大学生肌肉力量较差, 女生的仰卧起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体重偏胖的大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 在很多指标上, 大学生甚至不如中学生。总体来看, 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很大的问题, 并且这一势头在短期内很难有所扭转。

2 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 . 1 经济发展使得饮食资源极大丰富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大学生的生活比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也打破了传统的格局, 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特别是在饮食方面的富足导致了大学生的身体富营养化, 大学生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害处, 过度肥胖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更是骇人听闻。众所周知, 当人们所摄取的营养高于人们所消耗的能量时就会导致体重的上升, 最终导致身体机能的严重下滑。

2 . 2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

网络时代为我国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变化, 让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世界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娱乐方式, 很多大学生将时间耗费在网络游戏, 或者通过电脑收看电影、娱乐节目等上面, 通过网络虽然也在精神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走出宿舍的时间越来越少, 逐步与运动隔离, 这和我国目前实施的三走活动是背道而驰的, “三走”, 是今年年初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目的就是改善这种情况。

2 . 3 娱乐生活更加丰富

在以往人们的娱乐方式十分有限, 娱乐的项目很少, 人们只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体育运动方面, 哪怕不从事体育运动也会把很多时间放在室外, 而不是像目前的两级分化, 要么成为只吃不动的宅男宅女, 要么成为酒吧等娱乐会所的常客, 和我国教育培养全面的人相去甚远, 这样不仅身体得不到锻炼, 反而使原本下降的身体素质更加深受其害。所以娱乐生活的极大丰富也带来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极度下降。

2.4 健身意识的匮乏

意识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场所, 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大学生从小经历了以文化课为主的思想引导, 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程都被当作是其次, 不少学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时候都要优先安排其他课程, 从中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对于不少管理者来说是处于支配地位的, 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让学生从小形成热爱体育的思想和意识, 这种情况到大学后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再加上就业难度的节节攀升使得他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只有在思想上扫清障碍才能将锻炼真正落到实处。

2.5 缺乏有效指导

老师和家庭的引导对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着很大的作用, 但目前来看, 很多学生对于身体营养知识和锻炼知识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 造成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不了解, 又苦于没有人进行指导, 最后导致体质情况的下降。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遗留下来的弊病, 高校虽然开设了一定的体育课程, 不少高校在大一、大二都必须开设体育必修课程, 但是体育课程的质量却差强人意。

3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对策

3 . 1 继续推进三走活动

三走即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是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大学生活动, 旨在为了改变大学生长时间在足不出户的现状, 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该活动已经在高校全面的开展起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截至目前, 全国已有超过1200所高校开展活动41000余场, 覆盖学生1600余万人次, 以“三走”为主题的微博点击量达1亿余次, 参与、分享“三走”成为大学生微信圈里的重要话题。因此, 我们应该借此东风继续大力的宣传, 让该活动开展的规模和频率更加扩大化, 各高校要将三走活动的精神和要求更加明确地实施下去。

3.2 提高健身意识

大学生健身意识不强已经由来已久, 我国自从古代起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存在, 然而, 广义的读书并非是仅仅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读书, 实际上“读书”应该是各种技能和知识习得的过程, 而仅非是课本上的知识, 长期应试教育的包袱也让学生无暇顾及到健身和体育锻炼的执行, 这也导致其应试教育思想的形成。我们在学校体育中应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这样大学生不仅在学生时代能够进行体育锻炼, 即使到了社会上也能进行体育锻炼, 让自己通过锻炼终身受益。

3 . 3 为大学生锻炼提供支持

尽管大学生体质下降早从学生从小学、初中时期就已经开始, 但高校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校本来应该是学生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 高校与初高中相比学习压力已经比较小, 应该有大把的时间来进行身体锻炼, 但事实上远非如此, 时间有了但是体育锻炼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支持, 举例说, 没有场地器材, 学生锻炼又从何说起, 有了场地, 但没有合理利用, 也会影响到大学生锻炼。大学生锻炼还需要专业的指导, 而不是盲目的减肥、健身。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提供场地、器材方面的支持, 同时也在大学生体质增强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合理的指导, 让健身变得更加科学、可行。

3.4 价值观的转变

享乐主义又叫伊壁鸠鲁主义, 是一个哲学思想, 认为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但是大学阶段应该是人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 过度的追求享乐显然和沉迷于吃喝玩乐格格不入的,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势头要想得到扭转, 还有待于对其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改造, 如今的大学生, 享乐主义十分盛行, 这种思想的盛行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当然这与家长的过度溺爱有着不可隔离的关系。因此, 我们在大学生体质增强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改造, 让学生正确地对待一些事物, 真正认识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切不可拿身体锻炼开玩笑。

4 结语

健康的体魄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基础, 只有强劲的体魄才能让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潮流中去,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势头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上来, 通过多方面的举措来促进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摘要: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是我国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该文对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研究, 以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改善。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使得饮食资源极大丰富、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娱乐生活更加丰富等造成的。有必要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体质下降,大学生,原因,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裴永杰, 黄霞, 王真.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形态指标异常的分析[J].体育科技, 2015 (10) :55-61.

[2]陆湘群.上海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控机制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13.

[3]吴雨浓.许丽梅桂西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学校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 2015 (10) :15-19.

[4]吴磊, 赵西堂, 张新安, 等.肇庆学院贫困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 》[J].肇庆学院学报, 2015 (5) :16-19.

上一篇:11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下一篇:三折之肱成语